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非凡父母》是由天马影联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出品,黄子恒、伍健雄监制,朱凤娴编剧并执导,惠英红、吴岱融、吴千语领衔主演的现实题材电影,于2022年9月2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改编自导演自己的真人真事,讲述一对失明父母养育视力正常的女儿的成长故事 。拥有一双明眸的朱芷欣(吴千语饰),却有一对失明父母:甘笑红(惠英红饰)、朱国强(吴岱融饰)。乖巧懂事的她从小便成为父母的“眼睛”,为父母描绘世间的形状与颜色。随着女孩青春期的到来,热爱绘画并天赋异禀的她渴望到国外攻读艺术,观念的冲突、频繁的争吵使家庭气氛降到了冰点。在机会来临之际,芷欣将会在家庭和梦想之间作何选择 《我的非凡父母》聚焦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和残疾人的实际生活,直观地展示了特殊家庭、特殊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成长经历。 影片中父母与子女的爱、父母的陪伴之爱、子女对父母的爱、老师对学生才能的重要性,有很多精彩之处,尤其是原生家庭世代之间的冲突,令人深思,真实的故事温暖人心,家庭关系的现实探讨和对盲人的人文关怀
我最大的心愿 不是想你有多少钱或者有多出名 我只是想你可以开开心心 做自己想做的事
父母也许有着先天的不足,但他们把最好的一切给了我们。立柜里满满的录音带是成长的见证,更是那份沉甸甸的爱。即使生活再难,也不苦了孩子
正如片中插曲的一段唱词,“大家要睇透睇透,成败得失莫追究”。一家人面对苦难,乐观豁达,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努力生活。不仅如此,还回报着社会。这就是为人父母对子女最好的榜样
香蕉船上,仰望星空,你我眼中的星星,是父母眼中最闪耀的光
主要有以下几个触动点:
1. 演技:惠英红、吴岱融 等老戏骨的演技还是相当过硬的,当时看这部电影主要的原因之一也是惠英红的参演。在盲人群体生活等方面的演绎上还是很写实和让人动容的。
2. 内容:选取的矛盾点主要集中盲人父母和青春期子女冲突上和抚养孩子的不易,还是有其他很多的困难和矛盾点(比如居住困难、经济拮据、医疗...)没有被展示出来。限于电影篇幅的局限,也是可以理解的。更深入具体的展示可能得通过电视剧了。
3. 主题:主题上还是体现了父母的无私和不易,只要孩子高高兴兴、快乐成长就心满意足,自己怎么样都可以。同时也不要求子女大富大贵,只要孩子幸福快乐就好。可怜天下父母心,算是对这一主题的另一个角度的刻画。
4. 社会思考:触发了这样的思考——久病床前的孝子该如何取舍?其实有时候这不是一个简简单单可以道德层面上居高临下来审判的问题,父母需要照顾,子女也有自己的生活理想追求,甚至还有子女自己的家庭需要照顾,所以多轴运作的子女其实也不容易。而久病的父母往往照料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处境中,谁都是不容易的,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式,或者外界能否提供什么帮助,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社会问题。
Tips:当时看的时候比较了国语和粤语版,个人觉得粤语版相比之下更有味道。
为人父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失明的人做父母就是难上加难。生育是一条没有退路的单行道,婚姻起码还有离婚这一个补救的选项,但生孩子这件事,不管有多少次质疑自己该不该生有没有资格生,生了是不是自私,只要孩子出生了,就得迎难而上绝无退路。
父母抚养孩子的辛苦是显而易见的,但孩子承受的“爱的压力”往往被隐藏起来。因为中国传统的文化就是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给了你生命,除了感谢,你怎么还好意思说自己有压力?尤其是例如残障人士或者单亲或贫困的特殊家庭,父母更加辛苦,孩子承担的压力也就更大。
这种压力的爆发点往往集中在青春期这种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这时“做自己”与父母的期望往往会有很大的矛盾。像电影中这样鼓励孩子不要为了父母放弃自己理想的老师并不多见,大多数的声音在强调“父母在不远游”“你爸妈把你拉扯大不容易“,尤其是这种家庭出来的女孩子,有很多”远嫁不能尽孝“这样的文章占领道德制高点。
惠红英饰演的母亲因为翻到烟盒去接女儿,女儿却因为怕被同学知道自己是特殊家庭而狠心装作不认识她。很多父母在孩子长大之后都有这种“被抛弃感”,明明是为了你好,为什么你却不愿意我插手?小时候的孩子被父母抱着怀里,长大了的孩子把父母留在身后。
台湾作家龙应台说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但很多家长都迟迟不愿意退出孩子的世界,强势的父母退出的步伐就更加不情愿。也许是因为不放心,也许是因为放不下自己被需要的存在感。
