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多的是女性主义的隐喻评论,对此我就不一一赘叙。但我认为这部电影也包含有对于潜意识的探索,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的,潜意识是一间充满灰尘,没有光亮的房间。这部电影正是试图还原这间房间。
●刀、钥匙、鲜花 刀可以剥开人的身体;钥匙可以打开门,这两者都有共通性——打开。所以电影中的刀和钥匙可以不断变化,因为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即打开潜意识房间的手段,区别仅在于暴力亦或是温和。鲜花,电影中的女性在现实与睡梦中都不断拿起鲜花,其意义在于潜意识中对于自我的保护,她越是想要探索自己的潜意识,保护机制越是明显,她午憩时将鲜花放在了自己的阴部,是保护自己脆弱之处的象征。
●楼梯、重复、追逐 电影中的楼梯是通往潜意识的必经之路,女性不断地重复、重复着上楼梯,甚至会有倒放,重叠自我存在的场景。其意义在于说明潜意识的坚固、自我保护难以消除,进入人的内心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甚至会倒退,促发自我保护后再也无法进入。重叠自我存在表明人的潜意识与现实的不一样,正如荣格的人格面具,人不断重叠自我存在,消解潜意识的真实存在,让自我变得无法理解。追逐的对象是一个面容是镜子的怪人,其很容易想起人是通过他人与社交建立对自我的认识,女性追逐镜面怪人正是不断建立自我认识,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人格面具的过程,重复四次意味着这一过程的多次,人格的复杂性。
●手遮挡自己的嘴唇 潜意识的阻挡 ●闪落的电话线 潜意识的无序 ●刀子无法切动面包 潜意识的混乱,反常识 ●大风、似乎无重力的房间 这些都试图表现潜意识的杂乱,犹如始终被外界事物的大风吹过的房间一样,又如同无重力的梦一样轻盈
●男性、死亡、碎玻璃 男性,作为他者的存在,建立对自我的认识;对于女性的抚摸,他者了解其外在人格和外表的象征;女性用刀子砍向男性,潜意识对于他者了解的抵抗(心之壁hhh);碎玻璃,完整的自我被打破,被他者与潜意识分裂为一块块;死亡,自我在他者面前的死亡,潜意识的觉醒。
随便说一点hhh,豆瓣女性主义的评论分析都挺有道理的,我这个还有些勉强,只是尝试用另一个角度去阐述,试图言之成理。我不反对豆瓣上的评论。
<小学生个人理解>
没读过什么理论书籍 但天天做梦 觉得这片还挺有意思的就想写一写 今天晚上做梦可能就高深一些
首先,在我看来这女的已经死了,在魂魄的弥留之际她做了场自我挣扎的梦。
所以在影片的刚开头她就已经处在梦中了,要不那个黑衣人的边角也不会出现(脸是镜子的人在现实中应该不会有吧)
而数次的画面切换也暗示了黑衣人=爱人。而爱人又不仅仅是爱情里的爱人,也可能是亲人啊等等,主要作为一个隐喻符号出现。
我是不太相信人弥留之际只能想到那个破男友。但只想把那个破男友K掉倒是有可能,所以影片最后…
这也暗示了,与男友的关系是导致她自杀的导火索,也就是痛苦的根源。
影片中多次出现的电话线,暗示着“与外界的联系”而最后一通电话,可能就真的是打给了她爱的人。
这个女人在这段关系里一直处于一种极度紧张的状态,她或许真的把刀藏在被子里,但依旧被男友的“花”所吸引。
开始她先是尝试开门,但发现门上锁了,才从包里掏钥匙。
或许是男友迟迟没来,她的灵魂已经在空荡荡的房里徘徊斗争了很久了,没带钥匙是对男友不在意自己的借口。
soso…
而这个屋子里来回翻倒的画面,真的像极了** 除此之外我找不到更合理的解释
而最后思念变成悔恨,打破的却只是一面镜子。
男主掌握着女人情感,生活甚至生命的钥匙,我透过这部梦的短片,看到的是一个苦苦等待,自我挣扎与折磨的女人画像,而引起这一切的就是掌管着她生命密码的--男人。
最后女人后悔了,她的灵魂在最后一场梦中想象杀掉了男人。象征男人Yang具的花撕破了伪装变成了锋利的刀子。
[如果刀子=花=yang具的话 花=期待思念
刀子=悔恨 就可以解读成思念化成悔恨]
海边破碎的镜子简单来解释就是碎掉的感情,碎掉的生命,失望透顶的一切!最后男人变成镜面人我看来一方面象征着爱情初期女人将男人看成自己生命的另一半 而在最后一层梦境中女人的心软也让他放弃k掉男人而将他意象化成一面镜子。
