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闭岛》是根据美国小说家丹尼斯·勒翰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冷战初期,二战阴云刚刚消散,核战争危机却笼罩全球。1954年,联邦警官泰迪和搭档查克乘船来到波士顿附近的禁闭岛精神病犯监狱调查一桩失踪案,案件的调查也一步步走入到扑朔迷离的离奇地步。 实际上,这位所谓的联邦警官泰迪就是这所精神病犯监狱的重症病人,他的主治医师约翰试着让他通过扮演自己所设想的角色来逐步发现自己编造的故事的荒唐之处,并以此治愈他的精神疾病。 泰迪的真实身份叫莱迪斯,曾作为战士走入战场,在战争结束回到家乡任职警官,娶妻生子,二战的惨烈厮杀和参与解放纳粹的达豪集中营的经历给他遗留下来严重的心理阴影,使他难以完全正常地走入生活,因而难免对妻儿的关爱失之冷漠,他的妻子为此长期服用药物,逐渐导致精神疾病的爆发。一天,精神失常的妻子在自家园中的湖里亲手溺死了自己的三个儿女,莱迪斯回到家中目睹到这一切时,悲痛万分,在精神极度紧张的情况下用手枪结束了自己妻子的生命,并放火烧了自己的房子。 巨大的创痛分裂了莱迪斯的人格,使他幻想出另一个人物、另一个故事,以使自己接受这些惨痛的现实,分裂的自我在寻找着另一个自我,他在自己臆造的世界里艰难地探索。主治医师约翰也正是希望通过这样的“角色带入”的过程,让他走出自己幻想的时空,接受现实,回归正常。 看过电影,小编觉得整部电影就是主治医师约翰帮助泰迪构建他的童话世界,虽然这个童话并不美丽还充满着血腥,但是最后时,泰迪对医生说:医生,你是为我好的,是吗?在全世界都放弃我的时候你还在帮助我。医生是善良的,他不放弃自己的任何一个病人,不想通过不人道的手术方法让病人“安静”下来,成为一个个“玩偶”。可是个人觉得,医生其实也忽略了一件事,就是为什么这些病人会得病,就是我们所说的“疯了”。 男主角莱迪斯,是因为自己参加了二战,留下了战时阴影,妻子亲手溺死了自己的三个小孩,而自己又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人间痛苦可以说雷迪斯都已经尝尽,无论多么坚强的人,都不可能承受的了如此大的打击。很多人都在猜测,最后男主角到底有没有痊愈,其实,他已经完全恢复了,记起了从前的事情,但是最后为什么他还要“装傻”呢?就是因为他接受不了残酷的现实,他宁愿去接受手术成为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玩偶”,用这种极端但是又无奈的方式来逃避现实的痛苦。我们理解医生的用心良苦,也理解莱迪斯最后无奈的选择。莱迪斯在两年的时间里,一直活在自己为自己编织的童话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他是正直勇敢的法官,而不是那个杀害妻子的杀人犯。 莱迪斯是病人,所以他的医生和护士们都在陪着他演戏,希望他能早日走出自己虚构的童话世界。但是作为莱迪斯,他的选择,其实对他来说,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从莱迪斯自己的世界里就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的害怕看到现实,他的童话世界十分完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而他则自导自演,十分投入。如果不是莱迪斯受过训练具有攻击性,其实,他完全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至少这样他不再痛苦。
一部好的电影的前提条件之一:故事情节必须具有可信性,情节是圆满的,有合理最好是严密的逻辑发展使整个故事情节毫无漏洞的贯穿而成。虚拟的人物在虚拟的时间、地点发生的事情却是那么合情合理让人相信,至少这样才能感动观众,这样的电影才能让人思考人性,思考生命。 一部电影的结局可以留些空间,待观众自己去判断主人公的命运。但是很难想象整部电影的真实叙述可能是两种情况,如果一正一反的人物又可能是一反一正,那整个电影的意义又何在?导演到底要给观众传达什么呢?这样的电影不可能是一部好电影。豆瓣上的影评中有一部分认为这个故事有两种可能性,情节是开放的,观众愿意选择哪个就是那个,甚至有人坚持认为导演所导的就是一个阴谋论,坚称你们都不要被表面迷惑。