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作品终于上映了,不见得多期待,对于一位三十多岁的独身中年人来说,已经不太容易被影片中的情绪流控制了,但是这并不能妨碍我对这部作品个人主观性的五星好评,那种进步的积极进取的心态,努力想要讲好故事的尝试,以及穿插在其中手绘风格明显的细节,还有对于道德坍塌问题最深沉和严肃的控诉。
以下有剧情梳理,请没有看过的人跳过
-----------------------------------------------------------------------------------------------------------------------------
请原谅中年人在记忆力和脱发之间的取舍,所以部分人名记忆不清,我会以特征代替。
顺着时间顺序清理
是【老师傅】带着徒弟【笑人】,来到了【千佛窟】,其徒弟为【大地的怒气】侵蚀心智,被怨恨支配,化身【游鬼】
起初于【千佛窟】附近徘徊,散布【红色彼岸花(剧毒)】,甚至发生屠村行为。
年少的【丁果】游历至【千佛窟】,听闻妖孽作祟,有斩妖之心,遂孤身潜入【千佛窟】卫道,不曾想遇见了当时抛弃徒弟的【老师傅】,二人一番比斗,【老师傅】收【丁果】为徒,一身技艺倾囊相授,只求【丁果】能够卫道成功,手刃自己的爱徒【笑人】,使其解脱。
【丁果】追【笑人】于荒村缠斗,使劲浑身解数,终被【笑人】逃走,而自己被【红色彼岸花(剧毒)】毒死,于生死之间,得见【秒先生】,委以收集【彼岸花】的重任,得复活。
【丁果】与【老师傅】遇【鸭子收集者--木脸人】,双方不欢而散。
【丁果】寻至孝子,孝子有孝,为父就义,而其心生之彼岸花,为其父所噬,【丁果】得花失败。
【红衣】出现,杀悬壶济世神医。后遇收养孤儿的青年【萧笃】
【丁果】与【红衣】就【萧笃】发生争执,争执中,【萧笃】逃离。
而【红衣】与【丁果】及【老师傅】三人成行。
【丁果】收【暗娼】生彼岸花,与【红衣】【老师傅】从【夫人】处取【昆仑剑】
期间得一卜师相助。
【丁果】等人成功取得【十二金色彼岸花】及【昆仑剑(钥匙)】进入【千佛窟】核心地底,寻找彼岸花答案,
【笑人】尾随而入,螳螂捕蝉,感染地心处的彼岸花孢子,妄图散播天下。
【萧笃】黄雀在后,牺牲自己,破【笑人】。
【丁果】等人逃离地心,将【红衣】及【老师傅】送出绝境,而自己牺牲。
姓名多隐指:如
丁-天干之肆。果-目的也
萧-笃-忠也。
虞(欺诈)侯等
特定数值多隐指:
如十二彼岸花之十二,中国指地支。西方指完美。
如【昆仑剑】为钥匙等。
妙先生是何物?
妙:从形美好也,意神奇,妙万物而为言。
先生:遵称,师。
所以妙先生授予【丁果】第二次生命,又为其指引目的。
但是其并非自然之实质,可以视为是自然意志的集中,是超自然的。
妙先生为何救了【丁果】?
丁果无(因)无性别属性,无历史,可以说,其的本质接近【秒先生】,我们可以把其视作人的一个过程,其超过普通人,但是并没有超越人的属性。其于人中代表一种超越的意义,超强的体能,超然的道德观念,注意,这里的道德观念并非世俗的道德观念,而是个人生命意志的扩张道德,譬如其探闻【千佛窟】有怪物时,其跃跃欲试,并非为民除害,而是兴趣使然。其无畏无惧,生死观念淡薄。在其与发狂的精灵搏斗中即可发现,其并非是常规意义的人的原因,并非其非人的能力,而是其非人的本质,其比【红衣】甚至是【老师傅】都更为接近精灵的本质。
【丁果】最后的牺牲是为何?
