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是第一次一周周等活的剧的更新,况且它是巴比伦柏林啊啊啊啊,堆一些零零碎碎的奇思,有些还在日记本里所以不一定按顺序更新。(不常看强剧情的故事,凭感觉理解,完全不负责任✨
【E4】
是谁看到了E4才反应过来男主确实是在卧nz的底 而不是nz派到总局的双面间谍……之所以之前认为是nz派到局长那卧底的是因为vb被约谈那段实在泫然欲泣秀色可餐【不是】当时看觉得多少有点戏太过了,感觉不像真的,后来一捋发现人家刚刚跟夏姐闹掰,换谁谁不委屈,简直为了保密成了殉道圣人了 想了想,Gereon不是我们的父辈里的Wilhelm,他不会上头,出于信仰而作恶的Gereon也好看,但不如清醒的软弱的痛苦的Gereon好看。他自己就像开头那具泡在油彩里的干净的人体,与各种主义近身接触,各种势力爬在表面啃噬他的皮肤;爱人、友人和亲人方才同他连结,又被他从身上连根拔去;这部分被侮辱,那部分被损毁,每一次击打都伴随着清晰的痛感。他一刻不停地在行动,总是在帮助什么推进,加快什么毁灭,唯一不确定的就是他真正在做什么;不然,他早就为了什么目的向前冲锋,结果先于实现它便葬送了自己。可是现在,也许一切都结束之后他还会在,他是永恒、不朽,无数笨拙而清醒之躯的集合,世代长存的凡人性。 唯一的问题是:永恒在经历一切之后会变成什么呢?永恒是伤痕的累加,连因果都在其中隐去,新的痛感不会让旧的那些消失,而是一整个变成混沌一片,不辨首末,使逗留的人痛苦,往来的人战栗。
【E5 E6】
此前已是一整个被剧透的状态,于是分外激动,考完期中才敢看的,怕看了魂被勾走...感恩所有!!这辈子愿做哥哥姐姐永远的纯爱战士,喜欢看他俩尴尬,哎,比谁先直球,每次都能把我们的社牛夏姐弄得紧张得跟个什么似的,心一横,俩人开始瑟瑟发抖地聊天,最后一刻还在siezen,这是什么,哦,原来是我cp,不确定,磕一口,香香,这是什么,哦,原来是我cp,不确定,再磕一口,香香
《巴比伦柏林》是有史以来最昂贵、最精致的非英语剧集。它以20世纪末,正值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首都柏林为背景,展现了年轻的民主制国家如何在动荡中,在激烈的多方博弈下,一步步滑落至纳粹建造的人间地狱当中。
它更天才的创造性在于,在历史剧细腻写实的烘托下,展开一个多线叙事的侦探类悬疑故事。条理清晰、思路缜密、扣人心弦。将个人命运与历史进程完美融合在一起。
这是荧幕上对那个时期德国政治领域所犯的错误最充分、完整的一次反思,对全世界的政体都极具参考价值。我们今天身处的黑森林,曾在那时、那里出现过。每个中国人都更应该认真了解那段历史。
👇下面是我原创评论视频🔗:
【[巴比伦柏林]豆瓣高分9.3!一个利维坦式国家的诞生|重塑历史的侦探悬疑剧|多线叙事集大成之作|Babylon Berlin-哔哩哔哩】
本集主要内容:
02:32 Babylon-esque 巴比伦似的(柏林)
06:19 Rath
08:11 Lotte
11:02 Rath & Lotte
12:52 Aesthetics - Plot 审美 - 剧情
17:05 Aesthetics - Characters 审美 - 角色
本集持续高能,埃德加蓄谋多日,把所有人都戏耍于股掌间,终于毕其功于一役,在柏林警察总局血洗一众黑帮,包括昔日的好兄弟与仇敌瓦尔特。
至此,《巴比伦柏林》第四季的两条罪案线都已落下帷幕,政治线、黑帮线、宝石线等支线剧情都将被全面扶正。
夜晚的温存过后是白天的狩猎,温特今天的兴致颇高,他决意要去打一头野猪。
玛丽本可以找借口留在室内的,结果还是选择一起跟去了——她一直在纠结,或者说始终下不了决心。
深入森林后,玛丽愈发心神不宁了,终于在某个“临界点”过后,她做出了决断,“保”温特,并上前提醒对方快跑。
偏巧,埋伏已久的弗尔肯选择了在这一刻开枪,打中了背叛任务的玛丽。
温特毕竟是军人出身,立刻找掩护持枪戒备,弗尔肯倒也聪明,一击不中果断开溜,因为她知道自己想取温特的性命只能靠偷袭,真在同样条件下打起来她就不是对手了。
意识到危险解除后,温特看着倒地的玛丽有一会儿短暂的犹豫,他明白玛丽参与了这次刺杀,可他很快就抱起玛丽去抢救了——于情(昨夜的温情与刚才的挡枪)于理(查找真相和保住将军女儿),他都要让玛丽活下去。
恢复精神的黑尔嘉带着阿尔弗雷德找到了关押船,这时候船早沉了,看样子安娜玛丽已经淹死了……黑尔嘉立刻用“尼森集团都是你的了”来安慰伤心的阿尔弗雷德,没心没肺的后者很是受用。
绑架案看似已尘埃落定,但根据“电视剧里没看到尸体就无法断言人死了”的定理,黑尔嘉现在还不能高兴得太早。
伊丽莎白到监狱探望了卡特尔巴赫,说明了亲友律师团连续受挫的情况,卡特尔巴赫立马开始“多愁善感”了,惹得伊丽莎白连连安慰,还说出了“你的房间我不会租给别人”这种容易让人浮想联翩的承诺。
实际上,小老头现在最惦记的不是自己的自由,而是眼前的佳人到底答不答应他的求婚……
卡特尔巴赫把两人比为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克,略显生硬和急躁地烘托了下气氛,便再次问起了伊丽莎白,没想到看守的反应更快,直接叫停探视了。
伊丽莎白本就羞于表达自己的心意,这种急迫气氛下,她更没法好好表达了,结果两人都不知道自己说了啥/听了啥。
事后,伴随着卡特尔巴赫与伊丽莎白的回忆和复述,把旁听的海曼和汉斯急了个半死:你这当事人咋连这点八卦都讲不清楚哦?!
