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龙酒店大堂里,神色慌张的Sonja撞上了Julian,乐谱撒落一地。
像所有罗曼蒂克的故事开头一样,她帮他捡,他对她一见钟情。
一战后的德国一片混乱,街上到处都能看到穿戴假肢的残兵败将;失业和饥饿让人们越来越愤怒,他们走上街头,集会演讲、抗议游行。末代皇帝威廉二世早已流亡海外,柏林成了共产党和起义军争夺的天下。
双方的激烈交火没有蔓延进阿德龙酒店,它像一座堡垒一样蹲守在勃兰登堡门东侧,亦如人们在近一个世纪后看到的那样——Tiffany蓝的坡屋顶,淡黄色的外墙。这里曾是威廉二世最钟爱的“行宫”——1907年,他携全体朝臣为阿德龙酒店盛大剪彩,自此,德国世界级豪华酒店的标杆被树立起来。
Sonja来这是想暗中观察她的生父——他现在是这家酒店的大堂经理。
生父是马夫的儿子,外公家的马夫。他和Sonja的母亲从小一起长大,暗生情愫偷食了禁果。1904年,在一个寒冷的初春之夜,母亲生下了Sonja,马夫一家被外婆赶出了柏林乡下的大house。
这是一段不被认可的初恋。Sonja的母亲当时只有15岁,外婆为了维护家族的名声,抱走了Sonja,对外宣称是自己的小女儿。
于是,Sonja从记事起,一直视外祖父母为父母,而管自己的亲生母亲叫姐姐。后来,“姐姐”不满自己即将嫁入贵族的命运,和一名作风“出格”的女摄影师私奔去了纽约。
外公常年在非洲殖民地打理生意,Sonja和外婆及非洲黑奴Galla生活在柏林乡下,她衣食无忧,靠弹钢琴打发时间。等她再次见到“姐姐”,已经是十二年后的事了——在外公的葬礼上。临终前,外公将真相告诉了Sonja。
这一年Sonja15岁,和母亲生下她时一样大。小女孩对自己的身世疑云早有察觉,她曾经想象过各种可能——自己或许是被放在外公家门前的弃婴,或许是外公像买非洲黑奴一样买回来的——却怎么也没有想到,事实如此狗血。从非洲黑奴的嘴里,Sonja打听出了生父的下落。
他不再穿着蓝色的侍者制服,而是穿了一身剪裁精致的黑色西装。站在阿德龙酒店的前厅里,他始终面带微笑和客人打招呼,不时有人往他手里塞硬币,等客人转身离去,他再不动声色地将硬币揣进口袋里。
这一切,都被Sonja看在眼里。
外公去世后,外婆整日精神恍惚,几个月后终于自杀。
Sonja拒绝跟母亲去纽约。她变卖了柏林乡下的豪宅,拿着一大笔遗产,住进了阿德龙酒店的长包房。外公曾是酒店的股东,和阿德龙一家也算是世交。
在一次化妆舞会上,Sonja又遇见了Julian——原来他是酒店的琴师,长得一表人才。两个人在人群中都多看了彼此一眼,打扮成印第安酋长的Julian款款走来,请Sonja跳了一支舞。之后,他摘下一根绑在脑后的羽毛,送给了Sonja,又继续坐回到钢琴前。
舞会的气氛热闹非凡,吸引了不少上流人士在夜幕下走进阿德龙酒店。酒店门外,大街上人烟稀少,依稀能听见舞场内传出的爵士乐和尖叫声;报童卖力地叫卖着当天的新闻:爱因斯坦获得了诺贝尔奖,巴伐利亚王储与卢森堡的公主大婚……
老阿德龙先生站在勃兰登堡门下回望,想起酒店刚刚开业时,威廉二世曾经褒奖他说,“阿德龙酒店是对20世纪风貌的写照”。
一辆卡车将他撞倒在地,没有停下。
车上满载着荷枪实弹的士兵,他们的脸上面无表情,远远地看着那个可怜的老头儿躺在砂石铺成的路面上。老阿德龙就这样去世了。
少东家继承了家业,新时代来了,柏林的工人们喊着“团结就是力量”的口号走上街头——这个时代似乎更不平静。
Sonja的父亲依旧每天在酒店前厅迎来送往。他一直默默关注着Sonja,渐渐地,父女二人的隔阂消弭了。Sonja18岁生日那天,父亲送了她一台收音机——这在当时可是个新鲜玩意,吓得黑奴Galla不敢上前。
大街上,游行抗议的声音一浪接一浪。失业、贫穷、通货膨胀……柏林人的生活每况愈下。Sonja对广播里的声音太着迷了,她吩咐Galla关上了窗户。
住在全世界最好的酒店里,她有父亲陪在身边,有一台收音机,还能和Julian一起谈天说地弹钢琴,Sonja实在没什么好抱怨的。
直到Julian的未婚妻出现了,指尖跳跃的音符和Sonja心间的幸福感,都在那一刻戛然而止。
Julian辞去了阿德龙酒店的工作,跑到柏林最早发行的《福斯日报》当了一名通讯员。
Sonja很失望,她剪了短发,机缘巧合下,成为了一名电台播音员。事业刚有起色,偏偏在这时又收到了Julian的结婚请柬。Sonja只好拉上儿时的玩伴Sebastian前去参加,谎称是自己的男朋友。
