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在意的是这部戏里出现了好多尼泊尔演员,整部戏的配乐也非常的印度风格。不禁让我想到身边的这些阿三们(只是个统称,没有歧视,泛指印度,尼泊尔和孟加拉那一带的人),这些人都非常的勤奋,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但我觉得他们多数是以工作为主,而且什么工作都愿意做,非常的能熬,所以在澳洲他们也融入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下至扫地工,上至集团公司的老板,都有他们的身影。此外,他们还异常的团结,对亲戚朋友非常的好,就如同电影里反应的那般,大哥是绝对愿意替小弟背罪,小弟也绝对愿意做大哥说的任何事。这本来都是值得人尊敬的优点,但有时他们太勤奋,太团结,很多时候抢了你的工作,无形之中把你排斥在外,有时候会让人觉得不安和讨厌。我对这个民族的人的确是爱恨交加,他们基本上都是来自社会底层人品都不会,但是你会发现你很难真的更他们成为朋友,因为他们抓住一切机会在说家乡话,完全没办法让外人介入。
此外,这部戏里邵美琪和男友的恋情让我看得好心疼又羡慕,谁不希望生命中有一个那样的人,不管世事变迁,分分合合,你始终知道你永远最爱的是这一个,而这一个也是最爱着你。最后经历了无数风雨,彼此都玩够了伤够了,终于还是可以找回对方,让心栖息在最初最好的港湾。男朋友那句:“以前我觉得我们永远不会分开,谁知一分就分了十年。”让我很感动,世界上的事情变得那么快,有很多东西我们以为自己抓在手里,不用去在意,谁知一瞬间就失去再也找不回了,懂得珍惜最重要。邵的男朋友算是幸运,十年生死两茫茫,两人还能重相聚,是天意也是人为。只要真的把最爱的那个深藏心底,永不放弃,天可怜见,也许真有幸运降临的一天,又或许结果只是相忘于江湖……
罗嗦这么多,最后有个无关的问题,到底是谁买凶杀陈sir啊?= =
不是针对导演,毕竟PTU系列的威名,生生把一副好牌打坏了。
想铺垫的东西太多已至于失去中心,回想第一部时的悸动,随着杜大炮的镜头,任达华的手电筒,最后枪战的那串长镜头。想起都历历在目。
回到这部,想讲的东西实在太多,从兄弟情牵扯到爱情还有亲情和友情,一顿饭有太多主菜会让人吃腻的。种族歧视立义很好,可是剧情过于拖拉。如果顺着这个立义不断展开,应有不错的效果,可是导演野心太大,从种族歧视讲到家庭情怀,实在令人有点跳脱。
相对于第一部新人勇敢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点解唔行广东道,这句话包含了一种难以言明的责任感。以至于带出了剧情的高潮
这部的新人从头至尾没有自己的意见,令人感觉这个角色可有可无,主角的戏份被演成了配角。
弹幕里说砸了ptu的招牌,还没至于那么严重,任达华让小混混捡帽子的一段还是挺有银河的感觉的。
总体来说还是导演的镜头感尚有欠缺,没有银河特有的镜头光感。期待中带了不少失望。因为整部电影甚至没有高潮,可是还是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这么矛盾的观影心情,也是实属难得。
最后也被小小的感动一下,就这一段也值得给三星了。算是为了ptu的情怀吧!
意外地,睇佐几集垃圾之后,都算睇翻一集好嘅PTU习作,算系中上。大题材比较积极,特别系早排先有菲律宾工人嘅抗议风波,算比较客观咁描述佐一下南亚人系HK嘅情况,而且,都从某个角度反应到HK社会嘅一个小侧面。velu嘅演出几有火花,倒系肥沙嘅形象太过正面了,一时接受唔过来。任达华依然退居二线,略显老态。邵美琪段感情戏简直系败笔,不知所谓。至于刘滩呢个角色,同徐子珊系《跟踪》里面嘅初哥形象相比差太远了。总体感觉,刘国昌想将太多嘢放系一齐表达,结果每样嘢都唔够时间同力度。想学《跟踪》不过差太远。
真没想到原来香港有这么多南亚裔的混混。
PTU系列的色调和视角真是很好
温情阳光版机动部队
力度不够,画面还是一贯延续PTU的感觉,可是整体气氛和情节烘托的不够。到高潮部分觉得欠缺很多东西。PTU有点一部不如一部,但当做锻炼新导演,还是可以一看。起码这些人一直认真做事
印度人在香港~~~
凑活事儿
看看制服看看巡逻吧只能如此咯
凑数之作。
慶幸見到一群演員演技的大爆發。
又一部PTU,任务刻画的不错,但剧情弱些。
劉國昌這部作品比絕路要好.但編劇還是不太行阿.
线索太多,深度不够。很喜欢一句话“只有捱过PTU呢段日子,人地先至会当你系差人”
很有人文关怀啊
想讲的东西太多,拍成电视剧可能更合适。
居然这次的混混都是外籍或中印混血, 难道想国际化? 可惜始终是功力有限, 沦为平庸之作.
PTU里的邵美琪不要感情戏!!!我去 能再烂点嘛 居然拿出死黑鬼的故事。香港黑社会那么多 非要请外援啊。不喜欢。
跟PTU有什么关系。 有些挂着羊头卖狗肉的感觉。跑题了。 印度人在香港。
名师出鸡徒
以南亞人為主角很少見。
比人性稍微好看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