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冲着日本京都文化去看的,没想到是一部励志类成长片。里面对于京都文化的介绍很少,对艺伎文化的介绍也不多,倒是很喜欢里面各种口音的翻译,虽然听不太懂,但也能明白日本也是有方言的。片子里喜欢的元素不多,打发时间看看还可以。里面很多说着说着就唱起来的桥段有时候接受不能,本来对于和服也是有所期待的,但是也没教大家怎么穿啊。
虽然看了内容都会觉得致敬《窈窕淑女》的意义明显,但日本毕竟还是拍出了自己的东西,大抵无非是因为京都这个地方本身就有着其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既是古都、神社、樱吹雪的景致,也是和服、和食的典雅,还是圆润软绵的京都口音。去过京都都会被那座城市难以言说的安详感打动,就开在祇園町的限时爱马仕概念店都美好得不食人间烟火。
可是,所有美好之下都是严苛。美丽的妆容与和服意味着数小时的装扮,流畅连贯的舞步意味着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苦练,就连最稀松平常的京都口音都需要借助实验语音软件和各种频谱分析仪来纠正。这在日本普遍被引以为傲的匠人精神在京都这个地方、在电影里的万寿乐茶屋这个地方、在这些认真的女人和醉心研究的大学教授身上,被演绎到了极致。
虽然这种好莱坞歌舞片式的风格不见得适合京都风情,但有一点却让它高出了很多没这么另类的日本电影一大截。选择成为舞伎的原因或许会有很多,但片中看到的是:身为女子也与男人一样,只要有一技傍身就能自强。
观影理由:某公号介绍上白石萌音时提到过这部电影。
观后感 :这类故事拍成歌舞剧挺新鲜,特别考验演员们的演技。对京都话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标准的京言葉教学电影。剧情介绍豆瓣里有,不再赘述。谈谈自己的一点感触。
1、人很难改掉自己多年的习惯。但并不是不能改。任何技术都是靠大量练习,日积月累,形成肌肉记忆才能练成。(类似情节参见电影《日日是好日》)
2、上三级口译课时,李老师曾说过日本有专门测试发音是否接近母语的机器,当时很好奇,这次在电影中看到了。
3、关于京都人的性格:京都人一听你的口音,就知道你是不是本地人。哪怕只有一句话发音不对,对方立刻就能捕捉到,对你的态度也会发生改变(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这一点,在《京都人的私房雅趣》中也有介绍。
4、关于小野小町约会了99次的男人-深草少将:
小野小町退出宫廷后,住在山科,慕名来求爱的男性源源不绝。其中,出身高贵门第的深草少将遇见小野小町后便一见钟情,真挚地向她求爱。小野小町终于被他的爱情所感动,向他提出了一个条件:“如果你能够连续一百个夜晚来相会,我一定接受你的爱。”深草少将恪守诺言,风雨无阻每夜都来到小野小町的住处看她。每来一次,小町便用线穿一个香榧子以此来计数。九十九个夜晚过去了,在最后一个晚上,深草少将筋疲力尽,倒在小野小町的门前气绝身亡。 (上文节选自百度贴吧)
随心院,就是深草少将和小野小町约会之处。说来惭愧,学习《小仓百人一首》,只记住了小野小町的那一首..
PS:最后表白一下长谷川博己的演技,真是演谁变成谁,路转粉。要说京都方言,还是他女票铃木京香说的好听。
本来就不喜欢【卖花女】。
歌舞+1,和服+1,配角+1,京都+1,长谷川博己+1.
