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这是一个彻底纯粹的剧透贴………… 用了三个晚上看了日剧《mother》,应该说,这是近来看的最深刻精致的一部影视作品。 这不是一部大团圆结局的电影,但却给人力量。 片头简洁,只有一个单词“mother”,那个”t”做成了让人印象深刻的十字架。在我看来,这十字架能说明整个片子想表达的一切。 奈绪 女主角奈绪从在那个寒冷冬夜把被妈妈打后丢在路边的小女孩怜南捡回家。小女孩奄奄一息,一向冷静的奈绪慌乱地问她:“你想要什么?想要什么?”怜南说“去札幌……那里新开了婴儿收容所,我想问问,像我这么大的孩子,他们会收吗?” 是在这一时刻,奈绪就下定决心要背这个十字架的吗? 还是在那个清冷的早晨,她带上厚厚的毛毯,带小怜南去看南飞的候鸟。当小姑娘穿着已经短了的红色外套,光着小腿跑向海边,向天上远飞的鸟儿不停地大喊“带上怜南吧!带上怜南吧!”那一时刻起? 奈绪是一个不易动感情的女人。她没有谈过恋爱,连提到“男人”这个字时都会脸红。但她要冒着诱拐罪被抓的风险,带走小怜南。为了这个可怜的女孩,要做一回妈妈。 “妈妈给你取个名字,叫……继美好吗?”继美与候鸟同音。奈绪要通过自己的牺牲让怜南重生,成为继美,可以飞向温暖美好之处的继美。“好,就叫继美。”小姑娘毫不犹豫地叫她:“妈妈!” 以母女相称的二人踏上的是一条坎坷的逃亡之路。 让我做你的妈妈,带你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即使旅途凶险,我永不会放开你的手。 养母 奈绪十年没有回家。现在,她连妈妈的电话都不接。她在恨着家人吗?不,她只是不知如何面对这位从她五岁起就收养了自己的善良养母。她是个成功的企业家,在奈绪后还有两个漂亮的女儿。女儿们都以为奈绪是亲姐姐,感情不错。而奈绪的生母,在她五岁那年把女儿带去好吃好玩了一天后,放在她手心一枝蒲公英,就悄悄地离开了。这是奈绪心头那个痛苦的结,这是她从此不再接受任何人的根源。 奈绪只是爱上了研究候鸟。她对候鸟的了解足以使她胜任大学研究室的工作。也许,是候鸟那奇妙的特征在吸引着她,她不就是一只渴望回归母爱的候鸟吗? 奈绪很坚定地说:我只是想要做她的妈妈。 她的养母问:因为这个要坐牢也没关系吗?因为这个要与我们这个家断交也没关系吗?请你选择我们,而不是她! 奈绪拒绝了。 养母从奈绪的眼中看到当年不顾丈夫和孤儿院院长劝告,执意要收养自闭的小奈绪的自己的影子。她没有再说话,只是拿来了断绝收养关系的申请表。 奈绪说:“妈妈,把印泥给我。”养母闪着眼泪,犹豫了一刻后,递出去。 奈绪没有埋怨。她早已明白这个家对她的爱。她当年只是一个人会偷偷跑到东京塔上用投币望远镜找妈妈的小女孩,养母总是跟在她身后,手心握满零钱,帮她续上即将关闭的望远镜。一天,当她看到什么之后,飞跑下塔到大街上。而未曾想到养母比她跑得还快,不小心跌倒了,膝盖流出血来,却扔掉高跟鞋,把零钱塞到奈绪手里说,快回去再接着找!自闭的小女孩第一次用异样的眼神直视养母的眼睛。她跑走了,却用钱买来了创可贴。那天,是她第一次在进家门时说:“我回来了。” 那时,奈绪就已经是养母的女儿了吧。正因如此,她才能明白,当你看到那个注定会成为你女儿的孩子时,那样的心情吧。 因为爱你,给你一个家。因为爱你,你也可以离开这个家。 糊涂婆婆 对小怜南来说,作为继美最好的当然是有了奈绪妈妈,第二好的,应该是从来东京第一天起就总会遇到、遇到时又总是出状况的“糊涂婆婆”吧。 糊涂婆婆会陪继美聊天,会教继美做单杠空翻,会偷偷买水蓝色的彩笔放到继美书包里。那天,继美发烧而没地方去时,是糊涂婆婆把她带去医院,又让她睡在家里。她真是个慈祥善良的好婆婆。 妈妈也好像对她有特别的感情。第一次见面就说出从来没有对人说的秘密,后来,又180度地转变,说再也不要见她了。