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把我的家乡称作“东方的阿尔卑斯”,看了才知道阿尔卑斯好美,我的家乡拉日马也是个很美的地方,有生之年特别想去一次阿尔卑斯山,带着爸妈一起去,同时自己生在那么美的一个地方,就该多亲近大自然的美。
画面特别美,大自然赐予了那么美的地方,人类啊,满足了吧,这才是最大的财富。
陪着妈妈和弟弟看第二遍,我觉得这样很适合,对大人在教育子女的时候有很大的启示,值得大人们反省,孩子就该无拘无束健康快乐成长,有的家长管子女太严厉,这个不让干那个也不让干,扼杀了小孩的好奇心创造力,同时也剥夺了他们那个年龄本该有的快乐。
克拉拉虽然家境富裕,但是生病双腿不能走动,她家教严厉,每天做什么时间都规定死的,家里也没人带她出去晒晒太阳散散心,天天关在阴冷的家里,窗户也不让开,我想这样的环境,大概没病的孩子都逼出病来了。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富裕而对海蒂有任何偏见或者什么,相反特别的谦卑平易近人,这是很多富人做不到的,值得学习肯定。但她也比较自私,当海蒂想家抑郁成病的时候,她不允许海蒂回家,要海蒂陪自己,这和海蒂相比形成鲜明的对比,海蒂呢,处处为克拉拉着想,她特别想回家,可是又丢不下克拉拉拉。
海蒂的温暖纯真善良,她到了克拉拉家里积累软面包想拿回家给奶奶吃,这样的细心善良感动着我。如此等等,她的每一个善良,不只感染治愈了电影里的克拉拉,爷爷,奶奶,也感染治愈了我们这些观众。
爷爷,外表不易接近,可是特别的温暖细心,他亲自动手给海蒂做椅子,挤新鲜的羊奶给她喝,带着她坐雪橇下山去皮特家,傍晚还要来背她回家。多么可爱的爷爷啊,我有个这样的爷爷会是多么幸福!
那个他们家里的家教死教字母,你可知不会就是不会,你再这样死板地教育把海蒂的兴趣也带走了。相反克拉拉奶奶,换了个方式,一点就通,海蒂不只认字母,故事都会念了,所以啊,教育方式很重要,一种教育方式行不通,就不要觉得孩子智商有问题,而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有问题了。
最后,克拉拉站去海蒂住的仙境看她,皮特嫉妒,把克拉拉轮椅丢下山去,克拉拉奇迹地站起来了,这里特别秒,试想如果轮椅还在她还能站起来吗,所以很多时候束缚人的大多是依赖,抛开了依赖,才能自己站起来。
当然克拉拉能站起来也有海蒂,和大自然的帮助,我想可能很多疾病,通过这种心灵治愈会是个不错的方式。
阿尔卑斯在远方,也在眼前,要的是一颗返璞归真的心。
又见阿尔卑斯山,大自然用最鲜亮的色彩描绘的地方,蓝褐色的山脊上披着绿色的杉树,连坡的青草里各色野花和蝴蝶嬉戏,长着弯角的黑白两色山羊游移其中,纯净的湖水和白云对话,高高的雪山顶仰望着蓝天的笑脸,半山中的两座木屋在季节里与绿草和大雪相伴。还有清脆的羊铃,和羊群里的少女。
不带任何道理和刻意台词的纯度故事,与纯氧一样的画面,如一杯天池的玉露涤清人血液里的毒素。而且是喜欢的古典欧洲背景,19世纪的瑞士。海蒂和她所遇到的人,才是人应该的样子,善良,明智。这个故事可以收在电脑里,饿了的时候可打开来看一次,因为它像一枚最可心的煎蛋,有明净的蛋黄和纯白的蛋青。而且盛放在一只叫阿尔卑斯的盘子里。
最喜欢奶奶对海蒂说的话,“他们只见过这里的村庄,而你见过更好的不是吗”。奶奶还送了她一个漂亮的本子和一支笔,让她记下她想说的。还有爷爷做的木制雪撬好厉害啊,大雪封山时,带着海蒂像开着破浪的快艇一样从半山上蜿蜿蜒蜒滑下来,拉风极了。
1.
