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的播放已完结,我承认电视剧并不是完美的,但是这样的一部电视剧对我来说却是最好的,从未有任何一部电视剧让我思考那么多--有时想多,有时想少,有时还想错了。对很多过去的场景还有人物在剧情推进后有了不同的解读和想法。有时基于角色个人立场,有时基于大局立场,有时基于历史立场。我倒觉得这部电视剧最为真实,立场,人性,理想,理智和经历互相影响交织,每个角色都是被这些推动走着自己的人生路,即使一些情节超脱于角色之外我不那么喜欢,站在角色立场那就合情合理。
对于还未看的观众
1. 请提起耐心,你的耐心绝对会有回报。那些各种信息埋伏的情节和台词不能错过,而另一些所谓人物的“长篇大论”看得时候我也认为说教絮叨,可过了几集,你会发现真有那么点想念他们。
2. 不要看所谓原著,可以的话在观看期间网络搜索请加倍小心。这其实是个矛盾,看这部剧每一集,每一个段落最开心的就是应该和“小伙伴”讨论,互相交流想法,多一个人多几个角度,你会发现不同的解读差异是多么有趣。可惜当我在看的时候,网上只碰到更多的“剧透”者,尤其零号特工的“原著党”们。我绝对负责任的说,这与小说不一样,也许抬出来的台词和桥段一样,一些细节一样,但是主要角色改变太多了,更为真实和现实,相比书本里的角色更是有血有肉的人。所以这种剧透完全是限制了观者的视野,狭隘了个人思路。看剧透太影响看这部剧的乐趣了,在之前我看过长片花所以对此剧兴趣很大,结果播放后就一直后悔看过。原本豆瓣分集讨论个人只是想抓取整理剧情线索,未来重看会丰富一下,有兴趣者可以当这些是你的“观剧小伙伴”
3. 观看的时候碰到问题多想一想吧,请再多想一想吧。相信我几乎所有你的问题都会有解答--电视剧里就能解答。其实台词并没有晦涩,有时还有点幽默,剧情也没什么难懂看不明白,一切只是在挑战你的观影习惯--随便看看,看了就忘,走马观花。而这真是一部不能拉快进的电视剧。打开你的思路,站在不同角度和立场想一想吧。
以上就是对新观众的推荐,没有剧评,因为剧评太容易剧透. 不过还是特别想说,当初因为对李晨的偏爱所以对好家伙一直很期待,而时光这个角色演出绝对不负你我他。
----------------------------------------------------
10-17
其实剧过半到上海几乎人物关系面孔能清楚的清楚,不清楚的也隐隐有了感知。后面很直白的让人看到情感的讨论,父爱,爱情,还有这无法无天时代中人的立场和选择,立场被情感所影响,而又没被影响。我一直在考虑立场的对错,从我现代人个人的立场,历史的客观事实和剧里表述的情形出发,说实在自己想法反而模糊了,比前面剧情要糊涂的多,理不清
10-2 待续
电视剧题材不喜欢,正常! 看不明白,理解,毕竟略有违传统收视习惯!可是对于那些随意说脑残说平庸的庸才,我应该如何对待说服
这部电视剧把观众传统的上帝视角关了大半,观众和角色一样身在这“棋局”里,他的大量辅助(只是辅助)铺垫所用的故事线索确实是略碎片化的,散落在主干剧情的周遭,于是观众要完全想明白人物行为,客观事实估计镜头,台词要反复看了,这是把线索的拼图摆在每一个观众面前。线索之间本身略有断裂,剪辑确实也加重了点(但是也没很过份)观众需要思考甚至脑补,去把所有的线索拼起来。同时他的谜题又跟拨个洋葱一样一层又一层,有些问题留白等着日后解决,那显然有人心痒难耐,以为编剧真忘记了。当然如果只关心主干情节,接着看便是了,一个个人物里层的身份揭开,一个个早前留白的矛盾问题迟早会被回答。可是如果有人被一两句台词吸引,一两个场景引起纠结,那么最好还是多琢磨下多思考下,拼完了拼图对上了,那别有快乐。
然而没什么人欣赏这份独有的乐趣!讲道理你们平常怎么看待电影的彩蛋的?
