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汀/文
当我们年少时有各种远大的抱负,或者年轻时曾经在某个领域意气风发,是否会想过有非常落寞的一天?《走出尘埃》是一部比较扎心的电影,影片的导演谢晓东过去作为制片人的电影作品是《我是植物人》、《大明劫》等等,都是偏重中社会现实和人文历史的电影,不走寻常路。这次谢晓东转型成为导演,作品风格还是关注于社会现实,这部《走出尘埃》也关乎于理想,但是一个中年过气摇滚歌手的理想,一个已经被生活打击得千疮百孔的摇滚歌手,他的理想,有人在乎吗?
《走出尘埃》由摇滚歌手秦勇主演,他曾经是黑豹乐队的主唱。对于黑豹乐队,相信中国现在的中青年人应该都有所耳闻,是中国摇滚乐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乐队。当然,不管是黑豹乐队,还是摇滚乐,在今天的中国已经不被大众所瞩目了,这个时代的大众有其他的流行文化去追捧。找秦勇来演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特别像是当年米基•洛克演《摔跤手》一样,还有《鸟人》找迈克尔•基顿出演一样,都是过气的明星演过气的角色,但真的很出彩,因为他们和角色心境相同。
所以,秦勇演这个角色,已经说明了他具备极大的勇气。演戏,在很多人看来是比较舒服的事情,也是很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何况还是主演一部电影。但是,《走出尘埃》真的不是能够轻松演绎的电影,即便是这部电影拍完,现在走入了市场,也要面对市场竞争苦苦挣扎。
电影本身和电影中的人物都要面对很残酷的现实,《走出尘埃》作为一部有音乐元素的电影,其实和最近的动画电影《欢乐好声音》有几分相似,都是说人物面对很严重的逆境,在逆境中实现绝对反击。秦勇在《走出尘埃》饰演的主人公方和平是一个代驾司机,年轻时候可是一个非常拉风的摇滚歌手,但现实生活就是这么折磨人,为了生计,方和平成了代驾,一次偶然的机会,方和平要帮助儿子成就音乐理想,但方和平发现自己被别人利用,面对这样的情况,被生活无数次打击的方和平该怎么办?
就好像《欢乐好声音》中为支撑剧院而去洗车的月伯乐一样,艺术和理想可以让你放下尊严和自我。方和平已经把自己从一个愤世嫉俗的摇滚歌手变成一个世俗的尘埃中人。他可以忍受一切的琐碎,忍受生活的委屈,忍受音乐梦想的远离,甚至于在把自己当作英雄一样崇拜的儿子面前窝囊的认怂,他哭他恨他喝酒宿醉逃避……
但是最终,他依然选择站起身来去面对生活,真正的生活和真正的自己,那个已经从音乐舞台上退出的自己,需要照顾母亲的自己,需要对爱人负责的自己,需要给儿子交待的自己,需要重新去想办法赚钱的自己,需要好好的继续生活下去的自己。生为劳役,在这劳役之中体验喜怒哀恐悲的人生,这又何尝不是人生之乐呢?
由谢晓东执导,秦勇、冯波主演的电影《走出尘埃》即将于3月17日登陆大银幕,日前在北京举办了首映发布会,现场不仅唐朝乐队的丁武老师等摇滚老炮前来助阵,老狼、汪峰等知名歌手还特别为了这场发布会录制了视频,对于这场发布会的份量,有媒体这样描述的:“摇滚界的半壁江山都来了”。为什么这部影片会获得如此多的同仁力挺呢?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秦勇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是《走出尘埃》涉及到的影片主题。
影片《走出尘埃》讲述了“一代摇滚歌手人到中年,在面包和理想中纠缠,走出迷失,寻找自我的故事。”这部电影未映先火,映前就受到了电影节评委的肯定和青睐,不仅前黑豹乐队主唱秦勇凭借此片获得了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男主角,电影还同时入选了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提名。当然,这部影片的价值并不是单纯体现在获得多少个奖项,它的最大价值在于标志着作为中国摇滚乐坛领军人物的写实风格电影,在类型影片中添上了新的内容。
对于竞争激烈的商业电影市场来说,《走出尘埃》的出现是独树一帜,同时它表达和传递的风格亦是鲜明的。很多影评界的人士看完电影对这个角色感颇有感触,他们甚至在追问:“男主角的原型是不是秦勇?”。从角色设置上分析,《走出尘埃》几乎是围绕真实的人生经历,基本保留了知名摇滚歌手秦勇的人物原型,根据剧情的需要加了情节。片中,方和平是因为父亲去世而没有在身边照顾的原因,陷入自责,退隐江湖。同时,为了照顾有老年病的母亲,他每天不停的在变与不变中为生存挣扎着。而真实生活中,秦勇为了照顾儿子大珍珠,在一个歌手风华正茂的年纪,毅然从黑豹乐队退出,陪伴爱子渡过最重要的人生阶段。舞台上摇滚歌手秦勇是锋利的,台下生活中他是温情的父亲。不管是电影里,还是电影外,都向大众提出了一个问题:“身在尘埃中,麻木妥协,还是坚持梦想?”
