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苏三娘是广西义军首领苏三的妻子,故称苏三娘,剧中却说她姓苏。而且电视开始时,苏三娘的丈夫还没有死,剧中却说她已经和罗达纲有百年之约了。 2 所谓的洪宣娇并不是洪秀全的亲妹妹,她本来行黄,嫁给萧朝贵后,认杨秀清为义兄以促进杨萧的关系,她嫁萧朝贵在先,被洪秀全认作妹妹在后,剧中却说洪秀全让妹妹嫁给萧朝贵来实现政治联姻。 3 石达开在金田起义时年仅19岁,剧中人却有四五十岁。 4 剧中1853年洪秀全问陈玉成年龄,陈玉成说二十几岁,其实当时陈玉成才十六。 5 1852年石达开才21岁,剧中却认比他小不到十岁的石益阳为女儿。 6 萧朝贵的旗子上写的是“肖朝贵”,旗帜上只会写姓不会写名字,更不可能错萧为肖。 7 杨秀清封王后旗帜上还写着“中军主将”,其实这个职务早已被“左辅正军师”取代。 8 杨秀清的旗帜颜色错成了红字红边(应为绿边)。 9 太平军将领用棺材收葬——太平天国前期禁止使用棺木,应以绸布包裹。 10 洪秀全应称呼首义诸王为“某胞”,如“清胞”,而不是“东王”“九千岁”“殿下”。 11 洪秀全在起义时还没剪掉辫子。 12 太平军自称为“天军”“天兵”,“太平军”这个称呼是辛亥革命以后才定下的,剧中却不断出现“太平军”一词。 13 太平军卒长以下士兵是戴红风帽,卒长以上官员将领在风帽上加黄边,职位越高黄边越宽,而剧中人不分品级,随意戴黄风帽。 14 滥用红色,太平天国对红黄亮色的使用有严格限制,一般人除了裹头外是不能随便用红色的。 15 太平军的旗帜有不同的颜色和规格,诸王俱有属于自己的旗帜定制,剧中没有反映出来。 16 洪秀全厌恶喝酒,滴酒不沾,剧中却喝得大醉。 17 太平天国禁止作揖、磕头,剧中多次出现。 18 杨秀清基本上不识字,剧中却常常看书、看奏章。 19 太平天国称火药为红粉,称子弹为铅码,剧中没有使用这些隐语。 20 战争场面总是用骑兵冲锋,无论太平军还是清军都以步兵为主,不可能出现大规模骑兵冲锋的场面。 21 战争长毛总是炮声隆隆硝烟漫天,太平军最先进的武器是前膛炮,不可能造成现代战场上那种硝烟滚滚炮声震天的效果。 22 太平天国初期妇女用多抹额而不是剧中那样戴帽子,而且女性多穿大脚裤以方便战斗或劳动,哪像剧中都是紧腿 23 太平军对军容要求极严,即使在夏天也严禁赤膊,剧中却安排太平军的士兵们在光天化日之下脱了上衣操练。 24 罗大纲在北伐前的官职是殿左一指挥,剧中却说是冬官正丞相。 25 剧中1853年3月太平军中即有"殿右十二检点林"的旗帜,而太平天国第一个十二检点林启容是1854年才封的。 26 朱衣点是明靖江王的嫡系子孙,太平天国少有的诗人将领,天京事变期间他为将军,曾奉命救援武昌,剧中却说他到天京事变还是洪宣娇的马夫。 27 洪秀全最大的女儿在定都天京时才15岁,而他前三个女儿的驸马都是可查的,不可能有一个那么大的女儿出家。 28 洪秀全的女儿不叫公主,叫“天金”,“仪美公主”的封号不符合太平天国制度。 29 天京城内严禁烧香拜佛,洪秀全的女儿不可能出家。 30 洪秀全认为女孩满5岁就不能拉哥哥的手,满7岁要不能走近弟弟7岁以内,男孩7岁就不能和母亲同床,不能见祖母,洪秀全的女儿不能和陈玉成见面 31 天朝门无诏擅入者一律是死罪,陈玉成不可能擅自进宫。 32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城中实行严格的男女分居,禁止男婚女嫁,连儿子探望母亲都不能走近,洪秀全的女儿怎能和陈玉成谈婚论嫁。 