长篇影评
1 ) 《九降风》:也许我看不懂<海角七号>但我看懂了你
跑去第三届青年导演论坛蹭片子看。
如果作为媒体标题党小编,估计回来的新闻稿标题大概是:
《九降风》导演声称对小胖子很饥渴。
片子出乎意料的好看,开场的戏就很抓人。导演对于渲染气氛,情绪调动门儿清。音乐也十分得体到位。台湾的青春片一向很独特,这部也不例外。林导说,只有几百万的小投资是不可能拍悬疑惊悚功夫抑或是其它一些费钱的大制作题材。如此看来,青春题材成了台湾众青年导演的一种所谓省钱的捷径。
片子是在北师大电影传媒学院礼堂放映的,去的大多是文艺或伪文艺小青年们,结果是放对了地方,效果相当的好。以至于当有个同学脑残地提问说,这片子能在内地公映吗的时候。一帮文艺和伪文艺小青年们兴奋地跳脚,纷纷连呼能能。老娘和只是存在小童鞋同时翻白眼,哇靠,你当广电总局是你亲妈呢吧。
不想对影片评论什么了。林导在大学毕业剧本一稿时,老师说:你不诚实。而《九降风》出师了,相当的诚实。说白了,简直就是在写实。据说原著小说在台湾也很火。还是觉得导演很大胆的在一部电影中用了九个人物,以至于最后见面会的时候,有个小朋友居然提问说:导演我觉得你九个人物中还是有的人物写得不够丰满。MD,你当电影是《水浒传》呢,一个人物可以写好几章。像我这种识人白痴型的选手,每次七大男生出场的时候,都要偷偷的在心底数一数,看人齐了没有。逛窑子也得挑个珠圆玉润的吧.总不能说妞们,一起给爷唱个小曲儿,然后妞们站齐了给你来个黄河大合唱.
《九降风》描述了一场绚烂致极而又瞬间趋于平静的残酷青春。正如每个血液里流淌过澎湃青春基因分子的人一样。我们只是拥有过,而现在不真实的好像一切都没发生过。青春不再,热血不再,激情不再。再回味时觉得自己都不配拥有这些光阴.
这不是一个叙事型的故事片,状态描写得很深入生活.导演渗入了自己的生活,所以轻车熟路.这种片子很得80后的欢心,也许90后已经看不懂了罢.
所有的张狂岁月让人怀念不已.当猜透结局的时候,却还隐隐的于心不忍.也许不是所有人的青春都残酷,也许不是所有人的青春都沾染血色.但是听说当某个小兔崽子要远走渥太华的时候,对我来讲,无异于这人挂了一样. 电话狂响时,俺那多愁善感的娘跑来劝,最后一顿饭了,去送送呗,于是我就拔了电话线.注定没有不散的宴席,那是不是可以选择没有宴席.一段时间坐车路过当年的学校时,甚至不敢向里面张望. 而今如片中九个好友一样朝夕相处的玩伴早已散落天涯.生活还在继续,而我们的心情早已不同.
绿版ESSE,烟草混合薄荷在鼻腔充斥,一如青春的味道.
Kinkikids的<薄荷糖>MP3 推荐这首歌听听,一出影院想到的就是这首歌.
2 ) 九降风
一
青春是不是就是要把所有的美好都统统毁掉。
然后我们就可以面无表情的开始成人的生活。
死去的少年,撕掉的棒球卡,剃掉的头发,送不出去的BB CALL,满满一箱的棒球,空无一人的学校阳台,没有说出口的爱。
《九降风》作为一部小成本的电影,已经做完了自己的本分,的确可以让国内的众多号称小成本的导演汗颜。
只是,我忽然就厌倦了这样的青春电影,电影不是要给人梦想的吗?
为什么我们就要流着眼泪,看着所有的美好都统统走远,却连一句再见都不能讲。
经济危机了,日子如此惨淡,能不能有一点开心的东西。
二
不过,我喜欢那个最终的结尾,坐着火车固执的要去往屏东的少年,身边是满满一箱的棒球。
就那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微笑着,丢出了两个人共同的球。
那么多天大的事情,在我们变大之后,变得不再重要。
只是,这样的成长,好吗?
