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冷漠,难难难。
国人,13.83亿人(2016年,官方数据)。
世人,72.62亿人(2016年,联合国统计)。
你瞬间能想起的人,不过三,至爱、深恨、大悔。
其他,都是擦肩而过的人。
悲天悯人,反而容易。
国土,963.4057万平方公里,领海约470万平方公里。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
你一生足迹,不是故乡,就是异乡。
其他,都是未知,都是故事,都是奇迹,坐在键盘前,就可以随便想象,任意同情、纵情批评。
所以,不要被“人文关怀”这个大词,吓到。
为擦肩而过的人,点赞。
都是,人文关怀。
当然,拍出一部电影,为擦肩而过的人,点赞,这种人文关怀,更费心,更能情绪传染。
很难用文字描述,卢晟导演2011年的作品《这里,那里》。
我只能用个比喻。
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被导演拍了个,中国普通人版。
大兴安岭,是,童年,父亲希望孩子记住的都是超好。
上海,是,在人间,小夏问小赵,你还喜欢我吗?
巴黎,是,我的大学,全世界的摄影课,考的都是历史。
【备注】
跟我一样,认定,黄璐在电影中演的小夏,死于自杀的,都是历史刚及格的俗人。
■一句话点评:它是孤独时代的守望者,三个故事的联系似有似无,没有想象中的紧密。导演说,人在城市的孤独感,跟在森林里并没有两样。 九月选片,十二月电影中心放映,我看了两遍《这里,那里》,但在二十分钟左右,我两次都精神恍惚了——不知道是我的问题,还是影片本身的问题。坦白点说,作为第一部长片,卢晟也承认电影有许多不足。就像有人指出的,以三段式架构的电影,它的联系没有想象中紧密,也没有形成循环或者首尾呼应。上海一段和巴黎一段的关系较为明显,但是大兴安岭一段和上海一段似乎联系不大,很容易被疏忽遗漏(弟弟送的东西)。 那这种剧作上的不完整和不严谨,是否损害了影片整体?即便确实会给一部分观众造成理解的障碍,我觉得,其实未必。导演说是有意去做如此处理,先不管该解释说法。在上海一段中,女孩的离去同样非常意外,一直到电影结束,导演始终没有告诉观众原因。普通人与死亡的距离到底是近还是远?这个年底,面对行将结束的2011年,从网络上的新闻到现实中的事例,这种突如其来的死亡都给我个人造成了很大冲击。谁说死亡就是刻意编造的情结冲突,在《这里,那里》中,它的出现正是为了服务孤独的主题。 当前来探望的老婆儿子离去,大兴安岭的驯鹿人是孤独的,与他做伴的只有那篇亘古不变的原始森林。老婆去世,儿子出外留学,开小面馆做小生意的中年人也很孤独,一样孤独的还有那个沉默寡言的服务生(弟弟),他的情感寄托是那位老同学。留学在外的年轻人很孤独,一战老兵也很孤独,所以,孤独的人在异乡相遇。当老人到了祭拜战友的海边墓地,那些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记忆和往事,开始扰动年轻人的内心,也让观众开始明白电影的核心主题,由孤独所带来的种种思念,有时候难以排遣。 如果按照我四五年前的个人定义,《这里,那里》的电影人物依然是一群“不快乐的中国人”(吕聿来的角色尤其明显)。好在,导演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强项所在,他把大兴安岭一段放在了影片头尾。无论活泼小孩、砍冰背冰还是人与动物的情感,这部分内容正好流露出对生命和亲情等价值的认同,自然流畅。更不用说还有人造极光带来的神秘亮色,扭转了我对整部电影的色彩印象。 面对《这里,那里》,许多人会达成一致好评:片子的摄影相当突出,画面充满了美感。这摄影师转行当导演,卢晟没有两把刷子是不可能的。