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已完结

主演:杰西卡·巴登,埃里克斯·劳瑟,史蒂夫·奥拉姆,杰玛·韦兰,乌米·马萨库,克里斯汀·博顿利,纳温·乔杜里,杰克·维尔,乔纳森·阿里斯,巴里·沃德,凯莉·哈里森,霍莉·比奇,波丽·坎普,亚历克斯·索耶,伊莲恩·戴维斯,凯利斯顿·韦勒英,艾玛·阿普尔顿,杰夫·贝尔,玛格丽特·安·贝恩,亚当·布朗,亚历克斯·贝克特,朱丽叶·考恩,马特·金,海韦尔·摩根,利昂·阿诺,加里·萨默斯,莉莉·卡瓦纳,西蒙·勒纳根,泰勒斯·麦肯齐,路易斯·温特,厄尔·凯夫,费莉西蒂·蒙塔古

类型:美剧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剧照

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1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2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3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4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5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6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13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14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15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16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17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18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19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去他的世界第一季美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詹姆斯(埃里克斯·劳瑟 Alex Lawther 饰)表面看来是一个其貌不扬的17岁男孩,实际上,年纪轻轻的他自诩为变态,并且以此为荣,他不仅毫无恐惧的伤害自己的身体,还以残杀小动物为乐。在学校里,詹姆斯邂逅了名为艾丽莎(杰西卡·巴登 Jessica Barden 饰)的女孩,这个抑郁厌世,骨子里又带着叛逆的姑娘吸引了詹姆斯的注意。詹姆斯决定让她成为自己第一个杀掉的人。  就这样,詹姆斯开始接近艾丽莎,很快两人就开始了交往。在某一次约会中,詹姆斯决定执行他的杀人计划,哪知道却在误打误撞之中目睹了艾丽莎和继父争吵的场面。艾丽莎痛恨这个小镇,痛恨自己的生活,她邀请詹姆斯和她一起逃离这里,去寻找自己的生父。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最后的影像2022丽芙和玛蒂第四季笼中格斗王第一季升天号拉斯克鲁塞斯恶魔无懈可击(2016)名侦探洪吉童:消失的村庄窈窕美眉飞黄腾达 第一季乐高大电影2(国语版)3% 第一季红色圣女龙虎群英疯狂特警队心路历程突如其来嫌疑犯X的献身时空救援队旅客1974开始(2020)附身(日剧)封仙册之铁扇罗刹泯灭我的极品女神蚊人

 长篇影评

 1 ) 如何看待《去他*的世界》的结局?

我很喜欢这个结尾,也不希望再有什么下一季,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要从头到尾讲好。James已经做了自己的选择,后面的故事也不再重要了,无论入狱还是被枪杀,这种讨论并没有什么意义。一直以来James都困在母亲自杀的阴影中,而Alyssa的出现对于他来说,就是一场心灵的救赎,这是Alyssa对他独一无二的意义。在James花钱让人打他的那场戏里,他说:一直以来都不是我保护着Alyssa,是她保护我。在最后满十八岁的他决定把美好的未来留给她,做她的保护者,仅此而已。

(分享我最喜欢的一张截图)

 2 ) 当所有声音都在你周围安静下来。

James :有一天 我知道了无声的安静真的很吵

震耳欲聋

当你周围没有声音时 你很难把情感排除在外

它们都在那儿

Alyssa :我有时候会觉得我不得不躺下

因为所有事都感觉有点太过了

我向上看 看那些蓝色或灰色 或黑色

然后感觉自己融化了进去

就一瞬间 我感觉到了自由

我是个精神病变态。

如同夏目漱石写到我是一只猫,至今没有一个名字,那样稀疏平常。听上去这个世界上没有比精神病变态更正常的人了,因为我就是嘛。

一个晚上就看完了《the end of the fucking world》,它像刚过十二点的咖啡一样让我贪杯,因为它让我醒着,始终保持清醒。

似乎从没有一样东西能够如此精准的描述当代年轻人,也从未有一样东西能像它这样令爱装酷的我们,边笑边流下泪来。

我多希望自己不能够感同身受到男女主人公的情绪,但事实是,我再清楚不过了。那些密密麻麻穿插而过的内心独白,就像是在讲述我自己一样,正中靶心般和我们这样的人产生共鸣,并且轻而易举,毫不费力。是"丧"人吗?不够,远远不够来形容我们。"丧",是软糯无力的挫败感,是失去信心。而我们是颓败的英雄主义,是怀抱着某种强烈的信心在活着。