电影借男朋友的口问出:你为什么那么想出国呢?女主回答:“自由”。因为是失明人士的家庭,父母对她的依赖会更多,她当然也会觉得“父母管得很烦”。
当孩子长大父母却迟迟不愿意退出时,逃离就成了必然的选择。出国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也是为了离开父母的管控和依赖。这种逃离有时会带着内疚,但不逃离又会感到窒息。好在父亲很好的缓冲了这种矛盾,他很好的缓冲母女之间的矛盾。现实中很多单亲家庭的母女冲突往往会更加尖锐。在父亲角色缺失的情况下,母亲抓得越紧,女儿就逃得越远。就算勉强生活在一起,也是不断控制又不断反控制的互相折磨。
惠红英饰演的母亲也有过非常依赖女儿的阶段,比如女儿会放弃重要的面试去陪她看医生,比如会牺牲自己的社交陪母亲去看望病友。但好在她是一个有智慧的母亲,在丈夫的提醒和女儿的反抗下,她还是做出了改变,真心支持女儿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这部半自传性质的电影中,导演说自己拍摄这部电影的过程也是不断了解父母和治愈自己的过程。她才明白并不是远走高飞抛下一切才能前行,陪伴家人反而会给她更深的支持和力量。
这部电影的名字是“非凡”父母,但其实并不是完全为了歌颂失明人士家庭的辛苦。失明父母并没有以爱的名义把孩子牢牢捆绑在自己身边,尽管她有着比普通家庭更加理直气壮的捆绑借口,她仍然尊重女儿是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一个为父母而活的人,不是她“口袋里随时可以拿出来的盲人拐杖”。尊重孩子的独立,这才是这对父母真正的非凡之处。父亲善良温和,经常帮忙工友,母亲开朗乐观,经常去养老院做义工。她的身体虽然有所不便,但精神内核稳定完整,不用自己的辛苦当作牺牲绑架孩子,也不会把孩子当作唯一的精神寄托。
养孩子这件事,哪有什么“等长大了就好了”,把小婴儿抚养长大,其实只是漫漫育儿路上的“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何与长大后的孩子相处,才是对父母修为的真正考验。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可能会一点点失去自我,但要时时警醒不断调整不断改变一点点找回自我。
父母保持自己精神世界的独立和丰富,才能有力量尊重孩子的独立。为人父母,是一场育儿即育己的修行。
(本文首发于公号'’芮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非常喜欢红姐的演技,加上宣传物料不遗余力的以此为卖点,所以我当即购票去看了点映,甚至特地带了纸巾准备大哭一场。结果我全程面无表情直到电影结束。
先说说优点
1.电影的立意我很喜欢,可能是年纪大了,我更喜欢一些表现孝顺、理解、关心的情节,同样,电影里角色之间展示有爱互助的情节节奏把控的不错
2.各个演员对角色的演绎挺好,包括女儿的角色,和红姐搭戏没有让我出戏的感觉,红姐的演技更没的说,演的很好,每一个细节都做的很棒,情绪传染的很到位。
接下来就是缺点
1.很多戏剧冲突在我眼里都充满了刻意,比如传呼机恰好在吵架的时候响了,比如女儿面试恰好妈妈流鼻血,比如说女儿离家出走刚好听到了有人溺水的广播,再比如说恰好妈妈唱歌的时候爸爸肠癌了,这些桥段极大的削弱了情节的真实性,感觉剧情真的很努力想去让观众去哭去感动,每一个重要剧情都通过这些来推动的话就很难让我有代入感,仿佛在看一部努力煽情的春晚小品
2.配角工具人化严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女儿的男同学,在剧情需要女儿叛逆的时候他突然出现,在剧情需要女儿回头是岸的时候他就光速消失...编剧似乎在写一篇命题作文,每一个点都在努力的扣题,每一个角色的作用都分工明确,的确,电影很扣题,但是角色塑造很干瘪,观影过程很无趣。
3.结尾部分节奏很奇怪。爸爸的肠癌部分我真的看的一头雾水,一个收入不高的家庭出现这个噩耗,我当时想着这家子日子怎么过啊,女儿没钱念大学妈妈没工作。结果他们努力共渡难关的过程被一笔带过,着重演绎了他们三口在医院啃鸡腿,我作为观众实在是很难共情到他们的境况,我甚至觉得他们比我还开心。
4.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这部电影真的好无聊...一部优秀的电影可以通过节奏剧情甚至镜头语言让观众产生情绪的递进,对后续剧情产生兴趣。但是很可惜,这部电影全程平铺直叙,甚至是中间离家出走的情节也没有让我产生啥情绪波动。唯一的情绪波动似乎是妈妈中期真的让我感觉到窒息,不得不说红姐的演技真没的说
我很喜欢「故事」,听别人的故事、演别人的故事、写别人的故事⋯⋯ 这些都是我从香港演艺学院毕业后一直很努力做的事。忽然一天,我脑海里浮现一个意念:如果有机会,我会怎样编写自己的故事? 就是十年前忽然浮现的这一个念头,让我开始执笔编写一个关于我与自己失明父母之间的故事。
从小到大生活在盲人的世界里,我看见外界的人大多数一听见「盲人」二字,脸上总莫名地挂起一副替我可怜的样子,然后再大发热心地向我家庭伸出援手。 但实际上我爸妈比很多健视的人还要强、比很多人更积极地过活,从不自怜自艾,也不需要别人怜悯。反倒是我 - 外表看来很健康的女儿 - 心里倒有很多说不出的话来!
