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过一本书:《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作者萨苏在里面引用了一段介绍真实战场上敌后根据地民兵的“地雷战”情况:
“其实,抗战时的民兵地雷,原本没有多大杀伤力,能不能炸死人都难说。
民兵使用的地雷,厉害的有两种:一种装填黄色炸药,这是兵工厂生产的,每个村只发几个。如果打了胜仗,立了功也能再奖励几个,总之十分难得;另一种是特大号地雷,可这玩意儿不仅成本高,而且容器不好找,还不容易伪装,所以用的也不多。
最常见的是装置火药的“铁西瓜”,实际上就是个大鞭炮,主要靠混在爆炸物里的铁片、石子伤人,嘣得好能打中要害、嘣得不好也就是个烧伤。因此,在真正的地雷战里,那种“地雷一响,鬼子就飞到天上”的场面其实不多,更常见的是——“轰”的一声,鬼子突然就变成个黑不溜秋,浑身冒青烟的灶王爷,怪叫着又蹦又跳。”
(萨苏:《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7月,第303页)
看了这段文字,我倒觉得,要是导演能把这种鬼子踩上地雷被熏得一脸黑的场景搬上银幕,或许喜剧效果会更好。
这部电影我觉得除了国产战争片的硬伤,其他的说不出哪儿不真实,反正我没胆子也没能力去质疑解放军的战术。很多人会说鬼子哪有这么好打,但是开头那大大的三个字“教学片”被没看到吗?所谓教学片就是展现出作战方法和使用它所能取得的最大战果,看到里面的布雷方法了吗?看到里面的射击方法了吗?远距离射击要调节尺表,待发状态下不能出现金手指,这些细节都看到了吗?谁敢说一人踩到雷周围人不会遭殃,谁敢说子弹打中人一定会死,跟何况三八式步枪那扯淡的子弹,懂的人自然懂。都说是教学片,那主要是给新兵和民兵当教材用的,人家拍出来压根就没打算让普通民众叫好,虽然结果很意外。抗战打得惨谁都知道,谁都希望电影可以还原真实,但是要知道在那个随时可能面临战争的动乱年代,这部电影的目地是展现战术,宣传红色主义思想,以及提升士气。提升士气知道吧,难道希望这些人看了电影之后还没上战场就开始畏惧和逃避战争。不如各位观众想一想,假如说各位观众都是即将要上战场的士兵,但是在上战场之前要先看一部电影,你们希望看到的剧情是“日军一枪一个中国士兵,中国士兵打两枪就撤,日军进村枪东枪西杀人放火,村民还要喊大日本帝国万岁。”还是“面对凶残的敌人的包围,我们的战士毫不畏惧,有枪的用枪,没抢的用刀,战场上到处都是枪声,劈砍声和敌人的惨叫声,我们的战士弹尽粮绝,但毫不退缩,即便是战斗到最后一人。”反正我选第二个.......
如题,就有这么一种人,他们认为国外的shi都是香的,反观国产再好的东西都能挑出骨头来。国外也有烂片,只是他们的烂片也能做出真实感,关于这点我的确佩服,就好比《狂怒》,虽然我觉得这电影拍得好,尤其是与虎式对战那段,竟然会如此用心。但好仅限于前半段,他后半段就是shi,我不信德军会傻到从白天打到晚上都还在乱跑,我不信德军这么大一支部队会连铁拳都没有。但依然有很多人为这段开脱,各种奇葩的解释,有的人说不要在意这段,不会影响整部电影的观感,还有的人说这就是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认真就不好了。竟然是这样那为什么还要在意《我的战争》中的密集冲锋呢?为什么还要在意国产片中的红色英雄主义呢?真心希望人们不要跟风评论,不要鸡蛋里挑骨头,说国产片永远做不到看了能让人害怕战争的电影,那相对来讲美国就做到了吗?我觉得世界上所有电影中能让人看了觉得战争恶心的电影也就只有俄罗斯的《炼狱》,但这部电影的结局呢?刚上映就遭全面封杀,这样的电影就真的好吗?真实,什么是真实,普通5.56或者7.62打在脑袋上直接掀掉至少3分之1的天灵盖,打在胳膊上手没掉下来算运气好。大部分人都无法接受这种东西的,导演自然也不敢冒险,跟何况还有审核,不要总想着搞个大新闻啊。
以上是我个人看法,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来纠正,但我不欢迎喷子
记得小时候看《地雷战》,那真叫一个百看不厌,至今还犹记得小时候当看到影片里“地雷一响,鬼子就飞到天上”时,竟不由自主的拍手欢呼的场景,是《地雷战》,让儿时的我觉得战争到处充都满了欢乐。而如今再看《地雷战》,却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回儿时的那种快乐。也许,当人变得所谓理智时,快乐也将随之逝去。因此,我倒觉得没有必要以理性的眼光来解构这部片子,无论把它当作一部科幻片也好,还是当作一部喜剧片看也罢,《地雷战》永远是一部“经典”,这部经典只属于我们的童年。好吧,也许这真是印证了那句话,“精神病人思维广,幼稚儿童欢乐多”。
以前看过一本书:《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作者萨苏在里面引用了一段介绍真实战场上敌后根据地民兵的“地雷战”情况:
“其实,抗战时的民兵地雷,原本没有多大杀伤力,能不能炸死人都难说。
民兵使用的地雷,厉害的有两种:一种装填黄色炸药,这是兵工厂生产的,每个村只发几个。如果打了胜仗,立了功也能再奖励几个,总之十分难得;另一种是特大号地雷,可这玩意儿不仅成本高,而且容器不好找,还不容易伪装,所以用的也不多。
最常见的是装置火药的“铁西瓜”,实际上就是个大鞭炮,主要靠混在爆炸物里的铁片、石子伤人,嘣得好能打中要害、嘣得不好也就是个烧伤。因此,在真正的地雷战里,那种“地雷一响,鬼子就飞到天上”的场面其实不多,更常见的是——“轰”的一声,鬼子突然就变成个黑不溜秋,浑身冒青烟的灶王爷,怪叫着又蹦又跳。”
(萨苏:《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7月,第303页)
看了这段文字,我倒觉得,要是导演能把这种鬼子踩上地雷被熏得一脸黑的场景搬上银幕,或许喜剧效果会更好。
庞涓命丧于此,我老百姓真是熟谙历史啊。
地雷该申请专利
年少时的回忆。现在的谈资
战争中的智慧。
治癒系。。
地雷满天飞,大概是我看到的最早的电影特效
看的快能背下来了
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因新地雷战而看了老黑白电影地雷战,也是非常好的。尤其是骑着毛驴、带着白毛巾偷地雷,配上那段音乐,好逗,😂😂😂😂
印象最深的是鬼子把一泡屎挖了出来
儿时最爱。
我最爱看地道战和地雷战了~~~
头发丝雷
刚才重温,才发现《地雷战》是一部爱情片。我送你一把枪,你为我剪短你的发。爱情就在你来我往的眉目中滋生了。
一见鬼子就挂弦
和小兵张嘎并列经典抗日搞笑片
用钉子雷封锁公路,用天雷封锁树林,用土水雷封锁河道……用造型雷表演雷和台词雷去封锁银幕!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3863635955/
是吧 小时候 百看不厌吧 粑粑雷
红色电影系列里,比较喜欢的就是地雷战和地道战了,记得有个特别的地雷,被敌人偷走后在敌人的军营里爆炸了。
哈挺好玩的,把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