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博•迪伦在歌里唱:“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被称作男人。”(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这话片面,其实一个女孩要被称作“女人”,她要走的路一点也不比老爷们少。
就像珍妮,她知错后来到女校长面前乞求重返学校的机会,为此珍妮责备自己是个“堕落的女人”(A ruined woman),女校长立马云淡风清的笑到:“你还不是个女人”(You’re not a woman )。这话一出,我就知道,珍妮返校的事八九不离十了——西谚有云: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既然珍妮还是个女孩,而且做了严厉的自我批评,学校断没有理由拒绝她。
可是女孩也有女孩的宿命,特别是珍妮这种,喜欢读加缪的书,喜欢听古典音乐,更喜欢在巴黎逛街时的浪漫情怀,得,又是一个文青丫头,用珍妮自己的话来说:“笨笨的女学生总是被魅力老男人勾引。”(Silly schoolgirls are always getting seduced by glamorous older men.)——就是这话,大叔控几乎是每个少女必经的人生阶段,女文青尤甚。
跟《无因反叛》里的叛逆迪恩比起来,珍妮要温文尔雅得多,她只是对布尔乔亚化的枯燥生活和人生前景有点腻歪而已,已婚的中年色狼大卫的出现正好填补了珍妮的这段情感空白。父亲一个劲的念叨牛津和拉丁文考试成绩,只有大卫会带着她出入高档的拍卖会和餐厅,还时不时的小僭越一下:顺走老太太的名画,然后去巴黎放纵几天,末了还假模假式的拿颗八心八箭求婚了——对情窦初开的珍妮来说,中年雅皮男大卫的魅力如何能挡?
从大卫给珍妮送花开始,我就知道,这老男人不是个好东西,在女孩看起来满蘸着爱意和浪漫心结的礼物,对中年男人来说,只是一件廉价的打折商品而已。要记住,中年男往往把自己打扮得成熟稳重,穿着得体,还时不时的凸显一下自己的小腹和艺术品味,并在谈吐中不经意的炫耀着自己的信用卡和知识储备——一个总能给自己带来新鲜礼品和知识的男性,意味着女孩能源源不断的从他那里获得新鲜感。
好吧,我们总结一下,符合上述特点的中年男人,就是典型的中年色狼,如果他没有表现出什么色狼的举止,那不是因为他不想,而是不敢。这类老男人90%都有家庭,是的,他肯定会告诉你他不幸福,正在办离婚——拉倒吧,丫根本离不了婚,离了婚丫就什么也没有了,还怎么去骗下一个小美眉?去问问他老婆,你是他勾引的第几个小姑娘了?
跟大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格拉汉姆,这个长着雀斑的小男生才是珍妮的同龄人,可在珍妮家里,格拉汉姆谈吐木讷,举止窘迫,一俟大卫穿着风衣飘然而至,格拉汉姆哪还有容身之地?
女孩们啊,记住珍妮醒悟过来后说的那句:“我要的生活没有捷径”(The life I want, there’s no shortcut.)吧,成长是需要代价的,最大的代价就是时间。让现在的格拉汉姆跟大卫比是不公平的,老男人随便拿颗八心八箭就晃得珍妮睁不开眼睛了。不过我有理由确信,未来的格拉汉姆当比现在的大卫光鲜得多,格拉汉姆的停学决定其实已经显现出这小子极富个性的一面——中年色狼还不都是现在的幼稚男孩进化而来的?
生活没有捷径,柏万青阿姨教导我们,男人要到四十五岁才能真正成熟。这其实意味着女孩要给男孩更多的成长时间,男孩们幼稚可笑,不解风情,也不太会怜香惜玉,但是,跟那些纵横情场心怀不轨只想找个情人风流一下口口声声说着离婚但从来不会付诸行动逢场作戏时对女孩毫不吝惜溢美之词只把事业放在第一位决不会把情人当真对女孩只会给些小恩小惠根本不会掏出真心的老男人们比起来,男孩们的爱情表面上虽然看起来简陋,但骨子里真诚无比,只不过他们需要时间来锻造罢了。学会珍惜吧,女孩们,过了这个村,真的就没这个店了,两个人一起在彼此的爱中成长,不是最最美好的人生经历么?
