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二也在十八班。
这次不谈我们班,谈谈我们班主任。
我们叫班主任士兵,第一次介绍自己时写下的邮箱是SB,我们哄堂大笑,他嘿嘿傻笑,打那以后就换了个邮箱号。
他是个美术老师,第一次开学时很多家长都嘀咕,怎么让个美术老师当重点高中的班主任。他总跟我们说自己当这种班主任也是在心里紧张,可他相信勤能补拙,所以总是厚着脸皮找各种老师讨要学习方法,然后兴奋的站在前面跟我们讲。他自学心理,每天抱着一本大厚书看啊背啊,想起来些什么就开始用自己刚学到的理论开导我们,兴奋而认真。
我们总暗地里说他管的比宿管大妈还多,但我们都骄傲,我们有他。普通班考出了比过重点班的成绩,有比过重点班的纪律。他牺牲了和家人相处的时间,换来了我们的成长。
他关心我们的成绩,又不止于关心成绩。他和班级后面那些别人眼里的差生总聊得来,拍拍肩膀开开玩笑都是常事。在他眼里,成绩差从不等于差生。他也要求我们堂堂正正,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我们在班级里发誓,谁作弊出门变王八,马上趴地上。别的班总当笑话听,可我喜滋滋的。
他脾气一向很好,我们都敢跟他开不大不小的玩笑。可一旦我们违背了他的原则,他气的直拍桌子可以把底拍掉,班里人大气不敢吭。然后,过了一两节课,他低着头红着脸带着傻笑站在讲台上,跟大家道歉。我们也接受。
高二十八,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助我辉煌。这是我们的跑操口号,我和士兵突发灵感,随口编出来的。据说后来他继续带高三十八班,就把高二改成了高三。随他吧,反正高二是我们的。
他还有很多很多好,哪怕大四了我也还记得。
能有老谭、士兵这样的老师。我们真的非常幸运。
评分其实有些虚,人物设定浮夸,演员并不专业,但它感动。
昨晚偶尔刷到这部电影,看了一半,中午接着,看到快结尾,抑制不住地流泪。
这个社会越来越浮夸,把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都侵染了,天价补习班,节日送礼,明目张胆,没有反而成异类。再看看影片中的老师,无私,风趣。现实缺少这种老师,社会呼吁多出一些这种优秀的影片。
不禁想起我的老师们,那个用老爷车后座载着五六年级的我越过山路去学区参加作文竞赛的语文老师,那个时不时夸我黑板字写得好的老师,……
很感人的一部电影,据真实事件改编,一定要坚持看到后半部分……
一封来自未来的信引出的故事,从一开始的不以为然,到随着时间线推移,十八班差生渐渐发现事件的真实性并想方法改变历史。
电影的高潮部分,在群架斗殴这件事上,所有人都不相信这些学生的情况下,只有谭老师相信他们,并放言不允许任何一个人因为成绩否定他们的心灵和品德,从此学生们真正认可了老谭,并团结在一起…
最后的完全崩不住的泪点,患病老谭拖着虚弱的身体坐着轮椅给十八班的每位学生一个个发毕业证书,并且赠予了每个人一句话……不知道为什么轮椅进入画面的那一刻,眼泪真的止不住就出来了,或许是大家都知道谭老师时间不多了,真的特别煽情😭😭大家脸上挂着泪水一起拍了唯一一张毕业照合影
历史没有被改变,老谭还是走了,但是学生们被挽救了,他们不再无所事事反而有了目标有了凝聚力,有了对于未来的想法和执行力
转眼间,又到了毕业季。
曾经的我们,你们还好吗?
距离我的高三(18)班已过去了三年之久。与电影中的剧情不同,但其中的场景、回忆,却总在梦中浮现。
每每看到这类校园的师生情谊,无不闪出泪花。也并不是泪点低的缘故,更多地归结于人类自身的共情能力。
电影中的十八班,有很多我们作为学生想敢却没敢干的事;也有很多动人的情感,让我们感到十分珍贵;学生不被理解的时候,我们也为之愤愤不平;谭老师的耐心教导与支持,同学们潜移默化地去改变,我觉得这才是教育本身的意义。
坏学生就应该被定义成坏吗?不良少年真的不良吗?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现代教育往往将成绩不好、班风差的班级就通报批评、或定义为差班、慢班。但是在每个班级里的个体,其实都不是一个特质的人,很多时候缺少的只是老师正确的引导、以及对于自身的正确认知。
虽然故事的结尾是一个泪点,但如果能够重来一次。我希望20年后,您能见证我们更好的未来。
故事很好。很多人胡乱的打一星两星。
还说故事假的,拜托,这是真事改编好吧!
而且现实中这样的学生还少?
觉得这样的学生不可能存在的,说明你们的认知,理解不了这样的存在,你们当了老师一定会痛恨讨厌他们,你们当父母也会理解不了他们,你们绝对不是一个好老师,希望你们孩子懂事?!
这片有司马迁的感觉。为普通人觉得根本不存在的、不屑一顾的:学生、老师,写剧本、拍电影。
不找帅哥美女,不讲究镜头,但拍的直入人心。没有班级成绩大逆转,没有惩罚齐天。多么真实!