但是,当被外婆家赶出来之后,却是糊涂婆婆及时收留了她们。 继美不知道,糊涂婆婆的糊涂,是因为在背后悄悄注视着失散多年女儿的期待和无力呢?即使在发现继美就是怜南的时候,最先选择信任奈绪的就是她。豁出去自己所有的积蓄帮奈绪还掉敲诈款的也是她。她可不糊涂,她想办法让身份敏感的继美入了小学,身患绝症却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奈绪母女之后的生活,甚至帮她们花大价钱通过特殊渠道办户口。面对女儿冷漠的表情她不作解释,却每次都在饭桌上和小继美做词语接龙游戏,直到奈绪也忍俊不禁。面对这样一个舍弃所有来保护自己和小继美的生母,奈绪再也恨不起来。 她过生日那天,继美和妈妈陪她去看了最喜欢的摩天轮,还送了项链。坐在草地上,奈绪说:“你这么做,是要赎罪吗?” “怎么会!现在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我从没想到自己还会过上这样的日子。这样的日子,有一天就够了。” 这么温柔的母爱,让心中同样蕴酿着这种爱的奈绪感受到了。因为自己有了继美,因为继美对自己和对生母无邪的爱,奈绪开始融化。 她说:“告诉我当初为什么要抛弃我?多么离谱的理由都可以,我都能接受。” 生母缓缓注视她的眼睛。说,“我去坐牢了。” 奈绪说:“为什么我不在你的身边长大,却走上跟你同样的路?” 生母悲伤。直到影片结尾,我们才知道,原来当年犯罪的,仍是年幼的小奈绪。她只是为了保护被父亲酒后无理毒打的妈妈,点了火,却闯下大祸。 母亲无言地帮她顶罪,母女从此分离。 我是你的妈妈,危险来临时有我。 芽衣 她是奈绪的大妹妹,即将奉子成婚。男方家世显赫,她不得不谨小慎微。表面高傲内心却软弱的小姐,对大姐的感情也很复杂。恨她十年不回家,一回家就被妈妈奉为上宾。结果,这个一向老实的大姐却诱拐了一个女儿回来,给这个家带来种种麻烦。 自己肚子里的宝宝,被医生检查出来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能跟男友说,他会因此而不跟自己结婚。然而,那么坚强的自己为什么却有想哭的冲动?为什么,要偷偷在房间里给不知是谁叠纸鹤? 这个大姐,竟然是收养来的姐姐!当她为了小继美而决意离开这个家里,芽衣和妹妹震惊了。妹妹说,姐姐你不能走!你走了,这个家就散了!芽衣什么都没有说。 去做流产时,她哭了。 几日后,她把婚戒还给了男友。说,这个孩子不是你的。 她对妈妈和妹妹说,孩子是属于我的。 与此同时,由于继美生母的上诉,奈绪被通缉。她们一家被各种电话和采访充斥。然而,妈妈却没有递交断绝收养关系申请书,她承担了一切责任。 在奈绪被判处缓刑后回到生母住处,芽衣还和母亲和妹妹去看望她们。小继美也在,她由于思念妈妈偷着从福利院跑到了东京。她们所有人,合了影。 然后,芽衣就阵痛,到医院生产下了她的儿子,一个小小的鲜活的生命。 你是我的孩子,不管你有什么样的疾病,我都会爱你和保护你。 仁美 她是怜南的生母。曾经被邻居克子婆婆称为:“从没见过对孩子那么好的妈妈!”她悉心爱护着小女儿,看到电视中虐待儿童的新闻时会受不了,叫丈夫关电视。她说“怜南,妈妈会一直珍惜你的哦!” 在周围的人看来,仁美丈夫的去世没有摧毁这个单身妈妈的意志。她做危险的工作为了赚取高薪让怜南过上跟别的孩子一样的生活,虽然没有任何娱乐和休息的时间,她却总是很努力。克子婆婆搬走时,对仁美说加油!相信你一定会带好怜南的! 仁美仍然很努力。怜南三岁了,会在吃饭时乱发脾气;怜南四岁了,出门时表现得没有教养,被朋友议论。自己无奈中学会了体罚,虽然每次都会很心痛;怜南五岁了,自己仍然没有时间去参加同学聚会,好不容易想去怜南又病了;怜南六岁,变得很听话,自己却疲惫得想要逃掉。