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矛盾,剧看的还算开心。但这个调调儿,真的很不《亚当斯一家》。明明蒂姆波顿之前对作品就算拍的再烂,哥特和冷幽默这两个特质还是能保证的。这一次真的有点意外。
当然,我知道剧名是《星期三》并不是《亚当斯一家》,可以看作是单拎出一个角色展开的全新故事。可剧中的造型还是尽可能的还原了漫画,也请了电影版星期三的扮演者出境,不像是想跟原著划清界限的样子。套着亚当斯一家的外壳,却讲了一个类似哈利波特这种,怪物们的魔法学校的故事,这波操作实在是有点让人看不懂。
蒂姆波顿,如果你爱《哈利波特》爱的深沉,直接找JK罗琳买版权不好吗?你如果被食死徒绑架了你就眨眨眼。对了,你老婆就是食死徒,还在阿兹卡班踩过缝纫机。(哦,我忘了,已经是前妻了。你没还她床垫吗?)
那么《亚当斯一家》原本应该是什么调调儿?
那就要从这套漫画古怪的作者说起了。
查尔斯·亚当斯(Charles Addams)是纽约客杂志的插画师。没错这人自己就是一个亚当斯。他本人的画风与他的作品保持一致,哥特又古怪,全身上下都是奇怪的笑点。比如拍照带个断头骑士的头盔。比如一把年纪了,要再婚,选择在墓地办婚礼,让新娘身披黑纱。
查尔斯·亚当斯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在《纽约客》杂志上刊载亚当斯一家的漫画。大多是那种没有什么剧情,只有一个冷幽默的单张作品。那个时代,环球正如火如荼的搞着怪物宇宙,吸血鬼,科学怪人,化身博士,靠着这些新奇刺激的小烂片熬过漫长的大萧条。哥特文学影视化似乎是个很流行事儿。
我不知道查尔斯·亚当斯在当年有没有动过将他的漫画影视化的心思。应当是没有吧?因为他这套漫画出的很慢,人设杂乱,造型也经常变。直到五十年代“一家人都没有整整齐齐”。
1964年,《亚当斯一家》第一次影视化。拍了个非常美式风格的情景喜剧,就是那种背景有观众笑声的室内剧。古早翻译叫《阿达一族》。不过由于当时不太发达的制作技术,这个版本的画面全是黑白的,并且没啥特效。“手”没有和胳膊断开,只是偶尔从盒子和信箱里伸出来。其实漫画里也大概是这样表现的。
虽然过于古早,看过的人不多,但1964版本对于后续诸版影响巨大。首先就是,它给了这一家子每人起了一个名字。换言之,在纽约客连载时,这一家人是没有名字的,就是一些“奇怪的东西”而已。由于查尔斯·亚当斯本斯参与了剧集的制作,所以这些名字大都是他和导演,演员商量出来的。
星期三,正如《星期三》剧中莫迪莎解释的那样,来自一首童谣中的一句“Wednesday's child is full of woe,星期三出生的孩子满是忧伤,”其实她的全名应该是星期三·星期五·亚当斯。因为还有一句“Friday's child is loving and giving,星期五出生的孩子深情付出。”
除了名字,这一版也给了每个角色一个详尽的外观,比如星期三的两条麻花辫造型也是从这部剧开始的。最初的漫画版,两侧垂有头发,但看不太出来是麻花辫。
当然还有爸爸的角色。不少人看惯了90年代的电影版,觉得《星期三》剧中的爸爸矮胖油腻,有点ooc。其实你看漫画,最初的外观设计就是矮胖的。是60年代,为了影视化才搞的精明帅气一些的。毕竟爸爸妈妈日常黏黏糊糊,帅哥美女谈恋爱才有市场。目前这部《星期三》,父母秀恩爱,不要说他们女儿看不下去,我都快看不下去了。
再之后,就是更多人熟悉和喜欢的90年代电影版本《亚当斯一家》以及续集《亚当斯一家的价值观》(后面还换人拍了第三部,因为原班人马中有人过世了。不过口碑不算很好。好奇想看一眼,资源都不太好找。)
90年代的电影版相较于60年代的情景剧,制作技术上进步了不少。“手”可以借助绿幕技术离开盒子独立行走了。画面脱离海斯法典的制约也变得更为激烈刺激。
星期三这个角色,在电影版中人气开始飙升。更古老的情景剧版这个角色跟她兄弟就是两个打打闹闹的熊孩子,观众更多注意力还是在成人演员上。不得不说克里斯蒂娜·里奇身上的怪萝莉气质还蛮绝的。她有一张抱着娃娃的照片,我小时候很多盗版恐怖小说会拿来用。我还挺喜欢她的另一部电影《水牛城66》。
非常可惜,克里斯蒂娜·里奇虽然也出演了《星期三》,可剧中那个可怕的刘海遮住了那个很有辨识度的额头,加上邋遢古板的造型,搞得魅力全无。黑化后摘了眼镜也并没有好很多。
以上,是对《亚当斯一家》影视化,做的小小梳理。看过这么多版改编,到底哪一部能够称得上原汁原味呢?
