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说像我这样不上不下的家伙,一生注定都是这样子。有点伤心啊,没什么值得高兴的成就。”
濑户小吉对内海想说的一句话。
忽然想到,《红拂夜奔》中王小波写死亡皆写得轻松幽默,写苦恋令人啼笑皆非,写本质上非爱情的单恋夫妻关系写得跟真情似的。我觉得他这本书从头到尾都在开玩笑。全书的最后一句话是:“到目前为止,我只能强忍着绝望活在世上。”我一下子感到想流泪。《濑户内海》也给我一样的感觉,作者从头到尾都在开玩笑,但这些平平无奇中正是一些隐秘的绝望。初看濑户内海之时,我觉得平平无奇甚至是有点好笑,直到最后边笑边哭。不知道人们是否能够理解什么是边笑边哭。在我看来,笑是因为被剧情中的幽默给打动,哭是因为看到了整个剧情中深埋着的悲剧色彩。其实整部电影中,没有什么人是圆满的,平凡人们常常会被琐事缠绕着脱不开身,即使是有快乐的事情也是虚妄的,转瞬即逝的。痛苦、平庸和孤独才是最终的主题,谁也绕不开。
首先分析一下《濑户内海》中各具特色的人物。校霸鸣山身在一个单亲家庭的环境下成长,即使是对同学如此的凶恶欺压,在与父亲相逢之时还是会像个普通的邻家小孩一样,会为父亲的辛劳感到感恩。鸣山的父亲和鸣山的嚣张完全不同,鸣山的父亲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稍显懦弱绝望的中年男人,过着一眼望到头的生活。这样子的人物性格戏剧化的冲突与对比,却让人略微地感受到沉重。我们从来不会将河边绝望的中年男人与朝气嚣张的校霸联系在一起,正如我们从来不会把任何悲观难过消极的事物和一个每天开开心心的社交狂魔联系在一起,不会把化学色素违规添加剂和驰名蛋糕品牌联系起来,不会把家庭暴力和外表光鲜学历高温文尔雅的中年英语老师联系在一起,不会把性侵和博学多识知书达理熟背孔学文化的国文老师联系在一起,因为这些事物看上去相悖离,相冲突。
内海想这一人物也非常的具有趣味性,他是一位聪明的高中生,他不爱参与任何活动、不想听八卦、对恋爱看似不感兴趣。总而言之就是: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热爱的事情,也没有什么特别厌恶到极致的事情。生活就是平平无奇令人窒息,每天学习占大部分时间,稍微能放松的事就是去河边消磨时光。内海想的人生不算糟糕,也不到完美的水准,但正是着日复一日的琐碎,日复一日的无聊在消耗着他的精神。“这到底有什么意思?这家伙也是,那家伙也是,非要跑来跑去一身臭汗吗?非要做些独特的事情吗?非要和朋友一起干坏事吗?在这条河前消磨时间,这样的青春不也很好吗?”内海想的内心独白一段。
“是普通的三毛贝,这是第三个了。”濑户说。濑户的父亲母亲关系不是那么和谐,祖母住院祖父离家出走,学校里濑户加入足球社团又被请退,他暗恋的女孩不喜欢他,直到最后濑户也没有敢鼓起勇气告白。濑户家的喵咪的死亡在一定程度上又与濑户相联系,濑户是一个不那么擅长学习的人,欺软怕硬玩心重,面对喜欢的女生又有些懦弱退缩。濑户身上似乎没有太多讨喜的人性主角光辉,但我还是觉得他十分可爱,不完美却可爱。真实丰满的人物,也脱离不开剧本以及演员的表演。在这里,我想表扬一下菅田将晖。濑户不停地尝试抽取玩具蛋的行为更像是日常生活中普通人买彩票一样,可是我永远知道自己不会是那一个幸运儿,还不如省下几元钱吃冰棍。
《濑户内海》包含着日本文化中的物哀与侘寂。物哀的三类是:男女恋情的哀感、世相的感动、自然物的感动。濑户内海中的物哀是:槛村对内海的情感、濑户对槛村的情感、濑户父母之间的情感、祖父祖母之间的情感、濑户和猫之间的情感、鸣山对父亲的情感、内海对那条河的情感……当然也有很多没有举例出来。这些皆带有者转瞬即逝、生活无常、人生无常。濑户内海是长久的静默中隐含的巨大感情,这种物哀会慢慢地沁入身体中,如同一张素描纸上倒了一杯白开水,这水干了之后,素描纸已经隐秘地改变了原来的样子。侘寂一词是内海形容槛村时用到的词语,侘寂的意思是:不完整的事物更有意义。槛村是中条彩未饰演的,中条彩未太美丽了以至于我感受不到什么明显的“不完美”。侘寂更适合用在形容寺庙上:永恒而流动的时间。濑户内海中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没有一个人收获了完美的结局,大家都有着各自的烦恼,在第二天大家仍然要面对各自的琐碎。
