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这等水平能写懂85岁的佐杜老爷子想表达的10%便很了不得了。
这部电影究其如何魔幻,但却如阿莫多瓦在70岁拍的《痛苦与荣耀》一样,都带着他们古稀之年与人生的和解。
这个和解,就是童年,母亲,父亲,对自我的认识。
在阿莫多瓦的《痛苦与荣耀》中,父亲的位置的缺换,他通过母亲,以及他与同性的情感,和他自己身体的各种感受,找到了他自己。
而佐杜的《现实之舞》,则是通过一个男人追求欲望的过程,参与政治、宗教、一次次地受难,并一次次地在母亲的胸怀的慰籍中重生。
他的“我”,通过儿子的本真、成年的社会、老人的慈悲的不同切换中,同时伴随着母亲、爱人不间断的爱、性、宽容的疗愈。
他在角色中不断地切换身外的神,神棍,基督,斯大林,伊本尼兹(智利总统,法西斯代表);
一次次地历受,一次次地破灭自己。
最后终于由母亲这个角色帮助他烧掉了所有的偶像。而成为了自己。
佐杜老爷的良善是根子里的。他没有任何真正的冲突和杀缪。在他的剧中没有表达出来。
ODE TO MONEY Money is like blood, it gives life if it flows. Money is like Christ, it blesses you if you share it. Money is like Buddha, if you don’t work, you don’t get it. Money enlightens those who use it to open the flower of the world, and damns those who glorify it, confounding riches with the soul.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conscience and death.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death and wealth.
金钱颂 钱就像血, 它流动就赋予生命。 金钱就像基督 如果您分享它,它将祝福您。 金钱就像佛陀 如果你不工作 你不明白。 金钱启发使用货币的人 打开世界之花, 并诅咒那些荣耀它的人,使财富与灵魂混淆。 良心与死亡之间没有区别。 死亡与财富没有区别。
作为诗无尽头的前作,我的体验,以相反的顺序观看反而更理解了诗无尽头为何是诗和为何无尽头。正如佐杜一如既往选择让自己的儿子扮演自己与血亲,从他看来所有的艺术表达服务于记忆中家庭的轮回。正因我是从后者逆流而来,反而觉得在这部中从不强调自己是个诗人的纯粹图像的流动更像诗。名为现实之舞,却比诗无尽头叙事的表达更梦 幻,所以我更喜欢这一部。佐杜的影片,就如他之记忆幻梦之堆叠,好比缓慢触摸记忆脉动,以自己的意愿去一次次用追忆和幻想解构,将祖国智利和童年记忆中漫长被父亲独裁的记忆合并只是其中最表层的一环。纵观佐杜作品,一切故事的源头脱不开他自己,真正的他从来酣睡于超现实比喻的苹果之中。之所以从来用潜入比喻的拍摄语言去叙事,亦是因为在表达上他永远对自己的童年倾注自爱和悲悯。所以不难理解为何他与达利能够达成共鸣,老实说这部的观感很像当年我看达利自传。因此正如我反驳他人评价达利或是马尔克斯的作品总用笼统魔幻二字形容,用魔幻和cult形容佐杜也是不恰当的。何以用一个立足于现实的局限之眼去评析幻梦的无限呢。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喜欢大嘴巴,但对有料的大嘴巴,似乎又网开一面,因为人家真的牛逼,说白了牛逼要靠作品说话,当然,作品很牛逼,人不牛逼,则更讨喜。但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注定是人和作品都显得很牛逼的老怪。这几年,双料牛逼的这位80岁的爷,每每亮相都要恶心好莱坞一把。