这可说不好!毕竟原版漫画全是单页故事,没什么剧情可言。而60年代的情景剧版虽然有原作者参与,但受到制作的限制,很多鬼点子也不能全然施展。
但按照我的理解,两个要点是改编对味儿的关键,一个就是“相亲相爱家庭”另一个则是“特立独行的哥特”。说直白些就是,这家人都不怎么正常,且都以不正常为傲。这个系列很多笑点就是建立在这种“对古怪的习以为常”,以及“对正常的大惊小怪”上。
比如,他们认为对于一株植物而言,最丑陋的部分是它的花朵,花朵是需要被修剪掉的部分。再比如小孩子面色变得红润,那他可能是生病了。小孩子想要去当童子军,天呐,他不正常,他明明有那么棒的断头台可以玩,为什么要当童子军?做童子军一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基于此,我认为任何一版亚当斯一家的改编都应该保留这一家人的这种独特性,因为这正是这一系列有趣的根本。而《星期三》呢,我觉得违和感在于他们创建一个接收各种怪物的魔法学校,且不断的教导周围的居民接纳这些怪物。这样的操作明显拉大了亚当斯一家的生活半径,把他们强行扔进正常人的世界。
比如,星期三平时很少说话,但只要说就如一把锋利的刀子。这是人物的设定本来没什么问题,反正她的活动范围大多时候就是家,而她家就没有正常人。可你把她放到一个人类生活的小镇上,违和感就来了。她这样阴阳怪气的说话,那些人都不生气的吗?那我只能说,你们这镇子上的人脾气可真好。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就是这几年,欧美影视剧编故事的方向变了。有那么一阵子流行那种“一切为家庭”主题。那个时代的商业片,主角无论是在太空,还是在魔法世界,都会经历一系列波折后明白家庭,家人的重要。哪怕是拯救世界都是因为这个世界存在“我孩子”。《亚当斯一家》的电影版其实也可以划到这一类主题下。
但这几年,风向似乎不一样了,更多影视剧愿意将价值观落脚在“消除偏见”这点上。《星期三》可以说做的很典型了。从一开始就假借路人之口引出“不要歧视那些怪物。”中间又多次强调这一内核,主角星期三,作为一个很冷酷的哥特少女,也要学会接受关爱,接受朋友的存在。她还真交了几个挺“正常”的朋友,甚至是有了几个比她危险的暧昧对象。最后的最后,她甚至还作为英雄,保护了那些生为异类的同学们。
“消除偏见”这个主题本身没有错,很好,很正确。而且我觉得完全有必要。
毕竟,在好莱坞哥特电影的黄金年代,也就是上世纪30年代。隐藏在怪物皮下的净是一些带着异域口音,生一张黝黑面孔的人。那个时代的环球怪物电影简直就是好莱坞异人收留所。如果当时的影视制作不排斥他们,他们或许可以出演一些正面角色,不用屈居于那张怪物皮下。
但这个主题放在“亚当斯一家”似乎又不那么合适。作者查尔斯·亚当斯的性别以及外观,在他那个时代不会遭到任何的歧视,他姑姑还是个反歧视先锋,拿过和平奖那种,又有谁会歧视他呢?
