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小姐弟荒原历险

HD中字

主演:珍妮·艾加特,卢克·罗伊格,大卫·古皮利,约翰·梅永,罗伯特·麦克达拉,Peter Carver,John Illingsworth,希拉丽·班伯格,Barry Donnelly,诺埃利纳·布朗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1971

 剧照

小姐弟荒原历险 剧照 NO.1小姐弟荒原历险 剧照 NO.2小姐弟荒原历险 剧照 NO.3小姐弟荒原历险 剧照 NO.4小姐弟荒原历险 剧照 NO.5小姐弟荒原历险 剧照 NO.6小姐弟荒原历险 剧照 NO.13小姐弟荒原历险 剧照 NO.14小姐弟荒原历险 剧照 NO.15小姐弟荒原历险 剧照 NO.16小姐弟荒原历险 剧照 NO.17小姐弟荒原历险 剧照 NO.18小姐弟荒原历险 剧照 NO.19小姐弟荒原历险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小姐弟荒原历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父亲开车载着姐弟俩离开喧闹的城市,去野外野餐。开心的姐姐(珍妮•艾加特 Jenny Agutter 饰)和弟弟没有料到父亲在荒原中突然失控,拔枪射向二人,最后父亲在汽车的爆炸中死去。姐弟俩只得带上剩余物品穿行在荒无人烟的平原上。烈日炎炎,姐弟俩在石堆里过了一夜,第二天他们又饿又渴时发现了一棵果树下面的小水塘。小水塘的资源很快耗尽,绝望之际他们遇到了一个前来打猎的土著人(大卫•古皮利 David Gulpilil 饰),土著人留下来帮他们找到水和食物,三人继续在荒原上前行着,直到发现了一处树林里的废弃小屋,弟弟和土著人去找食物时却意外的发现了一条公路,而土著人则亲眼目睹了白人枪杀动物的场景......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这里那里近距离击杀皇家飞凤美国博仔金枝玉叶1994独家头条枕边凶灵十三门徒黑金粤语鬼战车T-34百家乐翻天粤语亲爱的白种人第四季旅行终点2015重启咲良田 后篇深渊鲨难迪迦奥特曼外传:远古复苏的巨人牛排商战风云 (2018)焚兽之都(粤语版)活死人少女织物2018阳炎娜娜计划巨人捕手杰克火线警探 原始城市蚂蚁的梦想小鸡比赛你好,再见2020画个圈圈

 长篇影评

 1 ) 荒野为很么荒?

荒野,为什么看起来荒,是因为荒野没有你一眼就想看到的东西,荒野并不是沃尔玛超市,所有东西都是挑选出来,打扮的漂漂亮亮,标好了保质期和价格。习惯了超市的人,在荒野中是一秒钟也呆不下去的,城市人,因为商业节奏的关系,目的性非常的强,所有的时间和生活安排,都是按照目标—利益为中心点展开,比如我有一个游戏需要三个月制作完毕上线,我每天工作八小时,需不需要加班,为了保证我思维的聚焦,我要什么时候进食,平时喝咖啡还是茶,什么牌子,我需要的电脑,我的搜索习惯,我的伴侣有需要,我的孩子有需要,我都要编制一个精细的工作网络图,每一个工作都标号最早开始时间,最晚开始时间,最早完成时间,最晚完成时间,持续时间,时间间隔,自由时差,关键线路,以及总时差。关键线路,不能碰,谁碰我就弄死谁,非关键线路上的工作倒是可以调节,什么是非关键线路呢,与伴侣相处,与父母相处……但这个东西有个问题,一旦你就算完成了整个网络计划,你的成果不被社会接受怎么办?你会觉得世界崩了,因为你的世界就是你显性认知资源编制出来的简明有利黑体加粗双下划线的那一条线,看似雄心万丈,其实又脆弱不堪。因为你看不到,这之外的全部东西,你的逻辑不到啊,语言也不到啊,语言不到,世界不会显现的,而要想让这世界的其他宏大微妙丰富的部分展示出来,一个是要有契机,一个是你要有耐心,要学习,要熟练寻找的技法。

