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HD中字

主演:米尔恰·安德烈埃斯库,特奥多·科尔班,伊昂·萨普达鲁,Mirela Cioaba,卢米妮察·盖奥尔吉乌,Cristina Ciofu,Lucian Iftime,Annemarie Chertic,Petrica Sapdaru,Catalin Paraschiv,George Guoqingyun,Constantin Dita,Daniel Badale,Marius Rogojinski,Aurelia Tocu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06

 剧照

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剧照 NO.1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剧照 NO.2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剧照 NO.3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剧照 NO.4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剧照 NO.5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剧照 NO.6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剧照 NO.13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剧照 NO.14

 剧情介绍

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个小城的电视台在圣诞节前夕,也是革命纪念日当天准备录制一档关于城市革命记忆的节目。故事从清晨开始,电视台台长正为录制节目而做着准备。其中一位嘉宾玛尼斯古是一位历史老师,刚从宿醉中醒来,随即开始四处借钱补贴薪水,为此他还向昨夜喝醉后辱骂过的华人道歉。另一位嘉宾皮斯科斯,退休后独自生活,邻居来邀请他扮演圣诞老人,他欣然应允。按照约好的时间,节目录制开始了。玛斯尼古讲述了当年罗马尼亚革命日他们的革命事迹,此时却有不少观众打来电话驳斥他的观点并说他在撒谎。现场的争论气氛立马活跃了起来。在这小电视台讨论的大革命的问题究竟会有怎样的结论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天王拳1972狂野之河海盗夺金冠青田街一号加布好老师第二季山寨小萌主新铁血战士 (国语版)订婚2019德弗里维利艋舺2010维索茨基:生而无憾你好,儿科医生虎刺红浪淘沙绝代艳后2006克斯汀·邓斯特版冈格尔的复仇2八年级欢乐镇疑案海军罪案调查处:悉尼第一季庭外龍咁威2003忍者兵双教子伤心的奶水包公出巡之明镜高悬秘密特工(粤语版)军官与绅士1982

