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黑暗的世界。
孩子们被圈养在“农场”里,开心自在,却不知不觉地成为了“鬼”的食物。
被孩子们信任的“妈妈”,居然是背后的监护员。
制定计划逃离,结果高墙外面是悬崖。
而伙伴“雷”,还是“妈妈”的内奸。
想救赎所有人,但其他“农场”的孩子们如何拯救?
而最终逃离又如何?黑暗的农场之外难道就是光明?不过是走上了一场摸索黑暗的路,走进了一个没有妈妈照料的更大的农场罢了。
这是个光明的世界。
艾玛心向他人,坚持带走每一个人。在生和自由的希望下,逃离了梦幻岛。
诺曼守护了艾玛的希望,燃尽了自己,照亮了他们离开的路。
雷,所有的生命日子中独自承受的,都是用自己做桥梁拯救伙伴。尽管被误解,仍然用自己的方法去等待绝望又希望的那个晚上。
妈妈,也曾向他们一样,也从心底里爱着自己的孩子们,只不过,黑暗的冲刷让她暂时忘记了那些过去,将她的希望一点点埋葬。
就算外面是更大的农场,就算外面是更深的黑暗,他们也充满了面对的勇气。人之为人,是智慧,是自由,是希望。
因为他们,黑暗的世界里才有了一点点光明。
故事很简单,但足够完美。诺曼的离开和雷的救赎,让这个故事无可挑剔。
一遍遍听着伊莎贝拉之歌,我开始觉得它本来可能是有歌词的,编完曲之后因为一些原因去掉了词但留下了词的调,变成了一首哼唱曲。
伊莎贝拉对孩子们的爱形变但质不变,想让所有孩子好好地活到变成食物前,没有歌词如同现实中的她无法亲口对孩子们说出孤儿院的真相,但从哼唱里却依然能够感受到她本质的无私和纯真。
听的时候想着艾玛会有艾玛版本的伊莎贝拉之歌,好像能看到在伊莎贝拉的无声打压下依然决定带走孩子们的艾玛,她的爱、信任和顽强。诺曼的版本是一种严丝合缝的未雨绸缪,这2分29秒仿佛看到了诺曼在一个又一个深夜里为他的好友和孩子们思考着逃跑的无数种计划。诺曼将理性与冷静的一面完全献给了需要他的孩子们,恐惧与假设只面向自己。雷的版本则更苦涩,仿佛在诉说着他从出生起那无法忘却的记忆和镶嵌其中的真相。他选择烧了孤儿院与之同归于尽,本质也是想要燃烧自己那无人可倾诉的无奈和孤独。
孤儿院的一切都很完美,虽然都是孤儿,可是他们有着深深爱着他们,有着温柔笑容,时时陪伴的“妈妈”,35个孩子,每天过着规律而幸福的生活,食物,美味可口,有巨大的花园,课外活动充足,可以学习,每个孩子都因为得到充足的爱,而努力学习,这个孤儿院的一切都是完美的,同伴,妈妈,环境,片中一开始就塑造了一个乌托邦。
可是这一切的幻象都在一个孩子被收养的夜晚被打破了,最成熟聪明的两个孩子发现了一个秘密,这不是孤儿院,这只是一个饲育院,而他们,只是为怪物培养的美味食物,怪物需要聪明愉悦的美味大脑作,而他们只是献祭品。温柔的妈妈也只是假象,她只是让孩子们在幸福快乐的假象里,获取知识,直到被收货。
一场逃亡,被策划。对生存的渴望,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支撑着这群孩子们一步步要走出去。人,被监视,计划,不停比打破和重组。
艾玛,她为孤儿院每个孩子考虑,希望带他们都离开,应当是圣女的设定,雷,智慧的象征,学习和培训自己5年,为了逃离死亡的代价,可是却重情重义,双面间谍,可是心目中确是正义的维护者,有种骑士的意味,诺曼,感觉运筹帷幄,虽然已经离开了,预计没有死,但感觉整个局面仍在他的把控中,性格温柔完美,三人互补的主角设计,觉得救世主的暗喻,但我觉得动画片最好的一点是,最后逃亡的成功,是每个人知请知悉一起的训练和努力,所以一切都是自救,而贵人只是在一开始点醒你,认真看看全片,其实是成人世界的隐喻。温水煮青蛙,难逃被吃的命运,只能自救,逃离舒适区,方有一线生机。
乌托邦只存在于人的幻想中,无知可以获得满足和快乐,即使在死亡的那一刻可能也是愉悦的,有知让人痛苦,可是却让你也许可以继续活下去,去争取活下去,而不是无知地死去,哪一种活着,让人快乐。我宁愿选择第二种,是为自己而活。
关于女主”圣母”问题。
我开始看动画篇的就想到了。
我们人类并非必须要吃肉食不可。我们吃的,不也是农场里养殖而成的。如果有一天,所有的动物也拥有了一定的智慧和情感,对人类说,不要吃我们,和平共处。拥有绝对力量统治的你,会同意吗?
