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邊緣人的五重奏鳴
大氣、細膩、幽默、有才而不炫才、野心勃勃卻又不淪為孤芳自賞--《0.5mm 》(0.5ミリ)絕對昰我今年為止看過最棒的新片,沒有之一。
全片可以視為五幕劇式的電影,這五幕的故事開頭一模一樣,皆是流浪的主人翁紗羽為了找到住所而找上老人「敲竹槓」,相遇,相知,然後相離。在這趟連綿不絕的流浪之旅裏,我們觀眾跟這位邊緣女子的視線統一,她因為沒錢而流落街頭,以為自己已經夠慘了,直到遇上了老人們後,她才發覺:都市裏最被邊緣的原來不是無家可歸,而是衰老本身。
五段情節加起來總共200分鐘,長度非常磨人,執導的手腕卻相當高竿,五段彼此的風格完美得切換,交錯呈現出同中帶異的變化:開場的雪子岳父之遭遇極端的超現實(雖然火燒起來很假),無名老人是小清新,獨居者阿茂是黑色幽默,好色男藝男是今昔對比,結尾則轉趨深沉晦澀。五段相遇五種風貌,切換得全不刻意,就讓全片跌宕有致,不致沉悶。
五段之間並非壁壘分明,能嗅得出導演對自己的全片基調抓得很穩,並非只想拍成五則短片的合集。全片把持戲劇性與詩意兩種元素的比例調配,在換幕時悄然漸轉,改變作風。
開場至戲中為止,都是高度戲劇化的發展。荒唐的火災,巧得不能再巧掉錢包意外,戳輪胎老賊.....每一齣都喜劇非常。直到獨居人阿茂走了後,戲劇性慢慢隨著人物們的退場減弱,前面只在小細節一點一點積累的詩意則逐漸擴散漣漪,最終佔據了全片--紗羽透過邊緣人與邊緣人的相遇,彼此目睹了彼此的缺憾時,才發覺其實人跟人的距離本該就要有所保留,有所落差;為了保持這份距離,人與人終要在心上銘記距離的準確刻度,才會保有尊嚴,也保留愉快。「當你我相隔0.5mm時,彼此都覺得彼此最好相處」她說。
到了結尾的收場之際,電影已徹底轉化為詩語言的鏡頭,進入令人費解的歐陸式作風。我個人看不大懂這一段,只能略略領會倆女的邂逅大概是關於女人生命的寓言吧,但這也算是象徵了紗羽終於開始圓滿自己的生命,不再如同藝男所言,現代的日本人通通失去了愛,「只能看著裹足不前的自己」。兩女最後乘車而去的鏡頭,頗有幾分公路電影開場的意興。藍海沿著河岸微微拍浪,白車與白浪互銜,相當的美,一次補足了全片室內景色略顯單調的遺憾。
演員們的魄力貫徹全劇,五位主角的表現也很不俗,從老到少皆有上上水準的精湛演出,群戲交鋒都張力十足。紗羽與阿茂搶電話來講那場一分多鐘的長鏡頭,超級好笑,卻又激烈不已,安藤桃子顯然對長鏡頭有著明確的藝術概念,掌握動態的力量遠比靜態的構圖要出色。好幾幕都讓我想到《暗黑冠軍路》(Foxcatcher)裏,鏡頭是如何拍出摔角手的體態即使動也不動,也讓人感受到生機的飽滿。
《0.5mm 》改編自同名小說,由作者安藤桃子親自寫則優則導,並找來自己妹妹安藤優擔綱女主角紗羽一角。是因為對作家導演這塊招牌的不信任嗎?《0.5mm 》是這次金馬奇幻影展少數沒有售完票的場次。太可惜了,這部傑作實在被金馬影展也被金馬的觀眾給太過低估,安藤桃子完全是一匹非凡的東瀛黑馬。三個半小時的劇情看完,不露任何一絲重覆的乏態,昰高明的導演手腕;詩意與戲劇性飽滿得彷彿溢出螢幕,嬉笑怒罵全在掌控之中,昰聰明的劇本撰成。儘管構圖想法上還有些乾澀,但如此聰明又高明的導編表現,都替安藤桃子證明了,她絕對昰個合格標準以上的電影人。
這是一部讓人看完後會很滿足的電影,滿足到連要挑剔都需要費勁。我真難以想像,如此超水準的《0.5mm 》,竟只是安藤桃子第二次執導演筒的成績!
