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家粉丝就别来了哦~你姐还演不来这种剧呢
我家敢于挑战新剧本新人物形象 已经跳出舒适圈了 别拿你家思想禁锢人了 这个形象很贴合许半夏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还增肥了许多 语气神态都很像一会精明的商人 明明还是一位大学生 却不得不装成熟 这是角色使然 不是你们所说的老、垮 那个年代还是干钢铁厂的 皮肤能好到哪 还是无滤镜版
如果能客观看的话,到目前播放了12集,基本上就是讲述了一个草根女看到了一个一夜暴富的机会,然后豪赌了一把。问题是,她没有本钱上赌桌,遇到到处借债,空手套白狼,赢了一夜暴富,输了的话死猪不怕开水烫,坑债主。
其中,最大的冤大头的赵垒的公司,赵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为草根女的豪赌支付了最大的本金,赢了是草根女的,输了亏公司。在这场豪赌中,承担最大风险的是赵的公司,因为赵本身也没钱,一样死猪不怕开水烫。在草根女频临失败的时候,赵的公司最明智的选择是利用市场低价的机会把废钢收购,降低损失,降低风险,万一钢价回暖可以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然后赵从中作梗阻止收购,一直等到钢价回暖后高价买回,让草根女大赚一笔。
12集里面差不多有10集草根女一伙在做着老赖,到约定付款日就耍赖,我就是没钱!
当然,最后赌赢了,否则故事就结束了。这个赢一俊遮百丑,把草根女三人组包装成了一个励志人设,把一个暗黑故事洗白了。其中陈宇宙淋漓尽致的说明了什么叫小人得志,前一刻钟给债主当孙子,后一刻钟知道赌赢了,直接掀了债主的桌子。
剧中伍建设无意中一句话也说出了整个故事的核心:赵挪用公款三千万帮助草根女完成了空手套白狼。
如果说这部剧是AI换脸也会有人信,女主一张油腻的白板脸从始至终,也许是带着面具,也许是颜面神经失调,也许是特殊的表演方法,总之,表演简单高效:一张精致的面具+机械流利的台词=演戏。
豆瓣小组就不用看了,已经被脑残粉占领,各种花式跪舔,舔出新高度,女主放个屁都能被歌颂成神曲。呵呵
当然,这部剧还是值得看的,就是反应了那个时代,一些胆大无底线的人,抓住机会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财富本身带着原罪。然后一俊遮百丑,摇身一变成了成功人士、企业家。而且,除了女主那张白板脸,其他人演技都在线的,值得看。
脑残粉看到这篇评论会气炸,一定会说不喜欢可以不看。我喜欢这个故事,只是看你们的花式跪舔很可笑而已。
《风吹半夏》许半夏因为钢价暴跌被困了,想知道她啥时候能解困,查了一些资料,今天就来聊聊款儿姐的废钢事业。
钢铁生产,主要有两种原材料,一是铁矿石,另一就是废钢。用废钢炼钢减少了炼铁的过程,炼1吨钢可减少近1.6吨碳排放,所以,废钢的回收再利用有利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
废钢的可回收量和一个国家钢铁积蓄量有很大关系。像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化早,废钢的利用早、利用水平高。日本也在上世纪50-70年代大力发展了废钢的回收再利用。我们国家工业化建设起步晚,国内钢铁积蓄量在建国初期一直在比较低的水平,直到1976年,废钢纳入计划经济管理,有了废钢管理机构;1986-1995年之间,废钢逐步走入市场。从1996年起,废钢产业快速发展,行业日渐规范。
剧中,许半夏参加钢铁交易大会,然后到北边进口废钢,就是在1996年。这一年,我国钢铁的产量达到了1亿吨,要知道,建国初期我们只有100w吨的产量。钢铁产量的激增,也就意味着对原材料的需求激增。而国内钢铁积蓄量较低,废钢自产数量不足,供需不平衡,这才有剧中这些钢老板到处找钢,抢着要进口配额,轻信骗子,另外,小洋人赵总在没签合同的情况下,就给许半夏打款。他们对于钢的急迫需求,让他们愿意放手一搏。