看侦探小说有心得,就是警察在犯罪现场,总是期待看到指纹、足印、凶器这些东西,看到这些东西,就照本宣科的提取,分析,整理,自己给自己讲一个关于凶手的故事出来,企图说服大众,我们找到了凶手。但如果现场没有这些东西,没有你逻辑熟练了无数遍的东西,你就没法破案了,毫无头绪,凶手是不可能不留下线索的,但你就是睁眼瞎,就是看不见,好的警探,就是能抛开成见,看到那些其实明摆着在眼前的东西,重新建立一套逻辑链条,最终和凶手的逻辑链条吻合,这样就抓到了凶手。并不是抓到了凶手,而是凶手自动的浮现出来。他根本无所遁形,因为他以前赖以隐藏的地方,是其他人的思维盲区,思维盲区破除了,就像是黑屋子开了灯,一个人是没法遁世的。

电影,其实展示的,就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一个更丰富,更值得探索的世界,电影的结尾,土人少年自杀了,他也是犯了上述的错误,他以为白人小姐姐就是白人世界的一切。只是,我不知道,白人姐弟,经过这一趟旅行,究竟懂得了多少。

 2 ) 简谈澳洲中部

这个学期选修了学校的一门课,叫做探索澳洲中部'Explore Central Australia',并且跟着这堂课的同学去澳洲中部城市Alice Spring旅游了一个星期,走访了周边的土族community和一些自然景观。电影是学了半个学期,去旅行之前看的。这个评论分两段,一段前半段是出行前写的,主要从老师教的来谈谈和这部电影相关的部分。后半段是回来后写的,说说去了中部的见闻。

出行前:

虽然没有很认真的把所学的整理出来,但是感觉导演在这部片子里还是在说一个他自己的idea,如果换到Grand Canyon和美洲土著,导演估计也是一样样的拍一部。只不过白人女孩的澳洲口音换成美国西部乡土音也就罢了。

作为澳洲人的白人女孩不可能不知道中部土人的存在,他们的历史比欧洲文化在澳洲存在的时间长久多了。她更不可能不知道他们说不一样的语言,片中反复询问哪里有水的片段也就站不住脚了。
在70年代以前(这部片子是70年代的,但是所说的故事可能是50~60年代的),土著人是被白人压迫剥削着的,不要说平等,他们当时就是被当做动物对待的(而平等至今也没有做到,虽然有改善)。他们被动的被赠与物资房屋,作为交换他们需要学习英文,参加教堂教会。而他们老一辈原本有自己的信仰(并因为信仰留守他们自己的土地),新一代却因为这样的教育方式被改变了。有的人可能想这样没什么不好,即让他们有了物资,又接受了教育。不要被蒙蔽了。所有的施予(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施予)都是要求回报的。而白人们心里希望的就是,有一天所有的土著人(澳洲本土人)都不复存在(合法地消灭)而澳洲就成为了他们的天下。

我这么说偏激吗,其实不的。关于澳洲‘被偷走的一代’这个说法,就是说1860左右到1960这一个世纪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来‘白化’澳洲土著。措施有:1. 土著孩子无条件由政府领走,给白人家庭领养,用白人的方式教育。 2. 提倡白人女子和澳洲土著结合,以使其孩子‘漂白’
他们还有一组照片来宣传这个观念,孩子是如何从黒到棕到黄到白的。他们认为土著的消失是必然的。在这样白人与土著混合生活的地方,土著会逐渐被‘染白’ - 土著是低贱及无知的。所以他们要加速这个进程 (其实这里我很想说 - 变白也变不了全白啊。照这观念1000年后世界是属于黄种人的。)另外他们并不承认土著人的土地权,在70年左右才表示,如果土地1.没有被政府,公司征用 2. 证据证实土著人始终在那块地上居住 才可以申请土地权。但是因为这个条款太含糊,加上证明难,所以土著人在那时都还是很难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的。当时的土著也有在白人区域活动 - 并不像片中那么原生态。更像当时有拍到的一个集市上面的场面,做一些工艺品,卖给游客(当然当时旅游业也不像今天这样发达)。但是并没有那么打猎为生不开化。

总之土著是被白人残酷地对待了。白人女孩那么无意识的和土著建立友好友谊在实际条件下无法成立。如果说向土著示好并且希望得到他帮助这么拍还可以接受。土著人并不总有恶意的。一些纪录片让我感觉澳洲土著还是比较友善和讲理的。虽然他们的信仰和这里的主要群体有冲突。

