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十年前点播台看的一部无厘头的电影。当我再次观看后发现,这一幕幕都是我很小的时候梦里的场景啊。!而且几乎对它没有一点印象的我看到这部电影的种种细节后,就好像失忆的少年想起了一切,这些东西都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十年前的少年每天对着点播电视看着超星神和这个喜马拉雅星,每次只有一段看完就期盼这下个点播的人接着刚刚继续播。这种像是找回自己记忆的感觉真的很棒!!刘青云从头到尾模仿着憨豆,郑中基的卡碟表演以及他努力学坏的场景,还有吴镇宇从头到尾的失忆,以及后面的人球大战滚木桶。到最后引发人们思考宇宙的所谓烂尾结局。看完后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某种非常特殊的情怀,这部片子我打9.9分!
郑中基和应采儿那段真是个性鲜明,郑中基的纯真和应采儿的多情都诠释的很好。郑中基性格始终如一,五根烟那里,郑中基模仿电影,卡带那一段看了三遍还是笑死了。当初看乐得不行。刘青云的戏份比较破坏气氛,表演略显刻意,个别桥段也很搞笑;吴镇宇学北野武眨眼睛装日本黑社会很有爱,吴镇宇一直在眼角抽搐,应采儿教郑中基学砍人,就让他看《古惑仔》,结果放了日本AV,郑中基认为这样叫砍人,结果去打群架的时候骑在别人身上,还大叫“一库,一库”。
十年前,那时候我8岁,记得是爸爸在看中央六,我在一旁打折哈欠昏昏欲睡,而这个电影偏偏非常吵,使我无法入睡,就迷迷糊糊的看了一些,印象之中情节很荒诞离奇,超出了一个八岁孩子的理解范围,电影的背景好像是印度,只能想起一个男的从高高的地方滚下,他最晚出发却是最早到终点,最后一个女的叫他背回家…… 而正是因为那时感觉不能理解荒谬,使我一直误以为这是一个梦,直到上初中时和一个同学提起来,她恰巧看过,我才明白这不是梦! 直到今天我才找到电影,算是解开了一个心结!
终于找到了,对影片没多少记忆了,也不知道影片到底是什么水平,还有到底在讲什么。搞笑又不搞笑,严肃又不严肃。但真的在我幼小的童年记忆中,在心灵深处留下了无极深渊般的对终极问题的思想震撼,无形中也可能影响我对哲学感兴趣,喜欢终极问题的思考。
五星不是理智的评价,是致童年,致对于我来说的童年记忆的影响,一个人走不出的童年记忆。
童年的记忆如今也只是似有似无模糊幻影般的碎片,但回忆起来这些碎片仍然能感受到当时影片带给我的震撼力。在我幼小无知的年纪就已经种下一种感受终极问题的世界观。
那种对存在、对终极问题思考的深刻虚无感;那种似梦非梦、似存在又非存在的虚无感;那种完全未知的黑暗、极力探索而无可奈何的虚无;那种渺小又庞大到极致的虚无;那种随时间流逝无可奈何的虚无;那种追根溯源空无一物的虚无。
当然,我说的虚无不是虚无主义,而是我们的存在,是这样一难以回避又终极到无法探究的终极问题。就算是能探究到底,知晓世界的一切起源,一切根本,又无法想像在真正知晓一切之后会又有什么,从而深深感到一种存在的悲观。
这部电影到底是搞笑还是真的有些什么内涵,我实在搞不清楚了。剧情因为记忆久远而无法再完整回想来讨论自己的感想,或许如果重新看了剧情反而还无法再寻回当时的感悟。也或许真的会跟影片的关系并不是很大,只是恰巧在一无所知的童年一下突然接触到影片中带来的这些终极问题世界观,引发我自身的深刻感受罢了。
刘青云在里面好憨豆,其实是一部哲学电影
偶然刷到这个条目,才记起我曾看过这部片子。
郑中基和张学友声线类似,演喜剧的天赋也类似,只是任何方面都差了张学友那么一点点。
白眼
...............................
韦生玩得够癫,当年硬是把我给吓跑了。回头再看,应该承认是港片中难得的思考形而上学的佳作,展现了韦生对印度文化的兴趣。但是刘青云cos憨豆、吴镇宇cos北野武还有郑中基的白痴式表演实在太可怕了。最能打动人的反而是应采儿。
又名: Hei ma lai ah sing / Himalaya Singh导演: 韦家辉 (Ka-Fai Wai)上映年度: 2005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imdb链接: tt0441303
在现实生活中听过见过的荒诞事儿越多,就越不觉得这种喜剧电影稀奇古怪了,何况编剧韦家辉写得出“开始就是终结,终结就是开始,就是无所谓终结无所谓开始”这样深富哲理的精髓,细节很有心思,出乎意料地好看。好想去印度啊!!!2012.1.26
就是典型的香港喜剧片,看热闹就行了。
卧槽分这么低的吧 我承认这部片子就像一群神经病不知道在干嘛 而且瑜伽情节的加入有时候甚至令人感到恐怖 但是整部片子真的巨好笑啊!我到现在都会对印度神油抱有迷之敬畏感~哎有点不想承认当时还在班上模仿过那个卡机版本的五五五五五支烟情节,捂脸(*/∇\*)
人生是醒是梦,我的记忆是否自己的,自我吞食和死生循环。有点意思,被表达坑了。
小时候没看完,今天补完了一下。这都些什么乱七八糟东西啊,小学生恶作剧般的无厘头,最后还来个犹如魔法便当小圆一样的神棍结局。PS:当时的张柏芝确实很漂亮啊。
6/10。韦家辉的创作规律是分裂的,他在一部低俗胡闹、忽视情节完整的贺岁片中嵌入思考身份、记忆、宇宙轮回等形而上的魔幻空间,最终因商业娱乐形式包裹哲学内涵而方寸大乱。表演、结构上完全陷入经典文本杂糅的怪圈,例如刘青云照搬憨豆先生那胆怯、笨拙的肢体语言,吴镇宇将自己代入日本大哥大的身份后,从背部刺青、到洗浴场和学习北野武的面部抽搐,郑中基模仿光碟磨损后断断续续的播放效果,以及对于《夺宝奇兵》的鞭子武器、《幸福的黄手帕》的夫妻重逢进行了场景复制,哲学架构和喜剧戏拟这两异质化的东西难以融合,丧失思考深度,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内涵上是对物质文明的嘲弄,舅舅因一枚硬币(追求物欲)失去了结婚生子的美梦,结尾结绳记事、打晕新郎的原始人又与现代人丧失记忆、婚姻选秀的行为没有差异,颠倒时空中否定了文明进步。
三个演技派的男人,第一次感觉奇烂,再看了第二遍之后方才有点觉察,这是一部可以引人深思的好片。只不过故事的描述方式确实让人很受不了,3个男人加内涵,4星
抽而不残。
很多年后我还记得郑中基演的慢镜头那段。
我不明白你们为啥评这么低的分数,这是史上最搞笑的电影之一啊同学们。
切换频道中无意看到一个台在放,无聊之下看了。片中涉及的许多主题都有点哲学意味:预言、记忆、梦、幻象,等等。但毕竟是香港贺岁片,无厘头的形式还是很难撑起深刻的主旨。记忆是个很神奇的东西。以“过去”为手段,人还是很容易被感动的。
给最后一幕一点面子
烂到让人崩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