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奋这部剧,剧情画面音乐氛围演员无一不绝。第一季最后两个特别篇可能是最感动我的剧集了吧,没有夸张的情节,一个救赎,一个倾诉,都是深入人心的那种对白,虽然知道只是演戏,但是心灵就生生被冲击了,不知不觉眼睛已经模糊。 Ali让我暖到心底,一个麦田守望者般的角色,每一句不止犀利,更加厚实温暖,真诚的分享,毫不含糊的逼问,让rue最终正视了自己的问题,并宽恕了自己的错误,来到人生的最终命题:如果明天死去,那你想留给母亲妹妹的印象是什么?一个尽力了但是还是没能成为想成为人的人,rue含着泪答,放下了她最后的一丝防备,终于诚实面对黑暗,死并不是难事,难的是那一次改变一切的revolution,它不是大海,不是歌曲,是我们自己心中的神,能改变我们的一生。希望到最后,每个人都能说出那句:It's a wonderful life 另一边,Jules坦白了自己出走的真正原因,追求自由和生命,想要摆脱禁锢的她只能抛下深爱的rue一个人离开,期间的恋爱细节让人心折,别人的眼光,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只是对她表面层层伪装的欣赏渴望,但rue,正如母亲一样,一眼看透,千万层的伪装,却还是热爱。从熟悉, 享受,直至害怕失去,直至被亲吻而僵化,直至分离时愧疚绝望,如果这还不算爱,哈哈,Rules没跑了。特别的人,总是有特别的爱,Jules的爱,一半想象,一半现实,一半虚拟,一半实体,她导演着自己的恋爱剧本,拿着手机陷入爱情漩涡,在不同的人身边做着不同的角色扮演,因为现实总会让人失望,只有想象永不褪色,这样如迷幻精灵般的Jules,做着属于自己的迷幻梦境,无关肉体,无关世俗,只是这个残酷的世界上,美好的爱而已。 也许是对Jules的粉丝滤镜太重,总有太多想说的,她对女性的向往,正如她对大海的钟情一般,最终的她放弃了阻断剂的使用,放下了一层自己的伪装,去拥抱更广阔的大海,也到达了她心目中的next level。 特别篇最后,Rules两人互道圣诞快乐,没有比这更让我感动的场景了。此时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情感仿佛只能随着泪水流出,淹没在窗外的雨水里,压的观众喘不过气来,跟着主角两人无语凝噎。 对于Rules两者的爱情,并没有什么可多说的,但是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和争吵,重要的是我们从中学习到的,关于爱,关于对方,关于人生,所有这些,都是永恒,因为记得有人说过:瞬间即永恒。 那我们就不需要害怕失去了吧,不管在剧中,还是在现实生活里,正应了那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谁说不是呢?今后的Jules和Rue,又何尝不像我们,一步步成长,甚至分离,心中那份回忆成了最好的纪念品,更成熟的脸,更沉重的心灵,更复杂的责任--这是成长的代价, 心中那片森林,却永远迷雾环绕,她骑着永恒的单车,在无尽的小路上行驶,如同被时光冻结的琥珀。
如果说,第一季用无比绚烂的方式提出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那么特别篇便用了最朴实无华的方式给出了解答。
我仍然记得当时看完第一季结尾时的心情:期待着Rue即将得到的救赎,眼看着她马上就要从烂泥一样的自我中挣脱出来(就像期待自己被救赎一样),可是导演却给了我当头一棒——从头到尾的挣扎都是徒劳,一切都回到了原点,甚至更糟。我的确感受到了绝望,因为我对Rue的经历和感受产生了太多的共鸣,我期待着从她的故事里找到希望和答案。但是这部剧却只是将伤口撕开,将这些痛苦放大,并没有列出任何将其治愈的良方,甚至在最后告诉患者:你治不好了,坠入深渊吧。就如同我跟着这部剧中做了一个五光十色,浪漫至极的梦,却在最后被告诉:“别做梦了,梦都会醒的,现实还是这样绝望。”
