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在百视TV独家放映)
大家好,我是本剧的文学策划西门瘦肉,豆瓣影视资料的编辑那一栏有我的名字。 这个剧系列属于不思异系列。 不思异辞典,不思异电台,不思异录像,三个系列的口碑都还不错,后来制作团队就想打造不思异的古装系列,同样聚焦于悬疑惊悚幻想等领域,这些领域正是中国志怪小说的精髓。用电影级的画面来展示这些故事的话,说不定能够打造东方的志怪美学呢。 正好我一直比较喜欢古代的志怪故事,于是制作团队找到我,让我帮忙挑选一些古代的故事进行改编。我挑了一些故事,制作团队和导演也挑了一些故事,最终选中这十三个故事。故事最后呈现出来的画面和最初挑选的故事的原文相比,做了或大或小的改动。 其实很多志怪故事的情节和内涵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为讲究含蓄,讲究话外音,讲究弦外之音,所以在改编过程中适当的做了一些修改。当然了,这些修改可能有助于观众朋友们的理解,也可能会对故事的余韵和留白造成一些影响,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啦。 每一集的画面开头都标注着故事的出处,大家有兴趣看一看原文。 在十三个故事上线完毕之后,咱们再来讨论哦。
(我豆瓣两个号,一个号叫西门瘦肉,一个号叫西门瘦肉君。那个号总被系统认定异常,蛋疼。只好再发一遍)
山川,草木,茅舍,鬼,怪,精。
一小集一小集看下来,会觉得自己关于古风的想象好似都被这剧落了实相。
没有确定的朝代,也不说服化道依照了多少古画经典原版复刻,可意趣是在的。这些意趣近似山中岚烟,江上渔火,唐诗宋词明代小品里,时常遇到,却不足道也的那些感受。
更多的是审美的愉悦,骨子里天然的亲近感,也不强硬地端到面前,硬塞给你。演员嘛,一个不认识,面庞嘛,也说不上多美多帅,但是足够妥切。
很多东西是不需要拿出来解释的,譬如为什么白骨变了尼姑,死而复生可不可信,荧惑星人是不是存在,考证就没意思了。
就和读聊斋,读那些笔记小说一样,要的就是那个味道。
说不清,道不明,心里头有个地方被轻轻拨动了一下,就一下,不必多,也不必非得产生什么情绪价值或者人生哲理。
挺好。
很短只有13集,追到完结了。嗯,这是我为数不多看到意犹未尽又嫌篇幅太短的剧了。 想了想,志怪文学应该是我在小时候比较流行,多以情爱为主,《倩女幽魂》《聊斋志异》《新白娘子传奇》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贯穿了我的整个青少年,人妖鬼神真是古人充满想象力的智慧结晶了。后来大抵是宫廷剧和偶像剧的出现,再加上各种审查,志怪题材的地位便被篡夺了,大古装也从二十多集翻了两倍不止,更有甚者七八十集,虽也好看,但追起来是真的好累。《山野异事》,完全摒弃了现在占据主流市场的商业化剧种,篇幅短而精,且内涵在,可以说是影视界的一股清流,这种剧我反而希望能拍个七八十集别停。 《山野》选材均来自古书的改编,如《笑林广记》《清稗类钞》等等,在保有古代传统文化内核的基础上再提炼创新,开篇的寥寥数语就道尽一个故事的精髓,着实令人讶异于文言文的巧妙精辟。 千万不要被剧情开始紧张恐怖的氛围声所迷惑,十三集下来你会发现这是调动你大脑思考的“引擎”,温情与哲理才是剧方要传达的。 小小剧透一下! 《夜路》和《狸奴》旨在亲情,表达母爱的伟大。《夜路》篇章中,女主不顾危险奔赴故土只为见母亲最后一面,迷途中却见到母亲在林中为她提灯指路,一路保驾护航;《狸奴》篇章中,母猫担心幼崽无人照料,魂化女妖寻到可以收养小猫的善心人,心愿已了悄悄离去。人与兽,虽非同类,但是母爱感人至深这件事上众生平等。作为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我们,亦该深刻反思如何与动物自然和谐的相处。 