2 ) 一个女人的流浪
主人公山岸纱羽是那种一开始让人捉摸不透的女人,她的神秘并非喜怒不形于色,而是来自一系列稀奇古怪的行为。表面上看起来足够简单,你却难以为她的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纱羽做过几年看护工,出意外后被公司辞退。想必本就无家可归,丢了工作便失去了寄宿的条件,接下来不小心又丢了手头的积蓄,对于无一技之长的女人来说,此时找个男人“挂靠”当是理想的选择,若无法找到可靠的男人,又不能自食其力,往往这样的女人会因一念之差沦落风尘,走向堕落的不归路途,纱羽却选择了流浪。
曾经有多少青年男女怀揣着放逐的文艺幻梦,过起了柴米油盐的寻常日子。要知道流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生活,所以你难以将流浪的标签贴到纱羽这个普通女人身上,多数时候的她缺乏沉默和对生活的思考,也鲜有忧郁和顾影自怜的时刻,甚至连迷茫的眼神也是少的可怜,说到底,她露宿街头实在是无家可归。但是,从某种层面上说,纱羽同老人交往的过程,又像一场接一场的受虐,这便是让人困惑的地方,这个普通女人的神秘感就来自于她经常表现的像个不折不扣的受虐狂。而流浪实际上就是一种持久的受虐,所以《0.5毫米》也的确算是一个女人流浪的故事。
《0.5毫米》有着公路片的特点,由于纱羽的主动选择,她分别遭遇了五个不同的老人,发生了五段大同小异的故事。垂暮之际仍渴求性爱的老人,有家不回自由散漫的老人,孤独无友的空巢老人,对少女持有幻想的老人以及在穷苦中度日的郁闷老人。这些人的不良嗜好或者习惯,让纱羽有了可乘之机。但也由于纱羽“乘人之危”,在与老人的交往中闹了很多矛盾,也因此制造了很多笑料。人是爱与恨的合体,纱羽对老人的照顾却无目的可言,看起来更像是得了看护职业病,通常有关怀强迫症的人才会表现的像她那样。
对本片的演员们都不是很了解,但他们的表演非常自然,足以与本色出演媲美。印象最深的是迷恋少女的那个色老头角色,该演员在《座头市》、《艺妓院的凉子》中扮演了类似色心荡漾的角色。《0.5毫米》虽然出现了很多老人,但这并不是一部揭露老年人秘密或者记录他们晚年生活的电影。年轻与衰老的碰撞,实际上展现的是现而今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渴望被爱的,当爱来时,又小心翼翼,充满怀疑,甚至拒绝;主动去爱的,却要苦苦寻觅爱的对象,这是老人和纱羽的共同遭遇,当然也代表了现代人的普遍困境。
人是群居的,人却生而孤独,他们有时关注了彼此,到最后仍然将目光拉回自身。那么,人果真还能做到互相关爱吗?像电影中说的那样,当今的日本男女缺乏那种同向靠近的精神,哪怕是以0.5毫米细微距离接近,当这一距离乘以万计,也能堪比移山的力量。片中老人说的是反战的改革之力,但纱羽听罢,也许陷入了第一次对自身的审视。这番话最终给她流浪的生活指明了方向。由此观之,纱羽之前对老人们的关爱,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近乎本能,当她在末尾再次遇到自闭症男孩小真的时候,她的主动靠近可以说目的明确,她在自觉的拉近俩人之间的距离,并且以一定的速度慢慢走进女孩内心的封闭世界。
小真以一副怪模样出现在影片开头,不过那时候并没能引起注意,就我的观影经验来看,她极有可能不会再出现在结尾。开头只是纱羽流浪的成因,就像英雄片的主角在电影开头总会深陷一团打斗,而这次打斗通常跟之后的情节无任何关联,仅仅为了显示主角的能力。那么现在看来,小真再次出现在影片的结尾,意味着纱羽的流浪其实就是一个与小真从不自觉到自觉靠近的过程,这才是“0.5毫米”的具体指向吧。
看护老人的工作可算是一份特殊职业了,此种演绎特殊职业人日常的类型片在日本近几年偶有出现,在口碑和奖项上都大有收获。《入殓师》算是最出名了一部,此外还有《多田便利屋》、《编舟记》、《哪啊哪啊神去村》等片,影片中的这些人对自己的工作往往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执念,因而显得不食人间烟火,稀奇古怪又神秘。但在我看来,《0.5毫米》中的山岸纱羽更像横道世之介,只是简单又爱心泛滥的一个普通人,在常人看来却简单有爱的过了头。
3 ) 死ぬまで生きよう(向死而生)
诙谐、沉重、庄重与平稳、轻松与活泼……法国音乐家埃米尔•瓦尔德退费尔最为人所熟知的《溜冰圆舞曲》在安藤桃子的电影《0.5ミリ》(0.5毫米)的开头响了起来……
圆舞曲以 “序奏+4个小圆舞曲+结尾”作为其通用的演奏形式,或许是巧合,又也许是导演有意为之,电影《0.5ミリ》的剧情发展与圆舞曲的演奏形式不谋而合。电影开始后不久,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四个关乎伦理、人性、孤独与忏悔的故事篇章;然后,故事讲完,电影结尾先是响起了寺尾紗穂的那首《残照》,其中有这么一句歌词:
