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有意思的小片子,带了点科幻的“平行宇宙”,其实更像是心理现实主义的道道。 镜头上舞台感相对而言比较重,也许是为了呼应《第四面墙》,虽然不太符合狭义上的电影,但倒也无伤大雅,导演的自我选择罢了。 演员的表演也挺不错,角色原因也好,演员本身也好,刘陆和马海的对手戏话剧腔依旧带了点,倒也算是种享受。至少露枪之后的那part对手戏,用这话剧腔听着还是很舒服的。剧院的置景也挺有意思,四平的景就是普通东北工业城市的调调,镜头语言也比较平实。马达加斯加的景不错,画幅作了变化,观感更加开阔,影像质感上也更加舒服。 整体上故事也没有什么烧脑,也没有很高概念的科幻,借了Sarah Kane的《4.48 Paychosis》,强调“精神”的内在,确实有些实验派话剧的调调,也玩了些诸如失踪的鹿的意象,特别马达加斯加的part也有点意识流。一切确确实实就更像一场糊里糊涂的梦,正常的文艺片调调,没有太过于惊艳,但是完成度还是挺不错的,对于小成本国产片来说做到这样也算是很不错的了。 主题上也没有什么太大惊艳,无非现在与过去、自己与自己诸如此类的“和解”,所谓“第四面墙”就是心壁吧。导演自己也没给出太明确的答案,也许自己也没太明白,艺术这玩意儿有时候也确实这样。 粗粝的美好。 闲的去可以看看吧。
刚开始听这个名字就大概猜到是讲悬疑的
当我看完电影之后 原来是讲一个女孩怎么跟自己和解的过程
看完脑子里一下就想到了 躁郁症 还有她
所以我特别能理解 女主那种说不想给别人添堵都那种感觉 当我们一个人独处的时候 内心深处都声音会 跳出来跟我们说话 拷问自己的不开心的事情 给我们无限的焦虑 尤其是在小时候原生家庭不是特别好的时候 这种东西会一遍遍的在脑海里重复 永远也走不出来
这其实就是抑郁的前兆 也是主要原因
观众说什么平行世界 我觉得导演也并不是想表达这个 因为我们永远也站不到 那些受伤人的 角度去考虑问题 他们其实不想这样 可是在脑海中这些记忆会迫使你去想它 去循环它
不过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吧
很近没看文艺片了 总的来说还是很棒的
比我们认知中的文艺片多了一丝剧情
挺有共鸣的。
在年末看到一场有坚持、有层次的电影,感觉很治愈。
平行世界与心理迷宫,如果用类型片的方法来拍,都可以很好看。但张翀导演任性地按自己的想法走,一开场女主长时间沉默劳作的镜头,中间《4:48的精神崩溃》独白,以及真的跑到马达加斯加去拍。可能很多人不喜欢这种“文艺范”,佛山地区的排片少得可怜,下周每天只有一场,距我三十多公里外,还不如去广州方便。
我个人倒是很喜欢这种主动完成拼图的观影过程,连线互动时导演几次提到心理现实主义,但俗气的我还是愿意做现实主义解读。我觉得这是一个自我疗愈的过程:一个人为自己死了,自己却过着毫无价值的人生,辜负了牺牲者,这是自己的过错,应该要为此担责,所以羞愧、所以让牺牲者重现,追讨并杀死自己。我还特别愿意把师父理解为解开女主心结的动因,师父是第一个和女主说话的人,师父说鹿因为长相不好会自闭,给她留下“年终奖”,把鹿走失的原因揽在自己身上,这些,都打破了女主“心墙”。也是在师父第二天出现后,女主真正走出了院子,开始寻找真实记忆,也找回了等待原谅的父亲。