这算是本集中最轻松的时刻了,可见在接受了18个月监禁的现实后,大家多少也都有了些“生活继续”的乐观精神。
不出意外的话,案子是翻不了了,汉斯表示,眼下正规渠道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他无能为力。
至于“可能带来转机的玛丽”现在依旧杳无音信,汉斯一开始就不看好,伊丽莎白也只能渐渐接受了。
两人分别时,韦格纳来到了餐厅,他是来见拍卖行朋友卡尔的,碰面寒暄时,卡尔直言现在拍卖行的生意非常好——可见,这年头大家日子真的不好过,都在掏家底(变卖家产)换生存了。
不过在卡尔口中,自己能赚钱主要是因为大家太贪婪了,考虑到卖家们的奇货可居与买家们的追名逐利,这个说法倒也没错。
韦格纳此行是想试探一番,看看蓝宝石有没有希望被拍卖掉,卡尔一听到这个想法便严词拒绝,蓝色罗斯柴尔德太烫手了,先不说出货的人要被查个底朝天,任何一个谨慎点的收藏家也都会避嫌。
现在韦格纳已经没法把蓝宝石还回去了,只能想法脱手……卡尔的回应等于告诉他:正规合法的路走不通。
夏洛特和托妮再次住到一起后,恢复正常交流还有些困难,夏洛特干脆从案子聊起,使托妮承认了本尼曾是她男朋友……慢慢把话说开,两人之间就轻松些了,虽然尚未找到赚钱营生的夏洛特过得很紧巴,但她还是希望妹妹留下来。
自觉已亏欠姐姐太多的托妮则表示能够自力更生——姐妹俩此时反而生分了。
夏洛特终于开始说起了正题,她去问过黑尔福斯了,可以推荐托妮去一所条件好的乡下学校读书生活,面对妹妹“我不去孤儿院”的态度,夏洛特解释说“那是机遇”。
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夏洛特最是明白,女孩子想要过上好生活更需要学习,有机会就要把握,这可比混社会强多了。
姐姐的悉心关怀令托妮破防了,她开始自责让夏洛特丢了工作……或许是姐姐的豁达传递了足够的安抚,下一秒她又开始调侃夏洛特的“帅警官”了。
提到格里安时,夏洛特脸上那种属于爱人的笑容是遮掩不住的,但她依然回复了“不确定”,不知她在犹豫什么,或者说太在意反而导致了迟疑。
一起下楼去找剩饭吃之前,托妮郑重地感谢了姐姐,夏洛特忍不住再次与妹妹相拥——比起上集那个拥抱,这次更深沉、更绵长。
看到这一幕时我真的挺感动:只要还有相互牵挂的家人在,无论多么困难的生活都不会糟糕透顶。
本集开头,伴随着埃德加看着瓦尔特取代了自己,观众们又从他的视角重新回顾了一遍“黑道三角恋”的故事。
埃德加确实一度认可了“三人行”的和谐状态,可他终究还是无法长期接受与好兄弟分享自己的女人。
因爱而生的嫉妒促使埃德加向瓦尔特动手,殊不知瓦尔特早已有所防备,去年他输了个彻底。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那晚上被炸的厂房里正好有一个流浪汉在睡觉,倒霉地成了埃德加的替死鬼。
因为有流浪汉的尸体在,烧伤跳出去的埃德加才没遭到进一步的追杀。
黑帮聚会召开的前夜,格里安向格兰兹辛斯基和佛陀详细介绍了秘密活动的组织筹备:警局场地已经全部检查过了,最终选定了凶案组的会议室,参会人员禁止携带武器,入场前会搜身。
会议室理论上只有一个出入口,唯一的漏洞是博姆办公室后面的档案室,但那扇门早就用墙封上,应当是条死路……至于“现场工作人员”,鉴于知情人越少越好,因此只要四个人就够了。
这件事看上去已经势在必行,可佛陀依然忍不住表达了不满:警察应该破案抓贼,替黑社会维和真是不成体统。
面对佛陀始终如一的刑警本色,局长再度予以否认,并直言黑社会之乱可能演变成政治事件,算是给足了格里安面子和支持。
但这份支持不是毫无代价的——两位领导去过周末前,局长郑重地告诫格里安:出事了你要负责,这件事必须顺利。
换言之,格里安实现“非分请求”的同时也背上了巨大的责任,黑帮聚会谈成了不一定有功,可办砸了肯定有过。
把视线转到去领工资的博姆身上,他已经连着两个月没钱拿了,警局出纳表示“你的薪水都被银行收走了。”
博姆当年大闹银行后就是资不抵债的状态,现在连基本工资都没了,出纳同情之余也别无他法,只能小声建议他去申请救济金……愤然离去的博姆都没理会亨宁与柴温斯基的问候,换来了两人的白眼和脏话,看来“可怜又可恨”的博姆人缘真的很差。
心情沉重的博姆,产生了跳河自尽的念头,桥下忽然飘来的一具浮尸令他清醒了不少:我真的甘心就此结束吗?