三
背景音乐响起的时候,我就完全中招了。
死去的张雨生,96年的张惠妹,一下子就回来了。
我想起了我的初中时代,我记得那个停电的夜晚,那个在黑暗的角落里未完成的吻。
时光就这样匆匆的溜走,你的样子已经变到我不认识。
可我依旧记得当时的心跳,还有烛光下忽明忽暗的脸。
SAY GOODBYE。
3 ) 我们的青春,也不是没伤痕。
我永远也没有办法体会那些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因为我是女孩子,所以我不迷棒球,不迷桌球,甚至连一只喜欢的球队都没有。
我没有体会到追女生追不到是什么样的心情,我也没有办法体会到一群人坐在马路上抽烟喝酒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我不知道男生那种为了兄弟愿意扛上一切责任的决绝,还有那种几个人爬到天台上用冬瓜茶扔教导主任车子的那种愤怒。
这是一部拍给男生看的电影,至少我是这么觉得。
我的17岁,也有一个现在偶尔会想起来的男朋友,而我的男朋友也有一群这样的朋友,像《九降风》里那样,每天放学之后一起骑着车在马路上兜圈,然后凑着钱一起去街边的小吃店吃烧烤喝啤酒。有的时候还要比酒量,就是青春期里那种特有的倔劲。
他们也凑在一起和别的男生打架,然后被老批评,被主任教导。可是每次之后也都是若无其事的觉得那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像我们这样的女孩子,永远没有办法深入到他们的内心里去体会那样一种感情,就算我们也有,我们也永远不会为了自己某个朋友挨几下拳头,或者承担几个不象样的惩罚。
我曾经也偷偷问过他,为什么他们之间的感情永远高过任何的东西,即使是家长的责骂或者老师的训斥。记得当时他是那么告诉我的,他说,你永远都不会明白,当一个兄弟为了维护软弱的自己而在老师面前承担下所有的责任时,你会觉得,这个人就是你一辈子的好兄弟。
我那个时候其实根本就不能明白这样的感情,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以后,我也似乎领悟到了,他们都是需要一些在身边给自己壮胆,然后陪自己一起长大的人,即使是在他们犹豫不定下不了决心的时候,也只是需要有个人在身边陪着自己硬着头皮往上碰,而我们,怕是永远都不敢奢望。所以我也是到了今天才明白,为什么女孩子总是喜欢三三两两地一起逛街吃饭说一些自己和对方的小秘密,而男孩子们只要是约着出去玩,就一定会是三五成群,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一个整体,一起打架议论女生跟别人斗志斗勇。
他也会为了和兄弟们跑出去玩而把我冷落到一边,而我也总是只要听到那句“对不起”就所有的委屈都不愿意计较了。
年少的我们都是这样,尤其是面对喜欢的人,无论如何是说不出一句“我恨你”这样的话来的。
游泳池那段裸泳的镜头,看起来多青春啊。他们就是这样一群人,7个人在一才开心,否则就不会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前些天在看《海角七号》,被多少人追捧着说尽了好话,我到最后还是觉得娇柔做作,除了范逸臣那句“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我好象看到的只有对爱情的不理解,还有那种莫名其妙就彼此喜欢上的东西。但老实说,那部片子并不是很讨好我。因为我没有那样的经历和感情,没有办法做到心灵的神交(哈哈,我是从小S那学来的)。
