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从鸠占鹊巢说开
作为今年暑期档棒子电影票房中的一匹黑马,剧情硬伤不少,但叙事节奏紧凑,悬念设计不错,气氛营造烘托出彩,背景音乐契合度很高,仍不失为一部好片。
影片选材和视角都很独到,其主命题是关于贫富差距悬殊造成的一种极端仇富结果:鸠占鹊巢。故事之所以发生的症结在于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合理。我们对于财富的追求是一种合理心态,人人都想过富足的生活,追求的手段无疑应该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为社会创造财富并从中获得回报,当然排除不劳而获这种情况,由于机遇、学历和经历等多种因素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财富产生巨大差异。当人们长期为生计挣扎于贫困线上时,总有那么部分人的心理会在重压之下发生变化,他们心怀愤怒,对社会现状存疑,将人性恶的一面逐渐挖掘出来。我想片中那位同样身为人母的女杀手最后表现出来的疯狂状态不应该是一天练成的,影片中女杀手对他人和对自己女儿态度的极端反差说明她应该不是完全丧心病狂的杀戮机器。影片中有一段亮点是男主进入到杀手女儿房间时看到的各种布娃、钱包和手机,这段场景不仅让男主不寒而栗,同样也让观众不寒而栗,这说明有多少无辜的受害者沦为冤魂,女杀手曾经侵占过多少鹊巢,这种变态的心理已经累计到了何种程度。从小培养女儿标准的英文口语发音和最后为扑灭“自家”的大火而哭号着葬送火海,无不证明了这种不顾一切手段摆脱贫穷境遇的极端心态。
而影片其实也隐含着一个子命题就是在如今的城市化生活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它与主命题相辅相成,契合度颇高。故事之所以可以发生,与这样的生活状态密不可分。如果邻里间相互熟知和关心,我想鸠占鹊巢怎么可能发生了,没有了滋生恶魔的土壤,女杀手哪会在社会舞台上心安理得的越战越勇。
除了上面提到的,影片还有不少亮点:
1.捉迷藏的片名,影片从两个方面回应的标题,其一虚写:女杀手带着女儿犹如隐形人混在普通人家的状态,难道不想是在躲猫猫么,其二实写:片尾女杀手和被害者一家人之间捉迷藏般的杀戮与求生。
2.家门口的神秘符号的设计给人一种被无形监视之中的恐怖质感。
3.男主是个有故事的人,男主是孤儿,应该算是和“精神病妇女”属于同一阶层,大家都一无所有。被富人家收养后,靠撒谎陷害富人亲生儿子(即片中的哥哥)而获得牢固的家庭地位和继承家产。他撒谎,妇女杀人,虽然他和女杀手所用的手段不同,但力争上游成为富人一份子的坚强意念是一样的。他的往事实现了他和杀手彼此之间的映照,颇值得玩味。
4.男主的幻觉设定使得影片的紧张程度更为加深,其中一个哥哥压身的场景恐怖氛围不亚于鬼片。
5.片头和片尾的场景配以杀手女儿关于隐形人生活于他人家的旁白,真的让人鸡皮疙瘩一地。
6.导演引导观众认为凶手为男主哥哥的设定实现了一个较好的反转。
当然本片也有不少硬伤,如果这些硬伤的话,估计可以挤进惊悚类型佳片的行列,以下硬伤也存在于大多数惊悚类型片中:
1.打死我也不报警和求援,不知道被害男主一家人是怎么回事,不管何时,绝对不会在第一时间想着报警,还得先上药等;干啥事都是一个人,完全无警惕感,出现状况,也不知道叫保安。
2.女杀手和被害男主一家人从来保持着一种只打昏不打死的君子协定,不停的相互捉迷藏,要知道精神病妇人是个连续杀人狂,在遇到男主前,可是见人必杀之而后快的。
本片特有的硬伤:
1.片尾处男主在没门禁卡没钥匙的情况下,为了回家,一个劲的往地下车库跑完全是无厘头,而不是寻找物业保安帮忙。男主既不知道他孩子在车库为何而去,实在不明。
2.男主和他老婆从来进门都大开,好像欢迎杀手入住,在出现状况后也不对孩子做安全教育。
3.片尾女主将自己孩子留在车库,她毫无安全意识。
4.杀人后房里的血渍怎么全没了,如果不是重新粉刷的话,是绝不可能做到不留一丝痕迹的。
5.男主的洁癖且强迫症的设定的确让人物更丰满,但用处不大,与影片主线有割裂感。个人感觉唯一可用之处在于促使他在儿时撒谎陷害他哥,因为他哥不仅占据宠爱,而且身上的脏乱和脸上有恶心的痘对一个有洁癖症的人来说可能很难相处。
6.就因为女杀手身穿深色羽绒头戴黑色头盔,片子的嫌疑者基本全成这种打扮了,为了增加惊险度而过于刻意。
7.话说女杀手深夜打扮得像黑衣骑士出现在人烟稀少,地处偏僻的贫民区进行抢占资源的活儿还是可信的,那么把这一套工作模式放在一个身处闹市的高档住宅区就很有违和感了。
另外,片中有些地方还存疑:
1.男主哥哥家和隔壁女受害者家的暗门是谁打通的?是哥哥么,为了色欲?又或者是女杀手,片子他哥哥的房间里出现了2支牙刷和卫生巾,而且女杀手自己也说过她喜欢搞扩建工程。
2.杀男主哥哥是为了什么?为房还是为财?