最后一层男人开门是现实 在那个迷惘的午后,男人终于来了,他拿着女人家的钥匙,打开门 却发现女人已经离开很久了
唱片还在播放,电话也没有挂。
说实话这片子藏太深了,午后看了的确容易迷惘。
但我真的佩服就是说 一个默片
看得我毛骨悚然…
拉片版最详细解读,仅供参考,欢迎讨论。
花是欲望的体现,一直追逐的意象凝炼物。钥匙既是打开心门,打开选择的钥匙,同时也是男性性器的表现,一定程度上象征了男性赋予的权力。所以回过头来看,这个故事显得更加有意思,在男性赋予的权力下进行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也为影片最后的结尾埋下了种子。
从影片开场,花被女性的手放置在这个世间,自我拾起,走向房子,远处模糊的男人离去,似乎是男主人、男性离场的意思。
如果说花是寓指男女关系中的纯粹感情,则房子本身或许也可以理解为进入了婚姻、家,女人携带着欲望、感情进入了家。
而当女人掏出钥匙,又丢掉钥匙(注意是主动的丢掉,我并不认为是不小心掉了的行为),女人的手停在花台(注意花台的出现),下楼梯匆忙去捡起钥匙,这里其实通过影子的拍摄更加强调了一点:“我”开始分裂,出现了:本我和自我。本我丢弃钥匙,自我捡起钥匙。
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钥匙代表了什么?如果房子指的的是婚姻实体,钥匙便是爱情与婚姻连接起来的介质,而钥匙本身又是代表了一种权利,拥有钥匙的人就拥有了打开房间的能力,拥有看到刀的权利,拥有不断在房间里进行多次选择的基础。
接下来,女人进入在餐桌上发现插在面包上的刀,面包还是代表了“生活”,而刀从面包上掉了这件事就更有意思了,是暗藏在身体中的自我的能动性想要这把刀的体现,但是这时候本我占的主导,并没有拿起刀的能力或者强烈的想法。
楼梯上出现掉落的电话(混乱的无序),女人步上楼梯,被风吹过的窗帘、床头的烟、地上的裙子,一只不知是男女的皮鞋、播放的黑胶唱片机。个人有两种隐约的猜测,一是一种看起来还比较有情调的景象,另一种是不明对象发生关系的事后现场。
随后女人快速扭头,转到了楼下,将花放在了小腹处(性暗示),然后自我疲惫,开始睡觉。 镜头后拉,镜面人带花出现,女子影子先出,追赶她。没有追上,转身踏上屋子前的楼梯,她又看着那一片花台,花台一片荒芜,剩着一些乱草。这个花台在这个时候又出现两个含义:一是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而言,这是心灵状态的外化成环境:荒凉,二是我认为这可能就是这朵花生长的地方,而其含义也就更不用多说了,非常明显。
而再一次进入房间时,刀直接横放在了楼梯当中,可以理解为这个想法在“我”中更加强烈了,然后运用了升格效果拍摄女人上楼,步伐轻柔,像步入云端,脸颊拂过黑纱,我认为这是体现她步入了另一个空间,而在这里她又看见了掉落的电话,掀开被子里面藏着刀,她慌忙盖住,将电话归位,即这个时候她还是偏向于一种那时候规矩、道德规范的生活,但刀的出现仍旧体现着她潜意识中的自我意识。
随后她被卷入了混乱,镜头里体现的则是外化出来的内心混乱。她不知所措,而这个时候,通过视角的转换(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个横摇镜头,巧妙、合适地转换视角和时空),这时候通过关掉唱片机、从口中吐出钥匙这个行为,我们可以知道这是超我的角色,即服从道德命令,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而这时候,吐出钥匙这个行为在我看来是有些性暗示的倾向,且观察女人的面部表情,还有些睥睨感,这时候她是同钥匙是一体,就像是上帝的使者一般,她是守护者,而她又代表了权力。
此时本我进场,镜面人带花出现,女人上楼左右跌跌撞撞,举步维艰。然后看到镜面人将花放在了床上,镜面人消失后。此时女人在画面各处随意跳动,与前面女人行动不便形成了鲜明对比,暗指了此时她拥有了极大的自由,也可以说获得了意识,从之后女人直视刀这个画面,更加说明了这点,女性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此时又开始重复,而此时吐出钥匙后,钥匙变成了刀。随后本我、自我、超我进行圆桌谈判,本我的强势非常明显。通过他们拿起钥匙放下还是钥匙=选择道德,本我拿起钥匙,放下是刀=选择自我意识的觉醒,这里我个人有些疑惑,对于钥匙的被涂黑、手掌的涂黑的意图不够确定,可能是“黑化”?