可是《九降风》不一样,虽然那些也并不是我所经历的,可是却是我亲眼看着它们发生的,那里面有我的影子。
还有啊,那个郑希彦,长得实在太像我一个学长了,是我上大学认识的第一个同乡。我早就觉得他很有明星范儿,只不过,他实在是太腼腆了。
再有,我最喜欢的其实还是李耀行,太他妈的男人了。
而且,我也怀疑超人是gay耶。
4 ) 岁月如风,青春如歌
“到了一定的年纪,人们会开始回想属于自己最美好的时光。往往,最美好的时光,都是那段纯真的成长岁月,我们称它为青春。”
如果说有什么是我们一直的谈资?不是天气,不是新闻,是回忆——这种大家都共有的东西。总能在某句突然插入的话“当时……”,勾起涟漪般的回想,记忆似咖啡的香气离开了杯,弥漫四溢。或许,我们的记忆不尽相同,但是有着共同的过去时态,然后依循着同一条时间的横轴互相倾述比对——即使走到了大学年月的末尾,每每谈话,说起什么,总可以勾起那句,“当年中学时……”,后续的是回忆。可以是对坐在饭堂的餐桌上,呷饭的空隙间的闲聊;可以是三五聚块,唠叨一大段话之后突然的引出;可以是对着老友深聊之间,顺延地说起共同的过往……不管怎样,当你开了头,对方总会在你后面接下话头,最后是两个人一同回味共同拥有的那段似乎已经逃离得很远的时光。早过了大一入学时不舍地把高中生活挂在嘴边的比对的时期,然总是会不经觉地在哪个话题中提起这段过往,是因为那里有太多的记忆可以回想,不是留念,是留恋——或许正如上言,青春永远是最美的回味。
当我们的世纪变成二十一世纪,我们的标签——“八零后”,似乎也随着二十世纪的名头被甩在了人们的视线的背后。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原本被当作是时代的青春张狂的标记也被接踵而至的“九零后”所接下。我们也开始和以前同样这么看待着我们的大人们一般,用着成人的口气,过来人的语气,去讨论这群我们的“接班人”,用趋近成熟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现今的“非主流”。张狂如歌的青春,在我们面前真切地如风消散,所以当看到这熟悉的过往时代的记忆被放到荧屏之前,窥视光影中的如此熟悉的种种,我们的心房不能不被撩拨凌乱。上世界的九十年代,是我们共有的青春,共有的张狂记忆——被摆在荧屏前的种种比回想更加逼真,也比回想更加动人。这当是一首我们八十后的青春的共同悼歌,因为这部电影没有一个快乐的结局,一如我们不会为失去过往的青春高兴起来一般。
我们的大多数人不会有阿彦,小汤,超人,阿行这七个少年的叛逆而不良的青春,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他们的身上找到那么点什么,我们也曾经有过的。没有共同经历的事,而有着同一条的时间横轴,我们在上面上演着我们共同的青春,造就出那样的相似感,那么多的deja vu。我们那时的周遭没有棒球,也不知道什么廖敏雄,但是我们有另一些如他们般狂热的同好者的小团队——时常的聚在一起,讨论一个恒久不变、常说不厌的同一话题;那时,是火箭?是曼联?还是国米?也有更加前沿的,电子竞技。我们同样对某个偶像那般痴迷,收集他的种种,很可能当年的某个人的那句“我见过他,还握过手!”就和阿彦的那句“廖敏雄来过我家”同出一辙,一个仰慕者的美好臆想。我们也有过,或许是我们周遭的某个朋友,在顶着学校抵制早恋的呼声下拖起了小手。当然,也有更加进一步的,让我们当时脸红耳热的……我们看着对方微笑,甜蜜,也可以看着对方垂目,憔悴,我们把这别人以为我们不懂的情愫称为爱情。同样的我们当中也有和小汤一样的那种,暗恋上那个经常一起接触的女孩,是由熟悉变为恋眷,还是在认识的第一刻就迷恋,也如同影片中对于小汤的情愫一样没有解释。只是,我们都有着这样、那样的青春情愫,冲着青春的名号,爱恋吧!这个是所有人心中美好愿望的呼声,即使不是所有人都在实践,但定当所有人都在臆想。
