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通往爱的自由
穿越无数绿色荒原,
柠檬色的小卡车恣意行驶在蓝天白云下,
青灰色的公路一望无际,
它装着一名热爱色情叫嚣生命的老头子,
一名时刻以客观要求为定论的中年男人,
一名感性坚强偶尔烟灰麻痹知觉的中年女人,
一名博学尖锐苦闷的另一个中年男人,
一名擅长逃避却不甘逃避的倔强小伙子,
以及一名可爱热情的小女孩.
他们分别是爷爷爸爸妈妈舅舅哥哥以及亲爱的小女儿.
在婚姻,工作,生活的分歧中,人性的极端暴露无遗.
这不仅仅是一段旅程,它是一整个家庭,无数的家庭,以及一整段生命.
那个老头子终于因为海洛因而永远沉睡,
那个中年男人亦因投资失败而濒临破产,
那个中年女人麻木情绪忍耐压抑,
另一个中年男人自杀未遂身心疲惫,
那个小伙子无声抵抗却因色自身缺陷终结梦想,
那个小女孩单纯迟疑时刻要求被肯定.
家庭由无数的问题构成,又因得爱的初衷给以延续.
那样多的缺憾背后是爱的能量,在层层丑陋的表象下深藏不露.
人们不断的将生命等同废墟,践踏,唾弃,再翻新,质疑.
年轻人嫌活过的时间太长,而老年人嫌活过的日子太短,
这是一个疯狂颠倒紧迫且嫌漫长的世界,
仿佛什么都已然经历,仿佛什么都已经来不及.
当爷爷送入医院无治之时,
妈妈告诉孩子们,
whatever happens.we are family.
一片沉寂.
面朝大海碧波无际的海鸥声中,
他说,如果你一觉睡到18岁,你想想看你将错过多少苦难,
高中生活是最好的痛苦时光,而你再也找不到更难忍受的时光了.
在选美的舞台上,
那个腆着圆滚滚肚子的金发小女孩在舞台上尽情扭动,
台下的诧异与唏嘘,
家族的支持与热烈,
在激情韵律的节奏下交替闪烁.
她的家人维护在她的四周,仿若一场家族的狂欢.
那些礼仪教条,统统见鬼,
由爱引向的自由,才是通往内心真正的自由,
欲望,束缚,以及名利,只是声色场后空泛而无力的喧嚣.
哦,还有剧终时那个男人的尖叫与掌声,多么真实,又多么刺激.
她有个甜美的名字,叫做Olive
片名叫做,阳光小美女。
2 ) 一边止不住的笑,一面夺眶而出的泪
影片开篇就给了这一家六口一个精炼的特写:
小Olive,一心参加阳光小美女选美赛的7岁小女孩,戴着遮掉半个脸的大眼镜,胖乎乎有着小肚子的可爱身材,每天观看选美小姐的比赛录像,模仿获奖时的笑容、身姿,粘着爷爷帮她挑选美的音乐,教她跳选美用的舞蹈。
爷爷,吸毒好色脏话不离口的老年嬉皮士(坦率可爱),在赶往选美赛的路上,对Olive的哥哥Dwayne说出了他的至理名言:“要上一群女人,不要一个,一定要一群。你15岁,你是尤物,她们是尤物,为什么不”“你这个年纪不要吸毒,年轻人吸毒那是疯了!我老了,我这个年纪要是不吸毒那就是疯了!”在发表完这段话不久,拜托她儿媳的哥哥去加油站买两本色情杂志,曰:“我喜欢色一些的,不要画片。给你自己挑本……(男同志读物)。”第二天清晨,他被小Olive发现死在他们住宿的motel里,因吸毒过量。
爸爸,一个面临事业危机和中年危机的固执男人,最喜欢把他的“成功九步法”挂在嘴边,最痛恨loser,像自己一样倒霉失意的loser们。
妈妈,麻木的中年妇女,离过婚,大儿子有可能是和前夫所生,对两个孩子很好,潦草的坚持照顾着这个家,为丈夫的事业担忧。敢于告诉小Olive事实的真相。
妈妈的哥哥Frank,失恋、失业、失意的“三失gay”,因自杀未遂被妹妹接到家里,话不多,Olive妈妈去接他时说:”很高兴还能在这见到你。“他麻木的看着窗外:“我们俩之中高兴的只有一个人。”就介么酷。
Olive的哥哥Dwayne(个人从他的第二个镜头就开始粉喜欢他),15岁,尼采的忠实信徒,在Frank到来的时候,他已为成为飞行员坚守沉默誓约达9个月之久,只字不言,他对Frank说的第一句话是写在本子上的,frank问:“你不和朋友出去玩吗?”他回应:”I hate everyone.“Frank问:”你的家人呢?“Dwayne停顿了一秒钟,在”everyone“上重重的划了一条加强线。在本部影片里这厮说的真正的第一句话是:”FUCK!!“在他刚刚得知自己是色盲,一辈子都不可能成为飞行员的时候咆啸而出。