我知道这个世界凌晨一两点的样子。很安静,也变得异常狭小,止于目光所及的范围内。从十二楼的阳台望出去,那些暗的,亮的。当所有的一切都在我周围安静下来,才发现有那么多混乱又尖锐的情绪拥堵在身体里,无处可逃,它们都在哪儿。

当所有的情绪都在里面回荡。我才明白那句,无声的安静真的很吵,震耳欲聋。

我以为那种东西叫孤独,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后来我才知道并不简单。

当我无法和这个不按照自己意愿运转的世界相处时,也就意味着无法安然自处。

是绝望感,是悬浮在半空中,和除自己以外的一切都失去联系和依托。

我以为那是病,是从别人嘴里脱口而出的那两个字"抑郁"。可是我连精神卫生中心在哪条路上都不知道。

我们只是最小公约数的正常人。

我们只是比绝大多数人更早的察觉到个体的差异,越是敏锐,越爱深究。某些漆黑的夜里,感觉自己逐渐被周围的虚无吞噬,毫无违和的融入进去。往前迈一步,迈一步,那个瞬间就能感觉到真正的自由。当有这种想法的时候,我对十二楼的阳台既渴望又恐惧。

James:我刚满18岁

我觉得我明白了

人对彼此的意义

当你明白孤独的真意,也许就不会再感到孤独。

我时常在夜里,捧着咖啡,站在阳台。像是虔诚的教徒手捧《圣经》祷告,表面无比平静,内心却充满了强烈的诉求。那个时候,我望着东海大桥上鳞次节比立起的路灯,川流不息,日夜蹦腾。那边热闹非凡,这边空空落落。没有朋友吗?不是的,只是他们过于吵闹。在我也吵闹的时候,会无比契合。如同两列相对静止的列车,可以开往天南地北。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可是有一天,我们会在不同的时间停下来。没有"哐当哐当"的声音,当一切都在你周围安静下来,才明白停下远比蹦跑更汹涌难耐。

我明白人永远都会是孤独的个体,而人对彼此的意义是体察到前者,然后渴望不孤独。

 3 ) 如何看待《去他*的世界》的结局?

我很喜欢,短促有力,该表达的都表达了。James为了Alyssa可以这样舍弃自己生命,他已经不是那个心理变态想不断猎杀的男孩了。他虽然冒着生命危险并且莽撞行事,但是他真正地活了过来,爱让他活了过来,这种转变也很自然。他生还了么?他和Alyssa到底会怎样?这都不重要了,因为他已经活了过来,同时Alyssa因为James而有了面对自己糟糕家庭的勇气。

另外这其实也是很有文学性的结尾,但同时也服务了可以续订的可能。不过这样结束也很好。

 4 ) 其实是个关于逃避的故事

今年最惊艳的剧。一下午追完。 一开始看像《怦然心动》,然后变成了《低俗小说》,最后发展成了《白夜行》。 可能是从来没有经过叛逆期,这样叛逆的故事一开始就吸引了我。两个坏孩子叛逆厌世,离家出走。他们以为找到了自由,无所约束,还有个很酷的人可以投靠,未来仿佛充满光明。可是事情越来越糟,烦恼越来越多。人们总是寄希望于不了解的人,反正找到那个人一切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吧。本质上,这只是对现实的逃避,当最后发现你们满怀希望要找的人不过是另一个混蛋,一切烦恼已经滚成了一个巨大的雪球来到你面前,避无可避。 最终男主选择站起来,独自承担这一切。当枪声响起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亮司倒在血泊中。不同于雪穗的一次也没有回头,女主嚎啕大哭,原来可以依靠的人一直都在身边。男主从一个逆来顺受的懦弱男孩,终于长成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他拯救了女主,女主也拯救了他。 烦恼总是有的,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也许你讨厌的人,才是真正爱你的人,坐下来好好谈谈,事情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爱情,亲情,责任,离经叛道的外表下,这部剧讨论了很多东西。

这,是我不曾有过的17岁。

 5 ) 如何评价《去他*的世界》中的音乐?

首先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崇拜心理,《去他*的世界》中的配乐全部是我最喜欢的blur乐队前吉他手Graham Coxon选的,自然觉得得给满分。抛去这种个人主义不讲,《去他*的世界》的配乐确实在人物感情的体现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我们就从音乐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这个方面来说一说。其一,体现主人公的心情从一开始就能够明显的感受到,James和Alyssa两个人,不同视角下,同样的情节,却用了摇滚和抒情两种不同音乐风格,反应了James和Alyssa当时两人各自的心理状态。其二,随着James和Alyssa的出走,这个过程中,配乐反而像一种对话推动情节发展了,walking all day......这种和主角们相似的经历,俏皮中有着些许的无奈,奠定了感情基调。当观众被剧情的反套路的所牵引,一步步看下去,最后的the end of world无疑充分调动了观众们的情绪,从而达到了更深的共鸣,加深了悲剧效果,给人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另外,我喜欢《去他*的世界》配乐中的那种淡淡的疏离感,忧愁是淡淡的,喜悦也不过分激昂,像一种克制的离愁,也像James和Alyssa自以为成熟和勇敢其实并没有那么坚硬的内心。

 6 ) 如何看待《去他*的世界》中男女主人公的原生家庭及亲子关系?

