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长恨歌

正片

主演:郑秀文,梁家辉,胡军,吴彦祖,黄觉,蓝心妍,蔡纲,程枫,郑希怡,黄奕,苏岩,谭增卫,Lin Yan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 / 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5

 剧照

长恨歌 剧照 NO.1长恨歌 剧照 NO.2长恨歌 剧照 NO.3长恨歌 剧照 NO.4长恨歌 剧照 NO.5长恨歌 剧照 NO.6长恨歌 剧照 NO.13长恨歌 剧照 NO.14长恨歌 剧照 NO.15长恨歌 剧照 NO.16长恨歌 剧照 NO.17长恨歌 剧照 NO.18长恨歌 剧照 NO.19长恨歌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长恨歌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王琦瑶(郑秀文 饰)与同学蒋丽莉(苏岩 饰)到片场参观,认识了摄影师程先生(梁家辉 饰)。程先生为琦瑶拍照并倾心于她,后来更推荐琦瑶参加“上海小姐“的选举。王琦瑶的风姿不仅使她赢得了第三名,还令掌握军政大权的李主任(胡军 饰)义无反顾的爱上了她。王琦瑶也全身心投入,可是李主任遭到了追杀后便销声匿迹了,王琦瑶倍感伤痛。期间她最好的朋友蒋丽莉也离开上海了。富家子康明逊(吴彦祖 饰)的出现使琦瑶的生活起来波澜,琦瑶更怀上了他的孩子,由于上海局势不定康明逊必须离开,王琦瑶只好用钱买来一段婚姻以换取给予孩子的名分。十年后,她遇到了与自己女儿相仿的男孩老克,并与老克有了一段忘年恋,可是这个年轻人即将要离开上海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两小无知吸毒者烈火如歌红字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面包与郁金香同路人油菜花开的季节迷与狂半是蜜糖半是伤恐怖出游2主流未解之谜第二季爱情36计大奉打更人爱如落雨实习医生格蕾第二季速度与激情3:东京漂移(原声版)坍塌离婚第二季地下室居民死亡诗社

 长篇影评

 1 ) 到底是单薄

昨晚看了《长恨歌》。
以关锦鹏的电影修养以及精细,电影自然不会差,
说到影像的精致,颜色的配搭,剧本的细腻,显然还是在一般电影之上。
电影的开头我是很喜欢的,尤其是仿宋体的片名,黑底,
穿插全片的小楷,竖体,只字片语,交代一点情绪,以及背景,还有旧人卒去。
他让所有人都死在异乡,只有王琦瑶留守上海,与这座城市共存亡。
这种出字幕的方式,很沟口,很东方,候孝贤也用过。我是喜欢的。

故事的讲述方式我也是喜欢的。
小说原本我不喜欢,我一向不喜欢一辈子的长度,什么跌宕起伏的人生,爱恨情仇的纠葛,
还有大上海乱世佳人的调子,以及王安忆过分庞大的野心:王琦瑶就是弄堂的女儿,王琦瑶就是上海。
说实话,我觉得很恶。
关锦鹏的故事讲得浮光掠影,攫取片断。画卷般的,人物众多,戏分寥寥。重的戏都是感情戏,虚掉了时代,国家,重的是男女私情。
蜻蜓点水般。间离。

