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不完美的她

已完结

主演:周迅,黄觉,惠英红,赵雅芝,金士杰,童瑶,曲高位,蔡雅同,蒋昀霖,陈思诺,曾一萱,刘白沙,康福震,阳博,陈芷琰,郭铁城,海一天,迟蓬,马维福,孙磊,赵雅莉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0

 剧照

不完美的她 剧照 NO.1不完美的她 剧照 NO.2不完美的她 剧照 NO.3不完美的她 剧照 NO.4不完美的她 剧照 NO.5不完美的她 剧照 NO.6不完美的她 剧照 NO.13不完美的她 剧照 NO.14不完美的她 剧照 NO.15不完美的她 剧照 NO.16不完美的她 剧照 NO.17不完美的她 剧照 NO.18不完美的她 剧照 NO.19不完美的她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和日版《母亲》逐镜头对比后发现,《不完美的她》跟《安家》一样毁经典

这里我会先着重分析一场戏,也就是女主和小女孩决定出逃的关键戏,比较一下日版和《完美的她》的区别,看看为什么一个是经典,一个毁经典。然后再说说本剧的其他问题。

本剧是买过版权的,之前已经有日版和韩版两个版本,都叫《母亲》,8集看下来,只能说翻拍非常平庸。3个版本分数比较一下:

之前买版权在翻拍已经有过多次毁经典的前科,这次好像历史再一次重演!

好的,书归正传,对比分析开始,先看日版的:

两个人在海边,小女孩已经多次表达想要去孤儿院的愿望,然后她 看见飞鸟,继续喊着希望被带走的愿望,观众此时已经对小女孩产生共情。

然后女主终于决定要带走 怜南 ,这时候镜头是中景,比之前拍飞鸟的时候要拉近许多,因为剧情上感情也开始变得升温,本集的高潮来临。

接下来怜南 说出不符合她年龄的很现实的台词,点出两个人的困境。

之后镜头变成了特写,说出“我想成为你妈妈”的台词。

镜头反打给小女孩的镜头,这里哭戏非常好。

然后镜头再给女主, 怜南 叫出了“妈妈”。这场戏是全剧的关键,日本用多个镜头表现两个人的情感变化,让人动容。

再看我们的:

在车里,只用几句话就结束了,先是问小女孩要不要走,然后没有动情,没有哭泣,镜头在车里没有变化,就是两个人的正反打大特写。

作为观众我的情绪没有丝毫变化,黑漆漆的车里,一场全剧最重要的戏就结束了!!!

这样对比之后,是不是感觉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那些看见家暴题材和卡司就高潮的人,别忘了还有号称严肃反应校园暴力的《悲伤逆流成河》以及梁朝伟演过的烂片《欧洲攻略》。

其实最主要的剧情上的硬伤是,改变了原来女主作为小女孩老师的设定,这样人物后来的行为让人无从理解。

因为是小女孩的老师,在长时间的接触和了解后,才可能想要不顾一切的帮助这个孩子,尤其是小女孩被遗弃在垃圾堆的情况下。

而我们的《不完美的她》就是偶遇,周迅去海边偶遇小女孩,回来后又是各种偶遇,偶遇之随意堪比国产偶像剧。

更不可理解的是,偶遇了几次之后,周迅就要救人于水火了,甚至冒着坐牢的风险。

我估计是因为国产剧中的老师形象不能和诱拐孩子等行为有关联,唉!

然后就是在周迅和小女孩出逃后,和生母和解的故事线之外,又加上事业线!

咱都是诱拐犯了,能不能紧张急迫一点,有一点犯人的样子好不好?

而且女主应该是非刻意的找到母亲,然后开始了解过去的真相,进而和解,而不是自己当侦探吧?

而且加入的家暴父亲角色,我很是担心,这要是最后周迅和生母原谅了他,一家人和睦相处了,我一定会吐出来。希望不要生母变圣母,强行正能量!

这还不是唯一强加的故事线,各种刑警父亲心愿啊,小两口结婚烦恼啊,反正就是时间不够,注水来凑。

最后本剧丢掉了日版了内核——在生活化的剧情中互相治愈,而我们的生活化场景中充斥着尴尬的台词以及各种说教。

另外惠英红和赵雅芝你们这配音是认真的吗?