他说:好莱坞只能是毁灭电影,我就是要拍不赚钱的电影。我的电影与智利电影没关系。我的电影制作基本上都在墨西哥。我同时拥有法国和智利护照。《现实之舞》(2013)至少一半属于法国,其它呢,分属于墨西哥和我自己(幸亏他不是华人,要不就会被人骂成卖国贼)。《现实之舞》全程属于秘密拍摄,现场甚至没拍过一张照片,更不要说其它花絮。我的家人全部都用上了。大儿子演我爸爸,我呢,也客串了一把。我的小儿子是个音乐家,为电影谱了曲,还饰演一个政治角色。我的爱人是设计师,所有的服装道具都来源于她的妙手。
虽然说这是我打小的经历,但我对父母亲还是得重新塑造。我母亲来自乌克兰,一直想当音乐家,她歌唱得很好。电影是一种生命的体验,一种灵魂的重塑。我拍了一部并将继续拍摄属于我内心的影片,它就是要不赚钱。
这位爷的电影,冷静想想,肯定不是我最喜欢的光影,闹腾了点,但想象奇特,足够诡异和魔幻。它应属于现代表象下的传统构建,虽然它很是敢露、敢疯、敢说。说它传统,虽不乏游离的部分,但主体叙事,仍在线性的主轴之内,充盈着光和希望。反传统则不一样,它必须始终是散淡的、无序的、出人意表的乖张。但《现实之舞》包含他之前的那些光影,趋同性地走在常态的轨道上。
当然,我所说的传统已非一般意义上的传统。或者说,距他上次电影30年后的《现实之舞》,乃一部融合了现代性的诗意传统之作。毕竟它是要呈现一个儿童成长的经历,过于现代性表现则有失分寸。因而,老爷子的电影叙事,也就变得理所当然。
大儿子饰演的父亲贾梅·佐杜洛夫斯基,一个纯属斯大林与伊本尼兹这两个专制独裁者的混合角色,最后,当他折翼而归,变得懦弱不堪时,妻子及时帮他重构了这一身份,烧掉了斯大林和伊本尼兹画像后,也烧掉了他自己。因为他所做的全是他自己。他专制的无以复加。他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他十来岁的儿子。首先必须摘掉妻子强加于儿子头上的假发,说是怀念外祖父,扯淡。
更荒唐的是,他用烟头烫自己的手掌心,告诫儿子要用意志战胜痛苦。意志力可以战胜一切。儿子被他一巴掌打落下来的牙齿真空,就不得打麻药,忍痛填补吧。然后,他带着儿子去海边,看看大海,吹吹微风。他说男人要懂得如何自制。
搞怪的神棍告诉儿子,这些石头不知从何处来,又去往何方。但可当作珍宝,你看这些缆车就像我们的身体,承载着人类的灵魂,上帝就在我们的灵魂当中,将它们融化掉,就可以融为一体。于是神棍给了他三枚十字架、星月、六芒星勋章,可打成项链,就能时时听从上帝的旨意,但他儿子带回家后,却被他当成了垃圾扔进抽水马桶,一把冲掉,咆哮着喊道上帝是不存在的。
既然上帝是不存在的,他又是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个无神论者的他,却忍不住恋物癖一把,然后需要从生理上解决本我。这是他的痛苦与矛盾之处。他是一名冲锋在前的消防队员,但被同事嘲笑为不可理喻的犹太人,如同他儿子一样的难堪。
当然,他必须主持参加秘密会议,准备发动反抗独裁者的行动。他带着手枪,放在自称不会查到的裤裆里,却有人为报父仇,真的来到了圣地亚哥,居然走到了他的前面,要对独裁者进行刺杀。
他摆摆手,不,不要这样,一切由我来。结果是,不听劝告,刺杀者刺杀无果,自杀了。贾梅得到了至高无上的奖赏,但他不要钱,他只想做一个马夫。
好吧,就到我的皇家卫队,去照看我的那个叫阿基莱斯的白马吧。那是独裁者的最爱。埋掉了老马夫后。他让独裁者最爱的马吃了有毒的黄色小花。伊本尼兹抚着快死了的爱马哭成了泪人。
正当他颤抖地从背后掏出枪动手时,伊本尼兹顺手拿了过来对着爱马就是一枪,以减少它的痛苦,让它命归西天。伊本尼兹起身说,你是我见过最忠诚的人。这次你不要推辞了。他接过一沓钱,魂飞魄散后,他竟然莫明其妙的失去双手功能。