我看了他们的评论,然后仔细又看了一遍电影,不得不坚定的说:实在不能苟同存在两种可能的真实情况或者Teddy Daniels是正常人而存在一个医院诱迫他承认是精神病的阴谋论观点。真相只有一个,只有一种可能——也就是导演告诉我们的事实。禁闭岛(Shutter Island)是一个充满真实、梦境、幻觉而又逻辑清晰严密的故事,梦境可以明显的判断出来,而幻觉和真实却要到真相大白时才能知道。最后的结局之所以令人惊诧,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和第六感(Sixth Sense)的叙述角度类似。这样电影的特点就像是个迷宫,你看到或许没看到一些不太合理的情节但是最后真相大白后,以前看到的不合理却又那么合理,从而造成一种完美的“被忽悠”体验。 我先来反驳为什么Teddy Daniels的世界不可能是真实的。首先我们先注意Marshal这个词原意是军事用语元帅,最高指挥官。为什么他不说是警察而用这个带有军队性质的词呢?那些认为Teddy是真实的判断总是先入为主的站在Teddy是真实的情况下分析很多故事情节发生的原因,但是这种观点有个致命的缺陷,就是没有考虑假如这是真的,精神病院安排种种措施大费周章的骗Teddy的动机是什么?动机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动机就无法自圆其说。只要我们仔细想想就能发现这种阴谋论是站不住脚的。他们的观点是精神病院需要病人,如果这样病人为什么一定要Teddy?精神病人多的是为什么需要大费周折的骗一个正常人?为什么精神病院会知道Teddy的家人死于火灾而他身受精神折磨?Teddy到了岛之后还做出种种骗局让他相信自己是精神病人,干嘛不直接拉去灯塔做实验就好了?有个情节,他的助手Chuch已经给他提示:Teddy研究这家精神病院而他又凑巧被派这里寻找失踪的Rachel又能找杀妻凶手Andrew Laeddis?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多个偶然因素加上根本不必要的洗脑情节。阴谋论无法成立,因为这整个就是Teddy的胡思乱想,所以它才不合理。他幻想的故事有很多漏洞,比如他和Chuch说找到了George Noyce,George后来去了一个监狱也不愿意回到精神病院,可是最后他又在C区见到了他,如果阴谋论成立,怎么解释George回到这里呢?一个产生情节断链的电影不可能是一部好电影。 让我们来还原真实的人物定位。Teddy Daniels的真实身份是Andrew Laeddis,并没有他想象出来的纵火犯。Rachel Solando,那个失踪的女病人并不存在,而是Andrew的老婆Dolores Channal的凶手化身。这两对名字都是字母的再组合,Andrew不能接受Dolores杀死三个孩子从而杀了她,而他又深爱她所以无法承受他杀她这个事实,所以创造出Teddy Daniels作为他善良正义又有道德感的化身,而Andrew Laeddis就成为邪恶的凶手。而他深爱的Dolores婚前名Chana,幻化为Chuch作为他的partner。而在影片后面Andrew怀疑了Chuck不再相信他,可是又冒死去灯塔解救Chuck,就是表现他对爱妻又恨又爱又无法相信又不能抛弃的重重矛盾心理。Chuch的真实身份是Lester Sheehan,Andrew的主治医生,他和Dr. Cawley都希望能通过这次角色扮演让他正视现实而避免遭遇以Dr. Naehring德国裔医生为代表的管理层决定的对他实行前脑叶蛋白切除。George Noyce是一个重度精神病人,不是什么大学生社会主义人士,而且因为叫了Laeddis的名字而被Andrew暴扁一顿。 当我们明白了真相后再回头重新看一遍电影,就会发现有些细节处,在当初不明就里时显得莫名其妙,甚至有些观众可能没有注意,而这时就显得合情合理,而同时又能成为真相的佐证。相反,如果阴谋论成立,这些细节就无法获得合理的解释。 1. Teddy晕船:一开始表现他晕船,在说到a lot of water时表现的恐怖。真相:他的三个孩子死于溺水,所以内心恐惧水。 2. Chuch和Teddy向狱警交枪的时候:Teddy动作熟练,Chuch动作笨拙,半天才拔下来。导演做了特写,狱警这时的表情不耐烦,好像是说这动作都不会,演得真糟糕。It gives you away. 3. Teddy说狱警你好像感染上了精神病,狱警竟然觉得好笑的笑了。试想一个正常人第一次见面说这样不礼貌的话时对方会不生气吗?真相是Teddy才是精神病,竟然说别人是精神病,这才好笑。 