被人类的情绪感染,可以理解为从【半神】跌落人间,也可以认为【是铁皮人获得了心】,在关于【屠龙者与恶龙】的隐喻未实现之前,创作者选择了让其沉睡在【妙先生】庇护的怀抱中。
这部影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表面上说:是“资本市场对人心的侵蚀”。
做艺术创作的人,对这件事实的敏感态度,是拥有崇高艺术梦想的人必然经历的疼痛。
我们往回翻整个故事,就会发现大背景,其实不过是一群封建地主(资本家)为了无聊的喜好,将不能吃不能用的东西赋予价值,引得贫穷的人们为此付命而已。
可以将那个【冰神玉】比成钻石,为了钻石的巨大利润,人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挣这笔钱,而为了挣钱却又把身体搞垮,再去花更多的钱去买药治病,而最为讽刺的是,资本家却只是以物易物,达到操纵价格,垄断市场的目的。
彼岸花则是人的道德的具象化,是一种高尚。这种高尚不一定有所指:也许是孝顺,也许是爱眷,也许是其他的任何东西,比如萧笃的忠实。当道德腐败后,则会不生彼岸花,而拥有彼岸花的人道德腐败后,往往会造成比普通人更大的破坏力,因为拥有道德的前提是理解道德,理解道德的人一旦腐败了道德,则会再理解道德的基础上,把道德的规则具象,而更清晰,更有针对性的破坏,利用,也会引发更加深远的影响。
所以,往深层次分析,则是透露出作者一种对现实道德腐败的强烈愤慨,原作者的上一部作品我没有看过,但是据说似乎也是主打“成人作品”“极多隐喻”分析下来,应该也是类似于,对道德挥矛的意思吧。
大家还不要误会,这部作品虽然歌颂了些“舍生取义”的情节,其实作者没有什么想呼吁人做烈士的强迫意图,反而更像只是讲了一个大童话而已。从结尾处对【丁果】的处理就可以看出来,作者关于道德问题,似乎也没有什么明确的答案。这种思想上的双重性,源于现实世界对理想世界的冲击,是教育的偏激和文化的断层造就的思想真空,就像“我相信人性本善的”那句台词,如此的苍白,似乎配音演员都用自己没有察觉的不自信的声音说出来,在屏幕前面的我还不小心的笑出了声音。关于如何“致良知”和“完美的理念世界”之间巨大的思想冲突,很难被消费主义控制的年轻人所明晰,毕竟毅然辞职,去“看看那么大的世界”只是个互联网上的段子而已。
嫌导演讲道理,唠唠叨叨的人,只不过是连些许浅薄的道理都发生应激反应的人,这个很容易理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们变成了这样的人。我们不予置评。
妙先生给【丁果】的最终答案是什么?
放大地的怨气具现化【笑人】入地心,以彼岸花消彼岸花。这里有点‘缘起性空’的佛教思想,寓意一切的消弭,对于意志的【一】来说,超时间和超因果,强化作为本源意志力的集中意义,也就是说,不受到任何规则的制约,对于秒先生来说,一切都是已经看到的,【秒先生】的本身包含了过程和目的,不是进步的实现,影片中多次提到大自然主义,即【人对于自然的不可替代性】的证伪,这种证伪不是否定,而是通过因果的消解来实现,借由【丁果】之口,就是:不能改变的,知道也无用。能改变的,知道也没用。而结局对闻道而死的【易】家卜师预言的改变,其实只是一种个人意志能动性对【伪道】的反抗,并不构成【丁果】对【秒先生】的反抗,【丁果】只是执行者。而选择【舍生取义】的【萧笃】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他的形象始终如一--从跳下水救孩子时候就注定了。
所以其实在这部作品中,我似乎摸索到一种作者自己深深的不确定的压抑,一种反复的粘稠的犹豫,他也没有获得明确的答案。
我们回来说影片本身的技术问题,不知道是资金原因,还是导演不够自信,在纯手绘这条路上,走的战战兢兢。可以看出来,许多镜头调度上的犹豫,以及对新技术的压制还是对自身能力的质疑,使部分镜头有些“隔”。这是一个容易让人攻击的点,但是希望在一部分骂声中,能够有人给导演一些时间,纯手绘作品固然好看,庞大的资金链,庞大的工作量,投资方的信任,导演的号召力等等复杂原因 制约着这个团队,用吃米其林五星级酒店的刁钻胃口,去骂兢兢业业做自己招牌的饭店小老板,这种虚伪性令人作呕。
在剧本上,大纲是很完整的,但是【笑人】作为最后的大反派的出现,着实让世界观变小了些,导致架空了庞大世界观的影片却显得只有那么三两个人,一种与幻想系作品的庞大显得格格不入的小家子气,拉低了作品的档次。
