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黑色幽默的电影,一定会讽刺和影射什么,陆军野战医院就毫不客气了嘲笑了这一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的错误战争。没有血腥的战争场面,只有后方野战医院屠宰场一样的手术室和一帮向制度挑战的“野蛮”军医。
野战4077医院聚集了一帮因战争而应征入伍的外科大夫,可能缺乏必要的军训或是本身就对战争持怀疑态度,所以对部队的规章制度嗤之以鼻,藐视等级制度,所以他们酗酒,谈女人,赌博,搞恶作剧,甚至本应正规的手术室也如同自由市场,手术台上满是鲜血,做手术均是“大手笔”,可以一边作手术一边拉家常开玩笑。真正的野战医院我想绝不会这样夸张,只不过导演奥特曼用这种方式对战争进行了鞭挞:我们就是这样,谁让你们发动了战争!如果觉得我不该这样,请把我送回家,我求之不得。这是4077医院每个人的心态。
虽然是战争题材,却以喜剧的形式出现,黑色幽默表现的淋漓尽致。最精彩的两段要属“A片”直播和自杀告别。法兰克医生和新来的女少校护士长,一个整天为别人的行为祷告和忏悔,一个极力要为维持部队所谓的制度和形象,两个虚伪貌似正统的人,内心同样也受不了战地的压抑,在偷偷摸摸行苟且之事时,淫声浪语被现场直播,被喻为最能激发士气的广播;对自己性倾向感到绝望的牙医,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于是大伙设计了一场自杀告别,场面像最后的晚餐,伴着《自杀是无痛》的歌,这种治病救人的方式让人感觉又好笑又心酸。
影片中的两首歌很好听,开篇的那首,好像是男声二重唱,中间那首《自杀无痛》,歌词颇让人玩味。“生命的游戏不好玩,反正我就要输了,有一天我会打出输的那张牌。-----如果我想作弊,就在输之前把牌打出来,让另一个人来玩。”
建议看两遍,第一遍傻笑,第二遍笑着思考。
一部充满乐趣的老片子,朝鲜战争的一个前线野战医院里发生的种种事情与严肃的军人形象格格不入,泡妞、整人也就罢了,牙医的假葬礼变成了专治男性不举,反叛突破新高度……突然想起冯小刚的“大腕”,请的也是主演这位哥呀,难道是向本片致敬?
最后一场橄榄球比赛是最重要的梗。野战医院里一直最顽固坚守军队正统权威的亨利上校和Hot lips也彻底疯狂,暗示反对战争是所有人的共同心声,只不过有些人很早意识到,有些被洗脑的人要有个过程。
导演叙事手法并不花哨,基本以两条主线进行。一条是野战医院的手术台,血淋淋的手术配上沉闷的长镜头,提醒观众战争的残酷。另外一条主线就是主人公在军营医院里的种种不羁,一切冠冕堂皇的所谓军队纪律和荣誉都被无情撕碎又揉成一个个嘻笑撸骂的喜剧故事。很多小细节可以去挖掘,像雷达自作主张的传达长官命令,需要去慢慢体会。
之后几十年反越战反伊拉克战争的电影一个个拍的苦大仇深,再没有见到这么有趣的片子。
《陆军野战医院》
4.5。第三幕竟然是橄榄球体育片,类型杂糅让我不理解。
拍摄手法跟本能、唐人街之类的类似,节奏太快。观众还没消化完就进入下一个情节了,要适度放慢脚步。
拍摄人物内心,就拍他的手在干嘛,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能感受到技术的落后,可能主要是声音没做好,导致略带DV感。剪辑也有问题,有种缺失感。或许要说这不是一个成熟的导演。
最后的晚餐,吉他唱歌,烟雾缭绕中赴死情节太浪漫。
几个主角们一副贱兮兮的世界毁灭也不在乎的表演让观众非常开心。
整个氛围处理得像一部纪录片。第一次有导演让战争在银幕上失去了它以往的英雄气概,而成为恐怖、心灵空虚的同义词。
这种拍法即便放倒今天也够大胆了:全程高能无主线,纯碎片式的叙述甚至是堆砌;散点透视无焦点,人人是主角,但人人又只是配角;每一个操作看似都犯了大忌,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的效果,用荒唐的手法去映射更荒唐的行为——即战争。奥特曼在自己的第一部大投资影片中就敢这么玩,真是个疯子。
故事开始,晃晃悠悠的航拍镜头把我们带到一座战地医院,像在韩国,也像在越南,但地点并不重要,因为导演不care。在那里,三位医术精湛,富有生活情调的医生跟军旅生活显得格格不入。
(接下来他们理应在革命理想的浸淫下,成为NB哄哄的铁血战士,完成Mission Impossible。并且影片理应有各种宏大且巨的大血肉横飞的镜头。以博观众眼球。像是《拯救大兵瑞恩》。如果你真这么想的话,那么你错了。)