我会被这部电影打动的原因之一是:电影语言的直白和简单。《濑户内海》整个电影的取景地都固定在同一个地点:在一条河边,濑户和内海常坐在河边的楼梯上交谈。(其实说到这里,我也很想把我的3分钟广告期末作业拍成和濑户内海相似的同一取景地点,不过我估计这么拍会被老师骂死就是了。)整部电影分成了八个小板块:濑户和内海、胡萝卜和大棒、威胁与猜疑、内海想的邂逅、先祖和祖孙、濑户小吉的忧愁、相遇与离别、槛村一期的恋慕。这八个小块有着存在于自身相互之间的联系。《濑户内海》去掉了很多文艺片里的故弄玄虚,就是那么直白地表达着人物各自的遗憾。
看这部电影,我会想到我自己。因为我本身便是一个糟糕的存在,如同濑户一般,琐碎而又糟糕。我又可以从内海身上看到我自己性格中“觉得生活好无聊”这一部分,并不是因为生活日复一日的原因,真实的情况是:我对任何事情都不大能提起兴趣了。这就是为什么看到相遇与离别时,濑户打开玩具蛋仍然还是普通的三毛贝时,我哭得一个不可收拾。因为在那一刻,我能真切地感受到,濑户和我离得那么近,其实大家都是苦苦努力在平凡中郁郁不得志的人,期望着幸运的发生,幸运永远也不会发生,因为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如同濑户一般,努力地活着。
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幽默色彩,《濑户内海》更多的是表达着:不完美的人生、转瞬即逝的美好、承认平凡的决心以及对生活的妥协。
从寂静到喧闹再到寂静,从永恒到转瞬即逝再到永恒
看完《濑户内海》,我第一个想到之前看过的和它非常像的另一部日式小丧片《森山中教习所》。同样是没头脑和不高兴的二人组,同样是平淡的日常、冷笑话和无聊的幻想,同样是遗憾又有点温暖的结局。谁没在过着无聊的人生呢。长久的无聊中带着一些闪闪发光、转瞬即逝的开心瞬间,又迅速回归无奈与绝望。
长大后我才明白,人的绝望和崩溃主要来源于不可控。比如,逐渐支离破碎的家庭,处理不好的人际关系,永远追不到手的单相思对象,生老病死,气球的爆炸,烟花的熄灭,暑假的结束,还有抽到第三个重复的扭蛋。没有故弄玄虚的鸡汤,只有平静的遗憾。
这就是我喜欢的日本电影,而《濑户内海》尤其带着一点日本的物哀情结。物哀是什么呢,我也说不好,大概就是一种面对客体的“触景生情”,但它背后又有着非常重要的悲伤基调——人生无常,稍纵即逝,服从命运,敬畏自然。所以你会发现,濑户和内海插科打诨,嬉笑打闹,发明无聊的游戏,但那都是一些对眼前事物的“触景生情”,是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而在那背后是长久而深刻的无力感,是一种对于自身命运不可控的悲伤。你不觉得他们快乐,不会去憧憬他们的未来。
他们拥抱着各自的烦恼。但他们不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手舞足蹈之后,第二天仍然要面对各自琐碎的烦恼。
那时候看完《森山中教习所》,我曾经写过, “每个人都有点难堪的背景,有个想逃离的地方,和一个既定的未来。平凡的,无趣的,但又无法预测的每一天。平凡的,无趣的,但又独一无二的每个人。”我喜欢日本作品把人物塑造的很复杂,一个人可以同时冲动盲目又睿智理性,可以又坚强又脆弱,可以在某个角度善良,在某个角度又很可恶。这不是人格分裂,这才符合现实生活。
尤其是苏打演的濑户小吉简直演到我心坎儿里,我看到了自己近些年的生活状态。我称之为“浮于表面的欢乐和内心深处的丧”。我看起来对一切事物充满求知欲和创造力,却悲伤于生活的无意义,想要逃避那些糟糕的琐碎的日常。更可怕的是,不开心这个问题,从来都找不到人分享。就像濑户虽然有内海,但很少向他吐露自己的烦恼或者寻求帮助,不是不想而是不会。我想我和他一样,天生就不知道如何倾诉自己的不开心。
濑户和内海身上都有着悲伤与绝望,你看不到他们惊人的意志力和对生活的热情,他们却依旧日复一日的活着。活着的意义在于什么呢。可能就在于亲自去感受那些喜怒哀乐,感受春夏秋冬的变换,感受相遇与离别,感受稍纵即逝的幸福瞬间。或许这就是物哀吧。
哎,但是高中生真好啊。高中生可以发发牢骚插科打诨逃避现实,大人却需要努力解决问题。真是令人羡慕。真想回去啊。
2018/06/03
你印象中的青春片是怎样的?充斥着打架斗殴,问题少年,劈腿背叛的狗血桥段,还是霸道校草爱上我的灰姑娘童话?2016年的这样一部电影——《濑户内海》,没有这些油腻腻华丽丽,只有“好朋友在河边聊聊天”,却是我心目中青春片最好的样子!