他就是特立独行,就喜欢搞怪。他邻居都说他从小就不是什么省心孩子,喜欢坟墓,骨头这些阴森森的东西。藏在怪物的皮下可以说完全出于他自愿。我认为,对于这一类人,强行包容反而是一种打扰。有一种我就是想让你觉得我奇怪,你居然还要凑过来的感觉?这一点相信很多社恐人士会有共鸣。有的时候就是想摆臭脸,就是想拒人千里。“包容”的微笑反而会让人觉得应付起来很麻烦。
只能说“包容”二字也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可以是包容那些与生俱来的差异,也可以是包容那些后天形成的个人习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孤僻的人,我们有时候应该给他们一些“社交距离”。
星期三,我看很多人形容她是“哥特少女”。这个“哥特”不是哥特建筑的“哥特”而是哥特文学的那个“哥特”。这两者还是有很多差别的。剧中,也有多处提到了哥特文学相关。比如爱伦坡;比如玛丽雪莱和《弗兰肯斯坦》;再比如怪物海德出自《化身博士》。可以看出主创们是想对哥特文学进行致敬的。
那么哥特文学又是怎么来的呢?
起因是亨利八世执意要娶波琳家的女孩,被迫搞了宗教改革。大量的哥特风格建筑在改革中被废弃,这些废弃的建筑在海岛潮湿的气候中很快生出青苔。到了摄政时期旅行开始盛行。那些阴森森的长满青苔的废墟给当时的小说家提供了灵感。
哥特文学就是一种废墟之美,是原始的,阴森的,也是不理世俗眼光的。最初搞哥特文学的那一拨人,大部分都是不满古典主义全然唯美崇高的基调,硬要搞怪的刺儿头。
哥特,或许生来就和这种强调‘多交朋友““与人为善”的主题犯冲。他不是那种生而不同,强调相似性。而生来都一样人,可我偏要特立独行,偏要住在废墟里,搞点神神秘秘的东西。可以说这东西骨子里带着叛逆,本来就不适合拿来表现太和谐东西。
最后,说一段剧中我印象最深的片段。
个人认为,剧中视觉冲击做的最好的一段,应该是“血染舞会”。当然那不是血,只是颜料。初看确实还是有B级片的风骨,很刺激,终于有点哥特那味儿了。但咂摸咂摸又觉得不对。这不是升级版的《魔女嘉莉》吗?
就是从猪血泼一个人,改成颜料冒充猪血泼一学校的人,场景全都是舞会。把校园霸凌改成人类对怪物的群体霸凌。好你个蒂姆波顿,好会移花接木。你要真那么爱《魔女嘉莉》去找史蒂芬·金买版权呀,你可以不拍《亚当斯一家》。
弟弟遭到校园霸凌,神秘女孩突然通灵看到霸凌时的影像,对霸凌者展开惊人报复。
当时霸凌者正在学校游泳池游泳,她把两袋食人鱼丢进了泳池,转瞬间血染泳池,霸凌者当即被食人鱼吞了蛋蛋。
女孩露出满意的微笑,她说:
我是在帮这个世界一个忙,那样的人不该繁衍下一代。
期待已久,由国际大导蒂姆·波顿和詹姆斯·马歇尔执导的怪奇剧全集上线,到底好不好看,咱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星期三》
该剧是《亚当斯一家》的衍生剧。
在国内,很多人对《亚当斯一家》比较陌生,但在美国,它却是一个非常经典的IP。
故事围绕着住在亚当斯庄园里的一个典型的哥特式家庭展开,最早的相关漫话连载于1932年的《纽约人》 杂志上。
后来,在1964年和1973年,美国又分别推出了同名剧集和动画,此后每隔几年,《亚当斯》IP就会迎来新的一波创作热潮。
对国内观众而言,最为熟悉的,也就是劳尔·胡里亚、 安杰丽卡·休斯顿和克里斯蒂娜·里奇等人主演的1991版《亚当斯一家》和1993年版《亚当斯一家的价值观》了。
这两部片子非常邪典,也非常迷人。
无论墓地、财富、充满神秘的古老庄园,还是阴郁、苍白、诡异怪诞的哥特造型,抑或是品尝内脏、残忍血腥、离经叛道却又极具个性的人物,都令喜欢它们的人欲罢不能。
风度翩翩的老爸戈梅斯,优雅端庄的老妈蒂奇亚,怪异腹黑的女儿星期三,呆头呆脑的叔叔戈登,以及单身多年的宠物手……都非常地深入人心。
在某瓣上,两部片子分别拿下8.5和8.7分,位列冷门佳作奇幻片榜单中的第二名和第六名,足见受众们对片子的喜爱。
当听闻蒂姆·波顿要来拍这部衍生剧,这一家子的粉丝们别提有多激动了。
为啥呢?
