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理智与情感1995

HD

主演:艾玛·汤普森,凯特·温丝莱特,休·格兰特,艾伦·瑞克曼,汤姆·威尔金森,杰玛·琼斯,哈丽特·瓦尔特,埃米莉·弗朗索瓦,詹姆斯·弗雷特,伊丽莎白·斯普里格斯,罗伯特·哈迪,伊恩·布林布尔,伊莎贝尔·埃米亚斯,格雷·怀斯,亚历山大·约翰,艾美达·斯丹顿,伊莫金·斯塔布斯,休·劳瑞,阿伦·米切尔,约瑟芬·格拉德威尔,理查德·拉姆斯登,洛恩·马德森,奥利弗·福德·戴维斯,埃丽诺·麦克里迪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5

 剧照

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1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2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3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4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5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6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13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14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15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16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17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18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19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理智与情感1995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老庄园主去世后,可怜的母女四人被长子逐出了庄园。靠着亲戚的帮助,她们在一处小小的农舍安顿下来。势力眼的长嫂未曾想到的是,她的弟弟爱德华(休·格兰特 饰)爱上了三姐妹中的大姐埃莉诺(艾玛·汤普森 饰)。理智的埃莉诺尽管也倾心于爱德华,却顾及两人地位的悬殊而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感情。  与此同时,妹妹玛丽安娜(凯特·温丝莱特 饰)和英俊的军官威罗比(格雷·怀斯 饰)陷入热恋。情感外露的玛丽安娜热情奔放的释放着自己对威罗比的爱慕,甚至不顾及伤害追求者布兰登(艾伦·瑞克曼 饰)上校的感情。未曾想,威罗比为人不正,根本没有把玛丽安娜的感情真正放在心上。两个姐妹的感情相继陷入了危机。  性格迥异的两姐妹谁能得到真正的爱情,如愿以偿呢?母女四人又该如何走出生活的困境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婚外情事第一季鱼美人2011TEN:姬密特攻爱情定金欢乐岛沉落的黄昏我不是差生玩转全家福春日苦短少年恋爱吧。魂断加尔各答千夜、一夜仍是凝视你病态忧郁的猫搜索者摇尾狗人类:体内的世界阿育王原声售命八星抱喜2012国语心之歌基加利的鸟儿在歌唱吸引法则雍正王朝爸爸是个吝啬鬼马戏团天使孟父三迁之教圣诞讼她很漂亮日版

 长篇影评

 1 ) 爱是永不褪色

喜欢Elinor ~隐忍许久,得知真相时哭得像个孩子,画面好动人,让人心疼~ 雨中的十四行诗很震撼 上校守在身边为玛丽安读诗的画面太美 没有太多的言语,从细腻的画面却能读出更多。

正如电影的片名,《理智与情感》是一部几乎让人无从挑剔且又饱含情感的作品,李安对简·奥斯汀同名小说的改编,不仅在人物塑造上丝丝入扣,将人物情感以充沛的表现,更将爱情契合命题在“理智与情感”得以迷人的迸发。

我们之间的无话可谈 是因为我从不保留 而你却闭口不言。 ——《理智与情感》

 2 ) 幕后花絮

片中原本有一场休·格兰特和艾玛·汤普森的吻戏,但后来被删掉了,因为汤普森写这个场面仅仅是因为她想吻休·格兰特。 据艾玛·汤普森回忆,当拍摄片中布兰登上校(艾伦·瑞克曼,他还演过《哈利波特》里的斯内普教授)骑马走近埃利诺和玛利安时,很多次的拍摄都被马给搅坏了。因为那匹可怜的马得了胃胀气后来同期声经过处理去掉了那些放屁的声音。 剧组人员不得不经常跟英国那变幻莫测的天气作斗争。 电影是1995年4月19日开拍的,而艾伦·瑞克曼1995年5月1日才加入剧组,他第一天上戏,却出现在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完全一头雾水。 当哥伦比亚公司把艾玛·汤普森的剧本拿给李安时,他还从没读过任何一本简·奥斯汀的小说。 《理智与情感》是李安第一次拍大联盟的片子,第一次和真正的明星合作,也是第一次和如此专业成熟的班底合作。他不仅要和演员斗,还要跟摄影斗,每个人都是学富五车、阅历过人、伶牙俐齿的,用他的话讲:“我一直在‘挣’我的权威”。