所以看完了第一季,我一面钦佩着导演能拍出这样美的一部剧,一面也对其充满了埋怨与不满。但在近乎虔诚地细细看完特别篇后,我只剩下对导演和编剧的敬意与感激。
特别篇充满了新冠的的味道——极少的场景,极少的人物,指向生活最本质的思考,通往思想最深处的对话,这仿佛就是一场发生在疫情隔离在家的编剧脑中的对话:讨论生命,讨论生活,讨论价值,讨论救赎,讨论人,讨论神……问题似乎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晦涩,越深究越发现底下是无解的矛盾,一切思绪都成了乱麻……但重要的是——我们不是救世主,我们不用强迫自己找到一切的答案,我们只需要找到自己生活的解答就足够了,我们只需要找到自己的信仰。长时间的对话却始终没让我感到无聊,就像豆瓣评论所说:“免费得到了一次质量较高的心理治疗。”我有时是Ali,在脑中能无缝接上Rue的对话,但更多时候,我是Rue,在心中问出和她一样的问题,期待着Ali的回答。好在这次,Ali给出了解答。
现在看来,这一老一小,来来回回反复拉锯近五十分钟的交谈,一点一点暴露自己的不堪与脆弱,再一层一层看清自己的逃避与推责,可最后得出的结论好像与老式旧鸡汤文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不知道对有些人来说,这样的鸡汤与信念会不会是理所当然的,但的确对于一类人来说,真正接受并理解这样的观点与信念是一件需要为之努力的事。而在这过程中有太多的自我怀疑和对世界的质疑与不信任,从而导致这个过程是痛苦而迷茫的,常常看不见方向,更看不见出路。而这部剧,向我们指了一条路。
因此,我是如此感谢Sam Levinson将这样的作品带给世界。撇开作品拍摄手法的艺术魅力,Sam直视了青少年生活的不堪和绝望,这需要勇气与智慧。成瘾,“有毒”的亲子关系,不健康的恋爱关系,性,放纵…这些大尺度、丧到极致的“上不了台面”的元素,也许就是我们需要直视的现实。我们大可以打着“不能树立不好的榜样”的名号将这些元素全部禁掉,为青少年打造一个“童话般”脑残的影视环境——不告诉他们生活的真面目,让他们只能无知地感受,然后逐渐成为加害者亦是受害者。比如禁掉du pin这一敏感话题,也许可以防止一部分人模仿影片中的行为,但现实中,成瘾的现象少吗?电视剧成瘾、短视频成瘾、综艺成瘾、追星成瘾、磕cp成瘾…逐渐麻木的精神,失去自我的生活,这些“成瘾剂”和da ma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呢?作为一个屈辱的“瘾君子”,我却被这部剧拯救了。
直视问题,再解决它, that’s some real shit.
对于段话真的深有同感,曾经的我就是无法接受自己没有成为那个应该成为的自己,但说实话,那个应该成为的自己是来源于社会,父母,老师,同学,所有人都告诉我,你应该怎么样……,嗯,我心想他们说的没错,我也是这样想的,优秀的人都是这样选择的,但事实这个想法从来都不是出自于我内心的自己,我也从来没有认清过真正的自己,以至于当愿望无法达成时,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无用感,开始抑郁,开始抗拒,无法重新迈开脚步。
于是那个阶段,我的柜子里装满了酒,用酗酒获得暂时的平静,忘却一切烦恼;还不停更换男友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看我真有魅力”,来获得虚伪的满足感。这真是一种病,曾经的我发出过求救信号,但没有人能帮我,长辈们轻声一笑,“小小年纪,你有什么烦恼”,同伴们表示同情,但看不出问题的根源。