原因很简单,蒂姆·波顿最擅长的就是暗黑哥特美学。
从《剪刀手爱德华》到《理发师陶德》,从《僵尸新娘》到《断头谷》,蒂姆·波顿总是能够用冰冷阴森的影像,创造出一个个看似腐朽实则动人的梦幻世界。
他来拍《星期三》,那不就是罗锅睡到碓窝里,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
正是抱着这样强烈的期待,我一口气看完了整整八集。
结果么,有惊喜也有落差,为了方便小伙伴们理解,咱们先简单聊一聊剧集所讲述的故事。
因为帮弟弟出头,星期三被学校开除,无论她多么不爽,老爸老妈都决定把她送到了奈弗莫尔寄宿学院。
奈弗莫尔寄宿学院曾经是老爸老妈相识相爱的地方,里面的学生各个都是异类边缘人,其中主要有以下四个小团体:
吸血鬼,狼人,海妖和石人。
来到学院后,星期三和一个还没能掌握变身技能的狼人小妹成为室友,与一个盛气凌人的黑人海妖结下梁子,还被要求一星期做两次心理治疗,以及被两个男生喜欢。
然而,她并不怎么care这一切,心里所想的,只是赶紧离开这个破地方。
一天晚上,星期三通灵看到男生罗文将被一个怪物杀死,于是便赶过去提醒。
没承想,罗文竟然想用超能遥感(一种超能力)杀死她。
据罗文所说,他的妈妈是先知,在25年前画的一张画中有星期三,临死前她曾叮嘱罗文,一旦星期三来学院必须阻止,否则星期三将毁掉整个学院。
也就是在这时,怪物突然出现干掉了罗文,使得星期三意外获救。
可奇怪的是,当时间来到第二天,罗文又莫名其妙地复活了,紧接着不久后还离开了学校。
如此种种,令星期三决定干脆先不离开学院,把事情查个清楚明白。
不久后,星期三查到罗文妈妈的那张画,来自夜影社的一本旧日记,并在宠物手的帮忙下成功找到。
这个夜影社是学院里的一个组织,星期三老爸老妈曾经都是那里的成员,而现在,喜欢星期三那两个男生中有一个也是。
在两人的聊天中,男生提到旧日记中的大人物约瑟,这引起了星期三的注意。
约瑟是这个镇的创始人,17世纪他和自己的族人来到此处,抢走了土地,并把当地的原住民视做异类进行了屠杀。
随后的一次通灵中,星期三返回到400年前,看到了约瑟带人焚烧女巫的情境,那个女巫和她长得一模一样。
相信小伙伴们也猜到了,女巫就是星期三的先祖。
得知约瑟如此作恶多端,在接下来的纪念日上,星期三直接令宠物手,放火烧毁了约瑟的铜像。
讲到这里,咱们简单总结一下目前的三个主要信息:
约瑟曾火烧星期三的先祖,附近出现怪物,罗文妈妈的画中显示未来星期三将给学院带来灾难。
显而易见,这三者是存在关联的,但具体怎么回事,星期三还得从怪物这里入手。
不久后,她找到了怪物栖息的山洞,并从中发现了一个爪子,想要通过DNA确定到底谁是那个怪物。
然而,还没等得到实质性的进展,她的老爸因为多年前的杀人案再次被捕。
真相揭开,星期三终于知道老爸老妈当年的经历。
表面上看,是有个痛恨异类的男人疯狂爱上了老妈,出于嫉妒和仇恨和老爸大打出手,最后老妈在情急下刺死了男人,老爸替老妈坐了牢。
而实际上是,男人的老爸给了男人一瓶毒药,要他毒死所有的异类,结果男人自己在被刺之前就已经中了毒。
也就是说,有没有被刺,他都将死亡。
最终,经过这件事,星期三和老妈的隔阂逐渐消融,剩下的事,就是继续查怪物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怪物最终先后指向了喜欢星期三那两个男生。
而他之所以成为怪物,其实是被人利用了。利用他的人,打从星期三到来就开始布局,为的是通过星期三是让约瑟回到人间,再次消除所有异类。
不用说你们也能猜到了,最终正义战胜邪恶。
具体怎么回事我就不过多剧透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就去自行观看吧。
整体看下来,剧集制作精良,美术风格十分亮眼,保持了蒂姆·波顿的特质,有血腥有重口,有童话有梦幻。
在人物方面,不仅星期三的哥特风自带魅力,她的狼人小妹室友也非常可爱养眼。
以哥特风为底色,剧集融合了青春、推理、超自然等元素,提供了相当多或美妙或恐怖的视觉奇观,包括但不限于——
海妖:
狼人:
怪物:
超能力大战等等。
另外,除了台词上动不动cue一下爱伦坡、阿加莎克里斯蒂什么的,不少场面,你还能够看到一些对经典电影的致敬或者恶搞。
比如:
刚来到这个奈弗莫尔寄宿学院,看着古堡一样的建筑,拥有不同超能力的学生,恍惚间好像看到了霍格沃茨哥特分校!