 3 ) 理智与情感

十分好看。
影片后面,Marianne跟上校说thank u的时候,竟然啪嗒掉了几颗泪。
Elinor最后情不自抑失声痛哭时,我老人家又禁不住老泪纵横。
有些情绪是很莫名的,看铁达尼克的时候貌似很多人都哭得很惨,我只掉了几颗泪。
看《美丽心灵》的时候,身边的朋友有些是笑盈盈的看完。
我每次都会哭得不自抑。
触动的点不一样吧。
其实一开始看的时候所抱的的心态可能有点不应该。
除了因为喜欢奥斯汀还因为是李安导演的。
对于《卧虎藏龙》说不上来特大感触。
对《断背山》也不是很适应。
但是对李安一直有点刮目相看。觉得他的东西总是值得欣赏体味的。
其实我并不清楚他是否有一种所谓的李式风格在。
电影开场的时候,我觉得正如大多数名著改编的电影,没什么特别之处。
但是之后发现有很多细腻的东西。
电影的最后一个画面,Marianne和上校结婚那天,Willoughby一个人在马背上,神情落寞
的画面,我相信书上一定没有吧。
为了验证,我急着去看书。(貌似我之前一直只看到傲慢与偏见,奥斯汀的其他作品都毫无染指)
可惜现在才看了七十几页。
但是,只这几页,就发现电影的叙事有很多精妙的安排。
比如安排上校第一眼看到Marianne是其在弹琴唱歌的时候。
声音曼妙,侧影有一种宁静的美。
这样的第一眼太容易唤起爱情,即便是已经三十五岁的上校。
一开始比较喜欢Marianne吧。
弹钢琴的样子很吸引人,而且爱好读书,是颇有见解的女子。
但是情节继续下去,就比较喜欢Elinor了。。
虽然一开始觉得她的扮演者艾玛·汤普森似乎老了一点,但是角色本身既具理智又富情感,处事得体,情感内敛,她演起来力度刚刚好。
最后她得知Edward并没有结婚时,终于再也按奈不住自己一直苦苦压抑的情感,失声痛哭。当然也可说是喜极而涕吧。一点也不造作。没有梨花带雨的美,但很打动人。
相比较起来凯特·温斯莱特的角色就太过注重情感,不计较礼数和别人的闲言闲语,这也算是一种勇敢和无畏吧。不过,说起来,我比角色本身要老那么几岁,有点吃不消这种热情呢。
一直饰演比较花花公子或者说不怎么循规蹈矩的角色的休格兰特之于他饰演的角色似乎太英俊了些,但是有一个英俊的Edward有何不可呢。

 4 ) 手术刀般的改编 & 只是未到伤心处

写改编剧本通常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忠实原著怕被说木有创新,自创剧情又怕被原著党口水淹死,但《理智与情感》却是个例外。原著中前三分之一基本上是青年Austen小姐感性与理性的左右互搏,佐以第三人称的描写而对话寥寥,所以略显平淡乏味,直到第二十二回风云突变,与Edward的婚约被Lucy踢爆,故事冲突才激烈起来。这让Emma Thompson的改变有了腾挪的空间,前三分之一的篇幅占到电影的一半左右时间,Elinor和Edward的感情线几乎完全是原创剧情,将各个人物形象在故事转折前丰满地立了起来。相对的,Elinor和Lucy的心机戏部分被大幅精减,两位男主角的戏份得以增加,最有戏的那些场景都被保留了——Dashwood夫妇比吝啬、Elinor和Lucy的初次交谈、三角对峙的尴尬戏、Edward最后的自白,给人恰到好处的感觉,最厉害的是用一场舞会戏解决了诸多问题,简直神来之笔。这个最佳改编剧本奖Emma Thompson拿得实至名归。

不同于原著对理性的推崇,李安的这个版本更强调人性中感性与理性的对立统一。延续“父亲三部曲”中压抑感情直至爆发的传统,李安以他的方式重建了《理智与情感》的主题——被压抑的感情终将释放,看似理性只是没有找到对象表达。Elinor全程隐忍,让最后的情绪大爆发极具张力,Brandon也不似原著般平凡木讷,而是对自己心爱的Marianne慢慢打开心扉展现出感性的一面,甚至Palmer先生感性的一面都尽力去发掘了,堪称李安以细腻的风格在本片中最大的恶搞。据说李安在采访中用“阴阳”来解释了这一构思——确实,原著里的一些人物过于漫画化、小丑化了,特别是Palmer先生(影片中倒是把Palmer太太漫画化了),李安风格注入后,所有人物神奇般地一个个人性化起来,让人几乎要在看完后第一时间脱口而出——确定了。是李安拍的。其实嘛,我们学广告的都知道,几乎所有诉求到最后都是感性诉求。