前阵子抽了个空看了豆瓣评分高达8.9分的德国电影《海蒂和爷爷》,整部片子看下来特别的顺畅和令我回味。这是长大后才读懂的童话故事。
海蒂很小就失去了父母,无依无靠孤苦伶仃,她的姨妈收留了她,然而姨妈无法长久的照顾她,便把她送到了阿尔卑斯山,投奔那里的爷爷。
爷爷是无神论者,村里对他的评价并不好,很多人相传这位上了年纪的爷爷已经不会说话了,曾经还杀过人,令所有人都害怕他,他也讨厌所有人。
2.
当看到海蒂被送往爷爷处时,我内心时害怕的。我心里想,这样一个小姑娘,从小就失去家人,现在又被送到这大山里来,肯定会对她的成长造成影响,或许会心生怨恨。事实上,我是错的。
海蒂一来到这座充满生机的阿尔卑斯山就鲜活了,她不顾姨妈的反对,脱掉身上繁重的衣服,和山里的牛、羊融为一体。而面对爷爷的冷漠她也机灵的化解了一切,和爷爷顺顺利利的生活到了一起,过起了相依为命的小日子。
3.
如果做某件事能让你开心,那就只管去做。
海蒂再一次被送往了大城市去陪一位富家小姐读书,她被束缚住了,没有了自由,没有了爷爷和大山,她变得不开心。海蒂想念山间的无忧无虑,喜欢大自然的美,爷爷的陪伴,她因为思念得了病,大家最后决定把她送回了山里。
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就像无法理解一些人辞掉高新的工作,回到小乡镇过起自己的小日子一样。其实,那才是她的归宿,自由快乐不是比一切来得重要吗?
4.
生活会带给我们很多不幸,今日的光鲜亮丽,明日可能就一无所有。亲人的离去,朋友的背叛,林林总总,我们无法避免,难以面对,还是要活着,而且要好好的活着。
当小海蒂看到好朋友皮特的祖母看不见又吃不了硬包面时,她说“我们是幸运的,对不对?”
我们比自己想象中的幸运得多了,我们没有理由去抱怨什么,更不应该在追名逐利的社会旋涡中迷失了最初的那个自己。
5.
人与人的立场都不一样,所向往的生活也不一样,如果所有人的追求都是一样的,那么这个世界会成什么样子呢?清一色的优秀人才?那么有什么好玩的呢?
大叔沈嘉柯说过:你天性是什么样子的,就得干你觉得欢喜自在的事情。
我们活这么一辈子,有多少时间是真正留给自己的?因为双眼被这个戾气的世界所蒙蔽,我们少了很多冲劲。满心追求着并不属于自己的幸福,为了所得到的一切用尽手段。
就像我,刚毕业的小白青年,一心渴望到自己心仪的充满激情的地方大展拳脚,虽然事情没有如自己所想的那样顺利。
生活并不像我所期待的那样善待我,我还是抱着一颗追求一切美好事物的心,正如我也快忘记原来我喜欢写作这件事,能让自己快乐的事情,我想是一辈子都不会想去放弃的,再久也还是会烂记于心。
你可以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前提是你发自内心为自己去活。
今天是第一次写影评,因为忽然发现想不起来同样是自己喜欢的孩子和老人题材的电影的名字了(后来想起是“孙子从美国来”)。于是决定记录下每一部对自己有触动的电影,毕竟,人生不就是因为这些让我们感动的时刻才有意义么?
从海蒂第一次来时爷爷对海蒂的排斥,到渐渐接受喜欢这活泼可爱的小孙女,再到海蒂被抢走时的辛酸,最后俩人重逢时的喜悦,整部电影节奏明快,情节温馨,让人看完有意犹未尽之感。海蒂天生是自由自在的鸟儿,心底善良纯净,带着些许的敏感,些许调皮,无法不让人喜爱
海蒂在电影中经历两种生活,一种是在爷爷身边的,每天吃饭睡觉放羊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一种是和同龄有钱人家的小姐受约束的充满礼数教条的生活。海蒂就像是一个小精灵,给同她生活的人都带去快乐幸福,在法兰克福的日子虽然让她有着思乡的忧愁,但也是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中,海蒂渐渐成长,找到自己"长大以后想做的事“—-写故事。
影片有几个让我触动很深的情节
一是爷爷为海蒂加了一把凳子,小小的举动表现了出对孙女的接受。
二是海蒂去皮特家后,在回家的路上趴在爷爷的背上说”爷爷,皮特的奶奶看不见也不能吃硬的东西,我觉得我们很幸运不是吗?”
