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看到尾,我一直想的都是,这个孩子太惨了。她活得太痛苦了。她是一个天才,毫无疑问。但天才只能说明他某一方面的能力很强,大脑的某一块区域很发达。但同时她大脑负责情感的区域,就有很大的问题,看到一个评论说她是太理性。大概就是这样。 为什么说她惨呢,因为她从来没有获得过温暖。他甚至连想听故事都难以得到。这更让她形成了反社会人格。 刚开头大概5分钟的地方,提到说黄蜂只有在受到威胁的时候才会攻击,这是它们的本能,人也是如此,艾玛从头至尾几乎就是遵循了这一条做事。她长期都只感受到他人的威胁,感受着他人的冷漠,所以没有形成正常人拥有的情感,于是她只靠所谓的“本能”行事。 什么样的家庭 教育方式、环境 以及社会环境,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 不能怪艾玛,也不能怪任何人,虽然他的父亲也有做的不足的地方(我认为那个保姆是最糟糕的)。只能说,她运气不好,她命不好,她除了聪明的头脑以外什么也没得到。她太难了
刚生下来那一刻,人的脑子已经无法改变了,唯一能让人有所不同的的也只有后天环境了。
首先,我们要确定小女主严重缺乏,或者说根本没有的同理心,是否能够重新生长出来。
很多人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白纸,然而刨除父母、学校与社会影响外,决定一个人还有自身因素,基因与基因表达。
而基因能决定的东西太多了,周所周知,一个普通孩子永远无法培养成爱因斯坦,任何人任何教育方法也不行。
同样,性格因素也影响巨大。甚至还存在战士基因(犯罪基因)一类的东西,包括同性恋,恋童障碍,都是天生的。
生而如此,无法通过教育改变的基因到底有多少,到底有多顽固呢?
可以参考最典型同性恋。
在宗教的阴影下,无数这样的人,个体与集体,几百年来与父母与教育与全体社会抗争。或者没有感情痛苦的度过一生,或者隐蔽而提心吊胆发展恋情。
事实就是,无法教育真正的同性恋爱上异性,如果无法理解,可以想象一个标准异性恋,被父母,被社会要求他或她爱上或至少和一个同性结婚并长久生活。
现在,很多人应该能够理解那种荒谬。
同理,无法、至少是很难教育完全没有同理心的孩子感同身受别人的痛苦。
当然,只要有一点同理心,还是能借此扩展,变成有丰富感受力的正常人。
而女主这种,对动物对人,对任何人,连养育她多年父亲的死亡都丝毫感受不到不对劲的状况,就只能当作精神疾病对待了。
那么,如果带入父亲,到底该怎么教育女主呢?
首先要确定的,本片中女主其实不可能逃脱,蜂巢遗留痕迹,保姆死亡时男主的不在场证明,男主与姑姑的通话,男主的遗言,男主体内药物残留,之前死亡的保姆,太多线索,任何一条都追查下去都能发现真相。
但是,小于12岁的女主,在法律上不具备刑责能力,连部分刑责能力也没有,此时小女主杀人则是监护人问题。具体这方面美国法律不太了解,但基本原理一样。
当然,确诊精神疾病,监护人也没责任,所有死的都白死。所以熊孩子们才如此作死。
像小女主这样的年龄,其实还没达到意识到自己作死的程度,所以没病就是监护人有病有责了。
女主这样的天才,教育的方式首先要进入对方的逻辑。
要坦诚,理性,客观,当作成年人对待,不能撒谎。
犯错会受惩罚,来自社会的法律的无法躲避的惩罚。
因为即便没有同理心,也能感受到自身的痛苦,为了避免自身的痛苦而不去伤害别人。
目的是打破小女主所坚持的逻辑,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第一,正常(普通)人,在看到或听到他人遭到伤害的时候会感到不适,这种不适随着关系亲密程度而递增。你是不同的,你没有任何不适,虽然你尝试伪装。
第二,没错,死亡是每个人的最终归宿,理论上不需要别人的同情。表面看起来为他人难过毫无道理,但人类能感受他人伤害而不适,实质上是一种学习,避免自我遭到类似伤害的过程。
第三,缺乏同理心到底是不是问题。在大众看来,未伤害到别人不是,伤害到别人是问题,杀死他人是严重问题,杀死多人是恶魔。在精神医生看来是病。以自然选择的角度看待本质,具有同理心是遗传优势,同时符合群体选择理论与个体选择理论,缺乏同理心可以算作人类基因不断变异过程中对外界环境的试探,看看外界是否需要一个“冷酷的心”才能生存并遗传基因,类似地中海式贫血对抗疟疾。在某些特别自然坏境或社会环境下,没有同理心反而会变成遗传优势。
第四,如蜜蜂一样反击确实有逻辑,有合理性,但动物世界没有法律,人类世界有,人类世界的逻辑与动物世界不同。现代法律的法理基础就是权利与义务,只要还在社会中生存,无论什么国家,都无法逃脱。
第五,人类世界非常明确的规定了何种伤害受到何种惩罚,何种反击不需要被惩罚。