结构中几个故事的刻意程度,因为太过于模板化,第一个孝子就义有点类似于舜爱瞽叟的意思,但是舜作为“圣人”,其形象是非常的丰富的,因为大量的事迹铺垫,以果就因才能以使这个事实成立的,本质上是为了宣传“君子务本,本孝悌”而戏剧化处理的,作为新时代青年,接受西化教育而注重原生家庭问题80,90甚至00后来说,这样的故事显然已经因为太过老旧而很难焕发人的同情,更别提深受父母之恶所折磨的孩子的反唇相讥了。
而悬壶济世之医生的例子也非常单薄,首先在人常价值观的判断中,就很难因为语言做出最终判断。着导致【红衣】出场,莽撞而残酷,这是过于追求前后戏剧反转功利性酿成的荧幕悲剧,【红衣】出场,因为【杀一位拥有彼岸花之人则会拯救村庄】的行为,使【红衣】如同移动的杀人狂,其问都不问就杀人的行为模式,并经不起逻辑的推敲,首先,是谁告诉她可以这么做的?她的依据是什么?她考察过吗?通过杀人之后在村子里住了多久,感受到民风的切实改变了吗?她的行为为何没有人制止?等等一系列问题,如同误入镜头的蚊子血,浪费了原本应该是月光下的红玫瑰的设计。
【娼女】之殇的设计也有些瑕疵,一个是影片制作播放过程中,导演对于伦理的把控,作为动漫作品势必会面对一部分孩子开放,负心人的故事可以有很多种版本来诠释,不一定要用【暗娼】这种方式来表现,这种手段本身就透露出一种极端。自古以来,就有【笑贫不笑娼】的传统,在万恶的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低下,没有人权,被当作货物买卖和选择男人依附,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如果要拿出来说事,可能需要更加严肃,更加认真的态度去探讨,用在这部动漫作品中,使这悲剧命运连同之前所有悲剧一同,被浅薄化了,因为导演想要探讨的内核太过厚重,而这份厚重需要一种严肃,凛冽的态度,才能面对,这使得我们的聚焦点,不应该从角色的身上的苦难经验轻佻的发生过度---尤其过度到一种传达【无善无恶】的【丁果】这种中性的身上,这也就是为何有诗: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原因。
我不是否定年轻人为何很难成功的讲好一个悲剧故事,无论是【大鱼海棠】还是如今的【秒先生】,但是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情绪的祭奠和知识的积累到足够的程度,就足够形容出眼泪的咸度了。
身体的经验,仓皇的恐惧,无能为力的势必防守,躺在床上什么都做不了的绝望,黄昏时刻伴随人流挤上地铁,努力躲避旁人的吐息和身体的触碰。和朋友在说笑的过程中突然盘算起自己的银行卡还剩下多少钱等等。生命的意志在对抗理性中呈现自由灵魂的挣扎,真正的疼痛都是细细密密的小伤,人的脆弱性就在这里,能扛得住很大的悲痛,却挨不住磕磕碰碰之后的身心俱疲。这样的人们,在看那些电影里的大爱大恨,难以产生共鸣这不是必然的吗?
这部剧为什么分数这么低,明明画风很美,故事性也不错,再怎么样也值得7.5。豆瓣才6分,看样子以后也不能把豆瓣作为唯一的参考标准了。虽然大护法没看懂,但是这部妙先生是经得起慢慢看的,没有必要恶意打低分吧。大家希望国漫好,就要多鼓励,可以指出问题,但是没必要为了黑而黑。不然以后国漫如何崛起
2017年的电影《大护法》让我很是惊艳,这部国产水墨风cult的动画能够在院线上映实属难得,一直很庆幸自己是那个自主选择走入电影院观看的人,因此没有错过短暂的上映期,也由此记住了导演不思凡和出品方彩条屋,有了之后的无限期待。
时隔三年,终于迎来了《大护法》的姊妹片、同样由彩条屋出品的作品《妙先生》。这次不思凡不再身兼导演和编剧的身份,而只是以故事的原作者的角色参与其中。执导《妙先生》的是刚满三十岁的新人导演李凌霄,不过,从《大护法》延续而来的那股暗黑气质依然鲜明。
《妙先生》的先锋性既体现在故事的内核中,也蔓延于整体的氛围里。诡谲怪诞的剧情,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物,充满隐喻色彩的景物,哲理性极强的台词,再加上“昆汀式”的暴力美学,让中国有了水准不低的PG-13级别的动画,这种成人暗黑向的风格恰好弥补了国产动画里的一份空缺。
而看过《妙先生》后,发现比起《大护法》尤为明显的暗黑气质,在视觉呈现上这部电影要来得温柔一些,这可能也与他的主题有关,由外部的抗争转变为对内的自我观照,使两部电影在思考的维度上走向了不同的方向,也让整个故事更加流向了思辨的方向。
