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我们的光年
深夜。一个人蜷在被子里。回沪后的第一个夜晚。平淡不经。
我与某同学有着同样的习惯。下好的片总是存段时日然后再看。我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没有同样选一个下着雨的下午开始这个故事。之前听到太多关于这个禁忌题材故事的传言。不得细品。我总是相信自家的感觉。就如同之前在看蓝色大门一般。我总是不可避免的将自己也沉入故事其中。我喜欢看康正行嘴角的模样。至始至终未曾有笑容留于面颊,却让人觉察到那一丝隐秘的笑。很多故事开始的很突然,或许是命中注定的那般。导演同学有意的将人间的若干巧合掩藏在一起,如同若干个人的私事杂糅相融后的结果。也许那才是我们觉察到触及心灵的原因。
从头至尾的淡定,让我在这个夜里感觉到很落定。并且开始想念某些人。沉入那种lomo的感觉中,细细品那些人那些事。纵使这是一个很让人伤感的故事,可是我倒是觉得因为有了惠嘉的出现有了一丝温暖。原本坚硬的或许永远无法接近的两个个体由于那个中间的柔软而迸发出异样的光彩。很多时候我们只有在失掉了眼下觉得最为真切而稳定的人和事后才会认识到他们的价值。正如守恒在听到那句赌气的狠话后才在黑夜的台北飙车痛哭。我在里面看见了很多年轻的模样。纯粹的让我觉到混沌和迷茫,自己是否真的也在不久远的从前憧憬过很是温暖的事情。我是否也曾那么不顾一切的默默的为某些人淡定而执着的付出过。不得而知。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让人难以寻回旧时的模样。那个在浴缸里坐着的落魄的男孩子在想些什么?他在公车上留下泪的时候。还有在海边终于说出那句话的时候。还有在球场旁烦乱的片刻然后悄然离开。一切都是一个童话。不是么?
我喜欢惠嘉这个女孩子。暖的让人觉得想要拥抱。三个人的周旋让她觉得累,可是她不可避免的需要继续在那里打转。现实对她是不公平的,可是她隐忍且淡定的继续做着自己。无论那些人和事是否会伤害到女孩子宝贵的自私。
据说小说的结尾。正行出了车祸然后永别人世。请允我的私心。我倒宁可相信这是个完美的结局。当他还残留纯真的时刻离别这个世俗的世界。即使他曾经在那个凄冷的下雨的夜遭遇那个中年男人。但他仍然是那个单纯到骨髓的孩子。
没有人应该是孤独的。这句话很早以前便已熟知。或许从某种意义里我们总是能够找到某件物体某个人来陪伴。无论这种陪伴是存于精神抑或是肉体上。我开始想到若干年后的我。或许安定的过着二人日子。或许依旧不安定的在这个或者那个城市里游荡。我始终是游荡的精灵。急切盼望落定。却总是一次次的错过然后继续过着一个人的日子。我在这部电影完结时沉默的关上电脑。此时是凌晨两点。寝室的其他人早已熟睡。我掏出手机发了短信。然后入眠。我庆幸我没有在白天看到这部电影。要不然我定会强迫症爆发然后搜寻一切关于我所热爱的人和景象的东西,然后写篇冗长的博以资纪念。而今我已然落定了很多。脑中存留的那些画面渐渐的凝固成一种淡淡的想念。我真的开始依赖你了么?我不知道。
纯真的年代不复。可是我却庆幸还能如现般纯粹的想念。真的不带一丝杂念。只是想念。想要感受的仅仅是拥抱的温度。早上好。起床了。
2 ) 只有我明白
电影如晦涩的十四行诗,为青春打下淡淡注脚...