其实,这问题反过来说也一样,但若女孩真像海藻似的自愿去做宋思明的小三,那小贝也只能自认倒霉——对小贝来说,如果遇到的是珍妮,那一切迟早会好起来,无非需要些时间和包容心而已;如果遇到海藻,还是早死早超生吧。
(刊载于《东方早报》2010年3月3日)
珍妮犯的错误,很多17岁的少女都会犯的吧,只要她们也能够在青春躁动期遇见一个温柔多金、帅气体贴的大叔,只是,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艳遇罢了,或者说,没有拥有这个艳遇的资本罢了。
人都是免不了俗的。学习很枯燥,为生活打拼很枯燥,将来生孩子教育孩子又是重复我们年轻时的生活也很枯燥……可是,这就是生活,没有这个枯燥的过程,你永远成为不了生活的宠儿。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我想走的路,没有捷径。
无疑,这又是一部跟我的经历有点关系的电影。不止一个算命的告诉我,我在跟我现在男朋友的感情之前,应该还有一段感情上的纠葛,而那段纠葛,他们说,会给我带来伤害,但那是避免不了的。然后,我总是什么都不说。算是默认吧,往事,就像落入淡水的月光,已经波澜不惊。
这电影一直看的我很着急,我明明白白的知道珍妮最终会投入戴维的怀抱,但还是希望有人能制止她,例如她的父母、戴维的那个朋友。看着她站在十字路口时,一步步朝错误的方向靠近,我的心也许和她那位老师一样,痛心,但又知道那是她的宿命,拦不住。
珍妮,漂亮、聪明、多才多艺、有品味,喜欢法国电影和音乐,在高中学习生活的背后,有个巴黎梦,说明这个女孩子是浪漫的,至少是向往浪漫的。在一成不变的生活模式中乖巧听话,但我们总能感受到她内心的叛逆,直到最后的完全爆发。这种叛逆,现在看来真是又可贵,又危险。可贵在,她有自己的思想,不喜欢受人摆布,危险的是,这样的叛逆,往往非常容易让人万劫不复。因为,规则的社会,很难让不服规则的人有机会去实践,它只会给你惨痛的教训,同时也会给你微乎其微的胜利。
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子,遇到 了戴维这样的中年雅皮男人,她以为,她终于等到了命运为她开启的另外一扇窗。这样的中年雅皮男人,总是富有的,温柔体贴的,有品味的,大多数还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们穿干净的白衬衫和精致的西服,或许有一点点微凸的小腹,他们微温尔雅,他们总是带你去精致,有情调的餐厅吃饭,和他们一起谈话,总能迎合你所有的兴趣,然后又能灌输你更深层次的精神食粮。这样的男人,是同年龄的男孩子永远无法给予的。所以,9成的珍妮都会迅速坠入其中。
可是,成人世界的灯红酒绿并非看到的那么美好。当珍妮和老师、校长争吵,认定牛津那条 路,只能带给她枯燥无聊的生活时,我在心里不停的朝她说,他现在给你的那些绚烂,你以后一样会拥有,而且将来的光芒会让现在的霓虹失去所有的色泽,所以,别傻了!
