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琪峰的同名电影可谓群星璀璨,而且又是在家乡所拍,还是比较支持的。
韩国翻拍版并没有照搬原样,几乎是改得面目全非,若非个别人物和剧情还有所保留,很难相信这是同一作品。
国版的结局属于全都死的状态,为了抓捕贩毒团伙,赔上了所有警察的命,非常惨烈悲壮。
韩版则搞了个欧美范结局,说不清道不明,如果凭感觉猜测的话,个人感觉是毒贩赢了。
毕竟从始至终,警方都被毒贩头子牵着走,最后单枪匹马就想降服毒贩头子,无异于痴人说梦,实力是真不允许。
韩版剧情比较巧妙的是将古天乐和香港团伙合二为一,起初没有人想到徐永乐会是隐藏的大佬李先生,而一举炸死手下多名骨干,毒死逃入警局的吴会长,居然是冒牌李先生为了谋朝篡位,所重新布的局。
要是冒牌货运气再好一点,开局就能炸死李先生,直接转正成功。
缉毒赵组长调查毒品大佬李先生两年却无线索,线人惨死前仅给他留下了一个数字八的线索。一直到徐永乐的出现,让赵组长顺藤摸瓜打入毒贩内部,利用信息差成就了酒店互换身份的局。
国版孙红雷先见哈哈哥,又模仿其做派对接交易人的设计很经典,韩版这一段即严肃又紧张很多,前半部分有所升华,后半部分则差强人意。
更重要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切都是徐永乐为了大清洗而主动爆出的料,借刀杀人的计谋玩得够高。
郭涛和李菁的角色也有保留,这一次没有被警察给团灭了,因为徐永乐把警察给耍了,作为心腹的哑巴兄弟顺利逃出之后,还反杀进了冒牌货的总部。
弄死二把手,绑架冒牌货,徐永乐就是李先生的秘密被赵组长看破,可警局还是拿冒牌货结了案。
一切都在徐永乐的算计之中,无罪的他更是完美地保护了自己。赵组长像是利用自己的死,来重新引起警方的调查,但以徐永乐的智商,赵组长是白死了,警方只会不了了之。
我不禁醒悟,电影是为了爽的吗?
在看电影的前面的部分,我确实觉得,心跳战栗,因为这样的场面对我来说很惊悚,
演员的表演和日常相差好大,我一下没有接受过来,
很拽的样子,血腥的场面,各种狠话,各种摔东西,酒色财气毒一个不缺,
话说这样的人怎么能当上老大呢?
不知道说些啥,电影充满了艺术加工。
一下子让我去反思电影的意义,这种冲击部分让我感到不适。
制毒贩毒犯罪警匪对决片。隐形的李先生让警方一筹莫展,似乎是一场毒贩内部的大清洗,其实是被李先生利用的二把手的儿子不满李先生的操盘,运用李先生常用的套路进行清洗,李先生利用警方,清理门户,不过最后绝望中自杀身亡。
一开始男主警探与一个线人见面,让她去打探消息,但是线人被杀,死前留下了“∞”符号。毒贩组织准备开一场中层以上的回忆,一个女毒贩迟到了,结果那个地点爆炸了。女毒贩跑去警察局反映情况,并寻求保护。男主警探让她说出李先生是谁,她说李先生从来没有露面,自己不知道。但是她供出一个财阀的气与李先生有关,很快这个女毒贩也突然死了。怎么死的不知道?很快对爆炸地点进行搜查时,发现一个活着的人。于是经过简单治疗,他被请进了警察局。知道了自己的母亲被杀,以及自己的爱犬被严重烧伤后,他准备主动揭发组织里的行动。他供述称马上组织要与一个我国的原料供应商交易,因为这个被救出的人男二是组织负责联络的,所以警方将计就计,就把双方的交易错开,由男主警探分别饰演贩毒组织的接头人和我国的原料供应商与双方分别交易。有惊无险的完成交易。因为吸食高纯度的毒品,男主差点挂掉。然后男二带着男主等一众警察去了一个盐场,其实这里是个制毒工场,由一男一女两个哑巴负责,很快用我国的原料制造的毒品就做好了。