我们也不是非要吃肉不可。至少,我没有一次是因为营养不平衡,或是体力不支而吃的。
我们吃,并非因为要活下去这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过是好吃罢了。(补充,很多人不同意这一条,请看下面更新1)
人类,生下来就被包装了起来。你吃第一口肉的时候,不可能知道那是什么东西,怎么来的。而即使你了解,你也从未看到过血淋淋的那些,只是自以为”知道”罢了。
我们,不吃猫不吃狗,不吃家里的小金鱼。还有人对这样的行为进行谴责。但我们,心平气和地吃着鸡鸭鱼肉。其实本质上也没什么不同,只要你在吃肉类,就没有权利指责鬼。
我们和鬼,明明没也什么不同。
所以我并不赞同那些说女主是圣母的人。在现实世界里,因为我们就是鬼。
关于立场的问题。
如果作为人类,你遭到了鸡鸭鱼牛的反对,你是会用武力压制,还是决定从此食素?即使没有被明确得表达出来,我们都知道,他们被屠宰的时候自然都是痛苦的吧。我们都知道,他们是与家人分离,生来就是为了死去的吧。那你又会怎么做呢?
如果你是鸡鸭类,你会反抗像艾玛她们一样吗?或者像量产工厂里的人类那样,麻木地死去。
其实选择从来都很简单,如果我们是食物链的上方,就会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杀戮。如果我们是食物链的下方,我们就会反抗。而之所以我们现在如此纠结,是因为我们开了上帝视角。我们想要兼得鱼与熊掌。在现实的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包括现在写下这篇文字的我。而我想表达的,不是我们从此都该怜悯苍生,心怀大爱,从此转而食素。而是说,我知道我确实是自私的了。
关于这部作品的主题,是赶尽杀绝还是和平共存。
鬼不会放弃吃人类,就像人不会放弃吃肉类。鬼还拥有绝对的力量,就像人对于动物压制力一样。
人因为吃了肉,就该被灭绝嘛?作为人类的一员,这似乎说不出口吧。
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平静湖面下,掩盖的真实。我们每天都在屠戮。只要你吃肉了,你和鬼其实也没有区别。大家都在这场谋杀中,补上自己的一刀。
所以艾玛小天使给出的是,留下特殊的鬼,人类回去。这是唯一的出路。两个生物链上紧紧相缠的种族,是没有共存的未来的。而唯一的变数,是小天使。。。
关于战争和标签
我们总爱贴标签。这是一个几乎可笑的,常见的想法了。每个群体里,都有一些好人,也有一些垃圾。人也好,鬼也好,都是如此。我们总习惯以偏概全。有些坏人做了坏事,所以就觉得这个群体都是坏人,于是在报复过程中,又伤害了一些好人。
恨得毫无根据,又自以为正义。