就是这么一家人,出于各自自愿不自愿的原因,他们上路了,为了小Olive一心期待的在加州举行的”Little Miss Sunshine“选美大赛。一路上,车坏了,每次发动都要靠人推,然后一家人一一像赛跑一样赶上已经开动的车,跳进车门里,才能继续出发。爸爸突然得知自己以为畅销的书根本卖不出去了,冲到某加油站打电话给联系人。正在此时,爷爷向Frank提出了去帮忙买两本色情杂志回来的请求,Frank同意,在为色情杂志买单的时候遇到了刚刚抛弃了自己导致自己自杀的gay情人,并被看见他在为什么东西买单。爷爷在汽车旅馆吸毒过量猝死,一家人得知尸体不能及时运走,也不能被暂存在抢救的医院,但等待尸体处理就将错过选美时间,最后爸爸决定把爷爷的尸体偷出医院,堆在后备箱里,到达选美地点加州后立即处理。一家人就这样带着爷爷的尸体上路了,路上险些被警察发觉他们私运尸体招摇过市,幸运的是遇到的是个热爱色情杂志的”黄警“,两本曾让Frank尴尬无比的杂志救了这一家。在还差不到一小时比赛就要截止报名的时候,Dwayne发现自己是色盲,冲出车门对天长啸,再也不愿前行半步,执意自己留下与家人分开。是可爱的小Olive的拥抱劝回哥哥,他们继续匆忙上路。
历经千辛万苦,一家人终于到达比赛现场,赛场上熙熙攘攘的全都是打扮华丽艳光四射的人造小美女,小Olive的纯洁简单在赛场上格格不入。在此,本片的高潮环节即将上场。
在最后的才艺表演环节哥哥忍不下去了,担心这种风格的比赛会伤害了妹妹天真纯净的美好心灵,小Olive却作出了自己的决定,她还没有跳出那段爷爷教了她几个月的舞蹈,全家人谁也没看过她跳,这是她和爷爷的秘密,说实话在家里时,除了爷爷家人也无人关心她要跳什么舞。当前11位艳光四射的小美女骄傲地走下台去,爷爷为Olive挑选的音乐响起,小Olive的第一个动作,就吓呆了我,突然才想起来,这是爷爷教的舞啊,那还会是什么?色情酒吧里最常见的脱衣舞!此时我已开始笑泪俱下,纯洁的小Olive认真的跳色情舞的样子实在让人忍俊不禁,可心里却深深地为她对爷爷的感情感动不已……
评委当然看不下去了,勒令爸爸上台把小Olive拉下台来,爸爸上台去了,却与真正当之无愧的这位小美女一块开始跳脱衣舞,紧接着是舅舅、妈妈、哥哥,全家人在”阳光小美女“的选美舞台上大秀色情表演,评委被气炸了肺,此时若始作俑者——爷爷在天之灵(如果他能上天堂……)看见这一幕,不知会否在天上也像我一般,哭笑不得。
评委被气炸了肺,将一家人拉到警局,最后一家人收到小Olive从此以后永远不得参加州境内举行的任何选美比赛的禁令,舅舅Frank顿了一秒,曰:”好像没这个我们也没怎么样。”于是一家人回到现实,踏上了回家的路,照样得推着车跑一段才能上车,但此时的他们,又岂还是来时路上的那一家人呢。
影片结束,我还没从分不清是笑得肚子疼的眼泪还是感动的眼泪的情境中回过味来,不知从何评价起这一部着实可爱又感人的片。Dwayne说痛恨现在的生活,觉得每一天都是苦难,恨不得一觉醒来已经18岁了,舅舅Frank说如果你真的醒来已经18岁,岂不是错过了人生中的很多苦难,伟大的人、觉得自己一生苦难的人回头回忆人生的时候,苦难才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正是这些苦难成就了他们的成功。真实的平凡、苦难、快乐才是生活的本质。
谨以此陋评,献给正在苦难线上挣扎,为了忏悔、为了目标、为了理想、为了爱,苦苦奋斗、经历苦难的人们。
3 ) 屌丝应该怎么活
文/五乔
赢家与失败者
