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尺度与深度齐飞,这部争议好片后劲太大了……
援交,这一敏感词汇,通常指少女为获得金钱而答应与男士约会。
援交现象屡见不鲜,它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的日本,至今已蔓延至西方发达国家,并向韩国等其他亚洲国家渗透。
挥洒肉体,贩卖青春,援交少女们图的是什么?
这部提名柏林金熊奖的影片,或许能给你答案——
此片该片导演金基德是一位极具争议的大师。
他的作品慈悲又心狠,没有大场面,但绝不平静,其中寓言式的故事,蕴含宗教哲思与神性省察。
金基德的片子很好识别,痴迷的元素:鱼,水,船,妓女,性和暴力,哑巴似的边缘人物更显人性的复杂,有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感觉。
援助交际,换取梦想
“你喜欢你看到的这张脸吗?”
“是的我喜欢。”
网吧里,电脑屏幕的聊天框前是两张稚气未脱的脸。
初夜以20万韩元明码标价,两个少女努力攒钱,只为买两张去欧洲的机票,去她们向往的西方国家旅游。
洁蓉和倚隽,一个以色卖春,一个把风数钱。
少女言语中,让人惊讶——
“你知道,男人做爱的时候都像小孩。”
“我想,她(婆须蜜)像一个妓女一样,给了他们性爱的快乐” 。
少女洁蓉,在妓女的身份下有一颗圣女的心。她想要成为印度的“婆须蜜”,据说和“婆须蜜”睡过觉的男人都会变成佛教徒。
少女倚隽,更像是秩序的守护者。在她眼里,性爱像手里拿着吃的猪蹄一样,是一种肮脏的欲望,痛骂着嫖客是 “畜生”,为洁蓉清洗身体。
二人的角色设定犹如两面一体。
爱笑的洁蓉是红色,象征着热情与欲望。而清冷的倚隽是白色,象征着秩序与冷静 。片中多次用红白两色对其呼应。
在石像冰冷的眼神中,天真烂漫的她们仿佛是被审视的客体。
眼看着两个女孩子离梦想里的欧洲越来越近,警察突然到旅馆进行搜查,洁蓉跳楼后逃脱。
受了重伤的洁蓉,临死前想见那个她心爱的嫖客一面。
对于孤儿的她来说,没有爱的活着比死还冷。
于是,倚隽找到正在弹钢琴的嫖客,甘愿奉献自己的身体恳求他见洁蓉最后一面。可等他们赶到医院,洁蓉已经离世。
本以为故事会在两个少女之间继续展开,洁蓉的死让人猝不及防。故事将怎样继续?
该片采用程式化的叙事格局,上篇围绕两个女孩的友谊展开,中篇采用父亲视角进行制裁,下篇讲述父女之亲情。
三个人物的关系相对集中且主次分明,情节紧凑且故事清楚。
肉欲挣扎,暴怒审判
倚隽为洁蓉的死痛哭不已。
她接替洁蓉的身份,一个个联系之前的嫖客。
赎罪般出卖肉体,将原先的钱散还回去。
在基督教的禁欲文化与传统儒家的思想的双重克制下,压抑又苦闷的嫖客们,只有在嫖娼中才能尽情释放自己的欲望。
“深处道德的地狱,这样不也很快乐吗?”
那些嫖客中有的和父亲年龄一样大,惬意地感慨着。
他们在肉欲与道德中挣扎,心中住着一个渴望得到的“洛丽塔”。
人之本性,青春肉体是一种诱惑的美。
事后,有位嫖客被倚隽付钱的倒置行为所感化,竟真的回归了人性,立即打电话关心妻儿。
倚隽在和嫖客们的相处中,发现自己变得没有那么厌恶他们,听到男人的抱怨,有时还会忍不住笑场。
笑什么呢?
也许是在笑自己的救赎行为和这个世界的荒谬吧。
不久,身为警察的父亲偶然发现了女儿的秘密,万分愤怒,心碎到自残。
在开车送女儿上学的途中,父亲常常给她讲述西方宗教故事。未料女儿对西方的向往,却间接推动了她的援交行为。
现实狠狠给了他一巴掌。
痛苦不及的父亲为了保护女儿的自尊,没有当面指责她。
如《处女泉》里父亲为女儿的复仇和追讨般,他偷偷跟踪女儿,对那些嫖客进行暴怒“审判”与杀意的报复——
“为你每一句谎言挨一拳如何?”