杀了那些孩子的人是恶人的鬼,救了那些孩子的人是善良的鬼。可是却因为他们都是鬼,所以就因该被绑定,应该被标签成一个群体嘛?这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想象的共同体”。(我真的特别希望大家百度一下这个词,了解一下什么意思。)
战争就是从这样的集体主义出发,团体就在这个基础上构建。我们拥有相同的敌人,我们拥有同样要保护的人。即使我们的敌人的一部分,可能未曾伤害过我们。即使我们想保护的人也曾深深伤害过对方。然后仇恨就开始循环,伤害就没有止境。
圆明园和巴黎圣母院的讨论也好,微博上汹涌的仇日情绪也好,我们根本分不清是谁伤害了谁,只是觉得“他们”都欠“我们”的。那“我们”都是些谁呢?我不知道,我只不过是恰好在国境线的这一边的土地上出生罢了。
最后。
生活大爆笑饰演Amy的女演员是个素食主义者。她说,她知道那些工厂,那里的环境,所以她决定做一个素食主义者。我很佩服像她这样的人。从价值观上,我明白,我也是鬼,是这场屠戮的一员。可我做不到。我是个喜爱吃肉的人,但与此同时我也是个见不得杀戮的人。这种矛盾的伪善,融合在我的身体里,一直被我选择性忽视。
前两天看综艺,想让讨厌吃鱼类的孩子们喜欢上吃鱼,以减少浪费。主持人做的第一步,就是让孩子们亲自去看捕鱼,亲自去看它被捕,被切割成肉块。我觉得这一步,做得太错了。如果是你是那些小朋友,你吃得下吗?
我可能当场吃不下。
但是走出那块地方,出门转角找一家寿司店,于是我又可以毫无障碍得进食了。
因为当我装作看不见这一切的时候,我是多么得心安理得啊!
更新1: 人不可能不吃肉
很多人说人不可能不吃荤。我也不想从理论上研究这个问题啦。
只有两个根本问题: 第一,你知道维持身体需要的,最低限度的肉类摄取是多少嘛?
第二,你有遵守这个最低限并努力不超过这个下限嘛? (不以”你觉得你想吃了”为标准)。或者,你有单纯因为心疼动物,而长期克制自己尽量不吃肉嘛?
我只是想表达,能做到这两点只是少数罢了,大多数人吃肉,并不是出于身体机能上的原因吧。
更新2: 动物没有智识,没有文化
这时候,我想请大家想象一下智力有缺陷的人,患有老年痴呆症的人,或者植物人。有一些人类的精神患有疾病,对这些人我们都是温柔的,绝不会施以暴力或者虐待。
为什么?
因为他们能感觉得到疼啊。
共情让我们能感觉到,如果这些事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的亲人身上,我们是有多么悲伤难过。
我们能感受到有缺陷的人类的疼,被捕的鲨鱼,鲸鱼的疼,象牙被断的疼,皮毛被扒的疼,我们能感觉得到所有长得可爱的动物的疼,
但是感受不到鸡羊牛猪的疼。
你今天吃饭的时候感觉到悲伤难过,心里不安了嘛?
我没有。我只是很愉快得享用了它们,忘记了它们曾经是有感受的。
“旋律非常优美, 它叫什么名字?”
“它······没有名字。”
“好厉害啊,再让我再听听吗?”
