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N PEAKS杂感
双峰第二季结束时,我看到Cooper撞向镜子,镜子里是长发凌乱的Bob露出狰狞的面孔时,我的心是颤抖的。这毫无疑问是一个悲剧,将美好的事物打破,活生生地展现给你看。我没有勇气再打开第三季看下去了,劳拉的那句I’ll see u again after 25 years让我感受到一种博尔赫斯小说里的那种梦境与现实的交互性。没错,大卫林奇的片总有一种梦与现实荒诞之结合的特殊氛围。我很难想象30年前看完一二季的观众是如何在漫长的等待中生活的,其实这种影响是轻描淡写的,但正因此,它才更浓墨重彩。不说30年,一个多月前我随着Cooper一起走进TWIN PEAKS的时候,我也没有想到它会以这样一种如此轻盈的方式在我的心里留下一个魔幻的印记。我在想Cooper如果还是像刚到TWIN PEAKS时那样,会对周围的树的品种感到欣喜和好奇、会每天享受一个甜甜圈和一杯黑咖啡、会对食物的可口大力称赞的话,那我相信他最后一定能通过black lodge,他的赤子之心一定能对抗Bob的邪恶。这种邪恶的对立不是善,而是真诚的爱。只有源于爱,善良才能称之为善。耶稣给他的门徒说,除非你恨你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否则你无法到我这里来。这句话意义大了,看似在让门徒怨恨,实则是指要抛弃那种原生的连结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爱,一种超越的爱。墨子的兼爱就有一点这个意味在里面。我想Cooper那个时候就有这样一点精神在里面,他不是纯粹为了探案而探案,而是把自己融入到这个环境里面,去感悟那种人与自然的精神,也正因为这样,Harry警长才会打心里的佩服他。Cooper被停职的时候,Harry说Cooper是我这这辈子见过最正直,最优秀的警官。我也是这样认为的,这份情谊不因TWIN PEAKS的物是人非而消逝。
回到剧里的内容,如果光是这样一个略带神秘主义的探案片,或许也不会有那么高的评分或对观众造成如此强烈的震撼。仔细体会,我们能看到一种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一个小镇之中,如此关系密切的小地方的荒诞与离奇。加缪说荒诞的本质就是矛盾,深以为然。这种人的割裂,人在金钱利益面前的行为,本身就源于一种人的内在性的矛盾。这是一种由知性本身过渡到理性的矛盾,这是一个关于自由的问题。我们会看到这部剧里,似乎每个人都在爱,都在出轨,都在一种痛苦的混沌状态之中生活着。Cooper也走向了这条路,因为他太过于投入生活,最终被这样一种环境潜移默化了。可我们又发现,在Cooper来到这里之前,一切都是美好的,起码表面上人人都相处友好,所有的一切都在正常运作。但劳拉的死好像是一个导火索,随着Cooper的介入,整个TWIN PEAKS的美好随之倾泻了,各种死亡、仇恨也来了。其实,我个人理解,这并非是一个突然地过程,而是堆积在管道里的问题最终冲垮了现实的门阀。萨特在定义存在主义时说,人是有自由的,有自由选择的权力,但他也要承担选择后随之而来的后果。TWIN PEAKS的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人们的选择,而这个后果,他们也要承担,无论是在劳拉死后,还是25年后。
要是我活在镇上,我想我会活成JAMES的模样,对爱情爱得坦荡,对正义有不成熟的认识,对自己羞愧但一往无前,骑着摩托车,一路向南。可我又怎能忘记Audrey见到Cooper时的样子呢,好像包含了一切女人的美好品质,而那个时候的Cooper才是真正的他,会保护这份易碎的美好,会坚守心中的道德操守,会告诉她你更需要的是一个朋友。这一刻的他,在我心里永远是高大而最有魅力的,原来征服欲望,征服道德,比征服一个女人困难得多。