那一年,柏林还发生了一件大事——美国黑人舞蹈家Josephine Baker来尼尔森剧院演出。Julian搞到了两张票,想邀请Sonja一起去看——婚后他一直对Sonja念念不忘——没想到Sebastian也提出了同样的邀请。最后,Sonja带上了黑奴Galla,四个人一起观看了这场盛况空前的演出。
老实说,Josephine Baker来得不是时候。当时,德国的极端种族主义已经抬头,犹太人和黑人都成了他们口中“亵渎种族”的罪人。
看完演出走出剧院,Galla被剧院门口的冲锋队士兵盯上了,他们戴着红色的万字袖标,冲她大喊“黑鬼”。敏感的犹太裔Julian被激怒了,他和冲锋队发生了冲突,Sebastian和Sonja赶忙跑了上去,剩下Galla落了单。
一声枪响。Galla倒在了血泊中,Sonja伤心欲绝——从小到大,Galla对她而言几乎像是母亲一样的存在。
Galla去世后,Sebastian消失了,Julian又重新回到了Sonja的生活中。可惜他们的幸福没有持续多久。
1933年,柏林发生了国会纵火案。纳粹党人制造了这起阴谋,并成功嫁祸于德国共产党。他们在街上制造恐惧,到处抓捕异己分子。很快,Julian也被关进了拘留营。
Sonja这时已经是柏林广播之家的当家主播,这时世界上首家独立广播电台。Sebastian以上级领导的身份出现了。他告诉Sonja,过去几年自己在几家报社工作过,还在慕尼黑大学读了几个学期的哲学。
他还想追求Sonja,却发现Sonja已经怀了Julian的孩子。
Julian在拘留营一关就是三年。1936年,柏林主办奥运会,Julian得以假释。各国运动员和游客蜂拥而至,柏林又成了国际大都市,阿德龙酒店人满为患。
看着眼前这番热闹景象,阿德龙先生长舒一口气,对妻子说:“一切都会好的,全世界都在关注德国,希特勒不得不改变作风。”
Julian回到阿德龙酒店,见到了Sonja和他未曾谋面过的女儿。他计划买一本假护照,带她们尽快离开德国。Julian担心,奥运会结束后自己会再次被抓。
事情没有他想象中顺利。Julian带着女儿在公园与卖护照的人接头时,被盖世太保发现了。
为了救出老公和孩子,Sonja不得不答应Sebastian,自己将在奥运会开幕式直播时,介绍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出场。Sebastian则承诺将向他身居高位的哥哥求情。
然而,当Sonja站在挂满红色纳粹旗帜的演播室里,Julian和女儿却被驱逐出境。
Sebastian告诉Sonja,是Julian执意要带女儿离开。而Julian则认为,Sonja出卖了他们。
一家人就这样失散了。Julian和女儿下落不明,Sonja辞掉了电台的工作,回到阿德龙酒店,做起了前台。
奥运会过后,阿德龙酒店的生意一直不好,外国客人都不来了,他们又开始害怕德国——这是1939年。很快,德国就开始与全世界为战。
整个二战期间,阿德龙酒店是柏林唯一还在接待客人的酒店。在战争的最后几周,阿德龙一家搬到了乡下的庄园,Sonja和父亲留下照看酒店。他们相约,战争结束后再重新开始。
不料,一场大火将阿德龙酒店烧得面目全非。Sonja的父亲在大火中丧生,阿德龙先生也在乡下突发心脏病去世。
Sebastian是为数不多从战争中生还的人,在那个求生的时代,他和Sonja选择了互相依靠。
战争结束后,Sonja开始着手重建阿德龙酒店。她一直没有Julian和女儿的音讯,很多年后,她才知道,Julian还活着。
1952年,Sonja和Julian的女儿只身一人来到阿德龙酒店,Sonja认出了她。女儿对Sonja充满了怨气,指责她令自己和Julian被驱逐出境。
直到Sebastian的哥哥因为纳粹案底面临审判,一切才水落石出——当Julian因为假护照被捕后,是Sebastian找到他的哥哥,请求对方将Julian和女儿赶出德国,并让哥哥告诉Julian,Sonja不要他们了。
女儿打电话将真相告诉了Julian。挂断电话,Julian决定飞回柏林。一家人终于在阿德龙酒店的残垣里重聚。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如今的Julian是以色列一名受人尊敬的记者,并已再婚生子。他不可能留在柏林,留在Sonja和女儿身边。
“下次见面还要再等17年吗?”Sonja问他。
她拿出他们第一次相识,Julian送给她的那根羽毛,哭着说,“这一生,谁能看懂呢?”
