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回到老家奔赴奶奶的葬礼,回到故乡,再看到《汪洋中的一只船》这部电影,回忆起了许多往事。
我10岁以前,是在农村生活。
记得夏天里跟父母起早,到自家松树林里割松胶,山上的蚊子太多,穿着长袖都能捂出很多汗。
父亲会骑摩托车载我们姐弟到山上去摘野果和野笋,那时他的摩托车是全村第一辆,他的摩托车龄到现在已经有20年了。
到了季节,我们会种田插秧,割稻谷晒稻谷,那时候我被蚂蝗咬过,到现在一直都很害怕这种软体动物。
那时我的母亲还养鸭,我常跟着她赶鸭到池塘里,邻居们也是一样,路上遇到还会聊聊天,她叫我问好;
我记得曾经养过两只鹅,有一只养了一段时间就死掉了,有一只被我养得很大,在我生日那天下锅了233。
时常跟母亲到菜地里种菜,有时菜长得不好会清清楚楚得看到上面的青虫和螳螂。青菜长老了会开出白色的花,或者黄色的花,会有白色蝴蝶绕着飞来飞去,惹得我欢喜得跑去追。
母亲进城会买瓜子水果什么的回家,我曾经种过她买回来的瓜子,开始的本意是种来玩的,没想到越长越大,最后开出了很大的葵花,还结出了饱满的瓜子,吃起来味道淡淡的。
没有课堂的清晨,我吃过早饭后,会到河边的石头洗衣服。那条河很久会开一次闸放水,等到水差不多干了,很多人一起脱鞋踩着河里的淤泥抓鱼。
夜晚父母伴着村里的青烟回家,我会砍柴做饭烧菜,跟父母说你们辛苦了,慰劳慰劳你们。他们充满疲惫的脸上会露出欣慰的笑容,说着不标准的普通话,夸我懂事。
夜晚吃完饭,睡觉前会抬着椅子到爷爷的庭院里跟他一起乘凉,我有时看他摇着竹扇偶尔还会咳嗽几声,有时偶尔抬头看天上的星星,会问他天上有几颗星星。
那时候我们跟爷爷奶奶关系还好,逢年过节杀鸡杀鸭一起吃饭;过年的时候,我就跟母亲到林子里摘粽叶,回来包大粽子,粽子里有用香叶腌好的猪肉和绿豆,平时很少有肉吃,所以很期盼过年。
那时候我在村里的小学念书,学校里只有我父亲一个老师,语文数学都是他教的,在学校里我都叫他老师。下课后就到教室外跟同学们打乒乓球,打不过我会偷偷跑到一边去哭。除了乒乓球还有跳绳,玩陀螺,弹波珠,跳级这些游戏。平日里空闲的时候,我会跟邻居的小孩一起,摘路边的野花插在头上过家家,假装是美丽的格格和英俊的驸马。
我很庆幸我的父亲是一位人民教师,他的脾气很暴躁,但是他和母亲给我传递的做人的道理是正直,懂理与善良。我没有抛弃学业,不像同龄人过早的嫁人生子。
直到到了10岁,搬家进到城里,被嘲笑土,还被欺负。直到我学会了白话,学会了讨好,学会了适应。我一度觉得在农村生活很耻辱,贫穷很难堪。直到现在,我都是自卑的。读过很多书,懂得很多道理,唯独学不会坦诚面对自己。
电影里有句话触动了我,"别人看不起你是意料中的事,你不能看不起你自己。"
在农村的生活,看得到春花秋实,看得到初生的新叶,看得到成熟的果实。城市里的工作生活就像齿轮上的一颗钉子,慢慢感到倦怠失去意义。城里的繁华也不过如此。
何须庸人自扰,作茧自缚。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2/07/he-never-gives-up15.html汪洋中的一条船 (1979)
本片获得1978年第15届金马奖最佳影片。
电影讲述一个叫做张丰喜的青年人如何奋发图强的故事。张丰喜患有先天残疾,没有双脚不能走路。出生时,父母不想要这个孩子,但是在爷爷的照顾下,张丰喜一天天成长起来。爷爷去世后,因为家里人口众多,张丰喜就与一个江湖郎中走街串巷混日子。可是没过多久,教导张丰喜刻苦读书的江湖郎中病死了,他经过多次辗转才回到家中。五岁时,张丰喜与五哥一同养鸭子生活,过得很充实。但是一天五哥有病回家找妈妈,张丰喜只好在台风中独自生活,险些被洪水冲走。随后,张丰喜因为聪明的头脑,就到学校学习。张丰喜走路不方便,经常需要哥哥们帮忙,为了不给家里人添加负担,他学会了骑自行车。就这样,张丰喜的故事通过校长的报道,让很多人了解了他。看过报道后,台北市的一家医院院长找到张丰喜,帮助他装上了假肢,他站了起来。此时,张丰喜已经进入大学学习,并且吸引了一个叫做吴继钊女孩的注意。之后,两人关系发展迅速,可是吴继钊的表哥突然出现,让两人的恋情有了变数。在表哥、父亲的劝阻下,吴继钊与张丰喜保持了距离,并且躲了起来。可是吴继钊心中始终放不下张丰喜,他们在一场台风中情定终生。随后,两人打算结婚,虽然父亲对此事极力反对,但也没有办法。张丰喜与吴继钊的婚礼轰轰烈烈的举行了,随后的几年间他们生下来两个孩子。婚后,张丰喜写出了自己的故事,并以《汪洋中的破船》为名自行出版发行,并且在夫妻二人以及亲戚朋友的帮助,此书大为畅销。就这样,张丰喜的努力得到了肯定,获得了“杰出青年”的表彰,他在领奖台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可是之后,张丰喜身体突然不适,经过医院诊断为晚期肝癌。最后,张丰喜在吴继钊以及亲戚朋友的陪伴下,死在了自己的床上。
本片是一部非常简单的电影,没有什么可写的,影片编导就是要通过张丰喜的故事激励年轻人奋发图强、刻苦努力……,等等。按照我们中国大陆的说法,本片就是一部“先进事迹”,它完全已经成为一种类型片了。比如《焦裕禄》,或者现在官方定性为各种“精神”的人物,如钱伟长、王元林、杨福义,等等等,只不过本片故事是真实的、自发的而已。本片最典型、最具有这种类型片特质的场景,就是张丰喜站在领奖台上慷慨陈词时的样子。我看着此种情形,仿若身在某某人物的事迹报告会上,这种感觉太熟悉了!真是不服不行,虽然两岸生活环境不同,但是做起这种宣传工作,真有沆瀣一气啊!真不愧都是中国人!