第二季的结尾,是令我伤心的,它有些力不从心,本该残存的也彻底凋零了,本该破碎的,也实消散了,所有的美好都在ED中随着Cooper的黑化而陨落了。
一则不知所以的杂感,算是粗浅地献给我心中的TWIN PEAKS,献给大卫林奇。
PS.短时间内不想看第三季了,或许25年后再看吧。
1. 一个小细节:在one eyed jack’s,Cooper玩21点时的king牌是他抽中的(他命i.e.剧本中注定的),而Audrey在老鸨房间的queen牌是她自己选的。
2. 一个假设:Cooper是Audrey的梦。
Cooper完全信任他梦里的启示,Audrey完全信任Cooper所说所做的一切。二人的梦都自调查Laura Palmer之死而起——如果不是Laura,Cooper不会来到双峰镇接触到神秘力量,Audrey也不会认识闯入小镇生活的Cooper;都在此案告破后结束——第二季第九集后,Cooper眼前的难题不再是梦里的女孩Laura、矮人、巨人和Bob,变成了现实里存在的Windom Earle,他与Windom的连结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涉及到非常狗血但毕竟是人间关系的三角恋,Audrey的关注点则从Cooper转移到了她父亲Ben、家族企业和新男孩John Justice Wheeler身上,她跟后三者都有着非常切实的联系,亲缘、利益、由回忆和门当户对郎才女貌种种条件引发的爱情,而她在“做梦”时——痴迷着Cooper时——她与Cooper之间不存在任何实际的联系。她和Laura不是朋友,她父亲是Laura案【错误】的嫌疑人,她名字里甚至都没有J、不会被列入调查范围——她没有任何理由出现在Cooper的生命里,就像Cooper没有任何理由出现在梦中的红房间里,除了她/他渴望如此——她每天早上在酒店大堂等待着与他见面,正如他每天夜里在酒店房间期待着与他的梦见面。
Audrey对Cooper,Cooper对White/Black Lodge,都有着天然的好奇,后者都是前者无法破解的谜团,是经验与维度上超出她/他的存在,是她/他不该做的梦。Cooper做梦付出的代价是在红房间里被困25年,出来后失去自我意识,由于Cooper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电视剧观众的视角,其意识的消亡同时意味着整个双峰世界的失落,即时空的湮灭,因此才有了季三结尾噩梦般的“what year is this?”;Audrey付出了同样的代价,她在第三季里精神失常,不知今日何日此地何地,对于她来说依然是时空概念消逝于虚无。
关于这个假设唯一的问题是:Cooper在二季结尾回到了他的梦,但Audrey明明早在二季中期就放弃了她的梦,为什么他们依然受到同样的惩罚呢。唯一的解释是Cooper只是Audrey梦里的一个人物,并非她全部的梦,他的退场不代表Audrey停止了她的那颗“a heart that yearns”(我的CP啊啊啊啊啊Cooper说出这句话时两人化学反应太强了呜呜)——Cooper和Audrey本质上都是在yearn for the world where he/she doesn’t belong,对异世界的追求使得他们最终都失去了他们本来所拥有的双峰世界。对于Cooper来说,异世界是高维度的white lodge/black lodge,双峰世界代表的则是整个低维度的人间;对于Audrey,异世界则是任何离开小镇公主舒适圈的刺激与冒险,是经商,是以一己之力挽救父亲和家族事业,是由Cooper和Jack先后所代表的爱情理想(Audrey季一里跟Donna在学校洗手间里所说的dark tall handsome stranger bringing her into an international intrigue,比起Cooper,反而是季二才出现的酱油Wheeler更加符合这个形容),是她无法加入的FBI,也是她不能动身飞往的巴西,而双峰世界则是双峰镇本身,是平静、安逸与可预期。