郑秀文到底演的怎么样?我想这是我最想知道的。
因为采访过她,更加好奇。我采访的时候,意外言谈甚欢,还满喜欢她。
又因为听她说了许多电影的点滴,还是觉得想看的。

公平的说,郑秀文显然已经突破和提高了自己,
但是距离一个好的女演员的标准,还是相差甚远。
与胡军的激情戏,比如突然从背后抱上来,那种小感觉的拿捏,还是不错滴,
但是大场的重头戏,明显还是弱得很,
她的表达,还是撕心裂肺,捶胸顿足那一种。
看得出,很卖力,很投入,很苦,很真,但是……不美了。
并且糟糕的是,她与所有人的对峙,争吵,出来的情绪都是同样一种,没有层次,没有分别。
而三四个年龄段,不同的岁月感,似乎也不是很精确。
对四个男人不同的感觉,一个女人的坚韧,狡猾,艰难,幸福与心酸,——她并没有表达出来。
造型帮助很大,我个人觉得老妆比较牵强。(确实胖了很多)
相比,梁家辉实在演得好太多了。
他的那种潦倒,凋敝,那种温吞和疲倦,斯文,斯文没落后的斯文,以及守护这段感情所能体现出来的绅士气度——真是很高贵的。
胡军很不错,他有点匪气,有点柔情,是一个女人可以托付终身的。
吴彦祖也不错,我很意外,他能在瞬间爆发出来,可以哭,可以掉头,
可以想承担但是无力承担那种无奈。他骨子里有华贵的公子气,很好看那种。
黄觉就是年轻吧,躯体有力,显得肉欲,有些危险,好似一出场就是犯罪,
注定了结局。
结尾不是很好,但是那两句话还是很出色:
“一个城市永远不会老,因为每天都有年轻人走向灿烂的明天。”

只有他对她的爱,能让我有点感触吧。

看完了意犹未尽,想看《阮玲玉》。于是拿出来重看。
张曼玉被众人指摘,悍然漠然的一个回头,顿时,再次(不知多少次了),又征服了我。
而《阮玲玉》的影像色调偏黄,偏暖,《长恨歌》偏绿,偏冷,更细致雅洁,
但是太新了,簇新。
音乐,我则完全没有印象。不过白光的歌声响起时,我笃定的说:“白光!”
《阮玲玉》有三个层面,也有纪实和电影两种影像,感觉丰富,对照。
《长恨歌》比起来,到底是单薄了。