哪有什么纯理性人,只是未到伤心处罢了。

 5 ) 风华一种

那年Emma Thompson三十六岁,出演电影《理智与情感》,小说里的对应人物Elinor不过年方十九。拍她的第一个镜头时,导演李安对她喊:“你能年轻点吗?” 后来这成了大家的笑话。

电影一直进行到第14分钟姐姐Elinor倚在门边听妹妹Marianne弹琴,伤怀落泪被Hugh Grant演的Edward撞见,李安才给Emma Thompson第一个近镜头。Emma是那种需要时间来散发美的人,李安知道14分钟足够酝酿一种风华。

Elinor坐在窗边写信,小妹和Edward在花园玩剑。看电影的小孩子议论道她都可以做他们的妈了。这话伤透了Emma的心,她说她才比Hugh大一岁。女人总是显老,和男演员配戏一般要找个大二十岁的,或者有的情况下还要大上个四十岁。 “这真是太可怕了!”她叹道。

可是美不美年轻不年轻又有什么关系呢?温和、大方、隐忍、节制,你带走了我们的心。正因如此,Elinor在影片结尾没有抑制住的哭声才让我们又释怀又心碎。

Emma不仅在电影里做演员,剧本也是她写的。那年,她凭此电影获得奥斯卡最佳编剧奖,颁奖典礼上她假奥斯汀小姐之口评点众生,睿智迷人。奥斯卡从来不吝啬它的灯光,在舞台上的Emma Thompson也不需要用十四分钟的时间来铺垫她的风华。

 6 ) 凯特 温斯莱特

这部戏,大家有很大的惊叹在于KATE的年轻。铁达尼号时她已俨然风韵绰约的模样,更不用说后来铁案悬疑里的成功干练,革命之路时的中年人妻。但1995年,影片上映的时候,KATE才20岁,拍电影的时候,正处在最诱人的19岁的年华。演MARIAN的角色,正合适。

她一贯是高大健壮,棱角分明的形象,不笑时表情枘枘的有些严肃,也许是EMMA的老成稳重太过明显,她的天真活泼被完全的显露出来,我甚至觉得她演的如此逼真,甚至连身高都被更改,这哪里是那个处处把男主都比矮了去的KATE,在EMMA身边,她娇小的像只松鼠。

电影里,她是那样年轻气盛,勇敢无畏。

她对同父异母的哥哥扫地出门的形为充满愤恨,对那个小气势利的大嫂句句讥讽。她对爱德华读诗时的语气平淡表示不满,充满感情抑扬顿挫的教他如何读诗,夸张又自如的声调表情让爱德华不敢开口。她一开始讨厌上校,因为他的苍老与虚弱,听说上校有积年的风湿,她满不在乎的嘲笑说他能抱的起来我吗。后来遇见白马王子卫勒比,她的爱得到了最强烈的回应,她简直就是个爱情女战士。不顾村子里别人的奇怪眼光,与爱人牵手散步游玩,后来爱情遇挫,她对于淑女教条不管不顾,执意要夜夜送信给爱人,包括后来,回到村里,走在大雨中的山坡上,下面就是爱人的农庄,又是在雨中,她茫然又失落的念颂莎翁的情诗,最后病的几乎丢掉性命。

我最爱的一幕也是她在雨中。满身湿透地在山坡上滑倒,被威勒比抱回来,躺在沙发上。她太年轻了,纵然给雨水浇透都盖不住全身那股子氤氲的热气。自然卷的头发弯曲着贴在耳边,两颊红扑扑的,粉藕般的玉臂露在外面,呼吸急促而导致高耸的胸脯剧烈的起伏。她全身都蒸腾在雾气中,那是她热烈的生命遇到冷雨时呲的一声冒出的热气。

是她点亮了这部本该沉闷隐忍的古典爱情戏剧,也是她,大雨滂沱中大声念颂莎翁的十四行诗,让这部电影隽永如新。

20岁的KATE,她有着天真少女应该有的活泼,青涩,甜蜜与勇敢,但作为一个20岁的初出茅庐的演员,她又惊人的成熟,稳重,果断与老练。MARIAN这个角色在她的演绎下,很天真却不傻,很热烈却不做作。很多人赞美EMMA的风华绝代,一低头一举手,尽是风情。而16年过去,当KATE到了当年EMMA的年纪,我们可以看到,好的演员,受年龄的影响,却不受年龄的控制,这些电影,是因为她们的演绎才如此精彩。