《一诺》和《报恩》旨在友情,讲的是道义。讽刺的是,两者是截然不同的做法。《一诺》篇章中,将军即便身死也要履行和书生的约定,雇棺相会。《报恩》篇章中,用此标题也是耐人寻味了。中国古代版的《农夫与蛇》,救命之恩,当杀之。这是什么道理?恩将仇报放到如今也是该唾弃的,交友不慎代价可怕,警醒大家眼睛要擦擦亮。 《思凡》《猜疑》《妻约》旨在爱情,遗憾的是黑暗的一面。一句话总结:大猪蹄子不可信,千年道行也认栽。姑娘们动心需慎重啊! 《珠泪》《报仇》《一念》《遇仙》等其他剧集也涵盖对人性的拷问,无不引人遐思!贪嗔痴慢疑,恨爱恶欲七罪八苦,短短十三集均有涉及,比起其他系列可谓是精神升华,剧方野心大大的有。看来不思异是在布局,下一季犹可期! 客观说说不尽如人意的,演员的演技略有青涩还需打磨。再有个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是,上一集里还是个苦大仇深的囚犯,下一集就变成搞笑老道,重复使用演员未免会让观众感到跳戏。 但总归来说,还是好的。用心做出来的东西,总会更让人喜欢。对于小众剧来说,剧方是迎难而上。短小的甚至还匹敌不了某些广告,这让商业如何插针?对于我们这些观众来说,恰恰就是福音了。好过被当下无脑剧荼毒,不如好好学学我们这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吧。惊奇的是《山野》低调到搜不到信息,我这小小好评,算是一点点的鼓励,希望能够继续出新。有缘,我们下季再会!下季,不思异如果能看到你懂我意思吧!
大概去年的十一月份开机。当时我也跑到横店去探班。此前从未到过剧场,到剧场之后才发现本剧虽然穷,但是在摄影方面并不抠门,用的都是电影级别的调度,大开眼界呀。
看到一部剧,从旧纸堆的文字逐渐变成鲜活的人物和画面时,心中还是非常激动的。今天一天什么都没干,都在到处安利这部作品,希望有更多的朋友看到,又希望看完的朋友之后能在豆瓣上打个分。
当然了也不奢求满分,大家觉得值多少分,按照自己的心思去打就行了,不用恶意差评也不用蓄意满分。咱们需要一个客观的反馈。
这部剧正好用一年的时间来孕育。如果算上前期筹备和剧本创作的时间,那就更长了。
虽然本剧很短,只有十几集,每集大概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情节和内涵并不缺少。其实市面上的关于妖怪的电视剧和电影还是挺多的,但是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志怪题材的剧都会情不自禁地走向言情的这条窄路。而志怪的这个怪字包罗万象,奇人异士,奇妙的情节,瑰丽的想象,莫名其妙的故事走向,余韵悠长的结局留白,这都是志怪故事的魅力。而且志怪故事,总有一种独属于中国独属于东方的审美。遗憾的是很少有影视剧能够表现出这种美感。希望我们这部剧能够呈现出这些美好的东西。
坐等大家的评论哦。
我喜欢看志怪,因为可以在《聊斋志异》里面看爱情,在《阅微草堂笔记》里看因果报应,在“三言二拍”中看小市民的人生百态……而最近,我在《山野异事》里看到,遗憾。
《夜路》里那个被病母的灵魂所救的女孩,最后面向母亲所指的路,露出了微笑,却还是忍不住想要落泪的那个表情,其实是因为她知道,这是母亲最后一次来接她回家了。
《思凡》里那个幻想成为王后的住持,在最后一刻依然握着那块作为诱饵的玉佩,其实她在无数日夜的煎熬等待中也已经知道,自己再也等不到那位扶桑国王了。
《猜疑》里痴情的狐妖,在危机关头还是挡在了书生身前;
《狸奴》里的猫女,拼尽最后的力气也要为孩子们寻求一个新的、温暖的家;
《妻约》里守贞三年的丈夫,却还是在狐妻归家的前一刻,没能守住约定……
《一诺》里的书生和将军,真的喝到了那杯约定之酒吗?
《遇仙》里喝了秋茶的道长,真的得道飞升了吗?
