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电影必定是会胜于书作的,比如《潜水钟与蝴蝶》,而有些则必定不如,像《追风筝的人》,再像《不存在的女儿》。不过不论电影与原著的差距有多大,我想我都会给它一个很高的分数。因为有些故事,本身已足够令人动容。
最初,当看见屏幕上1小时28分钟的播放时间,我多少都是有些失望的。若是这个数字乘以二,我都不会觉得繁复和冗长。而导演想要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叙尽这样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怕是欲速则不达。这部作品之所以感人,完全在于对细节的刻画上和对人物心理微妙的“欲言又止”上,这恐怕是《不存在的女儿》最大的缺憾了。
还记得那些深夜,昏黄的灯光照在手中沉重的书卷上,泪水不慎浸湿一角,不愿擦去,便最终与故事一同停留在那个泛黄的凌晨十二点。
在那个鹅毛大雪的夜晚,卡若琳站在冰天雪地的路面上无助地瞭望与嘶吼,怀中的婴儿安静的熟睡,表情泰然若世,就像很多年后,她将手中的鲜花分予诺拉一半时的那样一样,安稳且不惹尘埃。卡若琳一次又一次地为菲比的尊严站在众议院的大厅前,一遍又一遍地叫嚣着作为一个孩子应有的权利,她心中怀揣着一个信念,那就是绝不可以让菲比再度遭到遗弃,生命对她来说已太过隐忍。卡若琳对大卫的爱,转嫁到菲比的身上,因而沉重到世上没有第二样东西可以相比。直到后来卡若琳与卡车司机一路相濡以沫地走来,他们之间的感情有时甚至超越爱情。在最艰难的时刻,卡罗琳遇见了他,而他也从未因为菲比的存在而嫌弃丝毫,他从未开口抱怨过半句,他从来都是默默地倾注着自己的爱。这些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去描绘的画面,电影只是一笔带过,如若没有读过原著,我想我不会明白他对卡若琳的爱有多么的伟大与令人嗟叹。
另一个让我觉得扼腕的,是电影对于主人公大卫的刻画,大卫如此沉迷于胶片的世界,不是因为他对诺拉的冷淡,恰恰是因为自己太爱这个女子,以至于终日淹埋于自责和苦痛之中。一方面他希望自己当初的决定能够让诺拉心无牵挂地继续生活下去,而宁愿自己默默地忍受着思念女儿的煎熬。另一方面他又因为现实与理想的违背使得他内心饱受折磨,一再想要逃避外界世界的纷扰,他惧怕自己的痛苦会被妻子发现,于是长时间地浸泡在手术台前以此来麻痹自己的神经。他惧怕妻子的第三个孩子也会受病魔所困,于是忍痛拒绝诺拉想再要孩子的渴求。他为诺拉摄影时总是设法将镜头中诺拉的身体与沙粒融于一体,无非是因为他被现实逼迫到无处可逃的境地,觉得只有“鸵鸟埋沙”才是唯一的出路。
他在暗房冲洗着刺鼻的药水,那是他唯一摆脱尘世的间隙,他拍摄不同的女孩,只是想要在她们身上寻找菲比的影子,为了寻找两全,他穷其一生都被责难束缚着,这种痛苦甚至需要诺拉与别的男人偷情,才觉得是些许的救赎。
这些用了大量文字去描绘的画面,一个小时的电影实在显得太短太短,而可喜的是,电影的结尾,那个无邪的女孩再一次用她明媚温暖的笑容阐释着:有些爱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厚与沉重,甚至超越了生命可以承载的重量。
而最后,保罗含泪的说着,其实他也失去了一个女儿。电影终于得到了升华。
大爱无言,大言稀声。