大家正准备交易,我国的毒品原材料主就把男主和男二抓走了,一起抓走的还有另一个警探,因为警察的号牌都没拿,被对方发现,人家直接开枪射了他。男主暴起与毒品原材料主搏杀,最后在男二的帮助下,消灭了原材料主。紧接着就是去毒品组织,去看毒品的制作工厂,原来是财阀的二儿子控制了一个新的毒品流水线制作工厂,想取代李先生。财阀二儿子本来想搞死男二的,结果被男二反杀,还被男二带到一个地方,按照自己的狗收的伤的部位对他灼伤惩罚。男主终于知道谁是李先生了。虽然警方高层传出消息,说毒贩首脑已经被抓获,说李先生就是财阀二儿子,但是男主知道这是谁。所以他辞去工作,按照自己安放在手枪狗身上的跟踪器,找到了男二,男二羞愧难当,因为自己的亲生父母就是因为毒品而死,自己还在生产毒品,所以开枪自杀了。男主为什么不抓男二,是心心相惜,不想加害,还是有什么利益往来,让他收手,不得而知。
赵震雄的演技可圈可点,最后男主男二相视无言,但是我可以看到男主眼里的泪水,可以看出他对男二有着怜悯之心,但也不至于改变立场啊,有点奇怪。男二的借力打力还是不错的计谋,但是多次单刀赴会,这么危险,难道他一点都不怕嘛?两个毒枭头目的变态真是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我国的那个,几乎癫狂,一看就是个资深瘾君子,几乎已经疯掉了,那个女伴更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总体的动作场面还算可以,枪战也算热闹。
整体故事感觉叙述的没什么问题,影片张弛度上也不错。其实这部电影的核心应该是李先生找自我认同的过程,一个偷渡来的小孩,不断的去给自己打标识,找存在,正像男主说的,你有感到幸福的时候吗,也许那一刻李在男主这里找到了对自己的认知,第一次有人肯定的认为他是谁。正如聋哑男女在制毒时大声的播放音乐一样,正如男主一心想抓李先生是因为死了线人一样,人总是在寻找自己所缺失的,所失去的。没看过原版毒战,所以可以当作一部新电影一样去看这版。
正如导演所说 影片的重点从不是揭晓李先生身份 he is no one he is everyone 李先生不过是个面具,让野心作恶,让面具下人们更加狰狞 我是谁? 我不是徐永乐我又是徐永乐,我是李先生可我又不是李先生
相比于原作的毒战 或许影片核心更接近于其英文片名:believer 信任?抑或只是执著下奇怪的信念? 让一个寻找不到自己的人却被另一个人找到了 “你不相信我,但我相信队长你!” 最后他信了吗?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只是他不再追问,只说一句:“你的人生也可曾幸福过?”
片中赵震雄虽然以正直勇敢的刑警元昊一角贯穿始终 但是却演出来一人饰三角的气势 刑警扮演毒品头子陈河霖时疯狂中又带拘束生涩; 即便是误吸真毒品压制药性时也演出了三分清醒和七分毒辣 而扮演组织骨干朴善昌时又是阿谀狡诈与处变不惊 特别是强装镇定地喝下“眼酒”时一方面有作为刑警,普通人咽下眼珠子的艰难一方面还要装出朴善昌的狠辣 这样的分寸真的是非常难把握和诠释的
虽然赵震雄的演技已经不用多说什么了 但在这场群英荟萃,每个人物都色彩强烈鲜明的群戏中 作为挑起故事线索大梁,并把各色协调地融合的男主角 是不可能像其他角色一样拥有鲜明却浓烈的角色特征 可他依然在限定的范围中最大化地展现了自己的风格气场 还映衬和配合着其他角色 真的真的真的是非常了不起了 让我忍不住再吹一吹 其实对文艺作品理解评价也都属于喜好问题了 想法不同很正常 但我总觉得,除了讲故事还花心思讲故事里的人 这样的电影也是不错的 推荐大家看这部【毒战】