比如:
在学院舞会上,星期三穿着黑色裙子,稳稳地cos了一把《低俗小说》。
再比如:
众人舞会正嗨之时,鲜红色的水从头顶喷薄而出,淋得大家如沐血雨,仓皇而逃。
这时,满脸如血的星期三尝了一口说,他们都懒得买真正的猪血,哈哈哈,你这是在对《魔女嘉莉》喊话吗?
以上种种吧,都让这部剧在视觉上非常好看。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本剧在某瓣的评分为8.2,可见大部分观众,对剧集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
只不过,如果你和我一样,深受其他版本《亚当斯一家》的影响,那么,或许对这部《星期三》就很难不皱起点眉头来。
就本质而言,本剧其实是一部以哥特为包装的美式青春剧,里面的核心主题都是美式青春剧里特别典型的那种。
非常有性格、对谁都混不吝的女主,被孤立、被敌视,还被男生们喜欢,和家里的关系不太好,母女之间有矛盾。
虽然她总是浑身带刺用厚厚的壳掩护自己,但内心有着别人看不到柔软,到了最后的最后,她一定会收获友情和爱情,并与家人实现和解。
(起初不接受拥抱,最后接受拥抱)
是不是很套路?
从这个视角来看,你会觉得这部剧多少有些幼稚和俗气,推理部分假模假式,爱情部分莫名其妙,亲情友情像是过家家。
不仅如此,如果你是《亚当斯一家》系列的粉丝,剧集对人设的再造可能你也不会满意。
这版星期三眼睛炯炯有神,造型也挺好看,可是她不够诡异,她没有了高额头留了刘海,她有着善良的底色,她甚至还会为弟弟报仇。
在电影版《亚当斯一家》系列中,星期三可是整天要弄死弟弟的,看着弟弟遭霸凌,她要上去打头阵才对啊!
尽管剧集开头星期三说了一句话“能欺负我弟弟的只有我一人”,可这味道一下子就不一样了,价值观太正常了,一点也不哥特。
再看看星期三的老爸,完全不像电影版里面那样优雅绅士、风度翩翩,整个一矮胖中年猥琐男,他与老妈调情的画面,不少人都表示实在是有点辣眼。
不过,这里咱们得多说一句,最早的《亚当斯一家》以及后来的很多作品中,老爸也差不多这个画风,怪只怪电影版的角色塑造太深入人心了。
*1973年动画版《亚当斯一家》
最后是星期三的老妈,很美很优雅,状态还是不错的。
可是,她没有了电影版中的那种入骨的温柔感,她会发火,会愤怒,有些时候甚至还会让你联想到我们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看到强势心软的妈妈。
总的来说吧,这部《星期三》其实是部十分保守的剧集,人设和内核都与电影版完全挨不着,它没有对虚伪世俗的真实反叛,也没有对主流社会嗤之以鼻的戏谑和讽刺。
如果你是抱着影版《亚当斯一家》的期待来的,那么失望在所难免,如果没看过其它的版本,或者只把它当个同人剧,那就还是不错的。
最后,认同我说的,就点赞关注支持一下吧!