就在此时,第八集时的电工、也是埃德加的手下找上了博姆。
话说博姆现在确实挺惨的,债务一大堆,房子被银行收走,老婆孩子都离开了他,难怪会一时想不开——当沦落至此的博姆听到对方说“只需帮个小忙,你的烦恼通通解决”时,会怎样选择?我只知道,博姆笑得特别猥琐和灿烂。
埃德加计划的最后一环,圆上了。
却说在警察总局,柏林最大的黑帮头目瓦尔特亲自带人来走了一圈,光天化日之下,黑道敢在白道地盘上如此嚣张跋扈,与其说是来场地检查,不如说是来耀武扬威的。
瓦尔特此举的象征显然意义更大,他不管到底有多少人知道黑帮聚会的事,但一定要做出“我不任由你们警察拿捏”的姿态。
可实际上,瓦尔特心里也没底,他还专程去了埃德加的墓地,问了一个不会得到答案的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瓦尔特心里对埃德加的挂念还是多过记恨的,当初若不是埃德加先下手,他不见得会毁掉两人的关系。
失去产业、坐吃山空的埃斯特尔不打算再依附男人,她拿得起也放得下,真就选择“一切重新开始”,去应聘当歌女了,昔日黑帮大嫂如今卖唱谋生,不丢人。
埃斯特尔底子确实够硬,可就在老板海因里希打算录用她时,突然收到了“不可抗力”,最终只能无奈拒绝。
埃斯特尔又不傻,她一下就猜到是有大佬表态不许她卖唱了,果不其然,酒吧外坐着黑帮头目鲍勃。
所以,真正传递意思的人是瓦尔特,他不想见到埃斯特尔在外面“自降身份”瞎胡闹,他想借助现实困难迫使埃斯特尔回到自己身边。
埃斯特尔回酒店后,两个孩子立刻明白此行不顺利……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在埃斯特尔沮丧之时,她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的电报,贝尔曼(第三季里与她合作拍摄《激情恶魔》的制片人)邀请她去好莱坞发展。
此时的美国是最适合“重新开始”的地方,埃斯特尔很难拒绝这个请求——就不知道这背后有没有埃德加的影响了。
周末的夜晚,柏林警察总局已被清空,等时间差不多了,格里安、格雷夫、亨宁和柴温斯基四人再次开始检查场地——格里安似乎听到档案室里传来了一点动静,但他没发现什么异常,却看到了博姆的私人物品。
格里安立刻意识到,博姆住在办公室里,这是个不大不小的隐患——博姆平时下班后溜出去,等晚上没人了再回来睡,这也解释了第二集时他明明还没来上班,却从档案室里出来看到了夏洛特的小动作。
黑帮大佬们陆续登场,一切都还算顺利,大家就坐后,“主持人”格里安首先声明了警方立场:之前的乱子警方会继续追究,但接下去要怎么办,交给你们自己决定,希望各位珍惜机会。
尽管格里安组织黑帮聚会是埃德加的主意,但真到了这个时候,他也希望黑帮之间能停止干戈,给大家一个太平。
格里安做完开场后把会议室交给了黑帮,福克泽趁机让瓦尔特提议大家再检查一遍会议室,他便利用这个机会把大门锁了。
在变成了“不完全密室”的会议室里,瓦尔特、鲍勃、艾尔泽、阿道夫、艾德五位仅剩的大头目开始了史无前例的谈判。
聚会开始后没多久,博姆回来了,大概是因为没法理直气壮,大家才让他突破层层阻拦,一直来到了会议室前。
通过埃德加的计划和同事们的透露,博姆已经知道黑帮聚会了,他这时回来,一方面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戳破秘密让格里安难堪,占据道德高地,另一方面是想尽早回收不属于他的箱子,只要这个证物消失,他就彻底瞒过去了。
面对故意闹事的博姆,格里安不得已开始轻声威胁对方:我不会揭发你住在办公室的情况,你想让大家都知道你无家可归吗?
就在要面子的博姆开始安静下来时,埃德加也行动了,他从档案室的暗格里现身,拿出由博姆带进来的箱子,把里面的机枪组装好,在黑帮们争吵正酣时踹门而出。
埃德加没有半句废话,抄起机枪直接突突了大半的人,他特意留下艾尔泽用匕首抹了脖子,然后又把满心期待自己王者归来的福克泽也宰了……
埃德加把瓦尔特留到了最后,从两人的反应来看,他们都还没有忘记那份兄弟情……但一切都过去了,埃德加现在的所作所为,显然是要与整个黑道生涯做彻底的了断。
事后,埃德加把匕首塞到了瓦尔特手上,又把机枪留给了艾尔泽。
埃德加果然狠狠坑了格里安一把,原来他提出的“和平”是把所有黑帮头目肉体毁灭掉……不过他也没把事做绝,只要警察们肯装糊涂,这起大屠杀就可以解释为“黑帮火并”。
等埃德加离开后,格里安终于成功破门了,被会议室的现状震惊之余,他很快找到了档案室墙角的破洞和小隔间,意识到了是怎么回事。
自从敲定黑帮聚会之后,埃德加就在谋划一锅端,先前出现在办公室里的电工只是其中的惊鸿一瞥而已。
不过,人容易混进来,机枪可就难了,这就需要不会被搜身的警察帮忙,而偷偷住在档案室里的博姆简直是完美人选,别说带枪了,连会议室钥匙都能提供——埃德加走时没有收起机枪盒子,心虚的博姆忍不住把它关上的小动作,立刻让格里安捕捉到了。
埃德加这一回把所有人都卖了:福克泽以为将改朝换代,结果等来了兔死狗烹;格里安以为会和谈成功,结果见到了满地尸体;博姆以为能全身而退,结果暴露了参与阴谋的证据。
没想到瓦尔特到现在都没咽气(夸张的艺术表达),格里安上前陪他走完了最后一程。
瓦尔特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似乎仍在诉说对自己复杂情感的幽怨之情,这也为他的死增添了一层哀伤的悲剧色彩。
面对着办公室里的一地狼藉,格里安、博姆、格雷夫都陷入了沉默,接下去事情要如何收场?