《荧惑》里的孤苦少女,真的被小山神带去了荧惑星吗?
《一念》中惊惧而返的客人,又是真的摒弃了世俗欲望的杂念吗?
其实,我更愿意将这13集的每一个故事,都赋予一个略微带了些遗憾的,开放式的结尾。
《报恩》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中国人对于恩仇这件事,看的很重。救命之恩,何以为报?这个问题被男主抛出来的时候我也很认真地思考着,自古大恩如大仇,因为报答不了这厚重的恩德,那不如以怨报德,恩将仇报……原文中家仆报信,让李勉逃离虎穴,剧集里则直接选择让捕快们逮捕了这对夫妻,想必是从古至今,我们仍然坚持着不能让好人寒心的原则。
其实说到底,这些故事核心也是在讲亲情、爱情、友情,并且尝试从这几种情绪中提炼出一些关于人的思考。而《大胆》与《报仇》这颇具趣味性的两集,放在这些略微浓重的情绪里,也有调剂的意味。如何能将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感情讲的不落俗套,又不失共情,我觉得《山野异事》有在努力实现这件事。
有别于那位叫青鱼的朋友,本人并非不思异的老观众,甚至没有多少观看网剧的体验,只因得知朋友参与了制作,出于私谊,才首次观看不思异的这部出品。但看完后,我的整体感受却与青鱼朋友一样——整体而言,剧组欠缺说好故事的能力。
️先说优点吧。运镜很高级,服化道以及环境布置都很精致,体现了团队的用心。演员演技虽未臻至善,但整体尚可,胜却许多如今活跃在大银幕或公仔箱里的知名演员。
️但13集看下来,总觉缺些什么,仔细思量,大抵是失了志怪作品的荒诞感和辛辣感。每集所取材的原作,我后来逐一查阅过;无论是这些原作,抑或我过往读过的志怪作品,精髓都在其荒诞与辛辣味道。若剧组一心拍成惊悚、猎奇剧,营造视觉刺激,让观众看得过瘾,这种拍法当然可以,但这显然并非本剧剧组的用意。剧组似乎意在点讽时弊、发人深省,但力度却又太浅,隔靴搔痒,没有辛辣感。而改编后的故事情节又尽在「意料之中」,过于庸常,没有荒诞感,反而很「正能量」。
哪怕不以志怪作品的荒诞感和辛辣感来要求,仅以普通故事看待,此作依然不算优秀。撇开一些细节上的不足,就剧本的流畅性、完整度和创意而言,个人感觉《思凡》《一诺》《遇仙》做得尚可,其他故事不是太过俗套,就是故事残缺。若论深度,则没有哪一集特别出彩,都流于老生常谈,人物亦大多扁平。这正是缺乏青鱼所谓说故事的能力。
此外,剧组似乎不谙「意在弦外」「余韵无穷」之道,许多时候叙述描写太满了,这对于志怪作品尤为忌讳。譬如《思凡》一集,我理解剧本希望与原作有异,才加入弟子勾结假国王的情节。但即使如此,她与假国王勾结的画面其实无需直接呈现,这根本是一望而知的事,顶多出现一个弟子奸笑的镜头即可。而且弟子甚至不必专门勾结,单方面借刀杀人即可,若不出现勾结画面则可开放予观众自行思考。再如《遇仙》一集,两个角色的对比早在二人前期的对白和行为中豁然开朗,结尾大可点到即止,许多道理根本无需再出诸人物角色之口,如此反形啰嗦。
再谈一些细节问题:
️首先,每集开头「改编自……」「灵感来自……」的备注,便存在剧透的问题,譬如《羽士以国母骗尼》,一望而知大体情节,早早失去悬疑感。出处的介绍与其放在片头,不如置诸片尾。影视与文字毕竟有异,读书阅文求静知,悬疑感可有可无,所以文题剧透亦无妨;但影视追求的正正是视觉效果,尤其这种志怪题材,悬疑感必不可少。