简单来说,《妙先生》讲了一个杀好人,救坏人的故事,这种设定本身就非常的反常规,会强烈的调动你的好奇心,随着故事慢慢展开,你会发现这原来是一个道德困境的故事。
在电影中,彼岸花来自于妙先生,它被散播到世上,宿主是世上残存的好人,而宿主的存在,会让人性的恶蔓延开来,毁灭一群人,甚至一个村子的人。是否为了救赎一百个恶人,而杀掉一个好人?这是一个经典的哲学命题。
这里面有个有意思的地方,我用了一个词叫“救赎”,而不是救,消除彼岸花,意味着可以消散欲望里的恶,让被彼岸花影响的人变正常,那么他们何以会变恶?是不是他们本性中就滋长着恶,而人间是否值得那世上极其凤毛麟角的好人去维系这危机四伏的人类世界?“善良本来就是一种牺牲,自愿牺牲,或者被人牺牲。”这大概是整部电影中最令人绝望也最暗黑的台词,就像故事中的三个宿主,选择孝道的孝文,因为爱情挣扎过的香云,笃信逢赌必赢的萧赌,最后终归逃不过善良者的宿命,你是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人。
甚至于一路冷眼旁观肩负消除彼岸花使命的丁果,看尽了别人对生死的选择,从不为所动到直视内心,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选择从来都是自己的事情,这就是《妙先生》特别悖论的地方,看似充盈着强烈的宿命论的味道,却又通透豁达,既不绝望也不愤怒,更多的是对人生一种没有答案和对错的思考,所以,这部电影也就越发的像一部哲学向的实验性作品。
显然,整个故事贯穿主线的是选择的问题,而电影中又用大量的意象为选择设置闭环,显贵之人热爱冰纨玉,底层之人为之打捞,以此谋生,皆染寒症之苦,不得不用火蝉蜕驱寒,以彼岸花孢子为食的火蝉日渐稀少,彼岸花逐渐蔓延吞噬人类,彼岸花的迷惑、冰纨玉的贪婪、火蝉蜕的救赎、人类的咎由自取,形成了“完美”的闭合,从中也能看到对社会现实的隐喻。
这样看来,整个故事看似有些消极,但是《妙先生》并没有停留于此,他尝试用更超脱的方式去思考,虽然大多是以台词的形式,比如“有比生死更有意义的事情”“信仰不是神,是你选择什么样的信仰拯救自己,拯救是自己的事。”确实拉伸了整个故事的维度。
本质上,《妙先生》与《大护法》很不同,在保持了水墨风、意象、台词的基础上,故事的冲击力和爆裂性都不那么强烈,但是里面的很多细节还是值得深入思考的,特别是下沉得越深,越会发现这部电影是非常经得起推敲的。当然,这部电影尚存一些不足,因为是实验性质,肯定不够完美,从动画技术层面到故事的讲述都能看出一些瑕疵,不过这种尝试是难能可贵的。听说彩条屋之后还会有一条线继续做这种“小而妙”的动画,总觉得对国漫来说,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最后,想用《妙先生》的方式跟看到这篇文字的人说一句:评论不是真理,是你选择什么样的评论共情自己,共情是自己的事。(且为玩笑)
其实本片是打算去年12月31日上映的,但是临时撤档,今天终于和观众见面了。
作为首批观众非常幸运参加了《妙先生》的超前点映,两年前它的姊妹篇《大护法》开了国产成人动画电影的先河,但是《妙先生》只能用平淡来形容。
《妙先生》里面的世界是一个民生凋敝日渐衰败的存在,人们对价格高昂的冰纨玉和火蝉趋之若鹜,没有人再辛苦耕种,这一切都是因为彼岸花引人堕落。然而彼岸花只寄生在好人体内,要想取出必须宿主甘愿牺牲,据传说集齐12朵彼岸花才能拯救世界,丁果和师傅梁衍的工作就是要找到宿主并劝他们献身。
影片世界观设定和《大护法》同样黑暗,但是《大护法》中背景是在主角的探索下逐渐被观众所了解进而认同的,而《妙先生》则是电影甫一开始就用旁白加以交代,致使电影的神秘感荡然无存。
接下去寻找宿主的过程中丁果又说着和自己年龄毫不相称的故作深沉的台词,说教意味过于浓重。“善良本来就是一种牺牲,自愿牺牲或者被人牺牲”,这样的台词真的不如主角的行动有说服力。
整体来看如果说《大护法》表达的是权威压制下的集体反抗,那么《妙先生》其实更侧重个体的自我选择,只是这个选择题很难很难。
杀一个好人救一群坏人,到底值不值得?这是影片抛给我们的难题,可是片中3个好人都很轻易地选择了牺牲自己,所以这个冲突点片中没有详细展开,非常遗憾。
其实这个问题就是著名的电车难题的一个变种。
假如一辆失控的列车正驶入一条轨道,不远处5个工人正在施工十分危险,这时作为司机的你可以拉动一个拉杆让电车驶到另一条轨道上,那里只有一个人在施工,那么要不要拉动拉杆呢?