“你刚才去哪了?1秒,2秒。”
“那个女孩多大了?1秒,2秒。”
被狂扇巴掌的嫖客低头畏畏缩缩,心虚地不敢回答。
更妙的是父亲跟到嫖客家里的那一场戏,一家人的反应异常精彩,男人无法面对,当场跳楼自杀。
他痛苦地沉思着,想用很正常的方式去处理这件事,可是又很难去控制自己,感情,父亲的感情是这样的。
先学开车,才能上路
“天空中出现了带着炫目光环的圣母玛利亚,实在是太亮了,孩子们都晕倒了,她们看到了世界末日来临时,可怕而残酷的景象。”
清纯的少女,试图触及神圣的高度,但她的无知让她得到的是迷失。她用肉体去换取心灵的平静,最终是饮鸩止渴。
女儿在徘徊与救赎的拉扯中哭泣,或是出于道德的羞愧,或是因为救赎行为反而害死嫖客的内疚。
父女二人对彼此的所作所为心知肚明,两个最亲的人却始终没有沟通心事。
父亲带着被他过度呵护的女儿,到乡下祭奠亡妻。
到了村子,深山中有河水和船,触目都是欲望,颇具禅意与哲思,片中其他地方也多次出现水的元素。
在睡梦中,父亲亲手杀死并埋葬了女儿,固执地用自己的方式拯救她,然后去赎罪,他温情脉脉的眼神,动作极尽温柔,浪漫得几乎残忍。
走上不同救赎道路的父女,即便陷入泥潭,有爱依然能继续前行。
正应了《欲海慈航》这个港译名。
醒来后,父亲教女儿学车,即便用鹅黄石子给她铺好了道路,女儿还是会开错。
从未明说,却让她明白,救赎他人的前提是先救赎自己。
只有自己能够开车了,上路不会迷失,才有可能去拯救别人。
最终,看着自首后坐上警车默默远去的父亲,女儿蹒跚行驶,再也追赶不上。
*本文作者:P
2 ) 感悟金基德作品
以前我一直不知道韩国还有金基德这么个怪异的导演.因为他的作品一般不能在大陆公映.我在租碟子的地方看过.基本上也没多少他的作品.我最初看的是他那部摘得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既情色又慈悲的《撒玛利亚城的女孩》.开始对他和他的作品产生了兴趣.
我看电影有一个习惯.大多电影我是知道他的内容去看的.一般都是有点名气.要么就是大师作品,要不就是获过大奖作品.我也很关注很有争议的作品.每看完一部电影,如果我对这作品的导演不怎么熟悉的话,我都会到网上搜索他的资料.每看完一部电影我也会去搜索这部电影的影评.看别人是怎么评论这部电影.而我是怎么欣赏这部电影的.同时也会关注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
我陆陆续续地下载和观看了金基德的《雏妓》,《玛利亚城的女孩》,《漂流欲室》,《坏小子》,《海岸线》,《空房间》,《弓》,和最近作品 《时间》 .这些作品选材大胆激进,偏爱虐恋,歧恋的故事,充斥着暴力与色情,金基德导演功力非凡,以暴力、变态的特异美学探索社会底层黑暗面.
金基德早期作品《雏妓》讲述了一个妓女使另外一个良家闺秀也自愿成为妓女的故事,但与《坏小子》截然相反的是,《坏小子》是暗恋的男人把嫌恶他的女大学生变成放荡的妓女。《雏妓》表现了一个女性作为一个妓女的尊严。
《漂流欲室》,感觉就是摄影是水墨山水,音乐让人怦然心动,然而内力却涌动着无法言说的暗情性欲,有些画面真让人触目惊心!看了心里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也许这便是这部影片复杂而神秘的影像织体.
最早看的《撒玛利亚城的女孩》是将唯美的镜头瞄准虐恋的男女,与《漂流浴室》不同的是,本片的故事发生在都市,许多室内情爱画面非常迷人.我个人觉得这是金基德最自然清新的影片.故事结尾也很新颖.给人一个想象的空间,就像我国黄健新导演的《求求你,表扬我》.结尾时都不给观看着一个清晰的结尾.但金导的这部电影故事情节是有点离奇,不过,比其他影片的故事还是让人理解些,我感动的是里面父女间的感情,也为里面父亲的良苦用心而感动.
刚才看了的是《坏小子》,觉得看了金基德大多的作品,心中有很多的感悟,所以才决定写着篇文章.《坏小子》是一部颠覆传统影像的半抽象化电影,俨然已把金基德的审美情趣和人生理念发挥到极致。确切地说,这是一部爱情电影,但肯定是一个畸形的爱情,不过金基德的作品讲述大多都是畸形的爱情,我不知道他脑子怎么对爱情的理解这么的离弃.而《坏小子》也是一个触目惊心的、逾越阶级身份的畸形爱恋。我看了这电影觉得导演也许想透露给观众的是女孩子都不必要太清高,也不要太自傲,更不能得寸进尺.所以当我看到女主角朝男主角的脸上吐口水时,我从男主角的眼神里知道伤害别人的敏感的自尊心照样会付出沉痛的代价.奇怪的是最后的女主角竟然爱上了毁了自己一生的男人.