毫无疑问,格里安搞砸了,柏林警察总局里发生了大屠杀肯定是巨大过错,若有必要,格里安和博姆两个人都可以直接撸掉,甚至受罚受罪……
但是,现在死的是一群黑帮头目,虽说未来柏林地下世界要重建秩序免不了有许多是非,但在短期内,社会治安将会迎来巨大清明,况且格里安及警方也没有留下什么确凿的把柄——所以,这起事件最终如何定性,会有非常、非常大的“讨论空间”。
本集是第一集的延续和补充,重点专注于“罪案线”的同时,“时政线”和“黑帮线”也有所推进,新的信息与爆点不多,但已打下了整个第四季的故事基础。
这集的重头戏,无疑是格里安的真实身份曝光,以及夏洛特徇私枉法后付出的代价,他们既是执法人员,又有普通人的一面,“法与情”之间的抉择和纠葛,在他们身上有着更为的特殊意义。
托妮拥有起码的安危意识,目击警察杀人后,她知道自己会遭受前所未有的搜捕,于是清晨在公共厕所剪去了长发,并把身上的赃物都藏了起来。
失去了穿到发臭的旧外套和偷来的新大衣,加上变成了短发女孩,不熟悉托妮的人确实不太能认出她来了。
托妮随后看到了死在公园长椅上的大佬……她现在自身难保,当然更不会管闲事了。
这位跨年夜里还在饮酒作欢的大佬,没过半天就死于非命,很难不把他的死与那些黑帮联系起来。
而《巴比伦柏林》前三季中最具代表性的黑帮头目埃德加,此时却已去世半年多时间了——
新年首日一大早,埃斯特尔和瓦尔特就带着两孩子去祭奠了埃德加。
值得注意的是,瓦尔特始终保持着与埃斯特尔的距离感,悼念大哥时站在妇孺身后,被埃斯特尔叫进来后,也没有牵起对方主动伸过来的手。
上季结束时,埃德加、埃斯特尔、瓦尔特三人已经冰释前嫌,过起了没羞没臊的生活,两人的关系本该很好,瓦尔特如此反常表现,不知是否会和埃德加去世的原因有关。
温特也赶早来询问斯坦尼斯,他想知道冲锋队发起这场暴动的真实目的,可斯坦尼斯只是用官方口号搪塞了一番。
斯坦尼斯不会给温特什么好脸色看,之前双方秘密合作时,对方坑过自己一次,还灭口了理查德与凯斯勒两个好手,以其表现,自然也是要“推翻”的人之一。
斯坦尼斯还是忍不住,开始反向朝温特施压,建议他尽快辞职。
如此看来,跨年夜的暴乱确实不是一场简单的暴动,他们可能是冲着温特去的(或者是附带伤害),也可能所图更大……温特肯定不会把这种猜想说出来,见到格里安出狱后,他决定拿此做由头去警局施压。
格里安回家看到了正在做饭的莫里茨,叔侄俩如今愉快地生活在一起,他们明面上也有“共同语言”。
两个人就着报纸聊起了昨晚的事,有趣的是,他们俩都有所保留:莫里茨没细说遇到了两个小贼(涉嫌不可名状的情窦初开),格里安也没说自己被捕了(不想刺激侄子变得更狂热)。
不过,年少的莫里茨还是有些藏不住心思,开始关心起百货大厦的偷窃案来,结果自然一无所有。
考虑到几位当事人的关系变化,格里安-莫里茨-托妮-夏洛特四人间的纠葛会愈加复杂。
库什克四处都找不到托妮的案底,变得更心急了,他暗示其余昨晚一起出警的同事:找不到这个小女贼,我们趁火打劫的事就可能曝光。
这招拉人下水果然有用,为了解决隐患,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否则谁愿意大清早就跑去臭烘烘的街头巷尾抓贼呢?
收拾妥当的托妮回到了“孤儿帮”据点,得知本尼丧命、托妮身上又没有战利品后,剩下的大男孩很自觉地做起了老大。
这番变故,更令托妮觉得自己与这里“缘分”已尽,她便顺势逃离了这个“不算家的家”。
警局外的街道上,挤满了求职、乞讨和发传单的人,夏洛特从老相识多丽丝手上接过了“舞蹈马拉松”的传单,赢的人能拿1000马克,自己也许可以请个假挑战一下呢。
当前环境下,一位女性在柏林警局有一份稳定、体面的正式工作,这已经胜过了多数人,夏洛特发自心底的春风得意不难理解。
当她记录昨晚的案件信息时,蒂茨百货大厦把托妮留在案发现场的旧大衣送来了,夏洛特几乎没什么犹豫,就从亨宁和柴温斯基手中接过了送证物的活儿,趁着办公室里没人,她赶忙把衣服放进了自己办公桌,以便随后偷梁换柱。
然而,这一幕却正好让博姆看到了……随后他顺走了金表,又看到了口袋里遗留的信息——昨晚博姆就察觉到了夏洛特不对劲,这下他算是知道为什么了。
格里安上班后,从佛陀那里得到了局长召见的消息,以及要接手的新年第一件谋杀案:开头的死者名叫弗里德海姆•厄尔施莱格,是一位59岁的柏林市政府公务员。
从弗里德海姆遗孀的表现来看,她根本不在乎混账老公的死活,这也进一步证明了醉酒暴食后被割喉的弗里德海姆不是什么“好人”……
碰巧夏洛特也来停尸房看本尼的尸体,负责验尸的鲁迪说了一堆流浪孤儿的特征后,还根据本尼右手上伤痕,猜测他死前收到了额外的暴力——这话刚一出口,施瓦茨法医就过来发话,劝他别太武断。
这就是老前辈的职场“智慧”了——鲁迪的猜测貌似正确,但潜台词会指向警察执法有问题,若是猜错了,那是祸从口出得罪人,万一猜对了,那就更不能随便说了……
出了停尸房后,格里安挑破了与夏洛特之间的尴尬气氛,两人把话说开了:夏洛特接受不了格里安加入冲锋队胡乱使用暴力,格里安则用纳粹的口号作为回应,什么犹太人偷走了机会,要从外部倾轧和内部腐败中拯救德国,还把小偷本尼称为“社会渣滓”。
其实看到这里,就已经能感觉到不对劲了,格里安这个人对政治缺乏兴趣,面对心上人的责问,他的“感性”却用在了照本宣科上,着实古怪。
可惜,气头上的夏洛特却认为格里安彻底变了,不想再与他为伍,当他这人死了。