3.女杀手入侵的304室的门口上标有1男1女外加1小孩,这是指原住家的成员就是这样的组成而且可知都被干掉了?还是本来原住家的成员就只有1男即照片中的那个男人,被消灭后,女杀手把自己和女儿另加上去了?
2 ) 男主废成渣,女主笨到家。
这两口子真是绝配,男主废成渣,女主笨到家。女人先是在车里打电话,放自己的孩子出去耍而被人掳走,后面又在得知老公的手机和钥匙都被盗的情况下,老公的手机在屋里面响起都不明白状况,还傻乎乎慢吞吞地去看,真是无语了。男主就更废了,回回都是被掐到昏厥的前一刻总能抓起个砖头花盆什么的来救命,最后更离谱,连一个女人都打不过,在自己家里不去抄菜刀制敌,反而拿个火机去谈判,真是弱爆了,再加上从小就心里阴暗还有洁癖,还活个什么劲啊!看完后对男主就一个感觉:活JB该。
3 ) 你就是一个人在战斗,妥妥的
悬疑电影总不像是鬼怪型的恐怖片,最好的一定是根据现实的社会或者人性来决定。近两年来的韩国惊悚电影异军突起,大部分内容讲述的也是深埋于平凡人中间的罪恶。这样的悬疑电影并不宣导鬼神,而是被整个真实社会缔造出得悲剧。这样的悲剧是抓人的,因为熟悉人们才有切肤之痛。当我们在观看悬电影的时候,真正让人恐惧的地方并不是所谓的特效或是鬼怪而是存在于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遭遇的跟踪、绑架甚至是死亡。
我在观看《捉迷藏》之前先看了安圣基和中国合拍的《笔仙2》。这部水土不服的作品从侧面再一次印证了在国内现有的电影限制下我们很难炮制出真正的悬疑片。如果导演并不能按照真实的社会为蓝本进行创作,仅仅依靠架空的几个故事片段惊悚也只是隔靴搔痒。同样是精神病,可以像《笔仙2》一样分裂的一惊一乍,也可以像《捉迷藏》一样偏执的鸠占鹊巢,只是给观众的感觉截然不同。正常人很难遇到像《笔仙2》那样具体的遭遇,在现实和电影中很轻易就完成了自我疏离,再紧张也是隔岸观火;《捉迷藏》中暴露出的问题却于世间存在着,每一个角落都掩藏着罪恶,就像我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房间中生活着的唯一一样。
韩国类似《捉迷藏》的类型片很多,大体也都是构建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利用的是人们心中潜藏着对熟悉环境未知的恐惧。看介绍这部电影也是根据真实事件取材的,效果上自然事半功倍。《捉迷藏》的影片质量中等,整体气氛渲染的相当不错,诡异的氛围及被监视的恐惧很好的嵌入了电影中。唯一的问题是韩国电影惯有的拖沓,再刺激的桥段时间一长也失去了抓人的可能。为了突出紧张感《捉迷藏》中的保安和警察都幻化为马后炮般的小角色,主角一家永远在独自战斗,外界所能给予的安全感也仅仅是在受惊后的补救。片中的父亲儿时为了在家中站住脚而撒下了谎言,如今害怕报复才急切的寻找亲人,却在这之中让真正的“猫头鹰”插入生活,这样的反转安排的不错。不过比起主角一家的战战兢兢,一直执着夺取他人的反派似乎厉害的有些随意,她则好像是杀不死的小强,要引了天火才能将其毁灭,这确实能凸显出大B0SS的神勇,却在无形中也拖沓了整部影片的进程。