《海岸线》的故事情节比较合乎情理.虽然金基德作品比较离奇.而且主人公清一色的沉默寡言.有时候看着都有点闷,同时加大了演员的难度,但金基德大胆自然的叙述.使得大家都相信这一事实.这就是他的成功之出,也难怪各大电影节会把最佳导演奖捧给他.《海岸线》是通过两位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控诉军政府统治集团为利益不择手段的暴行和虚伪本质,描述朝鲜半岛分裂下人性的一场集体疯狂。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揭露人性的丑恶.几乎每一部金导在畸形的爱情故事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金基德的作品在韩国一向难以为主流所接受,也不被韩国人民所看好,也许自尊心很强的韩国人不能接受他那畸形的爱情吧!不过金基德凭《空房间》在威尼斯获得最佳导演银狮奖,《空房间》比起金基德以往的任何影片都要“正常”,女主角也不再是妓女了,也打破了他的许多惯例,画面也少了些鲜血。画面的紧凑和流畅,绝不会产生沉闷和冗长感,反倒会让人更加地投入到情节当中。
《弓》讲述一个60岁的老人,和一个16岁的女孩共同居住在一个小船上。他计划在她17岁的时候娶她,并带她离开这个世界。然后,人们来到船上捕鱼,同时也见到了那个女孩,而这个从来都在海上生活的女孩也开始对城市人感了兴趣,而那个老人却也开始变得紧张和乖戾。这部电影有点像他的《漂流浴室》,故事情节照样很离奇.金基德几乎迷恋地这种把人性推到极致的状态。
《时间》我看过,没很大的感悟,故事情节是没那么离谱了,但缺少了很多东西
.他的新片,台湾演员张震演绎的《呼吸》讲述了一个即将被枪毙的杀人犯和因丈夫的外遇而困扰的主妇,还有想方设法阻止两人关系的丈夫之间的故事。故事情节也有那么一点怪异,相信大家一定也很期待.
金基德确实是一个怪异的导演.他的作品也很有争议.大家叫他是一个情色暴力大师,我不这么认为,但他的作品在中国也不好划分.三级片也不像.艺术片也有那么一点点.总之,其作品酷爱表现的性、暴力和死亡等主题,这是中国导演没一个人敢同时挑战性,暴力,死亡等主题的,也更难揉搓在一起.在金导那些富有张力的故事情节中,情欲和暴力往往被用力地揉搓在一起。同时构建了一个由复杂人格、暴力、情欲、唯美色调组成的社会及民族隐喻.
3 ) 創傷與救贖
終於看了《慾海慈航》(港譯)。
有人提出:上半部父親送女兒上學的過場戲,父親在途上不斷給女兒講外國的故事,特別是宗教故事;下半部便隨父親的視角發現原來女兒對西方的嚮往,是促成她援助交際的原因,於是恨錯難翻。有人提到父親拾到女兒的日記,暗場交代了父親得知女兒援交的原委;但值得注意的是,父親是在殺人之後(亦是對女兒援交顧客的最後一次攻擊)才拾到女兒的日記,而那巳接近電影的尾聲;所以父親得悉女兒援交後的情緒及行徑,開始時應與那本日記無關,他是最後才得悉真相的。父親於那些專門援助這些女學生的中年男人的仇恨,當中存在着一種心理轉移─這些中年男人做了他不敢做的事嗎?看來沒那麽複雜。首先,女兒的援交顧客也不全是中年男人,父親第一個截擊的對象便算不上是中年。我想我們可從父親的家庭背景(喪妻,與女兒雙依為命),作出些猜測。從父親對女兒在生活細節上無微不至的照顧,父親對女兒自然有愛的成份,但從下半部父親帶女兒往郊外給亡妻掃墓的細節看,父親得悉女兒援交後的情緒及行徑,大概更多地源於自己對亡妻的歉疚:沒有盡責好好照顧女兒;而完場一幕─父親坐上了同事的汽車結案而去,丟下女兒一個獨自學習成長,也就可看作對亡妻的交代。電影沒有交待妻子的死因,但在父親從女兒日記得悉真相後的平靜,以及父親在山村中所說的德蘭修女故事,父親與女兒所達至的大概是一種同病相憐的諒解。電影中不斷出現洗滌的場面,加上聖經故事的穿插,自然讓人聯想到對罪的洗滌。但在《慾海慈航》,主要要被洗滌的似乎不是當娼、殺人,而是難以磨滅的心靈傷痛(trauma)。值得注意的是,女兒在完場一幕做了一個夢,夢中女兒被父親殺死,並被埋在泥土裏。有趣的是,呼應上半部父親以CD機放音樂喚醒女兒的場次,夢中父親再給埋在泥土裏的女兒放音樂,這似乎把之前那些似乎是沒出路(無法藉此離苦海)的行徑(殺人)轉化為重生,給泥土中的女兒放音樂,不就是要讓女兒在死亡中重生(喚醒女兒)?《慾海慈航》也就一如它的中文片名,有了一重深沉的宗教意味。
4 ) 《撒玛利亚女孩》质问众生:你囚禁了淫兽了吗?