“但是,你要为我保密哦,很难为情呢。”
“嗯······”
多年以后,伊莎贝拉在悬崖边恍惚地站着,她落寞又悲凉的目光穿越到那个她最想回到的下午,阳光正好,绿荫醉人,耳边听着好朋友雷斯利忧伤又凄美的自创曲子,他脸上的麻子无法掩饰他单纯又羞涩的美好。一人在听,一人在弹,彼此间沉默着,却再没有什么比那刻更加令人觉得心安。
而伊莎贝拉这刻,最不愿意回想的,大概是上次逃走到这悬崖边,发现无处可逃,不得不再次屈服于现实,将自己交给所谓的祖母的那个阴天。
梦幻岛的越狱篇,表面上的主角似乎是诺曼、艾玛和雷三人组,而我这个旁观者,其实和大家一样都无法忽视伊莎贝拉这个角色。她是我们普通人的代表,本身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人类简简单单地活着,温柔善良。可是,最终有天,发现了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残酷的食人社会,不得不去害怕,去接受,于是各种逃走计划了然心中,尝试去反抗,却发现阻力重重,绝望地放弃挣扎。另一方面农场主诱惑她成为妈妈才能活着,于是活着的欲望令她成为了鬼的俘虏。伊莎贝拉变得愈来愈理性冷漠。日复一日照料着鬼的食用儿。她最终如愿收获了被延长的生命,内心却知晓这些食用儿最后悲惨的下场,无法感知真正的幸福,这个对她而言或者是报应,诺曼被出货的那天,问伊莎贝拉,你觉得幸福吗,这种直击内心的拷问令她内心不自觉地溃不成兵。
总会有鲜血淋漓地反抗命运后绝望地顺从的人,也总有百折不挠不甘成为命运俘虏的人。
因此,才显得在那个凌晨艾玛一行人逃出GF农场后见到拂晓后第一缕阳光的场景尤为动容。
我也总会有遇到小人的时候,大多数的他们其实也只是为了活着耍点小手段,作个小恶——哪怕这些小恶就是酿造大恶的源头,造成雪崩的那片小雪花。一开始,看在眼里的我很是不耻,不过后来想想那句,让恶人成为恶人, 就是上帝对他们的惩罚,她们如此悲凉,我也就释然了,他们想尽方法,也只是活着。没有一个人能完完全全站在各种角度完美地评价一个人,每个人的本性中总有灰色地带如羁绊一样伴随自己一生。妈妈成为鬼的助手,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如她自己所说,是为了更加长久地活着,其实她没说出口的那另一个原因就是,她比起任何一个人都希望这些食用儿能够活得更加长久一些。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可是,伊莎贝拉输了,输给了那些想更加有尊严地活着的新生代,输给了那些更加有能力去反抗这个世界的新生代。伊莎贝拉祝逃跑了的孩子们一路顺风,注意安全那刻,我觉得感动,某种程度上孩子们已经是继承了伊莎贝拉当年未能实现的愿望,毕竟,当年的她也是这样英勇地反抗过啊,可惜当时的她失败了。即使火灾后,伊莎贝拉丧心病狂地想要冲进火场去哪怕能挽回“高级货”身体的任何一部分也好,也无法否认她善良的本性。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的,竟然觉得这部致郁的番如此治愈,大有向死而生之感。也非常感谢这部动画,另我在稍微(其实是比较严重)的压抑中, 感到一丝光在黑暗中透出来。
希望下次的血色玫瑰,不是作为鬼摆放在食用儿尸体上的摆盘装饰,而是生在在广阔天空下,呼吸着自由的气息茂盛生长着,拥有谁也夺不走灿烂放肆骄傲地生长着。
为了活下去,冲呀~
一个晚上把动画的十二集看完又花了一天将漫画追到最新一话,感觉作者在一步一步将视角从农场的人类中心扩展至人类世界和鬼的世界共同存在却又相互隔绝的整体世界观。在目前动画剧情的整十二话之中,故事聚焦在爱玛等人如何发现真相,计划逃出农场,摆脱成为鬼盘中餐的命运之上,鬼和人类在此处于捕食者和被捕食者“自然关系”,一方捕猎,则一方逃跑。这不是你死我亡的平等生命博弈,而是在“自然”法则之下的进食与收获,狼对于羊,猫对于鼠,鬼对于人。鬼和人类力量的悬殊,在第一话就已经呈现,在之后的剧情中关于鬼的信息则是少之又少,于是在越狱篇中,鬼对于爱玛等人而言还没有达到实在意义上“敌人”的程度,鬼是死亡绝境的象徵,被鬼吃掉是既定的命运。而谁是敌人?妈妈是敌人。
同为人类,承载着相同命运的妈妈和爱玛等人站在了意识的对立面之中。既然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既然知道真相是痛苦不堪的,既然知道现状是不可改变的,是在围墙之下度过幸福的一生直到死亡的瞬间,还是生命的时时刻刻都为那不可得的自由和自主而痛苦挣扎?是不是无知是最为幸福的活法?幸福和自由可以对等吗?