 短评

此生得一上校足矣

6分钟前
  • Yolanda
  • 推荐

原作反复阅读过多次,今晚才第一次看了电影。我想要的终身伴侣便是布兰登那样其貌不扬、稳重宽厚的守护型的老男人。何况这次还是斯内普呢(≧▽≦)【我又花痴了】~最后一幕婚礼时小感动了一把。

10分钟前
  • Arch-Murder
  • 推荐

啊,我真是喜欢这种中年美大叔和小loli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桥段呀。。。

13分钟前
  • 我坏故我在
  • 推荐

每个角色都诠释得十分到位,能让人内心恬然的影片

17分钟前
  • 螺丝இ
  • 力荐

英雄救美不可信,绅士温情方为真。……“某些程度上,我可能比今天的英国人更懂得十九世纪的英国,因为我自己几乎就在这样的封建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当然,冷幽默感,体统观念,以及社会规范是不同的。但自由意志的社会压迫的本质,我成长于斯。”——李安

20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李安从来就不是一个天才,天才也大多不屑于探究普通人的情感。他只是一个极其“人性化”的导演,用他温和与包容,细腻而深刻的语言逐渐打动你,让你明白“人性”的真谛。

21分钟前
  • 萨嘎摩哆熊猫桑
  • 力荐

“Emma不仅在电影里做演员,剧本也是她写的。那年,她凭此电影获得奥斯卡最佳编剧奖,颁奖典礼上她假奥斯汀小姐之口评点众生,睿智迷人。奥斯卡从来不吝啬它的灯光,因此在舞台上Emma Thompson不需要用十四分钟的时间来铺垫她的风华。而Kate Winslet那时年轻的不可思议。”

22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想象不出来是李安拍的

24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说变心就变心 哪能是真爱

26分钟前
  • yezzi
  • 力荐

本来书我就不喜欢,我不明白为什么一群乡下女人找丈夫也能成为名著。好吧,whatever,估计那个时候的英国人没什么其他事情可做。本来可以一个半小时解决的电影,拖了两个多小时。嗯哼。

30分钟前
  • 禾口角刀牛
  • 较差

真是只有中国导演才能吧简奥斯丁拍成八点档啊。艾玛·汤普森编剧,真牛。李安老师确实拍了一部“优等生电影”,处处精到挑不出毛病,尤其细节调度真是完美,或许这样才显得匠气太足。说来要拍红楼梦还是得请李安。

35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最成功的一点,李安立体化了"Sense"和"Sensibility"这两者的形态。而姐妹间纯粹的感情连结使二人共同渐趋中值,这其中的情感涌动异常动人。汤普森最后那一哭诠释得完美,一扫之前偏重的舞台感,精彩极了。

36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奔放再奔放,最后安静下来;隐忍再隐忍,最后爆发出来。

3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既然你去不了大自然,我把它带来给你了” 原故事太棒,剧本改编太棒,双膝献给简·奥斯汀和艾玛·汤普森,看的过程甚至都会忘掉这是一部“李安”导演的作品。角色众多、轮番登场、好戏连连,爱在英伦庄园下缠绵蔓延,真心会如意、隐忍有转机、等待换回报。“爱是炽烈、是燃烧”

43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温肥在雨中背14行诗的镜头太美了

44分钟前
  • littletwo
  • 还行

每一个段落都拍出了极度饱满的情感,絮语与尴尬是无比零碎的内容,但反而比推动故事的关键情节更好看。想到是一个华人导演上升时代的作品,更五体投地了。

46分钟前
  • 熊阿姨
  • 力荐

看到一半就想起了《傲慢与偏见》 简 奥斯汀内心有一种未了的情怀

51分钟前
  • 推荐

我始终觉得理智与情感比傲慢与偏见好看得多。(Grant在这里时不时有种张宇的即视感...

55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B】最后,情感至上的妹妹懂得了理智,理智至上的姐姐释放了情感。

57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那时的温丝莱特年轻,迷人,有着最单纯的美丽。受过爱情挫折的上校站在门外注视着优雅的玛丽安弹钢琴唱歌,专注,深情,这一幕真是美好。

58分钟前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