韩版改编之后是16,集,相对而言还是原版的日剧《mother》更好,尤其小演员的演技特别精彩。我们的小女孩就是可爱,然后呢?然后没有了。

而且注意下图日剧的打光,为什么人家没有5毛塑料的感觉,学一下啊!

希望用心改编,不要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和这么好的演员。

而且经典日剧已经没剩几部了,这样改编下去,魔爪以后就要开始翻拍经典美剧,然后是英剧,在然后就是火星剧!?

 2 ) 败笔

1.看到有人说老师诱拐学生在国内审核不过,那黑客今天黑人公众号,明天黑个企业,后天黑人游戏账号就审核没问题吗?

审核真是一块好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剧情不合逻辑,是审核的过,有些事情不能拍;剪辑凌乱,也是审核的过,删了一些不允许的内容……审核真是国产剧的遮羞布

2.女主一开始就在不停的寻找生母,故事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找了很久很久了。所以是在说养女是养不熟的外人吗??就算养母对她无微不至,就算家里妹妹都不知道她是养女,我就是不稀罕,我就是不接养母电话,就算接陌生人的电话也不会接养母电话!

那么从养母角度就是,在福利院收养了一个有些微自闭的小女孩,这个女孩不接受自己,因为这个女孩还和丈夫感情不合,最后离婚了。自己视如己出的养了孩子三十年,甚至对她比亲生的孩子还好,但是这孩子呢,养大养出息之后一心只想找生母,给她打电话也总是不接……

改编的败笔太多太多,细节都经不起推敲,懒得列举了

加了生父这个角色,感觉赵雅芝隐瞒了30年的事情还是会被揭穿,那她不是白白坐牢了

比较担心的几个故事发展导向

1.把生母穆静写的可怜兮兮,冷眼旁观女儿被虐待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再来个认错悔改,然后莲生会原谅她,强制让观众原谅。像《安家》原谅潘贵雨一样

2.30年前的纵火案真相被扒出来。生母白白坐了十五年的大牢,她一心想掩盖的真相被公之于众,她想保护的孩子到最后也没能保护的了

3.女主和记者之间出现感情线

 3 ) 毫无逻辑难以共情的编剧自我臆想故事

没有看原版,但国内翻拍版无疑是毫无逻辑难以共情的编剧自我臆想故事。小女孩怎么就那么巧总能碰到周迅,为什么周迅就那么巧在煤气起火前一秒救了她,为什么那么巧就刚好有个梯子直通人家家里的阳台?为什么救了她就藏在身边也不报警?为什周迅只要一去餐厅,就那么巧的碰到妹妹也去餐厅。警察蠢的像是不存在,微波炉引起瓦斯起火愣是没发现,只听母亲男友的一面之词就开始寻找女孩,有什么证据能证明起火事件女孩一定就在屋里?全国也没有一台监控,周迅和女孩满街跑警察愣是看不见。所有人的家都没有生活气息,整的跟样板间一样,包括样板间一样的理发店,带入感很差,十分容易出戏。小女孩墙头草的性格也是十分令人厌恶

能看下去全凭勇气。

如果改成周迅和小女孩之前就有关系,周迅觉得她性格孤僻,无意中发现她受虐待,特意偷偷带走她(也别起火),女孩母亲报案女儿失踪,周迅各种藏女孩,一个藏一个找,警方介入,很快找到了周迅,周迅公布小女孩被虐待情况,警方介入调查,两个母亲陷入僵局。女孩从小受虐待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流,周迅想要通过各种办法引导女孩变得开朗并且同时纠缠于警察和自己的身世之间,最终周迅在和小女孩的相处中渐渐对自己的两个母亲变得释然,小女孩也渐渐变得开朗活泼,然而此时,噩耗传来,因为虐待证据被毁,小女孩最终还是被判给了养母。全剧结束,让观众的心始终有所纠结可能会更好一些。