問えど答えなく 風が鳴るだけ(追寻之事没有结果 只能随风而去)。
而后,又响起的恰恰是电影开头的《溜冰圆舞曲》。风起了,却又随风而去。同样的圆舞曲,却因为在这三个多小时的片长里经历的事情,一切都变得不同。
电影《0.5ミリ》讲述的,是一位就职于老人护理机构的女孩佐和的故事;因为一次护理风波,佐和原本平淡的生活被瞬间打破,进而流离失所。但在流浪过程中,她却无意间邂逅了几位有着各种各样怪癖和坏毛病的老人。而在佐和与这些老人的交往中,她也在潜移默化中用自己的方式感化了他们。她是一位恶魔女,却在人间担负起天使的职责……
而电影中所讲述的佐和的故事,则源于导演安藤桃子根据自身护理经验撰写的小说改编。或许唯有真正经历的事情,在向别人讲述时,也才会变得更加动人。1982年出生的安藤桃子,虽然目前为止只拍摄了两部电影;《0.5ミリ》作为她的第二部电影,却丝毫没有稚嫩之感,而更像是一位历经沧桑的白发老者在暮年反思过往时才能拍出的电影。而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显示出导演本人的功力之深,作为电影界的后起之秀,前途无量。
这是一部关于寻找的电影。电影里面的四位老人在寻找,电影里安藤樱饰演的佐和也在寻找,但生而为人的痛苦,饱经沧桑后的麻木却会如疾风般阻挡我们寻找的征途;更为讽刺的是,在寻找的征途上,我们有时竟然会突然不知自己终其一生寻找的到底是何……
同时,这也是一部关乎生死的哲学命题电影。谈起生死,就不由自主的会想起黑泽明的那部《生之欲》,同样的也是关于迟暮老人的故事。不同的是,《生之欲》里的那位老者,是一位身患绝症后依然眷恋生命并甘愿奉献自己的崇高者,而《0.5ミリ》里所讲述的,却是四位平凡老人在各自的迟暮之年的反思与救赎,他们不是道德高尚的人,相反,一个不伦,一个任性、一个愤世、还有一个被战争和性压抑所笼罩而不得脱逃……
而关于他们的救赎,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社会的认可性。我也相信,除了第一个故事里那位貌似有不伦情的老人,其他三位老人在各自故事开始后不久,或许就能被大部分观影者所理解:第二位老人因为不满女儿、女婿一心眷恋于自己的遗产,于是拖着身上的氧气瓶四处消费自己的积蓄;第三位老人因为孤独和被人漠视而心生嫉妒,偷盗瞧不起自己的人的自行车;第四位老人因为自己的妻子身患老年痴呆症而处于性压抑状态,转而在便利店偷取黄色小说……不同的经历,却貌似都在映射同一个问题,而这或许也是现代日本社会最为迫切的一个问题:严重的人口老龄化使得日本社会里的老年人问题越来越复杂,而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社会中年轻人的经济压力,又反过来导致日本青年群体对老年群体的恶意。如此的一个恶性循环,当然也不是单纯靠一个“鼓励生育”政策就能解决的……
“人背负着生死而全力奔跑,在瞬间的觉醒与刹那的解放中,或许能找到永恒的光明。于是,也就找到了应该守护的爱。”这是电影中最后一位老人义男在患老年痴呆症前留给佐和的一句话。而或许正是因为这句话,佐和终于也得到了属于自己的觉醒。她义无反顾的回到那里,回到电影开始时发生的第一个故事里。
电影里的第一个故事,也是全片中最为复杂且微妙的一个故事。导演本人在处理这一段剧情时,也是显得颇为含蓄。我们也只能从故事的只言片语中才能大致猜测出发生在这个老人和老人家庭中的不堪往事。正所谓恶有恶果,老人当年在自己的家庭中种下的不伦恶果终于绽放出罪恶的花朵。电影开始讲述的这个故事里,佐和最终选择的是逃避。但是,通过她随后在自己的流浪生活中与三位老人的不期邂逅,原本麻木的心终于逐渐苏醒;于是,在电影的结尾故事中,佐和终于还是要回到最初的那个故事里去,找到那个终年假小子打扮的小女孩,去守护那份自己应该守护的爱。
在外界看来,日本国是一个全民变态至极的另类社会。而直到现在我也无法找出一个能令人信服的同时又能完美驳斥这一观点的理论。但同时,天堂与地狱往往只在一墙之隔,咫尺之间,我们就会从天堂沦落到地狱。与近几年韩国电影大肆追捧的社会现实写照类的角度不同,当今日本电影中往往充斥着善与恶,而且,里面的善往往是至善;里面的恶,也往往是至恶;而就在这至善与至恶的终极碰撞里,我们竟然会出奇意外的得到关于人性中最光辉的一点感动。这种碰撞同时也让我想起了万物之初,茫茫宇宙的起源也是在一次物质和反物质粒子的碰撞中,才孕育出了如今万紫千红的浩瀚宇宙。
再回到《0.5ミリ》,回到这部电影中最富争议的一个故事里。那是曾经罪恶至深的一个故事:一个是父亲,一个是女儿,最后的结果是女儿产下的一位身份不明的小孩……电影中的至恶(而今卧病在床不能动弹的临终老人)终于在此闪亮登场。然后,流浪中经历了三次心灵历练的女主角佐和,这位代表至善的角色,也在电影的末尾重新回到了电影开始时的那个故事里。可惜的是,当初的至恶化身,那位老人,已经离去,可他种下的不伦恶果,那个身份不明的小孩,如今却在人间遭受磨难;Ta原本是一位女孩,却被自己的母亲从小到大以男孩来养育;在电影开始的第一个故事里,佐和因为一次护理风波,在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个夜晚,让这个家庭里的至恶老者再也没有醒过来;也是在那个夜晚,这个家庭里老人的女儿悬梁自尽,留下的,只有那个身份不明的女孩……慌张的佐和正是在那个夜晚慌忙逃走……