许半夏带领观众见识了北边的混乱。北边老大哥的工业化进程也远早于我国,也意味着钢铁积蓄量更高。而1991年苏联解体,1992年卢布暴跌,也引致了90年代中国商人到俄罗斯的淘金热情。无论是淘钢团被骗,还是许半夏的黑海采购,都有着那个时/代/下,北边老大哥在休克疗法下,国有资产被各种掏空的影子。黑海地区有6个国家,著名的黑海舰队就部署在这个地区,剧中的许半夏带着一个小翻译就敢去那种地方做生意,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欧美国家的建设放缓,是国际对于废钢行情看空的大背景。但是,小洋人赵总对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判断是准确的,中国的建设才刚刚开始,后面还要井喷,这也意味着未来的钢铁的需求量会暴增,对于原材料的需求也会激增。从现实角度分析,国际钢价下行,钢铁厂一定也想买到价格更低的原材料,所以,市场上会观望,但,钢厂如果低价收不到钢,那么,势必价格还会走高。剧中许半夏周围的废钢老板手里没钢,这是她真正的底气。而郭启东想用债务换钢,其实也说明他看好许半夏手中的钢铁,他想瓜分许半夏的资源。
许半夏被困是1997年春节(2月7日)前,根据《中国乡镇企业信息》1997年08期的报道,国际废钢价格上涨,每吨涨15美元。上涨是因为日本和韩国的争相采购导致的。这份刊物是半月刊,第8期应该就是4月。所以,许半夏大概2个月就能够解困。
在同一期杂志中,我们也能看到“俄罗斯钢材出口激增”的报道。可以说,许半夏精准的踩到了市场的点上,只是,她的资金实力太弱,让她陷入了困境。
另外,《再生资源研究》1998年第5期中《适应结构调整把握改革机遇——提高废钢铁行业在钢铁生产中的适应能力》也对1997年的废钢事业有总结。文中提到1997年进口废钢总量120w吨。1997年的钢产量较1996年增长了700多万吨,但用于用废钢生产钢铁的电炉钢产量没增加,所以,废钢的消耗量没有增加。废钢尽管生产流程更短,但废钢可能含有各种杂质,对回收水平有要求,因此,废钢利用的提升,还有赖于技术的提升。许半夏老板的事业要进一步大爆发,也需要技术的革新。
文中还提到,97年国内废钢回收公司成本价格在900-1000元每吨左右,从边贸进口的俄罗斯废钢,价格一般在90美元每吨以下,运到厂内的价格,甚至比国内废钢还低。这促成中俄边境废钢贸易活跃。
看预告,许半夏就要解困了。她的事业也才刚刚开始,期待~
参考资料:
《中国乡镇企业信息》1997年08期
《再生资源研究》1998年第5期
《中国钢铁再生资源市场分析》作者金磊夫
《2010年废钢铁业的思考》作者闫启平
我当时也在那个酒局里,跟着老板。
开席前,有个叫许半夏的女人敲开我们套房的门,送了我们老板娘一套名牌护肤品。
她打扮的艳丽,笑得极其谄媚,哈巴狗似的跟我们老板娘问好攀关系,真是烦人又刺眼。
我心想,一个收破烂的……
开席了,热热闹闹,一片祥和。
诶,她就坐我后桌。数她巴巴巴的能说,数她吨吨吨的能喝。听说就为了一堆破铜烂铁,求人奉承,脸都笑烂了,最后醉的跟个疯女人似的。
呵,一个收破烂的……
当然,那天我也醉了……
是多少年?又一个酒局,我又见到了她——许半夏。
她,已经是钢铁行业的风云人物。
依旧艳丽。
漫漫岁月,变数太多。
看她,我凭什么看不起她……
许总,我敬您。
万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冬天又要来了。
“人也不是非要活的有意义。”
“不,我就是要有一盏灯是为我而亮的,有一个人是为我而来的。”
每天都在其中反复横跳着,沉默不语,严寒似乎可以为一切罪恶开脱。
如果说最近还有好消息,那就是《风吹半夏》的定档吧!想过很多种描述它的方式,搞笑的深沉的、盛夏的深秋的,最终还是觉得用自己舒适的最好。
注意到它是官宣赵丽颖要出演之后,我去看了原著《不得往生》,很极端的一个名字,和我以往见过的都不一样,“投以裁纸刀,许之生半夏”当即就记在了我的备忘录里。
100多章,一个女性在男性主导的商界绿林开出一条血路。或许,从出生开始,因母亲难产而死被父亲取下带有恶毒意味的名字“半夏”时,就注定了她的不平凡。资本的原始积累往往伴随着90度灰,道德和利益的对抗,借助肥胖模糊性别才能向前的无奈,时代洪流中,一段商海沉浮的故事展现在我眼前。
很庆幸我打开了这本书,看到精明勇敢的许半夏,雄才大略的赵垒,耿直刚烈的童骁骑,阴险狡诈的伍建设……无论好与不好,我都喜欢他们,书中年代场景虽离我相去甚远,但我永远对敢于拓宽国内影视内容和人设边界的作品怀有敬意。
我想,我会一直记得半夏,过于深邃的孤僻,过于阴郁的无畏,过于算计的精明,野心勃勃于商海里叱咤风云。
如果有时间,就去看看吧,还不错!