 4 ) 女人,你无需为自己的不完美说抱歉

三八妇女节那天,陈坤就在微博放出了三张海报,周迅、惠英红、赵雅芝三人拨开如油画一般的色彩迷雾,望向众生。这是《不完美的她》的首宣,这样的演员阵容实在太过诱人。

本剧第一集便以两条悬疑线引入:周迅扮演的林绪之身世之谜,以及她在大连海边偶遇的小女孩莲生的遭遇之谜。借由林绪之的视角,两条线交汇,从而揭示出三十年前一桩纵火案件的隐秘,并通过几位女性不同的遭遇与经历,反映了目前的一些社会问题。

环环相扣带着犯罪嫌疑的剧情,一以贯之的是“母爱”这个深情而复杂的主题。

原生家庭之殇

原生家庭一直是大家孜孜不倦热衷讨论的话题,举世闻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曾提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很可能影响他的一生。亲情的在场与缺席,对一个人的心理塑造的作用是巨大的。

林绪之就是一个典型的承受着原生家庭之殇的例子,她从小旁观着亲生父母关系的不和谐,亲眼目睹一场人为的大火,后被母亲遗弃,送至福利院。即便之后被养母袁玲收养,给了她一个温暖的家,但林绪之依然无法摆脱童年的噩梦,心灵的创伤给她带来了极大的心理问题,表现出来便是:怕火,悲观主义,自我厌弃,畏惧亲密,压抑感情,拒绝与人建立的联系,严重缺乏安全感,不愿给别人带来麻烦。

总认为当年被亲生母亲遗弃,是因为自己做了伤害她的事。明明是受害者,却将过错归结于自己。

和林绪之有类似经历的莲生也有着同样的问题,为了生存极力讨好别人,认为是自己的存在影响了妈妈的幸福,觉得没人在乎自己,也不会有人愿意倾听自己求救的声音。

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孩子,有很多共同之处,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应出现在这个世界,不值得爱和被爱。

近年来,中国影视剧对原生家庭的聚焦越来越多,从《我们与恶的距离》中,冷漠的原生家庭导致孩子的犯罪,到《都挺好》里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对女性的剥削与压迫,再到《不完美的她》中家庭暴力与遗弃带给孩子毕生难以摆脱的阴影,让很多观众得到了共鸣。毕竟在中国,原生家庭是很多人穷尽一生也无法摆脱的难题,大多数人被世俗观念所困扰,没勇气逃离,而有勇气逃离的,即便自己竭尽全力去改变,偶尔在某个瞬间却会发现,身体里依然残存着家庭的影子,自己竟有某些方面像极了父母,这样的阴影,逃不开,扔不掉。原生家庭酿成的悲剧,竟写就了一个人一生的悲情色彩,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颇为无奈的遗憾。

失败的原生家庭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成长,也会影响孩子的三观建立,而那些存在着暴力、不和谐夫妻关系元素的原生家庭,在很大程度上甚至会让孩子惧怕爱情与婚姻,认为这个世界上不会有美好的爱情与婚姻存在,即便有,自己也不配得到疼爱。所以一面羡慕着他人家庭的美好,渴望有个人也能给自己一个温暖的怀抱,遮风挡雨,一面又对展开怀抱的那个人冷若冰霜,怕极了这是一个陷阱,一旦选择错误,便将重新掉入曾经的噩梦之中。

知道自己值得被爱是一回事,要克服心魔、努力跨出爱的那一步,却是另一回事。

聚焦原生家庭的影视剧在慢慢出现,或许这可以让很多沉浸于个人不幸境遇中的人,找到悲剧造成的答案,从主人公的经历中寻找到认同,学会理解自己放过自己,换一种更为自信的活法。生活不会一帆风顺,你我这辈子也不可能完美,学会忘记坏事,想着好事,努力朝前看。或许这真的很难,但就像林绪之说的那样,我们没必要把讨好别人当成一种习惯,要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人愿意倾听我们的声音,然后,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好。