3. 如上细节与假设的联动:Audrey比Cooper可怜许多。
Cooper的梦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所以他是被命运选中的king——虚构作品里不存在“运气”一说,创作者的高次元存在导致虚构人物们都各有其“命运”;而Audrey的梦几乎是所有人,所有年轻的不安的心,共同渴望的,她是完完全全主动为自己选择了queen的底牌。同样是支付了巨大代价,Cooper从梦中得到的是超越人类的体验,而Audrey从梦中只是得到了一个凡人的成就极限。甚至还不是极限。她的梦,论浪漫、混乱与冒险程度,与Cooper的梦不堪相比,毕竟她梦中的最高潮只是Cooper而已,而Cooper自己就是一个需要做梦的人。
气死我了,在他人主角的故事里做梦就是这么没优势。
4. 由上述假设得出的推论:Audrey和Cooper不可能在一起。
虽说坊间一致传闻Audrey之所以在第二季被抽出主线、空降一个Annie成为Cooper的love interest,是因为Kyle McLachlan当时和Donna的扮演者在date,后者十分介意Cooper/Audrey的感情线以至于说服Kyle向林奇表示这一对儿剧情里年龄差太多,原则上不能在一起——搞笑的是Annie空降后Kyle改成跟Annie的演员date了,演Donna那位姐姐真是自己挖坑自己跳——但我觉得就算没有这段戏外因素影响戏内剧情发展的插曲,Audrey和Cooper也没什么可能。
之前我一直吃Audrey x Cooper这个dreamership,是因为觉得神经病就应该配神经病,这两个角色明明一个是dream man一个是dream girl——好笑的是dream boy的终极形式是dream man,而dream woman的终极形式却是dream girl,所以才有两人的诡异年龄差,Cooper=36 Audrey=18,相差刚好一倍,却也刚好使得二人处在各自性别刻板印象下的黄金年龄,这种设计是带自我意识的反讽叭?——按主题来讲就应该在一起。【dream man/girl】这个属性是双重的,既是【dreamer】也是【the dream】——他们都喜欢做梦,他们也都完美得像梦里的人,因此他们几乎是有特权做一个在现实生活中依然成功的神经病,他们可以一边yearn for otherworldly things一边因为长得好看聪明又有钱而享受earthly pleasures;甚至两位扮演者Kyle McLachlan和Sherilyn Fenn的长相气质造型风格也都和余下双峰镇格格不入,他们是帅哥美女云集的整个双峰卡司里唯二两个长得不像80/90年代的人——他俩像是直接从40/50年代黑白电影里走出来的人,带着黄金时代的梦幻光环。这两个几乎是镜像写成的角色(另一个搞笑镜像点: Cooper看起来像个高尚的和尚,实际上什么小三啊通奸啊情杀啊情仇啊为爱情背叛朋友啊他都经历过了,Audrey看起来什么都敢搞,又是潜入妓院又是展示oral skillset的,实际上还是virgin ),除了Cooper是主角而Audrey是配角外,实在没有任何理由在第二季中期后就突然再无瓜葛,从创作者角度考虑,这种操作就相当于Audrey这个人物白写了——你准备了一面镜子,你不去照它,what's the point of having it in first place?