2022.12.2
又过去了几天,眼花缭乱的评论纷至沓来,我很遗憾为什么会有人通过对演员的好恶去关联一部剧,渴望弄死一切不同意见。
我一直觉得,因为一部作品而相遇在一方网络里,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我们可以去思考为什么喜欢或者是为什么不喜欢,由之而来的讨论显然更有意义。
我也会有很生气的时候,看到一部好的作品因为这样那样的外在原因而沉寂,甚至会去想要不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转瞬便放弃了这个念头,我极其讨厌这样的人更不屑于成为这样的人,我唯一能做的,尽我所能让更多的人去看一看,我永远会是《风吹半夏》的排头兵,不为别的,只因为它独树一帜扣人心弦的剧情!
如果有这样想法的人看到这篇文章,首先,我很荣幸;其次,也希望您三思而行,因为追星把自己变得面目可憎,置于这样的境地真的会开心吗?那么好的时光可以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不要困在故意恶意虚假评论的低洼里,去看山看海看世界吧!
(转载标明出处即可)❄️.
首先,我惊讶于这剧如此多的一星和五星的两个极端,毕竟电视才播四集,多大的仇和爱? 如果豆瓣评分成为某些流量粉丝的撕逼战场,那豆瓣有啥意义呢? 然后说一下剧—— 我只看了四集。目前来看,很好看。
第一,商业题材在国内电视剧市场算是挺冷的,很多所谓的商战剧,都拍成言情剧。 风吹半夏目前四集不存在这个问题,言情点到即止,剧情都在做生意,怎么抢配额,怎么租场地谈判,怎么借钱。
第二,剧中,不论友情,爱情(目前要么be要么萌芽),亲情,都是随着生意的发展,自然的推进。如果说偶像剧里的生意、友情、亲情都是为了爱情发展,那么风吹半夏则是爱情、友情、亲情,都是推动女主许半夏闯荡商海的铺垫。 这才是真实的人生。
第三,节奏快,剧情紧凑,前四集,抓出轨,抢配额,抓内奸,借钱,租堆场,建车队,陪老爸看个医生,顺便艳个遇。人物之间的关系就在这些剧情中拉开大网,勾心斗角的生意场朋友,患难见真情的钢三角,有了后娘亲爹变成后爹。料多,内容丰富。
第四,前四集的铺垫。酒桌抢配额,表露了许半夏想要同这帮老家伙平起平坐的野心(要一万五配额,其他三人分三万五,她在这时就表露出想要跟伍建设有同样有话语权,这两人之后应该会有冲突),这也为她之后开钢厂,做了铺垫。租堆场污染滩涂,间接导致好友得病。帮人抓内奸(一下得罪两个人,肯定会给她小鞋穿),帮人掩盖小三(以后小三瞒不住,她肯定会被埋怨),反正都在得罪人,为许半夏以后的朋友圈设下地雷。
第五,生意场上那些事。带你玩,和带你进这个圈子是两码事。前脚刚抓你内奸,后脚你还能借我钱。帮你抓内奸的也能马上翻脸成仇人。打手小弟的作用就是关键时刻他真敢上。而给甲方回扣,大大方方说出来的效果,比谈什么价格都好使……
第六,不必多谈演技,这是这剧的最起码保证,放心。
整体来说,很值得看。希望剧情能继续这么给力!
…………………~~~~~~
追到16集
我真的要高呼一声:这剧也太好看了吧!