可见,对夏洛特来说,她对格里安的私人感情是要让步于大是大非原则的——这与她刚刚以权谋私为托妮掩盖罪证的行为,形成了很有趣的对比。
格里安心里那个苦啊,去厕所吐完来到警察局长办公室时,看到了温特正在向格兰兹辛斯基局长发难,质疑昨晚警察行动太慢了。
搞了半天,温特还是对局长位子念念不忘,哪怕没坐上去,他也没放弃越权指挥的努力,相比起名义上的职权,抓在自己手上的实权才是最放心的。
接着,温特享受了一番格里安吃批评的好戏,并适时问起了格里安对斯坦尼斯的看法以及关系。
格里安要掩饰自己的目标,温特也不想透露自己的想法,结果就是两个人明明都对斯坦尼斯很有兴趣,表面上却都装出了满不在乎的样子。
局长认为冲锋队只是小问题,慕尼黑那边才是根本源头,作为警察,他们也不愿过分与冲锋队作对,而温特寸步不让,坚持警察应该照章办事。
话讲到这个层面上,两人所争的早已不是“警察秉公执法”的问题了,而是警方的政治倾向与态度,格兰兹辛斯基要的是明面上的平衡(这也为上集警察慢半小时执法补充了一个理由),温特要的则是偏保守的站队。
等这一回合斗法结束、温特离开后,局长开始关心起格里安为了“秘密行动”牺牲良多否是否值得,格里安则表示这样他才可以取信于斯坦尼斯——果然,格里安是为了卧底任务才加入冲锋队的。
上集剧评就有人回复说格里安不会加入纳粹,现实的确如此,之前我只想到了格里安的身不由己和随波逐流,却忽略了他恪尽职守、缺乏激情的一面,第三季他还说过“警察不该参与政治”……这样的格里安,自然不会成为一个政治活动者。
付出了那么大代价后,相信格里安可以进一步接近任务目标了。
人心惶惶的音速编辑部里,向来都很护短的主编海曼这回也顶不住压力了,他沉重地告诉大家,出版社要大规模缩减开支,裁员一半。
格雷夫的爱人、评论作者雅各比也在裁员名单中——仅仅一年多前,他还想挖格雷夫去新闻媒体界赚钱呢,没想到形势急转直下,今天他都被“优化”掉了。
托妮换了备用衣服,拿着留下来的赃物去找黑市掮客,对方一看到她手上的珠宝就明白不好脱手,他还是希望托妮去偷更保险东西,比如寡妇的首饰……就在这时,14分局的警察找到了托妮。
掮客趁机抢走了珠宝——这对托妮来说不全是坏事,至少她身上没赃物了。
这位警察不像库什克做事那么绝,他抓到托妮后,选择老老实实把人押送到凶案组,正在做笔录的库什克看到托妮被送了进来,不自觉地开始紧张了。
眼下这种环境里,他可没法杀人灭口,如果托妮乱说话,他就要被动了。
不过托妮对所有警察的偏见都很深,无论如何都不开口,这才让负责此案的女助理夏洛特得到了与她独处的机会。面对夏洛特的拥抱寒暄,托妮丝毫不买账,她这一身刺,让夏洛特的姐姐脾性上来了,告诉托妮“我为了你承担了隐藏罪证的风险”。
可惜,精神高度紧张的托妮根本没把话听进去,而后两人以打架收场……但在此过程中,夏洛特还是从托妮口中听到了“本尼被杀”的只言片语。
无论如何,夏洛特都不想让托妮被捕,情急之下,她做事也毛躁了起来,偷偷把钥匙塞给了妹妹,一直到确定托妮已经逃走之后才彻底放心。
从警察的角度来说,夏洛特如此徇私枉法绝对是错了,但从一个想保护妹妹的姐姐身份出发,她的做法又能够让人理解(托妮继续在警局待下去也不见得安全)。
1931年凶案组第一次部门会议开始了,格里安先介绍了“弗里德海姆案”,这人负责评审城市协会,算是“县官不如现管”的实权人物,难怪黑帮们都争着讨好他。
弗里德海姆丧命时,身上放着7份新年的非营利组织申请表,全都来自城里的知名黑帮,由于此案目前没有更多线索,警方只能先把这些人监视起来再说。
这时候夏洛特也到了,佛陀正准备询问百货大楼盗窃案,还没消气的夏洛特,便在介绍案情之前,先把格里安的小秘密给爆了出来,让他收了一堆白眼。
看这两人的样子,真是又苦又甜……而从其他人的反应来看,格里安的卧底任务应该只有局长知道,保密级别很高。
这起盗窃死亡案看上去并不复杂,可随着姗姗来迟的博姆带回了夏洛特藏起来的大衣,气氛变得焦灼起来,博姆当众揭穿了夏洛特的作为:这件衣服(证物)是你给妹妹的,她也是红头发,现在嫌犯在你帮助下又跑了,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吗?
事实胜于雄辩,夏洛特哑口无言——一直以来都看不惯夏洛特、觉得她对自己不敬的博姆,这回终于得偿所愿了。
夏洛特的刑警助理是做不下去了,佛陀直言对她很失望,当即炒了她鱿鱼,让她交出警徽走人。
佛陀此举无可厚非,警局正式雇佣夏洛特本就是一件颇有争议的事,她必须比其他人做得更好才行,近一年多来,她确实有着出色的工作表现,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夏洛特不能犯任何错误,她没有改过自新的第二次机会。
早上还是自信满满的优质单位正式工,下班前就成了无业游民,夏洛特恍惚着收拾东西,满脸悲戚。
看得出来,凶案组里大多数人都很喜欢夏洛特这个聪明、机灵、漂亮、能干的女同事,格里安、格雷夫、亨宁和柴温斯基等人尤其不舍,但规矩摆在面前,谁都不能为了“情面”逾越。
夏洛特回到酒吧后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一口闷了酒保小哥倒的烈酒,接着告诉多丽丝,现在她有充足的时间去跳舞了。
“失业/无业”是本集的核心关键词之一,时代环境的重压会不断压到每个人头上去,正所谓穷则思变,有人选择违法犯罪,有人选择多打零工……夏洛特的这个下场与她客观拥有的人际关系,也会让后续剧情发展变得更为繁复。
