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被病毒感染大批死亡,没有死掉的人病变成躁狂嗜血的恶魔,白天藏匿在阴暗处,夜晚四处活动攻击人,纽约变成了空城。Robert是军方科学家,成了体内有病毒免疫力的幸存者。 恶魔们夜晚倾巢而出的呼啸声让人不寒而栗,攻击性强劲无比,还可以循气味而来,然而大脑应该是不再好用了吧。所以有非常不解的一个谜:有次Robert疑似看到一个旧相识,但是怎么叫都不回应,他想一探究竟却越喊越害怕,犹豫着走过去却中了陷阱被吊起来,随后昏迷直到夜幕将要降临才醒来,直接导致后面的一系列事件。这个陷阱到底是谁设的呢?百思不得其解。 影片有两种结局的: 第一种公映版,Robert成功分离出抗体的时刻,夜魔大批循迹而来攻击,他保护了那对母子,让她们顺利离开并找到安全的幸存者聚集地,带着他研发的寄予拯救人类希望的抗体。而他,随着爆炸的火花和恶魔同归于尽,成为传奇。 第二种结局,夜魔攻破堡垒后,男首领画了一个蝴蝶图案,Robert才明白夜魔疯狂攻击他的堡垒,原来是为了救出那个被他捕获做实验的女夜魔,Robert把夜魔还给了男首领,也认识到夜魔是个与人类平等存在的新物种,从此互不干扰,最后与逃难至此的母子俩驾车前往幸存者聚居地。 第一种结局惨烈悲壮,却引人更多感触;第二种结局峰回路转,世界和平。无法取舍哪种最爱,反正都看了,同样接受。
《我是传奇》其实是部不错的科幻电影,它把那种孤独的气氛渲染得很动人。影片开始一段跟1971年查尔顿•赫斯顿主演的版本很接近,只是现在的技术强太多了,能把那种荒芜的城市描绘得极其真实,1971年版中能发现不少穿帮镜头。威尔•史密斯在影片里演得不错,有几段戏很能打动人——比如不得不扼死陪伴自己的爱犬时的表情。整个影片的故事线也没什么问题,感觉很顺畅——虽然与原著差别比较大,但那是另一个问题了。电影改编本来就不该追求如何忠实原著,而是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表现出导演自己的理解。这个片子有自己的视角和主题,而且表现得算很到位了,比《生化危机》那种片子强得多。
有意思的是,对比下就会发现,1971年版的电影意识形态味道很浓,包括了对红色威胁的恐惧、曼森家族以及嬉皮士等破坏主流价值观的担忧,甚至还有宗教上的象征意味:那个版结尾处内维尔死时的样子极像受难的基督。在现在这部片子里,则都演变成了表现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影片的蓝光版画质非常出色,堪称典范:画面锐利但不过分,色彩浓厚,影片最开始纽约一段明亮干净;后半段的室内戏较多,其黑暗场景的对比度相当好,黑位沉稳。整部影片看噪点抑制得也很不错。虽然蓝光版的TrueHD 5.1音轨规格不算特别高,但效果却相当漂亮,安静时对周围细腻声音的表现很好,动作戏时的大动态效果也不是盖的。因此,目前最权威的蓝光评测网站highdefdigest给予了这张蓝光碟音质、画质全部五星的最高分数。当然,这张蓝光值得收藏的另一个地方,就是它融合了影片的两个结局,通过无缝连接的方式,你可以随意转换——等于一下拥有了两部完整的电影啊。
看过电影的读者都已经知道,在第一结局,也就是剧场版中,最后内维尔与吸血鬼(本片里叫做darkseeker,翻译成“夜魔”看起来不错)同归于尽,安娜带着小孩找到了幸存人类的聚居地,把血清交给了他们。第二结局有两处不同:一是在影片的1小时13分左右,内维尔和安娜去看了让他中计的地方,内维尔说感染者不可能有这样的智力模仿他来设圈套,他们没有爱,没有感情,安娜说,“也许他们进化了呢?”接着,在内维尔钓鱼的池子里,小孩伊森一边游泳一边说“水好冷”,这忽然提醒内维尔应该用冷却的办法提高血清的效果,这为最后他能成功打下了伏笔。