就像所有的青春电影,故事中的少男少女在爱与迷茫中探索迟疑,在光影交替间、暧昧未明中兜兜转转。看这样的片意识总会不经意就飘很远:康正行能轻易唤起很多同志的共鸣,因为这本来就是曾经发生在我们身上的真人真事——为他不经意的亲近就小鹿乱撞;为和他做哥们还是做情人痛苦辗转;看到他牵女友的手就心伤如沸……仿佛灵魂飞上了天,从云霄中俯视自己的躯壳,有点点晕,笑中泛出了泪,只是当时已惘然。
康正行是幸运的。他的暗恋得到了回应。余守恒能够给他的,远比他期望的要多。两人天雷勾动地火的性爱拍得非常之美,迷离的橘色灯光下,肌肤一寸寸的摩娑贴紧,轻轻翻身就点燃了空气——夏永康不愧是王家卫的御用摄影师。然而康正行也是不幸的。因为对余守恒来说,做爱只是挽救两人友情的孤注一掷的尝试。他不能没有朋友,他太怕失去朋友;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盛夏光年》的最后充满黑色幽默感——恰恰是余守恒对友情的执着,才将这段友情逼入了困顿不堪的绝境。他以为可以通过做爱挽留康正行,然而却让对方更加彷徨错乱,以致于在脑海里一遍遍着了魔似的问:我们现在到底算什么?
我们现在到底算什么呢?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很难。只记得哪本书里——我甚至忘了说话的是男是女——用哀伤的语气说:“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那是将时光雕刻在案、尘埃落定后的悲哀。因为怕堕入这个悲哀,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告诉那个人,我不止当他是好朋友过。不说也许会后悔,说了只会更后悔。我会像《花样年华》的周慕云那样,等到人届中年,找一道石缝,将这些恨海难填的往事说出来,塞进去,封好,离开。
只有我明白。
PS 那本书想起来了,张爱玲的”十八春“。
3 ) 友谊,或爱情
我们都是在自己的世界里寂寞的人吧,也许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寂寞着。需要人陪,需要人关心,甚至只是希望有个人在身边就好了。
看完《盛夏光年》,突然发现这件事,原来每个人都在寂寞着。寂寞到有时候竟然分不清自己的感情是友谊还是爱。康正行是爱余守恒的,那守恒呢?太过暧昧。其实他自己都没弄清楚过。他会在正行跟慧嘉说话的时候打不好篮球,会在正行撒谎说有喜欢的女孩子的时候突然安静,会在看不到正行的时候到处找,会为了正行跟慧嘉分手……这是爱吗?还是他不能甚至不敢失去这样一个从小一直陪在身边的这一段友谊。这或许就是青春的寂寞与矛盾吧。其实友谊与爱情的界限是什么呢?没人能说得清楚。当我们和朋友闹翻的时候,不是也和失恋一样痛苦。所以,守恒对正行的感情甚至可以说是高于爱情的,那种已经融入生命里的一种情感,不是友谊,不是爱情,是另一种存在的形态,最浅层的表现就是他绝不能失去正行,不管正行是以怎样的身份出现在他身边。或许是他太寂寞了吧。
而正行,是真的爱守恒,那种感情是很确定的爱。然而,“你去做他的小天使,跟他做朋友”好不好,这是正行一直没有逃脱的一句话,或许他跟他做朋友只是因为不敢拒绝老师的请求。一开始他就不是自愿的,后来更痛苦了,他爱上了这个人。之所以说确定,因为他会在知道慧嘉和守恒在交往之后放纵自己,那种放纵只是希望心里的痛苦有地方发泄。这份爱,守恒其实是知道的吧。所以他会在正行要离开他的时候,跟他发生了身体的关系,那一晚,守恒没有醉,他很清醒的在用这种有些极端的方式希望留住正行,也给正行一些安慰。所以当他听到正行所喜欢他的时候很平静。或许他真的太寂寞了,童年的阴影让他不敢再去认识其他的朋友,那么正行就变得无可取代。守恒说:我们真的长大了,人长大了真的什么都不一样了。他很无奈,或许他只想正行简单的陪在他身边。而爱情,太过复杂。