9-28
先声明,我没有看过原著,也没有看过所谓偷跑版(除了因为开头删节原因看了1)所以我和绝大多数观众的起跑线是一样的。
此时此刻我只看过电视剧3集,乐在其中,欲罢不能,本来想起个霹雳无敌牛逼题目来推荐这部戏,不过三集好像还不够这样做,所以先占个位来说说开头。
对于开头那场“慢动作”的刺杀,有些人觉得很雷。我当时倒没觉得雷,只是单纯获得一个信息:芦炎刺杀一个叫屠先生的人。可是当我看到第三集,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后,我对那场“又雷又蠢”的暗杀有了新的想法了。
相信绝对不止一个观众觉得暗杀者们“蠢得要死,假的要死,这么文明礼貌的暗杀者”,我完全同意这个论点,但是请再多想想,192X年的上海,那些过去的工人运动(在那个时候被当时执政党称为暴动)会是如何的“实际”的画风呢?他们的能力根本配不上“暗杀者”这个名头,这种人根本抗衡不了果党的屠先生。就和芦炎一样,一腔热血,似乎幼稚又可笑,似乎活该被杀光。
也就是因为这样的“蠢”人白白被杀,所以1941后的上海和西北,更显现出兔共的地下党员们素质和能力地对比,屠先生的抗衡者成长了
在第三集中有个台词:““惊蛰就是我党地下组织被连根撅起的危险信号。发生过两次,第一次是党内出了大叛徒,第二次是出了屠先生这么个大能人。联络网一断,延安就真的成了孤岛了。后来学乖了,留了备份,备份就叫“种子”,揣着备份的人也叫种子。”
这也成就了这个故事的一部分
以上非官方解释,完全个人想法,仅供参考。也许看了再多几集,我对这个开头的暗杀会有更多的解读,更多的想法。
我这里特地提这个开头的意思是,这是一部需要观众专注和回味的电视剧。而它面对的挑战是观众的观看习惯。有太多的观众已经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电视剧的表面信息和顺延的情节发展。而这部电视剧除了画面追求电影效果, 在情节叙述中也是电影化的,它的所有元素都是线索,从人物装束,精炼的台词,到行为(包括微小的动作)等等,也许都有意义,它是个处处埋伏的电视剧,每个人物有表也有里,他们的一切在你循着电视脉络看下去回味感受是不同的。就像我看开头那场刺杀一样。
所以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相信这部电视剧的质量,他不是雷剧,你觉得疑问或者异常的画面,并非表演或者剧本的失误。在未来接收到更多剧集信息后,它会让你理解现在看到的。或者有时候可能需要你补充一些历史小常识,或者摆脱一般电视剧预设习惯性画面影响,就会觉得这部剧挺正常。
而对于部分观众如我,追剧是一种极大的乐趣,所谓现在流行的“烧脑”吧?!让我们去“主动”得分析剧里的内容。我在讨论区每一集都写了实时的归纳小结,欢迎有兴趣的讨论补充。
张译的好多形象,都是絮絮叨叨、啰里啰嗦的人物,难得的是不管他怎么絮叨,却一点都不让人反感。
卢焱一出场,就让人觉得他是个怂人。用门栓的话说,“瘦的能让老婆打”。就这样一个人,别说与时光相比,就算是和屠先生随便哪个手下比,也没有什么战斗力。