然而另一方面,既然Audrey和Cooper的联系是【镜像】,既然二人角色是平行写就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不可能是爱情。如果【Cooper是Audrey的梦】这一假设成立,两人的梦就不是一个维度的,她的梦是他本身存在的维度,而在她身上他看不到任何值得他去探求的东西。
所以我猜测的是,就算没有戏外插曲导致Annie的空降,Audrey和Cooper这条线的原定剧情——被抓去红房间的不是Annie而是Audrey(毕竟第一季里她拿了queen牌还在独眼杰克房间里的红绸幔下给Cooper打电话求救),而Cooper因此去红房间找她——也不可能是Cooper就爱上了Audrey这么简单。不过另一方面,Audrey已经去过一次符号意义上的“红房间”了,Cooper也已经救过她一次了,如果季二结局依然是同样的模式,这个伏笔埋得也太不高级了。
所以的所以——我真的好想知道Audrey这面镜子林奇本来要怎么用啊。要是我来写,那一定是Audrey梦碎,这在季三也实现了,甚至可以猜测银行爆炸Audrey在医院陷入昏迷这个季二结局就是为了弥补Cooper/Annie感情线对Cooper/Audrey镜像线的打断——如果没有Annie出现,那么Audrey就会和现有的Annie季二结局一样进入红房间、与Bob附体的Coop一同出来,受伤昏迷入院。所以银行爆炸很可能干脆就是为了让Audrey能陷入coma甚至出现mental issue而补救设计的——试问哪个人进过红房间还会精神完全正常。
所以的所以的所以,如果以上猜测都成立,林奇最开始为Audrey准备的故事或许并没有因为Annie的出现而变化——好的Coop在第一季里道德地拒绝了Audrey目睹Leland独自跳舞而大哭(!就是这一刻我爱上Audrey的呜呜)后的consented sex,坏的Coop则在第二季结局后rape了从红房间出来/医院爆炸后重伤昏迷甚至可能神智错乱的Andrey。考虑到Coop是Audrey的梦,是她对世界的期待的最光亮的象征,那么看到她的梦的另一面,被代表着光明的Coop的另一面所背叛、欺骗、伤害,大概就是最适合Audrey的结局叭。
最后吐槽一句第二季:Coop这么dreamy这么奇怪的一人,二季中后不仅仅是Annie的出现、就连整个FBI对他的停职调查和Windom Earle线都把他人设搞得无比正常了,直到最后一集坐在红房间沙发上既好奇宝宝又一言不发,既平静又惊奇的样子,才回到第一季的神秘主义Coop。Fire Walk With Me和Missing Pieces里Coop的少量登场也说明即使是在25年前,林奇对这个角色的构思也都是冷色调的,有点儿像《蓝丝绒》里Kyle扮演的男主,虽然是善良阵营,但内核又冷又pervert,结果季二来了个狗血奇情生死三角恋后被伤害过的大龄单身男子人设,本质特别正常一人类,表面上神经兮兮根本就是对第一季自己的拙劣模仿,就好无聊啊——这种情况下,Audrey被抽离Cooper线也不算可惜。还好季三又变回神经病了,yeah。
本影评原稿经扩写及修订并按版面删减后,发表于《看电影》7月下旬刊天地街栏目(7月20日发刊),以下为未删减版本——2017.7.21
上世纪末的《双峰》剧集在美剧产业中的变革地位已毋庸置疑,造就它这种成就的,大抵要归功于林奇和弗罗斯特作为电影创作者那种强烈的作者性(请让我称《双峰》为电影)。具体来说,以他们二人为首的主创们在制作中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家式的即兴创作(这在林奇后期作品中有过之而无不及),和展现了一种少见的对自然本身和基于自然素材的料理物之灵性和神秘的敬畏。就即兴创作来说,在第一季中最为显著的要数第二集(不算导航集)的红房子桥段,它的出现,将前两集尚在密林之中游移的气场一锤定音,使《双峰》一下子从常规肥皂剧和侦探剧的套路中跳脱,颇为振奋人心。