女性的生存困境

在《不完美的她》中,几位主要女性角色都或多或少面临着自己的困境。

从目前所看到的内容,可以推测出林绪之的亲生母亲钟惠当年遗弃女儿其实另有隐情。钟惠长期被丈夫李泽家暴,年幼的林绪之为了结束噩梦,点燃火柴,将李泽烧伤。为了保护女儿,钟惠只得将她送往福利院,而后顶罪入狱,出狱后为了不打扰女儿的“幸福”生活,钟惠将想念压抑在心中,只偶尔躲在角落里偷偷瞧一眼她。即便这样,钟惠依然没能摆脱当年的阴影,被烧伤却大难不死的丈夫带着复仇的心上门威胁,她不得不再次面对噩梦,为了保护女儿而坚强地扛起一切。

在中国,约有30%的女性经历着和钟惠一样的噩梦,遭遇着不同形式的家暴,且被施暴者以家人性命威胁,不敢报警。家暴带来的伤害将成为女性一辈子的阴影,如影随形,甚至影响到下一代的心理健康,钟惠和林绪之母女被迫骨肉分离的这些年,林绪之对母亲的误解,以及林绪之的心理问题,就是家暴带来的负面影响。

林绪之的养母袁玲独立自强,是成功女性的代表。她虽然现在看上去表面风光,却也有着不愿提及的过去。在收养林绪之后,袁玲因生不出男孩儿这一典型的男尊女卑式性别歧视,遭到了丈夫的嫌弃,所以毅然决然和丈夫离婚,成为了一位单亲妈妈。不服输的她一面艰难地抚养着三个女儿,一面开拓着事业,最终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袁玲是新时代女性的典型代表,独立自主,不甘心由他人决定自己的命运,亦不畏惧外界指手画脚的声音。她用实力向世人证明,女性不是男人和婚姻的依附品,可以活出千变万化的姿态,每一个姿态都能极其漂亮。可以说,袁玲的经历不仅让女性看到了更多的可能,亦给了女性勇敢追逐梦想的勇气。

莲生的母亲穆静曾经也是一位坚强勇敢的单亲妈妈,在独自抚养莲生期间,她遭遇了经济的窘迫,同学朋友的冷眼,生活的艰辛,诸多困难加在她一人的肩膀上,渐渐抹去了她的坚强。她渴望爱,渴望拥有自己的生活,所以当身边有一个愿意接纳她的男人出现时,便会奋不顾身投入到这场爱恋,犹如一个溺水的人,不愿放弃这唯一一根救命稻草,哪怕要牺牲自己的亲生女儿。

在剧中,穆静似乎是一个不讨喜的角色,但在现实中,有太多的单亲妈妈如穆静一样,曾经坚强勇敢,却被现实生活伤得千疮百孔,从而做出了不得已的选择。在责怪穆静之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在她们所面临的生存困境,让她们的人生有更多积极正面的可能,可以去做更好的母亲。

《不完美的她》通过不同性格的女性的经历,在家庭伦理的背景下,探讨了女性地位的话题,同时也深刻多面地诠释了“母亲”的含义。这个从创造以来就自带温柔与坚强的词语,恰好也对应了母亲的形象,它是一个选择,一份责任,是摸着石头过河,碰到什么事情就解决什么事情的勇气,是没有回头路的漫长旅程,是能融化我们心头梦魇的救赎。希望这个世界能给母亲们更多宽容与友好,让她们知道,无需为自己的不完美说抱歉,当她们选择成为母亲并为此孤注一掷时,便已经是最伟大最美好的存在。

最后放上一段我在剧中最喜欢的画面,要相信,爱终能融化一切。

 5 ) 《不完美的她》:女性的自我接纳与女性情谊

腾讯视频3月27日开播的《不完美的她》,几天前定档时就引发广泛关注。一方面,该剧翻拍自日本2010年的剧集《母亲》;另一方面,《不完美的她》的卡司阵容堪称“有生之年系列”,由周迅、惠英红和赵雅芝强强联合领衔主演。

《不完美的她》海报

《不完美的她》大抵延续了日版的人物关系。周迅饰演的人物叫林绪之,惠英红饰演的是林绪之的养母袁玲,赵雅芝饰演的则是林绪之的生母钟惠。林绪之从小被遗弃,她执拗地寻找生母。在寻找生母的途中,她认识了小女孩穆莲生,在发现穆莲生被虐待的经历后,林绪之对穆莲生产生了母女般的感情,在拯救穆莲生的同时,林绪之也实现了自我救赎。

林绪之和穆莲生/林小鸥

不过,《不完美的她》并不拘泥于原版,它在原版基础上进行了大幅的本土化改编,并非像日版那样以儿童视角为主,而更多是从林绪之角度展开。

《不完美的她》做了哪些重要改动?改动的意义在哪呢?