大部分人出于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是会选择牺牲一个
然而救5个人,这其实就是功利主义的思维。
但是片中加了一个背景条件,致使这个问题更加难以选择,也就是如果那一个人是善良的好人,而5个人是有前科的坏人,这时候应该怎么抉择?
如果从生命都是平等的角度来看,坏人的生命也是生命,5大于1,所以应该牺牲好人。但是从他们对社会贡献的角度,显然是好人对社会更有价值,所以不应该牺牲。
电影《天空之眼》中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英国情报部门想要利用无人机定点清除恐怖分子,可是在目标区域附近却有一个小女孩在做生意,为了杀死一群坏人可以牺牲一个小女孩吗?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撑起了整部电影。
问题到这里远远没有结束,如果在电车难题中你是站在铁轨边的旁观者,你发现只要把前面的一个胖子推下去就能让车停下来,救了那五个人,那么你会推他吗?
直觉告诉你好像不应该故意杀人,可是为什么两次你的选择不一样了呢?片中妙先生说这一切没有对错只是选择,选择来自于你对信念的坚持,值不值得只有你知道。
当一行人终于集齐彼岸花,最终谜底得以揭晓后,我们发现这又是一个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分索取,打破生态平衡而招致灾难的故事。
贵族喜欢冰纨玉,村民争相下水采集,可是却得了苦寒症,只有火蝉可以缓解病痛,进而大肆捕杀火蝉,致使原本作为火蝉食物的彼岸花孢子泛滥失控。
这个人杀狼,致使狼少羊多,最后羊啃光草原的道理实在太过老套。无论是《后天》还是《美人鱼》表现的不也都是由于人类行为所招致的大自然的报复吗?
相较于《大护法》中用一个小的村镇社会来表现诸多隐喻的手法,《妙先生》可谓是过分直白,最后彼岸花的谜底没有留给观众丝毫的解读空间。
而把这一切的根源归结为人类的贪婪,也过于浅显,所谓贪婪的另一个说法不就是对现状的不满足而想得到更多吗?难道不正是对现状的不满足造就了今天繁荣的世界吗?
村民之所以忍受苦寒症也要去采玉,而不是种田,难道不是他们自己权衡利弊之后的选择吗?这不是说明即使扣除买火蝉治病的钱,他们采玉赚的也比种田多吗?他们想要更好的生活没什么错。
错的不是什么人心变坏了,人性是不会变的,错的是规则对人的不当激励,错的是对大自然的无知,错的是对资源的不当利用。
当然以一部90分钟的动画电影来说,片中能表达出的人性之复杂以及对环保的呼吁已属不易,以上分析只是对电影主题的进一步讨论。其实只要《妙先生》能引起大家进一步的思考,就应该算是成功了。
有剧透!
1. 妙 的理解与引申:
I 道 (道,可道,非常道)(参看《道德经》)
II “善”与“恶”(或 “利他”与“利己”)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可以是对一个个体或群体的生存发展而言的。(参看《自私的基因》,博弈论…)
III 当群体的“善恶”失衡后:
a. 杀好人救坏人:过程正义与结果正义之辩 (参看《白色巨塔》…)(丁果的选择)
b. 杀一救百:功利主义正当性之辩 (参看 《自由人的平等政治》…)(殷凤的选择)
c. 推翻重建 (参考 我们的历史…)(笑人的选择)
IV 当个体的存在 影响群体的平衡 而面临自选择:
d. 忆养父亲情,自我牺牲 (宿主一)
e. 先丧失生存意志(对群体无效用),后愤怒失衡(对群体有威胁),最后忆幼时爱情,自我牺牲 (宿主二)
f. 先离开群体,后在群体“存亡的关键时刻” 自我牺牲 (宿主三:萧笃)
g. 打破寻迹者牺牲弱者的效用规则,自我牺牲 (丁果)
2. 观影感受
电影架构不错,可延伸的空间很大,但在90分钟内想讲的太多,怎样讲好就变得很不容易。比如宿主一的养父和宿主二的丈夫善恶变化都较突兀,为戏剧冲突降低了些代入感。少用语言推动故事发展会更自然。画风和音乐都不错。作为实验动画,如能引发一些讨论和思考也是挺好的。