影片里,镜头拍摄也是“格格不入”的。《战地医院》不但没有精美的镜头,而且镜头是晃晃悠悠的,甚至镜头都没有聚焦,因此你都不知道导演在拍谁。要命的是还让一帮人同时念台词,搞得混混沌沌乌七八糟。
(那么作为一部电影,如果没有优美宏大的镜头,那么一定要有nb的剧情,例如《辛德勒的名单》,这样也会火,如果你这么推测,那么你还是错了)
影片里,剧情也是“格格不入”的。本片根本没有任何剧情可言,天马行空毫无因果关系。
到战地医院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讲医生搭讪泡妞,没有为什么。
然后讲别人嘿咻的时候,偷偷录音并广播,没有为什么。
偷看护士洗澡,没有为什么。
恶搞耶稣最后的晚餐,没有为什么。
在长官办公室里打高尔夫,没有为什么。
借着就诊的机会到日本宿嫖,没有为什么。
医生打橄榄球赢了5000美刀,影片结束。干!这是战争片啊,跟赢钱有毛关系。
然后,影片就真的结束了。
(如果一部电影没有精美的镜头,没有NB的情节,那么它至少要有伟大的主题,以博得评委的欢喜,例如《建国大业》,如果你那么想,很遗憾,这个影片什么主题都没有表达,主要就是说一帮医生,护士在野地医院里的一出闹剧)
如果一部关于医生和护士的电影,主题缺失,情节混乱,镜头糟糕,对白嘈杂,但是却很受欢迎的话。那么我们心知肚明:它必然是一部A片。但是你错了,甚至本片连露点都没有。
“三位医术精湛,富有生活情调的医生在军营里显得格格不入”。其实这不但是一个开始,而且也一个结局,并且也是过程。
END
如果什么都没有,那么我为什么打五星,并力荐该电影呢。因为影片很真实。在战争里,几个医生在里面活得很积极快乐。跟拯救世界没有关系,但很欢乐。讲战争伟大的电影很多;讲战争悲惨的电影也很多。难得本片视角独特,从无奈的战争当中,拍出一点生活的乐趣。因而力荐。
----------------------
导演罗伯特·奥特曼就是拍出了这么一部电影,不管评委怎么看,不管你编剧怎么反,不管投资商怎么怀疑。不爽就去死,Suicide Is Painless。
然后影片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大受欢迎。出来的一刻开始到现在,娱乐了70后、80后、90、00整整40年。必然,影片的搞笑还是可圈可点的。
-----(附上导演的简介)-------------------
导演罗伯特·奥特曼,上过大学,当过空军。曾多次自己创作电影剧本,向好莱坞投稿,两次去好莱坞自我推荐,都失望而归。但还是从好莱坞杀出一条血路。可见是一个多么特立独行,牛逼哄哄的人。
MASH 是Mobile Army Surgical Hospital的缩写,也就是“(美国)陆军流动外科医院”的简称,而这部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的同名反战题材电影,在中文译本里倒有个相当热辣的名字——《风流军医俏护士》。
这又是一部荒诞的乌托邦式黑色狂欢电影,香车美女、制服诱惑、风流韵事……所以我不得不承认:我又一次被深深的吸引了。这是无可救药的心甘堕落,就像伍迪艾伦在《门萨的娼妓》中所要表达的:相对于肉体的买卖,在精神世界中也同样可以有娼妓的存在,区别只在于前者是让鸡巴爽,后者是让脑袋爽。
此时,我的脑袋依旧很爽。看片头那只孤独的直升机在《Suicide is painless》的背景音乐中,飞越群山,飞向营地,我本以为那将是一段沉重表达的开始,但没想到——其实那根本不是一只严肃的飞机,而是一只快乐的精虫,在悠哉游哉的飞向大地的母体。
帐篷中,秃头医生还在虔诚的做着祷告:感谢国家,感谢党,祝伟大领袖永远健康…… 新来的高个子医生拿着一杯马提尼问身边的人:“这哥们没事吧?”旁边人回答说:“还得有半小时呢”。
高个子医生碰到另外一位新来的大胡子医生,递给他一杯马提尼,大胡子医生不屑的看了一眼:“没有橄榄,算什么马提尼!”高个子医生有点上火:“这是前线,哪来的橄榄!”大胡子于是解开胸前衣扣,掏出一瓶橄榄罐头,熟练捡了一颗,丢到杯子里,碰杯畅饮。
新来的护士长认真负责,和秃头一见如故。他们一致认为高个子和大胡子这种人作风很差,缺少先进性教育,需要特别检举。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夜,他们结成了崇高的革命友谊,并进一步突破——护士长就像一只发情的母牛,双腿夹着秃头的腰,高喊着:“Kiss my hot lip!” 但遗憾的是,以上内容都被高个子和大胡子以战地广播的形式全程直播了……
秃头不甘受辱和高个子打架,最后被遣返回家。一旁的人抱怨道:“我要是先和hot lip上床 ,再和你打架,是不是也能提前回家啊?”