另一个最大的差别在最后三分钟:内维尔看到感染者首领用手在玻璃上画出一个蝴蝶形状(蝴蝶是本片的一个象征,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忽然醒悟了,于是把他当作试验品的女性还给了首领,并让她还原成了感染者。首领率众撤退,内维尔和安娜一起开车离开了纽约,寻找其它幸存者。这个版本的结尾应该更符合原著的思想:原著中的所谓“我是传奇”,指的是内维尔是地球上最后一个男人(还有女人和小孩幸存下来,1971年版的电影里这点也是很符合原著的),他夜晚躲起来,白天出去猎杀吸血鬼;一般小说中,吸血鬼对人们来说是神秘的难以捉摸的,而在这个故事里,原著要表现的是内维尔对于吸血鬼来说才是神秘的,如同一个传说、传奇。而剧场版的结尾则表示内维尔的死使他变成了一个人类的传奇,正是从这个角度说,剧场版的结尾完全背离了小说——这也是一些恶评产生的缘故吧。
这个第二结局里,夜魔有了自己的感情,他们进化成了一种新的生命。内维尔坐倒在地时看着那些死去夜魔的照片,他意识到自己对于它们来说,就是一个噩梦、一个刽子手。但我仍然喜欢剧场版的结尾(电影公司曾预先把两个结局放给一些观众听取意见,大部分人都选择了目前剧场版的结尾)——电影不是拍给书迷看的,整个电影必须是人类视角才舒服,不然整个故事都要重新定义了。反正我是很难在结尾忽然对那些夜魔产生同情和怜悯之类感情。这时候就显出影碟的好处了:两个结局我们都可以在蓝光版里看到,你可以更深的理解导演的想法,知道他的选择。那么你喜欢哪个结局呢?
有点搞笑的是,世界上最后一个人居然是黑人.貌似第一个也是样~??
嗯……真的没什么好看的,看看小狗吧
前半段好,尤其是与狗狗的几段。自从女角出现之后,就槽糕了。。。不过,女角的身材很好。。。不过又想这样的灾难片着实很难结尾。
第一次看的时候有点害怕,但是后来就很感动,特别喜欢里面的那只狗,当主人不得已杀它的时候,我泪崩了
开局只有一人一狗,装备全靠捡。
结尾俗套了
咦?怎么就完掉了?
虽然并不恐怖,但是有will在的电影,总是有一种好看的精神在其中。
吸血鬼都是死嗓。。。
丧尸围城,只剩一个人的时候是有多孤独,而且只有罐头可以吃,吃货想想都觉得生不如死……男主居然能坚持到做出血清真是太不容易了……不过,丧尸既然有智慧有感情,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不会想死吗?还是说变了丧尸以后连审美都丧尸化了……
结尾是败笔
结尾居然还真死了。非得翘了才是传奇么。。
故事性不算太强,杀狗那一段是全片最亮的情节!还有节奏也太慢了,看到结局会有种才刚刚入戏然后就没有了的挫败感... 但视觉效果很棒,一人一狗一览空城的末日景观做得特别优秀,加一星!
嚇死我了!!!!!!!!!!!!!!!!!!!!!!
灾难片巅峰之作
假如变异能让我那样滑翔式的跳跃,我宁愿感染。也许那是一种进化。
小说原著中男主的确是地球上的最后一人。狗和女人都是感染者。后者甚至是诱饵卧底,其从属的“活人感染类夜魔”已可用药物治愈大部分症状,能够短暂的不避光……所以影片的双结局全都颠覆原著。颠覆并无不可。关键是:如果幸存有了“之一”和引入了希望,这故事就淹没在海量僵尸片中而失去了最大卖点。
很爱结局2。也是因为结局2,它值得这个分数。诸多刺激的场面,也比不上威尔史密斯发现自己才是真正的BOSS。这个世界,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其实只是为了拍前半段,演前半段,卖前半段,看前半段。看过原著的老外也不在乎结局了吧……不过这也真TMD不过瘾。还不如BOB MARLEY的REGGEA来得爽。
山姆应该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