伴随着心跳般令人局促的节拍,影片开始自小美女奥利芙目不转睛的凝视,紧接着我们发现,她正全神贯注地观看别人生命中最荣耀的瞬间——摘得美国小姐桂冠的瞬间。奥利芙一遍又一遍地观摩、模仿别人刹那间的狂喜,似乎在演练自己未来的成功和荣耀。“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赢家与失败者。”紧接着我们看到奥利芙的父亲,人到中年的理查德,正激扬澎湃地演讲着自创的成功法则——九步成功理论。然而演讲结束,在稀稀拉拉的掌声中,我们却发现诺大的教室中只零星坐了几位听众。影片《阳光小美女》开门见山便用极精炼却非常精准的笔墨,传达出全片即将探讨的主题:成功与失败。
如果说美国人民经常挂在嘴边的“赢家/失败者”还不够直白,那么近几年在中国网络上甚嚣尘上的“高帅富/屌丝”的概念则一针见血的概括了人们对于成功的理解。但这样一组粗鄙的词汇,同样反映出令人担忧的现实: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正在趋于一元化,成功几乎可以和财富画上等号。再加上中国人“面子大过天”的心态,中国社会的风气正在逐渐划入金钱至上的泥淖。看看现在诸多的社会现象:年轻人对富商巨贾的追捧,遍布网络的攀比炫富......甚至连”拜金”、”物欲”、”功利”......这些曾经遭人唾弃的心态也在逐渐以一种趋于中性无害的姿态席卷社会风尚。
失败的大多数
《阳光小美女》中对人物年龄层的设置,巧妙的涵盖了社会中的所有人。年纪轻轻的奥利芙幻想成功;处于青春期的德维恩渴望成功并试图通过个人奋斗实现成功;人到中年的理查德和谢莉尔夫妇,在现实的打击中苦苦挣扎;已入暮年的爷爷在接受了残酷的现实后选择了逃避和自甘堕落。这似乎是这个社会中,普通人的一生。
故事中还有一个有趣的角色,谢莉尔的弟弟、小美女的舅舅,自杀未遂的弗兰克。不同于小美女一家,贵为全美最富盛名的普鲁斯特学者,弗兰克其实属于社会的精英阶层。但讽刺的是,同性恋者弗兰克的人生,在经历了爱情失败这个导火索后一落千丈,以至他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是就连这样的尝试,他也失败了。
弗兰克这个人物的存在引出了这样一个疑问:有真的赢家吗?很多人可能像我一样,曾经好奇那些凡夫俗子眼中所谓的“成功人士”究竟是以怎样的心态面对自己的生活,他们难道每天都是生活在成功带来的巨大幸福和喜悦中吗?答案很可能会让凡人们心理平衡一些:每个“成功人士”也会有自己的烦恼,甚至当回想起自己的人生,他们也许并不认为自己的生活可以称作“成功”,他们最刻骨的回忆可能是无数次失败的经历。
是的,失败是人生的常态。即使是”常胜将军”拿破仑,领导的战役也有三分之一以失败告终,直至滑铁卢一败,彻底结束了他的军事生涯。失败,实在是比成功来得容易许多。只怪人们痴迷于那些光辉的业绩,而将成功背后的无数次失败忽视了。
我们可以说,《阳光小美女》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失败者。自杀未遂的弗兰克自不必说;谢莉尔也经历过失败的婚姻,而且她和理查德的夫妻关系也陷入了困境;理查德四处推销自己的成功学却屡屡碰壁;爷爷沉溺毒品以至吸食过量客死他乡;德维恩生活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有朝一日成为飞行员,却发现自己是色盲而一夕梦碎;就连纯真的小奥利芙,在其他参加“阳光小美女”的选手面前,也沦为众人眼中的笑话。他们一家人,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这个社会中疲于奔命却注定碌碌无为的失败的大多数。
奔驰的黄包车
电影中最有个性的角色,一定非迷你黄色小巴车莫属。电影后半段,当这辆坏了离合器、喇叭不停乱响的小车连车门都掉下来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看似不经意的情节设置实际上是对生活的隐喻,这辆承载了全家人的小黄包车逐渐成为了“生活“本身的象征。