詹姆斯是这个是世界上最温柔的男孩子。

他的母亲在他小时候,因为抑郁症开着车冲进了湖里。

湖里有小鸭子,是他要来看小鸭子,妈妈才会死,他为此遗恨,这种愧疚演变成了自虐和无动于衷,“有的时候就是任由事情发展”当搭顺风车的坏叔叔对他性骚扰的时候,他一直旁观,丝毫没有当事人的觉悟。

他对人生无望到爸爸买了油炸锅,他把手放进去,体验极致的痛苦。

生活该有多平淡他才会来自残?心里的伤口该有多大他才通过虐杀动物来寻求刺激?

无论他怎样对心里的伤口置之不理,伤口始终在汩汩流着血,父亲连自己也治愈不了(他本身就是神经大条的人)身为儿子成长在不健康,不直面问题,寂静(甚至要通过电视机来消灭寂静)的家庭里,他只学会了隐藏伤口。

他一直想念母亲,一遍一遍地杀害动物回到当初眼睁睁看着母亲自杀的那一天,一遍一遍咀嚼那痛苦。

父亲没有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才能排解心中的痛苦,只是粗鲁的用冷笑话来让冷清的家变得吵闹一点。

他的痛苦越来越大,超过了他能承受的极限,他想杀人。

在铸成大错之前,幸好,他们相遇了。

我不敢说他们的相遇是个多么美好的开始,但两个人原本无解的过去开始有了答案。

总是别扭,不喜欢说真话的艾丽莎学会了敞开心扉,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永远选择不说话的詹姆斯学会了表达。

因为杀人一事,艾丽莎对詹姆斯产生怀疑,詹姆斯太太太淡定了,在“变态”的詹姆斯眼里,杀人和杀猫、杀鸟没有区别,并且那个人是个真正的变态,他杀他并有杀错。

他的情绪很稳定,直到艾丽莎对他产生怀疑后离开他,他一个人坐在空旷的树林里,再也无法忍受四周的安静。

他走向那一群人,让他们向他挥拳头,不再逃避问题,不再逃避内心汩汩流着血的伤口,还是用他最熟悉的方式:体验痛苦 ,来释放他心里的苦闷,疼了之后就哭,哭过之后就面对。

从此,那个在原生家庭孤独麻木长大的孩子找到了爱的感觉,学会面对痛苦,开始在人间真实地行走。

艾丽莎的原生家庭本就是破碎的,当母亲再婚后,她作为一个“拖油瓶”丝毫体验不到温暖,她爱说脏话,她不拘小节,她用拧巴来对抗这个无法接纳她的重组家庭,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但其实谁都知道她无比渴望爱和被爱,她珍藏着老爸连续送了十六年的“生日贺卡”,一个母亲无意间开的笑话。

她为了那十六张贺卡的逃离,所有的开始,都是因为艾丽莎想要得到爱。

她无法像身边的女孩一样沉迷手机不问世事,她需要爱,需要和人直接的接触,非常非常需要。

有时候你看清楚了自己的处境,置身事外的那一刻,看清了那个原本由精美的谎言和虚伪的笑脸堆砌的世界,你就会毫不犹豫的转身。

那个有着大房子的继父,觊觎着艾丽莎,目的只是为了逼走她。

即使母亲看到了那一幕又怎么样呢?只留给她一个沉默的背影,我保护不了你,母亲说。

“选择詹姆斯,至少他有辆车。”

既然我们的父母都是dickhead,那我们就一起逃跑吧。

她曾经以为站在自己身后的会是爸爸,到后来,愿意站在艾丽莎身后的永远只有詹姆斯。

她的母亲很爱她,但是帮不了她,她的父亲很爱她,但是帮不了她。

她有家人,可是出事的时候,母亲甚至不会来找她,父亲只顾自己的生活,不会去救她。

只有詹姆斯愿意,拿起枪,举起刀,为她担责,和她一起逃难。

全世界都背弃了你,我还是会站在你身后,我们互相拥有彼此。

我就是那个,全世界最懂你的人。

艾丽莎带着詹姆斯义无反顾地逃亡,对性骚扰詹姆斯的老男人放狠话,顺便坑了他的钱包。

而当詹姆斯解释的时候,艾丽莎告诉他,有时候你不必顺着别人的想法。

并且精准地猜中了

但是他依旧嘴硬地回答

世界上美好的人千千万万,抵不过一个理解我的你,你是我的独一份。

所以,艾丽莎最后为了詹姆斯反抗了曾经被自己视为最后的避风港的老爸。

狠扎自己老爸的大腿。

在最后詹姆斯一个人跑向大海,在枪声里结束了全剧,他的内心独白是:

有人问大结局是什么意思?