 2 ) 《长恨歌》王安忆的伪上海和老关的虚假影棚

题记:
要接近坟墓的的年纪还学不会谦虚是一种悲剧
――――耄耋老人文怀沙的告诫
除了车墩那一个烂熟的弄堂,我竟然着不见关于上海的记忆。
而且我向来不屑王安忆关于上海的描摹,自《我爱比尔》之后流俗于市井庸妇对中产文化的想象,跟着红旗进来的王家终于只是这个城市的旁观者,上海是深不可测的,在黄昏的炊烟里石库门的情感传奇是上海女子闺阁里的封存,在那绣花的绷箍上密密绣下自己的心思。
嫣然一笑,间或凄然一叹,不语!
看完了这部影片,我思考着关锦鹏为什么第一个镜头要以间离的形式告诉观众,它背后有着对女主人公命运的暗示,甚至我看到了导演对于描绘的怯懦。
我一直说在关及上海的当代影人里,陈逸飞是值得记取的,在《人约黄昏》里他选择了张锦秋和梁家辉,这两位演绎了最经典的老派上海形象。而当《长恨歌》开始,郑秀文一出场我就知道砸了,一个装束就知道时代的差异。
上海,有着自己独特的品味和区域文化,只有乡下人才将民国上海女子全然当成交际花,而弄堂的小家碧玉和霞飞路洋房里的大家闺秀是两种文化,这些是望着而今恶俗的上海所无法臆测的。只有不了解上海的人才会把上海女人的“作”想象成歇斯底里。关于这些民国女子张爱玲等人已经将红尘锁在了字里行间,那些依旧在印刷的书籍里有着详尽的公寓文化。而老的影像里那些民国女影星的神韵才是本源的上海。有些人诟语胡军的京派,殊不知上海开埠之后本是冒险家的乐园,这方土地养育了四方的过客,重要的不是人物京派与否,而是城市的氛围,它的跳舞场的内景有什么可以看出是上海地域特色的,对于环境的塑造甚至不及《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成败皆是萧何,关导此次的失手是资金?是本子?还是老板的面孔?
上海电影厂投资的电影竟然做不好城市地标,甚至不及《太阳帝国》对文化氛围的把握,为什么现在的电影人总要将民国的上海想象成咸肉庄,其实,就像影片里的旗袍女子故意走得妖艳却无法风姿卓越,为什么,这就是文化的差异。而民国上海人的形象在老电影里都有,谦逊地学一下就行,没有文化责任和历史感的人是做不好电影的。
关于民国的打老虎和接收史各种文本都有叙述,或许关导被《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伪上海影片的影响,怎么看也是演绎。
我认为电影抛弃完全对原著的描画没有什么不对,问题在于对于地域你要保持把握的度,这部关于上海的影像我竟然找不到这个城市的人文气息,但是,我明白一点出身好的人家是比较检点的,不要总是将民国上海的女子全部想象成交际花。
我始终觉得在政治取向上过于目的化的电影人做不好电影,成龙以及他的公司已经成为香港电影自由发展最大的绊脚石,为了迎合政治势力和某些目的,近几年来“粗人”有些忘乎所以以为自己得了尚方宝剑,这位先生还是做他的红人比较合适,影视还是留给别人吧!
王安忆本来就不了解上海,还是写她的北大荒合适,而关导毕竟和上海有着隔阂,这种双重的隔阂让影片有如影像里表现的58年,突兀于墙的标语。还有对于79后落实政策话题的描绘在时间上是错位和不确的,这种遗憾是不知历史或者是臆测历史造成的。
此后,正如一个外乡客的长大,被阻隔在上海文化之外的王安忆是无法理解上海真正的人文境遇的,弄堂的大门对于外来者始终是黑洞洞的。里面红烧肉的味道门外是无法知道的。
大量的中国影像不再有知识分子的良知,我看到谢晋一代的《芙蓉镇》已经绝迹,图画政治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取历史,而带着某种世俗的讨好却没有深及人物内心,在49年代后太多的沉浮里上海人其实显示着一种很强的韧劲和爱国心,正是这样,上海文化才显示了他的相对独立性。
电影的硬伤随处都是,最要命的是为了市场而选用的香港演员郑秀文连国语也说不好更不要说上海话了。既然长恨于海上就要有这个城市的人文气息,上海文化是带着土洋杂陈特点的,这不是片中一杯咖啡和几场并不是历史的家庭舞会(音乐不对,氛围不对)就能说事的。在香港导演里关锦鹏的上海《阮玲玉》等还是可圈可点的,然而《长恨歌》显然切入点错了,连我作为老上海而言也感到生疏和隔漠了。
上海女人只要是住在石库门以上区域的大抵是有着教养的,上海不是一个情欲横流的城市,至少在有华侨商店的年代如此,而打桩模子是被拒绝在中产文化以外的。
一个阶层有着一个阶层的思维定式,文学如此,影像更是如此。
这部冠以上海的电影其实和上海文化无关,它只是两个不同性别的异乡客对于这个城市的浮光掠影,真正的上海在桑弧的《太太万岁》里,在白沉的《大桥下面》里,也在逝去的陈逸飞心里。
这是关导心念里描绘的历史,它是任何地方,只是不是上海,它对不上所有老克勒的记忆。

【附录:影片资料】
《长恨歌》2005香港/大陆
编 剧:王安忆(原著)
导 演:关锦鹏
主 演:郑秀文 梁家辉 黄奕 胡军 吴彦祖
片长:108分钟
个人评价:艺术性1,欣赏性2(基本上是垃圾电影之列)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2005年10月8日 星期六 18时21分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
邮箱: [email protected]

 3 ) 长恨歌

一个女人没活明白的一辈子。与之有过情感纠葛的四个男人中,梁家辉的角色最为立体。本片的布景与光影均值得称道,但刻意使用偏离感强烈的机位划分割裂空间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镜头的美感。故事层面,电影化的改编在两个小时里不足以承载这段跨越了几十年的故事,年代跳跃的频繁令人难以入戏。
人物的命运被时代推着走,导演想拍个里程碑式大电影,却太破碎,根本连不成故事,旁白也不够好,人物太干瘪,暗示性镜头太多,却又给的暗示不够。郑秀文的普通话,为什么不配音的,尤其是吵架的时候,真想让她讲广东话吵。

 4 ) 小聰明觀眾睇《長恨歌》

藝術電影跟你猜謎語,邊個位暗示乜,邊個位暗示物,如果你都跟電影人一樣有些小聰明,點會睇唔明?