带着圆形镜面球的本我,脚踏大地,气势雄伟,迈过万水千山的磨难,走向自我想要取而代之。而这时,男人带花回来,放置好失序的电话,刀放在餐桌,女人跟着男人上楼,来到了床上,男人又将花放在了床上,然后一旁的镜子反射到了男人的面庞,像是揭露了此前梦中的镜面人就是男子的化身。男人抚摸女人,想要发生关系,这时候本我强烈的意识占领,说明可能还是在梦中,耳旁出现了刀,她砸向男人,结果碎了一地镜片,梦境结束。
男人真正回家,路过花台时,用手搭了一下花台的动作,让观众注意到,花台上并不像梦中那么荒凉,生长着好几簇鲜花,而梦里出现的花掉落在一旁,进入房子里,发现女人坐在沙发上,碎了一地的镜片、树枝,女人死去。
简单来看,这似乎是说明了在当时社会上女人的一种困境,在我意识奋起反抗时,看似是解放了自我意识,但却死亡了。实际上远远不仅于此,这也就是我一开始所说的为什么有意识的点,男权、女权本质最终追求的必须是平权,影片里钥匙、刀这两个有权力表象的东西,镜面人的想法,都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意识觉醒不是将另一方杀死,而是你要去寻求真正的平衡,男女不是非黑即白,而本我对自我真正追求意识的醒悟仅仅是第一步,影片最后的肉体死亡像是一种自我反省,去审视什么才是所谓的女性自我意识,或者说“女权”,能够正确认识到男女关系之间的牵制制约、合作协同,才能最终走向觉醒。
就像阿莫多瓦早期在接受一个采访的时候,谈到女性主义,谈到女权,认为能接受自我觉醒的女性选择做家庭主妇的决定,这才是明白了什么是女权。
摘自:游飞. 世界电影理论思潮[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
《午后的迷惘》是黛伦最重要的作品,片中黛伦本人扮演情感波动、心智飘忽的主人公,她受到一系列显然是微不足道事件的惊吓,以致产生了偏执和迫害妄想。由于涉及对女性的性吸引力和恐惧的展现,黛伦认为,她的影片"将一个内在世界外化到外在世界一样可以被感知的程度"。黛伦站在玻璃窗后面,双手扶着玻璃,就像羁身于牢笼之中,她没有血色的脸颜流露着脆弱,而略带惊惶的眼神中又透出几分忧郁,《午后的迷惘》这一经典画面成为了美国实验电影的注册商标。影片中,黛伦反复使用了一系列主导动机(包括一个沿花园小径梦幻般行走的影子、一朵鲜花、一把钥匙、一把刀和一支电话听筒,主角试图爬上一段楼梯),这一手法成为十几年后阿伦雷乃《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使用类似重复主导动机的先驱。黛伦向客观真实发起攻击,而她使用的方法是将刀变形为钥匙、鲜花变形为刀,通过镜头、拍摄角度和慢动作的运用使爬楼梯的动作显得如此艰难和痛苦。黛伦还对贞节、两性和死亡等做出综合性暗示,而观众却不能从哪些复杂交织的主题中剥离出来,从而获得确定和连贯的解释。这些主导动机音乐般而非理性式地交织在一起,将观众卷入一个无法超越的系统化迷宫。这样一来,影片就在《一条安达鲁狗》这样的超现实主义电影和《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假面》和《八部半》这样的梦幻真实之间架起了一座清晰的桥梁。
玛雅·德伦,称为美国先锋电影的代言人。是她催生了美国前卫电影的产生。她既是创作者、发行者和宣传者,也是一个理论家。先锋和前卫,都有悖于正统的电影。它无法与传统相抗衡。它只是一个稀有的参照。一束微弱的光,从幽深中缓缓而来。
诸多的意象,碎影纷飞。意象成了光影的主导者。在她《午后的迷惘》中显得很突出。午后的烈日,格外灼人。热浪烤焦了女人心,游丝晃动。如影随行的,是可能的陷阱。没有对白,没有完整的故事。彻底颠覆电影的结构,提供人们一个想像的空间。意象成了电影的主宰,也成了电影的灵魂。
《在陆地上》、《为摄影机而做的编缉研究》、《变形时间的仪式》和《夜之眼》等,都无一例外的沉浸于意象的表达中。只有《暴力的冥想》是一个特例,感受到她要借用中国一个传统武师的表演,达到某种舞蹈美的可能。中国武术套路,不管是南拳北腿,太极少林,都有一种观赏美和艺术美。但玛雅·德伦却给此一个永远的定义——“暴力的冥想”。是对武功的延伸之意。这是最终的思想表达。
玛雅·德伦的实验电影,实际上,是对好莱坞庞大工业的反叛。她要完全表达自己。但这注定只是一种歧路,难登大雅之堂。电影本身有着完整的结构,拆解和分离,只能是作者的自我实现,而不能让观众乐见其成。永远只能限定于小圈子把玩观赏。