妈妈(伊莎贝拉)作为食用儿童出生在农场,无能为力地目送着好友离开,跳到围墙之上发现眼下是万丈深渊;她的女性身份让她有机会成为“妈妈”,也因此成为了农场持续运作的生育机器,生育之后她又回到了农场成为了管理食用儿童的饲养者,亲手将每一个孩子送到鬼的口中。
绝望的死循环。每一个环节都将她吞噬得干干净净,她有千万个理由放弃,去编织幸福的泡泡。
温柔又体贴的妈妈,亲密又可爱的家人,简单却可口的食物,虽然困难但也有趣的学习与测试以及时时快乐的游戏和玩耍,是不是些许符合当今人类社会对一个幸福童年的想象?无忧无虑,天真烂漫。
如今我们对于儿童的基本想象也就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或者更苛刻一点的说就是因为无知,所以快乐。但是在约定的梦幻岛里的儿童却又迸发出了另一种力量,因为天真,所以无畏,也许没有宏大的视角,只单纯的考虑眼前的状况,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思考,思考自己可以做什么,又如何去实现。
妈妈所代表的成人意识和爱玛等人所代表的儿童意识也就体现着这样的对立。自由是美丽又残酷的,而天然的纯真让食用儿童们在绝境处没有放弃,并且不断地去思考,我想这就是越狱篇所传达的人的可贵之处。思考,即使痛苦,也不要放弃思考,自由的星星之火会在顷刻间点燃。
动画结束之后的漫画剧情,作者做了一种主体视角上的角度切换,以食用儿童为代表的人类在鬼的社会里成为了完全意义上的他者。
在去人类中心的视角下,人类是什么?在约定的梦幻岛的设定之中,爱玛等孤儿院的孩子有着两重身份象徵,第一他/她们是人类,有着自我意识的人类;第二他/她们是食用人类,是在饲养场出生成长专供成为另一物种(鬼)的食物。食用儿童不是在人类世界被鬼掠夺和侵占,食用儿童生产(出生)在完整的鬼的社会之中,是在鬼的社会的运作之中的一个日常而普通的环节。围墙之外是鬼日常生活的世界,食用儿童被鬼饲养,圈禁和驯服;完整高效的生产线,食用儿童按照既定的程序,被运输到鬼的餐桌之上,一切都是顺理成章和理所当然。而这一切在人类社会中,将鬼替换成人,将人替换成养殖场里的鸡,替换成鸭,替换成猪同理。
也许大多数人都可能在观看养殖场的日常饲养时或是在食用过程中会产生道德停顿的瞬间反思,却也不会企图改变社会既有的秩序和结构。人会饥饿,这样的自然需求又需要什么道德辩解呢?但是饥饿也许是饥饿,什么会成为食物却是由社会所决定的。
只是在鬼的社会里,人类被选择成为了食物。
在鬼的社会之中,人类的自主意识(思考)可贵吗?可贵。它是营养与可口的标志,且思维越是活跃的人,大脑的营养价值越为丰富,是稀有的上乘食材,仅此而已。鬼不需要考虑人的需求与情感,一顿饭而已,为了生存而已,有什么是应该谴责的?如果掠夺人类生命作为盘中餐是非道德的,是不正当的,那么养殖专门作为食物的人类,则是可以接受的,是可以达成共识的。
人类农场的寓言在于:主体地位并非天然正当,我们应该反思当人类处于世界边缘地位的时候,我们又将如何自处。
主宰还是共存?
