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时旸)
太阳高悬,却极度深寒,这就是《大护法》给人们营造出的总体上的印象。这个故事里的一切黑暗与杀伐,恐吓和欺诈都发生在耀眼的正午阳光之下。当电影结束,回忆起故事中的色调,永远是一片连着一片的夕阳的红。那和煦、温馨又平静的阳光照耀之下,那座村庄中的居民“花生人”们却长久地处于囚禁、幽闭和系统性的残暴之中。之前,在为这部电影发起众筹时,导演不思凡曾明确地概括了这个故事的主题,“有关于反抗与觉醒。”
《大护法》是中国动画片中一个绝对的异数。长久以来,人们都盼望着中国动画能超越童稚化的娱乐和教化范畴,而把它的形式当做一种独特的载体去呈现更丰沛的故事和意涵。如果说,《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都还停留于“画”这个层面的、技术性的雕琢,那么《大护法》终于得以进阶到了作品本身——依靠完整的故事、清醒的意识和明晰的主题,让成年观众得以从中反观自己所处的真实世界。在发行策略中的“13岁以上观众观看”的提醒,不只因为情节里的手起刀落和血肉横飞,更因为它内在的气质——幽暗的呈现,冰冷的自省以及残酷的拷问。这一切长久地从中国电影中缺席,更遑论中国动画。从这个意义上说,动画片的外在形式一方面保护了《大护法》严肃的主题得以被完整地表达,另一方面,却也强调着一切。因为只有动画的形态能够如此夸张、极端、近乎肆意地渲染。相较于真人作品,它更能形成一种抽离的视角,让人们得以把这个看起来荒诞的故事当作一面镜子和一则寓言。所以,有时,当你面对这部电影,就会发现,它或许不只是在呈现另一个空间中的虚幻离奇,或许它还在对应叙述着时间,真实世界中的过去、现在甚至将来。一切恐惧与希冀都由此涌来。
它的故事以及主题非常简单,奕卫国大护法去寻找离宫出走的太子,太子一心游山玩水作画流浪,弃江山于不顾。这次寻找让大护法意外闯进了一个村子。这个封闭的城邦,由一个装神弄鬼的神仙管控,有一个专心练习一刀取人心脏的莽夫,一群到处追杀叛逆者的刑法者,奴役着一群村民“花生人”,这些人浑浑噩噩,道路以目,默默无语,他们呆滞,恍惚,混沌,像兽像鬼,却有人形。这次意外闯入最终终结了这一切。所以,谁都能看出,这个故事有关于蒙昧,有关于启蒙,有关于造神,有关于揭露。它的所有隐喻都近乎明喻。
那个神仙终日依靠着让人们用柴火烧出烟雾假装仙气,来圣化自己。而同时,又用恐吓和欺骗的方式一个个杀掉花生人,只为了取出他们脑中独特的石头作为武器的原料。说到底,这座村庄更像一座养殖场,神仙想把这些人变成肉鸡,供给他们食物和物质,但一定阻断精神,让他们生产,然后赴死。
“一边坏,一边蠢,这就是这里正在发生的一切。”故事中秘密的反抗者隐婆这样说道。这几乎概括了村庄何以至此的一切原因。
其实,除却这些明确的有关奴役和反抗的内容,《大护法》还隐藏着一个有关“寻找”的主题。从外部层面去看,大护法去寻找太子,意外撞破了一切。这是所有事情的开端。而内在的层面,则是更多的人对于自己身份的寻找和疑问。花生人们在寻找自己——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概念,而当他们被启蒙,被团结,被联系,他们才一点点勇敢地问出“我们到底是什么?”。那些负责捉拿反叛者的刑法者在被启迪之后,才会游移一会儿,抬手给了自己的头目一枪,然后对隐婆说,“请告诉我们更多的关于我们自己的一切吧。”这种对于自我身份的寻找就是最彻底的觉醒,那个古老的哲学追问——“我是谁,我从哪来,我到哪去”——在这种蒙昧的世界里,已经成为了一种武器。对于把人们分割而治,让人们自我厌弃,既阻断历史又模糊未来的统治者神仙来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自己的身份,那些欺骗就失效了。
