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星和两星之间犹豫了一阵子,最终还是决定给二星,片子质素一般,叙事穿插回忆,结构上与观众玩了个小小的魔术(不剧透,有兴趣看的到结尾就知道了),这算是本片唯一聪明的地方。其他就不敢恭维了,讲故事讲得极其拖沓无趣,用来做噱头的妮可基德曼的“苍老装”有夸张之嫌,加上基德曼的演技常常在水准之下,难免会让人有出戏之感。
更膈应的是本片最后竟然试图用母爱来拔高主题,可把老衲给深深地恶心到了。
下文涉及剧透,请慎看:
本片的女主真得是一个不忠不义、无心无爱之人,越看越让人厌恶到骨头里。
1.卧底过程中与同事产生爱情并怀上女儿,首先就缺少身为警员的原则性,把出任务当作儿戏。
2.执行任务时贪心爆发,一听说有大钱可以赚就打算来个黑吃黑,可恶的是还要以“为女儿谋幸福”做借口,说动了本来意志坚定的同事一起作案。
3.抢银行发生意外,同事为了保护银行职员不幸身亡,这厮却为了一袋子钞票彻底抛弃了人性,没有向警方交代同伙的去向,可是吞了money又不敢用,只能带着女儿东躲西藏,让女儿活成了年轻时候的自己的样子——无家可归、叛逆任性。
4.出钱买断女儿的爱情,把女儿喜欢的男人用一万多块美金打发得远远的(当然这男的也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还被自己的行为深深的感动了,当对方告诉她“你女儿永远也不可能爱你”的时候,老衲深以为然。
5.当年的黑帮头目露出了威胁自己的苗头,女主想尽了千方百计找到其行踪,二话不说就开枪,干脆利落的杀人解决问题,然后美其名曰是为了保护女儿的人身安全……
作为一个执法人员,女主知法犯法,干了不少坏事,可耻的是每次作恶都要用母爱来当幌子,也真是虚伪卑劣到底了。如果真爱女儿,又怎么会冷漠地看着她长歪,然后自以为是地为她做出这样那样的决定,强求她按照自己的愿望成长?
片中母女俩交流的片段并不多,几乎每次都是女儿怒气冲冲,母亲毫无耐心,亲子关系几乎已经濒临破碎。身为母亲的女主忙忙碌碌地做着见不得人的勾当,又哪有时间和心思去听听女儿的想法,了解一下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最终她打算了结头目塞勒斯之前,很是“真情流露”地与女儿做了一番最后的沟通,“你从来不知道我有多么爱你”,一句台词让她自己感动到不能自已,女儿的表情是若有所悟,而老衲的表情却是如遭雷击。
呸呸呸!少来点自以为是的母爱吧,也真不怕玷污了这个人世间最美好的词语。
其实这部并非典型的颁奖季类型的电影,因为题材比较黑暗,讲述的是一次复仇和自我救赎。这类犯罪题材的影片很多时候都是在春秋季发行,因为并非评委们的偏爱类型,但妮可基德曼的表演,及本片的化妆的确值得被颁奖季关注。
影片是在现实与回忆两条线中跳跃,讲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影片的节奏与女主角的语速一样平稳且缓慢,直到结尾部分才渐入佳境,还出现了剧情上惊人的反转。这部就是典型的黑色电影(Noir),风格悲观晦涩,也没有明显的正面道德观,更多的是人物对自己做出的选择付出代价。比较可贵的是,本片这类题材,复仇类、犯罪类电影,以往大部分是男性为主角,但也正是在最近几年,才把这个机会给了女性。女性角色不再是花瓶和受害者,而是变成端起枪,独自与罪犯斗智斗勇,冲在犯罪现场最前线的人。