今天就到这里!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沼泽
奈文摩尔(上流社会)的学生独特、善良、勇敢,是一群有着特殊能力的“超”人,他们热爱文学艺术、多才多艺(大提琴、绘画、写作、击剑……),他们的能力来源很固定——遗传。特殊的个人能力背后是他们真正的、共通的背景——富有(星期三装小说的盒子都是私人订制)。
愤怒迷茫的小镇青年,上升无望、缺少工作机会,他们无所事事只能通过仇恨异类,搞搞恶作剧来发泄,重新振作起来或许还有加入邪教这个方式。普通人、下等人就是粗俗、暴力、无序、愚蠢……
学校成为了小镇的经济来源。上流社会的公子、小姐在这上学,才能有医院、警力、基建……(劳动者要“依赖”剥削者给的工作机会才能活)。普通人(无产者、劳动者)发现了他们(上流社会)不对劲但他们“选”出的领袖,只不过是帮敌人们粉饰太平的政治小丑。
植物老师(朝圣者及其后代)——想取而代之的失败者(保守主义)。
泰勒——阶级跃迁的失败者:“我和你们一样特殊,却无法融入你们。”(小资、脑力无产者:“我有着和资本家一样的品味却不能吸到和他们一样多的血。”)
泰勒不明白的是真正有力量的不是个人才能或血统而是财富所带来的影响力和社会关系,是你是否一出生就在其统治阶层之中。奈文摩尔学生的父母家人都互相认识,甚至几代人都是如此,这些人拥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他们的孩子自然也可以无视规则,活得特别(星期三不怕被开除,她可以五年换八所学校,夜影社也是如此 )。
和富家小姐恋爱不是救赎,她会嘲笑你做的不够狠。
好看极了的校园玛丽苏(泽维尔真帅(⁎⁍̴̛ᴗ⁍̴̛⁎)),隐隐地有毒。(卡比多真的很会做意识形态工作,吐了)。
两狼局,女主预言家开局嘴炮怼全场后上警,狼人连刀三个好人后预言家一波分析踩死一平民(该平民当晚被刀光速打脸),随后预言家继续分析带领大家票死另一好人。某一晚终于验到了一狼,该狼立即自爆,刀死一好人(没人救),刀死预言家(被女巫救活),预言家验到第二只狼,该狼立即自爆,游戏结束,好人胜利。被票死的好人原谅了预言家。
这个预告片我还挺喜欢的,但是电视剧自己的剧情我觉得就趋向于一般了。看之前刷了一下评论前面基本都是一水的夸,所以期望更高了导致越看越不对劲,所以还是给曾经了解过亚当斯一家的大家提个醒,不要把这个代入原作太深,因为它基本上属于二创了。
我看简介说是蒂姆伯顿根据亚当斯一家做的构思,不过这个故事我觉得就真的一般般啊,就是一个行为怪异的小女孩被送到了全是奇幻物种的学校,然后解决自己家世的仇恨和各种谋杀案的故事,主旨还是放在了青春探秘剧上,但是关键是小女孩探秘时还各种探错,实在有点让人无话可说。
我感觉导演把剧情主要集中在了星期三暗夜追凶和顺便敞开心扉的过程,这里插一句如果是原作星期三是不需要这些的,但是这个版本她就需要,因为她更符合现实中叛逆中二的青年人设……然后我理解这个世界设定是存在各种怪人的,比如手和科学怪人管家它就不属于真实的生物,但是一个学校里存在蛇头人,美人鱼,狼人吸血鬼等也是奇幻感倍增,也不怪乎有人说这部剧抄袭哈利波特,它就是给人看着很像哈利波特的套路,不过说抄袭有点过头了,说是借用哈利波特奇妙校园的套路更合适一些。
女主角星期三在里面我觉得也不够讨喜,最开始放食人鱼时给人感觉还凑合(就是略过激了),后来变成了打女,这个通过蝎子的事我也勉强理解了,毕竟看着这剧情不变成打女她的处境要劣势很多,而且击剑也挺帅的,但是,她从一开始就一意孤行各种解密,虽然不至于全是添乱,就是给人很胡来的感觉。
先不提其中两大男主为星期三动心的开端略奇怪,就她没完没了的怀疑男二我就觉得有点闹心,而且她各种插手警方办案,结果却是被凶手牵着鼻子走,实在是有点不太机敏过人,我只能看出来她的优点是永不放弃。然后就是其他人和星期三的关系也略极端了点,还是说外国人就是这样交朋友的,因为一点事情断的干干脆脆,马上又若无其事的和好:男二也是痴情,在监狱里刚恶语相向和女主断了,后来也没个铺垫结束后就给女主买手机存联系方式。看来只有我一个局外人介意她猜错了人是吧。