33 太平天国虽然长发,但会把头发束、结起来,而不是像剧中那样披头散发。 34 太平天国以鬓角发的长度来判断参加起义的时间长短,剧中人的鬓角过短。 35 童子兵的服装上写着“太平圣童”,毫无依据。 36 陈玉成是广西口音,第一次到湖南就在长沙冒充小沙弥。 37 龙寮岭战役是伏击战,竟被拍成平地交战,太平天国几个王还一字排开对着大炮往前冲。 38 历史上的湖口战役和九江战役是两次战役,湖口战役使太平军完成了对湘军水师的无力化,反败为胜,九江战役火烧湘军战场只是乘胜追击而已,因此这次战役通常被称为“湖口大捷”或“湖口、九江战役”,但没有把它叫“九江大捷”的,剧中完全没有表现湖口大捷的曲折经过,直接上演了九江火烧战船的一幕。但没有此前肢解湘军水师,太平军是根本没有机会在九江战役中火烧湘军战船的。 39 历史上下令天京城内恢复家庭、允许男婚女嫁的是杨秀清,洪秀全是比较反对的,剧中的表现颠倒了。 40 历史上杨秀清是主张接纳、认同儒家文化的,洪秀全是比较反对的,剧中的表现颠倒了。
央妈良心制作,且不纠细小的出入,整部剧还是很尊重史实有看头的:1.洪杨之间的权力之争从永安城就开始表现了,直到天京事变,愈演愈烈。在是否为西王报仇开始,两个人就开始生间隙了。
2.作为一部为太平天国背书的剧,在刻画曾国藩李鸿章这些对立人物时,接近于历史原貌,并没有耍计量穿小鞋,忠王与曾国藩的会面更是精彩,很有职业操守。
3.战争场面宏大写实,太平军的水军船只复原到位,九江安庆天京几战人数兵器火炮各种道具不一而足,看得很过瘾。特别是天京城破,太平军玉石俱焚的场面令人动容泪目。
4.在刻画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这些人时,动用了心思,通过洪宣娇石益阳傅善祥曾晚妹这些人,从爱情的执着和亲情的大义角度来托高这种英雄形象。
5.感情戏过多,影响到了整部剧的含金量,各角色都会配一段感情戏。虽然是为了增添调味剂,但是多了就容易掩盖主食的味道。石益阳这个角色就是典型。
洪秀全是一个没能力的人,但精于权术,这种人守成可以,创业不足。洪秀全有自知之明,前期对杨秀清一直放权,其实杨秀清一死,太平天国就败局注定了。分析太平天国的各种因素,杨秀清是最重要的一环。
韦昌辉说杨秀清是一个有才干的蠢货。有才干不假,蠢倒也未必。大部分组织里,干事业的人总是极少数,谁又天生喜欢得罪人,又想干事业又不想得罪人,天下哪有那种好事。就像洪秀全,又想胜利又想做主,结果就是灰飞烟灭。
有能力的人总是自负,人不可能又能干又脾气好。杨秀清的成功建立在别人都搞阳谋的前提下。论心计,他岂止斗不过洪秀全,跟韦昌辉也差太多。政治斗争,一无狠辣,二无虚伪,野心都穿在身上,关键时刻又下不去手,他不死谁死。
李世民如果不搞玄武门,结局也差不多。但人家有一群谋士,避免了这种结局,杨秀清只一个狗头军师兼情人,还三心二意喜欢跑路,失败在所难免。说起傅善祥,就觉得她那书念得不起作用。一身小聪明再加理想主义。表面知性,其实拿捏风情,就像民国言情剧女主角,谈论政治,全不在状态。
做事和做学问最大的不同在于操作性。做学问有理论就好了,傅善祥专搞理论,这个不对那个不好,全是形而上学。提不出具体方案,光说杀洪秀全,什么时候杀,怎么杀,人家洪秀全安排的奸细她连谁也不知道,杨秀清敢听她的吗。一步错步步错,空谈误国。她在杨秀清旁边当个情人有价值,到了别处谁听她废话。