 长篇影评

 1 ) 路灯照耀下的罗马尼亚色变事件 --- 《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以1989年12月22日12点零8分作为分界点,罗马尼亚的现代历史教科书将分出两个篇章。前一篇章是介绍齐奥塞斯库时代的(此处省略若干字。。。),后一篇章将是介绍人民在获得西方民主之后的欣喜若狂和资本主义的天赋优越(此处省略更多字。。。)。然而,对自己生活更有资格评价的应该是人民自身,人民发自内心的声音,而不是他们发诸喉端的,更不是印在教科书上的铅字。无论是1989年12月22日12点零8分之前付印的,还是之后。
虽然追究事物的表象相当无意义,但还是有相当多的人会基于各种原因追根究底于人们发诸喉端的声音或是显而易见的外部行为,以便下某些结论。Jderescu —— 一个电视台的负责人,同时也是晚间节目的主持人就是其一。或许是为了完成本地节目的时段填充而策划了这个访谈节目,目的是深究在1989年12月22日12点零8分之前,Jderescu 所处的这个小镇是否曾有人通过人类的喉端向政府公开发出过诘问或是通过人类的肢体语言明确表达过无歧义的抗议动作。有的话,那这个乏味无趣的节目将可得出一个具相当历史严肃性的结论:本小镇发生过革命。这就是影片的主题。
在访谈中,独居老者 Piscoci 说他不知道,身为历史教师的酒鬼 Manescu 说绝对有,然后更多的电视观众说绝对没有。Manescu 声称自己在12点零8分之前就走上了镇政府广场和同事们一起抗议示威,因此本镇是发生过革命的。同时毫无疑问:自己当算是一名革命的斗士。但要拿出旁证,对不起,没有。同这个教师说法相对立的是大量观看直播的观众,人们给节目拨打热线电话证明在12点零8分之前的镇政府是空无一人的,而他 —— Manescu ,则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话精。面对诸多人的指责,Manescu 相当尴尬,似乎没料到这个他本以为乏味无比、收视率低下的节目居然会有这么多人在关注。面对主持人的穷追不舍,Manescu 还是一口咬定了自己的说法,尽管能明显的察觉出他表情中的犹豫和底气不足。
Piscoci 老爹说真实的革命就像路灯,由一个中心部位向四周扩散,总有先后。确实,罗马尼亚事件是从基米绍尔开始的。在那里,压抑时久的人们首先向齐奥塞斯库表达了发诸喉端的声音和明确无误的肢体行为。之后,各地如星火燎原一般。。。但这一切是否包括了影片中的小镇?无证可考,在很多人看来这也是个相当无聊的节目主题。然而有聊的人(包括 Jderescu)认为这是个重要的,可用来对某事物进行定性的依据,同时也是个不可多得的能填充版面的素材。在一旁附和,乘机捞外块的人(Manescu)则认为这是个重要的,可用来改变自己在他人心目中酒鬼形象的天赐良机。无所谓,抱着与人为善态度的人(Piscoci)则认为自己只须帮助主持人捱过这段无聊节目的时段填充,充当一下临时人形道具,昏昏然的附和一下即可。于是焦点都聚集在了当年的那个特殊时段上。
1989年12月22日12点零8分我在哪里?作为观者的我,不禁想到了这个问题。
影片的开头是路灯的依次递灭,控电中心关闭了整个城市的路灯,标志着一天的开始。影片结束则是路灯的依次点燃,控电中心打开了整个城市的路灯,标志着一天的结束,同时影片结束。
很多人说:齐奥塞斯库是在12点零8分被赶出总统府的。也有很多人说:他是主动出逃的。作为个人,我更愿相信他是没有勇气面对当时那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的民众,就像我同时也相信这部影片中众多电视观众对 Manescu 的指责一样。1989年12月22日12点零8分之前,作为历史教师的 Manescu 是不是真的如其所述,怀着无比的勇气走上了罗马尼亚的街头进行了公开抗议,影片没有给出最终答案。但无论答案怎样,正如我们所知,罗马尼亚确实被改变了,就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之后。在那之前,虽然我们还不确定真有人在镇政府广场举行过游行示威,但我们至少能够确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在这之后,民众自发的聚集到了广场,庆祝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关于改变的原因,现在还有很多人在做所谓的学术探究,更有相当多的人还在为此愤愤不平且无法释怀。当看到了影片中的路灯,令人不能不想到的是:在傍晚,只要有一盏路灯被点燃,那就意味着黑夜的无情袭来,而不管其他的路灯是否也被点燃。无视这点,想要肢解路灯线路或者把所有的路灯都砸碎,然后说:“看到了吗?路灯没有亮,所以现在还是白天”的人似乎得观摩一下这部影片。




 2 ) 布加勒斯特以東午後8分, 12:08 EAST OF BUCHAREST

壽西斯古坐直昇機離開之前, 你究竟身處那裡? 歷史原來不是遙遠的事, 不是只可以在書本裡讀到, 而是那一次, 你有沒有在場, 你有沒有身處在那個時間, 創造歷史. 這個問題引申下來, 引發一場羅生門. 無聊電視主持意外找到一個好題目, 革命紀念日當然講革命, 請來一個酗酒一個糟老頭, 大講1989年12月壽西斯古坐直昇機離開之前, 你究竟有沒有出現在小鎮廣場? 有/ 沒有, 圍繞著這個問題喜賓與聽眾在大氣唇槍舌劍, 一個堅稱自己是革命英雄, 早在壽西斯古坐直昇機離開之前, 他就已和同事在廣場大叫壽西斯古下台, 結果同事全部和壽西斯古同在, 也沒有目擊證人, 各聽眾均力證絕無其事, 本鎮並無發生革命. 一場國家革命, 歷史大事, 十幾年後就在一個小鎮的電視節目中幽靈重現, 而且引發惹笑爭拗. 敬佩羅馬尼亞人的是, 電影並沒有評論革命的好或壞, 沒有力竭聲嘶批判以前, 也沒有哭哭啼啼的回顧以前的悲慘歲月, 而是重新拾起那一段歷史, 面對這段歷史, 歷史不一定沉重, 也不一定要銘記在心. 偶爾開個玩笑, 然後引發深思, 歷史是什麼, 是你的回憶, 是我們的回憶, 還是一種書寫? 如電影最後一幕, 在那個夜幕蒼茫的下雪夜晚, 守著孤燈, 悠然而思, 那一刻, 我在做什麼.