基德曼是少有的并不是因为自毁形象而获得奥斯卡的女演员。但这次她终于尝试了自毁形象,而且效果确实更加突出,明显有了脱胎换骨的一次演出,很有希望再度入围奥斯卡。这个角色与塞隆当初获得奥斯卡的角色很类似,就是一个不太招人喜欢,充满愤怒,道德有瑕疵,甚至有时会令人厌恶的女性角色。但基德曼也让这个角色获得了观众的同情和理解。
因为影片消极的风格,几乎没有几个角色是招人喜欢的,但Sebastian Stan的角色Chris是个例外。从他第一次出场,导演似乎就一直专注于他的眼神,就算他出演的角色是卧底,需要打扮成黑帮,但这双清澈的眼睛每次出现,都能迅速让观众感受到温暖,整个画面的色调都会有变化。简单来说,这一次,基德曼冷酷黑暗到底,塞包则是成为这部黑色电影中唯一闪光的部分,每次出场都会light up the screen。
导演也没有从一开始就让他以混混造型出场,因此依然可以看到塞包高颜值的镜头,也算是唯一本片中没有彻底被“毁容”的角色。两个角色之间的情感线则与冷酷无情的枪战交错出现,适当地中和了影片冷酷的基调。如果期待看两人上演激情吻戏的同学们可以特别关注一下。
总的来说,并不觉得本片会在颁奖季有很大作为,但依然值得一看。
(多伦多观影)
电影的主角是艾琳·贝尔(妮可·基德曼 饰),一个酗酒的洛杉矶警察,她曾经有过一段艰难的日子,从脸上和整个人的状态上都看得出来。很多年前,她在加利福尼亚一个犯罪团伙中做卧底,她与搭档克里斯(塞巴斯蒂安·斯坦)没能阻止银行抢劫的发生,两人的下场都很惨。现在,当年那个犯罪团伙的首领塞拉斯(托比·凯贝尔 饰)似乎又卷土重来了,还给艾琳发了个消息。
艾琳的生活原本就够混乱了,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女儿谢尔比(杰德·佩蒂约翰 饰)让她抓狂,现在她又不得不重新回顾自己当卧底时的黑暗岁月,试图联系到剩下的那些帮派成员(包括塔提阿娜·玛斯拉尼饰演的角色)以及狡诈的给帮派洗钱的那个人(布莱德利·惠特福德 饰),这样才能在塞拉斯找到自己之前,反过来先找到他。
库萨马与摄影师朱莉·科克伍德的合作奉上的是一部比较扎实的作品,也有不少的亮点。《无间炼狱》中还有非常明显的洛杉矶地域特色——对国际上的观众可能没什么吸引力,但却给了电影一种落地生根的真实感。就算到不了凯瑟琳·毕格罗的作品的高度,她的《惊爆点》、《末世纪暴潮》(去掉后者的科幻元素)看起来对本片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无间炼狱》至少还有统一的视觉美学和基调能吸引观众,并且让观众一直想要看下去。
但是,由费尔·海伊(导演库萨马的丈夫)和马特·曼弗莱迪共同创作的剧本节奏很慢,很自我,缺少让观众保持兴趣的看点。实际上,片中并没有多少悬念——开篇的那具尸体跟艾琳的调查几乎没什么关系——《无间炼狱》将重点集中在艾琳寻找各个角色的过程上了,从这个方面来看,这部电影似乎可以做成单元剧。剧情中还有一些小漏洞——其中一个是艾琳藏钱的地点,不可能不被发现。
电影非线性叙事的结构注定剧情会有些跳跃,但如果能有更多的素材,普莱美·塔克在剪辑时可能会更好地重新架构这个故事。《无间炼狱》应该用更多的前置情节来展现艾琳和克里斯的浪漫故事,好让观众能够带入进去,否则,即便在电影中段有精彩震撼的动作戏,在第三幕才出现的关于那场抢劫案的闪回还是会让人觉得平淡。