自以為有點小聰明的人總是忙不迭要跟你打啞謎。你通常都能猜對,小聰明不過是小聰明,謎語簡明易懂旨在皆大歡喜。奇是奇在謎語沒有人猜對,通通猜錯,當然自是因為小聰明不堪賣弄,自以為一套所謂暗語,有人能讀得通,讀得懂,其實那全是不合羅輯的廢話。小聰明上不了神台,啞謎並非透露秘密的暗號。

不知自己是不是太自恃聰明。自問算是關大導的戲迷。沒興趣看鄭秀文沒興趣看吳彥祖沒興趣看王安憶,都支持正版,走進戲院看戲,還巴巴的跑去買豪華座的戲票。座位沒錯是很舒服,可我的心一點也不舒服,我甚至激動得想哭。舊世界舊女子被新世界新社會淘汱是必然的,沒有誰青春永遠,花開花落,誰個也是明日黃花。老生常談的命題,我看著銀幕目定口呆,堆砌的埸面,熟口熟面手勢,男人女人夜間貼牆而行,滿地樹影樹葉,突然慢鏡,零碎的故事片段,強作風格化的剪接。我曾以為某些關口暗示某些事情。可導演還是選擇以字幕交代每個人的結局,或故事的結局。電影末段以字幕交代只有一個城市能永遠青春,至此,我真的很想大叫。無端端哪裡來一個城市?你這個謎語打得真有趣,作為一個自問有不多不少小聰明的觀眾如我,看著那些堆砌的埸面,熟口熟面手勢,男人女人夜間貼牆而行,滿地樹影樹葉,突然慢鏡,零碎的故事片段,強作風格化的剪接,都沒有看到電影中的城市面貌,沒有上海的城市景觀,沒有深刻的城市描述,我從來沒有在這齣叫《長恨歌》的電影裡看到任何叫作「城市」的暗號,城市的面貌為何,我點知?更加唔會知,它有何青春可言。

電影人小聰明以為用上某些人某些符號能照辨煮碗來個複製,我真的很好奇,那些慢鏡倒一杯茶有何暗喻,那些剪接又是做什麼的?這些著跡的符號從來沒有對劇情的發展有任何幫助,還是這些本來就是某些高深的藝術手法像我這種只有小聰明的觀眾根本不會看懂?同樣的問題發生在女主角王琦瑤跟三個男人的三段情,有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女主角點解要好愛好愛那些突然從電影中冒出來的男人?我的感覺是,那些男人在你眨一下眼之後就突然出現了,再下一個鏡頭就已經跟女主角在床上翻滾,零零碎碎的片斷,令觀眾如我,不知所措。

也不論鄭秀文的普通話合不合格,更不要提她的演技了。玩猜謎遊戲自娛一下,我指著銀幕問,依?點解呢個人咁似YUMIKO既?鄰座觀眾答,佢咪係YUMIKO囉!吓?YUMKIO D國語好似都唔差喎……