本集与上集类似,依旧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剧情,先前我的担忧现在看来也有些多余了:按照目前的线索交汇发展,本季《巴比伦柏林》也会是一个严丝合缝的精彩故事。
当然了,相信更多人正在为结尾格里安与夏洛特之间发糖而欢呼,等待了许久,终于盼来了这一刻。
奥拉宁堡女子监狱的户外劳动区,弗尔肯医生在其他同志的掩护下翻进了沙土车,而后得到“眼镜哥”库拉宁同志的接应逃了出来。
真被大家说中了,库拉宁回到德国的第一任务就是来营救“达瓦里希”弗尔肯的。
库拉宁把弗尔肯暂时安置在了一间野外的小木屋,这是泽格斯家在狩猎季节时才会住的地方,弗尔肯从照片上捕捉到了细节。
虽说小木屋只是临时过渡,回头要去城里,可弗尔肯心里似乎有些疙瘩,毕竟这是“敌人”的居处。
转头弗尔肯提出要搞武器,在打猎的地方,要搞一把来福枪应该不难,问题是她准备猎的“鹿”是谁。
在监狱里待了一年多时间,弗尔肯已经听过、见过太多令她痛苦和愤怒的事了,是时候尝试“物理超度”的手段了。
又一个在酒馆留宿的夜晚,皮特高兴地要求多喝一杯,他刚把从伊丽莎白家偷来的东西卖掉,手上多了不少钱……皮特得意忘形的样子,被“孤儿帮”的大男孩看在了眼里。
他的想法是:那是托妮帮忙搞来的钱,而托妮脱离团伙时什么代价都没付出,所以皮特的钱就等于从自己身上抢去的。
等皮特出门解手时,大男孩偷袭了他、顺走了财物,此时皮特身上只留下了最值钱(或最难脱手)的东西,包括几件银器,以及不清楚是什么但可以待价而沽的底片——没见过世面的大男孩却不明白底片的价值,随手把它当垃圾仍在了皮特身边。
顺便说一句,大男孩那两棍子只是把人敲晕,还不足以要命,皮特最后应该是躺在室外被活活冻死的……大家以后一定要注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莫里茨把真相告诉了格里安和夏洛特,鲁迪又一直没来,三人就这样心情复杂地过了一晚上,格里安决定带侄子去警局自首,临行前把家里的钥匙给了夏洛特,说晚上继续在他家碰头。
不愧是格里安,把姑娘留家里的方式这么耿直——接着看案卷的夏洛特,等于还在做刑警助理,只不过没了编制。
叔侄俩来到警局后,佛陀依法依规拘留了莫里茨,尽管主动自首是良好的积极表现,但博姆还是对他们“正当防卫”的说法表示了怀疑,佛陀出于避嫌的考虑,也没让格里安继续参与这起案件,而是继续交给博姆负责。
格里安对此并不意外,继续说了他的调查结果:有多起儿童及青少年的异常死亡案件出现在14分局辖区,这很可能是一桩警方丑闻,他们不能置之不理。
吃着蛋糕的博姆却认为这没啥奇怪,那一片区本来就乱,死个把穷困的小瘪三很正常,又被佛陀教育办案要一视同仁。
且不提博姆和格里安关于冲锋队员身份的小嘴仗,当务之急是把盗窃案相关的剩下3名警察再好好审一遍。
为这些发现提供宝贵线索的鲁迪到现在都没现身,大家都很奇怪,格里安专程跑了一趟验尸房去问施瓦茨,自然是毫无所获。
在自己的小秘密之外,施瓦茨还算忠于职守,把新送来的皮特身上的证物都交了出去。
夏洛特整理资料时,发现多数案件都是福斯法官审判的,她决定先找汉斯律师了解一下——汉斯这会儿颇为沮丧,他知道日子会越来越难过了,但还是很快打起精神帮助夏洛特解惑,“你找的肯定是费迪南•福斯”。
福斯法官是出了名的毫无怜悯、心狠手辣,审判风格是不质询、只判刑,以“不到两分半钟就作出判决”的杀伐作风著称,同时他前几年受过罚,和14分局那边有过交集……在夏洛特眼里,福斯全身上下写满了“可疑”。
除了调查,夏洛特这次也是来找工作的,汉斯虽然现在没法安排了,但推荐夏洛特去赤色济难会,那里总有忙不完的事。
对于这群有共产主义信念的斗士来说,工作不仅仅是为赚钱,更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意义存在——看夏洛特的样子,显然并不排斥这份义务劳动。
夏洛特没忘了“主业”,她专程来到法院找福斯法官,尽管在门卫那里不太顺利,不过她很快在偶遇的男士那儿得到了旁听的机会。
在一个由男性掌握绝对主导权的社会环境下,一位漂亮的、聪明的职场女性确实能获得许多隐性便利。
福斯法官早在前两集里已登场,他正是“白手套”的首领——第四集开头审判恋童癖提奥多,也算是专业对口了——夏洛特正好赶上了一场庭审,福斯不顾福利部黑尔菲斯的恳求,直接把威利送去了少教所,全程只花了2分06秒,还刷新了纪录。
冷酷无情、判决严苛,果然百闻不如一见。
黑尔菲斯女士之前在女监工作,与夏洛特有过几面之缘,她帮忙引荐了福斯,让夏洛特说明了来意:因为查案需要,我要求浏览您这几个月来的判决记录。
为方便行事,夏洛特没说自己已被赶出警局的事实,还搬出警长的名义向福斯施压,硬是迫使不愿配合的福斯开放了办公室。
查阅判决记录时,夏洛特发现了更多古怪的死亡案例,同时她还留意到了福斯的秘密柜子,并从里面看到了福斯在上班时间外的“副业”……福斯赶回来时没抓到现行,光凭怀疑也不敢对夏洛特发作。
夏洛特这一发现和自己查的案子没有直接关系,却能够证明福斯法官肯定存在问题。
相比之下,格里安那边没什么进展:被请到凶案组喝茶的库什克等三名警察非常“配合”,把脏水全泼到了死人瑙曼头上,来了一个死无对证。
大家都明白三人肯定是提前串通好了,但也无计可施,最多只能关他们一两天,如果没有新的线索或证据,那最后还是会变成一笔糊涂账。