曾经和一名也算是成功人士一起吃饭,当然,是个中年男人,火车站的偶遇。后来邀我一起吃饭,我还是神经很大条的随口答应了。的确很了解我这样的女人,绕着西湖开了很久,到了一处很隐蔽的餐厅。餐厅的格调、口味都很合我意,我随口说,第一次请我吃饭就能如此让我满意的人可非常少,他答,我可是费了不少心思挑选的。随后,一起喝咖啡,谈话才是重点。
他毫不讳言的谈到他们那个圈子,也谈到和他们那个圈子有关的女人,他淡淡的说,无疑大家都是你情我愿,各取所需。和我们有关的女人或者女孩,都是聪明、漂亮、有品位的,我们可以带她们进入上流社会,“这样的女孩子本来就该比普通女孩子得到更多”,而我们则在她们身上找回青春。说得云淡风轻,我也听得云淡风轻,我的不动声色倒让他开始猜测。然后,我告诉我对老男人的看法,对陌生人我向来坦诚,告诉他我曾经的一段故事,而后说,这样的情感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无论再聪明的女孩,都很难把握一段不平衡的感情,最后陷进去,无法自拔的总是这些女孩子。说白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女孩子容易把这段感情当做生活的主料,而那些男人,就是被迷得神魂颠倒,也知道,不过是生活的佐料罢了。
老男人们跟男孩子的一个很大的区别是,他们已经非常明确事业绝对是第一位的,家庭的稳定是第二位,至于情人只是锦上添花的事了。所以,我很明白的告诉他,如果再有这样的事发生在我身上,我不会排斥,因为我知道人生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人会遇见,很多事会发生,但是我一定会拒绝。就像珍妮最后说,生活没有捷径一样,这句话从她嘴里说出,显然比她的老师说出来,更厚重,更令人欣慰。
老天很喜欢给这些聪明、漂亮的女孩子出一些迷惑的小选择题,其实,他就是为了最终让你发自内心的明白,生活没有捷径。虽然,你比别的女孩子多了一些天赋,但这是为了让你更好的脚踏实地。老天,总是眷恋勤奋的孩子。
后来的后来,那位中年老男人,送了我一张几百元的充值卡,我问为什么,他很意外,以为我装傻。说,你这么聪明,难道真的不明白?我瞪大眼睛很认真的点头,他说,意思就是让你给我打电话。当然,我一个电话也没给他打过,至于我当时是装傻还是真傻,我也搞不清楚。
这部电影,有大叔控的女孩子都应该看看,看完,至少有三点你必须知道的。1、生活没有捷径。2、曾经你身边的男孩子,10年后也许就是另外一个中年雅皮男人。3、老男人无法给予你的,恰恰是男孩子可以给你的,那就是真正纯正的爱情。
感觉似乎还有很多想说的,似乎已经写了好多了,先到这吧。
这部电影改编自英国女记者 Lynn Barber 的回忆录。16岁那年,她人生的唯一目标、她处于下层中产阶级的父母多年来的唯一期待,是让她考上牛津大学。某一天在雨中等公共汽车回家的她,引起了一个开着闪亮跑车的男人的主意,上前说可以搭载她――的大提琴回家。这个比她大许多的潇洒男人,从此不仅成了她的男朋友,带她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餐馆、音乐厅、夜总会、巴黎,而且还成了她家的座上客。Jenny的父母对这个谈吐风雅、举止阔绰却身世模糊的David的喜爱,似乎比她更甚。当他向她求婚时,Jenny尚在犹豫不决之中,她的父母却答应得十分痛快。然而从始至终,我们总是觉得David来历不明,有着可疑的企图。
女主角所受到的“教训”,可以说是多层的,最简单是不要被人的表面所欺骗,更深一层的影响,是让她看到了成人的虚伪与背叛――她对父母的指责是“小女生被人骗,你们都是大人了,怎么也把我往火坑里推?”这一点在 Lynn Barber 的原著中说得更为清楚,她感到最大的伤害,是来自她的父母:十几年辛辛苦苦培养她上牛津,教育她要自立有智慧等等,有钱人一出现,就立刻忘了所有大道理,把女儿推向他的怀抱。
女主角 Jenny 的饰演者 Carey Mulligan 无疑会凭本片成为一颗明星。她的角色,在一个聪明勤奋的少女,和一个装扮出来的女人之间的转换,非常令人信服。电影所展示的Jenny与David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并非“无知少女遇流氓”那么简单,Jenny 不仅知道 David的谎言,而且帮助他向父母撒谎。与其说她爱上了David,不如说是她爱上了这个男人所代表的绚烂诱人的成人世界。她是一个思想超过年龄的女孩,Carey Mulligan 的演出,展现了女主角性格的两面:一个“看人看走了眼”的良家少女,和一个心中永远有一块无人能够征服的土地的自信女性。
和Carey Mulligan 演对手戏的Peter Sarsgaard 也十分出色,观众当然第一眼看到这个角色,就觉得他非常可疑,在他用魅力征服Jenny一家时,我们总是在审理他的动机,总想看破他真诚无辜的表情,可是到电影最后,我们甚至对他还略有同情。这部电影中还有一批出色的配角:Jenny 的父母、David的朋友Danny和Helen、关心她的老师(Olivia Williams)、只有很少几个镜头的女校长(Emma Thompson)。
这是一部在掌握步调色彩气氛,以及处理人物关系上几近完美的电影,但是在影片的最后一段,却似乎草草结束,我觉得女主角所受的影响,应该可以展现得更好,我想这是本片的唯一弱点。后来我去看了Lynn Barber自传的缩略版,才发现她的自我剖析更为深刻,可惜电影嘎然而止,未能再深入下去。
An Education (2009)
http://taohuawu.net/2009/11/30/an-education-2009/An Education (2009)
地区 英国
导演 Lone Scherfig
编剧 Nick Hornby 原著 Lynn Barber
主演 Carey Mulligan、Peter Sarsgaard、Alfred Molina、Cara Seymour、Dominic Cooper、Rosamund Pike
成功没有捷径。
最奢侈不过是做梦的年纪遭遇一场华丽。可惜杯具了。如果生活不足够幸运到有捷径,就总得付出点什么,不是乖巧,那只能是代价了。// "The life I want, there's no shortcut." "I feel old, but not very wise."