经过漫长一年的病态生活,在2021年9月份遇到了一个奇葩男人,以极其戏虐的姿态玩弄着我,我却还很在意他,甚至主动认错,以至于最终,我活了那么多年第一次被气到哭出来,你说我是真喜欢这个男人嘛,绝对不是,我只是太想要抓住什么,以至于让他随意伤害我,我即恨又委屈却又带有一丝期望。哭完我就突然意识到我他妈到底怎么了?我干嘛这样?我想我已经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这件事狠狠得打了我一个巴掌,彻底把我扇醒了。现在想起这一段经历,还是会愤怒,但更多的是心疼曾经的自己,那个没有底线被人随意伤害的自己。
自那之后我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并学会接纳自己,接纳自己做过的蠢事,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再怨天尤人,不再自我否定,不再急于证明自己,我就是我,不是别人认为的我。我开始重新迈开脚步,好好的生活,封存了酒,删光了那些无意义的男人,专注于自己的事,不再执着于成为别人认为优秀的自己,我找到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努力考证,准备面试,最终获得了阶段性的成绩,那种感觉真的很棒。同时我也对感情有了重新的认识,就目前来说,我绝对不会再把感情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我相信在感情中保持自我,就不会再遇到之前哪种男人,然后也不会再对伴侣有太高的期待,学会自己爱自己,遇到喜欢的,我还是会愿意主动接近,如果有良人愿意主动来爱我,那我会好好珍惜。
人活着不是要成为什么,而是想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是发自于内心的,同时去寻找自己的价值,可以是对社会,对家人……这不是为了向世人证明什么,而是作为一个人,必定会和世界产生联系,是什么样的联系,这个取决于你自己,人总要找到那个平衡点,整个社会也需要那个平衡点,凡事都具有两面性,所以永远没有好坏之说。
这剧最迷人的一点,作为一部欧美剧两女主的感情戏却是如此清水细腻又耐人寻味。第一次在美剧里能感受到角色之间爱的那么痛苦和纠结,导演拍的仿佛是西方背景中的东亚女同故事。
两个如此复杂的边缘个体,毒瘾少女和转性少女,编剧没有刻意强调性向问题,而是让观众看到她们非常简单自然的相互吸引,又爱的多么小心翼翼,怕伤害对方,就用尽全力忍住拥有对方的欲望。
第一次没忍住亲吻后的落荒而逃,醉酒泳池的假意背台词实际真表白,厕所的暧昧质问,隔着屏幕都感受到的心跳加速的氛围感,太经典的东方式克制推拉设计。
直到最后一集才有了一个深情的吻,但随即又是一念之差的错过。特别篇补全双向暗恋全视角,就知道这错过是心理期望上的分隔。二人的核心矛盾是Jules是外放的,向往外面广阔天地的不羁灵魂,但Rue因为自己沉重的历史原因,顾虑太多,终究无法完全放下家庭真正走向远方。
风一般灵动闪烁的Jules是敏感又脆弱的Rue的药,Jules知道她是Rue的救赎和希望,但她不希望自己仅仅只是她的新的瘾。她早就构想了一个有Rue的未来,但Rue还是难过自己这一关。
在美剧里看到发展这么揪心的一对真是活久见,而影片迷幻炫酷的拍摄手法无疑也为他们的感情加了一些朦胧的色彩,其实到特别篇结束这条感情线已经很完整清晰了,对转性别者自我认同的探索的部分,又大大丰富了剧情的内涵,使之成为只有这个时代才会出现的新的叙述类型,未成年人爱情最美好的赛博展现不过如此吧。
亢奋特别篇真的很值得令人品味
没有什么酷炫的镜头,仅仅是两人之间的交谈,不过却借这这两个年龄性别身份经历都不同的角色来探讨了当下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革命啊我们的罪过啊日常的思考啊。