而除此之外,其他的几个人也都在进行着“寻找”,大护法本人疑惑于自己的身份,数千年来,那么多皇帝更迭,他却一直是大护法,他又是谁?而他那些“让我自己都感到害怕”的神力到底从何而来?一个谜。而皇帝,那个引发了一切,却又一直置身事外的男人,也同样在寻找和追问,寻找栖身之所,寻求安放之地,皇宫还是山野?龙椅上称王,还是流浪中作画?这是个问题。如果说,那些花生人最终打败了假神仙,找回了自我的身份。那么对于大护法和太子来说,一切似乎就没有这么简单。他们想要追问和寻找的答案,更像是无人能回答的,命运排布中的冥冥注定。那不是战胜谁就能取回的东西,那更像是一种有关“存在”意义上的精神困境。
这部动画片,笑点清奇,台词古怪,主角大护法的那些自言自语,犹如矫情的诗歌,但是那些书面化的抒情、反诘和慨叹,还有那些突如其来的俏皮话,在那座沉默的荒村里都如此炸裂。
这部作品如果到此为止已经算有着不错的完成度。但是,它仍然难得地向前推进了一层。假神仙和被愚弄的村民之外,还隐藏着一种被包装和柔化后的险恶。假神仙的孙子,一直以亲近于所有人的面目出现,他与花生人为友,对陷入绝境的太子和大护法鼎力相助,但最终却发现,这个年幼的孩子有着比爷爷大得多的野心。他攒起了大量从花生人头中取出的石头,献给太子,他把这些制作生化武器的材料当做献礼,要求一个国师的职位。他哪里看得上这个养殖场和屠宰场,他要的是万人之上。换句话说,假神仙是个直白的敌人,而这个孙子则是一个进阶版的,懂得掩藏目的又善于打扮的敌人。前者是明枪,后者却是暗箭。就像他在恳求太子带自己进宫的时候,有意无意说了一句,这些石头做成武器,如果落入敌人之手,也不可收拾。你看,这哪里提醒,这分明是威胁。明确的敌人可以被提防和战胜,可敌人柔化了身段,以无辜无害的样貌出现之后,又有多少人仍然能保持警惕,看穿一切呢?
(本文首发腾讯大家 专栏 未经授权严谨转载)
首先,两星。
一星给动画效果,一星给创意。没法打出来的半星给创作人员共同的努力。
其次,是关于对这部《大护法》的一些不满。 作为一部电影,至少要讲好一个故事,有时间地点人物开头结尾情节,不能因为意识流就把这些连小学作文都必备的要素给弃之不用。
没有开头,是其一;没有结尾;是其二。影片开始就是大护法很逗的出场,但在后面的很大一段时间里我都没有懂这是怎样一个世界观,很突兀地出现花生人又很突兀的闯入村庄。(抱歉在观影后的六个小时内我已经忘掉了一些情节)可能是我比较肤浅,没有get到打五星四星大神们的点。结尾,罗丹就这么轻易的被秒了,没有解谜时间。如果不是通过后期查找我根本不知道那个高瘦黑粽子叫罗丹。神秘爆乳女子也没有来历,欧阳家族如何暴富也没有致富经传授,大护法是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也没人告诉你,奕卫国到底在哪也不存在明确定位,隐婆这么全知全能也没有铺垫……再一点点说下去是真的要崩溃。即便是要拍三部曲的片子,悬念也是点到为止的好。气球吹的太大也会爆炸的。
人物上,大护法的硬伤明眼人也都看得出来,尬,很尬。那突如其来的大段大段独白是怎么回事?有些非常不合时宜,在罗丹追杀他时还在神神叨叨一点不收敛声音,我都替他着急。
太子,任性的让人不知说什么,有些台词也是食之无味弃之有用的。
庖卯,相对来说是很鲜明的一个人了,最后挖出心脏的场景很丧心病狂但也意料之中。
小姜几乎是全片最大的亮点了,他是我们最不愿去破坏的一方净土。
隐婆,我认为塑造的用力过猛了,一直不断的在说小姜蠢,也不是很懂为什么要这样对一个孩子。后来的表现也都不是很出彩。一个机械化的剧情推动器。
而关于这部电影的主旨,隐喻,大佬们都有了各种解读,深挖到地球内核的解读,也有可能是像马男波杰克的弹幕那样,有事儿没事儿为了显得高深而“这处暗指……”。反乌托邦是板上钉钉了,开始时对黑蘑菇的处决和后来对没有自我意识的花生人的处决,就像是一个极权组织易名为另一个极权组织,就像中东地区的政府和反派组织,哪个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最后,是对于很多很多影评的不解。我不信就我一个人全片看的懵逼,但是绝大多数人都在说着好片值得二刷,不是说因为国产,因为动画,因为众筹,你就有理由给它四星五星,就一定要夸它上天。要是这么说,广电封杀外国片大批引进国产片岂不是更有道理?我们这群傻逼观众只要看到“国产”,稍微好一点的片子就能给它加buff自动美化多送几颗星,那这些制作者何必还要拼命改进自己的作品?既然做的稍微好一点你们都会傻乎乎叫好支持。不懂就是不懂啊为什么没有人真的说出来。不管这些说好的人之前是导演的铁粉还是看过之前的一些短片,我不相信所有人都是这样。就好像是皇帝的新衣,所有人都说有没有人敢质疑。