在他们的旅行开始前,这一家人的生活已经处于瓦解的边缘,然而随着旅途的行进,每个人的希望都在这黄色小巴车里彻底破灭了。弗兰克撞见了情敌兼事业上的对手正春风得意的享受假期;德维恩发现自己是个色盲而无缘飞行学校;理查德出版计划又一次打了水漂;谢莉尔发现和丈夫的关系因为生活的拮据而逐渐陷入僵局;爷爷甚至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连尸体都只能毫无尊严的蜷缩在后备箱里。就在你以为生活的一切已经够遭的时候,黄色小巴车还要用破锣嗓子一般恼人的喇叭声耀武扬威地羞辱你。最终,奥利芙残存的梦想——”阳光小美女“选美大赛——成了全家人共同的希望,也是他们对成功最后一丝期待,成为他们心灵最后的麻醉剂。
屌丝应该怎么活
当这一家人终于来到“阳光小美女”选美大赛现场,却发现这一切是多么的愚蠢和荒唐。一个个本应天真单纯的小女孩却硬是学着大人的模样,穿着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华服,涂着厚厚的浓妆,矫揉造作的在台上扭动腰肢,甚至刚一转身背对观众,就翻出了不耐烦的白眼。而台下的观众们,却沉醉在这样做作的表演中,为了那些不真实的虚假光环而欢呼。奥利芙在舞台上真实的笑脸此时显得如此格格不入。这场秀的方方面面,都无不在讥讽我们这个对成功过度崇拜的社会。选美,既是按照固定的标准判断一个人的美丑,这像极了我们的社会,以固定模式的成功标准评判个人。
电影快结束时,借着德维恩与弗兰克的对话,影片表达了对于成功与失败的态度。弗兰克首先以马歇尔·普鲁斯特为例,他从没有过正经的工作,同性恋者,没有成功的爱情,他用二十年的时间写了一本几乎没人看的小说,然而他却很可能是自莎士比亚以来最伟大的作家。他回忆起自己的一生发现那些失败痛苦的日子才是他最好的年华,正是这些时光才塑造了他的自我,而那些幸福快乐的日子,却是“彻底的浪费”。接着德维恩意识到,“人生就是他妈的一场接一场的选美大赛......如果我想要飞行,我一定会找到一条途径,做你喜欢的事儿,去他妈别的一切。”
每个人都渴望出人头地。在阶级社会,出身给每个人打上了贵贱有别的烙印,成功往往毫不掩饰地与命运勾结在一起。到了现代社会,人们依然迷恋功成名就,而”人人生而平等”的普世价值观却给人造成一种假象,似乎在成功面前人人概率均等。过度强调奋斗的价值也许是现代社会最大的谎言。”生而平等”强调的是法律上或人权上的平等,而一个人的家庭背景、相貌、才华、智慧却仍然残酷的将人分出了等级。成功,终究还是属于那些受到命运垂青——或多金、或美丽、或智慧、或才华横溢的少数人而已。
其实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与其踩着别人的脚印、沿着这个社会认可的“成功道路”去攀爬,“做你喜欢的事儿”也许是“屌丝”们最有可能成功的道路,实际上,这可能是所有人最可能成功的道路。世界总是被那些坚持梦想的人而改变,在同等条件下,梦想和兴趣才是成功最大的推动力。
像我们一样的失败者
当观众都在期待电影将以怎样的方式收场时,影片用奥利芙一家人在选美大赛舞台上尽情狂放的热舞给了大家一个漂亮的惊喜。还有什么方式能更好的回击这个社会的虚伪呢?这一家人用一支少儿不宜的舞,向台下自命不凡的观众们宣告:去他妈的虚伪做作,失败者的人生一样可以快乐。
最终,理查德放弃了对成功的执着,弗兰克终于找回了生活的希望,德维恩了解到家人的价值,谢莉尔缓和了和丈夫的关系,而这一切要归功于小奥利芙,她不加掩饰的天真,如一束阳光般照进了这个家庭,就像她用无声的拥抱安慰了德维恩的忧伤,即使有个微微隆起的小肚子,她仍然是真正的阳光小美女。
最终,黄色小巴车再次上路,这辆古旧的车不断的故障,就像每个人的生活,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但是靠着大家一起努力,生活仍然得以继续上路。而且不管它如何使出浑身解数将梦想碾得粉碎,每个人仍然需要一头跳进这样的生活里,继续前行。最终,伴随着一家人的笑声,小车在恼人的喇叭声中渐行渐远,是的,我们都是失败者,但又他妈的怎样呢?
