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井为何能把绝望描绘得如此庞大,如此纤毫毕现,如此的如丝丝坚冰渗入我的心底?黑的银幕,虚无的世界;白色的字,那一颗颗逃避着的、挣扎着的心,最终却只剩下省略号,只有live house前面广场上独自站在雨中的莲见。那感觉,他似乎已经不再拥有生命。
当星野强迫莲见在众人面前自慰,我不曾恨过他,甚至连他迫使弹巴赫的女孩剃掉了自己的头发,我都不曾恨过他。我能感觉到他心里对死亡,对生命那巨大的恐惧与绝望。生命如此脆弱,于是,他以强者的姿态出现,他用力地用暴力来缓解自己日渐缠绵的虚无感。我理解他,他已经被绝望征服,尽管他还在挣扎。可,当莲见手里握着星野给他的刻着blue cat名字的青苹果,看着他一点点地撕碎演唱会票的时候,我几乎恨他了。
他毁灭别人的时候,他也在毁灭他自己,他在毁灭一切……”(引自杨不悔网上评论《学不会哭泣》)
听说在某年的上海电影节,《关于丽丽周的一切》也在邀请参展名单上,岩井俊二本人也跑到了上海;听说电影节主办方把这部电影改名为《豆蔻年华》;听说那些看过《情书》的上海小资们也着实为此兴奋过一阵儿;听说那次上海电影节最佳影片是国内电影《生活秀》……
不敢想象如果岩井俊二的这部《关于丽丽周的一切》在内地公映,会有怎样的反响——因为这绝对是以青春期为主题的电影中最黑暗、最令人绝望的一部。
看完《关于丽丽周的一切》,会觉得《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马小军很可笑,《坏孩子的天空》中的小马和新志很幸运,就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的小四,与《关于丽丽周的一切》中同样杀人的莲见相比,也似乎要更幸福一些,因为他起码拥有过爱——而属于莲见的世界,却是一个极端灰暗且丑陋的世界,在那里只有暴力、冷漠、绝望、恐惧以及死亡,唯一能安慰莲见的只有莉莉周的音乐以及莉莉周歌迷论坛上一个ID为青猫的网友,可是到了最后,这些也都一并破灭了……
故事发生在日本的某个小城,性格内向的乡村少年莲见雄一同他的母亲,继父以及继父带来的弟弟一同生活,情感疏离,没有交流。他是莉莉周的忠实歌迷。他在互联网上建立了关于莉莉周的网页,以Philia的网名主持歌迷论坛。
莲见整天沉迷于靠莉莉周音乐营造的虚幻世界中,有时他也混迹于不良少年中,在郊区列车或音像店里从事盗窃活动。
一天,和伙伴们在旧货店销赃时,莲见意外发现了一幅被丢弃的过期的莉莉周海报,他如获至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自行车把它运回家中。
莲见在网上交流最多的,是一个ID是青猫的网友,他似乎对莉莉周无所不知,对音乐的理解也相当深刻——莉莉周的音乐和青猫的回帖是15岁的莲见的唯一安慰。
听说莉莉周出版了新专辑,莲见迫不及待地跑到音像店。可父亲刚给他的零用钱却被伙伴抢走了,身无分文的莲见不动声色地把CD放入书包,却被店员抓获。莲见的级任老师小山内被通知来音像店领人,她替莲见买下了莉莉周的最新专辑《呼吸》,在返回学校的途中,年轻的女老师和莲见一起,欣赏着其中的主打歌曲《阿拉古斯古》。
老师将莲见的母亲找到学校,儿子的不良行为令母亲无地自容,她痛斥着莲见,但莲见几乎完全无动于衷——此刻莲见心中只有莉莉周亦真亦幻的歌声,脑海里浮现出薄雾弥漫的紫色天空,神秘而纯净——那是属于莉莉周的天空,是莲见内心中最后的净土。