認真九唔搭八。

 5 ) 恨不入骨

Let's talk about《长恨歌》。 真的不能在观赏一部影片之前先看过文字版,我有如是感慨。因为文字有太多的空间可延展,而影像只有一个面目,两个小时的故事,到此为止。 尽管知道编剧一定读了不知道多少遍小说,经过比我慎重的取舍,然而,那些让我心驰神往的情景: 平安里的四人下午茶,炉火明一半晦一半,映着各人不动声色的心事;康明逊终于出口的一句话是:我没有办法。王琦瑶笑了一下,问:什么事情没有办法?康明逊说:我什么事情也没有办法。 王琦瑶挣着非要打开藏金条的盒子给老克腊看,他按住盒子,触到她的手,冰凉的,他不由握住那手,眼泪也流下来,她却还在说着,他看见了就会喜欢,就会明白她的提议有道理,她是一片诚心,她把什么都给他,他怎么就不能给她几年的时间? ……这些,通通都没有了。还是让我有些怅然若失。 在原著小说里,王琦瑶的三个男人有各自的形态,李主任是命运的选择,最终也被命运淘汰;康明逊在大部分时间里被叫做毛毛娘舅,是个多情却软弱的男人;老克腊本质是善良的,但因为年轻所以残酷。 在电影里,李主任变得具体了,好像个偶像派的乱世枭雄,大概是想充分利用胡军的精湛演技。只是,这样一个阶段性人物却平白占去了电影不少时间,让王琦瑶的一生之路走的愈发仓促。康明逊在书中是暧昧的,在电影中却是模糊的,到底我也没看出他在电影中究竟是个怎样的男人,又是怎样从王琦瑶的生活中彻底消失的。老克腊是完全面目全非了,不过还算完整充分,情节上可以自圆其说。真正改的好的是程先生和蒋丽莉,蒋丽莉前前后后的纠缠在电影里变做寥寥几个镜头,干净了许多,也不显突兀。程先生巧妙的成了全片的线索和基调,人物也丰满动人。 郑秀文是那种莫名其妙红起来的人,唱歌的时候,水平像个演员,演戏的时候,你只能当她是歌手。 故事开头,王琦瑶十八岁,豆蔻年华,懵懂可爱。可惜郑秀文一出场,便赫然三十岁女人的样子。里里外外分明是熟透了的神情,还努力扮着天真,和女伴嘻笑打闹怄气流眼泪,观众看着都替她痛苦。到了该五十岁年纪的时候,她又过于轻松了,顺理成章的表情里看不出一点儿人生波折的痕迹。从头到尾,郑秀文都不曾真正变成王琦瑶、领会王琦瑶,不然不会出现那一段表演:李主任离开后,王琦瑶突然发狂,在程先生面前像野猪一样又踢又撞的哭号。我猜这是郑秀文很得意的一段,以为卖足了力气就展现了演技,可是……究竟那是个十九岁的姑娘啊,至于这么疯狂潦倒毫无遮拦吗? 和她表演一样勉强的就是她的容貌,王琦瑶应该是比郑秀文美的多的,上海小姐揭晓的时候,郑秀文走上台前,西瓜太郎头,大饼脸,黄桶腰,简直惨不忍睹,这样的王琦瑶怎么可能我见犹怜呢? 程先生是整部影片里最值得一看的人物,梁家辉的表演,一举手、一投足、背影或沉默,仿佛处处是戏,然而又全然揉入角色里,寻不出哪里是戏,举重若轻,内敛细腻。吴彦祖不知是否是被太漂亮所害了,表演得和剧中人始终有一定距离,镜头一瞄准我便分神,总疑心眼前是一张明媚的画皮。胡军愈发有范儿了,据说近来在香港很受欢迎,香港演员多显阴性,难得一见如此铁血柔情,女观众们都被迷得七荤八素。 关锦鹏这个名字总让人联想到一些暗香浮动的旧时场景,或许是跟他过去拍摄阮玲玉、潘玉良和张爱玲作品有关。然而,想要在这部电影里重温老上海繁华旧梦的观众恐怕要失望了,这部片子在旗袍、洋画、留声机和茉莉香片上花费的心思甚少,有点草草了事,倒是另一个细节,六七十年代的咖啡馆,服务员“呯”的一声把咖啡掷到王琦瑶面前,看的观众都忍不住会心一笑。其实我的印象里,关锦鹏一直是一个风格朴素的导演,很少过分痴缠或者把玩情调,是不怎么“艺术”的。 影片的调子很舒服,从头至尾跨越了三个时代,还能显得流畅自然。原著中爱丽丝公寓里的梅兰芳唱盘,不知为何被舍弃了,换作老上海那些再熟悉不过的靡靡之音,实在有些太过普通。人物的对话常常以对切的特写画面呈现,也是不符合我个人喜好的,两米多高的一张面孔,看起来既单调又拥挤。 挑出这许多毛病,是期待和预设太重。影片上映数日,评价却如此寂静,难道是王安忆和关锦鹏都已经太老了吗 ?