很难有像电影中七人的那种午夜溜入游泳馆,然后拖了个精光互相嬉水的记忆。那一幕在水光的映衬下的七个少年,在陆续脱光衣裤之后从泳池的外延跳投入泳池的一个个赤裸的躯体,在空中划出弧线;然后互相的推搡,互相的摇拽……在水波闪动的光影中裹着扭动的肢体留下倩影,这场持续良久的赤裸的男子嬉戏,让赤裸的男体在荧幕前变得如此动人美丽,不下于被画入画布的裸女。或许这就是青春浮现在躯体之上的纯美和光彩四溢……
我们的青春没有被贴上太多“不良”的标贴,所以当我们看着这群不良少年的种种,有着距离的陌生,又有着直面的熟悉。因为,有那么多的叛逆而无所顾忌的事情,是我们在那段同样躁动的岁月里难耐青春的勃发而同样无时无刻在心中臆想过的;或者,我们身边同样的那些被我们称为“不良少年”的同龄人也在做着。我们从荧屏中他们的身上,看到那股漫溢出来的青春张狂的热力,勾起我们那时压抑在心的青春的躁动,一时激动不已。我们在他们身上回想青春,也在他们身上臆想青春,体味那番我们没有经历过的叛逆而张狂的岁月。这是我们会从看到这些熟悉的高中式校服开始溺淀进其中,直到眼前已是黑幕而仍旧醉然未醒的原因吧?它着实让我们就着荧屏的光影,交杂着记忆回溯了一番自己的青春岁月。
《九降风》的名字一直没有在影片中寻找出解释来,反而影片的英文名——wind of September来得愁郁动人。九月当已入秋,秋风的萧瑟席卷下定必枯叶四散,正如逝去的青春年华、过往的岁月,曾经的青葱终究会随风而逝。只是岁月如风,而青春如歌,满载着故事与心情的记忆会一直回荡。就像这部叛逆少年的悼歌般,总会显现眼前,然后触动心房。
5 ) 1996年 你们在看时报鹰 我在看上海申花
1996年,你们在关注时报鹰队。
1995年开始,我看了上海申花队的每一场比赛,知道了范志毅 毛毅军 朱琪,朱炯,然后用钢尺在课桌上刻英格兰队每名球员的名字。
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如此的相似。他们需要英雄来拯救。喝酒,泡妞,早熟,打架,抽烟都是为了证明:我与他们——那些带着眼镜的读书好的乖乖仔格格不入。
比小汤幸运的是,只是挨过耳光拳头,没有被汽水瓶爆过头。
我也有初中时总是在意的的女孩,只不过她此刻已经在了国外。而且我从来没有得到过她的吻。
我更没有可能像电影中描绘的,去女孩家给她补课,甚至与她去酒店开房。(论坛上看到的未删节版:阿彥剛走不久,小蕓有天晚上打電話要小湯陪她去補習班排隊報名,因為第二天早上肯定人很多。後面她們兩人很自然地就kiss,然後就去補習班附近開房。只是到了關鍵時刻小湯卻怎么也勃不起來,小蕓失聲痛哭,兩人沉默無語直至清晨。)
我也喜欢过一支球队,但是从来没有去虹口球场看过球。
电影里所有的元素在我的生活中都具备,而电影中不曾拥有的悲剧元素,在我的生命中也具备了不少。
可为什么充足的元素,在电影里拼接就是美丽,就是残酷青春。
在我的生命中产生就TMD是人间悲剧,就是折磨受难?
暗恋的校花,支持的球队,偷偷抽过的烟,一触即发的脾气,老六说:“每个孩子的心里其实充满了胆怯”,校花,球队,香烟都是我们的寄托。
从小到大的教育,我们以为这个世界是公平的,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可是直到现在,已经工作了几年的你发现,你实在没有能力去改变世界。
初中高中时的我们,是不可能理解什么叫无能为力的。只知道飞蛾扑火,按着硬上。
王朔说,青春躺着躺着就成黄泥河了。谁的青春不是青春?