用歌舞冲淡语言学习和舞伎修业的枯燥可谓机智,但是歌舞场面捉襟见肘,突兀生硬,减分不少。人物扁平,亮点欠奉,除了弘扬传统文化之外,恐怕也就是奉献了一位新人萌音。到后半盘简直能够看到导演坐在监视器前一个劲儿夸奖萌音卡哇伊的痴汉嘴脸了,导演你的节操
卡司脸熟到连张照片都是加濑亮。。。
本来可以做个女版神去村的,但似乎因为舞妓/艺妓除了讲风流外学习过程太过一板一眼缺少乐子,弄得周防正行也只能歌舞来凑,还不能用慢板,于是就出现这种感觉不搭的混合。不过春京都和女主的圆脸还是让人心生喜悦的,京都方言也是始终如一的好听
两星半,舞妓养成记,主线有《窈窕淑女》的影子。好莱坞歌舞片的运用与舞妓的展示有所冲突,东不东西不西,不伦不类。尽管女主角的青涩、生疏很符合该角色,但她的台词、镜头表现力都着实欠佳,所以失声的处理和片尾的浓妆上阵反倒是对演技不足的弥补。
SIFF第八场。感觉这是周防正行对日本传统文化的一次致敬,有点《艺技回忆录》+《雨中曲》的感觉,但是励志成分很重,个人很喜欢,我是不是看到了妻夫木聪?
如果不是感情分,真达不到三颗星。有点普及舞妓知识、日语口音以及京都命题作文的意思,但跟以前学当和尚、学相扑、学国标舞的题材作品相比,这部电影都显得太过平整,不好笑不感人也不好听,尤其许多歌舞片段,无法想象怎么可以这样切换。此外,女主角根本就没什么吃苦阶段,关于妈妈的悬念尤其无趣
怎么导演都爱拍歌舞片,走几步就唱一段唱完继续走难道就不傻吗不过看多了我的免疫力也增强了。98年的萌音可爱开始的土气也不影响其萌萌哒,富司纯子跟草刈民代两位前辈也好说实在田畑智子的脸涂再浓妆我也认得出来假如换一个人就好了,歌不错舞一般,好在长谷川没下手要不然就真变态了。3.5
#SIFF# 模仿my fair lady的音乐剧形式(甚至歌都有改)是最大败笔,这么好的题材非要塞进这个框架。一群穿着和服的日本人突然唱跳起来跟看印度片一样违和,感情线也好奇怪,两人毫无火花。主演小妹子真人比片子里好看一百倍啊!
最国际化,也是最不国际化的片子
没有存在感的主角及各有千秋的配角们。实则是艺妓展示录。
五个相扑的少年与五个光头少年式的年轻人遭遇传统文化。然后从片名也能看出,有意的借鉴了《窈窕淑女》的元素,包括片中也能看到很多影子。不过这回真的很一般,相比之前的作品,剧情冲突以及笑料都不够
剧情平淡,歌舞囧萌,倒有点像三谷幸喜的作品,整部片子很可爱~
越来越喜欢萌音,她唱的真让人感觉有希望,是个人见人爱的孩子。纠正发音部分有奥黛丽赫本《窈窕淑女》的影子。
2014SIFF關於方言經常想起千與千尋里的名字梗 尋找自我之類 周防正行是為數不多懂如何拍攝和表現舞蹈的日本導演 但是百老匯爵士融合傳統日本舞妓的舞蹈動作實在是有些違和 不同的律動感包括服裝的限制都使這種結合有點消化不良 故事簡單妹子清新歌也不錯 上白石萌音本人好萌!
#SIFF2014#较之前作品轻松不少,风格倾向略有变,但也流于通俗;教授对乡下女孩的调教及打赌,都模仿自《窈窕淑女》(因此才有本片名吧);整体感觉不伦不类,一本正经学习语言礼乐舞蹈时,突然插入一段诙谐、现代风格的歌舞,混搭得够呛;女主真人好小巧,导演风度翩翩。
歌舞片讲一个舞妓学成,加了点爵士意思。场景舞台感明显。女主太矮脸又大又俗气,给构图造成困难。全片节奏很平,无非就是校正方言和做相关训练,爆了一些舞妓行业的料,但基本没什么看点,导演沉浸在一种痴呆一样傻笑的讨人嫌状态里,母女传承啊师徒自我实现这些点加的随意也就是个意思,唯两首歌可听
如果不熟悉方言很难理解,好好的艺妓文化非要改成歌舞片,一切换到歌舞我就想睡觉。最大惊喜是出道就已认识的上白石萌音来了,长得一副五官标致的校花样。片里各种熟悉的人打酱油。
给我萌打打call,当代唯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