 3 ) 印象中的历史,符号化的革命

作为2006年戛纳金摄影机奖得主,《布加勒斯特以东午后八分》用箱底般的陈旧色调,试图将观众领回那个泛黄的年代,借助罗马尼亚本土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来讲述一段和那个时代并无多大紧密关联的话题。开篇即是密集而均匀的静止长镜头,而且几乎每个镜头的景深都所差无几。更有意思的是,有相当部分的长镜头是透过窗户或者门取景的,让镜头前后的距离无形间增大,观众更容易产生舞台前后的错觉,不知不觉间做得更像观众了。前半段铺垫完成以后,一个平行运动间相对静止长镜头,跟随圣诞树下汽车里的三个人来到了直播室。过渡完成后,影片后半段的镜头转嫁到电视节目直播镜头上,近距离特写镜头穿插于直播长镜头中,模糊着电影和电视栏目的镜头语言。

1989年12月22日的罗马尼亚革命,之于16年后的罗马尼亚人意味着什么?共产主义在这个国度的终结?抑或是自由的回归?齐奥塞斯库政权垮掉了,被罗马尼亚人民赶跑了,或许只留下这么一个符号化的印象。今天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们,无意对那场革命不敬,又或者是不敢,多数人选择的是不分配多少注意力给它,而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随后的圣诞节。没人否认,自己生活在那场革命开辟出来的时代里。可是你要人们掏出崇敬去回首那次久远的事件,人们很难提起兴趣,一来可能没多少了解,二来可能忙碌于当下而无暇顾及。

在电视栏目开始前,主持人和两个嘉宾各自忙碌着自己的家庭生活,忙着为圣诞节做各种准备。主持人Jderescu费心安排台里的工作安排,费尽口舌想要手下的女主播不要回布加勒斯特过圣诞。Piscoci老人则重拾旧行当,准备扮演圣诞老人。而历史教员Manescu更要不厌其烦地应付周遭的一切:学校学生的补考、门外的讨债大军、家里等着他的工资来打理圣诞节的妻子、被自己酒后大骂的中国佬,当然还有自己的酒精嗜好。在12月22日和圣诞节以同样的速度临近他们,而12月22日在前的情况下,我们在他们的日常生活里听不见一句关于那场革命的对话。人们其实并非有意,只是在不经意间已经架空了16年前的所谓大事,或许它之于当下的罗马尼亚人与更遥远的法国大革命并无差异,只是学校里补考学生的选题而已,还随时可能招来讨债者一样不屑的嘲笑。

电视栏目直播开始以后,主持人Jderescu一副佯装热情,貌似急切地想知道当年的革命有没有波及到他们所在的小镇。酒鬼历史教员Manescu则自始至终无精打采地说波及到了,而且自己亲身经历了。在逐一接到反对者的热线以后,焦点集中到当天12点08分这一时刻,它的前后就如非黑即白般势不两立。当Piscoci老人用路灯般的蔓延模型描述革命时,我们看到符号化和模型化的思维。三个人和热线里的观众看似热火朝天的讨论,直至节目结束也没有讨论出结果。而就在宣布节目结束的瞬间,三人就此沉默,再没有一句关于节目中话题的讨论。在很大程度上,自从节目开始的那一刻,三个人想的仅仅是怎样把这个节目成功做好做完。在节目结束的那一刻,三个人长出一口气,紧锣密鼓地张罗今天吃点什么,或者怎样过接踵而至的圣诞节。至于革命到底有没有波及到这个小镇,只是这次节目的话题而已,仅此而已。在人们以各种仪式化的活动来纪念16年前的革命时,或许更多的是一种朝圣心态,更值得人们关心的还是自己眼前当下的生活,因为“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当历史被架空为一种印象,当年的革命被缩微成一个符号时,我们该是怎样的心情?对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顿悟?还是对人们的冷落健忘感到失望?其实都犯不上,因为这样的局面压根儿就不是人民做出选择的结果,而是不知不觉间随生活漂流至此。倒是一小部分人应该反思一下,因为恰恰是你们的失职才绘出这幅图景。