创伤记忆与自我接纳

与日版不同的是,《不完美的她》将林绪之的寻母过程作为了主线,并着重凸显了林绪之的主观感受。

林绪之从小被遗弃。固然被领养后,她也得到养母的悉心照料和宠爱,但被遗弃这一事实始终困扰着她;童年记忆深处的那一场大火,更是让她从此对明火有了阴影。林绪之既怨恨于生母的遗弃,却又忍不住要寻找生母,探究生母遗弃自己的原因,因为“被遗弃”已成为她的创伤记忆,寻母之旅,也是她自我接纳、自我救赎之旅。

何为创伤?Cathy Caruth这样定义:“从广义上来说,创伤是对于突如其来的难性事件的一种无法回避的经历,其中对于这一事件的反应往往是延宕的、无法控制的并且通过幻觉或其他侵入的方式反复出现。”判断灾难性事件是否造成精神创伤,标准是“受害人是否能够应对灾难性事件带来的负面效应”,且“受害人对于事件的反应是否具有延宕性”。这种负面效应带来的危害,短则数日,多则数年甚至数十年。

而显然,“被亲生母亲遗弃”正是深深困扰林绪之,并且使其难以摆脱的创伤体验。

从心理学角度看,母亲对于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不可取代,母亲对儿童个性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幼童眼里,母亲是怀抱、是寄托、是依靠、是关爱、是亲密、是安全感、是对世界全部信赖的来源。如果母亲遗弃孩子,极有可能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

比如林绪之一直将自己的“被遗弃”,归咎于自己“做错了”。她认为自己既然被遗弃,那么也许本就不该出生。这是被遗弃孩子常有的心理,即认知上的自我贬低、自我厌恶,严重的自卑感。因为孩子会认为,自己被遗弃,是因为自己“不配”得到,他们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心中充满痛苦和沮丧,情不自禁将自己孤立起来。

被遗弃,让林绪之自我认同感低

也因为自我厌弃和自卑感,被遗弃的孩子往往再难以融入另一段亲密关系中,他们过于警觉,也严重缺乏安全感。就比如林绪之,明明爱着养母,但她却无法与养母靠近,“我不想给家里添麻烦”。养母对林绪之说,“三十年了,你从来没有对我撒过娇,有那么困难吗”;养母拥抱林绪之时,林绪之整个身体缩起来了,她是畏缩的、紧张的。对于童瑶饰演的闺蜜高山也是如此,林绪之虽然将她视为最好的朋友,但面对闺蜜对她的担心和关心,她还是伤人地说,我习惯了一个人。

养母拥抱林绪之后,林绪之的身体是蜷缩的,她畏惧于这种亲密

林绪之拒绝闺蜜的关心

但显然,林绪之将自己被遗弃,归咎为自己的错误和责任,这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林绪之寻找生母、帮助穆莲生,也是她走出创伤体验的过程。无论是之后知道生母的苦衷,还是看到穆莲生遭遇不幸,林绪之将会渐渐明白:被遗弃,从来都不是她的责任,被遗弃,从来都不意味着自己是不值得爱、不被爱。就像没有人会因为穆莲生被生母与叔叔虐待、遗弃,就认为她是不该出生、不值得爱的小孩。

《不完美的她》在改编后,浓墨重彩刻画了被遗弃对林绪之造成的心理影响,以及林绪之的自我接纳过程,深化了该剧的社会学意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10万名被遗弃的孩子;也有许多孩子虽然未被父母主动遗弃,却也遭遇了像穆莲生那样的身体与心理伤害。这些孩子能否好好长大?长大后他们是否会把自己视为珍贵的存在、并好好地融入社会?他们的心理健康需要更多关注,他们也需要社会更多呵护。