人对于人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我想,答案可能是:

人对人的意义,就是麻烦厌恶和喜欢,就是要在尘世中翻滚,在七情六欲里打磨,别怕麻烦,别害羞,别失望。

打破界限,感受依偎的温暖。

在不会相互怀疑的时候,恋爱,

在不讲利益的时候,恋爱。

就像他们说的要在大学里趁早恋爱,因为进入社会,你会发现,全心全意的爱一个人,有多难,找到一个值得你喜欢的,有多难。

因为工作,每个人都带着面具,成人世界里只讲究利益,再像大学里相互单纯的喜欢,相互单纯的扶持,几乎没有可能。

也正是现实世界的不尽人意,这部剧才显得那么珍贵。

生活把人逼成苟延残喘的狗,七七八八的琐事堆在一起,掺杂着苦难和泪水,别无选择的时候太多。

人生只能沿着窄窄的道路前进,学会了逆来顺受,习惯了听话顺从,在强权出现的时候,只乖乖承受。

绝望着却又十分不甘,苟且着却又很想逃离。

很多时候这个世界荒诞又邪恶,但是你知道吗?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和你一起面对,你不必害怕。

当艾丽莎选择詹姆斯一起奔逃之时,他们就开始了彼此的相互成全,一场治愈和反抗之旅就此展开。

真希望,每一个被现实伤透、被原生家庭伤害的你,能遇到一个治愈你的人。

深夜来碗热馄饨,再加一碟花生米~

 7 ) 我们在变好,世界却觉得我们在沉沦

当我一开始看到导演通过双线叙事Alyssa和James不断交替自白,我以为这是一个“when I first saw him,I flipped”式的爱情故事,只不过把主角换成了两个更加社会边缘的人物,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悸动的心》的水平。直到,他终于杀死了第一个人,诓骗观众的《怦然心动》画皮瞬间褪去,《穷山恶水》、《天生杀人狂》似的末路狂奔现出原形,情形越来越不对,当最后的镜头明显致敬《四百击》的时候,导演的心意昭然若揭。

“我们在变好,世界却觉得我们在沉沦”

对于成年的恐慌,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不断压迫、催促着他们出逃。“出逃”似乎是西方叙事中的典型母题,是长大成人的第一步,当一切都在脚下,他们无拘无束,他们唱着笑着体验着这片刻的自由,可短暂的欢愉过后是无穷尽的问题,就如同《毕业生》里最后渐渐消失的微笑。第三集汽车燃起的一把火割裂了他们与过去的生活,那时候James知道,他回不去了;杀死变态的第二把火,较低了他们被社会接纳的可能;碾死小狗的最后一把火,是Alyssa对父亲——最后一个证明她与社会有联系的人——的绝望,他们最终彻底抛弃了社会。《the end of the fucking world》和我喜欢的另一部同样题材的电影《sing street》不谋而合地选择坐船去远方作为结尾。“海”在这里象征着“洗礼”的仪式,渡过了这片海,就是重生,洗去所有罪孽。他们可以去外国、去所有人都不知道的地方,他们可以当作从没有发生,他们可以把一切重新来过。然而在导演访谈中,《sing street》原本设计的结局是他们淹死在海中,在《the end of the fucking world》里他在海滩上奔跑,看似广阔而没有边际,看似自由的海水,却像是一个囚笼,根本就不能“渡过”只有绵延无边际的绝望。《四百击》中安托万穿心的直视,《the end of the fucking world》里的最后一声枪响。都是扼住咽喉的手,让人无法呼吸。

他们明明在变好,Alyssa和James这段畸形又单纯的恋爱中,我渐渐看到James居然开始有了感情,也发现Alyssa居然也可以开口讲“对不起”。他们奇迹般地舔舐着伤口,互相拯救。这些本该由父母、教师、社会组成的保护膜,却变成了束缚、伤害他们的荆棘;本应该起到治疗、帮助他们的人们,却成为了逼着他们走向绝路的幕后推手。在大人的世界里,他们没有故事,没有改变,只有证据没有情感,只有成年或者未成年。这个世界怎么了, 这些所谓的成年人真的比十八岁的孩子更懂得生而为人的意义? 就像安托万最后不停地奔跑,对于成人世界的恐慌,全都留在了安托万的那一双眼睛里。就像《the end of the fucking world》里说的那句:“在一个混乱的世界中疯狂,疯狂的那个人才是唯一清醒的。“ 他们也许才是清醒的,他们才是现世的良药。