2022 年的分割线…

豆瓣偶尔还有通知,我一直没看原因,今天发现竟然是因为这个长评,还有粉丝在继续骂我。过了十来年,港娱沉寂,内娱堕落,与现在银幕上的诸位相比,郑秀文确实是德艺双馨唱演俱佳的敬业艺人,克己复礼,是港女的杰出代表。随着香港的失落,港女也成为一个令人钦佩和心疼的词,在我心里分量已经超过当年的王琦瑶。可惜在当初,有天赋有理想有追求的艺人太多,我还是遗憾这个并不适合的角色交给了她也折磨了她。也可惜她如今过得安静质朴,却还是有恶毒的脑残粉过了这么多年毫无长进。

 6 ) 零落在岁月长河中的一粒纽扣

哥第一篇发表过的影评,应该也是第一次花钱进电影院,挣了稿费50元巨款,虽然也是要捂鼻子,但也算是一种记录吧,对,就是在4年前的今天。

香港电影的衰落
        
从《2046》开始,或者更早,过多的对大陆市场的关注让香港电影失去了原来的本色和汁味,从而在风格尤其是演员的选择上向大陆口味靠拢。历时五年之久的《2046》就已经显示了导演在操作上的纠缠和力不从心,其结果就像董洁在片中的一闪,只是挂了个“谋女郎”的名号而对影片本身没有任何的角色作用。《长恨歌》诞生在这个时候,只能是为衰落增添砝码,而以王家卫陈可辛许鞍华包括关锦鹏自己在内的香港比较远离商业的导演都用自己的努力见证了这种凄切。比方许鞍华不仅再不可能拍出《投奔怒海》就连《男人四十》这样的色调类型片都成了绝笔,你可曾看过《美人草》带给你无论从哪个角度给予的张力。而关锦鹏自己,《蓝宇》只能是个回眸的另类,而前部分突兀后部分拖沓的《长恨歌》,不禁让人发出一声长叹。
更重要或者更切实的原因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但能够确定的就是《长恨歌》不是《红玫瑰白玫瑰》,这将又是一部可以迅速被遗忘的电影,它的争议不用过过多的讨论与原著的差距,而是带来的声像震撼让这部电影几乎对不起它所引发的争议和关注,而参展威尼斯的惨败更印证了电影本身表现力的苍白,除却了技法镜头感和桥段参差上的一般因素,电影本身带不来任何感动,更不用说触动,但是它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可以代表当下香港电影的某种高度。
        
关锦鹏的失误
        
其实更应该是郑秀文的苍白,但作为导演在选择主要演员上的责任是不可饶恕的,郑秀文塑造了一个没有任何面孔的王琦瑶。可能自张曼玉之后能够用眼睛说话表现人物心理及内涵的女演员越来越少了,但郑秀文从哪点都排不上号,她可能更适合出现在诸如“麽麽茶”或者“钟无艳”这样的电影中。当然,郑有郑的单纯和可爱,或者在她显得瘦弱的身躯上隐约可以看到一点张爱玲的影子。但郑秀文不能像张曼玉塑造阮玲玉一样给世人呈现出一个优雅的“上海三小姐”。抛开了身材和五官上的不足,在举手投足,言辞礼论上郑版的王琦瑶显然是被粗陋的盗版,美丽或者优雅,凄惨或者幽怨,对爱的坚贞或者对世俗本身的抗争,没有任何的惊喜,只有刚开始时对电影满怀的期待和她旧年代学生头的傻忽忽。
优雅是一个难得的语词,在小说版的《长恨歌》中,王琦瑶的优雅是活灵活现的,甚至可以夸张的说这是上个世纪最后一个优雅女人的载体。看过小说版的人不可能没有这样的先入为主,而没看过小说的人也基本上已经被炒作诱惑过。是的,都是一样的碳水化合物,但人与人之间的层级和禀性异同才真正构筑可现实生活的层次感。就如罗素所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所以我们张大了眼睛摸索着人物的鲜活和真正另类多彩,以便更好的为枯燥的生活现实着色。但正如“气质”的虚幻所带来的距离美感一样,优雅同样是学不来的,就如同《2046》中巩俐蹩脚的口红和糟糕的哭声,让你知道什么是张曼玉即使是失去底色般在敞篷车上的惊鸿一瞥。
        