另外爸爸突然开枪那个什么的也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再另外,这个周日就要和学校同学们一起去澳洲中部了。挺期待的。虽然觉得会被 虫咬死尤其是看了这部片子之后。一周的trip,一大半都是露营的。希望我能活着回来再跟你们说说见闻⋯⋯


回来后:


从中部回来有半年了,又看了遍自己这篇文章,大部分观点都还没改变。另外增加一些从中部回来后的感想。

片子中有土著猎食蜥蜴的场景,这个在当地当时应该是很常见的,现在估计也还存在。我去的时候也看见了蜥蜴,没那么大就是了(要不得吓死我),据说吃起来像鸡肉~~

- 为什么土著男孩最后要自杀?
我只能把这个归结为习俗问题。现在澳洲土著存在严重的青少年自杀问题。尤其是男生。而自杀的缘由,大多数都是因为感情问题。为此受过教育的土著妇女成立了一些组织来开导他们的心理问题,但是土人的自杀率还是远高于澳洲平均水平。所以只能说,这个求爱不成就求死的东西是In their blood。

除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澳洲土著现在还是过着问题重重地生活,他们有严重的酗酒倾向,估计是因为他们的受教育水平不够,于是自己难以找到工作,政府便给了他们一些福利。有钱白拿又不要干活,没事干的他们就开始喝。尤其是他们的生活并不会是太顺利的,难以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难以有事业上的成功之类加重酗酒的程度,所以在那里经常看见一堆土著人在晒太阳喝酒。另外还有许多人闻汽油上瘾 - petrol sniffing (我第一次知道这个也能上瘾)。酒瘾来了又没钱,他们就向家族略混的好些的人借。土著人有很强的家族观,一个家族的人,以前就想我们一家人那么亲,他们的堂表兄妹都像亲兄妹一样。所以有人借钱他们很难拒绝,他们原本过的都是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你一口吃的 的共产主义原始生活 = =。所以现在,即使某个有才华的土著取得了一定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社会条件,他的收入也会被这个大家族榨干。这样的情形下,他们也产生了一些资本主义的小苗苗,有的土著开始骗自己的亲戚自己没钱。不过因为大部分的他们都没钱又要买酒,他们的财产管理业很成问题。

因为这个情况,澳洲中部是有很多地方酒精限制的,买酒的量和时间也都有限制。

 3 ) walkabout: 不是鲁滨逊般的漫游记,也不是绿野仙踪的童话


继上一部介绍的最后之浪,Walkabout也是七十年代澳大利亚新浪潮的代表作之一,仅仅看英文的原文标题或是翻译的姐弟漫游记,都会以为本片描述的就是不适应大自然的现代人类的又一次鲁滨逊漂游记,实则不然。"walkabout"实则是澳洲土著人的习俗,到达一定年龄的少年必须离开部落出外旅行经历,接受自然的考验,即使其结果甚至会导致失去生命。

这一个误解度非常高的标题可谓与电影的内容吻合,除去探讨现代人类与自然的剥离以外,也许有更加想列证现代人所活的世界中的扭曲意识形态的部分。我们的主观的认为是姐弟荒野遇难记,但从出外冒险的小土著来看,却实际是一头撞在了现代体制的墙上的牺牲者。

要做到打破人类的常有观念,澳洲的土著历史以及后移民而来的白人之间的文化碰撞是个很好的引子。曾经是摄影师并参与过阿拉伯的劳伦斯的拍摄的Nicolas Roeg运用他绝美的摄影技术拍下了大自然绝景以及巧妙的蒙太奇把从工业,城镇到大自然的冲突对比完美呈现。

从城市开始的场景无机制而冰冷,细节暗示人之间的冷漠与麻木,然而更大冲击在后头,开采失败的父亲突如其来的朝自己的女儿和小儿子开枪,未果却引爆了汽车身亡,在一望无际大自然中燃烧的汽车是唯一的"文明产物",而文明物消失的这一刻也充满了象征性意义,逃过一劫的少女和小男孩也正式离开了他们所习惯的"文明世界"。此类的象征性场景在片中频繁的贯穿,例如土著少年捕捉袋鼠烧烤与屠宰场的蒙太奇,以及片尾冲击性的白人猎人残酷的捕捉水牛的方式,都在无声的嘲讽"文明"的残忍。

