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幸真是个复杂的人,一切的善与恶,幸运与不幸都在他身上交汇。与父亲未能达成和解,将自己的人生都花费在复仇上,生活艰难,死里逃生,日夜煎熬。他又是幸运的,朋友尽心尽力,妻子倾心爱慕。他开始怀疑这样的复仇还有没有意义,开始怀念以前的生活。这才是一个真实丰富的人,有决心也有疑虑,有憎恨也有热爱,有手段也有节制。 他的目的已然达到,跟当年事件有关的人,所有人的生活天翻地覆。西幸成为了与恶龙缠斗的勇士,他最后没有变成恶龙,他是里程碑,众多的一个。他的后来还会有更多的人,继续与恶龙缠斗。也许最终恶龙终将倒下,大树会被连根拔起,到那时,所有奋斗过的人,虽不能看到那一天,但该做的已经做了,该走的路已经走了。 如果重来一次,西幸还是会选择这条路,性格使然,没有他途。 最后西幸的朋友才是真爱吧,太默契了。另外开场的婚礼真暗流涌动,颇为不详。
今天是岩淵家的大喜日子, 獨生女兒岩淵佳子嫁給父親得力助手秘書西幸, 婚禮在宴會廳舉行, 一對新人在結婚進行曲伴奏下進場, 接受來賓祝賀; 高跟的傳統日本木屐令原本行動不便的新娘舉步為艱, 她面色蒼白, 一拐一拐的前往新人座席, 縱使丈夫攙扶, 夫妻的親密身體接觸因為男方的別有用心而化為虛無。
西幸神色凝重, 缺乏新郎應有的新婚喜悅; 佳子兄長辰夫直喝悶酒, 似是不看好一對新人; 結婚蛋糕進場, 它不是層數分隔, 高及人身、 刻上祝賀語句、配以新鮮水果、 忌廉, 再加上一對身穿西式結婚禮服的巧克力造像, 而是一幢白色建築物, 最詭異的是7樓位置插上一枝鮮艷欲滴的玫瑰花, 七年前的怨案如在眼前; 亡靈彷彿借著血液, 沿著牆壁向下直流、擴散, 向仇家哭訴大仇未報。
主人家, 賓客因為不速之客, 無不面面相覷; 在場記者竊竊私語、大數岩淵不是, 極盡冷嘲熱諷的能事。
白色建築物結婚蛋糕是控訴殺人事件的最佳証物, 它摧毀了本來神聖的, 是聖潔的婚禮; 佳子的不良於行, 不僅是肢體缺憾, 亦註定是不幸婚姻的誕生、延續。
死者後人的復仇計劃如期執行, 仇家的親信有的被逼瘋了, 有的被囚禁了,有的以 "假死” 狀態隱瞞身份, 不情願協助復仇者。
復仇者帶著和田坐在車廂, 錄音帶播放一小節行政人員的貪污對話, 和田目睹喪禮掛上自已的靈堂照片及坐在旁邊親人後失聲痛哭, 世事的荒謬、官僚主義的腐敗, 把最原始的人性揭露, 也扼殺了人要忠於天地人民的良知。
《惡漢甜夢》採取驚慄片拍攝手法, 製造鬼影幢幢的鬼魅氣氛: 黑夜汽車的燈光照射在面容扭曲的親信面上, 手電筒有如追魂使者的工具索取同謀性命、 辟靜街道的假死亡靈夜行, 以及廢墟復仇者和朋友分開在階級門口兩旁凝神戒備, 不知來者是善是惡的神經緊張鏡頭擺位, 都是導演計算準確的上乘功架。
故意製造的交通事故, 碰撞成為一堆廢鐵, 靜躺在郊野前座車廂座位撥灑的新鮮血液, 是正義滅亡, 難以伸張的鐵證。
女兒誤中最信任父親的奸計, 讓紙上婚姻轉化為實質夫妻愛情熱烈洪流的契機變成消滅父親罪證的手段; 父親的執迷不悟, 一個高層查問電話, 父親必恭必敬, 低首鞠躬的交待回答, 及不上亦不願追回心死的兒子及精神崩潰的女兒。
Patrick Chan寫於2006年9月6日
截选了一些表达意图比较明显的镜头 场景、构图和光影之间,都有很巧妙的运用 许多镜头不仅完成了对叙事的表达和渲染,还具备很突出的形式美学