 4 ) 革命还是没革命

12点08分,飞机离开前,广场上有人吗。有,便是革命的群众敢走了共党的统治者。没有,革命未发生。

教授是个酒鬼,债奴,他在醉酒后会骂人,骂中国商人。在1989年12月22日,他和同事上午去了广场。和自己也数不清楚数量的1个警察干了一架。这是革命的最高形式。

电台主持人邀请教授到了演播室。讲述了革命的过程。不停有人打来电话发出质疑。结果很明显。

革命不革命,大家的生活基本没变。大家的生活状况却完全改变。意识形态决定了经济形式,经济基础决定了无聊生活。

演播室的镜头很好玩。演员演技都很了得。

 5 ) 路灯照耀下的罗马尼亚色变事件

以1989年12月22日12点零8分作为分界点,罗马尼亚的现代历史教科书将分出两个篇章。前一篇章是介绍齐奥塞斯库时代的(此处省略若干字。。。),后一篇章将是介绍人民在获得西方民主之后的欣喜若狂和资本主义的天赋优越(此处省略更多字。。。)。然而,对自己生活更有资格评价的应该是人民自身,人民发自内心的声音,而不是他们发诸喉端的,更不是印在教科书上的铅字。无论是1989年12月22日12点零8分之前付印的,还是之后。 虽然追究事物的表象相当无意义,但还是有相当多的人会基于各种原因追根究底于人们发诸喉端的声音或是显而易见的外部行为,以便下某些结论。Jderescu —— 一个电视台的负责人,同时也是晚间节目的主持人就是其一。或许是为了完成本地节目的时段填充而策划了这个访谈节目,目的是深究在1989年12月22日12点零8分之前,Jderescu 所处的这个小镇是否曾有人通过人类的喉端向政府公开发出过诘问或是通过人类的肢体语言明确表达过无歧义的抗议动作。有的话,那这个乏味无趣的节目将可得出一个具相当历史严肃性的结论:本小镇发生过革命。这就是影片的主题。 在访谈中,独居老者 Piscoci 说他不知道,身为历史教师的酒鬼 Manescu 说绝对有,然后更多的电视观众说绝对没有。Manescu 声称自己在12点零8分之前就走上了镇政府广场和同事们一起抗议示威,因此本镇是发生过革命的。同时毫无疑问:自己当算是一名革命的斗士。但要拿出旁证,对不起,没有。同这个教师说法相对立的是大量观看直播的观众,人们给节目拨打热线电话证明在12点零8分之前的镇政府是空无一人的,而他 —— Manescu ,则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话精。面对诸多人的指责,Manescu 相当尴尬,似乎没料到这个他本以为乏味无比、收视率低下的节目居然会有这么多人在关注。面对主持人的穷追不舍,Manescu 还是一口咬定了自己的说法,尽管能明显的察觉出他表情中的犹豫和底气不足。 Piscoci 老爹说真实的革命就像路灯,由一个中心部位向四周扩散,总有先后。确实,罗马尼亚事件是从基米绍尔开始的。在那里,压抑时久的人们首先向齐奥塞斯库表达了发诸喉端的声音和明确无误的肢体行为。之后,各地如星火燎原一般。。。但这一切是否包括了影片中的小镇?无证可考,在很多人看来这也是个相当无聊的节目主题。然而有聊的人(包括 Jderescu)认为这是个重要的,可用来对某事物进行定性的依据,同时也是个不可多得的能填充版面的素材。在一旁附和,乘机捞外块的人(Manescu)则认为这是个重要的,可用来改变自己在他人心目中酒鬼形象的天赐良机。无所谓,抱着与人为善态度的人(Piscoci)则认为自己只须帮助主持人捱过这段无聊节目的时段填充,充当一下临时人形道具,昏昏然的附和一下即可。于是焦点都聚集在了当年的那个特殊时段上。 1989年12月22日12点零8分我在哪里?作为观者的我,不禁想到了这个问题。 影片的开头是路灯的依次递灭,控电中心关闭了整个城市的路灯,标志着一天的开始。影片结束则是路灯的依次点燃,控电中心打开了整个城市的路灯,标志着一天的结束,同时影片结束。 很多人说:齐奥塞斯库是在12点零8分被赶出总统府的。也有很多人说:他是主动出逃的。作为个人,我更愿相信他是没有勇气面对当时那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的民众,就像我同时也相信这部影片中众多电视观众对 Manescu 的指责一样。1989年12月22日12点零8分之前,作为历史教师的 Manescu 是不是真的如其所述,怀着无比的勇气走上了罗马尼亚的街头进行了公开抗议,影片没有给出最终答案。但无论答案怎样,正如我们所知,罗马尼亚确实被改变了,就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之后。在那之前,虽然我们还不确定真有人在镇政府广场举行过游行示威,但我们至少能够确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在这之后,民众自发的聚集到了广场,庆祝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关于改变的原因,现在还有很多人在做所谓的学术探究,更有相当多的人还在为此愤愤不平且无法释怀。当看到了影片中的路灯,令人不能不想到的是:在傍晚,只要有一盏路灯被点燃,那就意味着黑夜的无情袭来,而不管其他的路灯是否也被点燃。无视这点,想要肢解路灯线路或者把所有的路灯都砸碎,然后说:“看到了吗?路灯没有亮,所以现在还是白天”的人似乎得观摩一下这部影片。