后来Julian回以色列了。接着,柏林墙也建成了。
Sonja一直将阿德龙酒店维持到20世纪70年代,直到民主德国当局关闭了这家酒店。Sonja迁往美国,母亲在长岛给她留下了房产。
Julian的妻子去世几年后,他去长岛找到了Sonja,两个人一直生活在海边小屋里。
1997年,阿德龙酒店重新开业。一大家人又回到了这里。在餐桌上,Julian向他们的女儿、女婿和外孙女介绍,78年前,他就是在这里对Sonja一见钟情,至今不渝。
Sonja欣慰地笑了笑,她说,“有时候我觉得这一切像一场梦,在我漫长的一生将要走到尽头的时候,终于不再是孤零零一个人。有时候我们无法决定在哪里、如何生活,但无论生活将我们推向何处,家乡永远在我们心中,我们用回忆让她永不退色,我把一生都献给了阿德龙,我试图守护这方土地的灵魂,这个灵魂不好也不坏,亦无所谓对错,它吸纳了一切消逝又重获新生的事物。这就是生活本身。”
故事讲完了,歌声响起:
“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如同预言的那样/我还是很高兴/我们曾经在一起/岁月无恙/只要你在我身边”
亲爱的爱人,丈夫,父亲,外祖父朱立安,终究还是和我厮守了人生最“成熟”的二十年……
德国(纳粹)和犹太人之间的伤痕无法愈合,历史的伤痕始终清晰可见……
他和我青梅竹马,一直倾慕我的才华与美貌,不到他的哥哥说出是他安排驱逐了朱立安和我的女儿,我还把他当做我生命中最值得依赖的人,甚至可以托付终生……三十多年的夫离女散啊,三十多年的茕茕孑立……
请把德国(纳粹)和德国人民分开,我们仅仅是开一家酒店,给到客户最好的服务……
终究是敌不过血浓于水的亲情,女儿的出现和女儿对深深误会的洞察……最终我们选择了相互原谅,都得以宽怀,并约定有缘分的话一定厮守到老,活久见。
如约如愿,活久见,我的心里只有你。
21.02.2020 1/3
看到欧洲又觉得还是美国潇洒,但是真的未必谁都受得起。
- 不要等别人给你自由,施予的自由没有任何价值,你得自己争取。
- 每个街口都能看到苦难,失业和街让人们越来越愤怒,每个人都在从别人身上找罪责。
22.02.2020 2/3
- 新的時代到來了,這個時代更不平靜,也更加充滿希望。
- 對於酒店外的事情,我並非全然不知。
- Ich habe genug von Politik 我已經受夠了政治。
- 是,那樣會好些。問題是要不我寫我自己能信的,要不我閉嘴,我不認為你會想我閉嘴。
23.02.2020 3/3
- 我覺得羞愧。
- 在那個求生的年代,我們只想著互相安慰。
- Leben Sie wohl Frau Schadt 永别了,尚德女士
- 下次見面要再等17年嗎?
- Dieses Leben Wer soll das verstehen? 這一生,誰看得懂呢?
