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近几年看过最好看的剧了,完整展现那个进城务工的90年代,简直是舞台剧式的搞笑片和喜剧片,导演和演员都厉害啊,落脚地就是在一个剧院舞台上,所以各种戏中演戏来推进展示剧情,冷家八虎,还有几位妯娌,各有特色,协力进城扎根北京。
大哥看哭我了,多好,最后因为一顶戏虐戴上的保安帽子,还有本来在躲避,但是看到弟弟危险义无反顾冲上去的那一刻,最后弥留之际关怀众兄弟,以及说的那句早就知道香炉是假的,太厉害了,无私的人最伟大。
老二的两个二嫂也是纠结,每个人的感情经历都不一般,那段在炕上三个女人说故事说活了。
八虎没取哈喽娶了个胖的哈哈反转笑死,最后他领头去找二哥要卖宣德炉钱畜生不如,他自己攒钱想要出国也很坚强,矿泉水瓶子灌自来水,一个缸滚到了他面前,有人给钱,发现一条新的挣钱之道,后来又去搞街头行为艺术;
七虎老爱尿,服装店经理被张欣骗走所有;
老六的富婆往事笑哭我,板车拉着游长城,现代版祥子,在各种猛攻下守住了阵地,最后见义勇为戳破黄渤演的招工骗局;
老五和老六是贰拾情敌,最后找回王玲,帘子是纸糊的也是一份坚守;
老四窝囊,但是春喜很坚强,一直在找活,很懂是非,杏儿简直是天使,唱的东北二人转歌曲,还有动不动就在众人的中心领舞太厉害了。最后老四竟然是帮别人遛狗挣工资。
老三最感动,看前面一直以为老三没做啥事,就是在那一直等,直到最后别人都大多有成就了才发现老三傻的可爱,坚持的可贵,唱着自己编的歌一步一步走到失散多年的妻子身边,我泪流满面,最后二人同台献艺也好。
老二着墨最多,我是在两个二嫂唠嗑中了解到了那份过去打工的不容易,对两位都是真心地啊,他也一直想抢大哥位置,认为自己才是冷家大哥,大虎是娘婚前带进门的,当然最后最服大哥的也是他。
方方很傻很可爱,很坚强。二虎和方方最后的那段墓碑戏剧情有点突然,但是演的太好了。
美凤一开始就是进城的土老娘们,那种费尽心思想要留下来的委屈劲,看得我都看不进去了,后来在彻夜长谈后同意离婚分得财产,又是另外一份模样了。我觉得演的第二好的就是她了,回忆往事时的那份真情流露太真实了。
小妹妹送情郎这首歌洗脑了,找来多听听,东北二人转歌曲都很有意思,很大胆也很写实。
全剧有太多记忆深刻的镜头了,人物多,看着就是老出事,但是有着大家伙帮衬,每次都是化险为夷,戏剧冲突太多,是现在的电视剧比不上的,主要人物实在立体。就说那份真实就是比不上的。
就是配乐有点阴间哈哈,太多沉闷,悲太多了,剧院里睡觉简直神了,兄弟伙演戏交待剧情,戏中戏,还有哥们开会,每次自带扩音哈哈。
还有打架时的刻意消音,很好。
最后大家抢着换肾,有大哥才有大“家”啊,二哥不容易,心也很大,最后才懂二哥,然后几乎所有人都出过事,都被大哥帮过救过。
肯定还要再推荐给父母看的,自己也要再看一遍。
电视剧开篇火车上盗走骨灰的小偷,和最后捅大哥的小偷,原来是一个人,也算是前后呼应吧,做小偷的一直在做小偷。
细节很多,慢慢挖掘,这样好的片子看得人太少了。
浪漫的事,美丽的事,家有九凤,都是这部戏的铺垫。这部戏简直完美的出奇,无论是任务刻画,剧本的情节,人物的挑选,演员角色的把握,都太完美了。几乎每一个画面都是极为经典的,具有舞台感、微荒诞,对小人物特别是底层任务的心里描写,细致入微,润色无声。
看这部戏的时候,还是在上学,当时就触动很大,现在参加工作这么长时间,还是这么完美,及呼无下次。
刘莉莉是这里最出色的演员,对人物的把握,卑微的心态,歇斯底里的挣扎,就是教科书的表演。
别看王劲松演的是一个喜剧角色,其实他才是居中最卑微的角色。
剧中每一个角色都是精心挑选的,能代表东北每一个群体。
王劲松就是代表国企员工,没啥大本事,喝酒,自卑,打老婆。
周小斌属于去大城市做买卖发迹之后得瑟的一个群体,找小三。
其他几个媳妇属于农村留守的群体。
老八属于自私、自以为是、对亲人无情无义的那种年轻学生。
大虎属于那种典型的农村大哥形象,仗义、能干,为自己家人不顾一切。