他迷失了方向,不知游荡到了哪里,离天边只有一条河的距离。有好心的女人救了他,给他双手画上了红蓝白的智利国旗,但他同时也丧失了记忆。在家的母亲看到了儿子思念父亲。于是,她带着儿子到了海边,让白气球带着一块石头飞上天空。她说一块石头会带他回家。
飘飞的石头,不偏不倚地砸在他破落的屋顶上。他惊醒了。记忆恢复了。救她的女人说我写了一封信,当你醒来的时候我就会离开,因为我永远爱着你。女人真的离开了。
他再次无路可走。一位老木匠救了他。老头信仰上帝,为教堂免费做了百把木椅。老头说你就在这给我打磨椅子吧。他获得了重生。可在教堂祈愿时,老头突然去世,这让他伤心不已。偏又遇到了独裁者的法西斯游行。
他反专制的怒火重新燃起,在被关押中被折磨得几乎皮之不存。他简直就是不想活了。好在独裁者迅速被推翻,他终于踏上了返乡的归途。
神性的妻子萨拉拯救了曾经无比专制的他。这是一个绝妙的讽刺。父权最终臣服于母性。这才是人间正道。关键时刻都是母亲挺身而出,用她的纯美的歌声给老公给儿子以切实的指引和慰藉。
踏上圣地亚哥前,小城托科皮亚来了一批黑死病人,没人敢接近他们,唯有他驾着驴车前往送水,但这些奄奄一息的人,居然连他送水的驴都一块宰杀吃掉。他说你们把驴都杀了,我明天拿什么给你们送水。他们说我们都快饿死了,还管什么明天。
这对于他来说是第二个大挫折,第一个是他做消防队员时救火,屡被同事嘲笑。他的症结点在于,虽然他自称共产主义者,却处处鄙视穷人、侏儒和残疾人。偏偏儿子喜欢那些人,他却去打骂他们。儿子富有同情心,把红胶鞋送给了擦鞋童,结果那孩子兴奋异常死于海滩上。儿子只能赤脚回家,当然免不了受到他一顿暴打。
说白了,他声称反专制,他却比谁都独裁,哪怕对于妻子,他也是要来就来,从不考虑妻子的感受。他就是一个家庭的暴君,却硬要把自己装扮成至高无上的勇士。
当然,他的确也“英雄”过一把。太阳真是从西边出来。那次送水是他唯一的一次照顾穷人的举动,却让他魂飞魄散。还是妻子用歌声唤醒他,甚至用尿冲洗他。因为只有让他回归正常,才不会被屋外的警察当作黑死病人处理掉。
妻子无疑是神圣和智慧的化身。儿子在穷人酒吧挨了打,母亲裸着身子带着他进去,如入无人之境。儿子惧怕黑暗,她就给他涂满黑泥,跟他玩起躲猫猫,以锻炼他的胆量,告诉他黑暗中也有上帝,因为黑暗也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无须害怕。
片头,金币哗啦啦散落,老爷子煞有其事地说:“金钱如鲜血,流动的金钱能赐予生命,金钱如耶稣,分享的金钱能赐予祝福,金钱如佛祖,饱经苍桑的你,才有资格拥有,赠与他人鲜花者,金钱予其光明,反之摧毁之,富人见其自省。金钱与良知并无区别,良知与死亡亦并不遥远,死亡与财富只有一线之差。”
小丑轮番登场表演,看似滑稽,却是智利小城托科比亚的真实场景。只是老爷子你太神通广大了,你小时遭人羞辱,爬上临海悬崖,你当然没有跳下去,因为每每死到临头,你总是会搭救自己。
这倒让我想起贝拉·塔尔,东西两半球,有这一对大咖,便足够热闹。所谓现实之舞,只是一种岁月积淀后的超时距演绎。贾梅总是歇斯底里地如是说,“上帝是不存在的,人死后都会成灰,仅此而已”。老爷子醉心于自我的超现实想象中,可谓袒露无遗。这正是他牛逼之处。
炫目之中,他从不遮蔽,用看似荒诞手法,让各色身心残缺不全高矮胖瘦的人于一起,活色生香的构建了一部看似闹腾杂耍喜乐的影像,却深入到人类的内心与灵魂深处。他的画外音与他从头至尾的不时出现,成为了一个他宣导主旨的代言形象。
这的确很是另类。无疑他铸造的光影,犹如一枚光闪闪的硬币,叮当作响,并在未来终会发出历史的回声,这对于他来说似乎是小菜一碟。
2016、5、19
四星半;看到费里尼和安哲的影子,追寻父亲,验证身份,还原偶像,歌唱的母亲治愈了黑暗中的恐惧与童年噩梦,尤利西斯之旅最终直视自身;从“神不存在”到领袖的消失,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在佐杜洛夫斯基影片中,一切肆意夸张荒诞都是被允许的。