他是青山口中那个又呆又笨的行李,是燃烧了十几年还在燃烧的卢三火。
不同于时光有着承载屠先生梦想的目标,卢焱的生活确实一步一步摸索前进的。看他懵懵懂懂、跌跌撞撞的样子,像极了那个初到军营的三呆子许三多。
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卢焱就是这样的。这个呆子去刺杀屠先生,却带了一把破刀,刚砍一个人刀身就断了,只剩一寸在涂先生身上扎了几十下,却连个轻伤都没留下。
屠先生好面子,虽说被这么一个傻小子用一把破刀刺了几十下,还是要把他说成极度危险的红先生,让他上了追杀榜第一名。
于是卢焱只有跑,跑到了一棵树,做起了何思齐。然后稀里糊涂的被选为了真假难辨的种子,每天除了教学,就是和巴督教吵架混日子。
一棵树,多像那个班长的地狱,孬兵的天堂——草原五班啊。
《好家伙》里,时光和卢焱本是双螺旋结构,一个在一棵树当着教书匠,一个在大上海当着地下太子爷。但这两个人命中注定要相遇,于是螺旋也有了交点。
为追查种子,时光也来到了大砂锅,当起了天目山的马匪老魁。
惊蛰信号一出,所有的种子都要奔赴上海,从一棵树到上海,要经过两棵树、敌区。
一棵树相遇,时光打破了何思齐的水瓶,又扔给他一个水袋,顽劣而幼稚。在两棵树,时光对何思齐步步试探,还逼得门栓现身。敌区的擦肩而过,一个坐着汽车大摇大摆的通过,一个却被抓去排雷,随时可能粉身碎骨,同是主角,差距也太大了点。
时光,张扬、狂放恣肆,卢焱也不是平静的一潭死水。
在敌区,每天被拉去排雷,连若水的手下都被下破了胆,甚至连欠老板都已经没了活下去的意志。何思齐反而是最镇定的,他不想看着任何一个人死,不管是染病了的树海,还是欠老板。
何思齐告诉欠老板,要接着挖,挖通了牢房就能逃出去。后来当他们阴差阳错走出敌区的时候,那个深谙杀与被杀,过惯了刀头舔血的暗流欠老板,哭着说再也不杀共产党了,他要去打鬼子。
“接着挖”,成了何思齐给欠老板种下的希望,所以回到上海,在若水的势力接连被时光挑了的时候,欠老板还坚持着继续挖,继续找活着的人。
整部剧是暗流时光重生的过程,也是卢焱一步步成长的过程。
卢焱不是孤儿,有哥哥,有爸爸。年少时的他以为哥哥是一个只顾赚钱不知民间疾苦的奸商,而爸爸是汉奸商会的会长。所以他舍弃了这个家,一走就是十几年。
家,是那个我们曾经一度想逃离,却又万分想回去的地方。
后来卢焱辗转回到上海,芦之苇(若水)抱怨他大哥消失4年,从上海本地买来特产说是从东南亚带回来时,卢焱还附和,“芦淼怎么能一走4年”,芦之苇吼他“可是你走了十几年!”卢焱沉默了。
对家庭,谁没有亏欠呢?青山如此,若水如此,卢焱也如此。
卢焱是个不合格的儿子,芦之苇也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
芦之苇在等着和屠先生的决战,他不敢对他儿子太好,太惹眼反而会害了他。所以即使在自己的商会也只给卢焱一个提大包的普通工作。
他知道两个儿子自己只能保一个,所以他当用尽了所有的杀招之后,向屠先生,那个小辈下跪投降,用自己的命换儿子的命。
在黄河边上,卢焱问他“你是不是又要告诉我不要尖叫”,芦之苇回答“你尽管尖叫,但是你要往前走!”