至此,也许你会奇怪,这样的一部电影究竟好看在哪里?杂乱无章的人物,没有情节主线的剧情,通篇都是“无耻”与“淫乱”的交融,像个无厘头的喜剧。个人看法是:真正的好电影,是可以让人思考的,正如本片。
很显然,这部电影传达了一种反战思维,但反战绝不是单纯的反对战争或某个人,更是反对那些貌似正义,却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思维。所以在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秃头医生,还是Hot lip护士,都是认真负责、业务过硬的医护人员,不会有谁给病人开错刀,吃错药,更不会有谁把纱布落在伤口里。这并不是出于剧情需要,而是必须的,因为作为个体,他们没有错,只是出于某些原因成为了时代的落伍者。所以接下来当他们成为被人捉弄的对象时,并不让人觉得可悲,反而有种愚人节式的狂欢感。用一种荒诞的视角来呈现另一种荒诞本身,此时荒诞也就不再是荒诞,而是严肃的现实。
群像大师Robert Altman的战争喜剧片。等等,听起来有些奇怪,战争片总是充满着残酷与痛苦,何来喜剧片?可是Altman就是拍出了这么一部令人捧腹又没心没肺的搞笑剧。
整部片子充斥无厘头的恶搞和黑色幽默,可谓绵里藏针。很多形象都让人印象深刻,就连小配角radar都能让人捧腹大笑,而最后出场的将军更是个彻彻底底的没正经,把将军该有的威严形象颠覆殆尽。当然,塑造的最成功的角色还是 hot lips 小姐,从最初的假正经到最后的彻底不正经,其本性被彻底的挖掘了出来。
其实所谓的对什么战争的讽刺之类的分析颇为多余,我更愿意把它看成一部搞笑剧,大笑一下,开心即可。
本片是AFI评选的美国百大搞笑影片的第7名。
6.5分。这片子让我想起了80年代的《空前绝后满天飞》,特别是那种广播的方式,的确很有特色。但美式的幽默还是有些不合胃口。总有人说反战,我真没看出来这样讲医生整天打闹泡妞的片子反战在哪里?就因为它反类型,没有表现美国大兵的威武战功,这就是反战了?那这标签也太好贴了点~~
反映朝鲜战争却没有一处战争场面的镜头。罗伯特奥特曼通过这种近乎刻意的叙述手段,以达到一种对战争的调侃以及对所谓“美国军威”的嘲弄。野战医院的军医们整日不务正业,不是跟护士们打情骂俏,就是相互挖苦陷害。在种种笑料和喋喋不休的斗嘴中,影片打破了以往好莱坞影片中对美国军人形象的完美粉饰
这个片儿还有三个人能拍出来,让·皮埃尔·热内、库布里克······还有姜文!
荒诞的手法淋漓尽致地愚弄了美国的侵略战争一把,它对于当年美国社会的影响远大于电影本身。
美军前线医院讽刺段子合集,不知道还以为剧本来自什么系列漫画……镜头挺好,结构挺散,节奏挺乱。“最后的晚餐”一段最有趣。5595
‘火热嘴唇’被欺负的太过火,鹰眼太自恋,节奏拖,没准因为电影放映时恰逢越战,才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换掉影片放映时的背景,很一般的电影。
【B-】感觉乱糟糟的,完全看不出好在哪里。那首歌好听。
这片子感觉很像是那个黑色经典小说《Catch 22》,虽然小说我都没读完,英文不好。这才发现那么烂俗的Suicide is Painless那首歌原版是这个电影里面的。我喜欢他整体感觉上的黑色幽默,虽然除了“最后的晚餐”那一幕其他我没有笑过。
“满嘴的忠君爱国,一肚子男盗女娼”用来形容护士长为首的所谓“正规军小丑”再合适不过了。好玩的是,自从洗澡被众人围观后护士长大受刺激性情大变(?)竟然与鹰眼那帮家伙“同流合污”了哈哈哈。前面很拖,索性从自杀葬礼开始渐入佳境,澡堂事件、日本之旅、橄榄球混战,哎哟笑点要爆掉了喂!