第一遍《八兄弟》是在北京台看的,是在6月份。焦躁的环境下,如果在电视上能无意间看到一部电视剧的第一集,而且还能够连续的坚持看完,也算这部剧与自己有缘。记得当时看到第一集的开头:几个东北半大爷们在火车车厢中间的连接处猛抽烟,把烟灰掸到骨灰盒里冒充他们丢失的亲爹的骨灰。黑色幽默式的戏剧创意,外带原音吉他音乐搅和着兄弟几个的吵闹声,让剧集的一开场就透着一股含蓄的现实悲凉。
超“宽广”的关键词
如果罗列一部电视剧的关键词或说能提取、概况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关键词的话,《八兄弟》能提取出来的词语就可以组成一组组现实感极强的舞台话剧的故事梗概,东北、农村、进城、农民工、北京、亲兄弟、媳妇、儿女、家庭、金钱、欲望、婚姻、亲情、爱情……
以上这些词语,每一个单独列举出来都可以成为一部剧集的核心主题,并可充分发挥——独立延展成戏。而编剧能把这些元素充分的发挥、揉捏融合到一起,使人不感扭曲、复杂、脱离现实,可见编剧对全剧剧情的设置与不同人物、事件穿插的超强的把控功力。
超宽广的戏剧元素,合理的转折承接,特有文化元素的使用,给剧集的艺术台阶拔高到一个“可望但又可及”的高度。
细节带动观众心理走向
《八兄弟》中每一个场景的定位、选择与镜头语言、色调的确定都是精心过滤的;每一句、每一组台词看似“平淡”、“生活”,但都是在塑造人物、体现内心独白和有意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掩饰与含蓄的揭露;每一个主要人物都设置了大段的人物内心独白,每一个(八个兄弟的)女人都有与自己男人独特的存在方式;每一组人物的出场、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戏剧化爆发和收场都让编剧、导演、演员给处理的恰到好处。
即便有些古、今、中、外各式的舞台剧的夸张效果,但结合人物和剧情的前后发展,使得观众对一些过于舞台化的表演和设置已经忽略的一干二净,剩下的唯独是跟随剧情的发展变化所带动的高低起伏的观剧心情。
有句话叫“赵宝刚把普通人拍成明星,杨亚洲把明星拍成普通人”。普通人的剧集,导演杨亚洲能得到观众津津有味的褒贬和点评,就说明它成功了。而杏儿在夜色阑珊的北京繁华天台所唱的“小妹妹送情郎,送到了大门东……”,七个老虎在夜晚剧场中发生的各种事件和心理沟通,八虎和艾琳的街头白衣雕塑乞讨,七虎被张欣席卷一空,六虎和于姐街头拉板车,五虎装瞎子混进桑拿中心找玉玲,四虎挨媳妇的胖揍、与民警闹心理别扭,以及三虎在白塔寺门口找媳妇、三虎和杏儿的二人转“北京、北京”,二虎受伤后装瘸,大虎受伤准备换五虎的肾等等,短时间内的各种事件压缩、处理,令观众的内心牢牢的被各种场景和人物的命运占领。
老、小“戏骨”丰满全剧
二虎是《炊事班的故事》中的“大周”周小斌,在八兄弟中终于成功塑造了一回与人物年龄、性格、感觉相当的冷二虎;曾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饰演蒋太医,《乔家大院》中饰演孙茂才的倪大宏,这一次成为在兄弟中任劳任怨的“老母鸡”冷大虎。大虎在结局的意外死亡给全剧划上了“完美”而又深刻的省略号;三虎是经常出演影视剧配角的电影学院表演系主任王劲松,二人转和酒的结合传神、传意;四虎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郝戎,“我听我家春喜儿的”成了他的标志;五虎是著名小品演员句号,他的床上拉帘让他的真男人形象更为生动;在《可可西里》里扮演令人震撼的巡山队员“刘栋”的演员齐道,在剧中饰演六虎;七虎是演啥像啥的人艺话剧演员班赞,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的谁都记得起来的吴胖子、话剧《大将军寇刘兰》里的朝廷大臣;八虎是杨亚洲的23岁儿子杨博,新西兰导演专业学习七年,归国后第一次出演影视作品,除了在与亲兄弟的交流中夹带流利、标准的英语发音与东北农村孩子的身份有些差异之外,八虎把所有内心的与表面的感觉拿捏的准确至极。老、小戏骨张力十足的精彩发挥给导演、演员自己和观众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幽默、伤感、真性情的准确效果。