王紫逸还挺帅的,两重故事里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刘陆爆发力好强,不愧是演过孟京辉戏剧的演员,她在《吉祥如意》里的表演也让我印象深刻。
如果下周末有排片,就去二刷,毕竟我错过了开头两分钟。
还记得刚看到海报时,我想过,这也许是讲共生关系的电影? 因为看起来,男女主是用同一把枪同归于尽的状态(后来发现虽则是有这么个含义,却不是我以为的那个样子)。 电影的前三分之二,可以用“离奇”来形容(就不剧透了,这部电影值得你去影院观看),我就一直等着,想看看导演究竟怎么把这不可思议的故事给圆回来。 结果,竟然还真给圆回来了,还圆得不露声色、合情合理、荡气回肠。 在电影的后三分之一部分,我怀着一种被女主的伤痛和自我救赎撞击到的复杂心情,一边流泪,一边在心里大呼“高级”。
据说这部电影入围了两个电影节,可是却没有拿到重要奖项,其实我还挺想问问为什么。 个人觉得它值五颗星,值得普通观众为它去影院。 我甚至认为,导演和主演可能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究竟创作了一部多么优秀的电影作品。 这里必须得提一句,我其实很少这样夸奖一部电影。 好的电影,一是立意,二是文本,三是技术,然后是表演音乐服化道那些。 有些电影,文本和技术不足以承载好的立意(某名导一直存在这个问题),还有一些电影却是相反,文本和技术都很好,就是立意很一般。 而我认为,这部《第四面墙》,立意,文本,技术,表演,都有了。 我尤其喜欢男演员的表演,在他身上,我看到秦昊早期文艺电影里的影子。非常棒。 就这部电影扑朔迷离的风格来说,能成就如今的效果,剪辑师功不可没。 这部电影,看起来是讲寻找丢失的真实自我,重新认识自己的故事,是讲走出过去的伤痛,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 实际上呢,它是在告诉我们: 1、人生如梦。 从更广阔的角度来说,人生就是一场梦,一场可以自编自导自演的梦。 2、真实的生活和梦境之间,也许并没有那么严格的区隔。 3、你以为的自己,可能并不是你以为的样子。 4、必要的时候,人的潜意识会迸发无穷的能量,用遗忘、改装、凝缩、象征、意外、疾病等各种方式,只为保护内心世界的完整性,让生活可以继续,让美梦可以继续。
什么动机去创作这样一个电影?
故事起源于去非洲旅行,真的去马达加斯加。因为风土人情让我们产生很奇妙的想法,刚开始只是一个框架,来到马达加斯加又产生许多东西,解决了我们很多困惑。从非洲回来之后创作国内的剧本。
电影的叙事解构,还有平行世界的相扣,是如何选择这种美学方式的呢?
一开始没想用这种,慢慢走向,慢慢生长到那个方向。
这部影片中臆想的表达,消失的路、场景的戏剧,当时运用到这些场景,有没有考量?
首先感谢演员,都是很棒的话剧演员。当然有思考,我们想保留这个人物最真实的情感,所以用了这些场景。
这部电影完成之后,是想让观众自己揣摩人物关系的吗?
我们想有各种可能性的尝试,电影中能看到的东西就是我们想要表达的,能影响生活,能有些思考都是好的。
我从电影中看到双雪涛的感觉,片子的思路和双雪涛有没有思路衔接?双雪涛的作品对您有没有什么影响?
我个人看了许多作品,双雪涛也看了,我很喜欢。从双雪涛的作品看到对家乡的怀念、喜爱。
很喜欢电影第四面墙的故事结构和叙事手法,精巧高级,环环相扣,反转频出,虽然没有大明星,但演员演技在线,好评!