 6 ) 巧妙的政治寓意片:一款低端访问节目

由于十月革命的余温仍在持续着,东欧革命这一事件对某些部族仍旧不是一个容易谈论的话题,就是说我们虽然知道东欧革命的事实演变过程,但提炼出中心思想或是意义的任务,按某国教科书的揭示,当然属于高端人士的职责范围内。

人类自己恰如其分的记录人类历史是不可能的,只有高于人类者才能记录出人类的历史。对远低于理论的现实生活而言,人为了呼吸的继续,迫切需要像CCAV节目“高端访问”那样高级又高质的访谈节目指引我们的生活以及顺带附有记录历史影像的高级功能。按万恶的资产阶级人士发明的“短板理论”,更贴近历史真相的记录是由“短板”完成的,也就是社会中的低端人士,无产阶级的前伙伴罗马尼亚国炮制的《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就是一部关于低端访问的电影。

看完这部电影后,按照东方人的习惯,虽然心里觉得这电影很不赖,但评分的时候只能评三星。此种分寸的把握正如罗马尼亚人把这电影拍隐晦了同样关键,虽然有失欧洲人欧洲风格的颜面,不过他们若狡辩说这种手法是为了向十月革命等传统保有敬意。笔者作为一颗红旗下的蛋,也同样向罗马尼亚人民致敬。

 短评

1、一场一镜,罗马尼亚小镇革命往事探佚2、圣诞老人依旧接着扮,酒鬼还是那个酒鬼,体制内的发了财矢口否认,丧子的母亲活在当下,路灯迅疾点亮或是依次点亮,人群顺势涌向广场或许就像享受圣诞的狂欢,小城从来就不是漩涡的中心。

8分钟前
  • 北野文
  • 推荐

雪花变污泥,你注意过街灯亮吗

12分钟前
  • KONEC
  • 推荐

回归到那棵圣诞树的镜头很不错,意外地平复了刚刚结束的尴尬。很多人大概是想说倒台无济于事,希望他们一辈子吃屎

17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其实都发生了,历史已经是每个人写的。最后的镜头很美。