故事很简单,从前有两个高中生,一个叫内海,学霸又高冷,制服就像我们身边的大神一样,无所不知又毒舌,总是会知道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一个叫濑户,是街头少年的模样,看上去不怎么靠谱但实际上是个单纯而善良的家伙。某一天,机缘巧合之下,不善交际的内海在他消磨时光的小河边遇见了莫名其妙自来熟的濑户,对话从“我家进了很多虫该怎么办”开始,一次,两次,渐渐两人在河边聊天就成了日常。
你在高中时是不是也有几个很要好的小伙伴?是不是也喜欢聚着聊聊天,随便聊什么,天气,小猫小狗,一场考试,甚至在长大后看来幼稚的争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再微小平凡不过的对话会成为你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贵的养分,使你的青春开出美丽的花来,你们的世界从此有了温柔的回响,谁的友谊不是从一句句聊天开始的呢?
是很萌很萌的聊天,充满活泼有趣的气息,脑洞大开的少年感十足。为了对抗家里的小虫子,濑户在内海的建议下养了食虫植物,小虫子被消灭后反而担心起植物的胃口问题,忙着找小虫子给植物吃,内海无语地吐槽“其实食虫植物不是一定要吃虫子的,光水也是能活下去的”,濑户委屈地说“你不也是光靠米饭就能活下去,但偶尔不想吃一次酱汁牛肉饼开荤嘛”,像这样单纯又充满想象力的对话数不胜数,让人忍不住想感叹啊年轻真好。
是能引起内心共鸣的聊天,不浮夸,不生硬,平平淡淡的反而触动人心。有过深沉的思考,看到河边呆呆站着的中年大叔,濑户和内海这两个小孩子会忧虑自己长大后的模样,对自我,对未来有了模模糊糊的认知,日后会成为无聊的大人吗?而那个看起来无聊的大人真的从未拥有过自己的故事过么?也有过暗恋的甜蜜与烦恼,小心翼翼编写第一条短信,等待回应的过程漫长而焦急,想象着猜测着对方的喜好和态度,忐忑不安的结果竟然是一句“你是谁?”,真实又生动,可惜又可爱,情感在小河边一一袒露,当然,在这部凸显友情的电影中,濑户虽然为暗恋的女生喜欢的是朋友而吃醋,却在女生误会内海时着急为朋友辩解,真真是“你拖我离开一场爱的风雪,我背你逃出一次梦的断裂”。
是简单得就像发生在身边的聊天,毕竟艺术源于生活嘛。“胡萝卜加大棒是一种修辞手法”“一只,一头并不是一个概念”“烦恼之类的”“寂静涅槃之类的”学霸对学渣的毒舌,耳熟;闹着要离婚的父母,为一点点琐事争吵的父母,却在容易忽视的地方关心着对方,相互支撑着走下去,眼熟。我们乐于通过他人的故事去感知未知的世界,去幻想向往的人生,也需要帮助我们换个角度审视生活的自己的故事,去发现我们容易忽视的日常的美,去感受内心深处的精神抚慰。
电影一如既往地令人舒服,包括画面处理和细节呼应。导演很擅长用长镜头营造静谧安宁的氛围,日式的细腻和小清新被展现地淋漓尽致。天空,绿荫,干净的街道,摆满盆栽的街边小铺,暖色,溪流,阳光,风吹过少年的白衬衫,贯穿电影始终的诙谐悠扬的提琴,随手一暂停就是一幅画。一部好的电影细节之处必定经得起推敲,这也是电影令人感觉到舒服的原因之一。内海的设定是优等生,富家子,电影中他的制服永远整齐笔挺,鞋子干净袜子雪白,坐姿端端正正,英文溜溜的,濑户则是相反,昂扬的发型充满着朝气,衬衫总是随意披着,半趿拉着鞋,扭来扭去活脱脱一个多动儿童,包包上扣着的小熊玩偶又呼应着他的纯真。这些细节设计都体现着电影制作的用心以及导演演员的匠心。