少女,小男孩以及荒野相遇的土著少年之间的关系也耐人寻味,因为已经接近成年而被现代"文明"的意识形态硬生生框住的少女,即使面临原始的大自然也毫无改变,她无法相信土著听不懂英语,自然的洗礼和土著男孩的陪伴都不过是一种绿野仙踪般的短暂奇遇,并不是她真实的世界。而比起姐姐来,弟弟还非常年幼,保持着未被灌输成型的动物天性和本能,他很快的跟男孩能沟通起来,也更能融入大自然。而天性生存的善良土著男孩对文明的世界和美丽的少女也充满了困惑。片中一处白人女性看到土著男孩问话男孩却不搭理她,而白人女性也没看到流浪的姐弟一处更加深了象征性。被文明社会意识形态根深蒂固的人类所信仰的东西与现实和自然的乖离,甚至能让他们过滤似的看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就好比少女永远理解不了土著男孩舞蹈的意义,在她找回所谓的"归属",有人类文明的地方时碰到的尽管是荒废的矿井和冷漠的看守人,她却似乎仍不以为然,只是回到蜂巢似的水泥丛林后,偶尔会思念起自然的快乐。

片中从城市到大自然再一点点回到人类的发展痕迹,过度开采的废铜烂铁,幽灵城般的厂房,最后再回到冰冷的城市中,是一个相当巧妙的历程。中途交错的好奇玩弄烧过后的轿车的土著们,和为白人工作制作工艺的土著们,都循序渐进的表现出侵蚀感,而出外历险的土著男孩,终究只能明白本能和野性的自然世界,当他发现了公路的存在,残忍的猎人,无视他并仅属于文明世界的女孩,也就注定了他的"Walkabout"会以悲剧收场。

 4 ) 词牌:摸鱼儿

1

当然不仅仅是令人艳羡的在水中裸泳。人可以像鱼儿那样自由。

也不是像小黑人那样完全不受社会条约,想打什么动物就打什么动物。想抓个牛就抓个牛,想打个熊就打个熊,想杀个袋鼠就杀袋鼠。还可以把一打儿蜥蜴都拴在自己的腰上,当草裙舞。

而是现代文明最好的讽刺。现代人的贪婪和灭绝。就像高高隆起的蚁丘。

赫尔佐格也表现这样的东西,原始人目睹了现代人的贪婪和破坏环境,有的就自杀了。

末尾的诗: Into my heart an air that kills from yon for country blows. What are those blue remembered hills? What spires? What farms are those? That is the land of lost content. I see it shining plain, the happy highways where I went and cannot come again.

这部电影带来的原始气质,那种走出非洲的伊甸园氛围,都是黑人演员大卫带来的。

很多影评不涉及一些终极问题。孩子的爸爸为什么突然烧掉了车,然后自杀?为什么最后黑人跳了一整天舞蹈之后(求爱?告别),自杀?为什么会出现科考队?

首先这部回到澳大利亚内陆outback 的电影,在多个层面反映了文明和野蛮的边界。白人的文明社会,和黑色的土著文明,在地理部分很多是相交的,犬牙交错,比如科考队放出的气球,小女孩就碰见过,但却没有变成解救他们困境的方式。如同电影末尾小姐弟碰见了矿业公司,但是也没有救他们。

孩子的父亲和黑人为什么自杀?这事确实是终极问题(连女主37年后都说不知道)。也是一部电影的黑洞。当然我们可以浅薄的把它理解为他们疯了,或者是宗教的祭祀。但这就如同去解释圣经里为什么会有该隐杀弟。为什么一个犹太家庭会突然沦落到这样的困境?

其实最后引的那首诗已经说的很明显了,人类现代文明的归途在哪里?我们无法回到伊甸园,是因为人类社会太贪婪,还是我们的理智使我们放弃了想象,并且割断了和自然的联系?