晚上,莲见正在家欣赏音乐,却被同学星野修介叫了出去,随即遭到以星野为首的一伙同龄人的暴打,随后星野让莲见在众人面前自慰。而莉莉周的新CD被星野残忍地掰成两半,CD盒也被踩得支离破碎。悲伤的莲见回忆起自己和星野的友谊,那是一段难忘的往事……
一年前,莲见和星野从同一所小学升入同一所中学。在开学典礼上,星野代表全体新生发言。那时的星野,看上去朝气蓬勃,对生活充满希望。可他的恃才傲物也冒犯了学校高年级前辈和班上一群厉害的女生,他常被那些人集体围攻。这时莲见则总是全力帮助星野。
一天晚上,莲见到星野家做客,他被星野卧室里的一幅海报迷住了。星野告诉他,海报上是莉莉周在横滨。那是莲见第一次听到莉莉周这个名字——后来莲见在论坛发贴时告诉青猫,那是一段玫瑰色的日子。
在棒球场上,莲见发现了自己的梦中情人久野,被她幽雅沉静的气质深深吸引。球赛散场后,他们在车站邂逅,清高傲慢的久野,也闯入了星野的视线。
平淡无奇的一学期转眼过去,到了暑假,几个男孩子决定到冲绳旅行。为了筹钱,星野令人意外地抢劫了一大笔钱,实现了伙伴们到冲绳旅行的梦想。
美丽的冲绳岛是度假的天堂。风情万种的导游小姐,陪伴着这几个不谙世事的少年,白天在丛林探险,在海中戏水;夜晚则在沙滩燃放烟花,寻找海龟的踪迹。岛游小姐用民间乐器弹奏的《阿拉古斯古》,也令星野神魂颠倒。
但也正是在这次旅行中,星野有两次险些送命。一次是被金枪鱼袭击受了轻伤,惊魂未定的星野随后在照片上看到那些被金枪鱼刺死的人的惨状,后怕异常;另一次则是游泳时险些溺毙,还好被陌生的旅游者及时发现;而后星野又亲眼目睹一人出车祸身亡——当地司机告诉他,如果人们带不吉利的东西来小岛,就一定会在这里受到惩罚,丢掉自己的灵魂——冲绳之行在大家心中留下了重重的阴影。
莲见在论坛上对青猫说,那年暑假后,世界变成了灰色。
又开学了,星野身上突然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变化。他在全体同学面前残忍地惩罚了昔日的班级恶霸。目睹星野如此老练和毒辣的暴力行为,莲见感到极端恐惧。不堪其辱的班级恶霸被迫退学;决定退出团伙的莲见也被星野一伙打得鼻青脸肿。
此时莲见的内心世界,对外部现实世界彻底封闭了,莉莉周成为他唯一的精神寄托,沉默的莲见只在网络上向青猫和其他网友吐露心声。
星野仿佛受到某种邪恶力量的驱使,变本加厉地对所有人进行报复,甚至连同班女生也不放过。天真活泼的少女津田在星野的强迫下向那些变态成年人提供性服务。最后津田带着对现实世界的极度迷茫和绝望选择了自杀,14岁的她从野外的钢塔上跳了下去……
与此同时,才华出众的久野也难逃厄运。莲见被迫将自己的梦中情人交给星野,久野在一处废弃的厂房中遭到星野的手下轮奸。莲见看到这一幕痛哭流涕,而另一边星野则狰狞而扭曲地微笑着。
原来这竟是星野向久野表达爱的方式——他和久野原是小学同学,在小学毕业时久野曾送给星野一张德彪西的《棕发女孩》。星野伤害久野或许因为他无法用其它的方式向她表达爱,或许是因为他恐惧这爱?——被轮奸后的久野更是被星野一伙剃成光头……
课堂上,面对津田桌上祭奠的鲜花,和迟到的久野被剃成光头的惨状,莲见受到严重刺激。他在网络上向青猫诉说内心的痛苦,请求他救救自己,带着自己离开这个混乱的世界。青猫鼓励他为了莉莉周勇敢地生存下去。