没有特别深奥的语言,不过却是能直截了当一针见血地点明当下年轻人真实的问题和想法,Z世代活在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可他们又害怕无尽的变革导致自己思想懒惰无所事事,每天就是干一些烂事然后过度思考过度内耗无尽地指责自己,恶性循环。但其实Z世代充满潜力,他们思考的力量足以改天换地,但就是现实的束缚阻止他们罢了。所以他们一味逃避,借网络世界抑或是文艺作品。
惊叹于文本想要借这短短一集来传达给观众的思考,同时也真正意识到了亢奋的内核,不是专注于青少年高中生混乱的生活,drug sex or drama,而是探讨几乎当下所有的Z世代们的困境。我想这才是这篇特别篇存在的意义。
就像Ail对Rue说的那句“戒毒是我们最大的武器”也可以引申为“保持清醒抑或保持思考是我们最大的武器”
所以我们要相信诗歌,相信艺术与美,相信我们有无限潜能。
“美好事物同样宽广而深沉,饱有厚重感,比如大海。”
“我想变得跟大海一样惊艳。”
“刚柔并济,造就了大海本身。”——Jules
从年幼时望着镜子另一端的身体开始,注定了一场如海般流转而汹涌的人生。
关于注视和批判——
跨性别者,尤其易性者们总是进行着自我批判的循环,就像Jules说的那样,无论在同性还是异性的注视下,她直接感受到的都是“被批判”。而自己照镜子时也会如此。就像是一场考试或竞赛,如果她不能达标,自我认同的性别就会被“否定”。她没法像其他一些顺性别的女孩那样就算头发蓬乱,穿着宽大的牛仔裤和皮质夹克出门也会得到社会对其性别的认可,所以她会按照男人喜欢的样子挑选女装,会把手上的死皮清理得干干净净,会在指甲油剥落前将其处理好——总是在刻意塑造一个最接近“标准女孩”的女性形象。《Boys Don‘t Cry》里的Brandon也是如此。Brandon一直努力满足女性对完美男友的期望,他骄傲地笑着说:“她们都说我是最好的男友。”同时Brandon说,“一开始我只是普通女孩,后来变成了假小子,再后来我变成了一个混蛋”。在迎合社会期望的过程中他隐藏了自己细腻温和且有时胆怯的真实性格,咬着牙同男人们玩暴力游戏和飙车,学那个年代德州小镇男孩的多情和桀骜,愈演愈烈后变成自己所不愿成为的角色。
事实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两性的特点,但跨性别者们在社会期望下常被迫抛弃原性别的特征:大众认为MTF不应该是勇猛而粗心的,所以她们提高音调呈现温柔和细腻;而FTM不可以是娇柔的爱哭的,所以他们举起杠铃变得粗犷而强壮。Jules和Brandon其实都暗暗保留着原性别相关的某些特点,而正是这些特点和他们所期望回归的性别特性共同成就了一个完整的灵魂、一个真实的个体。所以,虽然社会期望塑造了Jules的外表与人格,但Jules不会永远忍气吞声,她想要打破这种禁锢,重新让“自我”来成为自己本身。这个过程是艰难而漫长的,因为要意识到这一点,并重新拾回原性别的特征对于跨性别者来说是困难的。前面曾提到,因为长期生活在他人的批判性注视下,Jules生活得小心翼翼,她在这样的注视下学会了自我批判,而长期自我批判容易导致习惯性的自我厌恶,最终使其产生自我伤害的念头。她在危险边缘试探,不断网恋、分享私密照,被Nate威胁……如“飞蛾扑火”,她秘密地体验着可能通往毁灭的刺激。总之,洒在跨性别者身上的凝视虽然无声,但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复杂性。
关于爱——
Rue对于Jules来说是怎样的存在?亲密无间的好友,目光特别的恋人,自己母亲一样的成瘾者,童年创伤的触发者,孤独青春期的治愈者。是温暖也是伤痛,是礼物也是心结。在看特别篇之前,我以为Rue对Jules的爱太不平等,Rue因为她见网友而抓狂,因为她而尝试戒毒,因为她而开始找寻生活的意义,Rue的生活废墟变成霓虹小屋,不需要水泥砖瓦,只需要一个Jules;但特别篇中,Jules淡淡地谈及她和Rue故事,从Rue看自己的眼神是多么不同、给自己带来了多少美好,到地铁站的分离,再到对未来的幻梦,母亲和Rue有怎样的相似……原来她把大部分的感情都藏起来了,除了爱和关心,还有“救赎”——