最后一段台词也非常巧妙: “……是……是我……您特意挂来电话,实在……是,是……到此为止,一切都……让您操了不少心……是,是,那么,就我个人来说,此时此刻,为了公司,我还是暂且辞职较好。啊?暂时出国考察?是,是,我也是这么个想法,是,是……关于我以后的进退前程,还得请您分外操心……是,是……请您休息吧。啊?噢!说起来可感谢不尽……因为昨晚一夜未睡,搞得晨昏颠倒了。哈哈哈……好,那我就放下电话啦。” 岩渊恭谨地向电话低头行礼。 (全剧终)
黑泽明的电影各种题材的都有,这一部居然是关于政治的,是一部反腐败题材的电影,比起90年代中国才开始有涉及腐败的电视剧,早了将近40年。
主角依然是三船敏郎,他和导演一样都是多面手,可飞扬可沉稳,可霸气可文弱,本片中戴起黑框眼镜,演起身负父仇不共戴天,处心积虑精心策划复仇计划的女婿,也是游刃有余。影片的情节一波三折,开头主角掌握控制一切,不小心露出了破绽,几乎致于死地,然后又峰回路转,险中夺回主动权,差一点要将罪恶昭示天下时,却惨遭大恶人副总裁的谋杀;差一步前功尽弃,大恶人也遭儿女决裂,在更大的后台面前,大恶人也仅仅是扯线傀儡,一枚棋子而已。
主角板仓的失败,其中也是由于复仇过程中与仇人之女西和佳子产生了真感情,随之而来的恻隐之心削弱了复仇的戾气,导致功败垂成。
借主角的话说“法律制裁不了他们,如果要制裁他们,只有自己变成像他们一样的坏人”,主角最终没有成为那样的坏人。
影片里有个段落关于假死的公务员,躲在暗处,观察着自己的上司在自己的假葬礼上虚伪的表演,有非常好的喜剧效果。
片中另有一处场景是:板仓和他的好友西站在一片废墟上,说起童年的记忆和各自相互见证的成长,一叹说“十五年了”。我要感叹“二十”年了,一心向往的美好,自己无私的付出都已经被人轻而易举的践踏。不由相信“世界上任何无私的东西都会被轻而易举的践踏”。
电影以一帮吃瓜记者开始以一帮吃瓜记者结束,拉开了一个长达五年的复仇计划的序幕。
整体来讲,《恶汉甜梦》是一部节奏明快的悬疑电影,背景音乐气氛感强、剧情设计步步紧扣、场景细节设置巧妙、人物心理刻画到位。男主角忍辱负重将自己安排在敌人身边并娶了她的女儿,精心策划并实施整个复仇行动,最终未能如愿让人感觉有点无疾而终,不得不怀疑黑泽明的“恶汉甜梦”到底指的是谁。
电影成功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物,包括:内心矛盾的西幸、老奸巨猾的岩渊、善良无助的佳子、心生悔恨的和田、性格耿直的达夫……细细看下来,这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影片故事内容并不复杂(好像小时候看的侦探小说),大多数观众也应该能早早就能猜到西幸是古谷的儿子。但是,黑白电影加之日本人奇特的姓名,其中所涉及的人物无法及时跟随影片的进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实则是自己心力不足导致记不住剧情,因此决定梳理一下本片所出现的十位主要人物及其相互关系,依照电影所讲述的先后顺序。
以下为这十人的人物关系外加这个故事的起因:古谷。
最后,我想电影中的几处细节是黑泽明想重点表达的思想:战后、公务员、包庇隐瞒。