这很可怕。
《大护法》没有那么差但也没有那么好,带给我的观影体验也是懵逼多过致郁,不会再看第二遍,因为有一段时间会很煎熬。
但还是希望导演能好好做下去,能改进这些问题的话,中国动画是可以崛起的。
7.18更新
以及,希望大家能理解的是,我能打出两星必然是结合我自己的观影感受和这篇评论而作出的评分,写长评之前也充分浏览了知乎和豆瓣上的各种评论,“瑕不掩瑜”在我这里不成立,因为我认为瑕疵大过亮点。
另,拒绝撕逼和人身攻击。大家就事论事。
7.19更新
现在评论区反映给我的一个问题就是,仍然有人无法脱离国产动画的buff而振振有词地认为我言之无理,而我文章里就指出了这一点,希望这些人能仔细看清了。
还有贵瓣和逼乎一样出现了一个普遍现象,自以为看得懂的人对直言不讳提出不足的人的蔑视让我觉得很不爽,这有什么要踩高捧低的?是你们要高贵一些还是怎样?
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私以为除非你觉得自己逻辑清晰,论证完美到足以说服对方,否则不要轻易做出什么评论。
一直以来我态度都很客气,但我现在有两句话要说:
能理解我长评的人 你随意留言
不理解还要嘲讽的人请你闭嘴
这个动画,有亮点,剧本构想很好,在世界设定上花了心思,但是仅此而已,槽点很多,一个一个说: 1、平铺直叙: 电影是演给人看的,就算不追求紧张刺激,好歹也有个起伏,但是叙事如流水账一般:太子逃跑,大护法来抓太子回去→在花生村找到太子,太子被孙子设计抓住,大护法继续找太子→隐婆告诉小姜真相→隐婆被抓,煽动花生人起义→孙子利欲熏心,告诉太子真相→最后决斗,大坏蛋被杀手干掉,杀手和大护法对射,杀手死了→红衣女来收尸→全剧终。 我看完内心不仅没有波动,而且不想笑,搞什么,还钱,就这种叙事手段和安排,导演以后就不要拍电影了,拍喜羊羊和熊出没吧。 2、主次不分: 全剧主题大概就是:奴隶反抗压迫,民主意识觉醒,打倒专制暴政,主题很大,可是片名叫《大护法》,全剧经常可以看见大护法在发波,在洞穴里跑来跑去滑来滑去,但是这和花生村的民主觉醒毫无关系,花生村的民主觉醒是因为隐婆在主席台上跟村民说出真相。有人会说,大护法来了一枪救了隐婆啊,但是隐婆和小姜才是在花生村宣扬自由与真相的人啊。大护法之前跑来跑去,我承认打斗场面干净利索,但是对主题有什么服务?主角和主要事件的关系有多大? 3、一些角色设定没有血肉,有硬伤: 说一说人设,大护法只能体现出可爱的小胖子和武功高强的面,但是最后说他侍奉朝廷三代,可是却不能从他身上感受出沧桑感,声优的选择是一个问题,这个声优念那些沧桑的独白的时候,没给我沧桑感,倒觉得有点装逼;屠夫的设定本应该是一个变态杀人狂,但是这里设定暧昧不明,张嘴梦想闭嘴梦想,保有一些人类的良知,但最后还是痛下杀手,这些暧昧不明就导致不伦不类,有一种熊二的感觉,为了过审可以理解,但是他的设定完全可以搬到杀手上,肢解挖石头交给小喽啰干一点事没问题;老头是个彻头彻尾的蠢货,隐婆一席话语让朝廷鹰犬拱手而降,全民起义,考虑到只R了13的原因,都可以理解。但是那个风车花生人到底是干啥的,一开始以为他有战斗机能,但是最后看起来好像是孙子的性奴?就算是性奴,这种设定有什么意义,还有红衣女,看起来是老头的小妾,并且和杀手有关系,但是他是干啥的,根本看不出来,这两个人的设定可以说几乎没用。 当然有好的,比如杀手,反派武力值担当,外形的设定赞一个,一看就看出凶神恶煞。 4、广电没瞎,是你瞎 看电影前后习惯性是上豆瓣搜一下评分,8.1分,我震惊了,真有那么好看吗?无论什么电影,一旦稍微影射政治体制,总有人奉若神明,贾樟柯拍的天注定,就是四个流水账拼凑的大流水账,烂到了极致,照样有人喜欢,你们参政的意愿是有多强烈,还看见有人评论说:“广电是不是瞎了,这都能过审?”我就在这说,广电没瞎,是你瞎,你每天被像猪一样圈养?每天就等着被养肥了杀?每天被当权者喂食婴儿?你有被迫害妄想症吧,广电闲的没事天天禁你,心里有鬼的人才会瞎。