不必把讨好别人当习惯

《不完美的她》告诉他/她们:被遗弃、被伤害、被虐待,从来都不是你们的错;被伤害了,请大胆说出你们的疼痛;你们是美好的存在,你们值得被爱。

女性情谊与女性力量

日版剧名为《母亲》,经由虐童这一社会议题,它落脚点在于“母爱”,就像该剧最著名的台词说的,“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男人和女人,还有一类人叫做母亲。”

《不完美的她》保留着母爱这个内核,同时它也试着对女性之间的互帮、互助、互爱做一个更宽阔的解读,即女性之间的情谊并不仅仅是因为母爱,它也是来自于同为女性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来自同为女性共同的生命体验和惺惺相惜。

这是女性主义理论中的“女性情谊”。姐妹情谊(Sisterhood)常被理解为女性在共同受压迫(男权压迫、性压迫、资本压迫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互相关怀、互相支持的一种关系,她们联手起来对抗父权文化,颠覆男权话语,唤醒女性的自我意识,修复女性尊严,医治女性心灵的创伤,从而最终获得女性的解放。

比如林绪之与小女孩穆莲生的感情,一开始更近于一种“忘年交”,林绪之关注到小女孩,是因为小女孩身上的伤、她过于懂事的笑容与言谈,这让林绪之联想到自己儿时的经历,她便更多地关注这个小女孩。这是女性出于共同体验的互助。

共同经历,让女性情谊成为可能

与日版不同的还有林绪之的养母,《不完美的她》多了一个设定,即她也曾是父权社会的受害者,她与丈夫离婚是因为“她生不出男孩”。她收养林绪之,既出于母爱,也出于弱势的、被伤害的女性的保护欲。在她成为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后,她更想力所能及地多做一些什么。

林绪之养母也是受害者

《不完美的她》还为林绪之增加了一条闺蜜线,高山这个角色在日版中是没有的。从女性情谊角度看,闺蜜线并不是累赘,相反,闺蜜情是女性情谊的重要补充。高山总是无条件地站在林绪之这一旁,关心她、支持她,知道她内心的恐惧,帮她过每一个生日。闺蜜是一种最小形式的女性结盟,它能给女性带来慰藉,并让女性拥有更强大的力量。

闺蜜一直关心着林绪之

强调女性情谊的价值,而并非将男性作为对立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女性仍旧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在男权社会里,女性常常分享着相同的经验、相同的无助,比如她们会被种种刻板成见贬低、束缚,比如《不完美的她》中的几个女性角色,都曾遭到男性的伤害。而女性情谊,是女性们在共同经验基础上的团结互助,以期打破桎梏,获得解放。

女性情谊拥有不容小觑的力量

《不完美的她》是女性情谊的理想样本。儿时的林绪之保护着生母,生母保护着林绪之,养母保护着林绪之,同时也帮助着林绪之的生母,闺蜜保护着林绪之,而林绪之保护着穆莲生……穆莲生的生母可能也曾是他人眼里的“完美母亲”,但丈夫的离世,一个人肩负生活的重担,才使得她在男友小武的影响下渐渐变得软弱了。试想,如果在她最困难的时候,也有一个女性能够持续性地伸出援手,会否可以让她免于沉沦,也能让穆莲生免遭伤害?

女性或许都是“不完美的她”。但女性情谊的互帮互助相亲相爱,能够让她们成为更完美的自己,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我想,这也是该剧想要告诉我们的。

 6 ) 给满分答案都能抄成不及格

看完前八集,真心劝国内影视圈不要翻拍外国高口碑剧了,因为一经对比就会发现,即使有一个好故事打底,还是照样能把故事讲得稀巴烂。

《母亲》作为日本著名编剧坂元裕二最有名的作品之一,通过讲述女主角铃原奈绪救助一个被家暴的小女孩道木怜南的故事,展现了女性母性情感的伟大。

《母亲》是编剧描写情感之细腻和演员表演张力的完美结合——尤其田中裕子和芦田爱菜一老一少,感人而不苦情,残酷中蕴藉着希望。

国内翻拍,表面看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周迅、惠英红都是公认的好演员。但是一到见真章的时候,就又不行了。