带她去海边,吃了冰淇淋苏打,在她开心玩水的时候飞快跑向自行车。一回身,却发现女儿早已跟过来呆呆看着自己。听到妈妈问“一起走吧?”时忙不迭地跑上车后座,生怕被落下。 就这样,仁美累了。她去酒吧,认识了一个长头发男人。男人开始住在她家,她开始在女儿身上发现不明原因的伤痕,却永不会从女儿嘴里听到真相,尽管她心里其实早已明白。 直到女儿在一天深夜大哭着对她说:“妈妈救我!” 她抱着女儿冲向医院,却在医院门口看到自己原来的丈夫和现在的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坐上车。那是如此和谐的一家人。她再也不能被自己的谎言欺骗,她抱着女儿走上天桥。 仁美没有跳下去,但她却死了。 她再看到电视中虐待儿童的新闻时,笑了出来。 怜南失踪了。她和情夫心里清楚怜南可能是自杀,心头揣着鬼度日。直到她找到了跟怜南同一天失踪的代课老师奈绪的电话,便以母亲的直觉开始拔打,但从来不说话。有一天,她在话筒里听到了女儿的声音。 她像游魂一样去了东京,又从那个关心奈绪母女的记者那里翻到了她们亲密的照片。不!即使这个孩子我不想要,也绝不能交给这个女人! 她没有接受奈绪的把怜南送回的建议。她也不打算丢下怜南重新开始。她只是想告发。等到警察因虐待儿童罪逮捕她时,她才跪在地上抓着自己曾经买给怜南的蓝围巾喊:“怜南,请判我死罪!” 当我的眼光离开你,不再为你擦拭眼泪。孩子,别再叫我妈妈。 桃子婆婆 桃子婆婆并不像桃子那样胖,她清瘦的,已经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老伴去世后,婆婆经营半生的儿童福利所就停办了,她每天捧着一只小老鼠玩具,在等着什么。 当奈绪和继美丢失了钱包而手足无措的时候,奈绪最先想到了桃子婆婆。她兴奋地对女儿说,我们去一个地方,那里一定会收留我们。 继美喜欢婆婆,和婆婆成了好朋友。她选的饭碗上面有一只燕子,正是当年奈绪妈妈用的。吃过早饭后,还可以和桃子婆婆去摘漂亮的油菜花。她想,就在这里,我,妈妈,婆婆三个人开个花店,静静地生活,多好! 奈绪不那么乐观。政府的人来找,要把婆婆带到养老院去。这样住会暴露身份的!而且,婆婆已经糊涂了,怎么带着她一起逃亡? 桃子婆婆眼睛清亮地注视着奈绪,清晰地叫她名字。说,你回来了真好。说了一句,又叨咕起16.5,16.5来。唉,原来她还是糊涂啊。 婆婆却在说,继美吵脚痛。 奈绪明白了,桃子婆婆是那么细心的婆婆,当年记得每个小朋友鞋子的尺码。 她出去,给女儿继美买了16.5码的红色小鞋。当母亲的,当然要记得孩子的鞋码。 婆婆被人们接走了。她借口喊着玩具的名字跑到母女藏身的走廊,对着她们说加油。当年说一定不做妈妈的奈绪,现在也当妈妈了,我好高兴。孩子,这是你呆过的地方,我不离开这里,因为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需要一个故乡,在过节和探亲的时候可以回来。如果可以,我真想和你们一起住在这里。 当我离开,告诉我,你们一定要幸福。 继美 我想要一直叫她这个名字,虽然当奈绪被捕后,她又做回了怜南。她是一个永远会在别人面前开心地笑着的早熟孩子,但在她心里,最爱的名字一定是继美,最思念的人,一定是亲爱的奈绪妈妈。 当有一天,继美也成为母亲。她会不会给女儿讲候鸟的故事?会不会告诉女儿,候鸟是根据雏鸟时期记下的天上星座的位置来辨认方向的,这样,在它们一生当中,都能准确地到达目的地。曾经有一个人,牵着她的手走出了黑暗,直至如今,这牵手的记忆都是鼓舞她前行的动力? 一定会的。母女的缘份如此,在二人相处的季节里,眼泪都是甜的。 我 我能理解奈绪。2007年我开始从事儿童社会救助工作,接触许多可爱可怜的孩子。曾经有一个三岁的小女孩,让当时单身的我强烈地产生想要收养她的愿望。