Jules的母亲和Rue一样都是成瘾者(前者为酗酒者),而她们以相似的目光看着Jules,以不同的方式深爱着Jules。但母亲的一次次犯错,一次次缺席,令Jules将其拒之门外。母亲在客厅里盼她的原谅,最后独自悄然离开,Jules打开门见到的只是一把空椅。这一切在Jules没有发觉的情况下演变为了一种隐隐的“救赎”情绪,在和Rue的关系中,Jules试着拯救陷入困境的灵魂,赎回缺失的爱和温暖,弥补自己未选择原谅的遗憾。
此外,这段关系从性上来看是格外复杂的。人们通常认为跨性别者会与自己心理性别相反的人相恋,就像认为顺性别者应该爱上异性那样。Jules作为一位年轻的男跨女易性者,曾经也认为自己应将爱和性都投给男性,而Rue的那一吻却改变了她的想法。她突破刻板印象和期望勇敢地去爱Rue,就像Rue爱她那样。Jules向心理咨询师强调,她现在意识到了和她在一起过的男人们是多么的“无聊”,他们想要的和自己所向往的实在太不相同。跨性别是性别,并不是一种性向,无论跨性别者还是顺性别者都可以属于任何一种性向类型。所以说,Jules对Rue的接纳实际上代表着Jules更高程度的自我接纳。
反过来看,Rue在经历一番心里斗争后向Jules告白,她认清且接纳了自己的泛性恋者身份。她虽然药物成瘾、迷失方向,但她洒脱、自我、不拘于陈规,她不在乎爱的人是什么性别,无所谓自己被打上怎样的标签。这令我我想起前文所提及的Brandon的女友Lana。Lana在知道了Brandon的真名为“Tina时,毅然决然地前往女子看守所保释Brandon。Brandon对其说:“Brandon其实不是男孩,是女孩……”Lana打断了她:“那是你自己的事。听着,就算你是半人半猴我也要把你从这儿救出去!”Lana紧紧牵着Brandon的手,带她离开了看守所,也帮她逃离了对性别及身份的伪装和逃避。
每一位Jules、每一位Brandon——
许多顺性别者不以为然的日常行为在跨性别者的生活里都可能是一道波澜,一场纠结,一回冒险,一次刺痛。
或许生活在这个时刻的一位Brandon正在因为进卫生间的事而烦恼。他踏入男厕,锁上隔间的门,尽可能地降低陶瓷马桶里水流的哗哗声。这时听到有人进来使用小便池,自己身下那清脆声则变得越发刺耳,最终引发一阵紧张而无奈的复杂情绪;或许此时在地球的另一端,又一位Brandon正在参加周末海滩派对。其他人自在地穿着三角裤或比基尼冲到海里游泳,而他穿着上衣和短裤在沙滩椅上喝着啤酒,朋友们示意他到海里来,他却挥挥手拒绝。胸前的浅红褐色疤痕不容易消失,就像五味杂陈的感觉总是存在。又或许存在着,一位Jules在试过药物、手术和日常训练帮助后,声音仍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无助感;听到他人反复喊着自己未能修改的原名时不愿承认的心理活动……
这些波澜、纠结、冒险与刺痛不常被大众发觉,但都实实在在地存在于跨性别者生活的每一天里。
不知道是否只是巧合,我身边的跨性别者们往往对大海都有着别样的迷恋,就像Jules一样。大海里,你游啊游,漫无目的,不知方向,感受着每一秒如潮汐更替般的“灵性转换”,你的思绪与你的身体在海里融化,然后和解。海水流转的自由与洒脱、浪花翻涌的刚强与勇气、日落时泛着金光的温柔、和月夜下无人知晓的孤独——
的确是海蓝色般的你的灵魂。
对于那些只能看到戒毒宣传片的人,不怪你们,这一集有门槛的,这一集不仅仅是那么肤浅,两个人的聊天中涉及的当代肤色问题,宗教问题,社会更迭问题,当代人的价值观方式,生与死,如何进行自我救赎,与自我和解,这一集应该是给剧里后面他们提到的真正在乎这个世界上发生的大事的人看的。并且这一集选的两个角色太棒了,剧里其他任意两个人都撑不起这样的一场对话,这一集水平真的赛高。
有人高潮了,有人睡着了。
碎碎念的60分钟我都看进去了 说得太好了 感觉编剧是一群很温暖且有力量的成年人 给困惑的年轻人一些过来人的经验 且不用说教的方式 感觉自己也被鼓励到了
文学视觉化
记住我想要成为一个人无法成为的人.