如果是你,会用怎样的眼光来看待这位身份不明的小孩?抛去我们所谓的伪善,我想大部分人都会对这位小孩采取漠视、置之不理的态度。万幸的是,佐和来了。当人们用冷眼看待这个孩子的时候,昔日的恶魔女竟然心生了怜悯之情,毅然担负起人间天使的职责。而这,正是在佐和与万恶老人的人性碰撞中,才孕育出的这一结果。
人生果然存在因果。电影里的四位老人临近暮年,临近死亡,却又同时心有不甘。讽刺的是,他们心底的那几份不甘,却总也与社会认同有着千丝万缕的纠葛。这部电影名为《0.5毫米》,但是电影中对“0.5mm”的解释却并不是相当的充足。但是仔细品味,你会在佐和说过的一句话中得到关于片名的蛛丝马迹。佐和说:
“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所有人都互相保持着一个看不见的距离”。
0.5mm或许正是佐和提到的这个看不见的距离。而所谓的距离,说到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吧?就像故事四中佐和曾经说过的,身为一名从未经历过战争的女孩,却与那位曾经经历二战的老人生活在一起,这该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恰恰就是如此微妙。而一个社会的文明与否,有时竟可以透过这所谓的“看不见的距离”来呈现出来。当有一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对彼此心照不宣,那将是一个真正的盛事即将到来的最明显的征兆。而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彼此的信任与社会群体的认可,将是实现这一终极目的的必备因素。
而在这一天到来之前的生生世世,留给我们的说到底还是“向死而生”四个字。不管怎样,哪怕是不怀希望的生活,在死亡来临前,也都要咬紧牙关含着泪活下去。或许,就在你一次又一次咬紧牙关之间,瞬间的觉醒也会降临到你的头上,永恒的光明随之而来。这个时候你真该庆幸,感谢上苍,让你找到了在你的余生里都会为之无悔守护的东西。(完)
=====================================================
【写于闷热阴沉的一个夜晚,一滴滴汗水从脸颊慢慢流下,这才是生命的流动。】
【生而为人,ありがとう】
4 ) 男人们的衰老
很多人都说,这部片子让他们看到了日本老人的现状。
这份关照是本片最核心的主题。
安藤樱用惊为天人的表演,让我感受到老爷爷们的情与欲:吃喝拉撒,女人兄弟,金钱事业。其实跟普通男人的欲望没啥区别。
但好像,一般人会直观地认为,老人不该有七情六欲。他们无用,多余,累赘。他们是某种真空的、“非人“的存在。
五个短故事不断告诉观众一个简单的道理:老男人也是人。尽管他们行动能力退化、智力退步,但老话说的好——食色性也。面对sawa年轻的肉体、优秀的厨艺,他们纷纷“投降“,展露出一个“人”的基本性情。
序曲-性
承接-性
转折-性、食物与友情
高潮-性、食物与爱情
结尾-性与食物
在如此明显且不断变奏的性的主题之下,要想把sawa演的合情合理,真的很难——你很容易把sawa当作一个低贱的女人,为了钱、为了有个住的地方、为了吃而不择手段的小人物。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本片的两大亮点:角色设置与安藤樱的演技。
每个老男人出场前,观众都被提前告知了关于这个男人的某个小缺点:瘫、拎不清、弱智、爱看小黄书、脏乱差。他们与sawa的第一次相遇,都被设定为“救赎”。就此而言,sawa总是以“正义使者“或“道德居上者“的形象出现的。这顺理成章地让sawa从一出场就能获得观众的理解甚至同情,以至于当这个可怜又正义的女人玩点小伎俩的时候,观众并不会觉得她邪恶、反而为这个角色本身增添了某种趣味。最终,当末尾给出对sawa行动的另一层理由,sawa的人物形象也真正独立和饱满。
而安藤樱居然在此基础上又演绎出了sawa的复杂性。这个无家可归的sawa除了卑微邋遢之外,还富有些许正义感,对不公之事义愤填膺,对瘫痪老人心存善念,对丧母之人关爱有加。sawa关心人之疾苦,尽管她自己已经是这个社会中最底层最穷迫的那一群人。此外,安藤樱自身的形象特点又为这个角色增添了一份悲苦和无公害。以至于你可能会惊叹,这个可怜的人简直是天使啊。