4. Teddy问狱警逃跑的女病人的情况,狱警说让医生告诉他,说这是规矩。难道真有病人跑了狱警一点情况也说不出来?真相是这是Dr. Cawley做的套,他才能知道该怎么解释不存在的事实。 5. 在Rachel的病房搜出的纸条,Dr. Cawley要收回可是却被留下,这不很奇怪吗?是证据当然要留给警察了?事实是这是医生的字迹,他怕Teddy会认出来,所以才想拿过来。 6. Teddy向护士询问,逃跑前晚Rachel做了什么时,几乎所有护士都表现的无比懈怠和不经意,因为他们知道和一个精神病人玩游戏是多么无聊的事。而且问还有谁会看见逃走的Rachel时,他们竟然都知道指着一个男人。只能说明这是安排好的作秀而不是真正的盘问。 7. 一帮狱警去悬崖找Rachel时,特写各个狱警无所作为,坐在石头上扔石子,站着的站着,根本不是在执行任务,他们才不愿意费九牛二虎之力爬去对面的山洞找根本不存在的人。如果是阴谋论,他们该积极表现配合才对。 8. Teddy向两个病人询问逃跑的“Rachel”在前一天晚上参加会议的表现时,他竟然知道这个男病人最怕铅笔划纸的声音,并且表现的十分暴躁和凶狠,从这时起观众应该发现Teddy表现的不太正常,暴躁的情绪和精神病人相像。问第二个老妇人是否认识Andrew Laeddis时候,女病人表情十分怪异费了半天劲说不认识后慌忙就跑了。真相是这些病人的回答是经过医生的训导的,就是为了演戏,让她说不认识对面这个人的时候,她表现出了撒谎的困难。而且在询问老妇人前,有特写女护士前多了镇静剂的针,说明这个女病人会有暴力倾向或者担心有暴力事情发生。事实上这个看上去正常的老妇人并不正常,理由下面会提到。 9. Dr. Cawly在走廊向Teddy说到Rachel这个人的时候,用了过去式,Teddy敏感得质疑他怎么知道Rachael死了时,医生倒是灵机一动但给了一个很勉强的回答。事实是医生知道莫须有的Rachel是Dolores的替身,所以下意识的就按照Dolores已经死去的真相来回答。 10. Teddy闯进医生们的大会时,一个医生公然表示很欣赏第四条规则(Law 4),如果这是阴谋,会有人公开说吗?事实是他们都对这场表演表现出看戏的态度。 11. 暴雨过后停电抓逃跑的犯人的时候,是Chuch主动说这是去C院的好时机,然后他们才去了,碰到了一个“意外的病人”,Teddy再一次表现出了暴力,差点打死那个人。我理解这是对他的测试,看他是否还有暴力倾向。就在要杀死对方的时候,Chuch及狱警“即时地”出现了。 12. Chuch掉下悬崖后,Teddy回到大厅,碰到正好开完会后的散会的人。Dr. Cawly背后的两个经过盘问的病人,导演进行特写。那个老妇人对Teddy指指点点还傻笑了好一阵,这时表现的就不像前番那么正常了。我以为她前次偷写下Run,才是她的精神病本色,她只是演正常人而已。 13. Teddy一会儿在Dolores出现时表示要杀掉Laeddis,一会儿在和George说不会杀掉这个人,一会儿和Chuch说要离开这个岛,一会儿又说我们要留下找到犯罪证据。他的反复无常,猜忌暴力,难道还不能说明这个人本身就出现了问题吗?请问赞成阴谋论的观众,难道几个假设制造幻觉的小药丸就能使一个神智清醒的人完全变个模样?真相是这是他内心各种情绪的挣扎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想法,是典型的精神分裂。 故事的真相是这样的:Andrew Laddis在纳粹集中营目睹了无法统计的尸山,经历了扫射已投降的手无存铁的德国兵,心理因战争遭受损伤。回家后酗酒,遭到妻子的抱怨,但他无法改变,因为他无法摆脱战争的心理伤害。他的妻子患上精神病,狂躁症和有自杀倾向,她曾故意纵火烧掉自己的家,Andrew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还是和她搬到了临湖的小屋。因为他没有把她送到精神病院,以致于他老婆亲手淹死三个孩子,他深爱着妻子可是又无法原谅她的罪行,在拥抱的时候为了解脱她而亲手杀了她。他无法承受战争的残酷人性之痛,无法承受孩子惨死的打击,无法承受爱妻杀死孩子的真相,更无法承受他亲手杀死妻子的事实。他无法承受这么多的痛苦,只有逃避,否认自己。他把精神病院幻想为纳粹集中营,医生等管理者就是纳粹,对病人实行惨无人道的实验。凶手那一面成了万恶不赦的纵火犯,而善良正义这面变成了Teddy一个揭露罪恶的正义警察。但他仍是凶残的,几乎伤害了所有的护士和病人。而Dr. Cawly想采取role play的方式让他意识到想象的人体实验室是不存在的,从而意识到自己判断的基础都是错误的,思考自己又是谁?