而整个第二季,则可看成第一季中“红房间”式即兴创作的升级版——巨人之于侏儒、猫头鹰之于鲍勃、外太空观测计划、守日门与守夜门……诸如此类的点子不断填充着剧集的世界观,让人们跟随着主创的脚步,真切感受到冰山理论式的脑补乐趣和艺术家不按套路出牌的惊喜。而就自然灵性和神秘主义来说,从第一季单纯地展现角色们对自然与料理物的崇拜而未宣其因,第二季发展为了利用它们来旁敲侧击地示明一种拜自然的神秘主义世界观,如所谓“派死后的归属”、作证的原木、乔西死后木柜把手的恸哭,守夜门等候室中凝固又泼洒的咖啡,甚至本·荷恩觉醒突变素食主义并扛起环保大旗,都属于这种更为高级且具有目的性表达的范畴。总的来说,是第一季在商业上的成功使得主创在第二季中获得了更大的创作空间,从而使本季中的林奇式电影特征得到了充分放大,但这次观众和美剧产业则对它出现了接受困难,对此有评论总结道,林奇等人利用《双峰》第一季给逐渐套路化的电视剧模式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和变革的启示,但他们在第二季所给予观众和产业的东西已经超出了当时的接受能力。
但不管怎么说,欣赏《双峰》——无论哪一季——更多的是欣赏主创们对传统电视剧类型整体性的改良和插花式的创作——这并不是一种全新的东西,因此毋宁说要做多少准备才能高攀《双峰》的圣殿,不如说《双峰》本是林奇职业生涯中少有的低门槛作品,我们大可无需带着观看烧脑剧般的心理负担,即使对突如其来的展开摸不着头脑也无碍,因为林奇早就说过他最喜欢的,是导航集中展现的那种《双峰》式的调性与氛围,那么只要能够在任一集中体验到了这种调性与氛围,你就已经入了《双峰》的门。
若深究第二季的剧情,杀害萝拉·帕默的凶手,凶杀案背后诡秘世界观的阐发,以及主要人物的归宿,是上季末尾留下需要在本季中解决的三大任务。但它们并非处在同一节奏,也没有相同长度的叙事路线,何处为本剧落幕这一难解的问题,也注定其不会遵循好莱坞传统三幕剧的叙事结构。当然,主创们在本季也确实群策群力,沿着这个思路尝试交出了答卷,他们所采用的方法,正如片中“巨人”所说,是一步一个脚印,不急于求成,也不故弄玄虚,让每一条故事线线性地达到终点。因此,我们看到萝拉·帕默的凶杀案在本季三分之一处就已告破,主要角色们的遭遇或由他们对冲突的处理情况而结束于合理位置,或因云顿·厄尔的出现再次发生了变故,在季末仍悬于空中。而每次在剧情上出现大转折(如鲍勃再次作案,里兰在警局去世,云顿·厄尔的再现,以及库伯深入守夜门),,都不失时机地将气氛推上一个个高潮,最终又将故事带回了与导航集和第一季结尾如出一辙的暧昧状态。
若要以一言蔽之,《双峰》剧集所探讨的核心主题,可谓之光明与黑暗的决斗这一贯穿人类精神文明史的古老论题,而要说它的独特之处,则在于主创们将这一论题放入了一个接近于架空、隔绝于繁华且自给自足的、从某些方面反映了美国梦的乌托邦小镇语境中,并以从《蓝丝绒》一脉相承的外来视角和类型片杂糅的风格,刷新了当时电视剧观众的观感。而主创们对于线索的处理和把控,也与这种核心主题相契合。其套路是,在一个理想化且封闭的社会结构中,因为其成员对外部大环境的忽视以及内部价值体系的误判,在若干外部因素介入的过程中(短期和长期)产生了动摇体系的裂隙,而这种裂隙牵一发而动全身,逐渐发展至体系中每一个部分,戏剧冲突也在其中发展,成员们则不得不做出调整——抵抗或妥协——来努力寻求体系的新平衡,直到再次被另一介入因素所打破。就目前两季来说,经过了萝拉·帕默之死、麦迪·弗格森之死、云顿·厄尔再现,再到戴尔·库珀黑化,剧情终止于这一体系第四次大调整节点,其中各人物则更是按照自己的步调经历了数次小调整和新平衡。至此不难看出,这种“介入——调整——新平衡”的循环可能永不会终止,正邪交锋的无间地狱也无所谓落幕。