韩版《毒战》几乎完全搬演了港版里警察为套取情报而“双面模仿”的情节,这个桥段着实好看(当然可行度极低)。不同之处在于,嬉皮笑脸的哈哈哥被换成了阴狠歹毒的陈河霖。陈河霖在片中干嚼眼球、活吞生蚝,与“人畜无害”的哈哈哥相比,俨然一只野兽。去年因车祸身亡的金柱赫为这个角色献出了完美演技,本片也成为了他的遗作。
或许因为哈哈哥和陈河霖气场不同,使得他们在会见警察假扮的毒贩时,人物关系呈现出截然相反的状态。张队(孙红雷饰)透露出的气定神闲与从容不迫,在赵震雄扮演的警察身上全看不到,取而代之只有的不知所措和心慌意乱。但当张队假扮哈哈哥时,他也只能处于弱势和被动的地位。或许可以说,由于哈哈哥和陈河霖气质的极端差异,使得两个版本故事里的毒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里当然不只有演技的原因,尽管那确实是一个方面,毕竟后者是初次挑大梁。
“标叔”因通讯被阻而提出“改日再谈”时,张队直接脱口而出一句“改你妈”,顺势站起来踢翻对方的跟班。这个情节很体现人物的火爆与勇猛,在韩版里看不到了。而韩版的女警察眼神里毫无生气,比起黄奕真的不如(尽管黄奕在《毒战》里也有点尬)。
原版里作为“麦高芬”的黎振标,被改编成了作为点题之key的李先生,韩版《毒战》的英文名就叫Believer——台湾地区把该片翻译为“信徒”(下文将韩版《毒战》称为《信徒》)。“李先生是谁”在《信徒》里首先成了一个问题,在他人的口中,他是“一个恶魔”,这不由使人想起《沉默的羔羊》里介绍汉尼拔博士时那个经典的声音转场。就像《蝴蝶梦》里的丽贝卡那样,《信徒》里久久没有露面的李先生分明无处不在,令人不寒而栗。尽管有经验的观众早早就能够猜到,但《信徒》要探讨的,确实是信仰/信任的问题:一个人要对世界怀疑到什么程度,或者说抱着怎样的目的,才会对所有人隐瞒身份?
基于这样的诉求,《信徒》也借角色之口来阐释主题。布莱恩理事就直接说:“人拥有错误的信念,跟得了不治之症是一回事。”《信徒》所着意的,是人性的开掘;而《毒战》其实依旧是善恶对垒的表述。所以《毒战》里的张队有“高大全”的痕迹(正义、勇敢、坚定,无所不能),而《信徒》里的警察则不无黑色电影里男主的影子(背负着线人死亡的愧疚)。
如果要在韩国电影里挑一部和《毒战》精神气质相符合的作品,那或许应该是《老手》;而把《信徒》放到香港电影序列里来审视,《无间道》则更像它的参照对象。《老手》的香港译名是《燥底师兄生擒富二代》,顾名思义,紧张刺激,不断刺激观众肾上腺的爽片。大旗虎皮把《毒战》称为“导火索电影”,【注释】这两者是同一种类型。而《信徒》探讨了信仰匮乏与身份的迷失,在这点上和《无间道》如出一辙。
就像《无间行者》之于《无间道》一样,《信徒》对《毒战》的改编,已经不仅仅是改编,而是另一种文化语境下的改写了,正邪之间势不两立的对抗与冲突在这里呈现为同样挣扎于人生苦海的“双雄模式”。相逢一笑泯恩仇,不仅是开放式结局,也成了关于命运、人性、幸福等等问题的无尽追问。
【注释】参见李洋:《<毒战>:导火索电影与第三结局》,《电影艺术》,2013年第7期。
韩国电影就是这样,一不小心就刷出一对奶子
第一,在国际禁毒宣传日开始看的,有点儿应景;第二,直觉很正确,第一个小时好奇우리狗焕的面瘫,后一个小时从怀疑到确认,猜中大Boss,一阵狂喜;第三,赵震雄的轴车胜元的邪金柱赫的癫,全部为了我狗焕当绿叶……
吸毒吸傻了吧,大庭广众脱衣服还问胸大不大。
翻拍的不错,结尾还真是偷懒小聪明呢。
说起来是毒战,实际是非常嫌疑犯啊…