彩条屋影业的国产动画《妙先生》原定于去年12月31日上映,可似乎是因为在12月时点映口碑不理想,决定再回炉重造一番,该片临时撤档……于是,这一拖,就拖了整整七个月时间。
我并未看过之前的版本,也不知道主创做了哪些改变,因此只以最新上映版本来谈谈自己对《妙先生》的看法——最想说的三个字是“可惜了”。
《妙先生》有着足够优良的主题和不俗的概念设定,从卖相来说十分不错,但实际观感却与这份品相差距甚远:影片急于输出自己的观点,却在叙事方式和节奏平衡方面掉了链子,显得沉闷又苍白,连原本出色的设计和思辨都被掩盖了不少锋芒。
在谈不足之前,还是先来聊聊《妙先生》的长处。
动画作为电影最特殊的一种表现形式,本身就具有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的优势,而《妙先生》也确实把“视觉艺术”的长处发挥了出来,在展现光怪陆离又万紫千红的世界时毫不含糊。
影片提出并抓住了“这世界并非是人类的世界”这一点,在设定、场景和意境上都突出了一个“奇”字。
《妙先生》画风多变、色彩丰富且不失协调,既有人类村镇破败凋敝的萧瑟,也有荒郊野外万灵徜徉的玄幻,还有红色花海的艳丽燃烧、千佛窟的水墨风情等等,足以让人肯定影片在国风美学上的努力。
在为数不多的动作戏中,同样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地方,每个主要角色的作战风格大相径庭,丁果如术灵师,殷凤像刺客,“赶鸭人”在露出真面目前还有些亦庄亦谐的味道……这些风格放在一起,极大丰富了《妙先生》的层次性。
当然,说了这么多,不代表影片在画面上就没有问题了。
事实上,电影里有不少明显的低帧、粗线条颗粒的场景,部分动作戏衔接也存在没头没尾的情况,再加上偏于单调且不连贯的分镜等毛病,《妙先生》的视觉效果在“看上去漂亮”的基础上难有寸进,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而在许多人诟病的故事方面,我得说句公道话:虽然效果不好,但基本逻辑还是通顺了,不存在过于牵强的生拉硬拽——就比如影片中先后选择牺牲的四个好人,他们的牺牲都有迹可循。
孝文愿意接受“养子的自我牺牲”,并非出于遵从传统伦理的愚孝,而是因为他忘不了童年时与养父间的亲密;云香肝肠寸断的无私付出,也不是被所谓的妇德所累,而是因为她深爱着那个曾是自己唯一依靠的哥哥;萧笃一个人带几十个孤儿看上去很傻,可这个赌徒奶爸在其他地方都不傻,“这年头,不学点坏,怎么做好人?”还有原本不分/无谓善恶的寻迹者丁果,最终也是看破红尘选择了自我牺牲。
在这些“好人”的故事里,我认为云香的一段最为突出(相信许多观众都这么觉得),以该篇章的优秀,完全可以独立成章,如果它能作为《妙先生》唯一且最大的矛盾点,影片会变得比现在更好看。
这是一个相当凄婉哀伤的传统苦情故事,只因年幼时的保护和承诺,便结下了甜蜜又含毒的孽缘,正所谓“一见竹马舞误终生”。
除了在故事立意上符合观众传统审美外,影片还配上了一段苏州评弹戏曲《青梅逝》来辅助叙事,着实令人惊艳,寥寥数笔,便画出了云香结缘时的依赖和希冀,以及绵长的痛苦和自欺。
“不是说好只要我吹响哨子,你就会来找我吗?”云香的凄楚与她带来漫山遍野的红色彼岸花,一度令影片主线都黯然失色……
说到这里,《妙先生》最大的问题也就呼之欲出了:故事空洞、根基不稳,一心(过于)追求想要表达的道理,以至于影片看着像是一篇故弄玄虚又苍白无力的讲义。
影片第一幕第一个镜头第一句台词,便是丁果对着不可捉摸的妙先生大喊“杀好人,救坏人,这是什么奇怪的道理?!”虽说直接把片子一个核心问题抛了出来,足够开门见山,但同时这也给影片起了一个非常高的调,除非接下去能全程hold住,否则迟早破功。
就像唱歌起音高了,要么赶紧重唱,要么立刻把音降下来——从这点来讲,《妙先生》从一开始就定错了调,它选择把这种程度的思考贯穿全片,而能做到全程不垮的人,往往是沉淀多年的大师——《妙先生》显然不是一首全程高音的歌曲,硬扯着嗓子唱完,不别扭才怪。