那是一种看到她就有“想成为你的妈妈”的特殊情绪,连旁人都说我们很像。但那时终是没有条件,自己也不懂如何做母亲。小女孩后来被瑞士的一对夫妇收养了,现在应该很幸福吧。 现在我是妈妈了,儿子半岁。作为母亲,我想自己是不如这片中各人所展现的母爱的。然而为人母也是一条路,在这路上,我想我会努力。 我妈妈和奈绪的两位母亲一样,出生在1954年。去年,她查出患了癌症。我不知道妈妈的日子还有多久,但在一天天做母亲的日子里,我的心和妈妈近了。我看到许多被我在年幼以及不再年幼却故意忽略掉的陈年细节,原来她竟然用那些深沉的举动来爱我,我竟不知。 多年来我与她的关系不曾亲近。现在,我想要靠近她,希望来得及。 妈妈的十字架 基督教信仰当中,十字架既是神子被钉的痛苦标记,也是耶稣复活得胜的记号。更常用的比喻是,十字架是“爱的记号”。一首古老圣诗的词是“古老的十字架,不少人很轻视,对我却有奇妙吸力,神圣洁的羔羊,曾降临到此世,将它背至骷髅死地。古老的十字架,染斑斑的血迹,从我眼光何等可悦;就在这十字架,主受苦到至极,为要赐我赦免、圣洁。”这是多么矛盾却又让人吃惊的道理,神的受苦,带来医治,神的流血,带来重生。十字架,竟是信徒重生得胜的爱之记号! 而母亲的爱,与基督的爱这样相似。 当你受苦,当你付出,当你承担,当你流血而背着沉重的十架前进的时候,爱之玫瑰却在其上芬芳吐出。 好像安徒生童话《野天鹅》中的最后一幕。 忽然想到,母亲生产时的苦痛和随之而来的喜悦欢欣,多么像这爱的缩影。 为人母,一生。 后记: 母亲已于去年中秋离世,仍是遗憾,不能真正理解她和亲近她。 更加巧的是,儿子送幼儿园后我回原机构工作,这次直接交给我的就是新开展的反虐待儿童项目。可惜在这方面我们比日本还落后得多,不要说奈绪,连三浦在我们这里也是少之又少。目前正在救助一名长期受家暴的小女孩。艰难,但也有希望。 2013.5.27
注:每段前面的数字是这段剧情出现的集数。
《不完美的她》是日剧《母亲》第4次被翻拍,也就是说加上原版一共有5个版本了。
但是翻拍的次数越多越是体现出日版的经典,越是证明了日版是不可超越的存在。
1
铃原奈绪是北海道室兰市的一名小学老师。
她的学生道木怜南虽然只有7岁,但是情商和智商都很高。
有一次怜南送给奈绪一顶帽子。
奈绪不知道怜南为什么要送自己帽子,回到家才发现自己掉头发了,怜南是想让她用帽子遮住它。
怜南表面上很聪明,而且随时都很快乐,但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快乐只是她的伪装,她快乐的面具下隐藏着同龄人所没有的痛苦和磨难。
每次她回家的时候都会先看看家门前有没有一双男人的鞋子,如果有的话,她就不想回家了。
因为这意味着她母亲道木仁美的男朋友浦上真人在家。她的亲生父亲去世了,浦上是她母亲重新找的男朋友。
浦上常常虐待她,比如把她装在垃圾袋里、家暴她、把她的眼睛打伤。
三浦老师和医生发现怜南的发育情况远低于平均水平,身体还有多处淤青和伤痕。
三浦老师问怜南的眼睛是怎么弄伤的,怜南却说是在公园被球砸到的。
三浦老师说她其它地方也有伤痕,仁美却说她经常摔跤。
三浦老师知道怜南的父母有家暴她的嫌疑,而且嫌疑很大,但是她没办法。
三浦老师还告诉了儿童相谈所(专门维护儿童人权的执法机构),但他们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理由是三浦老师没有证据。
有一天怜南发现她养的仓鼠死了,仁美却说:跟我没关系哦。
她的言外之意是这是浦上干的吗?
浦上不仅家暴怜南,甚至给她穿婚纱、涂口红。
仁美看见浦上给怜南涂口红,她不去指责浦上,反而对怜南发火,将怜南打倒在地。
随后仁美把怜南装在垃圾袋里,像扔垃圾一样扔了。
连浦上都觉得这是不是过分了,问仁美:这样没问题吗?
仁美却不耐烦地说:快点开车啦!