题记:
当灵魂不得安宁的时候,活着,无疑是一种煎熬
―――――卡夫卡·陆 kavkalu
从来无法想象有人会以萨蒂《裸体舞蹈》的音乐去描绘一场道德的杀戮。
从来没有想到有人将死者的微笑凝固,让所有的生者陷入存在的荒谬里。
但是,那个韩国人做了,在某种程度上他比法斯宾德更冷酷。
只要有着男根就必然有着寻找泄口的人,援助交际发端于日本,到了21世纪它成为全球的普遍问题。男性压力的增加同时也扩增了他的自卑,于是向少女寻找慰籍,看似征服事实上却是对自己地位对等的迷失。
网络为寂寞和饥渴的人找到了寻求认同的方式,网络让生命的沟通成为了瞬间的可能,可是,网络同样是鱼龙混杂的,每个人在夜色里寻找的东西不太一样。
倚隽和洁蓉是一对搭档,她们为了圆去欧洲的梦(欧洲,又是一个关于自卑的指射)而在网络寻找猎物,提供援助交际。洁蓉接客,倚隽充当马仔。
那个叫洁蓉的女孩子,长的甜甜的,纯纯的,那些内心自卑、猥琐的咸湿佬喜欢的类型。
少女只有一次开门的机会,每个少女都对此充满憧憬,在那小小的刺痛之后,生命从此老去。
【Vasumitra】你知道佛的原身吗?
女孩说:任何一个和Vasumitra睡过的男子都会变成虔诚的佛教徒。
舍生取义这是佛的见地,观音万千面目有一相就是妓女态(可见中国佛教典籍《五灯会元》),女孩,虽是托词却也正是以她们肉身唤起了那些臭男人对存在的认同,缓解了他们本质的自卑。
金基德从来不想诉说传统,他依然以花季少女的故事给众人上一堂道德的课,所以在整部影片里裸戏极少,而洁蓉关于男性救赎的话语,想必对每个心藏非分之想的男人有所触动吧。
洁蓉在男人身上谋财,在她的脸上浮现的却是一种宗教般的救赎情绪,金基德让一个孩子的肉体承担了拯救的重责,从而也鄙视了所有毫无肩膀的男性社会。
倚隽和洁蓉在浴室里的场景纯洁毫无色情,它体现了孩子们内心的真实,当她们成为援助交际的时候,我们首先看到的理应是社会责任对他们的缺失。她们互相慰籍寻找着勇气和支点。
只要细致观察,我们就能发现金基德的影片镜头有着深层的含意,那只被随手扬弃的猪手,为少女的恶死留下了基调,生命就是这样的简单,当放弃发生时,一切便顺理成章。同样十字架代表着上帝,可是上帝你看到了你身边那两个花季少女了吗?
倚隽的母亲病故了,父亲是个警察,繁忙的工作让他无暇顾忌家里的孩子,此刻,他对倚隽所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导演细致描绘了父亲对孩子的爱,在萨蒂的音乐里,有着阳光般的暖意。
可是,这样的关心实在太少,生命永远有着两难的境地,80年代中国张良导演的《少年犯》同样提出了这个问题。
孩子在懵懂里奉出肉身却不明白所有的越轨都有着残酷的代价,警察的临检止住了他们敛钱的步履。
而为了脱逃的跳越将你的对应亦走上了不归的路,金基德在展示死亡的时候一贯是冰冷的。
这是令人不堪的刹那,花季少女洁蓉重重和大地相触,暗红的血慢慢渗出,可是,她的脸上一直凝固着奇怪的笑意,这将停留在你的脑海里一辈子。导演将洁蓉设计成至善是有用意的,她其实可以和倚隽重叠,因为倚隽和她的对话更像是灵魂的喃喃自语。
死亡让一切变得生硬,金基德更将这份悲剧扩展成对生命的反思。每一个人都会对洁蓉死前神秘的笑意作出回答。而我认为这个场景有着浓重的宗教意涵,一种超越生死之相的意涵。
一个人必须经历一次爱的震颤才能安详地死去,洁蓉最后的心愿是见到她所心仪的一个和她发生过关系的作曲家,他却不愿前往,为了完成洁蓉的心愿,倚隽只好委曲求全和他发生了关心,导演此时已经将洁蓉的灵魂附在了倚隽身上。出门的一刻,那个男人依然慢条斯理清除着车上的污痕。
与生命比较,什么才是珍贵的,导演以这一细节毫不留情将人性的冰凉暴露在观众面前,让我们触及城市的寒。
一具再也无言的小小尸体以拈花一笑式的微笑将生命的故事带向天堂。而活着的倚隽将开始了她的救赎之旅。
死了,这是这个段落的结语。
【Samaria】施洗者圣约翰的城市
一个离去,一个活着,谁能讲活着是一种幸福?!