我们都在成长,正行和守恒的青春或许在我们身上都出现过。我们都寂寞过,我们都在友谊和爱情面前迷惘过。青春就像《盛夏光年》的画面那样,有些幽蓝的调调。会明媚起来的。
4 ) 被人遗忘的女主角
我知道有些电影在豆瓣一定会红,比如《蓝色大门》,比如《生日快乐》,还有《盛夏光年》。
我知道,关于这部电影的词语,会以各种纷繁美丽的方式被人反复提起,比如青春、爱情、友情、同志、大海等等。
我知道,这两个长着英俊脸孔的男孩,这一段突兀纠缠的床戏,还有这些说不清道不明却该死的触动到你某条神经的画面、语言、情节还有歌,会让你兴致勃勃义无反顾的冲上豆瓣码字,所以,我不再提及。
我要讲,这个叫戏里叫嘉慧,戏外叫杨淇的女子。这个名字在今后的十年里,会如同她的前辈们一般作为一种符号被很多人提起:张爱嘉-刘若英-李心洁-杨淇。
她不美,五官单薄,神情倔强。但这是一个会让人动摇的女子,她年轻,充满力量,她看着你的时候眼神没有一点闪躲和游移,如同野生动物一般肆无忌惮的闯入你的邻域,令你措手不及。
你在《20、30、40》里看到她,她站在李心洁旁边,梅子般青涩。而后是一些商业片里的配角,惊鸿一瞥的出现,比路人甲多两句的台词。再来,是《见鬼10》。她穿粉色的波鞋在路上走,哼着歌,和好多年轻的孩子一起演好看的鬼片。接着,便是《盛夏光年》。这注定是个不讨巧的角色,作为闯入他们世界的第三者,她先爱上他,而后是他。一直想,假如嘉慧再美一点,单纯一点或者狗血一点,比如正义使者般的说出正行的秘密,比如退缩着不肯接受守恒的爱情,我会有更多的理由来讨厌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难过着、心疼着这个在海边被两个男孩推倒而后走开的女孩。最后是《心想事成》,她演男主角意乱情迷却又浪子回头里意乱情迷那个对象,扎一个朝天小辫,疯疯癫癫的。
倘若正行先遇见嘉慧,会先爱上谁呢?这个女子啊,注定是要让人爱上的呢。
5 )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个盛夏光年
影片的结尾确实有点莫名其妙,或者说让人难以接受。
在海边,当正行终于豁出去的说出:余守恒,我不是只有把你当朋友,我是真的喜欢你。之后,守恒的回答竟然是:你真的是我最好的朋友。然后影片就结束了。
这混不搭界的两句对话实在不足以作为一个交代,正行的付出,正行的忍让如此巨大,余守恒即使很傻,也不会在正行说的如此明白之后还以为他在讨论友情吧?
虽然这个结尾实在很减分,但这部电影还是成功的,它表现的青春的那种迷茫,那种不安,那种坚持,那种放手,它讲述了少年成长中所必经的那些对人生的痛苦的领悟,和对名命运两难的抉择。
守恒是恒星,正行是行星,慧嘉是彗星。
恒星安定的存在着,他总会等到围绕着他的行星,和偶然来摆放的彗星。彗星是活泼的存在,她快速的穿梭于宇宙,不停地遇到不同的星系,不同的恒星与行星,直到找到自己所爱的,然后奋不顾身地投如他的怀抱。
行星是痛苦的存在,他一生一世守护着自己的恒心。却因为有注定的轨道,所以即使爱也无法靠的更近,即使恨也无法转身逃离。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个盛夏光年,我们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痛苦的成长。
6 ) 一万首MP3,一万次疯狂的爱,灭不了一个渺小的孤单。
村上春树说,世界上原来有三种人,男男,男女,女女。他们天衣无缝,他们完美无缺,他们要么平和要么直接。那是上帝所不允许的快乐,于是他将他们生生拆散,只剩纯粹的女和男,孤独在世间寻找自己遗失的另一半。
但是有谁能够确定,那另外的一半,是男还是女呢。每个人都是雌雄同体,所以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埋藏着同性爱的基因。那种爱很原始,那种爱很纯粹,那种爱很自然。有些人把爱藏了一辈子,也有人选择诚实勇敢。