回顾影片的开头,方和平的镜头语言一直是充满质朴的,电影中所表现的对人物情绪真实、有温度。这与摇滚界一直以来遵循的真诚精神是相通的。它正如唐朝乐队丁武老师在首映式上所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不断修正真诚的过程,如何真诚的面对自己。”《走出尘埃》通过饭馆、代驾司机、歌手这三个身份,立体的展现了男主角秦勇的生活环境。对于这个中年男人的塑造,秦勇在人物张力方面是克制的,他在片中用平实的人生态度书写了作为人在“尘埃”中的生存挣扎,勾勒出了一幅普通人在社会中的真实画面。然而,这个人其实并不普通,每个观众都知道!《走出尘埃》并不是简单的叙述一个人的经历,而是借此展露、探索了一代摇滚歌手所要面对炽热梦想与残缺现实的冲突,它的思想深度要远远超过几行字故事梗概。
其实,从崔健的《一无所有》开创中国摇滚时代开始,到后来网友们在搜索中扒出原来《最炫民族风》也是摇滚歌曲。摇滚乐从最开始锋利的态度到拒绝中庸的观念,仅仅10年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典型的例子是曾经风靡大街小巷的《小苹果》也是摇滚风歌曲,难道这就能说明摇滚乐被广场舞大妈“招安”了吗?然而,并不是!并不是有着摇滚乐属性的歌曲就能代表摇滚乐。摇滚乐精神是一个文化的共识。但同时我们又不可以避免的认识到:融合了口水歌的摇滚乐更容易热销。这一切,因为我们活在“尘埃”。有人呕心沥血挣来的工作成绩,可能在有个“好爹好妈搞定一切”的现实冲击下,傲娇感荡然无存。说到过往,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部悲怆又不为人知的长篇。被生活淹没的理想,被年龄阉割掉的锋利,当现在的我们脱离了曾经想象的我们,是否意味着大多数就是生活傀儡?影片《走出尘埃》贯穿的“看着我,感觉我,触摸我”的温情又深情的人生,轻易地唤起了观众关于渴望改变生活的梦想,震憾内心。也许某天为生活改变轨道的你,也可以像方和平那样有机会返回梦想舞台,也许这一天永远没有。《走出尘埃》告诉你:虽然我们抗拒不了活在“尘埃”中,但我们仍然可以在路上心怀梦想。
走出尘埃,顾名思义,从尘埃里走出来,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抬起头向前看,不忘梦想,不忘真爱,才是人生之正途。不过,我更喜欢它的外文翻译名,“坚不可摧”,令人想起海明威,想起《老人与海》,想起那句著名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走出尘埃》里,秦勇饰演的方和平正是如此,他曾是一名摇滚歌手,为生活所迫,转行做起代驾,却尝尽世间冷暖,再遭遇种种不公过后心灰意冷,准备和同行夏晓云共度余生。谁知,正在此时,一个叫黄一冰的年轻人出现在他面前,声称是他的儿子,并且,要他在歌坛选秀节目中充当他的助唱。这让方和平不得不重新面对他深深挚爱的摇滚,也注定要因此和儿子一起改变命运。
从今天看向过去,九十年代是一个浪漫至死的年代。在上个世纪的最后十年,那面极具象征意义的柏林墙刚刚被推倒,两德统一、苏联解体,国际形势发生着坍塌和重建的巨变,卢旺达大屠杀向世界展示着人性最根本的面目,以“高级动物”自居的人类,似乎从未踏入过文明。
在这样的环境下,青年人信仰着“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对人性的拷问在世界各处轰轰烈烈地发生,电影人拍出了《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红白蓝三部曲》《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份难尽其全的名单璀璨到令任何一个时代相形见绌。音乐人则在这个年代,迸发出了摇滚乐最灿烂的光芒。Nirvana、Suede、黑豹、唐朝、魔岩三杰带领着一代自命不凡的青年,试图劈开时代的混沌。秦勇,是这群英雄少年中的一个,黑豹乐队的第三任主唱,他主演的第一部电影《走出尘埃》即将上映,这部影片的英文名是《Nirvana》。
从过去看向今天,秦勇干的这件事儿一点儿都不酷。摇滚人掺和的电影儿怎么能上院线呢,得像《北京杂种》那样被禁才叫酷啊,崔健、窦唯、何勇才算没给摇滚乐抹黑呀。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摇滚青年,在沧桑巨变中变的胸怀天下,也变的敏感和脆弱,用怼天怼地怼空气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这部影片聊透了这一代人的反思。秦勇何尝不曾如此,即使在电影中,他也把自己为了挣钱而参加的选秀节目称为“耍猴儿”,他承认自己“怂”,我想他偶尔,一定讨厌极了现在的自己。