️其次,许多地方显然是妥协的产物,而且妥协到经不起推敲。比如《报恩》,原作结局是梁上刺客仗义出手,「未明,携故囚夫妻二首以示勉」;剧里却将刺客改编成某位不知何处冒出的人,「未明,押张某夫妻二人入狱」。而这位突兀地出现的奇幻人物,竟能天未明(即未经逮捕、调查取证、审讯等在古代社会大部分时候也必要的司法程序)就能直接押夫妻二人入狱(注意不是送官究治。「狱」字古有多解,但「下狱」则只能解作投诸牢狱),有如此本事的,我只能想到锦衣卫与东厂之流,显然都不适用于对付张某夫妻二人。这显然是为抹去原文中刺客报仇的残酷性,却不顾现实合理性。我理解如今影视作品审查之严,但料不至连区区以文字体现的仇杀亦不能容。如果处处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能够上映的就只有党史教育片了。假如杀人报仇作结确实不过审,则至少改成能够言之成理的结局,而不该出现如此大的漏洞。
再者,有些文史常识必须注意:比如《思凡》,庵堂内对联左右贴反了,依两联末字平仄可辨上下联(据查,此联改自汪鸣相诗「尝为咏春闲暎竹,每因怀古坐当花」,影片中改为「坐当风」)。
总体而言,剧组意图借短剧辨是非、明得失,并展现志怪世界之趣的精神和心思值得鼓励,但创作能力上还有很大进步空间。三星送上。
不思异是彻底放弃编剧了?一个比一个难看!再好的古韵文化也要好看的故事包装啊,华而不实1氛围是真美,摄影画面简直国产古装大片质感,就是这故事……有故事吗2人把鬼吓跑,没意思3不过是美人遇人不淑的杀猪盘,后面怎么就变白骨怎么尼姑就变主持了,起码得好多年以后吧……拍十六分钟,就这?4送棺归乡,死而复生……无聊5拍着拍着又成外星人了,故事一样无趣6???人心险恶7怪物造型很棒故事拉垮8故事没什么新意也没什么转折,但拍出了聊斋般痴男怨女的人生,还不错9以欲制欲,没有耕坏的田只有累死的牛?无语10拯救生灵有些悲悯,凑合11后面几个有点聊斋的意思,这个拍的好可以拍成画皮,可惜结局12本季最喜欢,有以前看聊斋贪心不足的感触13探讨佛理人生不顾叙事,很不可剧本都是这的话不思异完了
《虫师》风格。蛮好的。
三星半,我觉得有古代志异故事的底子,甚至要比最初的几个系列好看了。
志怪奇谈,古韵悠长。摄影打光在短剧里是第一流,《思凡》、《报恩》、《遇仙》尤佳。有点不足的是配音不算贴合。
能拍这个的真的太酷了
7分。泡面番。画面质感很好,一查,导演是摄影系出身,怪不得呢。
这才是我心目中古装剧该有的样子。
说不上精彩,但现在能找到个不搞太多滤镜+不天天恋爱+猜不到全盘剧情的古装剧,不容易了,我还挺爱看这种一个个志怪故事,聊斋志异啊这种
超低成本 不错了
中国历史上的恐怖、惊悚、悬疑题材,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以短平快方式拍摄短篇集电视剧,十分合适。古代的杀猪盘故事、狐妖书生传奇,真真假假,难以辨别,也充分凝结了古人的智慧。放在2021,都是推广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的好素材
比那些个穿着古装的妖艳贱货强,东方式的留白,最喜欢最后一集《遇仙》
boring
不得不说快手小短剧还挺好看 至少比注水几十集那种好很多
今天更新了三集,一口气把三集都看完了,符合心中志怪剧的预期。尤其是第三个故事,思凡。女主角的表演,尤其是眉梢之间的小表情,很有意思。
短小有余,精悍不足,真正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就没几个,很失望。
没必要跟他们以前的比,类型都不一样,这一季明显是换了风格路线
故事太短了
《醉茶志怪》,《聊斋志异》,《子不语》,怪力乱神,古装奇幻迷你剧。大胆书生吓退仨鸭怪古代女住持思凡被杀猪盘《清稗类钞》赶考苏生艳遇白衣狐妖,道士骗内丹庄生观弈一梦理智戒色
配乐灯光服饰全都好过剧本,旁白也多余,只有EP03《思凡》还行。
画面真的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