《不存在的女儿》讲的是一个由男主角自认为是对他的妻子好的,而撒了一个谎言,他自己独自承受这个秘密十几年,最后周围的人(不论是知道的还是不知道的人)都为了这个秘密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男主人公的妻子生了一对龙凤胎,而女孩子患有先天的唐氏病症,这让他想起他的姐姐也得有这个病,在12岁的时候突然死去,对他的母亲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与打击。他因为留有这种过去的伤痛记忆,他觉得他的女儿迟早会跟他的姐姐一样地早早的死去,害怕他的妻子会跟他母亲一样受不了,所以他做了一个决定。他让他的一个护士把这个孩子送到专门收容唐氏病症的一个收容所去。然后骗其他所有的人说,女儿在一出生就死了,而所有的人都相信了。当然,他撒了这个谎,他独守这个秘密,妻子感觉到他有什么不对劲,又搞不清什么原因,没有安全感,以为他有了外遇。后来她的妻子因为他长期的这种压抑,与他的心灵上的隔阂,感情出现矛盾,她的妻子有了外遇。
当初的那个护士不忍心把孩子送到收容所,最后护士收养了这个女孩子。而这个女孩子并没有像男主人公预想的那样会早早死去,她在护士的关爱照顾下成长起来,到了十八岁时,男主角想要与她相认,但是他发现他的女儿把他认作是坏人,他很伤心。他过去的一个自以为是为了妻子好的决定,到头来不仅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他的妻子,伤害了他的女儿。他错失了与女儿一起成长的美好时光,他内心也承受了极大的伤痛,最后竟然在回到家中,听到她的妻子马上就要与其他人结婚后,在修下水管道的时候死去了。
当然影片最后的结局这个女孩子跟她的母亲和龙凤胎的哥哥都相认了。
这部影片触发了我内在的很多感受。其中说明了一点,就是,如果一件事情对一个人是不好的,那么就对所有的人不好。男主人公以为,送走了女儿,会对妻子好。实际上,这对女儿不好的事情,对妻子也是不可能是好的,对他自己而言更是。
所有这些我们以为可以隐瞒、可能撒谎、会有秘密,这一切一切都不是真实的。实际上是,没有任何秘密的存在,从根本上,你是隐瞒不了任何事情的。如果当你不这么做的时候,你就会为此因为隐瞒、撒谎、秘密而心生内疚感,由这内疚感而制造出更多的问题来。
你无权做出决定
http://cyeon89.blogcn.com/diary,20693668.shtml看似是最好的决定,却成为不可挽回的遗憾。但是,在做决定的那刻,没有人能够知道未来如何。而更悲哀的是,没有人有权做出选择。
——题记
不存在的女儿,是2007年引入中国大陆的,当时小说的封面是一件白色蕾丝睡衣浮在一团漆黑的背景上。这张封面搭配上标题不禁让人怀疑:这本书是讲鬼故事的。
不存在的女儿,在2008年公映。电影的海报设计毫无吸引人观赏的感觉,几个主角的大头像,活脱脱地像是粗制滥造的隔夜赶制品。海报设计还不如小说封皮设计。
但是,故事却是一流的。借用电影剧情简介里一句很煽情的话,丈夫做出了当下他认为最好的选择,却不知道他的选择将会带来未来两个家庭的悲剧。
故事始终是故事,尤其当一个故事的结局已经为人知晓,人们无不为主人公的决策而扼腕叹息。但最难决定的是现实中的决策。如果说世界是一个时空交错的空间,那么不同选择的决策结果引导小世界从一个空间转移到另一个空间。
或许有人会指责男主角的自私,但我却觉得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和立场去指责男主角的决定,他是站在他的角度保护他的妻子,或者更深层次地说,是保护他自己对健康家庭的渴望。但是,上世纪70年代是没有《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水星》,所以男主角无法了解为什么自己的妻子对于失去了一个孩子的反应是一直浸淫在悲痛当中,并由此导致了出轨和家庭的破裂。