尖叫,是芦之苇认为最没用的东西,他时常告诉卢焱“不要尖叫”。而卢焱也慢慢的学会了最对的事情,不要尖叫。
当屠先生时光等人围堵芦之韦家的时候,他做了和他哥哥一样的选择,让岳胜先走。
屠先生说了句“久违了,红先生”。他挥着手,笑了笑。这个时候卢焱根本不怂,也不呆,能如此从容的面对屠先生,又有几个呢?他终于抢回了本该属于他自己的红先生,他终于成为了像他哥哥那样的人。
十几年前,卢焱拿着一把刀冲向屠先生的车,为的是杀他。十几年后,还是那个地点那条街,卢焱又拿着一把刀冲向屠先生的车,只是这次却是要救屠先生。
因为屠先生、若水和青山三股势力中,屠先生最强,若水次之,如今若水已经被屠先生打垮,一旦屠先生的地下王国坍塌,整个中国再无抵抗的势力,国将不国,何其不幸。
屠先生说暴力是秩序的父亲,他所谓的安全感,都是靠暴力取得的。所以他要杀了青山,他要扫清若水和他的势力。就连时光,犯错之后,他也要打他一顿。为了不让时光被改变,他还设计让时光杀了小家。
然而暴力不是“强”,不是“勇”,暴力只会让人显得更懦弱,因为除了暴力,他没有别的让人臣服的办法。
芦焱不同,他看起来比屠先生弱的多,但他又比屠先生“勇”的多。他对抗屠先生的不是枪,却在屠先生的精神上开了一枪。他对屠说“耕者有其田,劳者有其食。当有一天,你黑暗王国的暗流们有工作,有安乐,那你的黑暗王国还存在吗?”
他把自己当初的那颗毒药送给了屠先生,他说想找到自己一个既定的死法是很奢侈的事。当屠先生拿出那颗毒药时,不会为之战栗吗?
芦焱又回到了一棵树,他要把星星之火在一棵树点燃,然后到两棵树,最终烧到上海,那时红色将会融化屠先生所在的坚如磐石的冰山。
虽然看起来,他还是那个文弱的、要靠卞公子罩着的教书匠“何思齐”。
欢迎关注公众号:楼外楼内说书人
不是谁都有勇气做卞融
谈过了能治愈所有的时光,接下来最想说的就是卞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年代剧里总有那么一个性格乖张的大小姐,爱闯一些无伤大雅的祸,喜欢一个不被看好的人,最终收获一个不好不坏的结局。
可是卞融却并非如此,好多评论说她蠢,的确,她自己也说自己是漂亮的蠢货。可在屏幕前嘲笑她的人,可否也有那样的勇气,不做那第十三位副会长,而是背起偷偷攒下的稀缺药品,去参加一个未知的组织,阴错阳差的来到一个叫一棵树的村子。
这样的西北,是陌生的西北,贫瘠的西北,黄沙漫天的西北,任人宰割的西北。
在这样的西北,她注定会为这样的何思齐而心动。
在那样一个年代,每个人都有一颗燃烧的心,可有的人迫于生计,有的人忙于保命,有的人急于送死,有的人还会做梦。而她,在那个物欲横流的上海,摇身一变,成为那个爱哭的女战士。
她一定会离开。
只是我没想到会那么久。
而她离开的理由,却不是让人窒息的黄沙,不是磨破双脚的土路,不是一贫如洗的村落,更不是愚昧无知的人们。
我相信她离开的时候一定怀着一丝恐惧、一丝绝望、还有一丝的不甘。
不甘于自己终于向自己妥协。
订婚仪式上的那一句何思齐,赚足了观众的白眼。
可谁又会知道,若不是渴望心里的那个何思齐,她又怎能决定嫁给眼前的卢焱。她本想做一只鸵鸟,可老天偏要给她一颗敢爱敢恨的心。
一棵树早已变成了她的一个不愿回首却又历历在目的梦,是夜里逃不出的魇,是白天走不出的瘴。
有一个人, 他说:“我能给你安宁。”她就只能乖乖投降。
她是那样的渴望何思齐的求婚,而现实却只有卢焱的步步紧逼。何思齐能懂得她的所有,而这一切却变做了卢焱的筹码。
于是,她只能面向着湖水接受卢焱的求婚。
因为她已经别无选择。
即使她分不出他是戴着面具的何思齐,还是撕下的伪装的卢焱。
即使她明明知道他谎话连篇。
即使前路未卜。