第六,完美的杀人方式确实有非常大的几率逃脱惩罚,但第二次第三次杀人会立刻引来严重关注,那时候需要对抗的就是同样天才的高水平刑侦人员。即便能逃脱一次两次,也无法全部逃脱。而随着技术进步,严重暴力犯罪的风险会大到任何人都无法承受。
第七,年龄优势,法律上不用负责,但不代表道德上不需要,没有良心谴责,不代表别人不对你制造生活障碍。法律上不负责,却会重点关注,有机会就反噬,比如辛普森杀妻。
第八,无论想要达到任何目标,都有多种方式。纵观历史,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当然最方便最有效。然而头痛医头,治标不治本,头痛医脸,面子上好看,头痛医嘴,叫不出来就当没病。这一切,都会有严重不良后果,甚至带来毁灭。习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自我调整能力会下降,社会适应能力会严重下降。
第九,同样是获奖,看看提名奥斯卡影后获奖失败后是怎么保持风度的,那些女人比你更邪恶……
第十,进军好莱坞吧,亲爱的。(已经在了)
经过以上教育,只要小女主还有正常智商,就会明白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对自己才是最有利的,就会明白女权拉皮条不是骚操作而是正常操作,就会明白虚伪的伟大意义。
而当她明白此点后,如此天才的小女主,哪怕内在没有道德也会成为一个社会意义上成功甚至伟大的人,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这种片不必追究剧情是否合理,但合理的剧情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而且这样的片看多了,对剧情怎么发展全都猜得到,略感无趣,如果和小保姆的对手戏多几个回合就好了。 小女孩颜值妥妥的,演技也逆天,不知道长大了会怎么样。小保姆其实长得也好,和小女孩对手戏丝毫不落下风,没怎么火可惜了。 题目没取好,既然叫坏种,种子总有来源,没看出父亲有多坏啊,难道来自母亲?
三分全给小演员牛逼的演技,真的太炸裂了,不管是从各种微表情还是情绪的爆发,真的是全场最佳!演的太丝丝入扣,以至于真的让人感觉到她就是那个天生坏种。 但是全程还是看的不太舒服,虽然已经知道了结局,但是对这种好人没好报,祸害遗千年的结果还是很难受。这种天生反社会人格的小孩,真的就应该从小被扼杀在摇篮里,枪毙多少回都不够。 她老爹最后死的也是自作自受,孩子都杀到你头上了,竟然老爹只是悲伤,都没有什么愤怒的情绪,也没有对他有任何惩罚,还甚至想要帮她隐藏罪恶,真的正常人玩不过天生恶人。明知道这孩子一肚子坏水,还敢那么放心的把两杯热饮放在,他眼前自己转身就走了,就真的没有丝毫的警戒之心吗?圣父真能把人气死。 而且恶魔小女孩儿的保姆也是脑子有病的样子,一直自己作死,明明知道这个小女孩杀过人了,还一次次招惹她,最后那么明显的陷阱还一头撞上去,结果把自己作死了。 所以这些恶魔小孩真的离不开家里人的包庇,一家子一起自食恶果也是死得其所了。
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
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很差
学过心理学才会知道,反社会人格是前额叶做出的决定,随婴儿本体一同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后天轻易可以逆转的(当然不确定是否真的是本来只有一点点倾向,后来因为缺少关怀发展到可怕的地步)。这种孩子,虽然耗费了妈妈9个月的辛苦,但在苦苦劝解后仍“以他人的死亡作为自己的胜利”,不值得这个世界的供养。 我实在不能苟同长评中的“缺少关怀”论,除非她以前只是小打小闹伤到别人,但被大人当做儿戏后感受不到胜利感,就逐渐做大(当然这里绝没有否定她爸爸的确是疏于关怀,心思粗大,过于直男不把孩子太当回事儿)。我可不相信她爸爸没有教导过他“不要随便伤害别人”,孩子想要得到东西,凭自己的努力得不到,正常的就可能“偷”,“抢”,而她却非要置人于死地,说这是病态想必无可厚非。 或者如果有一个妈妈在她身边天天灌输“与人为善”、“没什么大不了的,优秀是给自己看的,不需要一块奖牌来认证”,会有一些效果。当然结尾,也许姑妈的女性细腻,会为Emma带来不一样的转变,之前的罪行全部可以用无辜又帅一脸的爸爸来扛下,但是你真的以为这个孩子不会在尝到甜头后“故技重施”吗?姑妈发现了以后,又会怎么办?以这个世界对孩子的认知水平,你相信警局会相信姑妈还是Emma?(当然这里虽然觉得爸爸好憨,还是挺能理解爸爸即使孩子要杀他,也没有轻易舍弃的精神,虽然最后那个方式实在是有些em.........)