莲见和青猫约定在莉莉周的演唱会上见面,接头暗号是青猫手拿一只青苹果。
演唱会盛况空前,莲见在广场上突然遇到了星野。星野强迫莲见去给自己买水,并把一只青苹果塞给雄一,让他替自己等人,自己却夺走莲见的门票抢先进了大厅。
莲见在青苹果上写着青猫的名字,原来青猫就是星野。而此时星野正在大门内高举莲见的入场券,当着莲见的面将那张入场券撕碎……
莲见的心被彻底击碎,他紧紧握着青苹果,通过广场大屏幕观看了可望而不可即的莉莉周演唱会。
当演唱会在散场,人潮涌出出口,突然响起莲见歇嘶底里的惊呼:莉莉周!这一声呼喊让还处于兴奋状态的歌迷疯狂地向回涌动,此时站在人潮中的星野倒在了血泊之中。
从惊恐的人群中脱身而出的莲见跑到一个无人的黑暗角落,将带血的匕首插进星野给他的青苹果里……
据说岩井俊二是在王菲的演唱会上看到王菲的忠实歌迷而产生灵感,随后从2000年4月开始,花费三个月的时间,以网络论坛的人群交际为题材,写下了名为《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的长篇小说。
创作这部小说时,他亦从自己的主页“圆都”上得到的灵感,他经常在“圆都通信”这个论坛上化身为普通ID参与并观察着网络世界,小说的第一章到第六章,也全部是用各个论坛的帖子组合而成。
将小说改编成同名电影《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时,岩井也大量使用了网络上的真实事件。通过话题的谈论来接近事实的核心,静静描述论坛的兴盛和荒凉,人情的凝聚和散去……
•莉莉周是什么?是一望无际的蓝天下绿得鲜艳的稻田,雄一站在齐腰的稻田里聆听他对世界的希望;是无垠的天空里自由飞翔的红色风筝,少女对着风筝说我想飞到天上去;是朦胧而明亮的光线下,久野手中流淌出来的钢琴曲,久久在耳畔回响挥之不去;是少年对整个世界最初和最美的愿望……(网友评论)
•我想乘着风筝飞——被迫向变态成年人提供性服务的14岁女孩儿津田纱织说。可她没有飞起来,而是在莉莉周《飞不起的翅膀》的歌声中从高高的钢塔上坠落到地面……
•想死,几次几次,可是死得不好看,坠下了,坠下了,谁来帮我?——日渐绝望的少年莲见在BBS上这样写道。
•我不想知道他们为何会绝望。或许是因为一次亲眼目睹的死亡?或许是因为对世界极大的失望?或许是他们生来便只能成为绝望的载体?他们或许曾拥有过虚拟的安慰,一个虚拟的Ether世界,一个充满lily chou-chou的晦暗迷离世界,但最后,一切都终止于死亡,中止于绝望的最终表现形式。
这个世界,只有死亡。我们学不会哭泣,我们的眼前只有死亡。
这就是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杨不悔评论)
•从来没有哪部电影像岩井俊二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这样让我着迷,我一遍一遍地看这部电影,每次都好像已经深深陷入影片之中,那是一种被置换进去的感觉,好像灵魂脱壳而出,盘旋在那两个站在稻田中听歌的少年身边。好像被某种噩梦魇住,每次看到星野在空旷的田野里突然狂吼时,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要吼叫。这种感觉不是优美的画面和音乐带给我的,是某种超出画面和音乐,难以用语言表述的东西……(皮蛋国王评论)
谁是以太,谁是我们生命中的以太?