综上所述,杨秀清没有那么傻,其人聪明过人,聪明不精明,固执重情。稍微多疑的人,不可能放走傅善祥,她是决策圈的人,知道多少机密。参见程岭南,洪秀全就敢杀。虽然最后证明傅善祥没有叛变,但人家照样转投洪宣娇。傅善祥收留曾水源儿子,杨秀清毫不怀疑,堪比武侠片爱情。说明杨秀清真的清醒,洪秀全就不清醒,只顾耍心眼不顾大局。大局需要牺牲,也许生命也许自由也许情感也许名声,爱惜羽毛什么都不敢舍,最后就没有大局也没有个人。洪秀全为了杀曾水源,用程岭南使反间计借杨秀清的手,杨秀清早就看破了,为什么还要杀,因为洪秀全要杀,但恶名都是杨秀清背。
所以太平天国不能没有杨秀清,石达开也有才,为什么出走,他一定不愿意替洪秀全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一定不敢背负恶名,于是就无法独挡一面,更妄论统御四方,只能迎来大渡河。
十九世纪的中国,洪秀全比不过慈禧,杨秀清比不过曾国藩,石达开等人比不过左宗棠李鸿章,还有外国人捣乱,历史的走向几乎明确,军事决定政治,跟农民出身关系不大。
傅善祥状元出身,也没有成为上官婉儿。当年杨秀清带兵走进南京,傅善祥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当真是一眼万年。
北王大开杀戒,
洪秀全约束不了北王。
没有令行禁止。
26
天王府黄门官和东王有冲突。
东王怒,去面见天王。
杨秀清跳大神,
仗责洪秀全。
20:32
韦昌辉和他爹对话,
讨论杨秀清和洪秀全。
北王观察杨秀清和洪秀全的防备。
表现的不好,洪秀全加强防备都让北王的人看出来了,
洪秀全不是白防备了吗
表现的杨秀清太愚蠢。
30:00
杨秀清和他的女人对话。
31:44
李秀成(上错花轿嫁对郎里的袁不屈)和周迅对话。
37:47
石达开和周迅,岳父对话。
40:22
燕王秦日纲和人对话。
27
洪秀全智激石达开,北王。
16:00
洪秀全让东王出去督师阅兵。
杨秀清和他女人对话。
18:18
洪秀全近臣将洪秀全的决定告诉北王。
20:07
杨秀清又跳大神了。
要求封自己万岁。
40:50
杨秀清弟弟和女人对话,这女人张的漂亮。
北王妹妹。
节奏很慢啊!
28
天王密谋杀东王。
东王让北王出去考察。
15:35
周迅又出现。
22:00
周迅劝石达开不去天京。
30:15
石达开还有一个收拢人心的小心思。
35:40
傅善祥和一个帅哥。谭绍光。
这个男的吐露了北王和燕王要杀东王。
要杀傅善祥。
29
杀一个东王杀了四集。
傅善祥让人给东王通风报信。
让一个小孩给撕了。
东王收到白纸一张。
12:34
北王燕王召集人呢。
23:12
北王燕王动手了。
34:18
东王死了。
41:00
洪秀全要杀韦昌辉。
30
06:31
傅善祥知道东王死了。
北王大开杀戒。
石达开回来了。
北王让自己弟弟韦俊监视杨秀清弟弟。
25:29
曾国藩出来了。
29:00
左宗棠要模仿韦昌辉字迹行反间计。
让韦俊和杨辅清火并。
31:55
洪秀全怒!
训斥两人。
监视这两个人。
41:02
杨辅清兄弟中计。
31
石达开和周迅对话。
接着傅善祥出现。
11:41
北王出来见傅善祥。
18:00
洪秀全和石达开对话,
石达开和部下对话,
要去见北王。
21:36
谭绍光是洪宣娇的弟弟。
求她救傅善祥。
25:12
北王知道二杨逃走了。
29:25
韦昌辉和石达开对话。
北王妹妹真他么漂亮。
声音也销魂。
40:53
北王要杀傅善祥,还要叫洪秀全来看。
32
北王要杀石达开。
北王是不是傻!