4 ) 一抹阳光
看电影预告的时候,完全认为这部《Little Miss Sunshine》是个儿童或者家庭喜剧,那种茶余饭后不动脑筋不用思考化食消磨时间可看可省的鸡肋。
终于从电影院中走出来的时候,心中的感慨竟然无法用文字来完全表述。
这部貌似家庭轻喜剧的电影,内里传达的信息竟然如此深刻。这部情节简单拍摄手法幽默的电影表达的竟然是对生活最本质最原始的思考:当理想与现实背离的时候,我们怎么对待失败?或者,失败与成功究竟应该怎么定义?当付出全部努力每一步都走得无比正确却仍然得到错误结果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承受?
这样深刻的哲学思考要我来分析怎么也要洋洋洒洒三大片纸,不管能否说得清楚,严肃、沉重甚至沉闷的调子总得大半。同样的,要我来看这样基调这样严肃的一部哲学电影,总要找对时间地点心情认真对待才好。
可这部《Little Miss Sunshine》偏偏不。它上来就调侃,讽刺,搞笑。幸灾乐祸这一人类天性被导演牢牢抓住,让观众一边笑一边看这一家子倒霉蛋们怎么将故事情节展开。看到最后,仍然是笑他们一家的倒霉与世运不济,可笑着笑着心中突然就感动起来。这种感动十分混沌,完全不属于“心中柔软部分被触碰”那种,也根本无法清晰描述究竟是因为什么竟然笑出眼泪来;可大脑中仿佛有个疑惑已久的问题终于被解开了,但又不够清爽明朗,就是那点意思,那点震荡,让人回味良久。这样的感觉到正应了片名:如同阴天里让人心温暖的一抹阳光。一抹,而不是炙热的广泛的不需任何解释的盛夏骄阳。
就是这点到即止,就是这“一抹阳光”的表现手法却蕴含了巨大的能量。我曾经多次表述过,我最欣赏的艺术表现手法是轻微的,含蓄的,甚至“无声胜有声”。导演把模糊甚至混沌的原始影像展现在观众面前,充分相信观众们的智商,完全尊重观众们的再创造力。如果有必要,通过人物的对话或者行为用蜻蜓点水的办法突出电影所要表达的信息重点,但绝不牵强或者煽情。或者说,即使煽情也要全无痕迹大雪无踪,影片从头到尾绝不会让观众感受到导演的存在,只有事后回想体味的时候才意识到如此处理的精彩。《Little Miss Sunshine》基本做到了这一点,当然影片最后对矛盾的处理手法十分夸张,让人有种“不知该如何收场”的担心;不过最后的镜头我却非常欣赏,既然无法收尾那就不收,至于主人公们的未来是悲观还是乐观已经不是导演能够控制的范围,后面这段空白应该怎么来填写取决于观众的人生态度。很可能正是这种影片与观众之间潜意识的深层次的冲撞,成就了“笑中之泪”的最大源泉。
到今天为止,我看完这部电影已经超过三个星期了,可脑海里仍然时不时会蹦出来影片里的某个镜头,或者主人公小女孩Oliver的灿烂笑容。这并不是因为电影有多么深刻(它确实很深刻),或者有多么轻松(它也确实很好笑),而是因为它的温暖,因为我十分怀念那种笑中含泪的感动。那样纯粹与干净的时刻让我相信这世界仍然美好,让我相信某些情感即使微小稚嫩,甚至禁不起推敲,但却因为它的真诚也可以成为生命中令人无比珍惜的——一抹阳光。
后记:扮演Oliver的小演员Abigail Breslin其实很苗条,在表演过程中她是穿着特制的“脂肪衣”上镜的。在“公车争论”场景中,Abigail真的在戴大耳机听音乐,所以并没有听到那些出格的言论。
5 ) 阳光是悲伤的
我看BBC的地球纪录片,解说讲:地球上的一切都来自于太阳的能量。
那么,给我们阳光的是太阳,不给的也是她。
给我们雨水的是太阳,给我们干旱的也是她。
文明带给我们制度和成功的机会,同样带给我们不可超越与无能为力。
成功如此重要,可是常常我们是失败的。
愉快如此重要,可是往往我们是悲伤的。
——“普鲁斯特是个法国作家。彻底的失败者。一生没工作,情事不断还是个同性恋。花20年写了一本没几个人看的小说。但他也许是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作家。晚年回首人生,他发现那些难熬的日子才是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因为那些日子造就了他。而快活的日子全是浪费时间,没有任何收获。你想一觉醒来就到18岁,觉得这样可以跳过高中时期的苦。但高中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苦难时光,你不可能经历比这更好的苦难了。”