幸亏奈绪发现了,她撕开了垃圾袋,救了怜南。
她打开垃圾袋的时候怜南已经昏迷了,要是再晚一会儿可能就来不及了。
奈绪从小就讨厌小孩子,甚至发誓绝不做妈妈,此时她却想保护怜南,还想做怜南的妈妈,带怜南离开这里。
她给怜南取了新的名字“继美”,随后怜南/继美将手套和围巾扔进了海里,让人误以为她溺水了,实则是和奈绪乘上了开往东京的列车。
3
奈绪去见养母铃原籐子,叫怜南在商店等她。
途中商店关门了,怜南就借了一张地图,在上面写上她去图书馆了,然后把地图放在商店的卷帘门下面。
为什么她不在商店门口等奈绪呢,因为她知道如果巡警看到她只有一个人肯定会找她问话,那么奈绪“拐走”她的事可能就会暴露了。
4
后来记者藤吉骏辅找到怜南,他明知故问地说:你知不知道怜南在哪儿?
怜南机智地回应:怜南掉进海里淹死了。
她这么说并不算撒谎,因为怜南被淹死了,与此同时继美却诞生了。
8
再后来仁美找到怜南,怜南也说她不是怜南,怜南已经去天国了,她是继美。
不得不说怜南太聪明了。
3
奈绪和怜南有着相似的经历,她在5岁的时候就被生母望月叶菜抛弃了,7岁的时候被养母籐子领养。
在籐子的要求下,望月再也没有和奈绪见面,只是会远远地看着她。
这次奈绪去籐子的公司的时候,望月就看到她了,还看到了怜南,还和怜南做了朋友。
怜南生病了,由于奈绪在上班,怜南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望月,打电话叫来了望月。
奈绪去望月家接怜南,她对望月讲起她小时候被抛弃的经历,却不知道身边正是她的亲生母亲。
4
为了让怜南可以去上学,望月申请成为怜南的监护人。
当工作人员问起奈绪的身份时,奈绪谎称她是怜南的亲生母亲,但她长期被丈夫家暴,她想离开丈夫,所以不能公开身份。
但即便如此工作人员还是不愿受理望月的申请,而是劝她们先报警,然后通过正常途径让怜南上学。
奈绪只好取下眼睛上的纱布,向工作人员展示她被“家暴”的证据。
为了让工作人员相信她,她在前一天自残了。
6
籐子知道了奈绪和怜南的事情的真相,怜南担心她会给奈绪带来麻烦,打算一个人回到室兰,但是奈绪找到了她。
籐子叫奈绪在她和怜南之间做出选择,奈绪选择了怜南。
奈绪撤销了她在铃原家的户籍,然后带着怜南离开了家。
怜南不想给奈绪添麻烦,而奈绪并不觉得她麻烦,这就是她们互相热爱对方的体现,同时也是奈绪和仁美的区别所在。
7
奈绪和怜南无处可去,只好暂住在望月家。
此时奈绪已经知道望月是她的亲生母亲,也为望月抛弃她的做法感到生气。
奈绪问望月为什么抛弃她,望月说当年她犯了罪,带着她四处逃跑,但最终还是逃不掉,就把她抛弃了,然后立马就被逮捕了,坐了13年牢(判了15年,服刑过程中减了2年)。
怜南再次展现她的聪明,她无意间看到了望月的生日,发现望月的生日快到了。
于是她和望月玩游戏,说各自喜欢的东西,从而得知望月喜欢摩天轮。
然后她就叫奈绪带她和望月一起去游乐园坐摩天轮,还送了礼物给望月,让望月体验到久违的爱。
8
仁美最终还是找上门来了,但是怜南并不认她。
奈绪和仁美单独见面,奈绪说孩子被亲生母亲抚养长大才是最好的,如果仁美能够痛改前非,好好对待怜南,她就同意仁美把怜南带回家。
其实仁美早就想抛弃怜南了,所以她并不想带怜南回家,甚至还说出“就当她死了”的话。
如果奈绪腹黑一点,完全可以把她们的对话录下来,以后警察查到她身上,这就是仁美想抛弃怜南的证据。
但奈绪太单纯了,她对仁美没有任何防范心理,还一厢情愿地以为仁美会改过自新。
奈绪主动提出把怜南还给仁美,是仁美自己不要的,反而还倒打一耙,告诉警察奈绪把怜南拐走了。
仁美一直都觉得怜南是累赘,她原本的想法是把怜南送给奈绪。没有孩子她就轻松了,可以一个人开始新的生活。
假如警方逮捕了奈绪,把怜南送回了她手中,她又会觉得怜南是累赘。
她本来就不想要怜南了,她不趁机把怜南送给奈绪,反而还举报她,这就是贱人的最高境界——损人不利己。
10
警方逮捕了奈绪,不过他们还不至于太蠢,他们并没有把怜南送回仁美手中,而是逮捕了仁美和浦上,并把怜南送到了儿童福利院。