只有自己的才珍贵,只有自己才可爱。
这个时候还有青年无法进入校园,非洲无数青年在扛枪互砍,但我们还是只关注和自己类似的青春,找和自己类似的人同病相怜,看类似的评论自怨自艾,上类似的文艺论坛无病呻吟。
曾经喜欢的甲A联赛,上海申花,已经被假赌黑破坏,已经被央视拒绝,我已经不会说:我爱看中超。
曾经从事的职业,在不景气面前,在改变面前成为了一个可以随意拿捏,随意被雕塑的橡皮泥。
我现在每天按时吃饭,跑步,工作,约会,读经,扯谈。规律万分,只是偶尔在青春电影中寻找永远抓不到的过去。
如果有如果,我会把我曾经经历的元素重新拼接,拼接出一个最好的电影。
或者我不应该这样贪心,一部电影描绘的是一群人的群体青春,而我们每一个个体只是胶片上的一个小格。
金刚经里说“我执”。你的回忆对自己重要,对他人都是狗屁。
1996年,你们在看时报鹰,我在看上海申花。
12年后,我还是会愤怒的说:和你们相比,我的青春简单萎缩,像个傻B。
6 ) 每个人都有的青春
看到毕业典礼的那一瞬间,想到了四年前,
大家坐在饭堂里开毕业典礼。
之前,
每周六的大片播映,
难吃的食堂饭菜,
男生插队,
沿路排满的水壶,
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的体育自由活动课,
等等。
每个人都有类似的青春的回忆,
夏天,空气湿润带着暑气,教室里的电风扇蒸腾着燥热,窗外的知了和郁郁葱葱的树;
对未来的迷茫,对未知的困惑和期待,
那个时候,写一张试卷,以为试卷就是自己的未来,
单纯,以为全世界自己可以拥抱,
那个时候,睡眠不足,教室里全部都是咖啡的味道和体育课后男生的脚臭,
很傻,为了一点小事就能够伤心郁闷好多天,
那个时候,老师虽然有时会凶,但年轻的我们尚不知道,这种凶,是以后的再难遇到,
男女生很羞涩又故作大方,试探绯闻八卦,就是好大的娱乐了,
。。。
用青春来煽情,每个人都会买单,
只因为每个人都经历过。
九降风的故事设置对我来说不是很特别。
特别的,是一种情绪,青春的一段结束。
青春的结束,总是伴着各种各样的怅惘。
人生来有一种拥抱过去抵触未来不确定事件的本能,在大家20岁左右,快要高中毕业的时候,这种感觉甚为强烈。
清新的小片子,看到后面就一点也不觉得枯燥了。
再过一个月,我就要大学毕业。
四年过去,我仍旧记得我第一次踏入学校的那种新鲜感,
而我即将离开。
离别的情绪很好地凑合了青春结束的感觉。
所以我写了这片文。
其实我并不怀念,或者说,我只是回忆罢了。
比海角7号好
http://www.songtaste.com/song/743574/ 《蓝色蝴蝶》
还不错的台湾儿童片
王柏杰不错啊
看完《九降风》最大的收获就是,脑震荡后千万不要睡觉!!!
台湾青春蛋疼系列
我不小心打了五星
青春年少,不足惜
这些男生的心思比女生还敏感细腻,一众小年轻里王柏杰赢麻了。
我明白,青春并不仅仅有孟克柔骑着单车离去的背影!
嗲嗲的台湾腔,左手马子右手兄弟,台湾青春片看过几部就觉得大同小异了。凤小岳揉奶泡妞的时候,背景屏幕上居然在放侯孝贤的《恋恋风尘》,嗯...
青春
我们都记得我们青春的日子。
可以改名叫九降风里的三脚链,囧
青春并不只是用力就可以,谁知那刚刚张开的故作坚强的羽毛倏忽被吹成片片逆鳞。看蓝色大门的那个十七岁生日前夕,屏幕上孟克柔踩着单车顶风飞扬的姿态都可以让自己哭出来。时光慢慢淌过去将哀伤和怅惘都碾成粉末。青春不是过去了,只是被我们握紧在手中从而遗忘了原本的模样。而现在,我等待着那条河流再度慢慢淌回来,裹紧我将我浸润。
很多很多的“干”,很多很多的“哭爸”
片尾曲让人猝不及防,青春结束在1997.
除了那首《蓝色蝴蝶》以外并没觉得有多好,除了青春就是青春,形式化模式化,没什么可留下的。也没什么好说的。 ★★★
三年的岁月 我忘不了谁
那蓝也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