可是后路已绝。
人啊,便是如此,总是寄希望于来日。
即便卢焱的选择是做一台赚钱的机器。而令我欣慰的是她仍未变成麻木的卞融。
内心仅存的勇气和希望最终都没有落空。即使被绑在棚户区破旧的房子里,她却找到了自己的那份安宁,因为不论是卢焱还是何思齐,他们最终都没有食言。
在那一刻,积压在内心深处的委屈与执拗终于能够宣泄。
门栓说:你就说你能回来吧。
何思齐说:她要的不是这句话。
她要的那句话他不能给,可这一次,她却不再不甘心。
普通对白为啥老拽文? "你无力承担先生的梦境" ,"他只是在若水和小屠之间选择了一个梦境而已"。。。
虽然我们都能听明白 ,偶尔拽个文还能接受。一直拽文有时候听的好难受。。。有时候两个人通篇几分钟对白全是拽文。。
这并不是普通人,当时那个背景的人能反复扯出来的。。脱离背景,人物背景扯出来都感觉好假。。。。
如果团长没死,且连着迷龙的份一起活下去,就是个青山先生的样子。而时光是还没变成唐基的啸卿啊。这剧看得非常轻松,笑点如此密集而不捅刀,感觉啊249变得温柔了。又或是团长后遗症,所有的刀,都在事后回戳。(问题还是有:道具、化妆功夫下得略少。龙套更是...如此聪明台词让缺机灵的人念,简直惨
期待值过高,认为兰晓龙的作品不会差,所以开播之后有心理落差。开始几集剧情离奇难懂莫名其妙,故弄玄虚。耐着性子看下去剧情还算新颖,主演的演技在线,制作也算良心。
区分智商级别和人性分类的剧。
少年的中国没有学校,他的学校是山川和大地。张译是个戏疯子,李晨这部剧里也不错,其他配角也很赞,最近晨冰两口子确实让人很意外。
都没认出来张译就是董小凤。。演的太好了 五星
四年前的电视剧放到现在,许多生硬的阉割和怪异的切换都能看出这部剧换来播映经历了什么。不过能够播已经是幸事。不得不承认导演的功力还差一截,如果还是孔笙的话绝对是一流水准
这种主角们都不干正事,每集就两人一对儿谈家国天下谈哲学谈人生的调调真是太合我的口味了!一部神奇的抗日剧。
少年的中国,没有学校,他的学校是大地和山川。这部剧评分上不了8.5是豆瓣之殇
兰小龙的剧和阵容还是挺靠谱的。
战长沙加生死线?全是熟人面孔,四星给兰晓龙,再加一颗给张译。片子比较慢热,渐入剧情了!
“少年的中国没有学校,他的学校是山川和大地。”看见这句台词我知道,这剧追对了!(张译出品,必属佳品)
249的世界曾三次为张欣造神。史今是女娲是母亲,折损耗尽满身心力,甘愿以自己的路铺就他人,把一滩泥巴捏出人形。孟烦了,那么怨天尤人的孟烦了,你看他是满心怀疑和恶毒的不信,剖开却是年轻又苍老的灵魂,内里藏着曾经熊熊燃烧又倏然扑灭的灰烬——蠢蠢欲动的灰烬,它们还在试图燃烧。多么饱满立体让人痛惜的一个人,你没法不爱他。最后是芦焱,以水做成用焰包裹的芦焱,在我看来是249笔下欣最坚韧的一个角色,这种坚韧不同于顽石,是积少成多滔滔不绝的河流,历经万险只抵达汇入深海一个终点,所过之处棱角粗砺皆被无声磨平。从芦淼到芦焱不止水与火的转变,更是水与火的交融。他的内心是温柔但能翻覆的江河湖海,灵魂是燃烧十四年还不肯熄灭的火焰。
片子还是个好片子,249的本子有点深,张译好感。
好剧无人赏。
虽然收视不是很好,但确实是一个好片子。兰晓龙的故事还是适合自己编剧。有没有人觉得这个戏里张译特别有少年感?
有厚重感,比较慢热的一部片子,看下来很不错。兰小龙+张译+李晨,有品质。
九爷如果遇上一个好导演,是要逆天的。目前还是团长最接近九爷的气质,荒诞戏谑,阴阳不明。
这质感才是国剧该有的样子!
李晨真是捡了个好角色
不忘初心,坚定前行。ps:张译真是个好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