语言有趣的地方之一是,不同语言的长期使用(天赋异禀者例外),可改变使用者的思维方式。
比方说电影《降临》,女主刻苦学习外星人的语言,最终就成功掌握一口浪出宇宙的普通话(大雾)。
因此很多人以为语言是种工具,可能是不完全准确的。
多数情况下,人类是语言的奴隶。
我们一旦学习和使用某一种语言,它就限定了我们能说什么,说多少,以及怎么说。
而通常情况下,每个人类只有一种母语。
学习、使用的语种可以有好几个,思考方式却始终只有一种,专一,深情,隽永。
每一种母语都是掌权者所选择的,也是最易于传达他们的信仰、观点的语言。每一句口号,都必须用母语发表,才能句句铿锵振奋人心,否则极容易看起来魔幻现实主义。
比方说,一人结扎,全村光荣。
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哪怕只是口音的区别,也足以血流成河,历史已有无数前车可鉴。
要万众一心,唯一的方法是永久剥夺且销毁一部分人的语言,让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真还有人做到了,秦始皇做到了。
秦时,有一个傍晚,晚风啊,吹拂过新筑起的长城,始皇帝扶摸着那晚霞照耀下,仿佛渗出血色的石墙,看见千秋万载的天下人,从此都说我说的话,都读我读的书,都走我走的路,都用我思考的方式思考。
书同文,车同轨,万万天下人心,从此不再分离。
果真后世再多枭雄也无一人敢担此分裂的罪名,偶有读书人嘴里吐出些别人家听不懂的话,必为发疯。
被压迫者学习压迫者的语言,前面总是被鉴的那辆车,其实从不倒车,只是不跑路,车轮滚一圈,又回到记忆中最初的起点。比如今天这个点。
花生人觉醒的那一刻,观众真诚的为它高兴,为它感动,一如七十年前那个骄傲的时刻。接下来发声的花生人马上枪杀了沉默的花生人。
我们都以为,统治者杀掉那些发声的花生人,害怕他们的觉醒,后来发现,只是害怕被替代。
人们给予《大护法》的评价中有一则是说它对极权社会的刻画与当下中国相当契合,有人就拿此来赞赏导演在政治观点上表现出的勇气。我们暂且不说《大护法》中对于花生镇的刻画是否符合极权社会的样貌,下面我们会提到的;且说即便如此,这种流于表面的设计最终能够过审也从侧面说明了它并未切中政权要害。而实则是霸权理论运作的一种策略,就像《我不是潘金莲》看似是对官僚体系的揭露与嘲讽,但它们都保持在政权稳定需要的范围内。它看似给你自由,让你揭示政权存在的问题,但背后却都是政权暗暗操纵的结果。
但实际上,导演不思凡不仅没有这种勇气直接向着操纵我们的体制说话,也没有对我们当下所处的社会形态有所揭露,而这一切都来自于观众自身的想象。因为电影中确实出现了一些反映极权主义相似物的样貌,便认定这就是对社会主义“吃人”社会的揭露。谬矣。很明显的,《大护法》对花生镇的设计来自于法西斯主义,而不是苏联式的共产主义。如此它才能更为轻易地逃过审察(欲盖弥彰),同时对于创作者来说并不需要背负被发现的压力:在当下的中国进行此类冒险,终归是不安全的。
法西斯主义与共产主义有本质的区别。在本雅明看来,“法西斯主义谋求的是政治审美化,而共产主义则用艺术政治化来回应。”(《艺术社会学三论》,95)将政治生活审美化,也就是说从美学的角度讲整个社会看成艺术作品,而吉安大人就像那位有志于成为艺术家的独裁者希特勒。宣传画-偶像化,母体-脱离,食同类-清除异己分子,像极了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屠杀。整个花生镇就像个集中营,最后想获得的就是获得剧毒的黑石头,作为对抗朝廷的筹码。
花生镇的一切都已进入时刻准备好的作战状态,一部战争机器。德勒兹用逃逸线(-生存)概念剖析了法西斯主义与共产主义根本的区别:共产政体堵塞了所有可能的逃逸线,生成不再有可能,最后只能瓦解;而法西斯政体则借助于一个凌驾于国家机构之上的战争机器,将强度性的逃逸之线转化为纯粹的破坏和毁灭之线,最终只有毁灭这一种可能。花生镇仍然在生成,只是这种生成为最终的战争作准备,一切牺牲都是为此目的。