当灵魂不得安宁的时候,活着,无疑是一种煎熬,倚隽完成了角色的转换,她成为了那些咸湿者的施洗人,还钱的本身是灵魂的归依,带着救赎的愿望。这个段落无意是圣歌式的。
她告别金钱交易的本身其实是以自己的言行充当了他们的引路人,只有面对纯粹和善意人类才会审视自我丑陋的灵魂。
导演以化妆的场景来表述角色的间离性,如同一个神性(化妆)的我扮演带着宗教感的“超我”角色。幻觉里洁蓉的扬手其实代表着一种接力,而拯救的意义升华为灵魂的拯救。
当倚隽还钱的中年男人并言说谢谢的时候,那个咸湿的男人的灵魂受到了触动,这一刻他同样得到了拯救。在他打电话给自己女儿时候他重新找到了灵魂。
一个个被划去的名字是划去的宿债,同样那些卑微的男人们此后也会重新面对生活,毕竟,人,大多数人是有着人性和内疚感的。
从洁蓉的死到倚隽固执的做着一个施于者的角色,影片其实寓意十分明确。它构成了人魂魄的涅磐之浴火再生。从卑微的肉身欲求到对利的割舍,倚隽成就了自己。
【父亲】圣母和世界末日
作为警察的父亲,偶然发现了女儿的秘密,他无法和女儿沟通,也没有办法让一切回到正轨,他只能报复那些肮脏的男人来发泄痛楚和无奈,导演对此以其中一个咸湿佬受不了自己对自己丑行的审视和无法面对家人而选择了跳楼自杀。
金基德,只让一滩污血和震碎的眼镜完成了对这种丑陋行为的道义审判。镜头十分简洁,点到为止。
男人永远不会有着圣母的宽怀,他们总是以暴制暴,最终都是不归。
因为愤懑和绝望,杀戮成为平衡的极端方式,不管是有意无意。
【Sonata】金基德的灵魂奏鸣曲
金基德似乎喜欢设置两个结尾让观众进行择选,我本人倾向于那个梦境的结局,一个瓷碗破碎了,就让它消失吧,那种营造出来的未来是经不起现实的阴雨的。
对于我,影片已经在萨蒂的音乐里结束,在这样诗意的音乐里听任导演处置了那个叫倚隽的女孩。
这样直指人性的题材是有理由获得银熊的。
当女性以自己的身体承担现世的压力,本应该理性支撑其天空的男人你有干了什么?
萨蒂的音乐里,灵魂的漂流。
【注一】Samaria:撒玛利亚巴勒斯坦中部一古城,位于现今约旦的西北部,该城作为以色列北部王国的首都建于 公元前9世纪,又称 撒玛里亚,于721年被二世征服,2世纪时被希律一世大帝推毁并重建,据传说施洗者圣约翰埋葬于此
【附录:影片资料】
《撒玛利亚的少女》韩国2004
【导演】金基德
【演员】李乌、康吉敏 、申民军
【简介】倚隽和洁蓉是高中生,为了储钱,做了援助交际,洁蓉卖淫,倚隽是她的经纪人。一日,因为警察的检查,洁蓉从窗户跳下,死亡。倚隽失去了好友,她按照洁蓉留下的通讯录找到了那些男人,是为了好友报复他们,当她做侦探的父亲发现她卖淫后,痛苦而愤怒的他,并没有当面责备女儿,而是跟踪光顾女儿的嫖客,毒打他们并且杀死了其中的一个。最后,父亲勇基和女儿倚隽来到乡下,祭奠倚隽母亲的坟墓。在这里,导演金基德设置了两个结尾,让观众受到了震撼
【片长】95分钟
【定级】18
【奖项】54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
2004年5月14日 星期五 23时56分 风雨中 寒鸦精舍
此文首发于网易
【原创作者版权保护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原创作者kavkalu(卡夫卡·陆)所有,未经作者允许,不得私自转载,以免承担不必要的法律后果。除本人署名发布的坛子外,不希望其他相关论坛用于商业目的转载。若需转载,须知会作者。
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 5 ) 金基德的自我救赎
在金基德眼里,性是什么?几乎很少和爱扯上关系。
她说,性是救赎。
两个女孩,有一个纯洁的梦想,攒钱去巴黎,却用了在道德上看起来肮脏的方式,出卖肉体。负责出卖肉体的女孩自称是印度教中的性神维苏米塔,她将拯救这些灵魂。这些性在她的身上变得干净了。
她在警察来的时候,微笑着从楼上跳下来。剩下孤身一人的女孩,她决定开始新的救赎,去找到原来所有的嫖客,和他们一一作爱,并且把曾经得到的钱还给这些人,她相信只有这样才能洗刷干净死去好友的灵魂,使救赎她,也是救赎自己。
有时候,我们总是希望一切都能回到原点,可是当我们做了很多的努力才发现是越走越远。
她们越是干净,就越发显得这个世界肮脏。
女孩有个宠爱她的爸爸,爱到极致。每天把她丢了一地的内衣整理干净,每个早晨把耳机放在她耳朵上,用音乐叫她起床。爸爸发现了这个记满了名字和钱的本子,跟踪她,发现真相之后,新一轮的救赎开始了。爸爸找到每一个人,这些人有的求饶,有的道歉,有的不屑,爸爸打死其中的一个,并且决定承担这一切罪恶。他带女儿去拜祭死去的妈妈,带女儿去旅行,教会女儿开车,教会女儿新生活。
他决定句号由他来画。
女儿梦见自己被爸爸埋葬,像把她叫醒一样,把耳机给她戴上,按下播放键的时候,她醒了,看见警车带走了爸爸。
我们需要神的赦免,也需要自救。
6 ) 那一场无望的救赎
罪恶之源
年轻女孩以肉体交易筹集金钱,中年男子用金钱体尝甜美的肉体。影片最开始的几分钟就让观者感到邪恶。尽管是这是两个天真的女孩,有着花样的年纪,尽管她们只是单纯的想要去欧洲旅行,可是她们却会因为起初的罪而面临惩戒。
谁人无罪?洁容临死前想要见肉体交易过的男子中唯一有好感的一位音乐家。那个给洁容唱歌的音乐家,面对洁容濒死的事实,面对倚隽的苦苦哀求,去医院看洁容之前不但强迫倚隽发生肉体关系,还要清洗下身,还要仔细擦去车上的小痕迹,还要慢悠悠点上一根烟。没有法律的制裁,没有道德的审判,谁又能说他无罪?