战后批判中的异类,粗犷的环境渲染高效写意,代入的情绪未必不比写实主义的残酷更现实,镜头弹性,远超过幽默里的小黑色,纵跳的揶揄不缺理性,独此一份的战争嬉皮士.
严正的冷嘲热讽,肃穆的揶揄讽刺,所有的崇高都在戏谑里崩塌了至上的价值和认知,而这种戏谑又看起来那样的一本正经,荒唐的叙事架构了一个荒谬的现实,战争只是一场人性嬉闹的欢腾,一如那场足球赛,从恪守到失范,最后演变成了一场混乱和放纵,但是当那些游戏者脱身之时,意识的前溯,是日常的宁和。
不知所云 毕竟是离我太遥远的环境,完全不能理解
片头曲Suicide is painless.... 真好听。即使不是黑色幽默反讽反战,我也觉得这也是战地外科医院里的真实一幕幕,但除去“最后的晚餐”那段,其余并未觉佳。恶搞火热红唇的部分反正我是觉得过头了。
简直太贱了这帮人,但好喜欢啊哈哈哈!听说当时奥特曼跟制片人闹得很僵于是里面那个非常贱的广播说话就是模仿的制片人的语气,哈哈哈哈哈
比人道主义的反战电影要反战上百倍,是把战争本身当作一场游戏。反战的手法是,约翰列侬式的积极去拥抱性爱。性喜剧、群像、声音的重叠,还有速度感等特点,Altman可以说是非常美国的美国导演了。
这种拍法即便放倒今天也够大胆了:全程高能无主线,纯碎片式的叙述甚至是堆砌;散点透视无焦点,人人是主角,但人人又只是配角;每一个操作看似都犯了大忌,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的效果,用荒唐的手法去映射更荒唐的行为——即战争。奥特曼在自己的第一部大投资影片中就敢这么玩,真是个疯子。
70年代黑色幽默反战电影,用韩战来影射当时正在进行的越战,讲述不务正业的外科医生把一家野战医院搞得鸡飞狗跳的各种荒唐事,但最无厘头的其实是从未现身的播音员。Goddamn army!
7/10。奥特曼很讲究调度和漂亮的灯光设计,凭借渐近的变焦镜头加强戏剧感,开场第一个航拍镜头极具气势,不仅介绍场景也利用偷吉普车开往营地的反类型手法颠覆了战争英雄形象,影片最经典的场景可能是模仿耶稣最后的晚餐:暖黄色氛围下,从军乐吹奏者摄影机运动到帐篷内围绕餐桌的白大褂们,想自杀的同性恋伙伴饮酒告别躺进棺材;变焦镜头巧妙的地方还有火辣嘴唇和弗兰克产生激情,镜头向画面边缘的深处推进显示窗外有人偷窥,结合脱裤子拉链的叫床声,精确控制了戏谑的情势;奥特曼模糊了韩战背景推动反战意识:群演戴着越南人的斗笠,鹰眼开车游玩碰巧拍摄战争纪录片的美军经过,持摄影机的女兵让鹰眼说几句带回家,鹰眼哑口了一会悲伤地喊出爸爸,虽然鹰眼把野战医院当观赏女上校裸体的游乐场,把长官办公室用作高尔夫球场,但内心深处是战争的悲伤。
罗伯特·奥特曼成名作&首部电影代表作,1970戛纳金棕榈。1.非常少见的黑色喜剧型战争片,稍有慢热,但愈往后愈火热爆笑,尤其是日本高尔夫之旅和橄榄球大乱斗。2.背景虽模糊地设定为韩战,实则影射越战,将陆军野战医院中最崇高严肃的救死扶伤使命与军医们乱性、疯狂、颓废、滑稽的娱乐生活相并置,手术台上依旧不乏嬉笑调侃,非常高级的反战拍法。3.奥特曼卓绝的热闹群戏与散点叙事功力在本片中已然彰显出来,还有无处不在的变焦推镜(远景中突然选一组人物并聚焦-放大),以及标签式的叠加混响的对白,恍若混乱无序的现实。4.结尾credits呈现方式——军营广播喇叭:“今晚放映的电影是《陆军野战医院》……”,简介过后便念出本片各个角色及演员名,配上角色镜头的蒙太奇。5.最后晚餐式自杀礼 & 偷录造爱广播恶作剧。6.主题曲[自杀无痛]。(9.0/10)
美国视角的朝鲜战争(实为借韩战讽刺越战),以很低的投资获得超过八千万票房成绩,彻底击败了服务于越战的政治片《巴顿将军》,不过在奥斯卡上本片败给了后者。讽刺的是这两部看待战争一贬一褒的影片都是福克斯出品(婊子就是这样炼成的。正如钓鱼岛的归属,百度中文版说是中国的,日文版说是日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