兄弟媳妇
八个兄弟与他们相关的十个女人更是剧中的传意人物,除了老大和老三、老八的媳妇戏份较少之外,其他的几个女性的塑造具有十足的现实代表性。
方芳明事理和对爱情信念坚定,美凤传统、顾家、爱夫的铁石心,操持一切的农村女强人春喜,喜欢八虎和一大家子的艾琳。至于只出场片段不多的大媳妇、三媳妇、六虎情人、七虎女友、八虎媳妇,则为八兄弟这棵粗壮的大树镀上了一层与现实生活接轨的艺术金边。
亲爹留下宣德炉
《八兄弟》通俗的讲是“扎根北京”的亲情剧、励志剧,兄弟之间的矛盾和感情始终是主线,但宣德炉却是全剧第一集到最后一集的第一主角物件,从“真”到“假”的全过程,把每一个“虎”的真实性情都显露无疑,让大虎标杆式的人品升级,让二虎对兄弟的情谊显现、度过难关、看懂大虎,让全家人读懂大虎和二虎。拿锡封住的“宣德炉”是一直没有出场的死去的爹的代言,是全剧的灵魂,是每一个人物性情的试金石,最后也成为八兄弟真切情感的熔炉。
演员的人数设置和形式套路上讲,《八兄弟》有男版《家有九凤》的味道,并且大多主角也都与杨亚洲合作过。在剧组访谈的时候,几位主创也都谈到了导演杨亚洲在拍戏过程中,特别放纵每一个演员在现场的自由发挥。从台词的自由发挥,到场景和动作的“直抒胸臆”,导演的“放纵”成就了每一个人物的“丰满”、成就了类似剧集不同的人物“个”性。
《八兄弟》在剧的命名上也许与其他电视剧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整体的内容、细节和背后意义却与以往的电视剧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这也是促使我第一次写一篇电视剧观后感的动力源。
昨天就想看看类似家有九凤这样的剧
在app上随便翻翻看到了这个
来豆瓣上看了看分和几条评论决定就是这个了
拍的真好啊
剧本写的也好 演员演的也好
群像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具体的,有血有肉的 有优点又有缺点的活生生的人
现在正看到15集 剧情过半 方方回东北老家找美凤
她们的相处让我看得感动
有恨有怨有怪有理解有同情有包容有惺惺相惜
这些所有交织起来的复杂感情被演员们精准的呈现出来
看的人心里酸酸的,也是一种说不出来的复杂观感
太好了
导演也是家有九凤的导演 里面的一些演员也是演过家有九凤的演员
这个导演的这两部剧里的有阳光的场景都呈现的是一种夕阳西下的场景
不知道是不是刻意为之,总之有种悲凉的感觉
看完了,最后给整哭了
更喜欢家有九凤,后面稍稍有点无聊
但是真好啊,各方面都好
喜欢里面的女演员,演的太好了
看了下这个导演导的戏,都是高质量的剧作
杨亚洲就是一个哲学家,尽管他可能在极力地掩饰这一点,他想让生活真实点,因为哲学的外衣有时候就像皇帝的新衣,别人看的很清楚,自己却糊涂了。可是,《八兄弟》就像《百年孤独》一样,在一段充满了不可能的历史中,让所有的真实爆发出来。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生活撕碎了给人看”,八兄弟的故事不够美好,所以也不显得那么悲剧,有哭有笑,才是人生,在哭哭笑笑的故事里,人生的所有体味沉杂其中,不能自拔。
太喜欢八兄弟了,舞台化的夸张表演,电影胶片似的画面,川流不息的北京马路,土的掉渣的东北大楂子话,那种亲情直直地扑来时却充满了浓浓地味道,没错,这就是东北人,不会说规矩公正的普通话,不会喝没有味的低度白酒,不会讲字正腔圆的大道理,喜欢扯蛋,喜欢白话,喜欢在喝酒之前整两句,举的例子都是“这男人就是白菜,女人就是装白菜的缸……”。谁能让亲情这些酣畅淋漓地表达?东北人!