导航集已如是展现,第一季和第二季则只是变奏般地强调了这种持续轮回的内核,主创们特别是林奇清楚地意识到并坚持了这一点(甚至以此为吸引收视和新一季投资的王牌),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林奇坦言导航集也就是他想要呈现的《双峰》——说的也许就是导航集在其短小精干的体量中已完整呈现出的这种套路,否则,若这种变奏式的反复“呈现”仅止于调性和氛围,也很难想象它能使人们保持长达数十年的讨论和追捧。甚至可以预见,即将到来的第三季也将如是展现,或许主创们将会聪明地有所遮掩,不会让观众看到下一个介入的外部因素。
但凡事无绝对,虽说作者电影多保持着主题和风格的一致性,但林奇更倾向于反一致的持续创造与实验,正如若将《与火同行》纳入考量后将使《双峰》产生更多分析角度一样,那么当然也存在由林奇25年来创作思路和喜好的转变或升华而产生的对《双峰》体系的“元介入”可能,也许最终《双峰》也将经过对自我的调整而达到一个不同于往的新平衡,且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由以上讨论,不难发现2014年大热的《真探》第一季在设定、氛围和内核上与《双峰》的相似之处,而且作为《真探》剧集的核心主创皮拉佐托也并不掩饰自己对林奇的喜爱之情(甚至第二季在很多表现手法上都直接套用了林奇式电影的范式)。但是,若要从制作上对《真探》和《双峰》评出高下,前者无疑更胜一筹,这集中体现在主创对全局的把控、体系的自洽和艺术风格的统一上。究其根本,是“诗选”式的小体量决定了对《真探》全局性把控的可能性,也使其有了一揽子投资的保证,在此基础上主创才能够潜心对体系的自洽和细节进行打磨;而《双峰》的制作遵循着传统电视网剧集的连载模式,第二季更是一口气续订了22集,因此战线一旦拉长,各方面的变数就会很大,主创的创作疲劳也将不可避免。最终我们看到了众所周知的由主创流动导致的叙事侧重点偏离、收视率下跌、播出时段调整和发行商中途易手等一系列伤筋动骨的大变故。所以可以说《双峰》第二季是一个被不合理拉长并被外界因素干扰了其品质的作品,任何人在观影过程中都能明显地察觉这一特点——无论从文本上还是技术上,而几乎所有主创在关于剧集的采访中也承认了这一点。对比之下,《真探》可谓生在了一个更好的时代,东家HBO实行独立制作和基于订户满意度的精品政策已有多年,而经过了好莱坞电视剧黄金时代洗礼的观众对于晦涩和复杂表现手法的接受能力也更强,这使得《真探》最终在艺术和商业上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功。那么,这一对比的结果是否就贬低了《双峰》的价值?让我们这样说,比起如《真探》这种坐拥技术和资金的天时地利而造就的完美无缺的璀璨珍珠,《双峰》则更像是那座矗立在守夜门中的断臂维纳斯,不情愿但命运般地裹上了时代和现实因素对它的影响,并最终成为了存在缺陷但正因此而独具魅力的晶莹琥珀。更何况,若没有作为前辈的《双峰》的引路和铺垫,也许根本就不会有《真探》的诞生。
杀害萝拉帕默的凶手,凶杀案背后的核心世界观的展现,以及主要人物的归宿和结局,是第一季末尾留给第二季需要解决的三大核心任务。但不幸的是,这三个任务并非处在同一节奏,也没有相同长度的路线,这为本剧在何处结束留下了一个难解的问题。当然,主创们在本季也确实群策群力,沿着这个思路尝试交出了答卷,他们所采用的方法,正如片中“巨人”所说,是一步一个脚印,不急于求成,也不故弄玄虚,让每一条故事线线性地达到它们的终点。因此,我们看到萝拉帕默的故事终结于第二季三分之一处,主要角色们的故事或各自结束于合理的位置,或在季末因世界观的影响再次发生了变故,悬于空中,而每次对于世界观的揭露,都将气氛带上一个高潮,但在季末最终仍以一种意料之外而情理之中的方式犹抱琵琶半遮面。 