珍爱生命,远离老男人...
珍爱生命,远离已婚男人
人生无常。若David未婚,谁敢说Jenny的选择就是错误?在boring的世界里,我们大可不必争做道德审判长。Carey Mulligan演技不错,很耀眼,剖析到位。只是结尾有些草率。
在消费知识产物时别嘲笑学知识的人
非常羡慕,青春浪费在同龄渣男身上真不如拿出来长长见识。我的三观也是越来越歪了。
差一点能成一个不错的教育片,我以为说的是怀疑人生,结果成了怀疑生人,导演很明显的想给一个大学有无用的论证,最后无非就成了大叔没有用那么大学就有用的单项选择,女主角不错,演技绝对在桑德拉布洛克之上,遇上好剧本前途无量
十几岁的时候,大人告诉你要自重要守住贞操,或者告诉你不要打架不能耍流氓,又或者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去火车站扛包,你信么?即便信了你又肯立刻改过自新照着他们的话做么?反倒是年轻时犯过错吃过亏的成年人,会一边看电影一边拍着大腿,我艹,当初真该看看这样的电影。所以这是一部成人教育片。
姑娘们长点心吧!生活不是琼瑶,不是每一个成熟浪漫的帅大叔都叫费云帆。
上了牛津又怎样,会读点拉丁文了又怎样?口中熟极而流地诵出风雅的诗句,不时请出这个画家那个作家,自以为不是俗骨凡胎,其实骨子里还不是一样的虚荣一样矫情?一样为着那点小趣味、小聪明沾沾自喜,追求着一样的东西?只不过年轻天真时一心以为可以靠男人,后来运气坏了点儿发现需要挽起袖子自己挣。
试想了一下,如果最后David不是个有家有口的男人她还能够作出如此选择,才是真正的成长吧。
其实我也愿意用交往过的所有比我老的男人换一张剑桥大学古典文艺学offer
【成长教育】是那么的浪漫,那么的奇妙有趣,这个故事没有丝毫伤痛,它只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女孩的成长,在课堂之外的地方。四星
五星点不是给那些所谓的这部片子教育LOLI不要被有钱大叔把的言论。而是给一个女孩的成长。女孩喜欢成熟男人是必然的,无可厚非。仰慕阅历,仰慕成功,仰慕见识。何错之有。我并不认为何有钱的大叔谈恋爱或结婚就是走了shortcuts。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总之,勇敢。
前90分钟很好,最后十分钟有够垃圾.........
年少谁不轻狂。嗯摄影很好。女主挺赫本。
成长教育这么道貌岸然,就比较无聊了。女主反复质问女老师和女校长,我现在明明嫁了这个喜欢的人,我就可以去高级的酒吧餐厅,听时髦的音乐,我为什么还要努力学习要去牛津?居然没有一个人能正面回答她。
还是像猪头
"如果在年轻的时候,你还不清楚自己要什么,那么就请去好好的读书”我想在靠着自己的本事供养的温馨的小屋欣赏唯美主义时期的画作,远比在挤满了世故自以为是的富人的拍卖行拍得这些名画,更加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