所有心底里说不出的话,我只能写进剧本里去⋯⋯还记得念小学的时候,每年我的生日愿望,都是希望爸妈能张开眼睛看看我!有好几次,我也梦见他们真的张开了眼。我还兴奋地走到他们床边,把他们从睡梦中摇醒过来,要检查他们的眼睛是否真的已能看见!后来,我慢慢长大,才终于明白「奇迹」是不会发生的。于是我改变了我的生日愿望:希望快点到18岁那一天。心里想着,只要我一拿到成人身份证的时候,就离开这个家!因为,那时的我,总觉得我的人生是被他们拖垮了!
很久以后我才明白,自己一直以为遭到的诅咒,原来是祝福! 随着岁月过去,关于我跟我妈,相爱的故事有很多;但互相伤害的故事也不少 。要在当中抽选一些素材来写剧本,终究要怎样选择才不过火,又能让观众产生共呜,一直都是一个很折磨人的问题。最后,我终于决定剧本就从婴孩期写到青春期吧!这大概也是为人父母最担心/关心孩子成长的时期。而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放手,也是父母要学习面对的一个课题!
女儿的角色我比较容易掌握,但我一直也写不好「妈妈」这角色。此时我才发现在现实生活里,我好像从没有站在「妈妈」的角度去看世界,所以不知道应怎样写「妈妈」这角色。于是我不得不坦白告诉我妈,我正在写一部关于我们家庭的电影。然后,我重新听妈说出她心里的故事,明白了更多以前我不知道,或忽略了的东西。我将这些资料作了一些适度的戏剧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我更多的明白了妈,也明白了自己!整个编写剧本的过程,同时也是我心灵疗愈的一个过程。
原来,不一定要背弃家人,远走高飞,去过你自己想要的人生才是出路。有时候回过头来,拥抱一直默默在你背后支持你的父母,反而能给你更大的力量往前走! 因为无论我们走得多远,「家」永远是可以依靠、可以停泊的港湾
《我的非凡父母》已在全国放映,心情兴奋又紧张。萦绕自己心中多年的情感故事,呈现在万千目光面前,一时间十分忐忑。只希望我的故事,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
粤语原版,感动推荐。一天之内连看两场母爱有关的亲情片,杨荔钠的《妈妈!》搭配港味的《我的非凡父母》,都是惹人泪奔的真情好片。虽然他们平凡贫穷又看不见,但是他们还有爱,这是很有爱的一家人。本片导演朱凤娴就是根据自己盲人父母的真实故事改编成了这部自传体的电影,所以一点一滴的真情都实实在在,大银幕上分明能够感到那份刻骨铭心的羁绊,盲人父母养育子女的不易,女儿对盲人父母的深情,从开始的不理解叛逆到后来的终于理解父母……尽管有新人导演的生涩感,但拍的还是很棒,细腻动人关键是很真诚,耿直的爸爸操心的妈妈,红姨的神演技让人动容,而且芷欣的艺术老师人真的好好哦,她总是在芷欣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指点迷津——父母他们远比你想象的要强大,做你喜欢的事,追求你的梦,这份爱一直都在身边。
拍的太短了 意犹未尽
一直在沾题材的光,编剧部分并没有能为电影加分。都是关键元素堆砌毫无意外。角色的空间也都有人物设置本身延伸开来,红姐还是强大,吴千语有点意外,的好。
工业片,没别的,就是想让你看看惠英红的演技 (千万别看国配版
BJIFF22 这是一部你明知道剧情编排在意料之内,但又无可救药的感动落泪。原生家庭的窒息感放在盲人背景下更显压抑但又不愿苛责,设身处地去想其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叙事就是流水账但会为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动容,桥段的衔接不够仔细。(而且这个版本应该不是最终内地影院放映版开头字幕有问题然后原本片名一路瞳行没切掉)红姐演的太好了而且还愿意扶持新人导演,谁会不喜欢她😭千语BB演高中生真的没有违和感,Q&A的打扮就是十年前刚识到她那样啊🥺
比想象中好点,电影最关键的就是母女间的关系和互动,惠英红演了一个非常中国化的妻子母亲,刀子嘴豆腐心,对女儿既依赖又严厉,非常真实。不过母女间关系和解还是缺少打动人心的桥段,说到底就是犯了港影的老毛病,很多桥段设计略显刻意,缺少情感转变上的自然,也就难以成为佳作。