一言以蔽之,目前两季双峰镇所探讨的核心问题,在于光明与黑暗的决斗这一贯穿人类精神文明史的古老论题,而其独特之处,则在于主创将这一论题放入了隔绝于繁华并由此缺少自净能力的双峰镇这一从某些方面反映着美国梦的乌托邦语境中,由此带出的因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导致的物化和异化的观察视角,在当时无疑是全新而又引人入胜的。从这个方面来说,全剧对于故事线的处理是契合其主题思想的:一个一定程度上理想化且封闭的社会结构,因为对于外界全局的图景和内里核心的本质的忽视及误判,产生了威胁其根本的裂隙,这个裂隙逐渐发展延伸至其中每一个部分,并最终崩溃。而经过最初的震惊,随后的拒绝,接踵的怀疑和必然的反思之后,这一体系中的每一部分开始努力寻求新的平衡,直到再次被另一个误判所打破。以上就双峰镇的内核,目前来说,经过了萝拉帕默之死、温顿厄尔复现,再到戴尔库珀黑化,我们终止于这一体系的第三次大崩溃节点,及围绕着各主要人物已经数不清多少次的小崩溃和新平衡之后,至此,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崩溃——斗争——新平衡的循环可能永远不会终止,主创们特别是林奇也清楚地意识到并坚持了这一点,这种正邪交锋的无间地狱没有结局,一如开篇导航集所展现的那样,随后而来的第一季和第二季只是强调了这种无解的轮回,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林奇坦言导航集就是他想要呈现的双峰镇。可以预见,即将到来的第三季也将是这个“调性”,或许更聪明地,它将会有所遮掩,从而让你看不到下一个即将出现的大崩溃。 由以上讨论,不难看出《真探》第一季在设定、气氛和内核上与本剧的相似之处,但要从制作上评出高下,前者无疑更甚一筹,这集中体现在其作品作者性、体系完整性和表达统一性上。双峰镇无论是从以上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一个被不合理拉长并被外界因素干扰了其品质的作品,任何人在观影过程中都能够很明显地察觉这一特点——无论从文本上还是技术上,而几乎所有主创在采访中也承认了这一点,但是这一结果何尝就否定了它的价值所在?让我们这样说,比起一颗完美无缺的璀璨珍珠,它更像那座在守夜门中矗立的断臂维纳斯,不情愿但命运般地裹上了时代和现实因素对它的影响,并成为了其另一个独特的魅力所在。
里面的情节非常的漂移 像梦一样 而且不管人物多么放纵 事情还是会拉回来 看到有人评论说大卫林奇的编剧能力超厉害 多偏都能拉回来 但你知道吗 不管人有多么厉害多么美丽多么丑陋多么伟大多么不堪 他或她都曾经出生 即将死亡 这里面好像蕴含着这个宇宙的某个奥秘 如同道德经里所说 道可道 非常道 如同这个世界 超现实的一个概念一样的事实 我们的地球 在围绕着一个巨大火球不知疲惫的环绕 如同光粒子沿着属于它的直线毫无目的的行驶 从它诞生它就不需要一个东西来推它前进 它就是前进本身 正像我们的宇宙看似复杂无比 但每个本身都在如同光粒在沿着自己的直线行驶 反而让它停止需要一个巨大的力量 我们无法意识到我们所有的碰撞,嚎叫,创造,狂躁都在一个圈里 所以这个圈外到底是什么
友邻同步率试金石。在第2季的肥皂剧戏码轰炸下坚持到最后一集的都是好朋友!可以收获一个红房间!Albert我爱你!(啥)
神淡定送牛奶的客房服务老爷爷 如果梦里的三个预言实现了就交还戒指 猫头鹰意象 自从S02E09勉强给了观众一个交代后 片方就代替林奇开始哲♂学放飞了……
深感第二季比第一季拍得好,篇幅拉长足够营造世界观,不过这个结局也太省事儿了吧?补完这个再撸一遍热海,很多东西就都明白了。
事实上如果没看完S2压根就不好评价S1,很高兴27年后姗姗来迟的S3于S2而言,也早已如是。“一个人最完美和最强烈的情感来自面对未解之谜。”EVEN IF IT IS JUST A SHOW,THIS IS STILL PROBABLY THE BEST ONE.