从这一点上来说,你更欣赏雅克·图尔尼尔、奥尔顿和塞缪尔·富勒这些背叛好莱坞的独立电影人,正是他们用小制作、低成本,实现了电影表达的另一种可能。这些人影响更深远。但世界上,总需要少数离经叛道之人。他们所做的不一定是别人喜欢的,但开创性的探索,却是弥足珍贵的。所以,70年前的玛雅·德伦,仍然会在影迷中有一席位置,有她的意象表达的特殊之处。
2009、7、12
这个应该是影响了林奇了,特别是Lost Highway
✿
7.0 很先锋的影像表义,我看到的似乎更多的是女性对性的思想纠缠与自缢过程。导演在室内和室外空间开了个虫洞,女性在自己的意识(房子)里翻滚跌落,男人只是个带着花的闯入者。女人打碎玻璃的同时打碎了男权崇拜。
午后迷惘,似梦非梦。鲜花与刀,只在一念。720P,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AYtjhRexZpGP_Xma-3HBg 密码:ovwm
8/10。镜面黑衣人代表男性的诱惑与伪装,阳具象化为鲜花,女主角午休时将鲜花放在阴部接受诱惑,钥匙掉落表明恋爱中女人甘受支配,女人回家发现台阶插着刀,床边鲜花消失变为刀子暴露男性侵犯的意图,女人行走中前脚落在沙滩后脚踏着草地象征探索自我的艰难,打碎镜面人的同时自己也被男性秩序所扼杀。
爱意渐冷钥匙化成了刀——梦与思想死亡交叉,女性迷惘而徒劳与男权抗争。
前半预知梦及梦的解析 掉钥匙一段令人拍案 用古典叙事手法 将隐含的危险描绘得淋漓尽致 钥匙等同于刀 是因为开启即伤害 而门本身便有性爱的隐喻在 无脸男的最初影像原型 大概就是此处 脸上的镜子反映自身的欲望 花是贞操象征 全片无非在焦虑贞操的献出者 模糊到具体 最后死于焦虑本身 日氏配乐亦有增彩
光隐晦就算牛逼啊
无尽的噩梦。
脸是一张镜子。而精神如同夢遊被分裂,切換著時空并交替著神秘感
先锋而奇诡。限制性视角与开放式构图。梦境的套层与反复,瞬间让我想到[恐怖游轮]。无音效对白+零配乐的可怖静默——我们的梦有声音吗?似挣扎求索又似诱惑舞动的动作&倾斜翻转的摄影机。钥匙与刀的一体两面,斗篷镜面人的创意令人叹服。精神分析语境下的花。囚禁之女与自戕欲望。(9.5/10)
瑪雅黛倫標誌性的蒙太奇剪輯,視覺上尤其前衛,大量使用心理學象徵符號;十餘年後日本配樂師伊藤貞司的作曲為影片增添了一股恰到好處的神秘感;聲音的加入使這部充滿思考的先鋒實驗作品擁有更強表現力
Freud's dream: flower, knife, mirror, ring, insanity, key and door, man and woman, sex and death...
人格分裂。梦境和现实环环相套,分不清彼此。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女主角被自己折磨的不行,而后自杀。这个过程是在梦中完成的,还是现实中梦后自杀,估计导演自己也不知道。
梦。
彻底应用了拉康理论的[午后的迷惘]时至今日依然是用电影描摹梦境的典范,黛伦在图像的想法是如此成熟,整部片子行云流水,似乎真让人做起一个又一个的梦中梦来。抛去花、钥匙、刀等等显而易见的象征不谈,片子里最有趣的地方是结尾:梦中的男人形象被证明亦是女人的镜像投射,击破幻想的试图最终却打碎了自我的构建。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pYXBkL5puc/
重看;闭环式噩梦的完美演绎,无限循环,难以结束,在一个闭合且张开的计量单位内,由钥匙、花、刀等物品构成阐述性丰富的隐喻符号,也是一种时间点提醒和节奏切分——螺旋式楼梯的设置暗合外部空间与心理扭动的重合,窗口倒放的镜头和望下去重复的画面,都在暗示着时间的含混(也是她惯常的手法,对后世作品的影响太大了);镜像的应用很绝,解读空间委实巨量,是梦境与现实的映照,是借着梦的宣泄诉诸无法言说的焦虑和呐喊,打破镜子的刹那像一场梦的结束,更像是另一场的开始。
电影是只要讲述了自己的想法就好还是要有人读懂才行?即便不知道刀子钥匙花楼梯这些符号也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些玄机,而了解了这些符号以后,有了更多想法,或者过度阐释了之后也自己砸吧嘴儿觉得嚼的够味儿,哪一层都有看的开心的理由。我觉得拍的聪明。
现代影像的神样之一。八卦:David Lynch用Lost Highway向这部电影致敬;Godflesh用了片中的一张著名剧照做为94年EP《Merciless》的封套,Primal Scream于86年发行的单曲《Crystal Crescent》也如法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