《大护法》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视觉上的表现力,以及它在剧本与台词上的劣势。我们看不见这些值得分析、借鉴和探讨的地方,却被简单的政治思想所框限,无疑舍本逐末。况且,强加给《大护法》的这些额手称庆的赞叹也无非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多少让人匪夷所思。倒是小团团瞥见裂隙、见缝插针,说要“办了”这部难得一见的动画片。这不反中了霸权的妖魔诡计?这批观众难逃其咎。
太子可能不是画的,太子是徐锦江直接演的吧
“为什么太阳这么红 还是这么冷”
A站 B站都完蛋的今天,我看了这部电影,不寒而栗
大护法属于瑕不掩瑜的那种好,作为“三大”的最后一部,非常拿得出手,而且够格。这是一部风格很强烈的作者电影,他有娱乐元素但是一点都不商业,内容隐晦但不晦涩,为了过审砍掉了60多个镜头,但是也因此节奏更为集中。大护法是个一嘴莎士比亚腔调的冷面逗比,开头很不适应,但是后期全是笑点。
2017年,徐锦江再度走红
小姜,《大护法》里最喜欢的人物———此片仅献给“时代高墙下的清澈灵魂”。
有一些极为闪光的地方,比如花生国人眼睛的设定。不好的地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台词推动情节的地方太多,不符合故事所营造的气氛,技巧性也比较差;二是不思凡这个作者所代表的风格需要更粗粝的画面和更抽象的人物形象来呈现,哪怕电影已经故作粗糙了,但成片画面仍显得太美太干净,不好。
那天所有花生人一夜之间摘下了贴的眼睛和嘴巴,听说就在那天,一个穿着红衣的护法带着他的太子离开了,一个理想主义者消亡了,一个叫小姜的花生人身首异处。隐婆噙着泪告诉大家,长出毒蘑菇也不要怕,吉安大人已经不在了。可是我却特别怕,我亲眼看到那些不肯摘下贴片的人,被他们枪决,未来会更好吗?
如果人生的大道理都是用台词讲出来就可以了,那么视觉传媒这种存在就被否定了!镜头语言要它干毛呢?世界观设定为何物?角色刻画是胡扯吗?我只看到台词and台词and台词!感觉看了一场弹幕!各种网络段子鸡汤熬的鸡精and尬聊!浓缩一下可以成为一部优秀的大学毕设!
High了!除了中段虫洞打戏有点冗长,节奏和逻辑有点问题外,几乎每个环节都值得反复推敲,但!我不喜欢!团队努力一点,赶紧公关冲击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如果能说服某些因素,代表中国去冲最佳外语片,但这不可能....
野心,想象力都具备,故事把控沉稳。形式题材当然不新,但在当下做到如此已然不易。幽暗的部分都能冷得下去,欢脱的部分也能热得起来。笑点古怪但没有让人过于尴尬。冷热的部分没有冲突,难得。很多人物来龙去脉并不完整,有点可惜。
如果是在国外上,给4星。在此时此地的我国,给5星。
即使已经做到了如此通俗的程度,依然是一部离普通观众有些距离的动画电影,在血腥杀戮和诡异的设定中探寻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哲学命题,在认识苦难中寻找自我的认知,包装不俗,但节奏和逻辑都不是太好,整体上还是一部不上不下的作品,不过非常值得鼓励。
主要的缺点在于无厘头风格的台词无法协调于整体邪阴基调而显得很蠢,叙事羸弱散乱而显得有一搭没一搭,信息量几乎靠口述。但个人风格的确凸显到位,制作也过关。个人观感比前两年暑期的两“大”要稍微好一点,至少不再是主流正能量或小情小爱,而是用从暴政到暴政的故事含沙射影,也没有过分消费情怀。
“我翻开历史一查……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
这部电影能够上映一定是因为广电里潜伏着许多像小姜一样的好同志!
“一边坏,一边蠢,就是这里正在发生的事情。”
电影院里终于有一部能把孩子吓哭的动画片了
片尾的众筹名单加一星。
三星半,即便叙事有诸多遗憾,但是,这与众不同的风格与背后那些藏着的事,还是非常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