我要再看一遍八兄弟,我要学三虎唱的“一不让你愁来,二不让你忧……”
别跟我说东北人的缺点,我不听,不服啊?出去单挑,谁怕谁啊!
结局如果改一改就更好了,好剧被埋没了真可惜
杨亚洲是国内唯一让我觉得,他是真正在做电视艺术的导演。那种诚意和精致,是其他导演不可比。剧中那些飙戏片段,真的,作为好演员这辈子能演这么一出,值了。
剧特好,就是节奏慢,需要耐心的、品味着看。东北人的故事,估计很多人理解不了,事儿都讲的又细又实在,一段长镜头拍半个小时不断片,这些实力派真是棒到家了!
北京居,大不易
没完没了的长镜头可以靠构图和演员临场表演赋予艺术感,但没完没了的送情郎就没意思了,尤其是从一个小女孩的嘴里唱出来,二人转这东西土到极点,想唱出哪怕一丁点深沉感来塑造氛围,也起码得是闫学晶那个水平,一个小女孩唱这种玩意儿,只剩矫情做作,杨亚洲有非常高的艺术自觉和水准,但在这部剧里技术上有有失水准,艺术上一贯的出色,喜剧部分得益于演员的表演,很多老梗演得生机盎然
当时看觉得太逗了,大周简直不能再爆笑了
跟家有九凤一个级别的国产电视剧大神,演员们都演的太好了,台词功力太厉害了,观众很容易被带入,第15集朱媛媛一个人几乎演了一集,那么大段台词,而且很有代入感,这才是好演员。
熨帖内心的伤痕,让真实的力量延展出无限的宽广,我的兄弟,无论今生还是来世,我们都要团结在一起。如此平实的剧集,让我看到存在的力量,让我对内地的剧集燃起新的希望。感谢杨导演,让我看到了久违的真实,感受到曾经遗忘的感动。演员的演技是亮点,无论大虎还是二虎,无论美凤还是方方,无论三虎还是春喜,都是加分的重点。为了精彩的剧集,值得买碟来收藏!
明知道特苦难,还是爱看。演员太强大了。倪大红,国话老戏骨啊。老二炊事班。老三猴皮筋儿崩窗户。老五是句号。老七,哈哈,吴胖子嘛,人艺的。还有朱媛媛是国话的。陈建斌是龙套。我靠。好戏。
气氛很好 背景乐很好 一些话剧式的概念很好 亲情很好,就是太长 太能唠,结局更是败笔
真他妈好看
卧槽卧槽卧槽,看到第15集我惊了,惊了!第15集简直是艺术品!这个长镜头太 牛 逼 了 ! ! !
有点黑色幽默的家庭伦理喜剧。倪大宏跟周小斌演的确实不赖~
很喜欢看这样的电视剧 靠近生活 真实而又温馨
在这部片子里,北京简直没有坏人。
堪比电影画面质量的电视剧
第一次看农民工题材的东西这么投入,演员到位,拍摄到位,台词经典,看着特虐心。
讲话儿了!啥玩意!都动起来
打心眼儿里喜欢这部戏,真喜欢。喜欢他的画面,喜欢他的幽默,喜欢他的演员,也喜欢他的故事。
杨亚洲简直就是优质电视剧的代名词。从空镜子认识他到这个八兄弟,都觉得相当精彩。生活的真实无奈也能包含快乐。看后是导演和剧本留给观看者的实打实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