影片的设定其实很好,金色彼岸花只寄宿在至善的好人心中,但会让周围的人堕落,丁果在寻找12朵金色彼岸花的过程中,天生就蕴含各种戏剧性,尤其是丁果的“善良是一种选择”和殷凤的“选择是一种残忍”冲突之间,具有极大可看性。
正常人讲故事,是讲究“慢慢入味”的,然而《妙先生》却总是显得操之过急,就说丁果和殷凤的理念之争吧,刚刚把对立感竖起来,还没加以润色深化,便迫不及待地开始讲大段大段的道理,仿佛说出理论结果了就可以省略之前的过程。
人会成长,往往是因为经历而不是说教,这是我们喜欢看文艺创作、看好故事的原因,也是《妙先生》“不好看”的原因——如此根本性的问题,可不是一句“神经病啊,最讨厌你这种到处演讲的人了!”就能轻易消解的。
我不禁想起了2017年时同为不思凡作品改编的《大护法》,黑暗且沉重的议题,东方式的思辨方式,甚至于风格气质都很接近,因此我觉得《妙先生》可以拿来和《大护法》比较。
《妙先生》的许多毛病,其实《大护法》也有,故作深沉、套话太多,但后者在叙事节奏上明显平衡了许多,也懂得用笑点、暴力美学和隐喻来增强故事的可看性,更关键的是,虽然影片里有许多不是人的“花生人”,但它都在讲能让观众产生共情的人的故事。
相比之下,《妙先生》里的角色虽然都是人,却时常不做人事、不讲人话,冰纨玉-火蝉蜕-彼岸花 这条恶性循环流于形式,想“打造只有好人世界”的偏执者笑人、“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占卜师无生,这些本来都是极易出彩的角色,却在缺乏感情的流水账下沦为了尴尬的工具人。
不过话又说回来,尽管《妙先生》讲的道理很蹩脚,但道理本身还是能引发思考的,妙先生从头至尾没有露面也能接受(我把妙先生理解为了天道平衡),影片最终落点在了“缺少的不是信仰而是善良”之上,因为“有些事,比生死更有意义”。
如此“没有道理,只有选择”的态度颇为让我欣赏,可也仅此而已了……
我依然愿意支持《妙先生》这部电影,并建议大家能去影院看看,同时也希望年轻的创作者们能吸取教训,不要轻易犯好高骛远的毛病,脚踏实地打磨好剧本,讲一个能走进观众心里的故事才是广结善缘的不二途径。
【也欢迎关注我公号“有爱评论区”。】
听说是个短篇,看电影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还没太深入就完结了。但反思自己是不是被太速食和大场面无思考的事情影响了呢?本子非常好,但进入的确太快,冰☞火蝉☞彼岸花疱子☞人☞?最早的恶怎么来?那些金色彼岸花又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为什么妙先生选择丁果?殷姑娘的故事又是什么?为什么是鸭子?细思之下很多想细细拆开分析。导演和编剧在宣扬的善,怕是今时今日美好不在。美丽的水墨风格让人想起了桃花源,只是背负很多的人生渐渐失去当初的样子。
千万别带娃去看 这是一部成人动画 支持国漫 我们的每一次观影选择都决定了我们以后可以看到的内容 虽然还是实验性电影 多多支持 一定会越来越好
剧本倒是没啥问题,但是分镜和节奏明明可以做的更好,很多镜头之前没有逻辑转换,连我这个外行都能看出的问题,7分吧,观感不如大护法
又一部《大护法》风格的国产黑童话,画风和配乐都很赞,异世界的生态设定也不比《阿凡达》差吧?至于剧情嘛,有深度,但是也有中二的地方,总体上还是值得去电影院看的。
去年年底看的,题材新颖,画风及配乐不错,主题曲不喜欢。剧情比大护法还是差点,部分地方稍显啰嗦及刻意。P.S.突然发现我们的动画都是古风类的,好像基本没有现代片。
有点哲学有点中二的成人动画。这是我半年多以来看的第一部片,包场了,纪念下😄
神经病啊,最讨厌你这种到处演讲的人了。