大銀幕看都認不出戴了眼鏡的是 森雅之先生, 無怪咁好戲, 他在溝口成瀨那邊可是情聖!! 香川小姐則是60年不變, 最近在三船先生新紀錄片看到優雅如故的她, 太驚人, 美貌沒褪色!! 8.9/10
黑泽明将哈姆雷特改编,继续注视日本战后现实。就正义伸张的过程/结局与角色的设置上是《天国与地狱》的反面;对公务员群体角色的描写可与《生之欲》对照(他不是人的台词太经典了)。前半段隐藏身份的复仇过程引人入胜,剧作以及导演的声画技巧展现如《天国与地狱》般精彩,从开场婚礼戏就达到高潮,在和田葬礼一场冲上顶峰。后半段转入对现实灰暗的抨击,以暴制暴道德伦理的纠结思考,最终以无声悲剧收场。
黑泽天皇的又一部杰作,特别是那结尾,大气、经典、黑暗。其实我们的世界里每天都在上演这样的官僚黑暗,它根源于体制,而并非人性。善良的人因为他们的善良而总是悲剧收场。男主角失败于对佳子的爱,森雅之老奸巨猾而残忍的利用了女儿佳子,因为在他心里并没有什么恶的负担。所有演员的表演都堪称经典
坏人睡得香。有多少星打多少星。也不知道是哪位天才把片名翻成《懒汉睡夫》还广为流传。
后二战日本的哈姆雷特,每一步都精准地像是场脑科手术;全片几乎全部采用大景深,所有人在镜头下都无处遁形;当结尾岩渊向电话鞠躬久久不起身时,他已经彻底成为了权力的俘虏。
我太傻了,我忘记了对抗的是电话线背后的整个集团,还妄想真西幸能找到账本扭转乾坤,还以为森山这次交待的是真话,公务员果然永远不做违背上司的事。暗藏汹涌的婚礼和悲愤的情景重现两场戏难以忘怀。PS. 基友真的惨,因为一段相依为命的年月,揽过不属于自己的仇恨,参与不属于自己的复仇,旁观不属于自己的心动,顶着不属于自己的名字,背负不属于自己的罪责,为永不再来的人痛悔一生。18.12.15 @中国电影资料馆
一开始,我以为会是部平平的电影,没想到越到后面越是精彩。为父报仇,换名入赘,丈人贪污……简直是现代生活剧常用的模板了。黑泽明的剧本总是那么赞,情节设置机智巧妙,除了结尾个人觉得稍微欠佳。
从大多数翻译的名字来看,《懒汉睡夫》并没有什么意义,《恶汉甜梦》还可以,当然更直接一些就叫做《恶人睡的香》更好了。批判的现实主义故事,黑泽明悬疑类电影中节奏最紧凑的一部,两个半小时不愿停歇地跟着剧情思考。当然除了精彩的故事本身以外,那种对于人物内心的刻画也十分完美,塑造的各个不同人物形象非常生动。可怕的人性,看着影片最后岩渊如鬼魅般怪笑的那个镜头,谁都明白,他的灵魂已属于魔鬼,已经被他彻底的出卖。针砭时弊的讽刺,黑泽明这次下手够狠。
坏蛋不仅睡得最香,隐藏的也很深!直到结尾的通完电话鞠躬致谢你可能都没认出他就是成濑电影的名角——森雅之。而这又与第一幕婚礼重头戏借记者八卦闲聊强化介绍片中主要角色及其相互关系之清晰形成了强烈反差。二者貌似明暗对立,功能指向却高度一致:充分关照或引导观众的思维心理以实现影片叙事效果的最大化。前者,可促使他们尽快厘清人物早早入戏;后者,则是在利用森雅之的精湛演技去诠释重量级角色的同时又尽量去除掉大牌明星既往印象以避免观众产生不必要的认同预期。
4.2,开片20分钟婚礼段落的调度和教父真有一拼。绝对是场面调度和动态构图的经典段落。简单的钢琴键音做伴奏,丧礼段落车里车外音乐的对比。强调:大量黑泽式标志性动态构图创作者要研究,太多都写拉片笔记里面了。故事上政治黑幕的胜利和个人的悲剧对比,很有震撼力!部分构图隐喻了结局~~