但这部片子也有很明显的缺点或盲区。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评论没有注意到,本片几乎只关注了男人们的衰老,而忽略了女人的衰老。唯一一处,是义男之妻。她渴望重新获得义男的爱,重新拥有迷人的歌声。女人们的衰老会是像片中所呈现的那样吗?她们如何渴望年轻的肉体?如何展现老人之为人?从义男妻子的例子来看,女人的衰老似乎与男人有一个本质区别,即她们并不那么渴望来自另一肉体的性,而是更渴望自身的肉体重焕生机。大概,按照那样发展的话,电影就完全不像现在这样能轻易唤起人的理解与同情了吧。
5 ) 0.5毫米
关于剧情的一点猜测:
整部电影对女主角山岸的背景交待很少,我们能看到她和一个个老人接触从而涉及到他们的生活里,挖出他们生活中的秘辛,而她自己的秘辛却绝口不提,没人了解她,她一会像来拯救这些孤寡老人的天使,一会又像来折磨他们的魔鬼。五段故事看起来都是讲山岸和老人,但是我觉得第一段故事是讲山岸和小真家庭,最后一段是讲山岸与小真。
小真这个角色的存在并不是无关紧要的。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山岸的形象,第一段故事里面展现的山岸完全看不出来会做出后来那些事的。她看起来文静懂事,然而看到后来我们都知道那并不是全部的她。看完整个电影可以发现,山岸似乎只有与老人相处的时候才最随性自然,这份随性自然带着一股无所谓丢弃原则的气息。而整部电影里面,除了老人,能让山岸说出真心话不摆出社交脸孔的还有一个人,就是小真。
小真的命运是悲惨的。她所在的家庭是个扭曲的家庭,母亲的懦弱,爷爷的变态以及父亲的残酷都逼的她不得不奇怪。她从不开口说话,父亲逼问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她也默不作声。我猜大概是从小学的时候开始吧,从那天在家里的浴室里,母亲把她的头发剪短,收起她的裙子将她作为男生一样养着的时候开始。可能是那段时间前后,她撞见了正被爷爷猥亵的母亲,或者爷爷突然开始觊觎自己慢慢长大的孙女。总之就在那段时间前后,她发现了自己家庭的不对劲,而这些奇怪的地方让她不知所措,让她感到羞耻,于是她用沉默来对抗。小真不是懦弱的,她不像自己的母亲,一边忍受着自己父亲的蹂躏一边用极端的方式去保护自己的女儿。她太小,她找不到对抗的方法,她只能用自己的方法对抗,母亲禁止她去外公的房间,她仍然要去,去直视那些猥琐和阴暗;看许多许多的书,小真可能是想从书里得到关于悲剧的答案吧。
最后结束这一切的是一场大火和母亲的自杀。失火和母亲的自杀撞到一起不禁让人怀疑失火的原因。小真的母亲拜托山岸的时候说她预感到了自己父亲的死亡,她是怎么预感到的呢,她父亲的状况每一天都是那样,而且那一晚所有的事情都是她安排的。也许失火不是偶然,只是她受够了这样的日子。
再说山岸,无论怎样说,小真母亲的要求还是匪夷所思的,就算为了钱也不能答应的那样随意(这里说随意是因为山岸在同意之前很直白的 问了小真母亲:是要和爷爷做吗。她在提问的时候很平静,虽然后来考虑了一下但仍然答应了,这里换成正常人是不该这样的反应吧)。她在小真家里做护工也不是一两天,关于这个家庭的扭曲她应该有些察觉的。但是她仍然是答应了。从后来的剧情来看,我们大概能发现,山岸对于老人性的要求是很随意的。几乎是一种自暴自弃的随意,她看起来拒绝了合浴和偷看,然而她也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波动,最后没有发展下去完全是因为老人们的自律。所以也许她也和小真有类似的经历,不过她不像小真那样被妈妈保护了,她大概是屈服了。这种屈服当然也扭曲了她自己,于是她只能和老人们相处融洽,却和社会上的正常人产生矛盾。
但是如果这个影片只是讲这的话就没有很深刻了。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小真的爷爷,其他的老人虽然有怪癖,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可爱的。这些老人似乎给山岸带来了另一种生活的样子,特别是最后山岸发现阿茂给她留下了一百万的遗产。这里阿茂是已经将山岸当做亲人了,而这缺失太久的亲情一下子打动了山岸,让她彻底对生活改变了看法,于是她抱着一百万嚎啕大哭。一百万并不是很大的一笔钱,但对于山岸目前的生活来说,已经能将她从目前的困境中解救。
再看小真,她逃离了爷爷,然而却又遇上了酗酒的爸爸。爸爸当然知道自己的家里发生什么事,他打小真来泄愤,看起来是憎恨小真的。所以小真也绝望的说:要是我没出生就好了。然而最后小真离开家决定重新找回自己的时候他摸了小真的头,那是一双父亲的手,小真肯定也感受到了,最后终于原谅了妈妈理解了妈妈。
电影的主线应该是这样的,然后山岸途中遇到了几个老人顺便带出了老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现状问题。而关于本片为什么定名0.5毫米。我觉得是因为极端的困境最终会逼迫人做出改变,哪怕那改变只是0.5毫米,也让人能感觉到生活的大不一样。这也是一男最后鼓励山岸的话。