只从影评重复验证一件事,大部分人根本不具备审美眼光。典型的有:
1.先入为主,比如先看tvb武侠,再看大陆翻拍,全都不行
2.从众,《肖生克的救赎》这样的片子,大部分人都是冲着评分去的。如果没听说过看,大部分人随便打的分,还没这部片高。
3.喜好,喜欢某一个演员,他的所有片子都叫好。所有人翻拍的,都是渣渣。不喜欢的演员,或者跟喜欢的人对手戏的,往死里黑。典型的还有nba的科黑和詹黑。
4.给一些看不懂的片子打高分装逼;或者给自己水平不够看不懂的,狂踩,显示自己牛批。
5.经典崇拜vs专门踩经典,听说过名字,随便看一眼就满星。或者专门踩经典,装逼,显示自己的独具一格。
6.为了拉高或者拉低评分。碰到过于低分,给满星。过于高分,打一星。什么心理?
闲的蛋疼写这玩意,撤
比那些院线青春片好多了。
当你知道所有的未来,却没有能力改变的时候,那才是最残酷的。
这是一年以来看过最奇怪的电影。更像一部电视电影,粗糙,生硬,稚嫩,尴尬,狗血,装逼。但又不同于其他青春片,不下流,不色情,不挑战伦理道德。虽然你能想到的各方面都很烂,但他着实烂出了特色,结尾感人!
好的青春电影不上映,而那些我不想看的却大把赚票房
66/100 青涩的表演、青涩的制作,这部电影恰如其分的还原了一个青春电影本来的气质。你可以看出它受到了学校题材的香港电影的启发,但同时它又让我想起了一部叫做《眼镜里的海》的电影。所有的反思教育的电影都应该实际上是拍给教育工作者和普通观众看的,而不是只想着利用流量在年轻人里圈钱。
为女主加一星,妹很正,我喜欢的款。
青春不是残酷,就是烂。这就是这个烂片比其他青春片更真实的地方。from us to us
没想到,网大的制作水平,拍出了真情实感,时光真美,青春真好。PS.我就是高二/高三十八班的学生,我们班可是老爱学习了,上课都没人睡觉滴!
当你知道所有的未来,却没有能力改变的时候,那才是最残酷的。
想像成一场大型真人高中Cosplay接受度也就高了一点。0401扫尾。简单浮夸,一堆没什么演技的高中小年轻,但胜就胜在满脸的青春气啊。那是再多经历大学、二三十演技再强也弥补不回来的。
有点像中国现代社会版的《放牛班的春天》,借此了解了00后们的语言,有一点疑惑,既然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那封来自未来的预言信如何解释呢?其实,本片中,我觉得容忍度最高的教育工作者是校长,他真正包容了好学生,坏学生,以及不同个性的老师。#20180402
情感是真挚的,制作的太糙。
回忆起于校服,本来只是来刷刷情怀,完成度却超乎出预期。往事如同潮水般涌来,虽是因为个人偏好加分,但还是推荐👍顺便说一句,目前两个恶意一星的,点开主页看自己什么样好吗?一个喜欢疯狂刷低分,一个豆瓣就评过这一部电影还好意思说别人没有阅片量,怕不是要笑死人
就不说颜值了,剧情也……太脱离现实
作为深外人真心为梧影打call!风起梧桐的梁欢和再见十八班的井轩居然是一个学长演的 看的时候觉得蜜汁眼熟 学长还是帅的 眉眼挺好看的 以及在电影里看见第一部的主演客串也是很开心的呢 学姐学长没穿校服第一眼没认出来 这部电影比风起梧桐要成熟了 好棒 相信梧影会越来越好 期待成长
本来以为就是一部拍得很糟的青春片,熬着夜看到后来眼泪止不住。在叛逆的青春里,能遇到这样一个好老师和一群团结的同学是多么美好幸运的事情啊。成长的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好的坏的事情,但是当我们长大,回过头时,只要不后悔,那么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特别青春,不说演技,但的确真的是青春,是自然流露,老师的用心良苦,让我挺感动的,真的是一部好片子,片尾的大合唱,这才是不加修饰的声音,这才是学生的气息
总体来说这部片子还算是比较紧凑连贯。但是某些关键的细节上还不够成熟完整。电影摆脱了国内对校园电影的刻板印象,说起青春不再是堕胎早恋打架以及毕业那天的哭泣。在某些片段上让我想起了那部著名的死亡诗社。4星,期待导演的下一步影片。
本以为是换汤不换药的新《我的少女时代》,结果更加惊喜、更接地气。它浮夸,它微瑕,可却就这样勾起你我的回忆;他的过去,她的过去,每个十八班的学生都秘密。投入历史洪流的石头泛起了涟漪,却又恢复了平静,似乎每件事都不能尽善尽美——就像青春一样残酷吧。这样的青春电影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好老师都是相似的,不好的老师各有各的冠冕堂皇的说辞。最后一幕像是在梦里,那是美好的想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