暴力、边缘的主角、公路之旅,这些风格化元素解构、柔化了这部电影的严肃议题,但我们拨开这些夺人眼球的元素,我们看到的是一个 “问题青少年的教育缺失”。一部真正优秀的电影总有极其突出的审美趣味,包括配色、音乐、服化,但它讲述的核心主题一定是普世而引人思考的。我觉《the end of the fucking world》做到了,I like it。

题外话,我超喜欢女主角说black、dad不用元音/ae/,不需要调动面部肌肉(就是那些制造微笑的肌肉)只需要饱含怒气,张开大嘴发/^/,极其果断、饱满又决绝。美丽的英式英语。

 短评

Poor James 装了两集狠后彻底沦为小甜饼。Me before you,爱情治疗中二。

7分钟前
  • reneryu
  • 力荐

丧到飞起。早知道当初不如杀了你,为什么要让我对这个世界有感觉555555555555

1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B-」厌世反叛少女和反社会性冷淡少男对抗世界,看来英国人是时候该好好关注一下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了。剧集冲突效果很强,配乐简直大爱,强推

15分钟前
  • 波吃曼
  • 推荐

管你丧不丧,管你浪不浪,管你BGM好听不好听,管你浅层讨论不讨论人生,深层辨析不辨析生命。我只知道当我看到片名的时候就已经濒临,看完一集已经高潮,多少次,我就想对这个世界和一些人说:FUCK!!!!!!!!

16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他们多幸运啊 在这么烂的世界十几岁就找到了最爱

18分钟前
  • NONO
  • 力荐

“直到那天我才知道,无声的安静真的很吵”

20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力荐

原则上我不跳舞 但是却很难对Alyssa说不

22分钟前
  • 小王
  • 力荐

男主好性感

25分钟前
  • 阿雀水
  • 推荐

有时候去他妈的也是对世界的一种真诚

28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身边的人都不会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他们只会带来更多的问题。于是我们走向世界的边缘,与人群保持距离,制造自以为是的“安全”。“当我满十八岁那天,终于明白人对于彼此的意义。”

29分钟前
  • 颜落寒
  • 推荐

末了个日真是个好译名

30分钟前
  • ياۋا ئوت
  • 推荐

1.Alyssa带着男人回来的时候James拿着小黄花的表情萌秃我了 果然丧和萌不分家 2.“你是处吗?”“是”“我也是”“噢,shit”

33分钟前
  • 青门江
  • 推荐

等了十八年,其实只是为了一句"it's not your fault"

35分钟前
  • Aria
  • 力荐

James爸爸讲的英国女王的笑话真的好好笑啊哈哈哈哈

39分钟前
  • 女小丑
  • 力荐

人对彼此的意义,就是可以汲取温暖,可以一起跳舞,一起抢劫,一起杀人。但是最后,他把她留在安全地带,选择一个人走。

42分钟前
  • 粟冰箱
  • 力荐

男孩在《黑镜》,《离别是美丽的》,还有这部剧里面,都有打飞机😂

43分钟前
  • 胜利
  • 力荐

又血腥又甜蜜,又呆板又狂暴,又孤独又治愈。

47分钟前
  • babynana
  • 推荐

《怦然心动》丧到家版,我喜欢。

51分钟前
  • 阿五
  • 推荐

绝对的恶是有的,司法卷宗不乏天生嗜血成性者,但这一对小朋友仅仅是缺乏共情能力。原生家庭本应给到的安全感对于青春期的情感建构几乎是摧毁性的缺失,与其说是亡命之徒,不如说是一次补偿,一次情感的追债,向大人世界宣战,控诉,并在共生关系中彼此慰藉。当男孩自我牺牲那一刻,已然人格修复。

55分钟前
  • 茂树
  • 力荐

英国黑色喜剧《the end of the fxxxing world》画面分镜颜色都很好看,音乐又怀旧又好听。刚开始以为是连环杀手成长史,然后又被它的一本正经的荒谬逗得忍俊不禁,看着看着,忽然就觉得心脏被一股暖流击中,一切忽然有了意义——这该死的世界糟透了,我恨它,但我喜欢你。

60分钟前
  • 寂地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