日本的文艺电影常常走日常治愈路线,而这部电影却几乎是小说的剧情,处处都是荒诞和极端,让人耳目一新。用一个主线故事承担着支线的剧情连带反应的问题也感觉很合理,最后仍然绕回了主线。从叙事手法上看也是难得的佳作。
正是女主特殊的经历让她产生特定的性格于是接触了特殊的群体,从而反应了这个群体的生存问题,这样的揭露合理又流畅。剧情方面也不同其他电影那样流于平淡。这在近来治愈日常大行其道的日影中算是独树一帜了,虽然仍然是大片留白节奏缓慢,但也算是有了创新和突破,力荐。
最后,其实我也很喜欢日常治愈的电影,但这类电影看多了会发现不是每部都能打动人,有些拍的稍稍平淡过头的会不小心流于无聊的境地。拿这部电影和日常治愈的比较并没有贬低另一方的意思。以上。
6 ) 《0.5毫米》如何抓住0.5毫米之外的快乐
把莎翁的台词团成石子收进衣兜里,存着。总会有那样的时候,你摸到它,会感觉到它的热能量。特别是在感慨人生时,拿出来,把它掷到生命之流中,它会带走你的孤独、你的心事,你不仅能听到回响,还能感受到它在你心里泛起了一圈圈涟漪,那好像是其他生命体传来的电波,把你一个人的孤单分摊给了世上千千万万熟悉的陌生人。
电影《0.5毫米》就是那一圈圈的涟漪,它回应的是这样两句,“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没有什么事是好的或坏的,但思想却使其中有所不同”。有没有觉得《0.5毫米》的女主人公纱羽是拥有特殊“思想”的呢?总之,人生的好或坏同她相见,一定会呈现出独特的景致,这就是电影《0.5毫米》令我着迷之处。我甚至希望她就是我们对窗内的风景,看着她不动声色地活在自己的日子里,她有歌声,有笑容,她还有自己的哀愁,但没有绝望。任何时候,驻足窗前遥望她的身影,都能感觉到悲伤与无助是风轻云淡的,那样的一个人,留在想象的世界里一定是让人欢喜的。
可是我说的这个“纱羽”,她在电影《0.5毫米》里是个无家可归的女孩子,无亲无故,牺牲了尊严,还丢掉了护工的工作,被逐出出租屋,没有积蓄,只能流浪街头。其实,她连个像样的行李都没有,唯一一件可以挡风的大衣也被落在了公车上。被不幸宠幸的人,大概就是这样了。悲歌成了生命的主旋律,像很多歌者唱的那样:“一个人走在冰冷的长街上”,孤独的分量还不够,王杰还要把天地都不爽人的气氛唱出来,“黑色的夜,燃烧的风,无情的细雨,溅湿的心。。。。。。”总之是事事倒霉,处处碰壁。好在人与人一定是不同的,不同的人便要有不同的思想,纱羽的思想引领她寻找着活路。
日本高知县盛产杨梅,杨梅花是他们的县花,所以我说纱羽像一株被海风吹拂着的杨梅树,任凭风吹雨打,在静谧的高知县无声无息地生长着。她在等待开花结果,事实上,她早放弃了自己的花期。电影这样描述她的悲哀,她隐藏起自己的情绪,一边开车一边无所谓地吐露真相,她没有子宫,自己早已不再是女人了。所以,她只是彷徨在“去与留”的迷茫里,活着抑或死去这些对她来说都不是那么深刻的问题了。但,未曾想,她竟是暗夜里的一盏灯,与她相遇的路人,都能借她的光明走一段无悔的路,其实,她始终兀自绽放着,因她早已是开了花的花灯了。
我说《0.5毫米》是日本电影啊。不用多想了,它与生俱来的的淡淡的忧愁不似狂潮般聚积某一点扑面扫来,就会像散不去的黄梅天,熏蒸着人们心里的潮湿,久久不散。他们是无法与愁绪别离了,那种真挚的情感还会感染到看电影的人。我一直觉得,日本的电影它是离上帝、离现实最近的,滤过园子温的电影《Suicide Circle》里的血腥,它里面要诉说的“秘密”就像樱花树上飘落的花瓣,在我心里成了一枚小图章,仿佛印刻着岛国人的族群心理中存在着的一种独有的情绪。“自杀循环”已是到了不可挽回的终极环节,而这之前,漫溢着的无法控制的消极、空虚、克制、矛盾、混乱、狂躁情绪,都被掩藏在恬淡的笑脸下,笑容当然不是伪装出来的,因此,这样的心理文化令人惊惧,下一秒就是酿造悲剧的时刻,像《0.5毫米》中小真的妈妈留下的礼物。
悲情这种东西也似熬制的糖浆,会越熬越黏稠。假设出一个麻烦的问题,貌似险象环生,但怎样它都能绕过悲剧的结局。若把你放到一处荒岛上,就是所谓的“荒野求生”,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你会带什么?有人说她会带上无所不能的男朋友。你看,这个冒险故事立马变成了爱情故事,结出了喜人的果子。记得几年前我看过英国的一档真人秀节目,演绎的是“流放富二代”。把他们空降到某个犯罪率极高的贫民区的街头,掏空钱夹,使其一无所有,接下来,他们面临的是露宿街头的生存考验。这听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最怕夜降临,狂欢的妖魔鬼怪悉数醒来,对谁都是个糟糕的境遇。但相比较《0.5毫米》里的纱羽,他们实在太幸运,不仅有睡袋,还有在暗中保护他们的录像团队。