(虽然我看过的动漫不算太多,但是感觉jump系的漫画能以女性作为主人公确实难能可贵,且爱玛更是作为团队的精神核心,始终坚持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纯真无畏,勇敢率直,真的很喜欢了。)
披着小孩皮的成年人,就算是儿童天才也不是这样的吧?完全是成年人思维啊?而且一群从小被关起来哄骗的小孩哪来这么多知识?主角三人完全不像小孩子,其他年幼点的就像小智障...
制作不出意料的精良。原作的主角组不是少年,而是幼童。最重要的是叙事核心是位女孩……这在jump系中十分罕见。虽然斗智逃生的题材是邪道,但世界观展开却有着王道气势。*神户守果然是当今动画界最适合做恐怖题材的监督……
原作的前100话没得挑,改成动画也没什么好挑,每集末留悬疑的方式老套也很能唤醒人对故事的胃口。我其实一直觉得梦幻岛不连载在少年jump上就好了,不连载在jump上就可以让艾玛和雷的理想与现实主义间不和解,到达更深的地方吧。
果然是很杀时间的剧情向。能塑造出一个一点都不讨厌的圣母真不简单。追漫画了去w
5个人用微信,8个微信群
全员狠人,集体智商演技在线
据说原作很牛逼的。ps:花了一下午看了小一百章漫画,这就是个融合了反乌托邦、革命叙事、左派幻想、圣徒领袖的现代寓言啊,想不到作者还是个老左,希望不要烂尾。
动画别自作聪明,按照漫画的剧情来就是满分!
看到第四集了,还是觉得人物都立不住,就像告诉你因为他们设定是天才,所以是天才一样。很多反应和细节并没有按照人设来做,就显得很分裂,再加上略显浮夸的动作表情,时而幼稚时而深沉的的行为,就很难让人信服并带入到这个故事。又想表现残酷的世界,又想表现友情和善良,然而具体的实施并不高明,高智商的表现完全没有体现出来,反而是走到哪里需要表现一下主角,就硬弄个情节来表现主角的机智勇敢,看的我很无语。后面要是没有转折的话应该是要弃了
神户守的最终话质量真高..
美食养成番
「不用放弃也可以的,雷。」
吹爆漫画,但动画到底什么毛病非得第一集就生怕有人看不到一样的全力强调雷的异常,原作伏笔埋的那么自然,在揭秘后回想起来的惊叹感,全部白费。先给四星观望,气死。追评一下,非常反感动画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改成让他们讲出来,降低了整个故事、人物的信服力。第三集节奏崩成这样,不知道这么赶是为哪般前期的悬疑氛围营造不足节奏不稳,中盘往后到是越来越好了,最后一话吹爆!
孩子们,别长大,不然你会发现,这真的是一个“吃人”的世界
第十集诺曼被出货哭一次。可是sister和伊莎贝拉的记忆闪回让我更揪心,都是曾心怀自由的梦想、最终放弃了和命运抗争的人,这更贴近残酷的现实社会一点。至于这个逃跑方案的可行度…我觉得喜欢就不要去较真🌚
看哭了,好感人。现在的我理想男友是12岁的诺曼。
已经很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了
《少年jump》新世代三台柱之一终于登场了!期待接下来的《新石纪》和《鬼灭之刃》。
怪物VS天才的战斗。原作并没有着重描写吃人的恶鬼是多么的恐怖,因为逃生题材中只要削去主角对怪物的反抗力就已经足够让人紧张刺激和绝望,(类似恐怖游戏经典作品《逃生》)而这部番里,主角被削弱成11岁的幼童,而怪物方不仅是彻彻底底的异型,还有披着人皮的监视者,这是多么令人绝望的现状啊!所以当主角最后彻底从怪物眼皮子底下逃脱的时候,难以想象会给观众带来怎样的高潮。动漫的核心就是故事,而本番的剧情据说强到爆炸,不需要硬扣导演的功力,节奏,人设,声优什么的的加分项,哪怕原作漫画只是做成动图都已经能是优秀作品,只要制作组正常发挥,本季度霸权没跑。
这里有你想不到的治愈(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