其实籐子并没有提交奈绪的抚养关系撤销申请,而是决定承担责任,引咎辞职。奈绪的三妹原本找到的工作也被取消了。
奈绪即便是已经被逮捕,仍然坚持说她想做怜南的母亲。
法官和律师发现奈绪并不是想拐骗怜南,而是真正想做怜南的母亲,最终判她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三年。
也就是说,只要三年内她不再犯罪,就不用坐牢了。
11
怜南从儿童福利院溜走了,又来到东京找到了奈绪。
如果被警察发现了,那么结果就是奈绪会坐牢,怜南也会被送回儿童福利院。
所以奈绪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怜南送回儿童福利院,等怜南长大成人了再和她见面。
影片最后,正如奈绪三十年后又和母亲相认那样,十多年后她又和长大的怜南重逢了,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女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一起生活了。
直到最后一集导演才告诉我们望月当初抛弃奈绪的真相。
原来,望月的丈夫长期家暴她,于是奈绪放火烧死了父亲。
望月带着奈绪逃亡了半年,她知道不能一直这样下去,所以抛弃了奈绪。
望月不想让奈绪从小产生心理阴影,谎称是她放的火,结果被判了15年。
望月一直将这个秘密藏在心里,直到去世也没有说出来。
藤吉虽然看出来了,但他选择了尊重望月的意愿,没有告诉奈绪,而是和望月一起保守这个秘密。
其实父母帮子女顶罪的电影、电视剧有很多,但导演特意着重讲述奈绪“拐走”怜南的故事,而望月抛弃奈绪的故事则是点到即止。
你把注意力放在了奈绪带走怜南上,就猜不到望月抛弃奈绪另有隐情。
这是一个很高明的转移注意力的手法。就像魔术中的障眼法一样,你只看到了魔术师的左手在干什么,就忽略了真正有玄机的右手。
相比之下中国版就有点本末倒置了,不仅一开头就交代了钟慧放火烧伤李泽,而且多次强调这件事,生怕观众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林绪之从小就怕火,看到同事点蜡烛就生气地走了,看到田放点燃煤气灶就害怕得蹲在地上,但是却为了救莲生克服了内心的恐惧。
还有田放说林绪之的身世和“火”有关,钟慧对警察说她一点都不冤……
导演过于强调那场纵火案,显得过犹不及,失去了神秘感和悬念。
而日版一共只有4处提到纵火案,而且全都出现在最后2集。这就更有悬念,后面反转的时候你才会更加出乎意料。
最重要的是纵火案的真相一直都是一个秘密,望月从来没有说出来,藤吉猜到了真相但是也没告诉奈绪。
望月和藤吉保守秘密的剧情至关重要,如果不这么拍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原因有两点:
首先是因为它不说教。
导演并没有说犯罪必须受到法律制裁,并没有因为奈绪烧死了父亲就强行给她安排一个受到法律制裁或者受到批评教育的剧情。
正是因为望月带着秘密离开人世,她坐13年牢才有意义。如果奈绪知道了真相,望月这13年的牢就白坐了。而且会给人一种“影片告诫我们要遵纪守法,不要犯罪”的感觉,让人觉得不是在追剧,而是在接受教育。
其次,正是因为奈绪不知道望月为她做了这么多,她和望月握手言和才更加感人,这说明她愿意接受母亲的一切,包括她的缺点,甚至她坐过牢。
真正爱一个人,不是只看到她的优点,也要包容她的缺点。
假如奈绪知道望月替她顶罪才原谅她,那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个是母亲为你的错误买单,你感谢她;一个是母亲犯了罪,但是你仍然选择包容她(但你不知道的是她没有犯罪,她是为你顶罪),这两种情况有本质的区别。
虽然奈绪并不知道望月为什么会坐牢,但她隐约能猜到望月坐牢是因为她,因为她自己也做过一模一样的事——为了怜南而犯罪。
这就是为什么她虽然不知道望月替她顶罪,但她仍然能够理解望月。
如果你看见一个女孩被父母虐待,甚至装进垃圾袋里抛弃,你会怎么做?