三是海蒂被抢走后爷爷拼命去追最后也没追上,在众人的嘲讽中离开,却在无人处强忍不住流泪(当时看哭了,为爷爷难过/(ㄒoㄒ)/~~)
四是爷孙二人重逢时,爷爷听见海蒂叫他的声音,激动的斧子都掉了,爷孙二人送画面两端奔跑着去拥抱时画面太美了(这幅画面真的超级美,为导演点赞)
五是西斯曼奶奶来接孙女时,海蒂和她说别人都笑她写故事的想法,奶奶对她说,”那是因为他们知道的太少,海蒂,他们只见过这个村子,可是你见过外面的世界,不是吗?如果做某件事能让你开心,那就尽管去做,无论别人说了什么“
没有人是不希望陪伴的,没有人是喜欢孤独的。爷爷,西斯曼小姐,放羊娃皮特的生活都是因为小精灵海蒂而多姿多彩。我们活在世上,最大的幸运不就是有心爱之人陪伴,每天都能幸福快乐的度过么?当每天为了“未来”而生活的时候,我们却忽视了生活本身,忽视了最重要的现在。而事实上,我们甚至连下一秒都无法预测。当你为了一个个目标去生活时,当你因生活的压力和无奈压得喘不过气来,别忘记生活本身的美好之处,别忘记自己内心最大的渴望,现在就去实现它,不要让它只存在于那个永远不可能到的“未来”。
最后想说有机会一定要去瑞士住个一年半载,阿尔卑斯真是太壮美了(所以最幸运的是那的农民喽?)。
看完后表示 极度舒适哟,整个影院虽然超不过8个人 但看这种电影就应该是这样的感觉 安静 纯洁 ,认真做电影应该就是不过如此了吧,简单的讲故事,不刻意煽情,美好的结局恰到好处,美好的奇迹悄然发生,演员的表演自然生动,小海蒂的笑容真的和天使👼一样,能融化每个人的心,love。
而且,小小的故事里却映射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社会现象,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现象中却又无动于衷,“你应该靠自己的眼睛去看靠自己的耳朵去听,而不是听信人民的流言”,“海蒂~他们的世界就只有这个村子,你和他们不同,你见过更宽广的世界,如果一样事让你感觉快乐,那就去做吧,去坚持吧”。
最后是我滴感觉:“社会就是这样会让你逐渐失去曾经的纯真,但不要经常把这当做是你变得势利(想不到更合适的词😑)的理由,纯洁有时只是一种理由,就像是奶奶还有塞巴斯蒂安,塞巴斯蒂安当发现海蒂和小姐偷溜出去时的温柔相待,和见到她们领养小猫时的第一反应“管家不让你们养的话,那就由我来养吧”,还有奶奶(小姐的)当大部分人都反对小海蒂留下来的时候她却“给这个孩子一点时间吧,也许只是你们的方法不对”当爸爸因为自己的一点小心思想把海蒂留下来时奶奶却想的是“她是真的很想家,也许我们不该这样强迫她”(那个医生也是)。相比之下,女管家看到小猫时的反应就更显滑稽可笑。
嗯,纯真只是一种选择。
人至善,景至美,故事细腻,淳朴动人,人生本该如此,温情永存,何惧苦难?