故事还是那个故事,但是怎么看都不对味。

首先,是女主角和小女孩两人情感的建立。

《母亲》里铃原奈绪作为道木怜南的老师,即使她一开始对于自来熟的道木怜南并不太喜欢,但作为教师的职责,还是驱使她去关心道木怜南,通过在学校之外的相处,多次目睹道木怜南的遭遇,救下道木怜南,两人之间的感情是一点点加深的,最终让铃原奈绪做出了带道木怜南逃走的决定。铃原奈绪由原本的非常冷漠和抗拒任何外来情感,到最后带道木怜南逃走,其中的转变就已经非常让人动容了。

《不完美的她》里,周迅与穆莲生全靠偶遇,周迅去一次大连偶遇一次,在海边,在观光平台,在游乐园,仿佛穆莲生在周迅身上装了GPS定位系统一样,在哪都能碰见。然后只能靠周迅内心旁白“我们是同一种人”“我和她会再相遇的”来解释。两个人几次相遇,都只是简单的交谈,周迅对穆莲生的了解根本不够。结果第四集周迅突然就跑到穆莲生家里,救出穆莲生,然后就决定带她逃跑。两人情感联系非常薄弱,周迅一开始就对穆莲生表现得非常友好,所以这个决定,对女主角的人物性格凸显根本没有什么帮助。

如果说因为审核原因“老师不能诱拐小孩”,无法安排女主角做老师,那么就应该设计别的身份让女主角和小女孩逐步建立情感,这是编剧要解决却不去解决的问题。

《母亲》里,救助小女孩只是个引子,随着母女逃亡之路一点点揭开铃原奈绪的故事:她为何如此冷漠,不与家人亲近,与母亲存在隔阂?两个人先到奈绪小时候住过的孤儿院借助,揭开奈绪原来是被抛弃的小孩。之后再借着奈绪到东京与养母一家的相处,与生母的重逢,剧情推进中,隐藏多年的秘密被揭开。观众会感慨于两位母亲的不易,为母亲这种伟大的情感落泪。

《不完美的她》里,仿佛怕人看不明白一样,一上来就把人物关系全抛给观众了,周迅一开始就在找妈妈,惠英红叮嘱赵雅芝不要被找到。如此一来原剧的悬念已经没有了,于是编剧就增加了别的悬念:周迅的生父原来没死,要报复周迅和赵雅芝。

找妈妈就找妈妈吧,却又大量添加无用剧情,例如周迅网络安全员的职场戏份,“长川生物”的戏份,还有黄觉公众号的戏份。故事线头多,悬念力度又不够,东讲一段,西讲一段,故事已经完全失去了重心,只会让观众看得一头雾水,女主角到底在干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周迅与穆连生这两个人物更是彻底割裂开的,你把穆连生的戏份完全去掉,对剧情发展都不会有影响。就更别提强化两个人的情感纽带了。

即使逃亡的戏份开始后,两人那种相依为命感也一点都不浓烈。周迅带穆连生住酒店,而且还是条件很不错的酒店,不用去打零工挣钱将她一人抛下,穆连生暂时也没有身份起疑的危险。不用东躲西藏。逃亡似乎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因此,《母亲》中道木怜南让人心疼的懂事就完全没有了,穆连生甚至变得有点无理取闹,因为周迅不让她跟陌生人玩,她就哭喊着难道我以后就不能跟别人一起玩了吗?

人物情感传达方面也相差得太多了。

《母亲》里,田中裕子那种想见又不敢见女儿的矛盾心理表现得非常到位,因为铃原奈绪突然出现,吓到跑掉把书都撞倒了。

《不完美的她》里,赵雅芝说不敢见周迅都只是嘴上说说,看见周迅来了,也没躲也没跑,还跟周迅一块找人。

所以,对于这些翻拍剧,我一直想说你们倒不如直接COPY。因为一旦改编,就暴露自己的真实水平了。

 短评

这卡司是浪费了,一集半弃

4分钟前
  • まるい
  • 还行

这演员阵容厉害了,周迅、惠英红两大影后飙戏,还有女神赵雅芝时隔二十几年再度回归荧屏,这是什么神仙组合啊!!!这个题材也很不错,第一集看得我很揪心,也很真实,高分预订。