佐杜洛夫斯基以佐杜洛夫斯基的方式拍摄了佐杜洛夫斯基的成长经历,而佐杜洛夫斯基的佐杜洛夫斯基式成长经历才是佐杜洛夫斯基成为佐杜洛夫斯基的关键。如果你觉得拗口,就跟我一起喊声:佐杜洛夫斯基,你丫真屌。
影片的结尾让我想起北岛先生一首诗:一个男孩,越过界河去送信,那是诗,或死亡的邀请
到了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手里,这样的传记会有几分真实,你不禁会去想这个问题,他是诗人,他是想象力天马行空的艺术家,这是他最简单易懂的一部。你不能要求那种日常中行为的真实,而是艺术上情感的真实,就好比童年的纯真,美丽的乡愁,历史的印记,可惜这些的重点不是我,而是父亲。★★★☆
莫解明日渴,只图今日驴;圣水治鼠疫,蜘蛛爬板凳,群魔送别愚人船;列宁离家闹革命,耶稣归乡求宽恕,这种故事已经太多,两者颠倒过来就神作了啊
反复同一个场景 同一个主题 结合了圣山 圣血
老爷子带着三个儿子 可真牛逼啊
奇幻荒谬的一生,心底最恐惧的也会呈现在意志支配下的每一个举措和话语。借由父亲的经历、传记题材形式来表现法西斯的独裁,也深深影响着自己。
7/10,母亲太生猛
非常独特的自传体作品,童年、父权、疯狂、脆弱、母爱、神性,有如行为艺术,却是一次救赎之旅,并充满了仪式感。这是佐杜洛夫斯基84岁的作品,很担心他会像很多大师一样晚节不保,昏庸懒散,但没有想到竟然还是一部极富先锋性与创造性的作品。影片的父亲由佐杜洛夫斯基的儿子亲自出演。
去年从《罗马》开始,到《痛苦与荣耀》,加上最近观摩较多的老塔和安哲,发现这些别具一格的导演总会在有生之年用一部作品来告慰自己的父母。强烈的个人风格与常用的“三板斧”都会编织出属于只有自己与自己共鸣的组曲。然后,我发现,他们都恋母,都弑父。母引申出了祖国,父映射出了政权。
回归的佐杜洛夫斯基癫狂超现实魔幻大尺度童年往事又名父母的两泡尿,无神论共产父亲撒爆资本主义纳粹,歌唱的巨乳母亲治愈瘟疫涂黑隐身,子与父视角转变开启救赎。不管三大宗教还是被崇拜的领袖可爱独裁者或者糟糕野民都有屡现神迹的庇护,只有死亡是真实的,正如杜导与家族出演的轮回指涉。尤伦斯蓝光
如果库布里克是电影上帝,那么左杜就是电影撒旦。
共产疯父亲,犹太家族史。长发小儿郎,拉美魔幻诗。。
对于艺术家而言,故乡和童年是取之不尽的宝藏,敏锐的感受力和诡谲的想象力,是创作的不二法门。
4.5 与《诗无尽头》相比现实了许多,打算去看下佐杜那俩纪录片,“电影有疗愈的功效”,他这两部个人传记太像心理治疗了,在痛苦时刻出来引导的老年佐杜,重新审视童年形成新的认知。暴戾的父亲的自我探索之路,将宗教、历史、政治杂糅在父亲的故事里,四两拔千斤。佐杜不停在表达灵肉分离,客观世界是幻觉,神棍但是我喜欢。他拍片有种魔力,以及刚刚好的幽默感
神是你的父亲、儿子、朋友、邻人,是你、是我,也是我们。Your mind is a fractal of the Universe。电影指出了一条灵魂的求索之路,向着北交点而行,悲悯的人学会了勇敢,而勇者褪去了肉身与“自我”的牢笼。死亡和痛是永恒的,又因爱与希望而颤栗哀恸着。我们只能学着将它们一齐研磨成粉末,扬尘入空无。
导演在逼自己 也在逼观众
自传:性与神。少年时的夸张,其实是另一种真实。
家国的魔幻现实,故土与人的荒诞历史。肆意而张扬的奇诡想象,绚烂亦阴冷的如梦之境。对政治的憎恶与对信仰的绝妙皈依,疯癫的倾向和残缺的理智,悬若游丝的善及最后梦醒般的平静祥和,让人捉摸不透又爱之有加的神奇土地与民族性格,暴力阴暗乐观憨朴皆是芳香的花,孩童老者先知故人也似若真真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