19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太碎了,属于上等的那种鸡肋。

22分钟前
  • 粉粿症候群
  • 还行

【C+】能看出导演在剧作上的用苦良心,但可惜的是本片结构实在是太碎了,近乎彻底毁掉这些文本与题材上的先天优势。

26分钟前
  • 思路乐
  • 还行

今日白雪,明日污泥

3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通过一出电视直播讨论来重返历史现场,各种推翻、威胁和坚持已见。革命到底有没有在这片地方发生过,到底他有没有参加过,彷佛都成为了不解之谜。看似没有答案,但是影片借助一些人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中国人说罗马尼亚人自己内斗的问题,其实时非常善意的提示,他觉得人们不应该抓着别人的小辫子不放,这也不是否定别人的理由。纺织厂现在是电视台话语权的决策者,以前安全局的员工在通话中表示自己是厂长,发出一系列的威胁,这样子直接对阶层差异的讽刺真是拉满了。开头结尾路灯的灭亮的循环的互相照应又像是宿命般地将历史和现在对接在一起。

33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推荐

谁能告诉我到底是1989还是2006啊啊啊!!!

38分钟前
  • LOL
  • 推荐

后来的革命还是革命吗?当下对于历史中革命是否发生这一事实产生了根本性的质疑和动摇,我想到这种devastation都觉得难以面对。今日雪,明日泥,人的记忆无从考证,而历史的记忆之于个人都是意识形态的板上钉钉,将认知钉死在特定框架里。全片各部分对青年导演都颇具指导意义,剧本格局小而巧妙,三个人物平分秋色,故事线由简单明了的单一事件组成,却足以提出尖锐问题,并借啼笑皆非的视听元素将问题问得很到位,这作为小成本政治/社会批判电影来说就绝对足够:影片所需要的就是花90分钟提出好问题,并将解答空间全部抛给观众。

43分钟前
  • 烤芬
  • 推荐

一直都当它是严肃的片子来看,虽然老爷子也叠纸船,教授撕废纸令人发笑,但直到那位女观众打电话来说,今天的白雪,明天就会成污泥,才察觉他们关于革命是否发生过的讨论多么荒谬、可笑和不必要。最后那个48分钟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太牛逼了。

48分钟前
  • 饭夫斯基
  • 推荐

革命是什么,还是用伪革命去充实无聊的人生?由无聊滋生出的荒谬在争奇斗艳,却怎么都争不够…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去欣赏那些安静与美丽,什么时候风景才能被真正看透…结尾很舒服,同样赏心悦目的还有演播室里那些手持、虚焦、故意不专业但不目眩过头的长镜头

52分钟前
  • levitating
  • 推荐

第一,回忆往往是不靠谱的,回忆中呈现出来的基本上不是过往的事实,而是我们潜意识里希望的样子;第二,比回忆更不靠谱的是革命,革命好比冷笑话;第三,如此枯燥的形式能拍出如此有趣的电影,导演牛逼。

56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革命就像城里的路灯,有的亮得早一点,有的亮得晚一点,但黑夜里一定都会点亮的。

1小时前
  • 又让你森七七
  • 力荐

8.1 革命发生过吗?可能有,可能没有,无法定论。这很讽刺,也很现实。人们往往只愿意相信他们所认为的历史,把回忆打扮成他们想要的样子。归根到底,这重要吗?还不如放眼当下,改变停滞不前的现状。去看看窗外的雪吧,不要让它变成了污泥。

1小时前
  • KID Y
  • 推荐

三重发问,询问-审问-叩问。“你是如何参加革命的?”,“如何证明你参加过革命?”,“革命革的是谁的命?”。被强力挤压的室内空间,被无限扩散的声音语言。从单场景固定机位到直播间的犹疑晃动,叠船、撕纸、镜头拉近,顾左右而言他是人的本能,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

1小时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散客并不是无知的群氓而是最聪明的怯弱者。他们希望过得更好,却又畏惧于旧有的威权,想得到却又不愿意付出。大多数情况庄家是稳赢,多年的积累手段都是本金,以本伤人再容易不过。闲家只有两种机会,庄家身边有个二五仔能帮你出千。或靠自己的本事说服所有的散客都下到自己边,才有本钱和庄家赌这一把

1小时前
  • 暗黑4出了吗
  • 力荐

好好享受此刻吧!明天,雪花将会变成污泥。

1小时前
  • 火山边缘
  • 推荐

那段节目看得好纠结。

1小时前
  • ma
  • 推荐

历史永远是人类思维基于自我保护规划出来的东西,电影何尝不是?

1小时前
  • hitlik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