《无间炼狱》最有看头的应该是艾琳这个人物,以及妮可的表演。艾琳的愤怒贯穿了全片(某个场景中她还对女儿说,“我要疯了,脑子里像烧了个洞一样”),这种愤怒似乎已经是这样的黑色类型片的标配了。现在时中妮可饰演的艾琳皮肤被暴晒过,跟艾琳·沃诺斯的感觉如出一辙,一点都不好看,而妮可还给这个角色添加了佝偻蹒跚的步态,完全融进了这个女人残破的皮囊中——跟闪回里的形象完全不一样了。
虽然前面提到过的惠特福德在片中客串的一幕非常精彩,但玛斯拉尼和斯坦却没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演技。看《无间炼狱》的时候,会感觉像是看着一桌子拼图,如果斜着看过去,可能会发现什么了不起的秘密——没准儿能看见一副图画。但这部黑色影片呈现出来后只有许多的起起伏伏,主创们觉得这些已经够激烈了,但实际上却缺乏畅快淋漓的感觉。
by 时光网
影片拍摄手法和叙事很细腻。对细节的处理也很用心。这是女性导演的特点。但整体风格缺少宏大的构架,没有强烈的代入感和吸引力。观众只能由小入微的仔细欣赏,才能体会影片节奏每一步的含义。
妮可基德曼原本年龄也不小了,但是这个扮相有必要这么丑这么老吗?也许导演是想表现无间炼狱的痛苦和折磨。但还是感觉可以艺术化一点,反差可以再大一点,比如女主十几年以后,生活已经恢复常态,某一天伤口再被撕裂,痛苦再次从内心深处挖掘出来。这样的反差也许会给观影者带来更大的吸引力。
妮可基德曼真够拼的,但是这种自损形象的造型有点让人惊恐。本片都很慢条斯理的把故事推进,一个简单的复仇故事,女导演在剪辑和叙事上花了一点心思,把普通的故事拍出了阴郁感,在视听上除了一场银行的枪战戏,没有什么爆炸点,结尾的张力不错,用一个开放式的方式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还有故事。妮可基德曼年轻的时候真是又高又白,怪不得克鲁斯魂牵梦绕!
这部电影断断续续看了一周,监狱题材的电影比较暴力黑暗,起初吸引力不算大,后来随着剧情的深入,感觉到这是一部和《阿修罗》一样以暴力黑暗残忍来反映社会现实的优秀电影,也是一部如《无间道》、《新世界》的卧底犯罪电影。
警察有建为了查清哥哥的死,入狱与囚犯同吃同住,在帮派争斗中与昌吉决斗;为取得益浩的信任,不惜犯罪,吃尽了苦头。
昨天和女儿一起学历史,明太祖如何巩固皇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灭元。为了巩固统治和皇权,他从地方和中央分别采取措施,取消行中书省,中书省,宰相制度,大都督,分别采取分封诸子为王,建立三司,五军都督等措施,分散地方权利,互不所属,互相制约,达到皇权集中的目的。
在有建的眼中,益浩为了营造他的监狱王国,心狠手辣乖张暴戾,杀人不眨眼。他将原本有一技之长的犯人全部集结在麾下,发挥他们的特长,为他的犯罪出力。其次,用犯罪所得养着监管人员,让他们为他的犯罪开绿灯,充当保护伞。监狱里无论是狱警还是服刑的罪犯,大多数都不敢反抗,只有服从。
在益浩的眼里,狱中和狱外一样,都需要生存,只是手段不同而已,所以他的帝国很有秩序,狱警对他点头哈腰,犯人对他恭敬之余全是畏惧,他在里面有自己的食堂,洗澡间,工作间,还可以登上监狱的制高点:瞭望塔,巡视他的“臣民”。
此时,警早已不是警,罪犯亦不是罪犯了。
狱外,无论是有建的记者哥哥,还是有建的前辈,教化局裴局长,姜监狱长等等,都在益浩的面前失去了生命。
教化者与被教化者的身份无形中发生着转变,法律已经形同虚设,所以才有了有建人为制造火灾爆炸,瞭望塔之斗是否手刃益浩的犹豫。
益浩的监狱帝国终于崩塌了,最后的结局却让人唏嘘。有建为了惩治犯罪以身试罪,最终却被追责,住进了“那也是人住的地方”,也成了一个模范犯人,真是一个最大的讽刺。也让人对执法中的犯罪是否合法,法律不可能百分百惩治加害者等进行深思。