埃伯威逼阿尔弗雷德后仍旧拿不到蓝宝石,便回头去找黑尔嘉要线索,随后得到了“去找安娜玛丽”的建议。
理论上来说,安娜玛丽确实是最可能拿蓝宝石的人,不过黑尔嘉此举也是标准的祸水东引,让绑匪去对付自己讨厌的婆婆。
于是,在阿尔弗雷德醉生梦死、不知所措的时候,埃伯再度轻松地进入了尼森庄园,绑架了不好对付的安娜玛丽。
这一幕证明了安娜玛丽和埃伯之间不存在什么合作关系……埃伯就是个来去如风的超人,安娜玛丽可能真的不清楚蓝宝石的下落。
然后,埃伯把老太太也关到了船上,造就了“两看生厌的婆媳俩被迫共处一室”的修罗场。
这两个厉害的女人吵一架是免不了的,就不晓得最后能不能和解了,要是可以,那埃伯也算积德了……
老夫人也失踪了,韦格纳无奈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阿尔弗雷德,并提醒少爷要注意安全,别让尼森家族让绑匪给一锅端了。
阿尔弗雷德咆哮着出去了,被逼到墙角的他,估计要采取一些过激手段了——身边少了两个女人管着,他会变得非常危险。
艾弗提夜总会正在搞“无名歌舞厅”,只要付1.5马克的入场费,任何人都可以上台演出,与此同时,花费甚巨的歌舞剧也停演了,埃斯特尔把“生意惨淡”告诉了所有人。
“女子舞蹈马拉松”是埃斯特尔最后的大招了,经济大环境不好,夜总会的生意也一路下行,她没有逞强,果断把夜总会各项业务都租售(贱卖)了出去。
瓦尔特神秘兮兮地来到了夜总会,小弟福克泽和迪欧都不知道老大想干嘛——但这确实是个机会,福克泽赶紧招呼艾尔泽过来放炸弹。
瓦尔特是来和埃斯特尔修复感情的,虽然风头还没完全过去,但这不能阻挡他讨回自己女人的欢心……他成功了。
艾尔泽把炸弹装在了驾驶室里,这会造成什么结果谁都不知道:如果瓦尔特先坐上车,迪欧去驾驶,那就是一锅端;如果瓦尔特亲自开车,也算完成了斩首;可现实是迪欧先去替老大取车,成了唯一的替死鬼。
福克泽有些欲哭无泪了,暗地里搞阴谋的人大概是许诺了他“帮派新老大”的位置,没想到这招借刀杀人没能弄死瓦尔特——对于阴谋家来说,这个结果也是可以接受的,反正柏林黑帮接下去必然会开战,这个小小的意外,只会让战火烧得更旺罢了。
因为威利的关系,黑尔菲斯带队来到了他家——这下谢切维奇太太的死再也瞒不下去了,蕾娜特等人很清楚会发生什么:她们会被送去孤儿院/福利院。
从蕾娜特的反应来看,去孤儿院受人“照顾”的生活会很惨,远不如有自己的房子再自力更生,但她们毕竟还是孩子,拗不过照章办事的大人。
蕾娜特、托妮等孩子都被当做孤儿送去了福利院,托妮又给自己换了个化名“恩斯蒂娜”糊弄了过去。
托妮很明白反抗没用,而且还可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她很庆幸眼前这几个大人没认出来自己是通缉犯,能先躲到福利院去,未尝不是件好事。
入夜后,负责提供小屋以及外围警戒的玛丽来见了弗尔肯,后者对玛丽的出身还是心有芥蒂,不过当面把话说开了,总比藏在心里好。
玛丽也很清楚弗尔肯的顾虑,当即表了一番对共产国际事业的衷心,也算是主客尽欢。
弗尔肯很快说了接下去的打算,她准备朝温特下手(除了政治需要外,估计还有报对方害死格蕾塔的私仇在里面),现在需要玛丽把对方引来小屋,回头怎么暗杀就不需要操心了,而这正好也是对玛丽的一个考验。
真到了实操阶段,玛丽估计还是有些打怵,但她会尽力而为……话说回来,温特还真是惹人嫌,纳粹冲锋队和布尔什维克都想搞掉他,“面子”真不小。
另一边,佛陀把涉及军事机密的底片交给了温特——这点职业操守和政治嗅觉佛陀还是有的,他明白这浑水不是自己能趟的,还是把烫手山芋交给专业对口的政治警察吧。
也就是说,这份重要的关键证据,在连续转了六、七手之后,最后又阴差阳错地来到了温特手上……伊丽莎白等人的错误猜测却蒙对了结果,弗尔肯筹划的暗杀又增添了一层新的含义。
格里安去监狱探望了莫里茨,安慰称会找到支持他的证据,不过莫里茨现在更难过的是杀人后心里难安的一关,格里安便说“负罪感总有一天会消失的”。
格里安这也是有感而发了,尽管情况不同,但侄子在稀里糊涂中上了“战场”沾了血,他希望莫里茨能够尽快克服并接受。
叔叔走前,莫里茨还不忘去找托妮,他真的很记挂、很在乎那姑娘。
又是关心瑙曼的家人,又是担忧托妮,莫里茨本质上还是个善良心软的大男生,这样的他,将来或许不会一直待在冲锋队里……
格里安回到家后,看到了洗完澡开了啤酒的夏洛特,今天对他来说是难熬的一天,许多事情并没有理想中的进展。
夏洛特不忍心见到格里安的沮丧,便强调了莫里茨救了她妹妹,希望格里安能好受些。
两人碰面后,照理应该讨论这一天的经历与收获,可是因为误会而堵塞了许久的堤坝,此时已经存蓄了太多的积水,仅仅只是一次牵手,就足以导致彻底决堤…滔滔大水,滚滚红尘……
这两人肯定不是第一次了,这回的涛声依旧,不过是“小别胜新婚”罢了。
不管有什么天大的事,都等来日再说吧……发刀子前,总得把糖发够了不是?
个人记录,不是影评,内含剧透,不喜勿喷。
401
一如既往地流光溢彩,视觉享受极了,而且还是多线叙事,考验认脸能力。
可惜是永远记不清前边的剧情和人名。这本的英译好像也没出来,凑合看剧吧。
主要是几条线,跨年夜,女主值班,男主冲锋队暴乱,女主妹妹托妮和男朋友偷东西,男主嫂子和她新男友(丈夫)的跨年夜舞会。
钻石项链似乎是新线索,这个想登月的傻儿子第二天会被冻结银行卡吗?