人生没有假设。但是,假设,仅此对于一部电影进行假设,将另一段空间暂时转移到现时空间,男主角没有送走患了唐氏症的女儿,他的妻子恐怕在最初不会崩溃,却可能因为长年陷入对患儿的照顾而照样厌倦现在的家庭而出轨。所谓殊途同归。当然,他的妻子也有可能像护士Clair一样四处奔走,为唐氏症患儿的生存和教育权呼喊。
从策略思维的角度,人站在一个选择的节点时,只能对可预测、可预期的结果进行比较并选择。并且基于人的风险规避性,会选择出现概率较高的决策枝。因此在纯理性角度看,男主角的选择没有错。只是在这个决策过程中引入“道德”作为控制变量的话,这个决策就不合乎世俗的观点,也由此产生了影片简介中的“却不知道他的选择将会带来未来两个家庭的悲剧”。
在我目前研究的问题中,如果引入“道德”变量,也会引起很大的研究障碍。不仅是定量无法进行,还包括在定性角度缺乏扎实的哲学和伦理基础。而我也相信,引入道德后,不仅是我现在研究的问题,还包括这部电影所折射的唐氏患儿权益保护问题,都会出现不同,甚至是转机。同时,“道德”作为一个控制变量,将使结局和结论出现跨文化、跨地区的特征。
当前中国社会优胜劣汰,竞争之激烈使整个社会变成你死我活之最丛林的丛林。物质的投入产出比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包括感情。爱上一个人,不一定是因为心心相惜,而是因为对方是一张长期饭票;更有甚者,指出,长期饭票终将老去,因此,长期得到各种饭票的能力才是真正的爱的能力。父母对尚未出生的孩子进行胎教,定期补充叶酸,为了防止孩子成为呆痴;带着5岁以下的孩子奔走于各种早教班,渴望能够让孩子领先在起跑线上;上了小学,小孩就成为上课的机器:奥数、唱歌、表演、演奏、英语、法语,如此劳碌的生活让人不禁过早产生人生苦短的想法,由此倒也能解释PSP的热销。生存的压力导致人人都在奔走,不得不盯住眼前盘子里的饭菜,而没有时间也没有权力去思考道德和未来。
引出这段小小牢骚,是因为想说,以中国目前竞争的激烈程度看,唯一道德便是我胜出。注意,是我,而非我们。换句话说,只有我赢。所以,如果电影的背景在中国,人们或许会更多地赞同男主角的选择,而不是感叹:这是人道主义的悲剧。
你无权做出选择。不仅是因为这个社会的法则不允许你做出选择,特别是与众不同的其他选择;而且是因为你人微言轻,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如果说前一个问题还能通过人道主义观念的宣传而有所改变,那么后一个问题或许就只能期待千年历史的发展。于此,只能慨叹:自求多福。
很好的一部电影。
x
我有一只狗,前几天眼睛患了角膜炎,有变成白内障直至失明的可能性。有朋友问我如果它真的失明了,你会养它吗?我说我会。他说为什么不把它丢了呢,它看不见,活着也痛苦。我笑笑。我想,它得了角膜炎并不是它的错,我们不能因此用遗弃来惩罚它。今天凌晨它死了。它就是我不存在的喽喽。但我会记得它。
没看完,瞌睡了,或者,实在是没亮点。
故事本身就足以让人动容。
哭死我了!
充分证明文字的力量比影像大!
所有的天使长着同样的脸孔。
在眼泪里面 电影到最后给我了很多纠结的体会于感动
演技也太差了吧~
不容易啊
唐氏综合症
沒看過小說,電影很細膩,鏡頭很漂亮
这所有背负隐忍负罪和欺瞒都是因为爱,唉。
那护士对大夫DAVID说“你避免了伤痛的机会,却也错失了喜悦的时刻。”事事都是有得必有失。
竟然比书好
整个就一悲剧 小说更加悲剧
看这片子花了3块钱啊。。。不过挺值
故事相当不错,电影一般..
为什么那么多改编剧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