我认为这和我以前讲安哲罗普洛斯是一样的道理——你要把每一个镜头解读为一句句诗行。倍儿爽。

2

预告片解说说:3万年后!一个原始人和少女又走到了一起。

这次把核心指向大卫。这个10年前因为家暴被起诉的人,这个去年因为肺癌停止表演的人。它是那么的原始,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在那么多原住民都被白化的时候,他和他的父亲在河边打猎。Gulpilil spent his childhood in the bush, outside the range of non-Aboriginal influences.

这个伟大而奇特的Yolngu人(Marwuyu,at Maningrida in Australia's North East Arnhem Land),生长在澳洲东北,说的是迪金巴Djinba语族的Mandhalpuyngu曼答布应古话。

正像片中的杀袋鼠一样,他从小就可以很好的跟踪猎物,杀死猎物,用标枪投掷,并且可以长时间的跟踪。

但他当时在澳大利亚出名的就是,他舞跳的非常好。这里的区长回忆说,他那时候在部落里就是跳得最好的。他们Marwuyu的图腾是老鹰,所以他也会跳这些舞,在片中有一个老鹰视角的镜头也反映了。

资料片当中他和100个以内的老乡们一起聚在一块儿,用搪瓷杯喝着水儿。现在他们都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更加现代了,他们是非常和平的人,不会惹麻烦。

某种角度上,这个电影就是关于大卫的。他那不叫表演,他分享的都是他自己的经验,和故事。

60年代末的反映土著电影,都是由白人把脸涂黑演出的。真实的原住民几乎无法上电视,

所以大卫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他也让更多人知道,金钱不是这个社会唯一的目标。

 5 ) 何谓“人”