阳光也可以是悲伤的。
6 ) 做爱做的事
前天晚上睡不着的时候看了《阳光小美女》,我把舅舅和外甥在海边的对话抄在了一张纸上。这段对话是这样的。
外甥:“有时候真想一觉睡到18岁,跳过这狗屁高中还有其他的。跳过去。”
舅舅:“你知道马赛尔•普鲁斯特吗?”
外甥:“就是你教授他文章的那个?”
舅舅:“对,是他。普鲁斯特,法国作家,他完全是个失败者。从未有过像样的工作,单相思,同性恋,花了20年写了一本几乎没人看的小说。但他也许是自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作家。
所以,呃,当他走到人生尽头回望自己的一生时,他觉得他忍受痛苦的那些年,才是他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因为正是那些造就了他。
那些年他快乐吗?全都浪费了,什么都没学到。如果你想一觉睡到18岁。啊,想想你会错过多少痛苦啊……”
外甥:“你知道吗,让选美比赛去死吧。生活就是一个接一个的选美比赛,中学,大学,然后是工作,都去死吧。空军学校也去死吧。如果我要飞我会有办法的飞的,做你觉得快乐的事,其他的都去死……”
舅舅:“真高兴你终于说话了Dwayne,你还不是你开起来这么傻……”
外甥,淡淡的笑……
舅舅说普鲁斯特的时候我很自然想想起了卡夫卡,这个人直到生命尽头都不知道自己成功了。他把那些未发表手稿交给朋友布洛德希望烧掉它们。他没有结婚,没有子女,受着结核病的折磨。痛苦使他写出了伟大的作品。但是直到他去世都不知道它们的价值。当然,失败者还不只这些。比如凡高,痛苦的割下了自己的耳朵。这些人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呢?如果把成功定义为达到某种目的,他们的人生都是不成功的。至少直到死去都没尝到成功的滋味。
成功并不在远处,而是在不断追赶的路途中。《阳光小美女》最让我感动的场景是,一家人明知道毫无胜算,还是追赶着离合器坏了的黄色小巴。一次又一次,追赶着该死的选美比赛。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成功与否其实对他们无所谓,他们只是在做想做的事情。他们战胜的不是比赛,而是自己。
当你释然并且学会自嘲的时候,你已经成功了。痛苦的岁月只是让你领悟成功的真谛,没必要非要成为所谓的成功者。努力的尝试,别害怕别人的嘲笑。人生苦短,只要做爱做的事就足够了。当你回首往事,你会为自己骄傲,度过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如果你知道了这一点,那么成功与否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我想飞,我会有办法飞的。做你想做的事,其他的别去管了。”每当我不开心或低落的时候,这部电影总会作为一种合适的调味剂出现,它并没有让我恍然大悟,也没有让我能够深刻的反思什么,但就是始终有那么一种情绪,一次,又一次。★★★★
爸爸最后没有成功,哥哥没能成为飞行员,爷爷最后没有复活,叔叔没有跟恋人复合,奥利芙也没拿到名次,但是一切都很好,一切都好得不得了。
“你知道马塞尔布鲁斯特吗?法国作家,彻头彻脑的失败者。从没有过一份真正的工作。得不到回报的单相思,同性恋。花了二十年来写一本书,几乎没有人读。但他也可能是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作家。不管怎样,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回首往事,审视从前所有痛苦的时光,觉得痛苦的日子才是他生命中最好的日子,因为那些日子塑造了他。那些开心的年头呢?你知道啦,彻底浪费了,什么都没学到。所以,如果你一觉睡到十八岁的话,啊,想想你该错过多少痛苦啊!高中可是大好的痛苦时光,你再也找不到更难忍受的日子了。”
school, then college, then work, fuck that!!