事实上,《捉迷藏》中在竭力经营的是一个“家”的概念。“家”被看做是人心灵最后的避风港,不管外界如何纷扰总是能给人以安全感,我们在家中放松的释放着内心的柔软,与社会对抗的铠甲也在家中被悉数卸下。《捉迷藏》中的寄居者从一开始的跟踪到后面的企图破门而入,在一步步的行动中摧毁的正是男女主角对家的完全依赖——当“家 ”不再是供人休息停泊的港口而变成了随时可能丧命的魔窟,它就只能成为一间被遗弃的“屋子”。而这个担心—恐惧—逃离的过程,也暗合着主角们内心防线逐步崩盘的过程。即使最终的恶魔已经离开,他们的安全感却再也找寻不到,只能匆匆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捉迷藏》中最令我回味的镜头,其实并不是小女孩最后出现的脸,这种开放式的结局早在她母亲燃烧后我就想到了。真正令我有些感慨的其实是一个拉远的镜头,在几栋公寓楼上空,每一个窗户都代表一个家庭,看上去连在一起,却又实际那么的疏离。这感觉每一次我跨进住宅区的时候都会感受到,曾经住在邻里几十年的老房子里,对于这样的陌生会更加得敏感。当然,这不仅是现代建筑的问题,因为即使老旧的房子也可以变成猫头鹰的巢穴,依仗的也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戒备。
我老妈在看新闻的时候总喜欢把自己和受害者的差异扩大化,比如“不那么晚出去也不会出事阿”、“打黑车当然有危险”之类的,但事实上遇到罪恶的可能比想象的要巨大的多。这是一种繁华的冷漠,是喧嚣背后必然出现的罪恶,我们没法了解身边每一个人,只能忐忑的保护自己。这是群居生活下很难解决的问题,也并不仅仅依靠友善的与邻居相处就能获得解决。《破产姐妹》里max她们想认识邻居,结果发现邻居脖子栓狗链吓了一跳。电影创作者通过电影表达着对熟悉环境安全的质疑,却也不能提供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影片中公职人员对于住宅安全的疏忽令人胆颤,影片外我们只能万幸这样的事情还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
4 ) 无法理解韩国人
活生生的看完了这部电影,感慨颇多。我真心真意想对以下的人说一些话。
对导演Huh Jung:
1.韩国的报警电话是112,请你一定要让主人公们记住啊。
2.找物业公司一定要找那种靠谱的。既然你能给男主人公那么好的车,贵一点的物业费就别省了,主要是为了安全。去问问韩国当地人,他们会给你一些建议的。
3.题目不对,应该是《精神病VS神经病》
对男主人公成洙:
1.请去健身。
2.既然你没有去健身,又想一个人调查威胁你家人的家伙,并且还觉得自己能够平平安安的调查的话,那就请你去看看国立精神病院。电话是02-2204-0356
3.如果以上两条你都做不到的话,你还是绝育吧,毕竟就现在来看,你生的两个都是弱智。
对女主人公闽祉:
由衷的赞赏女主角的教育手段。大韩民国有此传人,离统一就真的不远了。
对女配角珠熙:
这部片子让我给三星的唯一原因,就是因为你的存在。我真的觉得全篇只有你的智商是正常的。
PS:现在这个年代,票房都不能信了╮(╯▽╰)╭
PS2:感谢二楼
5 ) 不是每一个地狱都能劫后余生
表面上这是一部惊悚片,可实质上它从另一面揭示了韩国悬殊的贫富差距以及穷人在贫困中寻求改变的极端例子。
导演先是把悬疑的线索全部引向了那个回忆里的“哥哥”,在把哥哥找出来的过程中一直有一双背后的眼睛瞧着这一切的发生,于是真正的阴险在暗处滋生生长。谁又能想到哥哥其实已经遇害,真正的凶手是小女孩画里拿尖柄雨伞的女人!有这样靠谋取别人东西来取得自己幸福生活的妈,女儿也好不到哪里去,小女孩也染上了歇斯底里的恶习,包括怎样引诱猎物上钩,怎样夺取本不是自己的东西,手机,娃娃,等等等等。女孩妈妈给女孩听英文磁带练标准英语口音也是粉饰太平的一种方法,让别人以为他们真有一个在澳洲的爸爸,那么再有怀疑也不会生疑到他们头上了。