第二集比第一集显得有点混乱和仓促,感觉更多是为了回溯和解释第一季最后几集Jules的心理活动,但是性幻想那场戏拍得太棒啦(Nate和Jules的床戏!!!!!
我是假的rules都不可能是假的
印象最深的是Rue躺在床上两天活生生把自己憋出尿毒症。太理解这种感受了。抗拒成为一种忧郁的本能。抗拒一切。抗拒起床,抗拒思考也抗拒各种动作。抗拒呼吸抗拒活着也抗拒自杀和死亡。抗拒快乐也抗拒痛苦,抗拒有所感受。于是躺在床上看毫无意义的电视节目并且绝不起床,成为仅有的一种“最小化抗拒”的方法。很多时候我自己都不明白这种本能从何而来。而这部特别篇似乎就是在剖析这点。比起传递出的对于各种社会问题的思考,我觉得更可贵的,是捕捉到了一个年轻人认识到问题又想不出解决方案,有所思考却又始终无法健全,这种情况下,她的努力、迷茫与厌世。我们的状态是,什么都不知道,但是拼命地想要说,其实也不知该说些什么。
救命…我以为会看到第一部的那些演员,结果Jules出场两分钟就出门了,紧接着整整一小时关于addiction的一对一深度访谈…我晕了
把两场戏拎出来拓展出两集,这种对话的力量,甚至比第一季的后劲还足。尤其第二集讲trans的部份可太真切,Hunter已经与Jules合二为一了,她和Zendaya单凭这两集都值得一座艾美。Sam Levinson真是个天才。
you know what我要每天看一遍直到把这一集的台词背下来
jules好漂亮
pure conversation.考验编剧台本的一集。两个相似的人隔着几十年的时光对谈。真正救赎性的话才不会是什么鸡汤,而是把自己的所有伤口都血淋淋地掀开,忍着痛细细地看它们,在其中发现曾经的扭曲和绝望,也发现不管其他人,这个世界烂成什么样子,自己却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那么无可救药,于是重新开始思考,开始在意,而不是如流水般随波逐流地度过一生。
这样简单的对白更能体现一部剧的水平
疫情当下你还想要多少剧情? 还想全员出镜?给你整个特别篇都不错了,要啥自行车啊 这集是我以后的精神食粮
免费得到了一次质量较高的心理治疗。
不止是戒毒宣传片啊,也不能只看人谈恋爱不思考一下吧,谈话过程可以代入思考很多情况啊,服了这也能差评
一集封神。敏感,内省,且活在当下的创作者。rue那微撇的嘴角和装饰性的语言已然使她成为如今青少年的图腾。
美国青少年are literally,like,离了literally、like、basically就说不出话了吗。抱歉,作为一个公共演讲能做到不重复用词,不吸毒不抽烟不酗酒,雷打不动每天5:40起床跑步,天天坚持健身,生理心理素质保持极佳状态,30岁之前从高翻做到了驻外高管,随时随地还保持有可以呼之即来一群炮友的积极向上有目标有动力的年轻人(算吧),这种颓烂人生在我看来就是无病呻吟,庸人自扰。不是说剧本和表演差,纯粹三观不合,还搞了个深度对话,觉得非常看不下去。
其实应该三星 但由于我期望太高有种拉下神坛的感觉 最开始我喜欢你们而不是性教育就是因为你们没有大段鸡汤台词啊西吧! 好累啊看得我 大道理太长又太tedious了 观念与理想我认为是不应该用这样谆谆教诲的方式来呈现的 每一句话都值得截图出来发去社交网站教大家做人 但全片构成你还不如让我去买一本理智书籍精读5遍 每一句话打磨的太精致了就会让人失去兴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