      Nicolas Roeg最为之被称道的则是他凌厉的交叉蒙太奇的运用,通过声音的错位,和突然加入超越空间、时间限制的镜头,让观众自行组建镜头之间的关系。在本片中,最常出现的则是当屠宰生肉这一行为主线,Roeg立马插入一个现代文明下人在室内环境内剁肉的镜头,同是剁肉,但前者是遵守大自然弱肉强食的规律,而后者则是遵守文明人所建立秩序下的规律,同是生存的方式,但孕育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模式。
      姐弟与土著黑人,随同属于人这一归分范围,但“文明”成为了阻碍相互之间交流和产生化学反应的那堵墙。在片头和片尾,一组相似的镜头反复出现:移动镜头开始于一堵墙,通过移动或变焦,换面转换到荒野黄沙,象征着粗犷宽广的大自然,或城市景观,象征着人类高级文明。这是一组对立的冲突:大自然和人类文明之间的不可逾越的鸿沟,也可以说是”人“这一个体的二元对立。土著人倾向于跟随本能做出反应,所谓理性思维能力并不如姐弟,但他们三者之间当同时被本能驱使底下,他们的反应是相互有共鸣的。全片最快乐的片段莫过于三人在片尾一同在湖中游泳,此片段按片中时间顺序发生在全片中后段,当姐在游泳时,我们同时看到土著人在打猎。当人与大自然融于一体时,不分文明、理性、性别、肤色,人相互之间的产生的共鸣感来源于对美好的共同追求。他们相互之间的嬉戏拉近了女人与土著人的关系,随后我们看到女人亲昵地骑在土著人脖子上过河。
      当他们到达被迫弃的废屋时,土著人不断地向女人说话,由于语言不通,女人无法回应,只是呆呆地望着他,完全不解其意。虽然作为观众我们也与女人一样困惑,但导演通过音乐、镜头角度的转换、和废旧房子内两者之间的空间关系,仿佛尝试暗示土著人在向女人示爱,既希望她成为他的伴侣。女人的沉默令他十分沮丧,但当他偶然间明白water既是水的意思。他们的关系在他看来似乎又拉近了一点,语言,作为人类文明辉煌的基石,成为了一座看不穿但确确实实存在的屏障,阻碍着两个同是人类但来自不同过去与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人,如果没有语言,是否会更加快乐呢?
       相信片尾土著人的自杀令人十分不解,似乎十分突然和无从解释,亦如片首父亲不知为何突发设谋在沙漠中将子女杀害,对于父亲的角色唯一的线索则是片首,他十分惆怅忧虑,似乎被笼罩在整个钢铁文明之下无能为力。而且,全片中有许多突兀的段落,如一众科学家在户外作研究,众男色眯眯地偷窥着唯一的女人;一对夫妇在一小村落雇佣穿着像是土著人似的黑人搬运雕塑;最后,姐弟走至一荒芜的村庄,只剩一严厉势力的男人,不肯收留他们;这一切,似乎都是一个个未完成可继续叙述的故事,与整体故事藕断丝连,似乎既是符号与象征,又似乎毫无关系。但从土著人目睹文明人开枪残暴地杀戮动物,他似乎对整个文明社会失去希望,加上最后他对女人热情地跳舞,在事外载歌载舞,尝试得到她的认同,但她通过不理和忽略作为拒绝,造就了他最后的自杀身亡。从土著人出现到最后死亡,他一直独立地存在,并没有其他同伴或属于某个族群。他的孤独、经历从与女人产生感情、好感到最后被拒绝、见证自己生存的方式被外来人粗暴的践踏,造就了最后的自杀。自杀,这一行为,似乎似现代文明人的专利,讽刺地成为这个“荒蛮人“的结局,似乎又从另一角度肯定了:我们文明人和所谓的原始人既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实则又是那么相似,生活在一套共同的价值观、生命观的世界下,通俗地称之为“人性”。
         根据freud在《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中所述,对于”性“的态度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与其动物性的分水岭。文明,通过秩序与合作,给与了人极大的安全性同时基本生存条件得到保障,但为之付出的代价则是对人性需求的压抑。通过压制人先天的动物性,人方可创造出文明和稳定。但在一段三人在一形似女性阴部的树干上玩耍的过程中,导演通过剪切很特意地表达土著人的性欲被唤起,基于普遍对土著人的偏见和藐视,我们期待的下一场戏和可能则是男的尝试侵犯那女,因为他还没有穿上文明的外衣,但他并没有,在夜晚与女人一对视后离开,着似乎变相尝试说明人本身既存在对自身性需求压制的能力,与文明存在并无关系,只是文明是一比人本身个人意志更加强有力的枷锁。至于他们之间是否有发生性关系,我个人偏向是没有的。但从最后女人回到文明后,与丈夫拥抱后想起与黑人、弟弟一起游泳的画面,似乎暗示着他们曾经有过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她怀念的更多的是自由,和自己原始动物性的释放,脱离出人类社会精神枷锁的束缚。
        Roeg在这部影片中的影像风格让我联想到八十年代香港导演谭家明的影像风格,虽然谭的影像聚焦于八零年代香港弥漫醉人霓虹灯底下、夕阳西下后淡淡的忧伤和无奈,反应当时整个社会的整体精神状态和氛围,但他们的镜头中都有一种悲观知识份子的诗意。在接近尾声时,弟弟步入一废墟,与整个火舞黄沙的环境格格不入,他们的存在根本不属于这一个属于过去的时空,但在熟悉的钢铁中找到了共鸣。细看谭家明的剪辑作品,我相信他的剪辑风格也是受了Roeg的很大影响。如果细谈这部影片,还有大量的细节值得深敲拷问,但正是大量的不确定因素给了这部影片一种魔幻、或真或假的观感,同时超广角和超长焦镜头的交互运用,给人一种西部片独有的质感,但却完全不按照西部片典型的叙述模式。各种的错位和反常规让这部澳大利亚的影片反而有一种七十年代好莱坞新电影的冲劲和打破常理似的热血。

 6 ) 《澳洲奇谈,小姐弟荒原历险》

1973年,一部英国恐怖片《威尼斯疑魂》,让人记住了那件预示着死亡的红雨衣。其中一些剪辑镜头的应用,预示出一种宿命式的必然,创造出阴冷的恐怖气氛。 早在1971年,本片导演尼古拉斯·罗伊已经将他的剪辑手法应用于另一部风格迥异的荒野电影 《小姐弟荒原历险》(Walkabout),给荒野电影片单增添了一笔另类的色彩。