全剧明线里还有一根暗线,男主人公之所以一开始以为是他哥哥找他报复完全是因为童年时候冤枉他哥哥强奸的往事,他的一句谎话毁了他哥哥的一生,可惜那个时候身为孤儿的他只想拥有一个没有人会分割爱的幸福的家庭。很好运的因此他还分得了养父的所有财产成为了富人,而哥哥不仅坐牢还被父亲家庭所唾弃过得穷困潦倒。男主人公不是没有内疚(悔恨有没有就不知道了,或许要他用现在的富足生活去和他哥哥的贫困做交换,他还是要想一想的吧),这份内疚扭曲了他的某一部分交感强烈地表现在了他神经质的洁癖上。他一直擦一直擦马桶,洗手台,餐具。。就是想洗掉他不择手段夺取别人美好生活的污点过去。讽刺的是,现在他的美好生活正在被另一个同样来自底层的妇女所谋划。于是最后那场戏,他威胁放火烧了豪华的公寓,妇女慌了(因为大house是她的终极目标)而他真的做了(因为他想这一切结束,不仅是洗脱他自己的罪孽)。
如果人总是通过占用他人的幸福而幸福的话,那份幸福的根基也不见得有多牢固,心里的内疚也会时刻侵蚀着自己的良心。所谓的幸福也变成了表面的光鲜。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人人都有,可是衣食无忧靠的应该是自己的双手,哪怕你不能成为富人,幸福感在简单的生活中也依然会出现。无论穷或者富都逃不开一日三餐,每晚而眠。社会可以有穷富的界限,可是每个人的心里千万不能有,一旦有,就是入了魔鬼的圈套进了地狱,万劫不覆,但不一定能劫后余生!
6 ) 范悦勇闯韩国影坛—挑战智商的神作,无懈可击的经典!【严重剧透】
首先,很高兴看到范悦同志能够很快从“纪英男事件”里抽离出来,并为我们奉献了如此高超且扎实的演技。
其次,对于这部严重挑战观众智商的电影,我们应当抱有“瞻仰”的态度审视之。
挑战智商点1:
头盔黑衣人狂敲男主家门,俩孩子在屋里吓得瑟瑟发抖,男主老婆收完快递拼了命地往家赶,好不容易爬楼到了家门口,输入密码后门一开,丫就急着拥抱孩子,大门就那么赤裸裸地开着。
结论——傻逼也知道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立马关门,再跟孩子黏糊。
挑战智商点2:
a,男主与头盔黑衣人在楼道里厮打起来,挣扎之际,他用砖头一下砸向了黑衣人的头盔,黑衣人暂时倒下。男主艰难地站起来,迈着大步忙不迭地跑了。
b,女主在家被女凶手打晕后突然醒来,拿起杯子照女凶手后脑砸去,凶手倒地。女主艰难地迈过女凶手的身体,去看孩子……
结论——傻逼也知道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会对着凶徒多补几刀确保他无力反抗。
挑战智商点3:
结尾处,男主与女凶手在餐厅扭打,且不说上半身完好无损的男主有多么无能,在二人厮打时,门外已经有警察在拍门了。男主点燃餐厅后,女凶手发疯一般地扑向餐桌企图灭火。男主就势起身,拥抱着孩子眼睁睁地看着女主扑火。
结论——警察已经在外面拍门了,傻逼也知道这时候应该赶紧开门让警察进来帮助自己。
挑战智商点4:
凶手的作案动机与男主撒谎心虚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一条比较抓人的线就这么断点了。
总结——
这是一部极其牛逼的电影,脑残最爱。请大家尽情观赏。
逆转+配乐营造的紧张气氛
结局反转 有点意思
前面主线大篇幅的抛出哥哥这条线索故弄玄虚,后面突然揪出真凶,却发现和前面毫无联系,剧情断裂感太强烈,感觉两个故事一样。但是以“家”这个元素切入,代入感非常强烈,门口的图案玄机,还有和「空房间」一样的隐形生存者都让人感觉毛骨悚然,诡异的钢琴配乐更加深了这种惊悚感。