韩石圭金来沅表演爆棚,非常值得一看。
颓废恶警查悍匪,装械锁人枪托逼供,硬核劫银行,母女雪地行,叙事诡计还算妙,Nicole Kidman也不错
整个故事非常阴郁慢进,Nicole的女性角色塑造得隐忍克制。闪回插叙交待行为目的,既为所爱也为正义,倒叙开场结构还行,一度以为是案件的开头。
太拖沓了,拉了无数快进居然都不影响理解剧情,全剪掉也算短小精悍了
女主情绪上的人为挤压式原生崩溃和面对重重关卡攻无不克的一路开挂是水火不容的。枪战戏是唯一拿得出手的,泛滥的慢镜和呆板的人物对话正反打都很糟。
这是一部你说它不好看吗但是看下去又觉得节奏太慢的故事,你说它好看吗又忍不住要调整倍速来播放的故事。
逃不掉。感觉故事太简单了,剧情和内容有点对不起这么用力的造型设计和叙事方式。
妮可非常拼的一个角色,尤其是在形象上的变化,不过,有点刻意扮丑了,有些别扭。尤其是,这个角色本身的性格魅力没有出来。剧情除了后面有一个结构上的小花样,整体也非常一般。
在塔林黑夜电影节看了,生肉吃力。妮可基德曼,演的还可以,不过真的不需要化妆的这么老。场面太小,感觉美剧都够了。再一看导演,果然是个拍美剧的。
妮可怕是上了毁容式表演的瘾,可惜这次成片真心太差,故事去掉繁复的自恋式的一堆镜头也不剩啥了,空有其表的绣花枕头罢了。
fucked-up alcoholic cop这种cliché的角色不管男女都一个套路真的不需要更多了,妮可扮丑和结尾耍小聪明也不能增加它的可看性。
灾难一样的剪辑,两集美剧就能讲清楚的老土故事真的不用非要拍一部电影。同样,毁容了也不代表演技就会自动出来,更何况没毁容脸就僵。
真的差点睡着
Nicole Kidman ★★★★★★★★★★★★★★★★★★★★★★★★★★★★★★★★★★★★★★★★★★★★★★★★★★★★★★★★★★★★★★★★★★★★★★
到了这个岁数才想起来郭富城的套路?晚了
一次卧底一个承诺一场抢劫,彻底改变了贝尔今后的人生。她作为母亲的糟糕是难辞其咎的,但导演透过多年后贝尔对罪犯的竭力追查,来呈现人物心底的情感、她的执着和力量。结尾部分的两场戏非常棒。和女儿谈话终于直面自己的错误,说出自己的理由(借口也好),原谅并不是目的,而是去靠近这个人,这个应该你最亲的人,去理解她的遭遇。在车里从景色和面部特写的来回切换的另一场戏,则直接运用了意象的象征,她了结了那个杀害她男友的人的性命,她可以释怀,终于自由。在雪地里背着女儿前行照应了女儿说的不再害怕。妮可的那双眼神点亮又熄灭。
It’s all about Nicole Kidman! 时间线上跳来跳去,故弄玄虚的摆出一副高逼格的样子。所以某些外媒给高分,真的不是因为导演是女性?
这片的看点也就是听大伙叫塞老师“Chris”了。就这么简单的故事值当讲两小时吗?视听语言也比较糟糕。抢银行时带F的喊叫有什么必要慢镜啊我的天……
VIFF#26 从剧本到化妆到表演都……糟糕得让人发笑😂
和【你从未在此】相似的女性导演观点,focus在主观和感性的层面,所以虽然剧情看似散漫但是内在人物逻辑和动机是非常统一的。NK今年是真的赢了,在我心里她已经得影后了。
剧本不好,因为目的太明确了,一是要做出警察贪钱这个反类型情节,二是做出追寻过去老友揭示心理阴影的沧桑感,以至于全片都是根据这两个目的进行的刻意写作。有些场面还可以,但依旧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