6分钟前
  • 冬天不要冷
  • 推荐

周迅太美了吧⁽(◍˃̵͈̑ᴗ˂̵͈̑)⁽

9分钟前
  • Fabelman
  • 力荐

周公子的演技让人看了很舒服,最重要的是两位老前辈惠英红老师、赵雅芝老师的演技依旧在线,真的是应了那句话:美人在骨不在皮。

12分钟前
  • 孙呐
  • 力荐

omg,扑到连喷都不需要喷...连周迅和坂元都救不了的剧...还不如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翻拍,虽然原版也没那么好,但周迅总比《母亲》里的松雪泰子强吧。btw为什么现在可以买了翻拍权连改剧名甚至连原著名字都不提的?

15分钟前
  • 小岛君
  • 很差

据说是翻拍,没看过原版,看到第二集,悬疑风好评,节奏也还可以。22集,每集35分钟。很良心了,期待周迅和红姐赵雅芝对戏啊。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有点心疼周迅和小女孩的角色。

20分钟前
  • 杰瑞的胸肌
  • 推荐

看的一愣一愣的,是水土不服么?感觉节奏太差了。还有,演员的台词是怎么回事?是在背诵小学课文吗?

21分钟前
  • Soooowhat
  • 较差

因为周迅,所以完美

24分钟前
  • 知君断肠
  • 力荐

看了一集太浪费这些女演员了,台词尬配角演技不在线,随时出戏。真的…难看…劝退…

28分钟前
  • 求时间静止
  • 较差

只看了半集,但基本可以宣告翻拍失败。选择外国的生活剧改编,我觉得从决策上就是相当愚蠢的行为,我国观众包括整个剧作体系其实是戏剧性为主的。日剧里面可以写无理由的变态,我们的国家更适合去写以爱的名义对你施暴的变态,本剧的改编完全没有想好本土化的方向。有这个时间,我不如再去看一遍坂元裕二的原剧或者《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29分钟前
  • 闲人
  • 较差

太土了 导演功力可太差了 浪费这么好的阵容

32分钟前
  • muse
  • 还行

周迅演技,台词依旧slay,小演员看着真的很惊喜。太期待周迅惠英红赵雅芝飙戏了

35分钟前
  • 一勺鱼籽
  • 推荐

服了。一部深刻动人的社会批判剧,被改成了狗血温吞的家庭伦理剧。白瞎了逆天的演员阵容。最大的问题是视角选择和故事展开,日版围绕着孩子,抽丝剥茧地揭示出虐童、弃童现象,悬疑感与情绪渲染力俱佳。这版一开始就让孩子的“家人”狰狞示人,并让周迅那个角色找起了妈妈?

36分钟前
  • 居无间
  • 较差

白瞎了卡司。

37分钟前
  • ChrisKirk
  • 较差

台词尬,剪辑烂,失望了。。。

38分钟前
  • 王雨桐
  • 较差

作为日版资深粉,对中国版原本很抱期待,正因喜欢这个故事,韩版、泰版的翻拍都追过。这版卡司周迅、赵雅芝、惠英红演技和状态都是在线的,但节奏和剪辑很有问题。叙事节奏避重就轻,剪辑破碎而突兀,使原版里的一些名场面被流失、弱化或不够走心,很可惜。会坚持看完,只为它的主题,是这世间最动人的“mother”。

42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就凭这个豪华卡司,就必须给高分!剧情也很赞,“凭借心中的爱与光亮,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守护希望”,很喜欢这种能给人带来力量的剧,温暖治愈。

45分钟前
  • 木兰
  • 推荐

改编自《mother》,阵容虽然不错,然而人物悬浮不可信,叙事剪辑都实力劝退...两集弃,为迅哥尽力了...

50分钟前
  • 树木夕凉
  • 还行

有生之年能看到周迅,惠英红,赵雅芝一起演戏,太激动了!

54分钟前
  • 冴木
  • 推荐

害,片子剪的稀烂,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

55分钟前
  • stardust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