否则他将面临着被作手术而变成没有记忆没有判断力什么都没有的“僵尸”的命运。 这里我必须纠正电影字幕翻译中的一个关键错误。Chuch以真实身份Dr. Lester Sheehan出现在最后揭露事实部分,说到Dolores 是 suicidal,而后面又说Andrew杀死妻子。字幕错误的把suicidal翻译为自杀,suicide才是自杀,suicidal是有自杀倾向的意思。否则医生的话就自相矛盾了。 整部电影最精彩的地方乃是结尾。远处的两个医生和院长在观望,Dr. Lester Sheehan来和Andrew攀谈,当Andrew又叫他Chuch时,Chuch失望的向远处的医生摇了摇头表示Andrew又回去(regress)了。因为以前也发生过这样的事,Dr. Cawly踌躇半天终于沉重的下定决心,耳语后背过身去,意味着他很不忍心将看到Andrew变成一个失去一切的僵尸(zombie),但又无可奈何因为他们失败了。看到医生们走过来,Andrew最后的话是“You know this pIace makes me wonder. Which would be worse? To live as a monster or to die as a good man?”然后起身而去顺从的跟着拿了器具的护士走了。Dr. Lester Sheehan马上意识Andrew其实是清醒过来了,但是他选择了脑切除手术。接受了现实正视了自己是杀妻凶犯,可是然后又如何去承受这些不可承受之痛呢?他仍然无法原谅自己,孩子妻子的死都怪罪于自己一人,只能选择最最彻底的解脱,把自己变为真正的永远也不会知觉的活死人,不再是还可能痊愈的分裂精神病了,这是他找到的最终解决方法。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才是这部电影全部谜团的最终谜底。如果你相信了他上一句话而判断他又变回精神病了,那就大错特错了,而且远远没有达到这部电影的思想高度。这个电影最精彩最深刻最震惊的话就是这句话。 当他是清醒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很可能因再次无法承受而又变回那个暴戾的魔鬼(monster),而这个monster已经不是本质善良的他,所以他选择了一个类似于自杀的选择,“他”将不复存在,没有了脑子的人还是他自己吗?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自己,因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把他压垮了。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人在有太多沉重痛苦时,会选择逃避,否认自己。世间有人酗酒、吸毒,严重的到达精神分裂或者自杀,其实都是在逃避自己,使自我暂时的或永久的不存在。去除记忆麻痹自己,是幸还是不幸?不论你怎样面对,世界不会改变,事实不会改变,痛苦也不会改变。欺骗自己是悲哀的,人只有正视痛苦,战胜自我,才能走向健康美好的未来。可是人又是多么的脆弱啊,很多时候悲剧发生了却没法选择。面对痛苦时,难道你没有逃避过,难道你没有选择过遗忘,难道你没有希望如果没有发生该多好?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思想深刻的所在。 在影片一开始,一个封闭阴森的精神病院关着一批犯有杀人罪的令人恐怖的精神病人。我感慨怎么会有人选择当精神病医生,整天和一群疯子打交道,试图治好他们,这是多么令人绝望的职业啊,精神病无疑是非常难治好的病了。在电影的结尾,当Andrew说完最后一句话毅然决然的走上前时,Chuch喊了一声Teddy。有人说如果Chuch意识到Teddy清醒了应该叫Andrew才对,反而叫Teddy,这说明Teddy就是真实身份而不是Andrew,以此作为阴谋论的证据。我要说的是,如果从剧情角度讲,可以说Dr. Lester Sheehan刚才一直扮演Chuch,作为这个身份时他只能叫Teddy或者他在角色中没有马上转变过来。而且叫了Teddy后,Andrew完全没有反应,说明他已经从幻想中清醒过来,知道自己并不是Teddy。可是正是这样一个清醒的好人却选择结束真正属于自己的生命。如果一个人身体是健康的,但是精神出现了问题,他不知道自己是谁,到底想要什么,怎么去改善他的生活,他的生命有何意义呢?这时我才了解,精神病医生是多么伟大的医生,他要拯救连自我都要抛弃的病人,这难道不是一个很高尚有意义的事情吗?