贪念、肉欲、暴力,罪罪相生,却无消解之法。
神秘笑容
洁容肉体交易被发现,在跃下楼前脸上有着一抹明媚的笑容。
倚隽与音乐家发生肉体关系时,濒死的洁容大声哭泣。倚隽与音乐家赶到医院,洁容已经去世,脸上却留着平静的笑容。
这两次笑容背后与“婆须蜜多”一样充满神秘的力量。哪个懂得,哪个慈悲。
连环救赎
影片开始,洁容与倚隽提到印度的妓女婆须蜜多,称与之做爱的男子都会成为虔诚的佛教徒,洁容笑称自己是婆须蜜多。这为后来倚隽的救赎之旅铺下伏笔。
洁容死后,倚隽与每一个男人发生肉体关系将钱散回,并且相互之间还说感谢的话。感谢的是,这样的方式可以使洁容和倚隽的罪得以救赎,也可以使这些男人认识到自己的罪并有所悔改。影片中有一个男人打电话问候自己的女儿,这种变化是充满希望的。
然而,倚隽的父亲走上了另一条救赎之旅。最开始是跟踪与阻止,继而是跑到男人家里当着他家人的面斥责,后来发展到自己无法控制的暴力行为。由于一辆车挡住他跟踪女儿的去路,他竟打骂那车上无辜的人。更因未能及时阻止女儿肉体交易,他在激愤之下将与女儿发生关系者杀死。至此,倚隽扔掉日记本,倚隽救赎之旅终于停下,而父亲的罪又有谁可以救赎?
绝望之选
金基德的电影一向安排两个结尾,本片也不例外。
第一:倚隽被父亲扼死埋掉,听着父亲每天清晨放的音乐,以死亡救赎生前之罪。父亲当然也会面临杀人罪行的后果。
第二:父亲自首,既承担法律之罪,又承担灵魂之罪。父亲教会倚隽开车,倚隽似乎干干净净的走上最初的路。
金基德导演将第一种结尾设计成倚隽的梦境,将影片留在第二个场景中,看似一改残酷之风。事实上,父亲并不能替代女儿承担所有的罪,倚隽仍然会在未来的路上独自面对自己的罪(包括其对父亲的罪)。若将两个结尾做比,也许第二个结尾更加真实残酷。由于无力救赎,无论怎样选择,绝望的结局是从一开始就注定的。
故事梗概
两个女孩梦想去欧洲旅行,于是决定筹集费用。一个女孩(洁容)出卖肉体,另一个女孩(倚隽)招揽生意。在一次肉体交易被警方发现时,洁容微笑着从高楼上跳下,终因伤重身亡。倚隽对洁容心怀愧疚,按照洁容日记本的内容,找到曾与洁容发生肉体交易的男子,与他们逐个发生肉体关系并将钱如数散回。倚隽的父亲发现了自己女儿的肉体交易行为后非常痛苦,他跟踪女儿的行动并暗中阻止,因为一次未能及时阻止,他愤怒的将与女儿发生关系的男子打死。父亲携倚隽去祭扫亡妻之墓,回家途中,父亲趁倚隽睡觉时向警方自首杀人的罪行。倚隽梦见父亲将自己扼死埋在河边。倚隽醒来,父亲教她开车,在她练车时,父亲被警车带走……
注1:关于婆须蜜多
《不可思议解脱经》,就是编入《华严经》的《入法界品》。《入法界品》的传出很早,龙树Na^ga^rjuna的《大智度论》已一再引用,约在公元二世纪末集出。《入法界品》叙述善财Sudhana童子参访善知识的历程;在善知识中,有一位婆须蜜多Vasumitra,是最美丽的女菩萨。婆须蜜多的功德庄严,可说是以色相度众生的,如唐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八)《入法界品》说:
“若天见我,我为天女,形貌光明殊胜无比;如是乃至人非人等而见我者,我即为现人非人女,随其乐欲,皆令得见。若有众生欲意所缠,来诣我所,我为说法,彼闻法已,则离贪欲”。 “若有众生暂见于我,则离贪欲,……暂与我语,……若有众生暂执我手,则离贪欲”。 “若有众生暂升我(床)座,……暂观于我,……见我频申,……见我目瞬,……抱持于我,……若有众生唼我唇吻,则离贪欲”。“凡有众生亲近于我,一切皆得住离贪际,入菩萨一切智地,现前无碍解脱”。
依经文说,这是大菩萨化度众生的一门方便。婆须蜜多是天[神],也是人(及非人),是神人合一的女菩萨。她为男性众生说法,使他们离贪欲;他不只说法,也以执手,拥抱,接吻等行为,而使男性离贪欲的。依佛法的传说:不同类的众生,有不同类的“淫事”,如“二二交会”的,“相抱”的,“执手”的,“相顾而笑”的,“眼相顾视”的,都能满足“淫事”而“热恼便息”(《瑜伽师地论》卷五)。一般众生满足了淫欲──“热恼便息”,但不久又有淫欲热恼的需求。婆须蜜多可不同了,从顾视,执手,抱持,唼吻等的行动中,能使众生永离贪欲。这显然是“以欲离欲”的法门;与后起“秘密大乘”的无上瑜伽anuttara-yoga ,虽还没有完全一致,但到底传达了从淫欲中离欲的消息。特别值得一提的,婆须蜜多是“险难”地方人,险难的梵语为Durga──突伽,正是印度教中自在天──湿婆S/i^va天后,乌摩Uma^的别名。突伽,早已存在于印度神教中,后来从湿婆派中分出的性力派,就是以突伽为主神的。还有,婆须蜜多的婆须,或译作婆薮,是印度一部分天神的通称。婆薮天,婆薮天女,婆薮大仙,都见于“秘密大乘”的教典。婆薮是天[神],蜜多译为“友”,所以婆须蜜多,可解说为天神的女友。突伽与婆须蜜多,出现于《入法界品》以欲离欲的法门中,决不是偶然的,与后起的性力派及无上瑜伽,有一脉相通的一定关系。圆融无碍的《入法界品》,融摄了这一秘密法门,然在一般学佛人的心目中,多少有是非不分,邪正莫辨的感觉。