可能绝大部分人都会袖手旁观,但是奈绪却选择了冒着坐牢的风险带走怜南。
她从小就不喜欢小孩子,甚至发誓绝不当妈妈。
在她心目中,自己是一个不会多管闲事的人,然而最终她却做了她以为永远都不会做的事。
她对怜南产生了母爱,然而正因为如此,她严重偏离了“针对虐待的保护行为”的范畴,进入了违法的范畴。
她想成为怜南的母亲,正是她犯的罪。
如果奈绪没有把怜南从垃圾袋里救出来,怜南可能活不到第二天。她救了怜南一命,却遭到了警方逮捕。
就像《我不是药神》,程勇的初衷是救人,但是他却犯了罪。
这就是人性和法律的冲突。
随着时代的进步,法律会不断地完善,所以法律永远都有漏洞,永远都不会绝对完善,永远都会在某种情况下和人性产生冲突。
“犯罪必须受到法律制裁”没有问题,但有些时候,人们犯罪不是为了伤害他人,而是为了救人。虽然这种情况非常少,但并不是不存在。
望月说过:法律和规章也总有遵守不了的时候。
这句话不仅是对奈绪说的,也是对她自己说的。
奈绪为了救怜南犯了罪,她也为了保护奈绪为她顶了罪,这同样是犯罪。
也许即便警方得知奈绪烧死了父亲,也不会将年仅5岁的她关进监狱,但是如果奈绪在成长过程中知道她亲手杀死了父亲,对她的身心健康会有很大影响。
如果奈绪知道了真相,她的心理受到的伤害可能会比坐牢更加严重,所以望月无论如何也不能把真相告诉她。
奈绪带走怜南也是同样的道理。
也许有人会说,她把怜南从垃圾袋里救出来就好了,没必要带走她。但如果她不带走怜南,也许仁美会再次将怜南装进垃圾袋,或者用其它方式杀死她。奈绪只有带走怜南才能真正拯救她。
为了孩子,奈绪和望月可以放弃一切,这就是母爱的伟大。
奈绪的二妹芽衣虽然戏份不多,但也是一个形象丰满的角色。
有一天,她对男友加山圭吾说:我肚子里的孩子不是你的。
本以为她出轨了,但事实上她的意思是:孩子是她自己的,不是其它任何人的。
当初她想把孩子打掉,现在她改变了想法,她要把孩子生下来,因为她渐渐产生了身为母亲的责任感。
圭吾说没有必要把孩子生下来,她就把戒指还给圭吾,决定独自把孩子养大。
最后导演还是给了一个happy ending,圭吾和芽衣复合了,一起抚养孩子。
安排圭吾和芽衣复合也是合乎情理的,毕竟单亲妈妈固然伟大,但是双亲肯定更好。
单亲妈妈压力太大了,像籐子这样的事业家庭双丰收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情况是很难兼顾事业和家庭,也许其中一部分就会像仁美那样,渐渐觉得孩子是累赘,甚至想要Ta死。
《母亲》中有多位母亲,有望月这样的无私奉献的母亲,有芽衣这样的即使是一个人也要坚持把孩子生下来的母亲,有籐子、奈绪这样的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毫无保留的母亲,也有仁美这样的因为压力大而失职、甚至伤害孩子的母亲。
现在干什么都需要考试,唯独当父母不需要考试。任何人都可以做父母,做父母的门槛太低,也就导致什么样的父母都有。
有的父母非常伟大,也有的父母非常卑鄙。
如果不能给予孩子幸福,当初就不应该把他们生下来。一个人在还没有学会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父母之前,就不配拥有孩子,也不配做父母。
并不是生了孩子就是合格的父母。
反过来说,也并不是没有血缘关系就一定不能成为家人。
比如籐子做了奈绪的母亲,奈绪又做了怜南的母亲。
奈绪可以为了母亲烧死父亲,母亲也可以为了她坐13年牢。
怜南可以为了奈绪苦苦等待12年,奈绪也可以为了怜南而12年都不和她见面。
奈绪不是不爱怜南,而是太爱她。
奈绪不和怜南见面,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能天天和她见面。
反之亦然,怜南太爱奈绪了,她希望将来有一天能永远和她一起生活。
自从望月答应籐子再也不和奈绪见面后,奈绪从来都不知道她的亲生母亲是谁。
原本这个情况会一直持续到望月去世,然而怜南的存在却间接促使了奈绪和望月母女相认。
如果奈绪没有想过要做怜南的母亲,就不会和她的母亲相遇。
正是因为做了怜南的母亲,她才会在最后重新爱上她的母亲,这就是命运的不可思议。
奈绪不是望月养大的,最终还是走了和望月相同的路,愿意为了女儿而犯罪。
为什么望月愿意为了奈绪坐13年牢?为什么奈绪愿意为了怜南犯罪?