但,瞒得了一时,瞒不过一世。
她是不会良心发现的。(超越现有平均水平的智商,总是可以利用制度的空缺,为自己谋利不是吗?在这里,就是人们隐型制度里认可的“小孩子不会说谎”,“小孩子不会伤人”,“小孩子都是无心的”,“未成年无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请世界多多关注孩子的发展,不要不把孩子当回事儿,觉得一个孩子展露一点点天赋没什么的。跟你说,很多时候你觉得自己比孩子厉害就只是因为孩子还没有长大而已。
如果小小年纪就丧失情感与漠视生命,那可能是真的天生坏种。小萝莉很美丽,邪恶戏演得很脸谱化,柔弱戏是演出了压抑式的楚楚可怜,像张无忌回忆中那个汉水上的周芷若。
估计也不会比原作高到哪里去,除了小姑娘演技又得到了锤炼。值得玩味的最恐怖的地方是,二代Emma梳着一代Emma的发型,与已经成为知名儿童心理咨询的初代Emma交换了杀人的乐趣,达成了“我们小时候都这么做过”的共识,然后哈哈大笑。
最毒妇人心
挺好的题材拍的这么无趣,一点恐怖紧张气氛都没有,结局我很不爽,堵心。大卫芬奇导演的话不知道会拍成什么样 alone
我是持人性本恶论的,人们在成长中渐渐区分开来,一种通过学习校正恶念和动物性,主动接触和学习善念善行,主动学好,一种通过学习和受法律、道德约束克制恶念恶行,被动学好,一种则通过学习学会了掩饰恶念,学会掩护自己实施恶行,一种干脆学不会放弃了堕落了,成为彻底但愚蠢的坏料。显然小女孩属于第三种,带智商犯罪,长大了不得了。可以紧接着看一部《机动杀人》,看看成人高智商变态杀手多可怕。
剧情和选角都能看到《孤儿怨》的模式,小女主真是惊艳,又一个天使面庞魔鬼心灵的形象。惊悚元素全部依靠梦境一惊一乍展现。结尾虽然可以猜到,但真的只有这样处理效果最好,有种《万能钥匙》的宿命和轮回感。
小女孩演得太刻意了,虚伪的纯真没表演出来,一副青少年绿茶婊的味道太重,笑起来都是让人毛骨悚然一样的冷笑奸笑,这就陷入了脸谱式表演的陷阱。小小年纪就会这么匠气的表演,真不知道是福还是祸,总之我是超级不喜欢她的表演。
不寒而栗!小女孩真的是集可爱和邪恶于一身。。
恐怖的地方挺少的,像是孤儿怨前传,中文译名是坏种,我还以为是爸爸也是隐藏的boss,结果爸爸这么纯良,被女儿玩的死死的,我,exm?
不如老版的邪恶天成 另外真是太简单了 一步一步的推进都能猜出来没有惊喜 ps:心理医师是黑白版的萝莉扮演者 结合和这版萝莉交谈所说的话 可以算是一个彩蛋了
来看小萝莉的,除了最后借刀杀人,其他害人方式令人捉急……一点和老版对比的价值都没有,另外保姆吊的一逼堪称全片最傻……
会有第二部吗
没来由的黑天使,既不是探讨阴暗人性,亦不想关注儿童心理,只是借由一个粗暴的设定来娱乐大众,就像很多恐怖电影所做的那样。
再早慧的孩子也抵挡不住甜食的诱惑。
天使外表 魔鬼内心 腹黑萝莉 职业假笑 小女孩演技了得 老版坏种主演客串了心理医生
剧情很套路 但小女孩确实演技了得 镜子前几个跳接镜头演的浮夸得恰到好处~希望她以后别长成安妮海瑟薇就好了。老版女主客串心理医生有点微妙 “你令我想起了我小时候”
开头看起来有点像《孤儿怨》,甚至两位小女主长得也有点像。但是剧情的缜密程度,完全比不上《孤儿怨》,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
心理医生尽然是老版坏种的那个恐怖萝莉,以至于她说艾玛没有任何问题是个普通的小女孩让我觉得完全是在撒谎😱小姑娘很漂亮,演技也不错!是个后起之星,不过这部老版新拍还是平庸了些!
《孤儿》前传,女版《约书亚》。前面铺垫那么多,中间一度以为要哥斯拉大战小怪兽了,没想到保姆战斗力那么低,最后不免落入俗套。
可怕,细思极恐。。。里面的心理医生是老版bad seed的小女孩!她的台词富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