岩井俊二说以太是无可名状的感动,言语的阐述带来割裂,而以太重塑“我们看到夕阳会觉得美好”的纯粹,及其除此之外的不美好。
钢琴声中岩井俊二将日式青春物语,引向纯粹的暴力另一维度,失焦镜头和DV拍摄才是生命不可控制的全部,可烂漫,可桎梏。
1.以太是绿色。
莉莉周只是圆盘CD机中的一个歌手,而绿是青春永恒的基调。
在稻田中的苍野之绿,莲见成为一根禾苗,青涩之春,遍地都是各异的少年少女。在黑夜中前行,绿是萤火虫股上的荧光,照亮一居室中杂乱的少年废墟。在全片的霸凌里,光影被蒙上惨绿,人物进入空虚囹圄,进入植物的自然循环。
2.以太是索尔之光。
筱田升的摄影机里产生丁达尔效应,冷光的朦胧,暖光中的过曝,一切反射皆是折影。
光晕的美学,当彩色的光圈和少年少女的特写面庞叠映,我们便看到那些光谱的存在:莲见往日友谊的光,星野家庭的光,久野感情的光,津田红风筝的光….当光消逝,以太作为介质彻底覆灭。
3.以太是春天情书。
和《春天情书》形成关于互联网字幕电影美妙的互文,敲打的字节,那些文字的雏形孵化成新千禧年一个个感情的聚集地。
媒体误识看似将叙事引向歧义,却稳妥贴合莉莉周的存在性。青猫”就是“非利亚”,而“非利亚”也就是“青猫”。
这部纯青春版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结局昭然若揭,一把水果刀在人群中刺向那个少年,又反过身刺进自己。
蓝色以旁的颜色介入,铺满列车的窗框,在白色的学生制服上变成透明。
呼吸是蓝色的以太。在纯净的以太中,我们呼吸着,我们活着。
转自
http://ghostq.yculblog.com/post.709138.html星野,是什么让你变成了这样?
我还记得,你是个眼光清澈的孩子。在新生入学的仪式上,穿着整洁的白衬衣,静静的致辞。
你邀请莲见到家里过夜。那时候你们还是朋友。
夏夜,两个少年仰望星空。你诚挚而懊恼的说,你不是第一名,你是第七名。
优秀的孩子总是被人排挤。但你那么坚强,而且,你有朋友。
为什么,为什么冲绳之旅后,你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呢?
后来的星野,总是孤独的沉思着,吐出浓浓的烟,仿佛试图把自己隐藏在烟雾中。
强迫莲见在众人面前打手枪。
迫使同年级的女孩进行援助交际。
让人强奸那淡漠的总是弹着德彪西的女孩。
星野不抬头。低着头吐出浓浓的烟。沉思。
少年,怎可如此残酷。
也许正是少年,才如此残酷。
他破坏着的一切,都是他曾爱过的东西吧。
父亲在一旁看了些片断,十分不解。他只能说:现在的年轻孩子,想法怎么这么怪。
我其实也无法理解。我只是隐隐感觉到,星野心中的那些伤痛。
越喜欢的东西,越要狠狠的摔在地上。越重视的人,越要肆意的伤害。
这是憎恶自己的人的做法。每加在重视的人身上的一道伤害,就是自己心灵上的一道伤疤。
星野,原来你恨的人,是自己。
原来在这个时候,你已经在渴求你的那个结局。
其实,少年不是未曾呼救。
在网络的世界,他依赖着非丽亚。他不停的询问非丽亚,有关以太,有关苍穹。
可惜,在现实中,他拒绝了一切。
*******************************************************
说说我心爱的依藤步。
我心爱的少女。
淡然的表情。却让人感觉得到她心里的执着。
初次认识她,是在冷门的日剧《世纪末之诗》里面。她演一个小小的角色,穿仿若彼得·潘的衣服,真心诚意为摩天轮里的偏执女人忧虑。
再见面,则就是那惊艳的《燕尾蝶》。
她给人一种无性别的感觉。即使《莉莉周》里,她是最美的女生,但仍然觉得,那是个少年。
表情淡然,内心强大的少年。
大部分人并不喜欢这部电影,它本身就不为了“讨人喜欢”。对我来说,随身听里旋转的CD,一味地寄情于音乐与线上论坛,翻盖手机和一大串手机链,不运动时也戴着难看的护腕,与同学虚情假意地喧闹…分不清幻觉/现实,看不见人生的开端/结局就像西伯利亚的农夫……电影就像X光片一样透出那段时光的骨骼。