资源已发功中耗映画物语 电影讲述了失去父亲的姐弟俩独自在澳大利亚的荒野求生,后来她们得到一个土著黑人男孩的帮助,三人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对各自的成长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很难说本片有什么具体的剧情,更多的是关于人物,荒野和现代文明的剪辑。镜头随姐弟徘徊在空旷的荒原,水潭和丛林之间,这里的一切意味着原始和野蛮。 当他们快要失去水源时,土著男孩的及时出现救了他们。来自文明社会的姐弟,和土生土长的土著在思想和行为上激烈碰撞,最终达成表面的和谐。 然而文明与原始是不可调和的,当文明人的猎枪对准野生动物时,野蛮的猎杀冲击着荒野,也改变了土著的命运,他最终因得不到文明人的认可而自杀… 还有很多寓意深刻的对比,比如文明人看见女人的吊带袜,想到的是原始的兽性,而土著男孩裸露的身体却显得那么自然;土著人的朴实和友好,文明人的自私和精明等等,都表现出了导演对于文明和野蛮的思考。

 短评

the three of us , at the rise of the sun 好想躺在土地上,那片刻黎明前的宁静。“在荒野工作的男性眼中,只看到露出的胸和内裤的女人,而土著人却能和裸露的少女开心游泳”

7分钟前
  • 蔼蔼浮浮
  • 力荐

#BFI #The Cinema DNA of Enys Man 长评 - 他走过大地,流下泪水。开场就是口弦琴搭配手机震动声感觉预示着文化的冲突。这种极其跳脱的叙事模式也被延续到导演后续的作品《威尼斯疑魂》中。影片完全使用试听语言叙事,当然男女主语言不通也在片中很好的帮助影片利用视听叙事。整部电影的结尾还是有些讽刺的,那美好的讽刺。视觉语言就太丰富了,只是如此丰富也都很深刻的情况下就显得有些杂乱,远景大远景镜头,变焦镜头特写镜头,鱼眼镜头,移动变焦,蒙太奇,三重叠化,重复,定帧,看的眼花缭乱。片中最想说的还是欲望的传递,利用蒙太奇剪辑和定帧传递欲望做的非常好,不论是女主的腿与树杈,还是女主游泳与男主的狩猎,都带有极强的欲望气息,而定帧搭配的POV凝视就更直接了。非常喜欢小男孩的设定,童真的可以与男主交流,也会举起芒果威胁他人。

8分钟前
  • 推荐

一些片段插入的太过古怪,寓意也太过生硬。看的非常头痛。只有裸泳一段,配上那么舒服的音乐,还算不错。

13分钟前
  • 兔可儿
  • 还行

姐弟被迫在野外生存,抱着一台收音机 跟着土著男经历了一段原始野性的自由生活。他们再次回到文明社会时 还不时想起那难忘的美妙回忆 这镜头在末尾是神来之笔啊

14分钟前
  • blacktea
  • 推荐

关乎文明的一种走向。现代文明对(相对的)原始文化的入侵。结尾借用姐姐的闪回记忆表达对逝去岁月的叹息,也是文明凋落的不可挽回。

18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推荐

我对剧情已经完全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很多场戏都是露点啊,裸体游泳什么的

22分钟前
  • 话事人
  • 还行

在荒原的时候,姐姐只是一人在水中游。那时他只是专注于这罕有的与自然的贴近。而在与土著人交往时却保持着文明的身段。长大后陷入黏糊的人际关系,脑中浮现的便是三人毫无拘束的共浴了片子不仅宣扬环保,还指出环境跟性情的关系片中有好些碎片不明其意。呃

23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还行

让人想起悬崖上的午餐,为什么澳洲大陆盛产这种~

25分钟前
  • snowark
  • 还行

早年澳大利亚的电影,多少会涉及土著,并略带神秘色彩,比如彼得•威尔的《最后大浪》,再比如这部《小姐弟荒原历险》。荒原历险,最近还看了一部《裸杀万里追》。大远景、动物特写、人类的野蛮,这些拼接构成影片的独特风景。该片在最后给出了一个因在城市失败而出走荒原的缘由,算是某种隐喻。