盛夏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它就像是被放肆挥霍了的青春,它代表了最原始的冲动和激情,它是强烈的,它是直接的,并且伤人伤己。
喜欢电影的名字,也喜欢电影里少年的名字,一切都结合的那样完好。盛夏是行星和恒星距离最近的时候,但是再近也得用光年来计算。
他们是不同世界的人。但是这么多年来,他们始终是彼此唯一的朋友,他们一直一直在一起。他们都是不完整的,但是他们加在一起就是满分,拥有了彼此,便拥有了整个世界。
王家卫说,原来人寂寞的时候,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守恒是因为寂寞而爱,正行却因为爱而寂寞。所有的人都害怕寂寞,所以需要找个人来陪着,就是这么简单。在一起的时间久了,彼此越来越相互依赖,形成了无可救药的习惯。
阿信说,没有谁能将爱情划界限。我想他是对的,真正的爱不需要定义,也不计较结果,一切都在时光中自然而然。
可是他又说,我需要爱的慰藉,就算那爱已如潮水。潮起终究潮落,所以,离开你的我,不论过不久,还是会寂寞。
爱和孤独,也许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有人的地方,就有孤独;有孤独的地方,就会有爱。人们有时候享受孤独,但是更多的时候,他们害怕寂寞。所以陈绮贞说,喜欢一个人孤独的时刻,但不能喜欢太多。
所以,趁我们还年轻,快卸下那些搭配好的伪装,放弃所谓规则,放肆全部的自己,放纵的去爱吧。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对,现在,我要我疯,我要我爱,就是,现在。可是他又说,一万首MP3一万次疯狂的爱,灭不了一个渺小的孤单。这是我所听过的,最放肆也是最悲伤的一首歌。
我们对于台湾的印象就剩下GAY片了
我爱余守恒。——康正行。我看完就只觉得,妈的,我就是康正行嘛。
从《蓝宇》到《断背山》,从《春光乍泄》到《盛夏光年》。每一次心里都烙下一块疤,不能碰。像极了台湾版的《岁月神偷》,大概只有带着泪水的无语才能解释一切吧。时间偷走了一切,我们都变了。可我多希望你还能是我的朋友。
又名:糜烂的台湾青春三角恋 ~
虽然烂尾,仍然不影响我的爱。床戏真美。
电影远逊于原著的失败改编。结尾并没有交代清楚。他说,我真的喜欢你;而他回答,其实我一直知道,小时候你是被老师派来做我朋友的。我去,原来台湾电影也爱这么答非所问的跑火车...
应该从小就找个女班长来陪他~ 咩~ 而且那个女孩也没什么非要跟这两个人混在一起的理由。
没有人想看直女在一对男同性恋之间搞三搞四,没有人
节局让我有些失望...三个的关系.完全不知道说什么好.感动的地方好多,男孩儿的敏感羞涩不善表达都让我看着特别费劲儿,勇敢的表达自己心中的所爱,不是一样特别棒的事儿吗?电影的几个镜头拍得狠唯美,音乐配得也恰倒好处,揪心的小片断有几个.守恒最后的表白让我不明白,只是想要好朋友,那好朋友的爱他拒绝了,太巧妙了,我开始心疼正行.正行隐忍的眼泪都让我难受.慧嘉让电影更好看,她不咸不淡不愠不火的表演像小溪般滑过我的心底...
《蓝色大门》也是只有3星,所以给你2星不亏了~~
想法是好DI,拍的晕乎乎
青春是残酷的吗?更是隐忍的吧。
其实觉得杨淇长得还是很漂亮的说.不过原著小说看得更有意思,电影情绪营造得不错,但真是虎头蛇尾了,到后来整个被弄得一头雾水.
三颗星均打给音乐,这其实是一部MV。
一万首的mp3 一万次疯狂的爱 灭不了一个渺小的孤单
重拾
震撼的是守恒那句话:我太寂寞
虚有其表的一部电影.
我能给你的,只有一个夏天。
张睿家好适合这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