和大boss终极一战那里也非常敷衍,完全没个铺垫,为啥这b复活了就自带神力?人死后复生都自带魔力是吧,而且这魔力好厉害,整个学校的学生无人可挡,唯一的救世主就是女主,因为她虽然没有狼人的天生神力、没有鲛人的言语控制、没有蛇头人能让人石化,她啥特殊能力都没有,就有个老祖宗和预言能力,知道大boss弱点是插心脏才死,就最后一击把会远距离控制和放火的大boss毙命了,我看这大boss也是老的卡尺眼了。而且我想说这弱点一般人猜不出来吗?前面的鲛人女王你但凡插偏点都能直接把boss秒了。这结局略显敷衍。
最后吐槽一下在看的时候我都一直处于自我怀疑的阶段,因为在我看来亚当斯一家是喜欢死亡的,他们把墓地当成美妙的风景,把死亡当祝福,还各种玩炸弹玩绞刑架作死。这蝎子死了咋成了星期三的心病了,纠结死我了,因为我不知道如果是原版的星期三对她宠物蝎子的死是难过还是高兴,因为在我看来亚当斯一家之所以能这么作死就在于他们咋折腾都死不了😂
不过纯纯不过脑子捋剧情观看《星期三》还是挺有意思的,虽然亚当斯一家的设定在里面含金量并不高,但是各种混杂的风格加起来还是满足了一部分猎奇的喜好,尤其是和小狼人谈恋爱的那个蛇头小哥就挺帅的,我总觉得好像在哪儿看见过他。
纯路人党,没看过原著和其他系列,只是被奇幻悬疑元素吸引而来的。但是看完第七集忍不住跑过来吐槽啊。
女主的设定铺垫了一堆都没用上啊。开始女主给人的感觉就是冷若冰霜不好接近的人,然后用冷酷酷的手段教训了一帮校园霸凌学生,后面转校到了永封学院。入校没几天就展现了自己的击剑格斗的本领和你下黑手我比你更黑的能力,问题是这些都没用上啊....
后面剧情就更拉跨了。女主在一点实质性的证据都没有的情况下,仅用猜测和臆断就跑去诊所揭发心理医生是幕后之人。理由是心理医生和幸存的孤儿都是女性,而且和小画家偷偷见过面,结果心理医生被凶手盯上灭了口。
她从头至尾仅用感觉觉得小画家不是好人就报警把人抓起来了,证据就是他画了一屋子怪物画像,还有桌子上正大光明的放着所有被害人的物件。
而且小画家还很清楚女主一直调查他,知道女主经常进他的小屋。
还有咖啡小哥啊,在剧情上更突兀了。咖啡哥和女主的交际我印象中就只有女主准备逃学时没有手机,让咖啡店小哥给叫辆车。后面手掌怪自作主张借用女主名义约咖啡小哥去舞会,就女主冷漠孤僻的性格直接拒绝或者直接把门关上一点毛病没有。神奇就神奇在这里,一向冷傲的女主居然一句谢绝都没有,直接就换上礼服屁颠屁颠的跑去跳舞去了。
之前因为和蜜蜂男孩尤金都是舞会落单的人,还“宽慰”了蜜蜂男孩几句,
还约定晚上去冒险(到这里真的给我一种冒险小虎队这种少年侦探团的错感),然而转眼就放了他鸽子。最后尤金只能自己调查真相,被怪物打成重度昏迷...
后面咖啡小哥约女主看了一次电影,俩人关系就进了一步。讲真的,咖啡小哥从头至尾给我的感觉就是《神探夏洛克》里的那个法医茉莉·琥珀,一见面就是一脸傻笑,然后就像剧情带路党一样给主角指向下一个证据。然后女主很主动的去咖啡店跟咖啡小哥告白了....(“冷酷酷”的小萝莉就这么简单搞到手了)。就在女主亲完以后用她的预知过去未来的超能力得知咖啡小哥就是幕后之人连环凶手,吃惊的跑了出去来了一句“原来他就是连环杀手,确实是自己喜欢的类型”....哇,剧情崩了啊
找了将近七集线索啊,全靠最后一吻破案了。
从开始就想让女主塑造成一个特立独行,冷静思考,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想想学校里女主的表现,出众的音乐演奏,优秀的格斗击剑技能,精准的箭术,对植物了如指掌。这些特点加起来完全是少年版的福尔摩斯了。实际情况,这些技能在全集“正儿八经”的只解决了父亲谋杀案,还是她父母自己说出真相的(她妈花了几十年时间才反应过来瞳孔放大口吐白沫是中毒的表现...)。越往后越觉得女主整个就青春期恋爱脑中二病重症患者......一堆了不起的人物设定到现在就像是摆架子装大尾巴狼。
和现在的大陆剧一样,披着各种题材的青春偶像剧,只要长得好看磕就完了....看个鬼吹灯俩中年油腻恋爱,看个美剧就只剩下16岁傲娇萝莉抖s谈恋爱了。我以为会像摩斯探长独自美丽安安静静破案,是我预期太高了...