莉莉周是一种情结 其实凭借画面和音乐我也完全会给5星 岩井俊二在我心中最经典的一部 打低分的可能年龄太小没经历过这个片子火的时候 也可能是读书的时候太爱学习没看过 可以理解你们的心态 当然如果是拿无知当个性 为了反对而反对 那就另当别论 你们应该去阿凡达的页面平衡分数 莉莉周的分数不算高
看完莉莉周,你不舍得走,你抱着我说:做我的女朋友好不好?电影这么冷,让我们抱着一起取暖。
我不太喜欢这部电影,因为它技巧用得太过分了。摇晃的镜头、大量的字幕和音乐把故事完全搞得支离破碎,经常很难弄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特别是星野这个人物的性格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展现得并不明白,以至于大大降低了电影的感染力。
日式残酷青春的集大成之作。1.以唯美的风景(湛蓝天空,碧绿稻田,金色晚霞)、大量过曝或逆光的明亮画面、高饱和的色彩与至为动听的钢琴曲反衬出青少年霸凌与校园暴力的丑恶、黑暗与无情,反讽力道近似于[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以乐景衬哀情。2.骚动不安的视听语言与青少年的反叛气息卓然贴合:双主线叙事的碎片化剪辑(不断插入契合网络时代节奏的黑屏字幕与键盘打字声),跳切,大量倾斜构图,手持晃镜,凌乱晕眩的DV录像视角(冲绳旅途全程及诱骗强暴戏)。3.对疯狂追星的现象的呈现也深切地符合现实,包括非理性的帖子文本与演唱会外的争执干架,而至终不露面的莉莉周则成为了缺席的在场者。4.除男性的身体暴力与侮辱,不良少女团伙的冷暴力排挤亦成为影片主题。5.蓝天,白云,铁塔,红色的风筝。6.冲绳DV中的夺命飞鱼,溺水与车祸。(9.0/10)
岩井俊二的世界观是典型的日本民族文化两种极端的思维的表现,极度纯净的、绚烂到刺眼的青春,同样也是极度敏感与伤痛的。莉莉周在片中只是几个年轻人的精神寄托,音乐对于他们来说已然是逃避残酷现实的唯一净土,但当最后的那座堡垒也崩塌,手无寸铁的年轻灵魂,只能选择毁灭了。
我只想杀了莉莉周。
本以为会很沉闷。但是。华丽的画面之后,会有感动涌出。那一片青春。这么近,那么远。
真蛋疼,虽然拍得很美,装逼的里程碑。
没看完,没看懂,所以打三星。不能因为口碑好而盲目跟风,不能因为没看懂而胡乱评分。三星,中间,正好//20170513资料馆展映。胶片版。时隔七年看大银幕。这次看完了。碎片化的叙事使得很多剧情仍不明晰。但那些情绪激烈的戏在音乐与银幕的冲击下很有感染力。谁再说娄烨电影太晃我就用这个怼他。三星半
把论坛对话放进电影的结构,比莉莉周还早的是《春天情书》。这部青春片简直是模范青春片,充满情绪,几乎所有人的动机都是情绪,情绪大过天,掩盖了内容的空洞,反而觉得这种空洞是理所当然的。在这个前提下配乐那么满也不成什么问题了,反而非常纯净。岩井俊二的电影一直是通过把纯净和残酷并置产生张力,以太和莉莉周就像被几个小孩等待的戈多,是青春的出口,虚幻的愿景
对这电影始终是复杂的情感
残酷到此就够了
其实岩井电影我最爱这部。
青春启蒙片
这部电影是装逼的代名词,让我无比的鄙视。唯一的优点是画面好看,适合拿来当摄影集。说到残酷青春,这部片子的内容只单薄,居然还能拍得这么久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星野表达青春的方式,莲见堕入迷惑的历程。德彪西和残酷的镜头形成了对比,比文字更富张力。一切都是淡淡的,连结束也是
青春在哪里。在校园里,在暗恋里,在网络上,在听MP3的下午,在无聊的课堂,在竭尽全力的喝彩里,在羞耻里,在窃喜里。没有完美的青春,但莉莉周永远完美。
传说片子拍的是因为王菲的上海演唱会得来的灵感
这部作品,在某种意义上讲,有开启之功!