相当类型化的复仇故事,编剧则将其中任何一个构成单元放大化——政治阴谋的揭露、「卧底」身份的隐藏、由恨转爱的夫妻关系、正义子女对父辈的背叛,却呈现出某种不佳的效果——令人觉得故事说得吞吞吐吐,留下印象的唯有声效 / 配乐和镜头的不适当喧宾夺主。
黑泽明胸怀理想主义圣徒情怀,再次出动大男孩角色牵线社会批判,好在桥本忍 等一众大神的剧本强化掩盖了导演风格的孩气稚嫩,将整个故事处理成了富于隐喻的社会寓言。【8】
结尾处为了凸显黑泽明自我的理想主义情怀,不惜牺牲全片的内容配比,在应当有一次激烈冲突的地方,放置了一次以人物转述为主的悬疑段落,用说的方式表明导演自我的心声。主角的对决退居了幕后,三人言语上的拉扯成为了观影者最有代入感的方式,以此来审视自己的内心,随之而来的断绝关系,更是一次宣言,一次与暗黑诀别的割腕。在电影上来说,最后段落除去黑暗结尾的冲击力度,其他方面并不是合格的,特别是在诉求方面,导演的个人心声大于了前面整体构建的内容走向,特别是真实西幸的走向前来,显得他极为工具化。而在用说还原结局的说法,虽然教育意义足够多,但观赏度却打了折扣,因此只能在此处增加表演力度,所以我们就看到了当时三人的大量情绪起伏与肢体动作。与好莱坞不同的是,黑泽明未使用大团圆的结局方式,但在情绪引导是两者是殊途同归。
主片名译的有问题,《恶汉甜梦》还说得过去。片子没啥说的,结尾很有力量,每看一部黑泽明都刷新对天皇的认识,从武士片到现代社会题材,出手便是佳作。
#资料馆留影之黑泽明回顾展#《教父》无疑得了本片真传,尤其是开头的婚礼场面,而泽皇的电影里,没有非黑即白的人物,镜头焦点永远是现实与人性,本片便是一例,《哈姆雷特》的故事本已绝望已极,而置于日本官商勾结的社会语境里,更碰撞出新的火花,小人物孤身反抗黑暗体制,社会上无处不在的腐败,也让人忆起《唐人街》的环境。并且本片结局太黑暗了!可能是泽皇一众电影中最黑暗的,伸张正义的人受挫遇害,正义被邪恶扭曲,“你欺骗了佳子!”“整个日本都被欺骗了!”比个人或者家庭悲剧更震撼的,便是社会悲剧。PS 三船敏郎好歹演了一个如此刚正的复仇角色,他戴上眼镜的样子差点没认出来。
一开始的婚礼戏的确挺有意思。婚礼上和贪污案有牵连的每个人都显得有些紧张,让婚礼气氛很怪异。现在来看板仓使用的栽赃陷害白井,让这些人互相猜忌,和让和田假死装鬼吓人的手段,已经让观众不觉得惊奇了。但这仍是部好看的电影。我最喜欢岩渊一家在家烤东西吃的那场戏,整部电影少有的温馨。
整个日本都被欺骗了!过程充满“意料之内”与“意想不到”,尤其是,大赞这强有力且反套路的结局,使得电影整体更上一层次。
当代版王子复仇记,最终却以王子败北,恶汉甜梦而告终;日本版官场现形记,弃卒保车弃车保帅不断上演;小人物的夹缝人生,每个人都在利用与被利用之间挣扎。。黑泽明的镜头太完美了,现代戏依旧精彩。最厉害的是这个反转,实在措手不及。
7/10。整体无节制的刻意拖踏是由匠气过剩造成的,老黑对宽屏和画外音结合使用越发娴熟,空间内群像调度产生出矛盾的凝重令人难忘,然而过分着墨在细节抖露和人物塑造心灵史上,悬疑类中惊险波折的推理犯案从来比这种冗长繁琐的信息展示更吸引人。惩恶必先自我黑化,过程中任何良心发现则使被反倒一把。
构图、演出一丝不苟。那么多优秀男演员也只是打个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