最大的问题是,纱羽似乎有足够的理由放弃自己、放弃毫无生机的生活。那么,纱羽是如何“自救”的?用五位老人,电影划出五线谱,纱羽跟着乐谱上的音符吟唱,能够听到自己的歌声,那就像是在呼吸,至少能证明自己活着,人之所以被寂寞杀死,或许就是因为没有了开口歌唱的勇气。说回到电影《0.5毫米》,剧中的五位老人,贴着不同的身份标签出现,迟暮是共同的遗憾,他们都有所不舍,亦都有所求。让人为之动容的是,在刻画五位老人时,电影选取了放大镜中不同寻常的微型特征。可能不同寻常的是我们惯常的视角,事实上,那些活出自我的人一直在演绎着别人眼中出格的自己,好的,坏的,有趣的,荒唐的。总之,我们的思维是“刻舟求剑”还是“以己度人”更是“坐井观天”。于是,被那样一句话揶揄:不是人老了才变坏,是坏人也会变老。
原来故事是要这样讲的。纱羽以护工身份走进去的第一户人家,它不寻常在方方面面。老父亲、离异的女儿、不开口说话的“幽灵少女”小真,三代人,父女关系古怪,母女关系古怪,爷孙关系古怪,人人古怪,但都努力跟随着正常的生活节奏。听到小真的妈妈要纱羽陪她的老父亲睡觉,这古怪的请求,成功地引燃了电影。耄耋之年的昭三老人,穿着纸尿裤,身体羸弱,有时意识都不清醒,可是可是,老人家也有性爱方面的生理需求,这需求还相当生猛。怎么也想不到,一夜春宵会在黑暗中开始,在烈火的灰烬中结束,最令人震撼的是,这一“请求”预告了小真家的散伙饭已上桌,纱羽的受难日来临。万家灯火,悄无声息地灭了一盏,只有上帝知道,谁都不在乎。
离开小真家,死亡的真相便不再拿到台面上来讲了。纱羽成了无业的流浪女,徘徊在迷茫中,她设计了各种偶遇的桥段,认识了康夫、茂、义男三位合起来接近200岁的老人。纱羽不仅蹭饭,她还蹭屋子做安身栖所。必须承认安藤桃子是个会讲故事的作者导演。每一种忘年交都有顺理成章的条件,每一次的邂逅都有让人耳目一新的理由。这些可爱的老人,他们让年轻人提前看到未来的自己,无处不在的孤独将吞噬所有的人,无一例外。
与遗产捆绑在一起的生命价值,让康夫孤单的心境看起来更孤单,只闪着钱币的冷酷之光。离家找清静也不是随心所欲的事情了,时代已变,卡拉OK彻底地分割了现代与过去。康夫能赠与纱羽的也是考量过的,一张钞票,情理上是不多不少的。加上一件大衣,那是额外的礼物,也是值得万分感谢的。纱羽永远抱有感恩的心,哪怕被别人的霉运牵连。
第三位老人出现。茂还在与时间竞赛,偷自行车、冲年轻人狮吼、赤膊锻炼,他用调皮捣蛋的小伎俩努力证明着自己仍可“自食其力”的能力,怪只能怪骗子无处不在,混淆了陷阱与馅饼的茂,像个小孩子一样哭泣。茂在哭泣的时候,看片的我真是各种滋味,苦涩难咽。人老了最怕孤独,仅仅是求一个能说话的人,这真不是广告语。人心换人心也不总灵验,并不是所有的心声都能找到用心倾听它的人,若是孤单一人,还被拒之他人的心门之外,包括自己的子女,大概只有养老院这最后一项选择了。
现代社会,信任稀缺,施与受都附加了条件。旧时走来的淳朴的老人也要遵守这样的规则,茂让纱羽暂时保管他的钱袋子,没错!他只能与她分享这份精神喜悦了,进养老院还要各种花费,姑娘,你是懂的。哎呀,人心都是肉长的,惊喜会出现的。不管怎么说,纱羽是茂的幸运星,茂亦是纱羽的福星。避不开正能量的口号,有没有想到这句话,真真是德养运、善养福!不求回报,只要良心是好的,你就可能在车后备箱里找到装有百万的钱袋,不要嫌少哦!
告别了茂,纱羽的思想与人生将获得一次免费的进修课程,接下来2个小时的故事成为整部剧的重心。抓住偷看少女写真集的退休教师义男,纱羽死缠烂打,打入义男先生的家,学生的角色变成护工,再变成情妇,一变再变,纱羽与义男的关系也在化敌为友。从反战到生死的话题,一点一点擦拭着纱羽混沌的迷惘,使其通透明了。被老年痴呆的现实埋葬掉的爱情,因为纱羽的到来,有了复活的媒介。夜深人静时,纱羽与优雅的师母合唱,义男在远处轻轻吟和,这样的编排感性又婉转,把一种荒唐的忘年交引向了令人喟然长叹的悲情里。孤独、遗憾、从妻子的身上看到不久之后的自己,这是义男挥之不去的恐惧。孤独的宿命在人呱呱坠地时,便已书写在了每个人的命运簿里。义男反复重复着记忆里耿耿于怀的遗憾,不可逆转的“老年痴呆症”还是来敲这位老人的心门了。
毫无疑问,纱羽在自救的同时,其实,她是来拯救迷茫少女小真的。这部电影到这儿,彻底掉头,回到了电影的起点。按心理学上认识痛苦的治疗方式,阴差阳错,“剪发”的行为打开了进入小真内心世界的窗口。小真开口说话了,穿上了妈妈的红裙子。离开了父亲,便躲过了一种“轮回”——可能像母亲一样失去自我的不幸遭遇,至少不会重蹈覆辙。“少女初潮”的一组镜头寓意了成长过程的痛苦与收获。终于,存在于纱羽与小真之间的微妙的0.5毫米,把她们俩的人生无缝连接上了。