泽格斯将军女儿和议员?太好嗑了!少废话直接上搞起来
男女主估计走不下去了?一共没甜几分钟。
男主嫂子的儿子和女主妹妹估计有后续。
男主哥哥到底是什么幕后boss
402
因为这个倒霉妹妹
女主被解雇了
她一共才上了几天班啊
收拾东西的时候,看她在一群男人的办公室里茫然四顾,可怜极了
男主是局长的卧底?
Bohm绝对不是为了正义吧,他一如既往是那个讨厌鬼
不过这样的节奏倒是很好,要是某些剧,女主能瞒上几十集
405
看完了
我的法医小哥啊😭
前几集故事线太多,懒得记了。
406
又有糖了
407
当初说想看男主全裸,如今算实现了吗?好像不算
平平无奇过于拖沓,那么多支线都是为了水时长硬造出来的几乎没什么联系看得人昏昏欲睡。大富豪家里只有一个管家没有一个保安,绑票的三进三出如入无人之境。这剧再也回不到第二季那种质量了
正对应了肯叔的那句话: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的生长
天呐 这季怎么这么多cp!男女主甜蜜同居,男主侄儿和女主妹妹私奔,嫂子和尼森结婚继承家产,大小姐温特是德国色戒,男主下属和报社员工也是温馨老同志,富婆的三人行快乐关系破裂后又和犹太富商看对眼,房东和犹太老头黄昏恋
魏玛德国浮世绘,法兰克福学派视角下社会的每一份子都被时代造就得如此混沌:纳粹,马列,黑帮,警察。边缘群体的故事线给剧情的完整宏大程度提升了一个档次:流浪汉,犹太人,lgbt。剧中人物各异,但所有人都脆弱彷徨,在时代的浪潮里挣扎,即使前一秒高光时刻火箭上天下一秒马上就妻离子散钻石被盗,连男女主都经历了四季才终于在了一起又分分合合。对德国电影、文学、哲学、社会思潮的tribute,带着放大镜看剧能找到很多导演的小彩蛋,第四集审判场景简直是1930年上映的fritz lang的M的重现,管家背叛少爷的时候独白也是歌德剧作götz von berlichingen的台词。感觉男女主结局大概是个悲剧,祈求我的预感是错的。
按照历史的进程,这群人得成功活过nazi、二战、柏林沦陷、柏林墙等等事件后才能看到曙光,他们还要再等60年。我总是联想到同时期的上海或香港,同样疯狂,同样虚妄。就像《对倒》中所说,当一切结束后,有人向北走,有人向南走,我很好奇那一辈人老去之后将如何自处,是追忆,还是幻想与遗忘。再补充一个有趣的事实:当年魏玛很多年轻人开始读《道德经》,并且魏玛国内出现了很多研究道家的文章著作。
妹妹太惹人厌了,姐姐一路既往的忍辱负重,我特别喜欢她。
虽然很欣慰男女主在艰险时代终于确定了关系,但恋爱情节太多有点美剧化。让男主当卧底破绽太多,还是没敢太深入触及纳粹对德国社会的思想影响,我宁可他真的变反派,结局他的精神“康复”象征着德国告别了一战战败羞耻分裂感,加速走向二战。还是更喜欢头两季压成十集的精炼感。下一季又不知道啥时候了,煎熬。
如果必须迎来1933,那我们所做的一切还有意义吗?
这部剧的主题是倒计时,离毁灭的零点时刻越来越近了:我们不仅要一头栽到沟里,还要在悬崖底部翩翩起舞。
这季颇拖沓,希望继续拍下去,但是要是再瞎糊弄,姆们顶多看到第五季了。毕竟大时代昭然若揭,小人物叽叽歪歪放哪儿都一样。
第二集,工作来得如此困难失去的这样容易,社畜心碎了😭😭😭史书里一句战前大量失业一句话就带过去了,落到个人头上简直承受不起。第七集,太甜了,警惕,按这个剧的尿性,糖后必定有刀。
Lebe ist es nur ein Traum。BB的歌都洗脑,四季不变。本来觉得有点晚节不保,但后半段比前半段靠谱不少。黑帮大乱斗,一些转折莫名其妙,许多有血有肉的角色沦为工具人,可惜。编剧累了。|| 剪影动画可爱 || 什么色戒情节啦 || 好好练核心,能救命。|| 我已经被气死。你就不能等她跳完再说吗!
还行吧。比第一季是差了很多。
当人们想着保皇时他们总能整出辣脆,右派就是这样善于创造那些终将毁灭自己的怪物。这个共和国会何去何从。
各种机缘巧合中孕育着必然,历史呈现与叙事艺术的完美结合,我对这部剧的感情已经无法用语言形容。
怀着后见之明去审美这场群体性噩梦,可是谁能知道今时今日不是另一场梦的开始
第500季欧美剧、第4000集必须留给五星的巴比伦柏林。也许第一季你觉得本剧表面上是一部多线叙事为特点的犯罪剧,其实是表现为魏玛浮世绘为主题。当你深入了解剧中细节,剖开角色分析不同党派不同立场时,编剧早已把魏玛向纳粹过渡期的真实历史以虚实结合的表现出来,处处是细节,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魏玛共和国,正如前两季结尾总结:前两季黄金火车皮的讽刺与下水道巨轮的隐喻。
魏玛虽乱,但当时科技发展真是奇迹 他德那会儿有太多太多伟大的科学家了,结果小胡子上来搞一通很多人都走了 多少间接促成了阿美莉卡后来的崛起。真是“文明曾经如此辉煌,为何重新坠入黑暗?” (啃了一下第一集的生肉,哦米嘎第四季好像还是如此好看,我感动,我涕泗横流。
可能是篇幅有限吧,每一条故事线、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的厚度都不够,最后变成了大乱炖,《这一天价值连城》以及表演的那位艺术家给魏玛时代镶上了一层铂金.79/100
剧本比第三季略好,支线还是过于分散(财阀绑架案彻底写废了),已很难回到前两季的水平。除了大量魏玛历史事件外,还还原了《M就是凶手》里的地下法庭。本季戏份颇多的冲锋队二五仔Walter Stennes,33年纳粹上台后辗转逃到上海,做了蒋的军事顾问,直到49年才重回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