打从一开始我就说,如果想模仿杜Sir,绝对会扑街,但李海暎没有。韩版把整个格局做小,从斗智斗勇变成了加强人物背景和心理的描写,可以说是完全脱离了杜版的另外一个故事,着重点在信仰。但我不觉得这样改就是失败。况且再看杜版海报基本上都是古和孙两人,但韩版,是全部人,这就是最根本的区别。
两星半。赵震雄最帅一役,但这翻拍的实在没多大意思,从文戏到动作戏全面平庸。其实在我这儿原版也只能在杜sir作品里排到中下水准,这部翻拍除了借用了原版的题外,内容几乎全是韩国商业片司空见惯的戏码,味同嚼蜡。
这片在韩国卖的越好,反响越好,我就越心疼杜琪峰,这片已经接近魔改,把毒战的核心:故事极简之下的人物众生相给改的面目全非,变成了韩式套路的警匪伦理动作片,还大卖。要说男一和孙红雷还能掰手腕的话,韩版添明仔就很让看过原版添明仔的人忿忿不平,希望看完这片的观众能正视杜大炮的重要性吧
这叫翻拍吗?比起杜琪峰的原案,已经是两个故事了吧,顶多算部分“借鉴”,可惜导演水平有限,打也打不精彩,斗也斗不凶狠,色也色不诱人,整体节奏不好,人物偏丑,文戏扁平,武戏无味,没摆脱韩国罪案片的一贯套路,可以拖着快进看。另,韩国人依然热衷于妖魔化中国,是羡慕嫉妒中国有钱吗。
比较失败/剑走偏锋的翻拍, 衬托银河版的好了.无法真正代入情节,譬如你为啥要立个招牌又几年洗一次牌啊, 怕死的反派很多,有没有必要这么折腾啊,不就几百亿的毒品么
这部电影其实跟毒战关系不大了。虽然几处重要情节相似。但是跟原版几乎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我却看到了暗战与暗花的影子。杜sir是真的牛的。而这部电影一个比一个疯的角色,让我并不喜欢。柳俊烈的角色失败。一个小喽啰从头到尾那么冷静,你不是 boss?谁信。变色龙一样隐身的人物,怎么能只有一种颜色?
这版非常的韩化脸谱,揭开层层迷雾后,小鲜肉这个大boss的人设框架逻辑上还是有不够自洽的地方。不必过度跟杜琪峰版对比,因为故事基本上是两个不同的了。还能在屏幕上看到金柱赫这部遗作,感慨人生太苦短,充满着各种不确定。
狗焕越来越帅了(星星眼)
看到港影迷和韩影迷互掐,心疼古仔和狗焕三秒钟。很客观的说,这次韩版翻拍从架构到叙事只是取原版极少精华,如几个人设和个别桥段,其本身又犯了用力过猛,后劲儿不足的通病,结尾处理讨喜,但你知道杜琪峰要不是为了龙标说不定能好人死光,坏人法外?
拍得还不错,有紧张的氛围,演技除了那个女警都挺上线的。影片总体处理得很艺术,尤其是后来手机铃声和背景音乐的无缝连接,特别喜欢。聋哑兄妹真是惊喜。
并不是一次照搬全就的翻拍。很喜欢believer这样的主题,深挖了关于信仰的意义,至少在立意上跳脱了本身的故事内核吧。角色的深度挖掘都已不再是黑白道义、仁义这样的层面了,归于了个体,归于了人本身的欲望与痴求。挺深奥的其实,结局那白雪皑皑的场景和枪声,居然让人产生了沉浸感!
有一贯的韩国犯罪电影的张狂,毒贩子得生嚼眼珠,得信奉基督教,制毒的哑巴兄妹得听大音量的音乐一起摇摆,一切都非常时髦,但跟银河映像的【毒战】相比,太脱离现实,因此其实也不够冷酷到底,我们柳俊烈演得好,但如果角色更丰富一点,当然会演得更好【死忠粉的真心评价
冷暖色调的反差场景,鱼龙混杂的真假乱世。祈祷是为了杀生、埋名只因本无姓,灼热的盐田犹如棋盘断人生死,荒凉的冰原仿佛天河泯然恩仇。堆积的金钱帝国抹不掉儿时匆匆一眼,漫长的奔命追逐人生抵不过片刻幸福瞬间。宿命的人生,纵使逃到世界尽头的世外田园,也不过熄灭成为上帝脚下的灰烬几点。
毕竟韩国的限制少,拍同一个故事,明显比港版的肉疼好几个加号。整体节奏可以再快点,细节也是漏洞不少。
狗焕还是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