10:39
洪秀全讨论如何对付北王。
20:05
石达开逃走,北王杀翼王府。
23:57
北王此刻很高明,拉燕王陈承�上贼船。
25:32
北王朝洪秀全要人。
洪秀全表现的完全不是一个首领。
没有以大义名分“以势压人”。
33:34
陈玉成和部下对话。
讨论翼王和北王的实力对比。
38:38
傅善祥。
央妈良心制作,且不纠细小的出入,整部剧还是很尊重史实有看头的:1.洪杨之间的权力之争从永安城就开始表现了,直到天京事变,愈演愈烈。在是否为西王报仇开始,两个人就开始生间隙了。
2.作为一部为太平天国背书的剧,在刻画曾国藩李鸿章这些对立人物时,接近于历史原貌,并没有耍计量穿小鞋,忠王与曾国藩的会面更是精彩,很有职业操守。
3.战争场面宏大写实,太平军的水军船只复原到位,九江安庆天京几战人数兵器火炮各种道具不一而足,看得很过瘾。特别是天京城破,太平军玉石俱焚的场面令人动容泪目。
4.在刻画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这些人时,动用了心思,通过洪宣娇石益阳傅善祥曾晚妹这些人,从爱情的执着和亲情的大义角度来托高这种英雄形象。
5.感情戏过多,影响到了整部剧的含金量,各角色都会配一段感情戏。虽然是为了增添调味剂,但是多了就容易掩盖主食的味道。石益阳这个角色就是典型。
在十几岁的时候央视正在播这部剧,奈何当时正在上学,根本没办法尽情观看。现在好了,终于有时间在网上把它看完了。 这是央视投资最大的一部剧,本人是历史剧的强烈爱好者。央视一贯的大投资,大制作,场面恢宏壮丽。是典型的历史正剧样本。喜欢历史的人是受不了戏说历史和恶搞历史的,也从来不喜欢华丽的服装道具。华丽的服装道具视觉效果确实好但却严重背离历史。我们的古人显然没有那么好的生活条件。央视制作,从来都是质量的保证。从剧本到服化道,从演员远角到战争场面,当时的制作态度只服务于剧情需要,而不考虑谁是大牌演员,谁是流量小生,谁是收视保证。既然没有演员片酬的巨额开支,那更多的制作经费将会用于实际的制作拍摄上。 这部剧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当时播出后,收视效果不佳。口碑也没有起来。导致对这部剧的认识程度非常低。豆瓣的评分也不高。很多人只是看了一下题目,从来没看剧,就认为是美化农民起义的,甚至联想到意识形态的教化作用,认为是洗脑神作,然后故意给打低分。白白错过优秀的文艺作品。
看完该剧后,我还百度了一下《李秀成自述稿》。电视剧剧情与李秀成自述讲的内容基本吻合。电视剧基本做到了不虚美,不隐恶。既热情赞美了农民运动英雄们的可歌可泣,也冷嘲热讽了农民的局限性。对清朝湘困的统帅曾国藩也能客观表现他的“内圣外王”的儒家知识分子形象。
本剧更多的用悲剧视角、怜悯情怀展现了农民领导的小农思想和胸无大志。金田起义没多久就封王。打天南京,只是占据了江南的一小块膏腴之地,就认为找到了“小天堂”。开始变得毫无斗志,腐败透顶。天朝只派2万人的部队北伐,剩下的领袖们开始享乐。天王整日蜷缩在王府,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每天想的美女金钱,还和东王抢“程玲南”,和罗大刚抢“苏三娘”。其他各王,纷纷在南京修建王府,沉湎于酒色和权力斗争之中。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九千岁的东王先是霸占了女状元。唯我独尊,天下所有人都得听他驱使,路上见了胆敢不跪,就会棍棒伺候。东王自寻死路,以为天下非他不可,没人能耐他何。所以一天装神弄鬼,天父下凡。尽和洪秀全要起“万岁”的封号来,直接出触怒了“天王”。天王动了杀机。动用东王的老对头“北王”血洗东王府。东王一死,北王又想当老大。北王阴险狡诈阴谋篡位。天王又利用“燕王”秦日刚的势力杀死了北王。翼王出走,不愿参与到内斗中,带走了天朝大部分势力。“另立天朝”。太平天国的革命形势由于内讧自此急转直下。石达开到处开战,没有根据地,部队越打越少。直止兵败大渡河,被骆秉章凌迟处死。天京城内的太平天国后期重用李秀成,陈玉成,虽二位将领为天朝柱石,中流砥柱,奈何天京事变后政治动荡,天王日益昏聩,不能重用贤臣,而是猜忌别人,只用洪家的两位蠢才——安王、福王。为调动卖命将士的积极性,天王不得不被动封王,最终封了2700多王,史无前例,空前绝后。天朝更加腐败透顶,更多的人只知贪污享受,醉生梦死,哪管革命的前途命运。李秀成和陈玉成独木难支,天朝陷于风雨飘摇之中。