- 我試圖守護這方土地的靈魂不好也不壞,亦無所謂對錯,它吸納了一切消逝又重獲新生的事物,這就是生活本身。
战争摧毁的不是旧时代的人和物,是人类仅有的那点文明和高贵。抛开宏大的百年德意志历史,二战以后,德国人用尽各种艺术形式从方方面面反思那段历史,警示后人。后人呢?二十一世纪了,战争不再是硝烟战火,但互联网的硝烟仿佛是愈演愈烈,以一种无声无息的方式继续摧毁着旧时光的尊贵和体面。短剧时间线清晰,情结紧凑,温情圆满,演员年龄感拿捏准确,一气呵成。
其实每个人都是好人。
我晕6公主只放了前2集,第3集半年后才放你礼貌嘛……非常棒,不输《我们的父辈》。从祖母的故事过渡到母亲的故事再到女儿的故事流畅得顺理成章,也是以小见大、以家庭见时代的表现方式。导演在线演员在线服化道都在线,特别棒。
让德国人拍儿女情长确实难为他们了。所有感情都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有时候你会庆幸你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可是你更会羡慕,也许动荡,也许失去,可是更能够给你一种清醒的认识,你是一个人,你要做些什么
刚看的时候感觉土味十足,尤其是把一见钟情刻画的一言难尽……后面渐入佳境,真实感真的很打动人,没有所谓的穷小子通过奋斗成为阿德隆管理人;每个人都在用力生活,都在真挚热烈地守护自己的爱情,母女分离的诅咒令人唏嘘。最感人的段落无非是在不断被轰炸着的阿德隆大厅,伤员和灰尘之间,sonja奏响了纯净的钢琴曲。
非常棒的德剧!若从第三集来看,故事有点接近《布达佩斯之恋》。第一集的阿尔玛演员更符合我们的 审美(这在德国片里不多见),而饰演女儿的 本片主角是86年的,一出场声音显得老成很多。柏林原来真有名气很大的阿德龙饭店。片尾曲是Max Raabe献唱的
多评一星鼓励一下小语种,字幕君加油。很有质感的一部时代剧,剧情曲折、紧凑,每个人物的线条都很清晰,短短3集就勾勒出栩栩如生的众多人物,许多人物寥寥数笔,清晰可见。体现了德国编剧的严谨(看来是睡醒的时候写的),bug和槽点都难得的少。个人认为比腐国的各种热播庄园好看哦,不能错过哦。
一个阿德龙大酒店巧妙地编织了两个家族的故事。结尾真的太狡猾了,虽然更心疼桑雅被误会苦等十几年,但还是因为最后等来一生挚爱而泪目。尤利安不该被简单定义成渣,初会面一见钟情时,他有青梅竹马的未婚妻,而她才17岁,他怕她分不清什么是爱;结婚后妻子发现他真心不在这里,放了双方,而她长大了,所以他回去找她;后来是政见、立场、迫害与误会——当然相爱这条路上,他终究不够她纯粹。比去尤利安,迫害后的趁虚而入在我这里才是更无法接受的。P.S.桑雅的父亲真的太好太好太好了。
最后一集把整部剧一下提升了,前两集不过不失,由于篇幅的限制,对于人物的刻画和历史事件流程把握稍微有些不够细致,但是第三集太太太太感人了……所谓倾城之恋也不敌倾世之恋,横跨历史的岁月,爱情穿梭在时光中,最后再次相守,我想如此的爱情不是所有人有福气得到的。爱也可以是传奇。
继《我们的父辈》之后又一次哭成傻逼。非常精彩,空袭时躲在地下室放着爵士乐跳舞的场景太浪漫。Sonja是真正的德国姑娘,独立坚强勇敢,我很开心她最终得到了幸福,尽管我还是不喜欢那个犹太人。Dieses Leben, wer soll das verstehen?
女主这一生简直……被男主坑惨了。这17年,还要等吗?等屁哦,气死了。最爱女主爸爸,完全好男人。
怎么和国王成为朋友,怎么度过通货膨胀,怎么和纳粹协议,怎么从东德拿回酒店又放弃。不要一笔带过行吗?
(7/10)从阿德龙酒店的视角折射德国1904-1952年之间的历史。当然少不了名人跑龙套了(威廉二世是来搞笑的)。布景、服装、造型各种超赞,阿尔玛的第一个演员很漂亮,远胜之后的众女角。整部片看下来的感觉就是酒店的兴衰一直掌控在各时代的官方手里。最喜欢的还是第一集。
【四星】三集讲了跨度将近五六十年的一段故事,旁白老人的叙述颇有浮生若梦的感觉。最后一个回溯的镜头简直催泪,尤其是那场化妆舞会:女孩调皮地说自己是阿德龙的幽灵,男人心动留下一根冠羽。这样带着古早套路的爱情却因为历史动荡的渲染和漫长时间的考验,让我感动了
三集看完像过了好几辈子。三星半吧。确实缺乏更细致独特的刻画,只是快快地在走故事。母亲与女摄影师在美国的故事、尤里安被驱逐后的故事其实应该最精彩。尤里安太好看了……
要在历史的情境中看每一个人做出的道德选择。Julian真是糟心,先和别人结了婚,又对辛苦自己生了孩子的Sonja百般怀疑,相信她竟能割舍自己的孩子。而相反,Sebastian驱赶Julian固然有私利,但也是保他父女一命。
欧洲版活着
并不是所有德国电影都要一定要有Holocaust的画面。中间都没有哭,看到最后才哭了。个人的力量简直是太渺小了,也几乎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看到Julian和sonja颤颤巍巍地在一起,多少心里会有一些慰藉。剖析到这个地步我觉得已经可以了。生在那个年代,身不由己。还有,Julian好帅,好喜欢
看完心情好复杂,忍不住同情塞巴斯蒂安,他真的太爱女主了,简直就是情深似海,为女主什么都做了,他的陪伴比尤里安几十年的空白更有意义,他黯然离去的样子真让人心痛。尽管他做的事让女主与丈夫女儿半生分离,可是那种恶劣环境下,驱逐出境某种程度上也是给了父女一条生路。
Ken真的是太帅了 剧情有点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