不论主角配角,每一个人都在这部年代剧中,被赋予了生命,他们有着鲜活的灵魂,再也不是脸谱化的纸片人。
忠、奸、善、恶,并不是绝对的,就像人性一样,本来就是很复杂。商场上的勾心斗角,来回博弈,他们真的拍出来了。
好大喜功,老奸巨猾的伍建设;阴险狡诈,能屈能伸的裘毕正;两面三刀,心怀叵测的郭启东;抛弃糟糠,墙头草般的冯遇。
每一次饭局,都是一场商战,在这里,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感情在这部剧里,也并不是童话般那样浪漫纯粹。许半夏和赵垒之间的爱情,一直纠缠在野心和利益之中。或许这就是成年人吧,现实,更真实。
而最让人感怀的钢三组的友情线,也将在陈宇宙的离世,童骁骑的独立,最终成为一段留在照片里的美好回忆。
就像一首歌唱的那样:时光一去不复回,往事只能回味!
风吹半夏,就是一段值得反复回味的这个时代的“往事”!
导演拍得好!整个团队真的太用心了!
感谢在今年让我看到了这样一部好剧!
电影质感好看
前几集确实还不错,但是演到钢价下跌,赵垒宁愿自己落魄不堪也要保住许半夏时,我就意识到这又是一部披着年代剧外衣、号称展现大女主自强自立精神的玛丽苏剧,其内核还是要有一个或几个恋爱脑的男人来当女主的炮灰,然后女主功成名就,宣称我都是靠自己才得到这一切的。赵垒这不就自动上门了吗?在剧中,女主的智慧和能力我没有看到太多,但她的强势和超级幸运,我看的很清楚。
女主好像是从二十年后穿越过去的,完全不展现她的专业,只靠胆大和坚持己见,以及超级好运气,在发大财和作大死之间摇摆。缺德事都是好兄弟干,报应都让好兄弟扛,女主一面谴责一面坐享红利。有趣的反而是发财五人组,各有各的缺德,相爱相杀,撕逼,和好,再撕逼,很符合人们对90年代唯利是图的人际关系,以及撑死胆大饿死胆小的野蛮资本的想象。
赵丽颖几乎用一个表情演完了全剧
挺好的,但又不至于那么好看,赵丽颖果然比ym强不少
“时代的一束光,打在人生的海平面上,如同望远镜般,照远方的风浪。”
全员搞事业的剧看起来就是带感啊,剧集质感太好了,而且不是那种刻意装逼的质感,就很真实又很高级。赵丽颖演这种情绪外放大开大合的商场油滑人物还挺适合的,意外的讨喜。剧情每次切换到伍建设那里一帮人一起谈话的时候,都是各自怀揣10086个心眼,每个人的眼神都值得深挖一下
来点真大女主PLZ
半夏、伍建设等这五个人得建多少个群聊啊
赵丽颖就是天选许半夏!完全找不到幸福的影子!每个人演技状态都很到位,剧情也不拖沓,质感也很好,在我这绝对的五星剧
今年最好看的国产剧,拍摄剧本演员服化道全部在线,还得是爱奇艺啊!
童骁骑野气的外表中还有那么一丝丝的纯真,小跟班很立得住。许半夏原生家庭确实是值得唏嘘的,但是父亲不能那啥她呀,敢爱敢恨的半夏,现在还是生的半夏,期待她熟了的那天。
赵姐真的神了!!!演啥像啥!!!许半夏好带感!!!剧情也很好!!!质感也不错,很复古!赵丽颖选剧本眼光值得信赖!很不错!
赵丽颖的演技很棒,但是不明白这种刻意美化主角的剧情到底是为什么,从头到尾女主甚至连一个精准的商业判断都没有过,更别提任何手段和规划,成就她的竟然全都是自杀式的赌徒投机和自以为感天动地的义气,这样的许半夏也许能成为名震一时的黑社会大姐大,但绝对不会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守护全世界最好的陈宇宙😭😭😭😭
看了之后我只想说,赵丽颖和其他同期演员真的不是一个level了,你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该说不说,赵丽颖真好看……
办钢厂开始变得不好看了,后面太爱闪回了。
赵丽颖有瓶颈吗? 没有 隔壁一把年纪还在那谈恋爱呢
目前开下来质感还不错,不管是画面色彩还是镜头调度都算水准之上,前几集觉得最妙的一场戏就是许半夏回家借钱不成不欢而散,一边是鸡飞狗跳的争吵,一边是声乐老师指挥妹妹唱小白菜,说“你这遍唱的特别对,又愤怒,又恐惧”。哈哈,有点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