但每一个步入中年的摇滚青年都一定问过自己一个问题:我到底在等待什么?等待一个从不存在的戈多?秦勇饰演的方和平对女朋友说,等我混好了就娶你。我们的生命被许许多多这样的等待裹挟前行,直到有一天幡然醒悟,方和平说,我们还没真正开始一切就都结束了。
是无可挽回的结束。在2014年的一个月内,导演谢晓东的母亲、合作伙伴和恩师陆天明导演接连去世,这样的刺激让他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影片中方和平的父亲在他演出的时候意外身亡,而在现实中,秦勇更是没时间等待——他的儿子大珍珠患有重度感统失调症,大珍珠喜欢表演,他就为他在49岁的年纪成为上海电影节亚洲最佳新人,大珍珠需要爱,他就给他毫无保留的全部。
《走出尘埃》不是摇滚英雄梦,而是生意被骗、老人住院的平凡生活,就像长发不再飞舞的摇滚青年,看上去越来越平凡,心中永存火焰。影片的动人之处不在摇滚舞台的血脉贲张,而在不露声色的真诚——你为母亲不听劝阻险些煤气中毒、走丢在菜市场而生气,却因她日复一日购买的彩票号码是你的生日而瞬间崩溃,这些和方和平房间里与21世纪格格不入的老式录音机和CD架一样,成为一个个老去的摇滚青年百味杂陈的暗号。
一位风度翩翩的儒雅中年对我说,摇滚乐不是愤怒,而是宽容。他是迷笛音乐学校校长张帆,中国摇滚音乐节的缔造者。
一位说话轻声细语的瘦小中年在接受采访时对我说,摇滚乐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它应该有更丰富的涵义。他是复出后的张楚,魔岩三杰之一。
一位略显激动的中年在秦淮河畔的咖啡馆里对我说,我觉得让自己的老婆孩子过上更富足的生活,让他们更快乐,就是他妈最摇滚的事儿。他是南京的电台主持人,摇滚前辈,一位父亲。
《走出尘埃》的文学策划是路学长,2014年去世。死去的人比活着的人幸运,他们不用再面对过去的自己对今天的自己的责难。路学长、秦勇、插曲《虎口脱险》都是摇滚青年、文艺青年的标签,《走出尘埃》值得我们翻出已经略显紧绷的皮衣,用一个陪客户喝酒的晚上去重逢过去的自己。
秦勇都老出三角眼了。
首映场,平庸无趣的电视电影,剧本对话写得太实全无电影的留白感,废镜头多且镜头时长不科学,看到后来如坐针毡。不过秦勇演得真不错,自身经历和片中角色合一,引发的互文联想hin丰富啊。
其实生活就是普通平淡的,过去这么多年依然做着摇滚梦,也太不现实了
无意间看了首映,什么鬼
啥几把玩意儿啊
对于艺术,可惜的是平庸比恶臭更糟糕
故作沧桑,故作穷困。失败人有一百种失败的理由,却总有同一种庸俗的表达方式。
1、没有才华;2、土
云里雾里看老男人失意?
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理想,它就像一颗种子,有合适的机会就会生根发芽。
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理想,它就像一颗种子,有合适的机会就会生根发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摇滚就紧紧的跟失意,落魄紧紧的捆绑在一起,变得沉重,好像成为许多音乐人不能成功的理由和借口。
代驾司机唱着摇滚的梦,影片中的歌曲并没有打动我,其实有大把更合适的土摇歌曲可以选啊。
故事还可以,秦勇演得太好了,真心演技派,除此之外这片一无是处。最难受的地方,玩摇滚就必须中年要落魄吗?你让玩摇滚的怎么想?我那场就有不少玩摇滚的音乐人,结果中途退场一多半,还不明白问题出在哪吗
一部只有两小时的电视剧
我觉得挺真实的
中年失败屌丝意淫片
我最怕未来的某一天,我从梦中醒来,突然想起了我年轻时的理想却不得不接受混吃等死的当下。
秦勇演出了中年男人的危机感与沧桑感,也有点本色出演的意思,演技完爆周晓鸥。谢晓东是科恩兄弟的拥趸,但就编剧水准而言,他的俗套巧局与科恩兄弟的黑色奇遇差了一个太平洋。虽然不尽人意,但影片还是有写实题材电影的钝感,至少,“选秀节目”这个“热点”蹭得不错,捅破了几层包装纸。
影评人还是老老实实评论电影吧。【CCT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