转自:
http://www.ebud.cn/budren/yinshun/huayu4/budren_yinshun_huayu4_20030429_25.html注2:关于撒玛利亚
【约4:1】 主知道法利赛人听见他收门徒施洗比约翰还多,
【约4:2】 (其实不是耶稣亲自施洗,乃是他的门徒施洗)
【约4:3】 他就离了犹太,又往加利利去。
【约4:4】 必须经过撒玛利亚。
【约4:5】 于是到了撒玛利亚的一座城,名叫叙加,靠近雅各给他儿子约瑟的那块地。
【约4:6】 在那里有雅各井。耶稣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时约有午正。
【约4:7】 有一个撒玛利亚的妇人来打水。耶稣对她说,请你给我水喝。
【约4:8】 那时门徒进城买食物去了。
【约4:9】 撒玛利亚的妇人对他说,你既是犹太人,怎么向我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呢?原来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没有来往。
【约4:10】 耶稣回答说,你若知道神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给了你活水。
【约4:11】 妇人说,先生没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从哪里得活水呢?
【约4:12】 我们的祖宗雅各,将这井留给我们。他自己和儿子并牲畜,也都喝这井里的水,难道你比他还大吗?
【约4:13】 耶稣回答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
【约4:14】 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
【约4:15】 妇人说,先生,请把这水赐给我,叫我不渴,也不用来这么远打水。
【约4:16】 耶稣说,你去叫你丈夫也到这里来。
【约4:17】 妇人说,我没有丈夫。耶稣说,你说没有丈夫,是不错的。
【约4:18】 你已经有五个丈夫。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的丈夫。你这话是真的。
【约4:19】 妇人说,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
【约4:20】 我们的祖宗在这山上礼拜。你们倒说,应当礼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
【约4:21】 耶稣说,妇人,你当信我,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
【约4:22】 你们所拜的,你们不知道。我们所拜的,我们知道。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
【约4:23】 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
【约4:24】 神是个灵(或无个字)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
【约4:25】 妇人说,我知道弥赛亚,(就是那称为基督的)要来。他来了,必将一切的事都告诉我们。
【约4:26】 耶稣说,这和你说话的就是他。
【约4:27】 当下门徒回来,就希奇耶稣和一个妇人说话。只是没有人说,你是要什么?或说,你为什么和她说话?
【约4:28】 那妇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里去,对众人说,
【约4:29】 你们来看,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莫非这就是基督吗?