影片拍摄上非常普通,就是张丰喜故事的流水账,没有什么可说的。不过在片中可以看到六十年代的台北,真够简陋的,看来六十年代的台湾还没有发展起来,很有点“贫穷落后”的样子。
还要说一点,张丰喜这条“破船”,如果最后不是因为肝癌病死,他哪里是生活在汪洋,完全是生活在平静的湖水中嘛!张丰喜日子过得多顺啊,有人帮他装假肢、有人帮他凑钱买自行车、有美女爱他,他还有众多的亲戚朋友,毕业之后的工作也很稳定。这分明是平静如水的生活,根本没有“汪洋”,即使他小时候吃了点苦,也不算什么嘛!总之,本片有些过分夸大张丰喜的痛苦了,其实比他不幸的人有很多。
本片演员表现很出色。秦汉在我的印象中就是奶油小生,演情情爱爱的琼瑶剧比较拿手,没想到扮演起残疾人也栩栩如生。秦汉将张丰喜那种坚韧不屈的精神完完全全表现出来,让我对他刮目相看。林凤娇在片中则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夫唱妇随的形象,她演绎的也是生动真实。此外,片中林凤娇婚后的打扮很有点大陆七十年代末的味道——烫出来的短发太难看了!片中其他人都是台湾电影中的熟面孔,看来台湾电影就那么几个演员,演来演去的。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没什么惊喜的电影,虽然张丰喜的故事很动人,但同样的“事迹”看得多了,也就没什么感觉了。当然,本片还是有很深的教育意义的,这也是它能红遍两岸的原因。
序列:0886
[汪洋中的一条船].He.Never.Gives.Up.1977.DVDRip.XviD-LAJH.VBR-MP3
2012-07-27
一秦一林
努力的定义我牢记在心。会在心中一遍遍重复。
仿佛看过两遍,秦汉的表演很突出。片子也很感人。
真人真事,往往就这么容易让人感动-----郑丰喜,台湾云林县口湖乡人,出生于1943年,1975年因肝癌逝世,年32岁。其自传体小说《汪洋中的一条船》,发表后引起轰动,重版10次,事迹广为流传,蒋经国颇为关注予以褒扬。
刻意的成分有点大,
70年代的台湾主旋律电影……还是电视剧版较为丰富一些【秦汉真的好帅啊!】
我小时候绝对是在电影院看过这部电影。学校组织的。不过剧情完全记不到,就记得主人公小时候那残疾的双腿,想想就毛骨悚然。
对大学时候看的。虽然很励志,但是以苦情催泪观众用力太猛,有投机取巧之嫌。(补记)
励志相当
勝在真實!
李行的电影总是有点情绪过度,郑丰喜的故事倒是真感人
李行导演的台湾小人物主旋律,龙嫂林凤娇年轻时其实也不算漂亮,以煽情打动人,以苦情感染人,70年代的简单思维,有些地方像琼瑶剧,有些地方像说教片,并且逻辑不严谨,都装假肢了,副腿切掉不就成了,还一直留着,整体有卖弄残疾人之嫌疑,欧弟演的男主角童年,传神,跪地匍行,非常棒。
很小的时候黑白电视机里看过,印象很深。
7.0/7.1 励志作品
小时候,很被这电影感动,"努力就是人家打你你不哭,跌倒了再爬起来,不怕苦不怕难,一直做下去,伟大的人都是努力努出来的。”当年这话成了座右铭很久,而且从此认识并喜欢上了秦汉。结尾时那个爬“刀山”的片段,印象也很深刻。秦汉拍的片子,现实主义的、能让人时过境迁还有感触的,都是和另一林——凤娇妹妹——合演的。
啧啧 林凤娇噶
第一次见传说中的林凤娇
台湾的主旋律,残疾男+孔雀女。林凤娇真是美,欧弟演的小丰喜最出彩,很好的展现了台湾的生活方式,那个时代虽然物质文明不是很发达,但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望,生活的纯粹让我们望尘莫及。
【补標+新看】忘了在电视节目断断续续播出看过多少次了,这次补標源于台湾的修复版,太漂亮了,電影等于重新再看『网盘下载高清投屏』重新体验中华民族的励志故事
怎么说呢,这就像李行的健康写实主义和琼瑶阿姨的言情剧的结合,显得有点难以相容。中间主要剧情跳的太快,省出来大把时间去抒情,不太值当,但是结尾很漂亮,很有意思。秦汉后半段的表现不错,林凤娇可真心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