灵魂的“重构—返归”。如同林奇的“慢速”观相术,它在整部剧中见证着滑稽的重构是如何登堂入室,以日常秩序的形式被接受,最后一集中,当Natine突然问起“滑动窗帘”,突然从schoolgirl变回了35岁的housewife时,反而令人震惊。除此之外,失去行动的Leo以及巴比,雪莉由出轨关系被重构为了一种反讽的家庭结构。正如同作为无意识或实在界深渊的红房间,一切都可能会发生。对着对讲机中的那个无名Diane说话的Cooper是一个格格不入的,从迪士尼故事中拼贴出来的形象,也是赫尔墨斯神教中的“初人”,从第一季的社会关系再到第二季的神秘核心是一种“吸入”与“堕落”的仪式。除此之外,我们也无法将《双峰》仅仅当做形而上的迷恋,那个年代的观看者必然将与自己的焦虑以及那些发生在意识边缘的东西相遇。
结尾时Cooper仿佛陷入潜意识方阵,Black Lodge中的幕布、生死、傀儡、Body Double、灵魂与肉体……华丽丽的难以言喻,最终被Bob附身。好喜欢Audrey啊(她和Jack好有感觉),却依然悲剧收局,整个show逃不出死亡、分离、愁事又起。Major太搞笑了,还有Andy&Dick。演员、美术、导演赞。玩得又炫又迷乱。
中间s02e10--s02e21可以缩为1集吗 太水了吧亲
前一季仅暗指“神秘力”影响的存在,此季则直接宣称天外来客对小镇的深度催眠和长驱直入,冷战元素的沿袭;中段枝蔓无数,节奏偏缓,然阴影并未消散,这种情节碎片化的拍法一度让人失去耐心,但直至结尾回头细想,才发现并非全然无用;非生非死的神游状态,想象力和创造力惊人,影响诸多后世作品。
好好的一个神剧,第二季被你们弄得神神叨叨、拖拖拉拉,难怪被砍
中间充斥着各种“天真少女意外怀孕不知生父是谁”“不羁少年为情所困险遭仙人跳”“中年妇女昏迷失忆苏醒后却获神力”“长者忍辱负重假死数载终复仇”等等这些知音式注水情节,实在是太闷;当然,结局也确实牛逼。
破案之后,中间那五六七八集真的让我产生了严重的人生怀疑:果然是TMD不适合看电视剧的体质……好在,我依然熟练掌握着改变电影史的快进功能。
为啥里面男的女的只要对视超过两秒马上就会亲嘴然后搞到一起,不管是多八竿子打不上的人,就这么容易爱上别人吗,烦死啦
好一个25年后见,屌到不行
当你被所谓的线索弄得迷糊的时候,你应该想想这部电视剧给了什么样的感受,你痛苦或者欢欣了吗,如果你感受到了更多的,那么你看懂了,不要去解释,感觉是不需要解释的。
林奇和库布里克最大的共同点在于这两个人毋庸置疑都是通灵的,他们的作品很大程度上不是被拿来欣赏和评价,而是如同先知的话语那样是用来呈现一种超现实的真实的。他们的作品往往都是一封邀请信,只有真正被邀请的人可以走进那间屋子,然而屋子里究竟有什么确是一个巨大的未知。唯一的忠告:stay pure,fear God,and good luck.
高中生都不用上学的么
第10集开始后看了一个多月。。。
蓄奴制及南北问题在美国文化中埋得多深多广?双峰也是一次历史的再创伤再弥合。故事发生在当代,在最西边的华盛顿州,和南北战争有半点关系吗?大家回忆一下,小镇上的富豪Ben Horne,有嫌疑,他在这一季疯了。他在幻想中重演了战争,李将军战胜了格兰特将军,南方赢了,由此,他的病一下好转了。我第一次看时就惊呆了,这是美国噩梦的精神分析啊。类似隐喻,林奇作品中多有。
老爷子的高能之处在于哪怕你跑偏到姥姥家了也能把你掰回来把事儿给说圆了
后面看得我都害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