《长恨歌》不可避免的成了男人的长恨歌
        
奇怪为什么关锦鹏想让郑秀文捧个最佳女而不让梁家辉提名最佳男,梁家辉的出彩成了电影唯一的亮点,而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梁家辉用一己之力盘活了男人版的《长恨歌》。相对于王琦瑶的苍白模糊面目,这个拍照的老程不仅是作为旁白的串联,更是抢走了真正原版小说的内涵,让一个男人的心灵历程通过梁家辉稍显迷离的眼神和活灵活现的神情乃至年龄的跨度很深切的表现出来。在驾驭人物表现上的梁家辉显然要高过郑秀文几个“层次”,也正是这种错落的张力让电影成了一个男人情感怅恨的伦理叙事。
最早是作为摄影师的程先生发现了王琦瑶“优雅”的美,是这个男人最早具备了发现美的眼睛,并用他的一生苦苦守侯。蒋莉丽曾经在和王琦瑶的对话中无意透露“你怎么和我的老程的说法一模一样。”在冥冥中,也许这两颗心的兴致和心理取向有着某种不谋而合的趋同。但是,王琦瑶不喜欢程先生,这个在程先生发现已经作了情妇的王琦瑶快乐的表情上已经看出——“很显然,这里已经不需要我了。”也就在李先生在最凶险的时候程先生应该是冒着生命危险去见他,并且为了王琦瑶违背了他作为男人曾在李先生那里的承诺——告诉王琦瑶李先生死了。程先生没有,他首先是反对李这样做,进而告诉了王琦瑶真话,因为在这种关键的时候,作为男人和喜欢这个女人的男人他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但是王琦瑶不喜欢他,这个女人不喜欢这样的男人,这个女人只喜欢给那位只不过是对她比对别的女人稍长一些的男人当情妇。到后来王琦瑶怀上康明逊的孩子,再到后来已经人老珠黄的王琦瑶和后辈的老克胡来,程先生都看在眼里,他知道其实王琦瑶只爱一个人,他知道他和他的太太不是一类人,他知道王琦瑶在最痛苦的时候应该怎么做,但是王琦瑶不喜欢这样的男人。所以即使在程先生最困难的时候,他所想着的,他的渐进苍老的身躯中所包藏的深深的爱恨,竟然真的是那么漫长。
那个被王琦瑶爱的李先生去了巴西,开了大牧场,只有在死去的时候给王琦瑶一个电报;那个让王琦瑶怀了孩子的康明逊最终没有尽到做丈夫做父亲的责任,最后死在美国;那个最后和王琦瑶私通的年轻人老克在最后走投无路时只想利用王琦瑶,并最终窒死了她;而那个一辈子爱恨长绵无绝期的程先生,最后只是拣起一颗失落在地板上的纽扣,那是一颗什么样的灵魂。老克在最后时刻在电话里说,我知道你们是好朋友,程先生无奈的回答,不,不是很好。而程先生真正的愤怒只有一次,他对王琦瑶说:“你糟蹋你自己我不管,但你不能糟蹋我的照片!”王琦瑶这个时候还没有醒悟:“那是我的照片……”
最后,手里捧着那颗纽扣,这时候的程先生老泪纵横:“早知道你和这个年轻人在一起不会有好结果,可我也不能说什么……其实我是多么舍不得你……”
到这个时候,我竟然哭了。我走出电影院,一边走一边掉眼泪,我准备回不远的家里大哭一场,但我真正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哭不出来。女人是男人的女人,还是女人自己的女人,而怎么样才算是真正对女性的尊重?程先生这样的男人就是不招女人喜欢,是他真的就不懂女人吗?是什么更是女人真正的美,而是什么又是真正的美,能够得以人生长恨的东西,毕竟已经不多,而要把这种恨谱成歌谣,那是多么的爱。

 短评

还行吧,花样年华

7分钟前
  • 蓝下老婆
  • 还行

电影是满烂的,但也不至于让郑秀文郁闷的生病啊。

10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较差

每个人的青春都有值得回忆的篇章。

15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爲什麽我沒覺得書裡的王琦瑤淫蕩,但是電影裡的覺得很淫蕩?!