这部电影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它试图探讨的东西很多,却不显得花哨费劲,通过两个少年聊天展现出来的亲情,友情,爱情,人生,迷惑,冲动,陪伴,总有触动你的那个点。正如两个少年的名字,濑户内海,日语里是狭窄的海峡的意思,茫茫人海中我们相遇,心与心之间打开了一条窄窄的通道,从此所爱隔山海,山海亦可平。
“青春为什么一定要跑步流汗为什么不能就在河边虚度呢”❤
非常清新的小品式影片,如同在乌烟瘴气的生活中吹来的一股清风。全片几乎就是两个高中生坐在路边聊天,成本很低,但萌得很自然。最后的一杯奶茶太甜了!
被豆瓣8.4的高评分吸引过来,还想在观影时乐呵一把、轻松一下,结果却Get不到笑点,让我略显尴尬,呜呜~~~
冷笑话居然撑满了76分钟,76分钟的人生啊。比较赞同里面两段台词,一段是:说话就是演戏,你只需要不停的嗯啊是,对方就能一直演下去了。另一段是:你可以在球场挥洒汗水,他可以每天努力的想有创意的点子,我为什么就不能坐在河边看风吹草动水流,如此消耗人生。
没头脑和不高兴大概是宇宙最强cp模式
1.自己今后的人生是不是再也不能比小时候的时光更开心了?想想真的很可怕;2.给自己心仪的女生发第一封邮件就从食物开始聊起吧;3.学校或许是庇护所,或许是某种意义上的囚牢;4.濑户与内海的搭档,产生很有趣的化学反应;5.属于我的老实的模样是怎么样的呢?6.一期一会,多么美好的字眼与时刻!
又无聊又好看
濑户发给樫村的短信,言语间都是踮起脚尖走在台阶上的忐忑,发给内海的消息只有瘫在石砖上的放肆。女孩始终想不通,为何他宁愿在河边虚度,望男人背影、听小丑诉苦、看夫妻扭打,讨论一切无聊的话题,也不愿与自己并肩。只因为她那里的降雨量他毫不关心,这里的河水和晚风却最中意,一期一会皆是玄机。
多田便利屋之男子高中生日常青春版
用很乖巧的表情看完了这部片
75分钟哪够!!!!!!!
“内海你是gay吗?”“女孩子只要对方不把自己当回事儿,动不动就说这种话,不这样做就无法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吗?”河岸边一期一会的无聊青春,75分钟根本不够看。
看两个未来影帝互相吐槽
喜欢的女孩不喜欢自己,被高年级同学欺压,闹离婚的父母,离家出走的爷爷,在医院的奶奶,晚饭总是同一种,宠物在生日那天死掉,扭蛋里没有稀有品种哪怕是生日那天,哈哈笑过之后发现,人生还真是身不由己
哈哈哈 又无聊又好笑的青春啊 苏打靠颜艺取胜 中间不断狂笑的 最好笑一处在于给补蝇草捉蚂蚁:人人都知道吃饭能饱但是有牛排更好
一期一会点题了!用心珍惜每一次的相聚,即使是无聊的日常,也足以暖心。
“青春为什么一定要跑步流汗为什么不能就在河边虚度呢?”我当年就是抱着这样的态度参加的高考,至今仍在搬砖。现在,我有足够多的时间在河边虚度了。8.0
“一千两百円的手机壳还是扭蛋” “都要”
笑死,就像在看两个傻X“等待戈多”。大森立嗣开发了一种叫露天宅的新品种啊,哪怕周围人川流不息,我和基友也能宅得自成天地...
句句话都是废话,但是句句话都是有理有据。结局是你所想但是又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