因为这个世界上除了男人和女人,还有另外一种人,那就是母亲。只有母亲才懂母亲,其它人是不会明白的。
真好看真好看
8/10。家暴、虐童、弃童,女性的生活困境基本上是由男性造成,怜南的生父放弃了抚养去组建新家,收入不稳定的生母把男友视为珍宝,对其成天打游戏的懒惰、给女儿涂口红的恋童癖都竭力包庇,即使这样男性也不愿给任何援助,反而是奈绪获得养母一家始终如一地支持和帮助,养母在职场身居社长一职,掌握了生活话语权,丈夫、父亲的身份在她眼里是一种装饰,妹妹芽衣起先以未婚先育的手段达到和男友结婚的目的,但当男友要放弃有先天疾病的孩子,感受母性焦虑的芽衣宁可放弃结婚,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奈绪自然也经济独立、拒绝婚姻、以鸟类研究工作为乐趣,一度犹豫如何对待怜南,最终以过激的诱拐犯罪来获得做母亲的机会,这与奈绪的生母舍弃母亲身份为她摆脱坏父亲、锒铛入狱形成角色上的呼应,结尾怜南奔跑的背影象征女性敞开心怀、勇于去开拓自己的道路。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男人和女人,还有一类人叫做母亲。
奈绪从小就不喜欢小孩子,甚至发誓绝不当妈妈,最终她却做了她以为永远都不会做的事。她救了怜南一命,却遭到了警方逮捕。就像《我不是药神》,程勇的初衷是救人,但是他却犯了罪。这就是人性和法律的冲突。“犯罪必须受到法律制裁”没有问题,但有些时候人们犯罪不是为了伤害他人,而是为了救人。奈绪为了救怜南犯了罪,望月也为了保护奈绪为她顶罪。导演并没有因为奈绪烧死了父亲就强行给她安排一个受到法律制裁或者批评教育的剧情。正是因为望月带着秘密离开人世,她坐13年牢才有意义。正是因为奈绪不知道望月为她做了这么多,她和望月握手言和才更加感人,这说明她愿意接受母亲的一切,包括她的缺点,甚至她坐过牢。假如奈绪知道望月替她顶罪才原谅她,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奈绪和望月可以为了孩子放弃一切,这就是母爱的伟大。
“都说父母的爱最无私 其实幼年孩子对父母的爱才是最没有选择的”
故作坚强、若无其事的分别是不行的。“再说点什么吧,不要就这么伤心的回去。”最后15min,看到这里,当即大哭。
虽然只有第1集是认真看的,但的确不错,小演员很可爱,基调节奏更像电影,只是太纠结、太郁闷了。
剧情什么都不错,但是又是纠结剧,弃之。
哭疯
大爱的题材,松雪泰子的剧一定要看
这剧看着让人很不舒服好嘛!!!!!!!!!!!扣一星。。。。闺女太招人疼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松雪泰子真的很有气质。。。。
有母性的不一定是母亲,而母亲不一定就有母性。
如果这是篇作文,一定会出现在满分作文选。
心疼,我喜欢这个小女孩,但不希望有太多这样的小孩
不是苦情,是深情;不是催泪的桥段,是无法解析的母爱,她所拥有的力量让人敬畏。粗心婆婆、铃原太太、奈绪,一段逃亡的旅途牵连起来的三段亲情,是背负,是包容,是坚强,是“母亲”这个名字所包含的无限种可能。
一公升的眼泪
看得我都哭了!
上半年看过最好的日剧!!!这回我学聪明了在电脑旁边准备了一卷手纸于是现在我面前有一座纸山。。各种让人羡慕的心碎的不能自已的爱意汇成的那句“我爱你”,是来自妈妈和女儿两方面的,也是我这辈子从没体会过的。
因为童星芦田爱菜而看此剧。芦田小朋友实在太可爱,太能演,已经成为我的“女神”。和很多网友一样,我也有拐走继美的冲动。这是一部绝对的女性剧,男性只能配角或打酱油。五个母亲,一个萌娃;母爱无限,母性光辉。就故事而言,难免有点瞎扯淡,但编剧水准颇高,戏假情真,感人至深。
お母さん、もう一回誘拐して!“妈妈,请再诱拐我一次!”——有时,所谓生命中的灵魂伴侣,极可能只是个104公分、七岁、坚强、爱笑、有只小本子,随时记下“所有好的事情”,却在寒夜里被命运装进垃圾袋中扔在门外,等着你去捡起的小女孩。眼泪滔滔,哭了11集。感人肺腑、诚意之作。细节尤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