17分钟前
  • 嘉沐難再續.K
  • 很差

啧啧。

18分钟前
  • 在废土扫垃圾
  • 还行

两半,巧了,扎堆看了上海香港前世今生的片子。多年来只记得上了年纪的女主角睡了一个女儿的同学(其实不是同学),完全不记得是黄觉演的。年轻异性的肉体是对衰老恐惧的安慰。年代和年龄还是有点模糊,梁家辉每个年纪的妆都化得很好,在一堆惺惺作态的演员中从容不迫。视点飘忽,女主角的故事,却总要老程来注解。情节猛跑而角色毫无累积,故而非常故事会。郑秀文开场的学生头简直像鬼片,爱司头才对了路。摄美像是《花样年华》套拍片一样,恨不得把吴彦祖拍成张震,配音太低音炮而没有戏。郑秀文的口音像口里含了水,即使不愿全配,至少也要像《霸王别姬》那样把杨立新和张国荣无缝衔接一下。王琦瑶对康明逊调皮地说:“我们终于闯了祸”,非常可爱和反叛,“先开心后难过”。每个人的故事结束于卒日的年份,真·领便当。毁灭是烟花的尽头

22分钟前
  • 山下猫
  • 还行

没字幕绝对不能看

24分钟前
  • 血源2出了吗?
  • 还行

好片儿。

28分钟前
  • 清水非非
  • 力荐

一座城市不会老,因为每天都有人奔向灿烂的青春

29分钟前
  • Sweetkiller
  • 还行

重新看了一遍,看了上次错过的开头,开篇文字很喜欢,之前打三星主要觉得郑秀文演得太差,但其实梁家辉演得很好。。。许多镜头处理也不错~可以给个三星半

34分钟前
  • 陈轮
  • 推荐

然而在错误的年代 却总碰到以为对的人

39分钟前
  • 凉老板
  • 推荐

弄堂里的那些事儿。

42分钟前
  • 小乙
  • 还行

演员不对,剧本不对,戏的节奏也不对

46分钟前
  • 方舒逸
  • 较差

师哥胡军的肉体与演技给满分 丹尼尔吴彦祖的哭给五星 梁家辉终极程先生给六分 三米的颜与旗袍五分 剪辑零分 【好 看小说去

47分钟前
  • 张佳喵
  • 还行

香港A区蓝光,没看过王安忆的小说,一直想看这部关锦鹏的失败之作,前天把它看了,失败之处就用错了女主角,演的又认真又失败,看得出她为了这部电影吃苦耐劳迎难而上,但是国语是一大硬伤,要不是张叔平,这个女主角就一无是处! 电影我给2星,一星给张叔平,一星给梁家辉,关锦鹏一蹶不振

52分钟前
  • Mike Suen
  • 较差

灯光太资本主义了!!!原来也是花样年华

54分钟前
  • 17950
  • 还行

梁家辉演的真好啊。郑秀文如果不听说话,不看皮肤,看眼神还是演的不错的,毕竟年龄跨度这么大,皮肤真的误导剧情啊。

57分钟前
  • 小呀嘛小悟空
  • 推荐

一星给张叔平 一星给梁家辉 其实本来还应该给郑秀文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精神一星的 但是无奈 我实在太忍不了这烂片了

58分钟前
  • 我对你的无语简直能沉默整个宇宙
  • 较差

这本子不好拍,画面还是很精致的,喜欢梁家辉的演绎,处处是戏。

1小时前
  • 慕詩
  • 还行

关锦鹏的失误,郑秀文的错误。家辉依旧。

1小时前
  • Gemini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