结尾吐槽一句,校长看向女主的画面总让我想起生化危机8里的蒂米特雷斯库.........
虽然还行但是一点都不哥特!!!!!!一点都不!!!!!!!就是个披着哥特皮的青春成长片。“谁要来看Wednesday交朋友,情窦初开,母女和解,真情流露,伤心内疚啊!!!!!”“如果你是悬疑剧爱好者,也会气死。低级的反转,完全不会意外的真凶,以及没有推理能力,被反派牵着走,错误答案走了一轮的女主”
看完了,失望。披了亚当斯一家的皮,内里纯纯美国青春片套路
星期三的人设树立的极其割裂且糟糕
很喜欢女主这种“全世界的人都给我去死”的长相
一場黑白與彩色、正常與異類的審美對撞,加上蒂姆伯頓的懸疑把控,還是很好看的。今年的Netflix這一次終於沒有糊了,錢用在了刀刃上......
星星全给女孩子们😊舍友:为了你我变成狼人模样🐺🐺🐺🐺
男主原来都是幌子 女主女二才是真正的官配
就是过家家啊…导演根本就没搞明白Wednesday的人设啊 整体就只是挂了个皮 内核全是胡扯八扯
跟影版星期三真没什么关系 不过不看电影 其实还行 就是可爱的悬疑探案小剧 星期三真的好酷 期待第二季
当成亚当斯一家的衍生同人青春校园片就很好看。尤其是狼妹,啊怎么会有这么可爱热情大方直率的忠犬甜妹啊!画物成真幻视的艺术家富家大少爷和全世界都去死的哥特通灵少女很搭啊!剧情就麻麻,怪物的cg效果差到搞笑,狼妹的变身真是不忍直视。最后一集朋友们集体出动帮助女主真是少年青春剧的必备桥段,操虫师少年好棒哦!男性角色里只有你是最单纯的!至于男一,一言难尽,求他第二季老老实实当反派工具人,放过女主和她小画家的感情戏。
《星期三与魔法石》看完了,下一部《星期三与密室》再见!
难看倒不难看,就是太常规了,完全没了邪气,只是一个披了皮的青春成长故事。如果你是亚当斯一家的粉丝,当作续作来看,会被气死。一家人都变成了纯良好公民,只有星期三保留了三分邪气,但也是用来“成长”的。谁要来看星期三交朋友,情窦初开,母女和解,真情流露,伤心内疚啊?如果你是悬疑剧爱好者,也会气死。低级的反转,完全不会意外的真凶,以及没有推理能力,被反派牵着走,错误答案走了一轮的女主,让你不禁感慨我都看了个啥呀。总之,没看过前作,没有悬疑要求的观众来看个青春剧是可以的。
一直为了查案忽略身边的人,但从来找不对凶手的臭脸屁孩
总体观感更像萨布里娜的惊心冒险,感觉除了e01还有addams的风范以外,剩下7集就是套着星期三外衣的普通校园奇幻悬疑爽剧,主角换成其他人也没毛病,戈麦斯选角黑帮老大这太违和了吧,剧情比较幼稚,受众应该低龄一些,比如e2的大赛还以为像火焰杯那种高级大赛,结果就是划船取旗帜再划船回来,e5讲爸妈情杀那就算同人胡编了,画面质感还不错,节奏也还好,室友enid演员很讨喜啊我喜欢,今年看完X和惊声尖叫我就感觉奥尔特加以后很有前途
校长竟然就这样死了……前一秒还觉得很爽感觉变形很有用,下一秒就嘎了???🫠
Wednesday,AKA sadness.
全世界都爱女主,女主谁都不在乎。。太套路了。。。但是画风很爱。最后的结局真的毫无悬念。强行悬疑安排男一反派。看最后镜头第二季肯定男一归来仍旧是男一。女主演技。。也就。。真的有些地方真的继续端着好吗。
浪费设定了。本以为是哥特风《去他妈的世界》,结果是披着魔幻哥特式外衣+稚气悬疑的校园玛丽苏。大失所望
为了庆祝我的生日,蒂姆伯顿决定在今天播出我最爱的剧
能让观众疯狂爱上性格不讨喜的离群怪胎的正确手法,其它编剧快拿出本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