甭管像油画、明信片还是像风光片,总之,做的用心、精致,观赏体验很棒。三棵孤立的树,行走的两个人;上海的城市森林,光线昏暗的老建筑,登上东方明珠的眺望;在深林里登到高处,寻找信号打电话。透过这些具体的意象(树)和由此及彼的想象,卢晟营造了一个略显冰冷的广袤时空。那是一个被心理时间和物理时间所阻隔的世界,距离感无处不在,周围上下都布满了孤独的情绪。 巴黎、上海到大兴安岭,无论身在何方,片中人物所处的环境都有点简陋。大兴安岭是条件所限,巴黎是外国的月亮没有那么圆。而如果对比《到阜阳六百里》可以发现,不同作者对上海城市空间的表述是一样的,弄堂、杂物,狭小的屋子。高大的标志建筑虽然一眼可见,但是他们从未上去过。这种情境的定义就如同身边的人触摸可得,但是,你从未抵达过他们的内心真实,更无法理解他们的孤独。 除了前面说的吕聿来(《孔雀》的小弟),有人说他是另一版本的上海韩寒。《这里,那里》的演员多在重复他们以往的表现,演了不少文艺片的黄璐,细节做的不错,但戏份太少了。姚安濂还是《青红》里的父亲形象,眼神隐约有一股杀气,多数时候是茫然无奈。然而,一部文艺小片能汇集到老中青三拨演员,并且做足不同的情感戏份,像父子、家人和恋人,体现出差异,又没有跳出大的主题。光是这点,《这里,那里》已经不易。或许,这真的不是一部能让人快乐的电影,但是,它会让人想到很多。
虽然×××但我还是想再说遍,故事真烂,摄影真赞
赶了30公里来看这部电影,网上没有在线,也没有下载资源,居然还有电影院在放这部电影!看完电影出来,一抬头看见很多星星,猎户座就在头顶,而这个电影就是一个漂泊的故事。
湖北鑫乐银兴电影城 2012.5.19 18:31 国产精品
呵呵两字以外的评论只想跟导演私聊。
那个大兴安岭上的驯鹿人,是真正的拥万里江山,享无边寂寞
摄影做导演,虽然是艺术片但至少在视觉呈现是极为美感而不让人困的。三段完全不同的时空,三段对未来死亡过往的思索,三段完全不同的调度手段,用影像来呈现意义来叙述思想才是电影人应该走的道路。国内总算有些不是无病呻吟不是标新立异充满人文关怀的东西了。卢晟导演有想法也有技术。
2011.11.5 金鸡百花
慢
电影很好 就是海报莫名其妙 @MOMA
思念。三个地方,三种视觉风格,三种镜头焦段。同一种孤独和未知
放映的中途卡住了,想必坐在前排的主演有点窘吧。不管是内容还是表演都有点生硬,不过支持一下留法导演给三星。
400 | 新人电影节@南配殿 很久没有这么安静地看一部电影,一部关于分别关于生死关于孤独关于思念的好片。导演果然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他说得对,大家都觉得左手和右手的关系很近,可它们很少握在一起。四星给电影,一星给导演XD
孤独的中国人
多角度叙事,有点意思,但是作为剧情片来说,演员演技也太纪录片了。不过电影配乐很赞,很美。片子还可以其实,处女作有的期待。空灵,优美,孤独,思念,死亡。
7年了,演的还是那么好,歪起嘴来笑还是那么好看。
用一整部电影营造一种氛围,但却被断了3的倍数次。有些画面美得让人窒息,正如孤独本身,但它本身容易产生不容易感染。
大兴安岭那段实在实在是太好了,单独给大兴安岭一颗星
大兴安岭那一段表演很生活。三段都有些孤独。
喜欢。关于人和人之间,关于人生,关于生死,关于过去和现在,关于走远和回归。导演挺可爱的。人很平和很懂得尊重人。现在觉得摄影或者剧作入行做导演就是好,似乎比只会做导演的人走得远一些。吕聿来是个好玩的怪人。
因为距离而产生思念,因为思念而产生孤独,人与人之间的就是这样的遥远且相近。摄影很棒,但略微有点喧宾夺主的意味,匠气过重。但这仍是一部诚意十足的影片,迷茫的时候,需要一些震撼心灵的事情去叫醒自己,记住自己还有一个完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