27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不妨称之为“野皮士”电影,六七十年代的世界电影都充斥着一股对人类和文明反叛和审视的态度,罗伊格也紧跟艺术潮流,并且扎根澳大利亚的野性荒原深处。《逍遥骑士》人类社会的浪子,一直在骑行游荡,是“无脚鸟”一生只停一次;《小姐弟荒原历险记》则是现代文明的弃婴,战争、暴力、冷漠、混乱这些现代社会的阴影逼迫着人去逃离它,进入荒野的过程是一步步脱去文明的烙印,少女身体的解放、孩童天性的保留,在土著居民身上可以寻找到人原始的自然状态和人与荒野的和谐共存,而现代生活则一步步将人给异化,形同现代文明的囚徒。罗伊格带着强烈象征性的隐喻只是一个幻影,社会性的人永远无法逃离社会而存在,“返祖”现象只是电影构造的幻想,我们终究还是会将自己“杀死”。

28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力荐

1.镜头画面里有一股粗犷、原始、自然的独特之美;2.女主角裸泳一段,很迷人;3.父亲自杀,尚能明了、体会。小土著人自杀,还是看了分析才明白过来。至于那些现代文明和原始文化的隔阂、交织和冲突,在影片里俯拾即是。

2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土著小孩杀戮袋鼠 白人持枪打野牛 这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回归自然? 人类不管是工业社会还是原始部落都带来杀戮?电影刻意的太多,lead to no where 另外对土著的看法仍然是局限在现代视角的猎奇 没劲。。。Jenny Agutter不错

30分钟前
  • 琧婯
  • 还行

罗伊格喜欢把一个角色放到一个完全不属于他的环境里,以展现微妙的违和感。这部比较早期,整体叙事未臻圆熟。到《血光鬼影夺命刀》、《天降财神》等片时风格才成型。

34分钟前
  • lcsun
  • 推荐

黑土著的舞蹈是他的求爱方式,但姐姐并不能脱离城市人生活(她讲述了自己所要的),于是土著就被彻底抛弃而自杀(因为姐姐和那些射杀野牛者并无不同,这是对她的鉴别)看看,公路那边的一人村落,那个现代人有多冷漠.片终她为人妻,在那一回眸间看到的荒野梦却已远去.裸泳段落是全片经典,美极,推荐

35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片头的父亲是现代文明陷入精神危机的象征,小姐弟进入严酷蛮荒的环境,现代人要依靠土著人生存下来,在世界露出文明迹象(公路、枪)后,土著人失去了自己的价值,不能进入现代生活,成为现代人的一部分,所以死了

37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It creates juxtaposed images&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in which more meanings emerge. In larger sense, the collision is between the “modern” world of Anglo Australia&the primitive” world of the Aborigines by using the montage. Especially appreciate the dreamy swimming scenes.

41分钟前
  • 若汐
  • 力荐

【B】通篇的联想蒙太奇,文明与原始的对立思考。

45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8.3/10。①父亲带着姐弟俩离开城市去野外野餐,到达目的地后突然失控欲杀死她们,但他却不慎死于汽车爆炸。活下来的姐弟俩艰苦而迷茫地想走出荒芜的平原,好在她们遇到野人被他带出荒原,过程中三人结成好友,即将告别时野人向女主跳示爱舞,却吓到了女主,野人以为是示爱被拒悲伤自杀,姐弟俩则回到了文明社会,但女主却意识到了文明相对于野人的拘束冷漠,怀念起了野人。②神秘诡谲的氛围的营造:一些将互不相关的人/事剪在一起的蒙太奇;各种动物特写配上神秘蛮荒的置景;各种希区柯克变焦、推拉焦与鬼魅的叠化;一些景别跨度大的剪辑(即至少跨越两级。如从近景到大特写);诡异的示爱舞。③很美的高水平自然风景摄影。④影像表达有点冗余,而且文本并没多诡谲(所以影像的诡谲氛围不够有道理),合起来扣1.2。

47分钟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推荐

残忍尽显。自生自灭。远离尘嚣。Nicolas Roeg的实验气质细腻的像女人。无法对抗现实法则时,挂满泪的黑皮肤跳起了古怪的异族舞。我用我的方式宣告落幕。满目苍痍不再可见,自我的终结是最优雅的反抗。另:摄影极佳。

50分钟前
  • SupErModiFied
  • 力荐

一部奇特的电影,涌动着对文明质疑的明确动机。而对部落文化的影像使用及处理,构成过多的隐喻与象征,何尝不是另一种强暴的文明呢?

51分钟前
  • 向阳花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