这个人物与设定本身是比大护法更能吸引观众的,可惜编剧对于细节方面的处理不尽人意,制作团队的叙事水准也与大护法有着明显的差异,没把一个本应出色的作品给做好,可惜了⋯⋯其实前面的部分制作差一点倒没大碍,毕竟画面风格本身还是挺不错的,就算制作差点也能容忍。但最大的问题,是打戏!我真的对结尾那段打斗很无语,这一部分直接导致观感崩塌。只能说如果做不好打斗的话还是请些外援帮忙吧,实在不行的话像大护法那样回避打斗情节也行啊,这场“做了半年的打戏”就只有这个质量,实在有点费力不讨好,还不如用这段时间努力让人物的动作变得流畅些。顺带一提,我觉得先把寻找前面十一朵彼岸花的故事做成番剧播一遍,然后再出这部剧场版的话会更合理,至少这样一来热度和观众接受度都会比现在高。
虽说如今电影院刚刚复工,蛮难得有一部华语新片上映,但毒舌君还是想说《妙先生》实在是太不吸引人了,之前在电影院看的时候就是一种异常煎熬乏味的观影体验!导演兼画师李凌霄一笔一划呕心沥血画出这部漫画电影,这种创作上的赤诚令人钦佩,但这种跟《大护法》如出一辙的故弄玄虚、晦涩乏味的故事,实在让人看了提不起兴趣,围绕核心悬念“彼岸花”设计的逻辑也有一些不合情理之处,斗法动作戏刚开始看还行,后来就审美疲劳了,结尾高潮打戏更不吸引人!当然了,毒舌君本来就属于不喜欢《大护法》那一挂的,如果你喜欢《大护法》,没准也会喜欢《妙先生》这部影片!
我第一次在电影院感觉无所事事,电影是想讲一个很牛逼的东西,可是又讲不出来,设定全靠嘴讲,故事一团乱麻
满篇中二的说教和热血,让人想起徐克的电影世界。与《大护法》一样,主创对于“善恶”的观念太刻板,妨碍了深入,但有这个思考,就比大投资商业片的各种逢迎和装傻来得强,至少有中国电影该有的真诚。卖身女在评弹中葬身彼岸花一幕声画俱佳,我觉得能在中国影史留下一笔。最后大战讨论的其实是一个“选择与善恶孰先”的道德伦理困境,不新鲜但值得玩味。
从头拧巴到尾的一部电影 看的人很晕 建议下次编剧说点人话 台词真的不用那么拗口
台词说教太多了。总有人自以为是地想去拯救世界,而世界根本不需要拯救。那首《青梅逝》很好听。
“神经病啊,最讨厌你这种每天演讲的人了。”这句吐槽,适用所有强凹台词的国漫😂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生态平衡,安居乐业?
前半段其实挺惊喜的,清新脱俗的画风,叙事节奏不快不慢。后半段结果崩坏掉了,导演的剪辑和分镜头太凌乱了,动作戏拍得太随心所欲,让人抓不住重点,而前面铺垫了这么久的主题就这么被天降boss给破坏了也是让人很遗憾。不过有这么一部能放在时下语境中探讨这种主题的动画片也是值得鼓励的。
根据不思凡短片改编,与《大护法》有着类似的世界观和主题,但效果远不如后者。用朋友的话形容,通篇不是在讲故事而是讲道理。彼岸花的因果反衬人类世界的贪婪与善良,很精妙但也仅是原短片的概念。而片中角色动机和叙事逻辑欠缺,画作崩坏跳帧(就是制作粗糙),导致观众很难与这个抽象的世界建立共情。《大护法》的成功就是用娴熟的叙事和画风将观众带入猎奇的世界,这是该片最欠缺,不是一句“鼓励”可以掩盖,这对于艰难前行的华语2D动画,并不是好现象。2.5星
故事没讲好,一套一套的大道理直接摆在你脸上,像极了学校里空白无力的说教。沿用的依然还是大护法那套东西,四五年前看还能觉得有点意思,现在过时了。画面帧数低,配音出戏,总之与如今的国动发展情况非常不适配。
装深沉装到六亲不认,对生死欲念的探讨从开篇即落入口白说教的下乘表意,人物废话连篇鸡同鸭讲,各种强行建构的“高端”概念完全无法掩盖剧作的苍白。
道理很深刻,很成人世界,但是故事、节奏和画面什么的是不是差那么一丢丢?不过话说回来,还是鼓励《妙先生》《大护法》此类的国产动漫、国产动画多拍一些呀,不要急着一蹴而就,还是要在批判与反思里越挫越勇啊~
叙事节奏比大护法舒服很多,三弦老师也依然那么擅长发便当,撒刀子……(•̩̩̩̩_•̩̩̩̩)。bgm惊艳且贴合,只是周深的主题曲两次出现的都有些突兀。(但今天在B站晚会听到,又觉得非常好听且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