生与死亡在0.5毫米处彼此颔首致敬,“逃匿”在0.5毫米处撞见勇往直前的“勇气”,如花的姑娘,痴呆、孤独、濒死的老男人,他们的灵魂在0.5毫米处对话。在和煦的风里,在充满激情的歌声中,这部电影有浓得化不开惆怅,熟悉的陌生人,我们一直想要热情地拥抱彼此。姐姐安藤桃子导戏,妹妹安藤樱主演,心有灵犀相映成趣。现在想想,电影《0.5毫米》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家庭电影”。虽始于一个家庭的破裂故事,却用成长与家的主题贯穿了全剧。戏外更加精彩,二人的父亲奥田瑛二是此片的制片人,母亲安藤和津担任片中的料理设计师。安藤樱的公公柄本明在剧中饰演了第五位老人,即小真的父亲。
1.想起《回答不了》写:老男人就不配有情欲,但凡老男人的情欲,那都是猥琐至极的。老女人?他们连谈的资格都没。你能将“慈祥”和“情欲”联系起来用吗?社会是歧视老年人的,逼着老人有老人样。2.也想起许鞍华说拍《天水围的日与夜》或《桃姐》是因为害怕年老,拍完后就释怀了。3.作为一个普通青年,我也蛮怕老的。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课题,不过在那之前还有三十而立的焦虑、中年危机的难关呢。
安藤的那个眼神,在细微的动作,以及最后车里面没有流泪却红着眼眶的样子真让人难忘。无论她演哪个角色,都好像是为她量身定做的一样(哎哎导演可是她姐哦 这种模糊不定的主角让人感受不到道德的定义,第一段让我想到《睡美人》。章回体衔接很融洽,用主线串接一些闯入,让人被引诱带入到虚幻中
安藤家族齐上阵,奉献三小时巨作。从老龄化社会切口套入,以戏谑的手法,展现老年人与社会的龃龉之处,环环相扣,不堪变可爱,笑声掩不住鼻酸。后半部有所收敛,转以形而上,容留历史反思的同时,剖解当代日本的精神实质。遗忘,欺骗,骄傲,阴阳不和,社会顽症遇良医。
老人从高龄化社会的群像中解放出来,变成了一个个鲜活可爱也可恶的个体,老人的性、癖好、固执、孤独,被一点点抽丝剥茧,将死的世界和曾走过得路,杀你的是时间,渡你的也是时间。日影通常不会满篇大道理,而是抓出一个点揉碎掰烂到戳住你的心窝。PS:我觉得,安藤樱根本就是日版女黄渤啊。
有人说,看345就像是AV的剧情前奏,那0.5mm简直就是各种重口味桥段了。序幕、插曲、偶遇、正题、尾声,处理手法也不相同,最后居然转到了少女向。温情基本被这部电影所排斥,更多是黑色离奇,夸张脱线。
柄本明被儿媳揍成熊样...
「 人在险路中学习,在疑路中获得提示,在苦路中有所体悟,人生中没有所谓的浪费时光。」 那觉得自己有品有位指点他人该怎么活的人,不知你懂几何?
又是安藤樱!两部影片之后,她已经是我心中最好的日本女优之一。非常态的临终关怀,透视了日本社会老龄化的困境与暧昧。该片的导演是安藤樱的姐姐安藤桃子,80后,这是她的第二部长片,但已经可以肯定,她是日本未来最值得瞩目的女性导演之一。
今年為止看過最棒的新片沒有之一。五段故事共200分鐘,段段間的風格完美切換,超現實小清新黑色幽默今昔對比詩意沉晦皆來,在戲劇性與詩意間取得完美共衡。 大氣、細膩、幽默、有才而不炫才、野心勃勃而不淪為孤芳自賞,最終讓人看完會非常滿足。難以想像安藤桃子才二執導演筒。演員亦昰上上水準。
第一次看到安藤樱是百元之恋,当时的感想是怎么会有这么丑的女演员。然而现在我已然觉得安藤樱美若天仙,那张脸完全就是仕女图里的美人啊。
人在老去 人心却应该柔软 被孤独和误解掩盖久了 便愈发感觉自己接近死去 终究还是渴望年轻 渴望年轻的冲劲和梦想 也渴望年轻的身体躯干 面对惩罚般的年老体衰 我们更多只是目送和旁观 要知道 人的一生真的很短啊 再靠近别人的心一点点哪怕只是0.5毫米 你有可能就是他们的天使。
前四段说“衰老如此可怕” 最后一段说“不面向未来的青春也同样可怕”
“人在险路中学习,在疑路中获得提示,在苦路中有所体悟,人生中没有所谓被浪费的时光。”这是所有人注定要走过的路与翻越的山丘,只为一生一次的洋槐花与白色钟塔。
这电影里从演员到监督全是日本演员世家这点八卦就不铺开了 安藤桃子作为一个才34岁并且第二次拍电影的人能拍出这么好的电影简直让人不能相信好么?!安藤樱才28岁演技好到这种地步简直不得了好么?!
除了教授对战争反思并鼓励女主那两段有点落了刻意以外,其他都很不错。电影院满座我站着看完的,三个多小时也没觉得很难过。
剧情信息丰富,题材触碰老龄化社会问题与现今日本人生存状况,然处理得简洁沉静(所谓关注热点接地气,这才是正确的舒服的处理方式),一派大将风范,说教也融合得相当妥帖;安藤樱演技卓然,好喜欢这位能干机灵的女汉形象;不乏忧伤,可是能遇上这么多可爱可怜的人还真是感动。
新世纪杰作!开场的火灾戏搭配溜冰华尔兹是神来之笔
处女作就可以这样肆意啊,真的可以——顺着只要有電影日历找到電影居然有视频,196分钟津津有味的看完了,女导演根据自己的亲历小说改编,亲妹妹以及家人一起出演,老人与sex的合理需要,好有爱的护理女生,看电影完成了自我的一种人生未来的思考。从想看到找到完整版视频以及看完一气呵成。
人與人之間不管有多近,始終保有著一定的距離。反而這樣的距離才是剛剛好的
每一段赫赫的人生,都有一个凄凉的收尾。死亡是解脱,老去是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