韩国人将擅长的犯罪悬疑和恐怖片杂糅,效果相当惊悚。再牵扯上贫富差距和房产制度等社会问题,从类型片制造的角度看,它非常成熟,无聊是流水线式的技术还是各种细节铺垫、情节反转和叙事节奏,可惜烧脑的BUG还是有点多,还有几处过于刻意超乎常人行为逻辑的情节设置。★★★☆
前面三十分钟以为是悬疑惊悚片,中间四十分钟以为是动作打斗片,结尾三十分钟结果是僵尸入侵片。脱掉一层层的裤子,发现导演让想你看的,其实是社会伦理片。
韩国的惊悚片这是要逆天了
首先这是新锐导演的作品,其次,除了几个逻辑上的问题外,片子的情节上还算过关。最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部低成本的惊悚片,本片从音效,摄影等等各方面完成度都特别高
剧情比较没说服力,但情节倒是做到了紧张刺激,特别是后半部分,一波接一波、喘气时间都不给、根本停不下来……
惊悚氛围营造不错,剧情逻辑bug太多。
韓恐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如果不專注地看電影,那麼很多漏過的細節會影響最後的理解,但是專注於電影,則會忍受不了故事本身的蒼白和低能,當恐怖電影淪為渲染氣氛的附屬品之後,一個曾經很有特點的類型商品也就成為街頭地攤貨。
韩国优质的犯罪惊悚片不少,本片虽算不上个中翘楚,但抓人的节奏、全程张弛有度的设局和把控让电影自始至终扣人心弦,意想不到的头盔boss成功击退各种bug的存在感,而取材自真实事件的属性也让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不过从男主到女主、从大人到小孩的智商大部分时段都游离在服务区外让人心焦不已。
真心不错,完全被带入到气氛中,韩国的电影真真甩他们电视剧50条大街不止……
即便有bug,但是气氛营造得太好,好看
非常悬疑,不被剧透的话基本不可能猜到凶手。主演们演技也都不错。但也有很明显的说不通的地方,主角夫妇有很多机会可以报警或找人协助但最后都选择了单打独斗
很好的故事核,可惜有几处很低级的bug。惊悚气氛把握得相当好,多处让人不寒而栗,不靠一惊一乍吓唬人,画面和声音都有追求。无卡司,小制作,新人导演,却超越了《杀人回忆》和《追击者》,成为韩国影史上最卖座的悬疑惊悚电影,十分了得。
男主一家这是要凤凰涅磐吗?
这。。。开头和结尾仿佛是两个电影,有很深的错位感。前面那么努力的在制造哥哥的这个悬念,到了一半没了,结果是女精神病患者的抢位秀。节奏够紧凑,悬疑感够深入,只是有些多余的线索抢戏,埋伏的悬念太多反而不能自圆其说啊。韩国类型片好的太多,这部一般。
前半段节奏不急不缓,很有看头,但鉴于近年来韩片的创造力我做好了迎接精彩悬疑的后半集的准备,没想到过早揭开的悬念让剧情急转直下、索然无味并且显得极不合理,家门口的神秘符号很有故事,可惜都没展开!PS:唯一值得称赞的是本片的配乐,紧张感十足!
很普通啊,可能是那个女儿太傻逼吧,怎么没被打死呢。没教养。
1.家门口的神秘符号很有故事,可惜没展开。2.大量细节巨傻无比,男主角一家有严重的智力缺陷,我一度希望高智商的女杀手能如愿占领大宅子。3.女杀手现身之后智力直线下滑,杀人拖泥带水,错失无数机会,拜托,好歹是连环杀手,能不能专业点?你不插死人不罢休的无敌棍法呢?你制作木乃伊的尖端手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