以前看的。对失败的赞颂中本来就包含了对经典式成功齐声高唱和极力渲染,使其力量止于此
最后一家人在台上肆意张狂时,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唏嘘不已,我们的人生、生活与生命,到底因优秀而成功,还是因平庸而独特,是因平庸而失败,还是因优秀而平庸呢?
外表完整和睦的家庭其实掩盖着各自危险的暴风,“离婚、吸毒、自闭、自杀倾向”,还好我们还有阳光小美女!看到一家人在台上抛弃一切兴奋地扭动,眼泪真的忍不住。
全家一起推破车算不算治愈系?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烂的家庭,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屌的老头子,生活就是一个接一个该死的选美赛。压轴群舞,接力追车,烂到底的玩意儿却有匪夷所思的希望相伴。
结尾好棒。铺垫到最后的“表演”还真没让人失望。一家子成员都演得不错,表情生动。
我以为会陷入最后拿第一名的俗套~但是 没有 所以它够特别~~好片~值得多看~
男人对这部片子的理解应该更深一些。破败的事业,问题重重的家庭。就是这样的背景才让故事感人,两个地方:爷爷鼓励Richard;剧末集体舞蹈。最后事情并没有好转,但是我们都看到了希望,就像德维恩开始说话一样。“喜欢其中反复出现的奔跑进车的场景,是象征他们彼此关系缓和的一个意象。”
推车那段真好看~
向那些伪成功学说拜拜吧。没有什么是一定要成功的, 没有谁是永远的胜利者。生活要我们经历失败的时候,那么就从容地接受,生活要我们感受痛苦的时候,就去感受。无论成功与失败,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都是我之所以成为我的原因。坚持自我,努力生活。7.9
一不小心又刷了一遍!生活就像那辆黄色的破车,推一推还能往前走,鲜亮的黄色不经意间就预示着一种全新的活力。
有趣的结尾
一个提前更年期的母亲,一个谈成功学的失败者,一个失意的同性恋,一个想成为飞行员的色盲,一个很色的老爷爷,一个阳光小美女……这是个玩笑
感谢《Little MissSunshine》,在我对人五人六的朝九晚五和人模狗样的三点一线感到厌倦和乏味的时候,跟我打了个照面。 《Little Miss Sunshine》没有对我耳提面命,没有让我醍醐灌顶,更没有用深刻的哲理打通我的任督二脉,让我对生活的灵感如泉水般喷涌。甚至于它自己,也在前途未卜地行进中。我感谢它,是因为它让我看到了那么多没有被贴上成功标签的人们,那样艰难而美好地生活着,一如众生,一如世人——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下去?
直到最后一幕高潮出现之前,我都断定这部电影的内核是成长,但直到影片最后一幕,一家人五口挤在一个舞台摆弄着不堪入目的舞姿好不热闹,我却潸然泪下。终于发现这其实是部包裹着严肃悲剧内核的电影,影片的关键角色其实是中段就“离场”的爷爷。这时我才回想影片刚开始,家庭六位成员中,只有爷爷在真实的做自己,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其余家庭成员都沦陷在不堪的爱情、不切实际的梦想、不忍面对的生活现状以及不自知的自我之中,只有爷爷这个备受争议的角色在真真实实的做自己,你可以说爷爷自食恶果,也可以说他及时行乐,他就是这么个留给观众自我思索空间的两面角色,观影时,你的处境如何,和你有哪些相似点,你就会觉得他偏向哪一面。而也正是这个中途便离场的角色,将勇敢做自己的精神传承给了每位家庭成员,而最后的舞台,唯独只有他缺席了。
You do what you love,and fuck the 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