曾国藩,一代大儒,书生带兵,操练湘勇,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在得知天朝内讧后笑逐颜开。经过连续奋战,最终派出曾国荃围困天京。曾国荃立功心切,拼死奋斗,大炮轰城,天京城破。清军与太平军殊死搏斗。赤身肉搏,血流成河。女状元傅善祥服毒自杀,天朝女兵首领洪宣娇带领女兵集体自焚,无一人投降。城内血流成河,火光冲天,惨绝人寰,天王府被付之一炬,化为灰烬。人间惨剧在1864年的南京真实的发生着。
本剧中的女人选角颜值都非常高,并且绝顶聪明。傅善祥是中国第一女状元。参加了天朝的科考并得点头名状元。但悲剧也就此开始。她被东王霸占失去贞洁。虽然他并不爱天王,但因为已是东王的女人,所以始终死心塌地忧虑东王的前途命运。她识大体,顾大局,操心天朝的国家大事,时时处处为东王考虑,为天朝服务。得知“天京事变”的动向,就赶紧派人送信给东王,以求东王能免死。一个贤惠,智慧,善良的女人,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东王以及整个太平天国。本剧中的苏三娘,洪宣娇,韦玉娟,等女人同样智慧超群,美貌非凡,堪称巾帼英雄。曾晚妹深爱陈玉成,慷慨赴死,举行了刑场上的婚礼。
本剧绝没有空洞的说教,敢于承认农民运动的局限性。深刻批判了农民领导人的小富即安,苟且偷生,胸无大志,沉湎酒色。对曾国藩等清政府官员的塑造也没有程式化。既有正面描写,也有生活瑕疵的讥讽。基本符合曾国藩本人的真实历史形象。对照相关历史判断,本剧描写真实,可以作为正剧来看待,甚至可以当做历史本身的参照。态度客观,场面恢宏。人物描写本身富有性格,能立得住。服化道符合历史本身真实性。是历史的再现与还原。天京围困战场面大,看的人热血沸腾。荡气回肠。
在鲜少有历史正剧的今天,这样的历史剧值得一看。
时间太久,忘记剧情了,只记得好多女的,而且都很漂亮。最后所有女兵都自焚了,很悲壮。是一部不错的还原史实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片子。
美化了太平天国!擦。曾国藩#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杨秀清跳大神真是太鸡巴给力了,朕乃上帝。三八二一,禾乃玉食。人坐一土,作尔民极。尔等小的们听着,朕派次子洪秀全下凡,带尔等建立小天堂。周迅的石益阳,啧啧。
说太平天国不好的。难道清朝就很好?!开门揖盗。对外软弱无能。对内那么心狠手辣。
这种片子要中立的拍。既要反映满清腐败顽固,导致民心叛离,又要揭露太平天国是邪教,泯灭人性。最好的方式是虚构一个主角,对满清失望,被洪秀全迷惑而加入太平天国,然后看清洪秀全装神弄鬼,残忍好色的本质,中途醒悟,不得不加入清军,最终剿灭了洪秀全,思考国家的新出路,这样就丰满了。
竟然还有周迅?!
评分有点低了,其实不比《康熙王朝》差多少,只是捧《康熙王朝》的太多。
女状元被东王也不是天王的潜了的时候气得吐血
题材很好!拍成这样或者说剪成这样,不是你们的错!很多事可以讲,只是没人敢再挖了
迅哥儿可是演石达开的义女来着可是小学时候还是觉得杨童舒好看。顺便在学破烂近代史之前就记住了太平天国里的人名
不知道什么时候曾剃头成了千古圣人,李合肥成了大清贤相。殊不知如果在那个年代出生,你大概率也是湘军破城之后的刀下冤魂,在你的曾文正公日记中记作“今日破xx,大败粤匪,斩杀狗贼万余人”
央视版48集,去掉了很多宗教内容,李秀成被抓写自述和曾国藩部下劝反等,保留了情感戏份,所以感觉注水严重,目前完整50集版的不好找,不过34集的却删去了感情戏,别的都保留了,这版内容最全,看着也舒服,B站上可以找到(关键字:太平天国34集版)
每次改编历史剧都要引发轩然大波。何况是农民起义,何况又是太平天国。考察太平天国的改编史和社会反应,是一件困难却极有意思的事情。
老片了,吐槽一下。剧中的女人简直都是完人,他们总是给自己的男人提出最好的建议,然后男人拒绝,最后失败。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以2倍速度看完的第一部电视剧:感情戏注水严重,马上都成琼瑶剧了,各种为了升华主题而强行BGM,一点都没有感动啊。
美化邪教
除了杀满狗真没什么值得称道的了
那段时间,中央一台每晚演的电视剧一家人都一起看,算是国产大剧时代
跪久了的人都打一分,不知道黑格尔说过“存在就是合理的”。“不自由,勿宁死”!武状元苏乞儿对鞑子酋长台词:要是你把国家治理好,老百姓都安居乐业,谁还愿意当乞丐!把国家治理的革命烟火四处起是统治者的无能。不是革命者的罪过。
农民暴力史,尽管史学家评价不高,但是也是旧体制的破灭之由,影片在2000年的水平还算不错的,里面的机关算计谋略都还是近年来史诗剧的起点,是此类片革新的开始,值得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