【约4:30】 众人就出城往耶稣那里去。
【约4:31】 这其间,门徒对耶稣说,拉比请吃。
【约4:32】 耶稣说,我有食物吃,是你们不知道的。
【约4:33】 门徒就彼此对问说,莫非有人拿什么给他吃吗?
【约4:34】 耶稣说,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作成他的工。
【约4:35】 你们岂不说,到收割的时候,还有四个月吗?我告诉你们,举目向田观看,庄稼已经熟了,(原文作发白)可以收割了。
【约4:36】 收割的人得工价,积蓄五谷到永生。叫撒种的和收割的一同快乐。
【约4:37】 俗语说,那人撒种,这人收割,这话可见是真的。
【约4:38】 我差你们去收你们所没有劳苦的。别人劳苦,你们享受他们所劳苦的。
【约4:39】 那城里有好些撒玛利亚人信了耶稣,因为那妇人作见证说,他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
【约4:40】 于是撒玛利亚人来见耶稣,求他在他们那里住下。他便在那里住了两天。
【约4:41】 因耶稣的话,信的人就更多了。
【约4:42】 便对妇人说,现在我们信,不是因为你的话,是我们亲自听见了,知道这真是救世主。
【约4:43】 过了那两天,耶稣离了那地方,往加利利去。
摘自《圣经》
全文载于:
http://zl28.blog.sohu.com/
电影分成了三部分。正当观众以为故事将在援交少女和她的同伴之间展开的时候,砰!少女竟然死了!正当观众被少女同伴残酷疯狂的自我救赎方式震撼的时候,同伴的父亲出现了。这时候电影才进入正题。走上迥然不同的救赎道路的父女,如耶稣和撒玛利亚人,看得人压抑而凝重。结尾更显绝望。金基德GJ!
金基德即便开篇是以旅游为梦想,也拍不出阳光的片子,洁蓉跳楼是因为玻璃心吗?更喜欢亲爱的伽利略
金基德的故事总是封闭的,浪漫主义的,在这个片子这样的现实环境下,好多细节让人质疑真实性,显得有些荒诞,冲淡了这些细节的创意。喜欢结尾父亲教女孩开车,而后被警察带走,女孩开车追却动弹不得。
6/10。用肉体补偿道德错误,反而闹出更多人命,而父亲捍卫伦理的残忍报复又酿成新的人性迷失。把妓女神圣化为性职能之外与顾客建立情感、连对此厌恶的朋友也亲身体验了这滋味,在嫖客家人面前毫不留面致其跳楼、拿地砖拍死淫男的暴力则是渲泄看爱人被糟蹋的失尊,金式推演故事的影像世界已然超越现实。
大陆有娄烨、贾樟柯,台有蔡明亮、侯孝贤、杨德昌,日本有三池崇史,韩国有金基德。7.6
罪是多么无意识的东西,往往不是人去犯罪,而是被卷进罪的漩涡。
喜欢的
结尾真令人难忘
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后半段父女情更打动我、震撼我。
那颗星给海报= =借出来以后仔细一看剧情简介觉得很久之前看过。。打开一看果真。。原来我以前已经被坑过一次了结果今天又在图书馆被坑了一回。。
换个海报啦
意境和情绪到了,但构建整部电影的情节和人物全部过于生硬和极端,这是金基德式美学中的冲突方式,输出时需要受众有一个稀释和提炼的过程。所以个人认为规避了这一”缺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才是他最好的作品,《弓》和《萨玛利亚女孩》都欠缺,《悲梦》更明显。
“金基德电影的痛,是砸碎骨头连着筋的那种痛”
结局还是可以接受,只是不明白洁蓉为何跳楼。
说什么呢?挽救什么?还是让整个世界都破碎了吧
这么现实的题材被金基德拍的这么浪漫,几近残忍。
突然想起这部片,重看了一遍,还是对金基德喜欢不起来,女孩跳楼前都还不错,很像花与爱丽丝,后面救赎段落,明白导演用意,但实在看着心里膈应。总的来说撒玛利亚是他比较出色的一部了,结尾的处理虽刻意但很深刻。
水槽中,火与水两种“神秘物质”在代表创伤的钞票之上的交替出现构成了《撒马利亚女孩》的一个转折,在金基德的影片中,往往来自于在时间线性上的退行,或者在这部影片之中:分流的“救赎”:天主教圣母式的,通过“给予”,以及耶和华式的暴力“审判”,作为宗教(在这部影片中,无论是佛教的婆娑密还是圣经中的撒马利亚人)的二重并置态,与其说这是一部父女关系,不如说是宗教的双头神像。我们需要注意到这个父亲,他既是黑色电影之中常见的私人侦探,又是如同《处女泉》最高权力的化身,并通过一种规训的方式重新构筑女主角的成长仪式,在结尾大远景和近景特写交替之下追随警车运行的车子,正在返回到一个以交通系统的世界,在她的驾驶之中,撒马利亚女孩最终向她的父亲展现了自己的赤裸身体。
爱情与亲情的伤痛,都隐藏在金基德不动声色的摄像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