勉强三颗星吧,全靠惠英红一个人死撑,其实到最后都不知道到底想表达什么,堆积了一堆要素又什么都没表达好,结尾更是仓促得莫名其妙。录音带作为很重要的伏笔居然只出现在开头那一次,与今年拿奥斯卡被群嘲的同类型《CODA》相比更是灾难。因为铺垫不够以及情节过于刻意所以根本无法带入,很难共情,而且完全不理解一个这样的电影有什么可删减的啊?!还有就是灾难性的国语配音!!!一纸血书希望别再搞国配了拜托拜托。还有一个感觉就是,不管如何大陆地区对于残障人士的关心和作为都是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就好像“大陆不存在txl”一样不存在残障人士。
因为一句女儿亲口对爹说的“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 妈妈是今世的情人”给恶心得一阵反胃于是出了影厅 原本是出于从小到大学陪伴我的盲人奶奶来看的这部片 但除了演员卖力以外并没什么感觉 只能说没必要的痛苦又带来新的痛苦:性缘至上的组成家庭方式让孤盲女和另一个陌生盲男硬凑家庭 匮乏加倍 为了活下去的希望生下女儿 又穷又盲并不会让女儿痛苦 窒息的共生吸血权力控制才会让爱你的女儿逆反 自己缺爱就先爱自己 而不是造一个权力下游对象供自己演绎自我牺牲和感动的戏码 最后得到的只会是恨而不是爱另外有一个点是最近的感觉 在一部影视作品里 如果男性角色非常完美 往往这个男性角色是不需要的 那部作品通常是女性角色女性视角女性逻辑女性故事女性联结
更喜欢《一路瞳行》这个名字。红姐演技真好
堆了这么多东西在里面,我也不觉得感动,不能给孩子正常的生活就不要生好吗,谢谢。
当女儿从身边经过的时候她开心地笑了,以为女儿会过来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等了一会儿发现属于女儿的味道越来越远,惠英红短短的这10几秒演技真的绝了
好好看,红姐演的真好
一开始还行,中段之后就开始要素堆积。导演的功力亦需要加强。
惠英红稳定输出,戏剧冲突太满且稍显刻意,但是不耽误落泪,最后一场戏一下子很想老爸老妈。
★★☆ 根據導演個人經歷改編,卻沒能讓電影多幾分真摯,反而煽情濃度過高,不斷閃回、不斷慢鏡頭,劇本編排都太過套路化了,都在消磨著故事本身的感染力。惠英紅演得好嗎?好,但也只能算她的及格水平,和《心魔》《幸運是我》《血觀音》比,甚至和她的一些配角演出比,表演難度和表演層次都差了一大截,如果她以這樣的一次表演四封金像影后,我只能感到遺憾。吳千語演得差嗎?差,但也沒那麼差,劇本給予女兒的定位更像是父母、尤其是母親的陪襯,多段女兒的心理轉變、行為動機都缺少邏輯且時機不對,可以說,角色在劇本階段就被寫殘了。#BJIFF2022#
三星半:带娃看了部惠英红主演的粤语电影《我的非凡父母》超前点映,这两小子来广州五六年了,粤语比我还烂。我还能听懂一半粤语,他们俩兄弟基本听不懂。现哪怕生活在广州,学习粤语的环境和氛围也很难有了。
看完以后想到了另一部香港电影《桃姐》,一样日常的市井生活和日常琐事,平淡却触动人心。惠英红的演技无懈可击,对盲人的拿捏很细致,尤其是女儿假装没有看到她的一幕从期待到失望的神情。对于亲情的刻画也很真实,女儿的叛逆来的顺理成章,而控制欲过强让人窒息的母亲几乎是每个中国家庭的困境,放在这一故事背景下又让人更难去以对错简单评判……是一部充满温情的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让观众看到了视障人群的不易也看到了他们普通三口之家一样的天伦之乐。虽然还有许多刻意煽情的地方,但总体来说算是今年在电影院看过的片子里不错的了,支持新人导演和文艺片。
如同所有父母的真实写照,健全的父母把子女养大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是失明父母,剧情如同现实生活般真实,很多片段也是很感动
🌟总体评价:可能会让人想起《健听女孩》,但它不是,毕竟关键词都不同。不过,成片似乎没能突出“非凡”,最终只是落在了“父母”。🎥故事题材:“一路瞳行”。🎭演员表现:有目共睹——惠英红接女儿放学时表情的微妙变化是高光。
诚意满满的电影,一直觉得一个导演讲述自己的故事是最能流露真情实感的。红姐再入一座金像影后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