PS:喜欢这篇影评的话请点“有用”,让更多的人看见。^_^
我的另一篇拙作:《一级恐惧》的影评,也是一部悬疑片,有兴趣的朋友请移步:
//movie.douban.com/review/6066738/
----------------------------------------------------------
禁闭岛的整个背景都设置在小岛上一个精神监狱里面,所以整个电影都充斥着一种压抑的氛围。天空是灰的,墙壁是坚硬的,小岛周围汹涌的海潮拍打着这座禁闭的孤独监狱,仿佛在推着它去往高空灰色的漩涡,无助侵袭着人心。 这样的氛围渲染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观众感到紧张、压抑,更加贴近了主角的内心感受及心理变化,让“禁闭”的主题鲜明化。至于到后面故事的反转,则更加使人震惊悲伤。
真相并没有你以为的那样重要。你认为的你是谁,才是你应该在意的。
所谓禁闭岛,不是因为这个岛屿被禁闭而对外失去联络,其实还是在讲内心的禁闭吧。
非阴谋结局 泰迪确实病了 最后泰迪是被治好了 但他不愿活在痛苦中 因而假装自己又犯病了而去做切除手术
好吧,其实这是部*绝*对*不*能*剧*透*的电影。恩!
刚开始猜想对了,只是接着看下去,又改变了自己的猜想,到了最后才知道,原来自己猜对了这么多
昔日翩翩少年,今日大腹便便!
所有人都陪你玩,你好牛逼
如果只是把这个电影当作一个悬疑片看 那么看到最后你很有可能会觉得俗套并且索然无味 对于我来说 这更像一个寓言电影 充满了爱,恐惧和感伤 主角是不是病人已经不重要了 也许作者本人就是个唯心主义者
史上最倒霉精神病院院長,精心策劃的劇本殺項目失敗,還賠上了一輛百萬豪車。
情节至1/2处结局已很明朗,我总在期待马丁能峰回路转,可我失望了.拍摄手法难以让人进入状态,跳跃幅度太大,从现实生活到幻觉的剪接、与幻想人物对话...尽管结尾主角的无奈显得能让人动容,但马丁对悬念的铺陈还是欠妥.这种开放式结局别去推敲主角是否精神病患了,否则你会和他一样抓狂...
没新意又无趣。马大师新不如旧啊新不如旧。DiCaprio都发福成老熊了,叫Teddy真是实至名归
这部片子可以成为一次精神分析讨论会的绝佳主题……至于哪些是真相哪些是幻觉 究竟哪样才是最真实最靠谱的结局 我觉得庄子能够给予我们一些启发:方其梦也 不知其梦也 梦中又占其梦焉 觉而后知其梦也 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大梦也 而愚者自以为觉 窃窃然知之……
高中的时候曾和同桌讨论过。如果全班一齐撒一个谎可不可以把班主任搞到精分。
世界不在我们之外,它就在我们之内。每个人都是精神病,整个世界都是幻觉。你愿意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那就为你自己造一个那样的世界,并且相信它,然后你就幸福了。
我打4.5星,不能得5星的原因是,电影有些长…… 故事很好,每个转折点都很清晰,故事就像《本能》一样,到最后一分钟揭晓大结局给人惊喜。说不好看的同学,大概没有注意结尾。因为谜题的揭晓,是在影片结尾莱昂纳多说的一句话里。
如果现实才是恶梦,唯有一睡不醒
莱昂纳多饰演的泰迪是一个让人同情的角色,我为他的命运而难过。这不是死亡,但这部电影表明世界上还有比死亡更糟糕的事情。
他到底会像怪物一样活着,还是会像好人一样死去呢?
这部电影简直就是按照我的口味偏好混搭出来的……
结局是开放式的,随便你怎么演绎都有理。所以大概不能断定说看到一半就猜到吧。
他只是厌倦了,所以将错就错,结束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