其实无论真假,我们的心里都可以有平行时空,遗憾的事,难忘的人,都放在那里。而在当下我们在自己可感受的时空里,只需行好事,幸福快乐,快意余生,这或许就是“破墙”相见的意义,
剧本固然有其设计性,用语言与想象展现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边界,用舞台空间的第四面墙打破平行世界。一场关于“选择”的碰撞:我们无法看到未来的另一面,更无法检验每道选择的正确性。编导对真实世界做了减法,用平行世界和选择的双重世界做了加法,道出梦魇和自我疗愈的宿命感。那头同样冲破第四面墙(铁丝网)的小鹿是否也和大陆一样冲出心墙?刘陆这么多年第一部大女主长片,挺好。
22SIFF,形式上有点玩味,因为今天刚刚看完大江健三郎的《个人的体验》,所以免不了会把本片中的平行宇宙情节与小说里的多元宇宙联系起来。两个宇宙在一个时间节点分叉,引出不同人生轨迹。影片处理得像话剧,演员表演和台词不是特别口语化或者说不够自然而然,到是容易让人想起戏剧舞台的第四面墙。除此之外,影片值得惊喜的是运用影像勾勒心理,顺畅自然,故事完成度较高。
总还是有些想法,刘陆与马海的N种可能。只是执行上还是太舞台感一些,话剧一样,反而有点造作。作为一个平行世界的故事,讲述方式却选择的不是类型式的,而是更艺术片式的,多少会有点累。
形式包装花哨的心理片,可是在意象与手法上都太空洞苍白。超现实的梦境,丢失的鹿隐喻父亲,但这些始终都是浅显的符号堆砌的,麻烦导演把《穆赫兰道》看个130遍,不是整一堆看似文艺的台词就可以的。所涉及到的女性、东北工业等议题也是背景板而已,没有什么深入的东西。女主还是在《吉祥》里的表演更好一点。
魔幻现实主义
东北美食+北京式贫嘴,最后混搭一个马达加斯加奇观。比起电影更像一个舞台剧,考验演员功力。比预期中好一点。
看不懂。这应该是电影考级项目,不是娱乐大众的电影。
幸福蓝海艺联 时空变幻,人生有着不同可能?
其实今天下午那场刘陆就坐在最后一排,一身白衣,帆布包,匡威,气质不错
SIFF 2019/ 9.0。意料之外的惊艳,绝了。
#2021.144#星典影城#北京#看完确实有点云里雾里,像散文一样的对话台本。马达加斯加宣传片,私心认为她可能没有真的去过,因为现实往往并不会如此如意,马达加斯加旅行之路更像是刘陆的心灵磨练之路、释怀之路,她最后还是走到了海边,看着玩耍的小孩,笑了出来。另外,喜欢导演送观众的一句话:希望你们能像观众一样看待自己的人生,豁达释然,能与过去和解。
人家养鹿的都有年终奖,我那个狗逼公司什么都没有
意料之外的欢喜一直沉浸在痛苦中 以为没有伤疤的生活就能更好 然而并不是对我来说的释然大概是我自己的理解但是却很好
将“机遇之歌”用臆想奇幻的形式表现,并融合先锋舞台剧风格,其实还是讲的走出过往悲伤和内心孤独的故事。有点味道。
今年上影节意外发现的一个非常有趣的文本,与戏剧范畴的片名相映衬,影片形式带有一定舞台感,如同看了一部心理现实主义实验小品。打破第四面墙,三个平行世界,刘陆和马海面对面坐着探讨梦境与现实、体验与间离,未曾想人生还在朝着更加不可知的方向驶去。然后这部小文艺片还真的去了马达加斯加拍摄。
前看「Roubaix, commissariat central, affaires courantes」+ 重看「Frenzy」-1Day;前看「Miss Holocaust Survivor」
#SIFF22#正如片名及片中对其片名意义的阐述,整部电影就在制造这神秘的“第四面墙”,也制造出界限模糊的视听。不断地在真实与虚幻,现实与幻想之间来回试探,反复摸索。虚实之间的割裂也恰如编剧对平行时空的解释——当做出选择的时候只有一个成立,另一个则会消失。强调「心理」与「精神」层面,从创作及文本上来看这个片子非常新颖,其影像化的呈现也算出色,但包容度低,节奏也过于缓慢。
东北老铁不只是热爱海南岛,赤道附近的岛都在射程范围内。
刘陆自己就是那条走丢的鹿,梅花鹿的出走,引向了奇异迷乱,如纺织线混杂交错的诡谲时空。故事有想法,一场与过去自己的和解,可惜影像呈现稍弱,但有野心。
很棒的心理现实主义作品,故事,镜头,音乐以及表达融合得很好,并且不故作高深,属于娓娓道来却一步步将观看者引入核心之地,再出来时无论释然或者失落,都映射着自己的理解和人生。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