寄养的地方就像[唐顿庄园],睿智的老祖母,故作姿态又可爱的管家,优雅不落灰尘的大宅子,可海蒂最后离开了这里,她回到了祖父的小屋里,那里有鹰和雪山,那里有第一个真正疼爱她的人,那里有自然的怀抱。人类走出山野为了进步,人类回到山野,为了放置一颗不安的心。
成功之处在于每个角色都很立体,都有优点缺点,海蒂不守规矩却天真可爱,克劳拉自私骄纵却优雅美丽,皮特淘气却耿直,爷爷脾气古怪却默默付出,女管家严厉却谨慎。山里的人没有那么朴实无华,“宫殿”里的人也没那么惟利是图。
世上,我最溺爱俩人,老人与孩童。一个是处世未深的烂漫,一个是过尽千帆的从容。什么坏情绪都没了。
难怪看到片名有种莫名的熟悉感,看正片后才知道这与高畑勲导演、宫崎骏担任场面设定的动画片《阿尔卑斯山的少女》改编自同小说《海蒂》,简直惊喜到不行。……故事温情脉脉,风景怡情养目,一段醉我心脾的观影历程。……有时,我以为看过几千部电影,会审美疲劳,可当碰到心仪之作依然能看得身心愉悦。
愿意穷尽这一生,去守护海蒂洁白无瑕的笑容。Peter失手推下山的轮椅,反而成了帮助Klara重新站起来的助力,真的给人一种生命的美好会创造无限miracle的感觉。“If something in life brings you joy, then you simply have to do it, regardless of what people say.”
看完了想去瑞士,看的时候一度害怕克拉拉被坏人骗,害怕外婆嫌弃海蒂,害怕克拉拉嫌弃山里的日子,害怕她和海蒂因为什么争吵,看来我真的已经如履薄冰太久,不敢去相信在童话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美好了,这是成长的代价嘛?真的可悲
5颗星完全不够用
喜欢 很温馨 我泪点有点低
海蒂失去了父母,于力失去了孩子,他们是两个被抛弃的人,恰好填补了对方缺失的部分。来到克拉拉家,海蒂有了新衣服、新鞋子,有了食物,有了温暖的大床,她什么都有了,可是没有了爷爷、雪山和羊群。你给了她物质生活,其实她要的是精神生活,要的是亲情和自由。无数的规矩和礼仪把克拉拉压得喘不过气,让她产生了心病。不仅身体寸步难行,心理也被牢牢困住。你以为你给了她一切,其实你根本不知道她想要的是什么。正是蓝天和白云,青草和蝴蝶,让她打开心扉,融化了她内心的病魔。当然,城里也有柔软的面包,山里也有人没有见识。城里并非一无是处,山里的人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电影还有一条暗线,老师强迫海蒂认字,然而欲速则不达;奶奶鼓励她自己看故事,从而培养了她的兴趣。果然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人老了,由頭哭到尾。
这是一部被翻拍多次的剧本。小的时候看过秀兰邓波的版本,只记得阿尔卑斯的山景。不知为何,看过这部电影,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简单地剧本,没有特效,专注于人物的情感与内心。这才是艺术真正动人的地方。
有一些孩子只属于旷野 山林 和 自然。而 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个孩子。疗愈 释放 重生 你需要拥有他 并 拥抱他。with Katherine @ Elements
在大自然的力量下,所有偏见都可以化解,所有误会都可以原谅。被世界遗弃的孤儿,还能在阿尔卑斯山上快乐自由的奔跑,感动是因为我们真的在城市呆了太久太久…“如果世界上某件事情让你开心,那就尽管去做,不用去管别人怎么说” 就像在看20多年前的《佳片有约》,那种纯粹的讲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单纯而美好。小海蒂露出门牙的微笑太迷人了…
有生之年不去瑞士还有啥可活?
好喜欢克拉拉的奶奶,“你见过更多东西,有更宽广的视野”
想说的是:这才是人生中最美好的童年时光。
“大家都笑我,因为我想写故事”“那是因为大家知道的太少,而你看过更大的世界。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有那些东西会让你快乐,就去做,无论别人说什么”
小姑娘很有灵气,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天生属于大山,光着脚奔跑在花草山峦中,风般轻盈,鸟儿般欢乐。电影中的感情都很真挚,也很友善,没有绝对的坏人,而且大家到最后都得到了所希望的幸福,这种幸福让观众看着也幸福。
如果生活中有什么使你感到快乐,那就去做吧,不要管别人说什么。风景好美,三个孩子也好美。我们的天性呢,总感觉没有恣意地释放过,也想在满是蒲公英的山野,赤脚张开双臂奔跑一次。克拉拉的奶奶真的是个很睿智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